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

合集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第二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所谓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规律的概念、原理、方法、观念。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研究,对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经验的全面总结,而创立的反映客观实际,揭示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是理论与实际相一致,理论反映实际的学说。

这一学说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以社会存在为基础,揭示和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以客观事实为准绳,在实践中接受检验,随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理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客观态度,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社会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开放型的理论。

一、坚持唯物史观,反映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事实研究,揭示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的研究,说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通过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的研究,得出了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必须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等重要结论,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途径。

1.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这个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表现,但主要是表现为:资本主义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内涵与科学性的原解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内涵与科学性的原解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内涵与科学性的原解摘要:科学理解和全面掌握科学社会主义,既是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的理论,也是革命的理论,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和高度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基础在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离不开社会主义运动,但一些冠以“社会主义”名称的运动并不一定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

有些政党和政府自称搞的是社会主义,但并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

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到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所必经的发展道路。

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中,寻求马克思、恩格斯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解与对科学性的解释。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内涵,科学性,实践一、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究竟是什么,十七大报告没有概括,之前党的文献中也没有明确概括(以前的文献中用过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等说法)。

另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界定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十七大报告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什么关系?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内涵、理论渊源,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有关这一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做一归纳和梳理,以推动学者们更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我们知道,马克思最早把科学社会主义叫做共产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

直到1877年恩格斯才明确指出:马克思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这一社会主义是“现代科学社会主义”1马克思也在1880年为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文版写了前言,正式称他们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1、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的论述 无产阶级解放的目的: 实现共产主义。目的包括最终目的和最近
任务两部分。无产阶级解放的目的体现在各国 政党的纲领之中,体现为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 低纲领。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1综合性的理论科学2直接指导革命和建设的行动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斗争实践的联系最科学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斗争实践的联系最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属性为紧密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指导最为直接是制定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被称之为活的行动理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伟大旗帜行动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
科学社会主义只是就思想体系而言的。
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同语; ——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 组成部分之一。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狭义方面的 科学社会主义。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三方面的基本含义: —— 社会主义制度,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社会制度; —— 社会主义运动,即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 主义社会制度而进行的实践; —— 社会主义思想,即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做 论证的思想体系。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列宁1913年《马克思主义的三 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把马克 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 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作者:王青新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7期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现实并对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作出科学判断,指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实践是检验科学的标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70年来不断完善发展,指导了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自我解放运动和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并在新时代中取得新的突破,这些实践无不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必然;实践检验科学一、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历史的必然(一)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吸收从16世纪开始,资本主义进行疯狂原始积累,拼命剥削本国和殖民地工人,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引发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不满与抵抗。

“伴随着一个还没有成熟的阶级的这些革命发现,产生了相应的理论表现”。

[1]一些学者形成空想的社会主义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自《乌托邦》开始最终形成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剥削进行尖锐批判,同时描绘一个公平分配、实行社会化生产生活的理想社会。

但本质上这些带有空想性质的思想不是从社会自身发展规律出发,而是出于理性等道义上的追求。

这种追求本质还是唯心主义的,他们不清楚应该依靠什么力量来改革,对于劳苦大众,他们表示深深同情,但是并不认为大众是革命力量,只把改革寄托于少数顶层人物身上,因此不能摆脱空想的性质而必然失败。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空想社会主义中空想的因素予以坚决摒弃,但对其合理的社会主义理念充分吸收,指出历史是如何发展并应该依靠谁推动发展,最终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从实际出发揭示历史必然规律科学社会主义能成为科学源自于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发现和对资本主义本质矛盾的揭露。

如何认识客观规律?只有坚持从事实本身出发,以唯物主义的视角看问题,通过不断实践与认识,最终抽象出一般规律。

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分别从两方面揭示历史的必然。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当代确证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当代确证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当代确证作者:闫莉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05期〔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跨越。

这一理论科学论证了理论与现实运动趋势的紧密关系,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权的思想。

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证实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判断,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态和光明前景。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7)05-0006-04始于莫尔《乌托邦》的社会主义走到今天已经有了超过500年的发展历程,空想是它的最初形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它“科学性”的入门,《共产党宣言》完成了它的“科学性”之路。

从此,社会主义在思想上脱离空想而成为科学,进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弱到强的科学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处于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状态,其“科学性”原则必须与特殊的国情相结合,才能够尽显它无穷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统一的结果,深刻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基本原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源泉科学社会主义是在逐渐减少空想色彩而增加现实因素的过程中形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打开了真理的大门,进而通过唯物史观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找到了无产阶级的光明前途;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面相,揭露了资本家的财富来自于剥削工人劳动的本质,从而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工人阶级。

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具体现实作为考察对象,以科学的严密逻辑推理加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洞察,从而把飘在云端的社会主义拉到了现实,赋予它科学的理论和赖以实现的物质力量。

浅谈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浅谈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邓小平理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猩巾同的新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缝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其创 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缀济理沧的重大发 展。依据这一理论,始确定了上藤葱玉太戆搽索。 爱疆生产秀,经济露铹蔽摹凳誊经之黪。囊发骚誊产杰,裁 要耢褒弦弃嚣鍪铤生产力发菇戏为褫撩秘束缚鹣箨裁。进 行大胆的改革,才能有效促进生产力筑聪。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一是邓小平擞出摘市场经济的根雌H{发点。 然而,我同柱~个很长的时期内照撇苏联模式。把计 戴疑济看终是社会燕义的基本特征,把帮援经济与资奉主 义等霹起来,蔽割巍秀定}嚣绣静终拜;。在我匿长鬟疆采实 行戆诗瓣竖济,强裁缝辎夺一谤大静受产资蕤,妻求A豁 商商痘的纪维往秘螺丝订精神,瓣拭势蹴按许期完成工 作,这就要求人们长期进行思想改造。尝求人们做党的“驯 服j:具”,“一生跫缵党安排”。这就使人们长期佳活在极端 压抑之中;国家机构趟魔大,关系越复杂,办事效率越低。 关系大民根本翻盏鲍誊谴长年累月褥不列越决。胰露累鞭 了太锕心申抟不满,严蘩嚣璃了生产戆积钕幢。专既藏黠+ 整雾各令丈纂委敝饕菇透爱曩,彀霓以往,蘸零莛岳嚣孛 禹会变得更艇落后。 显而易见。遮飘的计划经济就棚出于“夺想社会主 义”。而邓小平却魁能“空想”变成“科学”的必键性人物.他 曾经指出:“问题魁用什么方法才能受翁般地发展社会生 产力。我妇过去一直擦计曼《经济,毽多年的变践涯疆.在慕 辩意义土滋,寰绱跨划羟济会束缚奄产力薛发震。”羲{fl酶 镙导天鞋轰疆懿髓赢毳辍瑟。实事求怒麴锚定政策才筵褥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蚓得以新的发缦。Ii司样不难理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瑚论体系也正是科学礼会主义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发
变藏标羲璃:轰
文章蘩粤:1008%269(2009)05-0090一O{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资本的社会化!不要因为有了资本主义这个“对立面”,就否定资本在人类商品经济社会中的存在价值;就否定资本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从资本中引伸出来的剩余价值理论,只是揭示了资本,在人类商品经济社会中,所产生的消极作用的这一方面。

何也?这就是在认识人类商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如何看待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在资本价值以及由这个资本价值,所构成的资本(社会)价值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精髓,就是从可变资本中,引伸或揭示了资本剥削生产力——劳动力——人的价值——即资本的消极作用的一面。

但是,当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信息时代的时候;当人类的商品经济社会,已经大力提倡知识经济的时候;也当人们开始把自己的研究、自己的发明、自己的技能和自己的才智,作为股份、作为投资,而使生产力独立成为资本的主角的时候,谁还会怀疑生产力,作为资本的积极作用呢?!资本是一种剥削价值的工具!资本也是一种创造价值的工具!答案所反映出来的结论,完全取决于你认识资本的角度。

如果,以生产资料为本位去认识资本,那么,你所认识和掌握的资本,就一定是剥削价值的工具。

如果,以生产力为本位去认识资本,那么,你所认识和掌握的资本,就一定是创造价值的工具。

资本社会化的核心涵义,就是在人类商品经济社会中,公有与私有的对立统一。

这个对立统一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在物质方面,就是生产资料资本公有的普遍性,与生产力资本私有的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二是在社会方面,就是资本公有的绝对性,与资本私有的相对性的对立统一。

首先,从物质方面来讲,生产资料与生产力,是构成资本的两个最基本的物质要素。

把生产资料与生产力,直接“标的”为资本,是为了资本创造社会价值(包括资本价值和商品价值),做必要的物质准备——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就是为资本创造社会价值(包括资本价值和商品价值),做必要的理论准备。

生产资料公有的普遍性,并不是什么深奥的哲学或政治经济学命题。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_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_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的科学性1.空想社会主义阶段不科学:空想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只要它被发现了,它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世界,它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被发现,那纯粹是偶然的事情。

同时,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在每个学派的创始人那里又是各不相同的;而因为在每个学派的创始人那里,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独特形式又是由他们的主观知性、他们的生活条件、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训练水平所决定的,所以,解决各种绝对真理的这种冲突的办法就只能是它们互相磨损。

由此只能得出一种折中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

它是由各学派创始人的比较温和的批判性言论、经济学原理和关于未来社会的观念组成的色调极为复杂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辩论的激流中越是磨去其锋利的棱角,就像溪流中的卵石一样,这种混合物就越容易构成。

反思: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2.黑格尔哲学体系科学:辩证法。

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

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从这个观点来看,人类的历史已经不再是乱七八糟的、统统应当被这时已经成熟了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并最好尽快被人遗忘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而是人类本身的发展过程,而思维的任务现在就是要透过一切迷乱现象探索这一过程的逐步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

不科学:唯心主义。

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就是说,在他看来,他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的事物和过程的或多或少抽象的反映,相反,在他看来,事物及其发展只是在世界出现以前已经以某种方式存在着的“观念”的现实化的反映。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所以,不论黑格尔如何正确地和天才地把握了一些个别的联系,但由于上述原因,就是在细节上也有许多东西不能不是牵强的、造作的、虚构的,一句话,被歪曲的。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1、唯物史观和剩余 价值理论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 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 个伟大发现,是科学 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正是这两大发现,使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 科学。
2、“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
“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 会主义必然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 心。(见《共产党宣言》)
6、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认为,从资本主义社会 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 历一个过渡时期。过渡 时期的国家是无产阶级 专政。
发展: 人民民主 专政
7、社会建设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设想未来社会的时候曾经 指出:未来社会将是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 力劳动体力劳动差别的社会,将是社会成员自由而 全面发展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杨 金 海
2012年5月3日
引 言

1、应当充分认识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 主义基本观点研究的重要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 一是从1848年到1917年,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 现实; 二是从1917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社会主 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达到高潮; 三是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社会主义 进入多样发展期,随着苏东解体,走入低潮; 四是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发展时期,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起为代表,社会主义重 新焕发生机。
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思想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在共产主 义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以区别于共产 主义高级阶段实行的按需分配原则。总体上看, 这些原则仍然正确。
但坚持这一思想,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科学社会主义认识

科学社会主义认识

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所谓科学性,是指人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正确反映。

具体到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就是指它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所谓价值性,是指主体对客体的需要以及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也即指客体对主体的功用性和意义性。

具体到社会主义的价值性,即指它不仅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亦是人类对没有剥削压迫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科学性与价值性本来是内蕴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之中的。

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由于长期漠视人的需要和利益原则,也由于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划界,因此忽视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性的一面。

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基于对劳动人民同情、对剥削压迫愤恨的感情基础上的价值理想,而科学社会主义则完全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铁律认识基础上的科学理论——这种剥离了价值性的科学性,是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出现失误的原因之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从中国实际出发,全面完整的阐释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原则,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高度。

我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这门课程一个学期的学习,感谢老师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精辟的讲解,我对中国科学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作为一个中国人,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80后研究生,目睹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功。

我们国家用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中国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叶长德(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系,安徽淮北23500)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具有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中国人民实际问题的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性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社会主义;中国实际;规律性;科学性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8444(2008)02 0144 05收稿日期:2007 12 31作者简介:叶长德(1966 ),男,安徽蒙城人,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执政党建设研究。

党的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

这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得出的历史性结论,具有科学性。

学习,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实质,最根本的就是要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得到证实,本文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的理论、道路和体制的科学性予以论证和探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判断一种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根本的在于其是否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是否揭示特定领域的规律性。

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绝大多数中国人民从民主革命一开始就确立的理想和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牵引,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选择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但是,这种理论能否适应中国实际,只有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事实来检验。

后来,针对这种理论不适应中国实际的情况,毛泽东提出要 以苏为鉴 ,探索适应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提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关系等重要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重点

科学社会主义重点

绪论: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直到19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才作为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思潮和社会制度在欧洲使用,意在表示用社会化来解决资本主义所造成的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

2.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是指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

狭义的,是指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

本课是从狭义方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3.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可以表述为:它是研究人类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确切地说,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指导世界革命进程一般规律的科学。

4.思想三大飞跃: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第三次飞跃,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一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中,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6—17世纪的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第二阶段:18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阶段/第三阶段:19世纪前半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2.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 1.)历史观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

(2)三大空想家提出了许多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合理的主张。

——社会发展有规律的思想/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的思想/劳动光荣和劳动改造的思想/有计划组织社会生产的思想/建立一个和谐完美的社会/大力发展科学、繁荣艺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消灭三大差别/未来社会实行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制度/国家消亡和未来社会自我管理/妇女解放.(3) 他们把批判的矛头都指向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社会矛盾和弊病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揭露,为启发工人觉悟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

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

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

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曲折地探索,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基础上逐渐总结出来的理论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基本特征。

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是当前思想政治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

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国际形势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考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85年3月4日,在会见外国访华团时,邓小平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4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在邓小平提出这一论断后,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观点”,作为构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一直到党的十六大,历时13年时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时代特征,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推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认识与思考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认识与思考

今天,我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就应坚持科学体系,防止割裂肢解;坚持基本原理,防止教条主义;坚持思想精髓,防止形而上学;坚持立场方法,防止唯书唯上。
历史的宿命与历史的使命
正如马克思主义所预言的那样,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继在俄国和中国等登上历史舞台,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但出乎经典作家预料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发生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而是发生在生产力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
这似乎是一种历史发展的悖论:正是为了打破束缚先进生产力的桎梏,才有了对“卡夫丁峡谷”的历史跨越。然而,同样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落后,历史前进的脚步又不得不徘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也许就是历史的宿命。
它迫使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当历史按下“快进键”后,那些被跳过的情节难道真是可以被完全忽略的吗?
有了这“两大发现”,人类便有了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历史自觉,其首先觉悟者就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人。
当马克思以这“两大发现”廓清了一直以来弥漫在人类精神天空的思想迷雾,“理论的逻辑”才第一次同“历史的逻辑”实现了有机统一。而一旦“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那么“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所摧毁的就是阻碍历史进步的腐朽制度,而催生的则是一个崭新的制度——社会主义。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制度逻辑存在一天,其内在的基本矛盾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其剥削、压迫、掠夺的本质属性也就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因而就一定具有发生危机的历史必然,只是发生危机的时间周期与以往有所不同而已。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同志这一振聋发聩的声音,表达的正是作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敢于讲新话的应有政治品格与理论品质。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科学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的理论,也是革命的理论,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的和高度的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在论述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规律时,既批判了那种企图凭借法律来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所谓“法学家社会主义”,又充分估量了摧毁剥削阶级法制、建立无产阶级法制对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重大作用,从而把法律问题同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条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而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C.傅立叶和英国的R.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在课程正式开始前,让我们下线来看一段视频,感受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力量和光芒。

播放视频:《马克思是对的》主题曲——《你的名字,我的力量》补充资料: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宣部理论局等联合制作了5集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

该节目主题曲是《你的名字,我的力量》,歌词为:你探究人生的眼睛,是年少时梦里的星星,告诉我为何出发,找到的是远行的意义。

你洞悉世界的眼睛,是黑夜里耀眼的星星,光辉的思想温暖胸膛,种下的是不变的信仰。

你预言未来的思想,如同照彻前行路上的太阳,真理的光芒多么明亮,伴我们穿过惊涛骇浪。

你的名字我的力量,历史的奔腾,沿着你昭示的方向,人类的进步,见证者你的光荣。

你的名字我的力量,伟大的梦想在世界的东方绽放,复兴的中华,向着美好未来启航。

教师:这是一首关于青春记忆、信仰坚守以及真理歌颂的歌曲。

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有着洞悉世界的眼睛和解放全世界的胸怀。

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让我们在激扬的旋律中,沿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轨迹,感悟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对的,探究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二、新课讲授分议题1: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从空想走向科学?环节1:憧憬呐喊——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教师:请同学们首先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①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如何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各有什么样的特点?②为什么他们的美好理想却化为了泡影?③如何看待空想社会主义?材料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突出代表托马斯·莫尔的故事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鼻祖。

他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天资聪颖,阅读了大量人文主义著作和古典作家的作品,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他最喜欢读的书。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摘要: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是关于⽆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产阶级⾰命⽃争的理论概括。

科学社会主义与哲学、政治经济学⼀样,是⼀门独⽴的学科。

它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当代⽆产阶级的⾰命⽃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迫切要求我们努⼒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

党的⼗⼀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了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园地,使⼈们得以重新把社会主义当作科学看待,即允许⼈们去研究它。

我们⼀定要发展这个⼤好形势,继续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新局⾯。

社会主义必将在⼈们的不断研究、探讨和改⾰中,愈发显⽰出它的⽆⽐优越性和不可战胜的⽣命⼒。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三次飞跃;基本理论;三⼤特点正⽂: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是关于⽆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产阶级⾰命⽃争的理论概括。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组成部分之⼀。

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基本理论,其中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其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所揭⽰的社会发展规律及⼈类的崇⾼理想,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追求和归宿所在。

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有⼴义和狭义之分,⼴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

⼈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

科学社会主义⼗九世纪四⼗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后,在⽆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盾及其本质,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产阶级⾰命的前夜。

科学社会主义答题要点

科学社会主义答题要点

一、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1.科学社会主义以两个伟大发现为理论依据2.科学社会主义以普遍的人的解放为最高目标3. 科学社会主义找到了实现的条件和形式4. 科学社会主义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相对立5. 科学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孕育成长6. 科学社会主义善于利用合作社和租赁作为过渡形式7. 科学社会主义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革命形式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六项基本原则1.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2.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3.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4. 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5. 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6. 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后,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列宁新经济政策特征1.以市场为取向2.多种经济成分共存3.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4.改革过渡集权的政治体制四、苏联模式的特征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等诸多方面。

1.政治方面:苏联模式政治体制的核心内容是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体制、软弱低效的监督机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

2.经济方面:过度集中的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过分强调行政手段的经济管理方法,过分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3.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方面的特点表示为:文化团体国家化,领袖言论神圣化,公共舆论一体化。

4.斯大林时期苏联对外关系从20世纪20年代新经济政策阶段的对外开放转向闭关锁国,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转向冷战对峙,甚至准备并进行热战对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这就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他的基本理论观点作了高度概括,不仅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性和历史趋势。

恩格斯把马克思一生的主要理论贡献概括为“两个伟大发现”和“两个重要事实”。

就是确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

换句话说,就是揭示了在现代社会内,在现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怎样进行的。

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这两个重要事实为依据的。

以往的社会主义固然批判了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但是不能说明这个生产方式,因而也就制服不了这个生产方式;它只能简单地把它当作坏东西抛弃掉。

由于马克思的“这两个伟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可见,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是从对客观历史事实的科学分析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因而是正确的和科学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考验的。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二、科学社会主义以普遍的人的解放为最高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确立了符合客观规律的目标。

共产主义的质的规定性首先体现在这个社会劳动生产力的解放归根到底是人本身的解放。

科学社会主义要实现的人的解放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无产阶级的解放,其次是全人类的解放,再次是世界的解放。

普遍的人的解放包括许多方面:从依赖关系———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关系———中解放出来;从孤立封闭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从阶级对立和阶级统治中解放出来;从必然王国中解放出来等等。

因此,“人的解放”是全方位的解放。

在所有这些方面中,最重要的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消灭阶级。

可见,社会主义并不仅仅在于消除贫困,也不在于实现平等,而是要消灭阶级。

实现人的解放关键是经济解放。

经济解放有双重涵义:一是摆脱旧的经济关系对劳动者的经济剥削;二是摆脱旧的经济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

“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一切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

”五、科学社会主义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相对立。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也体现在它同形形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色色社会主义的对立上。

无论是就理论思想来说,还是就实践形态来说,不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不以人的全面解放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缺乏现实条件和实现形式的社会主义,不以资本主义生产的充分发展为前提的社会主义,都不能说是科学社会主义。

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非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在科学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理论提出之前,“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就已经出现了;但它反映和代表的不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作为反动的社会主义,是从反面即右的方面批判资本主义的,力图以社会主义的名义把社会拉向后退。

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社会改良主义。

“国家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前者把国有化和政府干预本身等同于社会主义;后者则把所谓民主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空想社会主义”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在社会主义上的表现。

它不客观经济条件为基础,因而只能诉诸理性,只能凭借头脑构想社会主义的模式。

民粹派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空想社会主义。

它力图在落后的生产方式基础上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二次大战以后,比较盛行的所谓社会主义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落后国家的国家社会主义或者农民共产主义,以及二者的混合物;另一类是西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这种区别集中表现在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上。

如前所说,科学社会主义的公式是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

马克思又把这个公式扩大到占有交换手段方面。

恩格斯指出,不能抽象地谈论“劳动权”。

劳动权在资产阶级的意义上是一种胡说,是一种可怜的愿望,“但是劳动权就是支配资本的权力,支配资本的权力就是占有生产资料,使生产资料受联合的工人阶级支配,也就是消灭雇佣劳动、资本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但是,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者从来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主要在于经济条件的客观性和现实性、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性。

现实的经济条件和特殊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它独特的阶级性和前所未有的高级性和世界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它本身的特殊性,同形形色色的所谓社会主义的区别开来。

两个事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然具有生命力,传统社会主义道路难以为继,不能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而只是说明,共产主义社会所要求的条件比我们通常的理解要高得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证明,在发达国家尚未发生根本性的革命变革之前,后发展国家只要形成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但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符合本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不等于“先于发达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初级阶段,虽然已经包含了一定的社会主义因素,但经济关系还不可能具有共产主义性质,而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完成人类社会第二阶段的任务。

这是另一种意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可以将其称之为“科学的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本身的科学性,同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区别开来;必须把后发展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区别开来;必须把作为资本主义直接对立物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同后发展国家社
会主义道路的初级阶段区别开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不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从后者中可以抽象出来的是后发展国家如何走上科学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我们既不能从传统社会主义的实践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也不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科学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