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 0
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 0
第二课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3)
第二单元制作电子报刊 (4)
第一课简单的版式规划 (4)
第二课图文混排 (5)
第三课分栏设置 (7)
第四课文本框和自选图形的使用 (8)
第五课表格的使用 (9)
第六课整体修饰 (12)
第三单元数据统计与分析 (12)
第一课初识数据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课统计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课数据的排序与筛选 (17)
第四课制作图表呈现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课综合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2、能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如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和可伪性。
过程与方法:
1、能采用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
2、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能初步掌握在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受信息的各种特征,体验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信息与人类社会到底是什么关系?
2、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
用PPT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教师活动:
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
2.“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活动:
用PPT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在保证了物质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学生活动:
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
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3.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的漩涡。
教师从大家可以在家里看到雅典奥运会现场导入信息的普遍性,然后把信息案例分为学校组、医院组、交通组、天气组、表情与心理组、环境卫生与家庭文化组等6组,要求学生参加其中一个小组,进行信息案例的总结归纳,并由小组发言,充分进行信息共享。教师最后归纳总结: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4.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
按照认知规律,信息的特征按照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载体的依附性、可伪性的顺序进行教学。
教师活动:
用PPT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
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
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教师活动:
PPT显示“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情节。许云峰到沙平书店后,见书店多了一张床铺,问陈松林,知道书店新收了店员郑克昌,又发现郑表现异常,经常很晚才归,当晚来电话说11点才能回店,许马上意识到郑是特务,书店已经暴露,并决定立即撤离书店。陈松林意识不快,但接收决定,莆志高将信将疑,不听忠告,结
果被捕,最后叛变。提问:为什么同样的信息,三个人利用的程度不一样,结局也不一样?”
学生活动:
充分讨论,分别回答。
教师活动:
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推导出信息价值的相对性。
通过信息的价值性及其相对性教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PPT显示《厦门晚报》2000-07-26报道,肖先生说,昨天上午8点多,他拨通信息台9816893168,键入准考证号和考生号后,听到的提示音是:要查考生成绩请按1,要查录取分数线请按2。肖先生查出厦门一中毕业的女儿文科成绩是603分,接着他按2键,听到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30分。肖先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让女儿再来拨、听一遍,女儿听后,泣不成声。肖先生觉得信息台声音不够清楚,且不相信有这么高的分数线,便让女儿向同学打听。其中一同学也拨了两次信息台,反馈说,按信息台2键播出的是1998年的录取分数线。肖先生再拨了几次,才听清播出的确是1998年的信息,但他手头一本高招办出版的书中,清楚地写明1998年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00分!也就是说,这是一条错误的过时信息!”。要求学生小组根据此案例再举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因为使用了过时信息而导致事情失败或者带来一定损失的案例。
学生很快讲解了很多生活、学习中的案例,如“根据书面通知去参加一个活动,结果空等一小时,因为活动临时变更地点,而最新的电话通知因没带手机而没有接到”、“父亲去某城市开车迷路,因为使用了旧地图”等等。此案例不仅让学生对信息的时效性特征有一个很深刻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科学评价信息的态度,同时为后续章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第四环节“评价信息”打好基础。
学生活动:
根据课本图1-1快速获取校运会信息,分别有三人回答问题。然后回答教师问题。
教师活动:
总结信息的时效性。
教师活动:
通过投影演示。把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文件分别复制到磁盘、U盘、移动硬盘,将不同目的盘发给不同的学生。
学生活动:
三个学生分别打开文件,发现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内容一样,这点跟一个苹果让三个人吃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并延伸出肖伯纳的“苹果与思想论”。
教师活动:
总结信息的共享性,并说明美国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40%,就因为信息技术产品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的特性――共享性。
教师活动:
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事先通过A4纸打印出来的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的故事,再结合刚才讲解信息的共享性时三个学生分别使用磁盘、U盘、移动硬盘承载信息,充分说明信息的载体依附性。并且总结:信息是有价值的,并且具有时效性,但是任何信息不可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5.拓展训练:
教师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请学生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
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可伪性特征。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练习4;
2、查阅相应资料,请尝试理解信息的一到两种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