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小学国学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小学国学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摘要:为了解决小学国学教育中日趋严重的效率低下问题,把国学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整合国学研究、国学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和小学语文教学多学科资源,以教材编写及课程设置为核心,以最大限度实现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体化为目标,下大力量建设适合河北省的小学国学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为提升河北省小学素质教育的品质和潜质提供新的动力源泉。
关键词:国学教育校本课程教材体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1.017
小学国学教育校本课程建设问题的提出主要针对目前小学国学教育中日趋严重的效率低下问题。本课题的前期研究“河北省小学国学教育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对此问题在国学教育一线的现状进行了专项调查。
我们的调查范围以省会石家庄为核心,覆盖了承德、唐山、廊坊、秦皇岛、保定、邯郸、邢台、沧州、衡水、张家口十个市县及周边地区,共计150所学校。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①诵读内容是什么?②用的是什么教材?③有没有系统的校本课程规划?
对于第一个问题,60%的学校在读《唐诗》,12%的学校在读《论语》,12%的学校在读以《三字经》为主的(包括《百家姓》、《千字
文》、《弟子规》、《增广贤文》)古代蒙学读物,8%的学校在读《诗经》。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自编自印的《诗文选编》,二是老师在黑板上随抄随背,三是动员家长出资购买的教材。第三个问题,只有8%的学校制定了长期系统的国学教育校本课程规划。
这个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在我省小学国学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教学程序混乱及内容选择的随机、随意问题,大多数老师认识不到这些国学经典在内在学理上的先后衔接和循序渐进,想到什么读什么,没有长远的课程规划设计,长此以往,在学生的接受上势必造成知识体系和认知过程的混乱无序,很难起到持久稳定的国学教育效果。
因此,从小学生特定年龄出发,从接受角度研究这些经典的内在逻辑关系及我国古代蒙学教育的实践经验,进而建立起科学实用的校本课程体系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我们针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界对于此问题的研究现状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通过对此期间期刊论文及论著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学界对于小学阶段国学教育研究存在一个总体趋向:从宏观角度作价值讨论者多,落实到实际教学的操作层面者少。而后者又大都集中在教学方法的经验式感受和总结上,仅有少数成果能够深入到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的层面。择要言之:荆聪聪《初中语文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研究》(2009年山东师大
毕业论文)从课程内容、课程计划和方式方法方面讨论初中阶段国学教育校本建设。胡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研校本课程国学教育的定位与探索》(2010年12期《新课程研究》)从校本教研的角度对其进行宏观的定位研究。王浩、徐冰冰《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初探》(2011年12期《现代中小学教育》)从方法论角度探讨国学教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赖向忠《试论“儿童经典诵读”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影响——以广东东莞大朗镇宏育学校为个案》(2010年华中师大硕士论文)以一个学校为个案对国学教育作宏观价值论探讨。
总结以上,无论一线的教学实践还是教育教学研究领域都急需加强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河北省小学国学教育校本课程建设这个论题,理论上旨在整合国学研究、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三大学科资源,使国学研究实践化,使小学国学教育实践体系化,创建“小学国学教育校本课程”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为提升我省小学素质教育的品质和潜质提供新的动力源泉。实践上,旨在为我省小学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小学国学教育校本教材、课程及实施方案,为其决策提供资料参考及理论支持,为校本课程研发扩展新的领域和平台,并且进一步探索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和贯通的可行性及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实现二者的互补和互利,建构长效系统的操作机制,为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
供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策略支持。
小学国学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1 教材体系建设
目标是贯穿小学语文教学全程,根据不同阶段教学特点选择相应内容和侧重点,进行横向拓展及纵向推进。
1.1 教材编写原则
第一,总原则是以学生为本,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根本出发点。内容的选择和编排都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接受特点,做到循序渐进。
第二,要体现与冀教版文言课文相配套原则,做到二者的互相补充和发明。目标是围绕教科书的古诗文单元教学要求,按照以类相属的原则,渗透不同题材、不同体裁古诗文作品,实现横向拓展。
1.2 教材方案设计
1.2.1 以“蒙学”配合小学低年识字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以识字教学为主,故国学教育辅之以蒙学。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等蒙学课本。明人吕坤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1] 这三部书又称“三、百、千”,都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的经典课本,除去重复字外《三字经》实际容纳510个单字,《百家姓》实际容纳500余个单字,《千字文》实际容纳988个汉字,这些字多
为常用字,音节和谐押韵朗朗上口,语言浅显明白,内容多阐发做人道理及人文常识,习见闻,便日用,明义理,易于一二年级学生接受。此类蒙学课本便可以与课堂识字教学进行一体化操作,背诵与认读双管齐下,短时间内迅速扩展识字量,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1.2.2 以“集”配合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
“集”包括以唐诗、古诗(唐诗以外的其他古诗)及八大家散文为核心的古代诗文。字句加长,极具音韵格律之美。适于三四年级学生诵读,一方面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语感;另一方面,通过集中诵读不同题材的诗文,如山水、田园、赠答、送别、咏物、节序等,强化学生对于某类情境、意境的体悟和感受,积累阅读经验,培养阅读感觉和潜力,有效地为课堂阅读教学服务。
以冀教版三、四年级语文课本为例,两学年入编的古诗共十五首,其中写到山水田园内容的诗占8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春日(南宋/朱熹)、登鹳雀楼(唐/王之涣)、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望洞庭湖(唐/刘禹锡)、望天门山(唐/李白)、塞下曲(唐/卢纶)、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清平乐(北宋/辛弃疾)、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在相应阶段的校本教材编写中即可配合这些篇目选择类似题材的
诗词补充和拓展。
1.2.3 以“经”、“子”配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
“经”“子”主要包括《论语》、《庄子》、《老子》等。儒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