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以及曹操之浅论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转折点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转折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转折点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重要转折点。
这场战役不仅决定了中国未来几百年的历史走向,也展现了智勇双全的诸葛亮和周瑜的过人才华。
本文将围绕赤壁之战,详细讨论战役的背景、战术、和其对三国鼎立的转折影响。
一、背景赤壁之战的前因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形成了袁绍、曹操和刘备三国鼎立的格局。
当时,袁绍势力鼎盛,曹操四处争霸,刘备虽然势弱但仍积极扩充势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操率军南下攻打刘备。
刘备被迫联合东吴孙权,共同抵御曹操。
二、战术布局1. 孙刘联军的合作赤壁之战前,诸葛亮为刘备设下火烧连营计,策划了一场由东吴孙权统帅水军,刘备统帅陸軍的联合战役。
诸葛亮将火烧连营计书面传达给周瑜,并且事先安排了暗中交流的情报传递系统,确保计策的顺利执行。
2. 周瑜的火攻计周瑜在战术上采用了著名的火攻计。
他布置了诱敌深入的战略陷阱,吸引曹操部队进入火攻的范围。
然后,在东南风的帮助下,周瑜率军发动火攻,烧毁了曹操舰队,给曹操造成了重大损失。
这一火攻计成为赤壁之战的关键战术之一。
三、战役进程1. 孙刘联军初战告捷赤壁之战开始时,曹操率军分三路进攻。
然而,受到荆州气候和地理的影响,曹操的补给线受阻,使其部队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周瑜率领的东吴水军采取火攻计,成功烧毁曹操的舰队。
在孙刘联军的联合作战下,曹操屡战屡败,被迫撤退。
2. 曹操的失败与败退赤壁之战,曹操在战术上失误连连,未能抵挡住东吴孙刘联军的攻势。
在战役的高潮时刻,曹操因连日的疲劳和缺粮而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最终放弃北上之计,撤退回中原。
四、对三国鼎立的转折影响1. 打破袁曹联盟赤壁之战破坏了袁曹联盟,使得袁绍与曹操之间的结盟关系破裂。
曹操无法以袁绍为后盾,进一步削弱了他的势力,也削弱了曹操对北方的控制力。
2. 孙刘联军的建立赤壁之战后,孙权与刘备合作,共同抵抗曹操。
这种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东吴与刘备的关系,并且鼓舞了士兵和百姓的士气,为东吴与刘备建立稳定的政权奠定了基础。
三国之战赤壁之战
三国之战赤壁之战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率领的大军与刘备和孙权联军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战斗。
赤壁之战不仅决定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军事智慧和谋略的典范。
一、背景介绍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曹操企图统一南方,进一步扩大自身势力,于是率军北上。
而刘备和孙权深知曹操实力强大,他们平日里就有联合抗曹的紧密联系,决定联合对抗曹操。
二、战局初现1. 曹操的强大实力曹操集结了十几万人马,水陆军舰队配备齐全。
他决心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联军,进一步扩大北方势力范围。
2. 刘备孙权的困境面对曹操的强大军队,刘备和孙权联军的实力明显弱于对手。
他们需要制定合适的战略,才能在战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三、火烧赤壁1. 孙刘联军的策略周瑜、刘备等军事统帅决定采取火攻的计策,利用江风和湿润的气候,在曹操的船队中纵火,制造混乱和火势蔓延。
2. 火攻的成功赤壁之战的关键在于火攻计划的成功实施。
周瑜指挥下的东吴舰队发动火攻,曹操军舰遭受了巨大损失。
混乱中,曹操部队的士气下降,形势对于刘备和孙权联军转为有利。
四、战局逆转1. 孙刘联军的联合进攻在火攻成功后,刘备和孙权联军坚决地发动了联合进攻。
两军合力,形成了曹操部队难以抵挡的攻势。
2. 曹操的溃败曹操部队受到联军的猛烈进攻,战局对于他们变得越发不利。
最终,曹操只得弃船,放弃战场,溃败而逃。
五、赤壁之战的影响1. 切断了曹操南下的道路赤壁之战使得曹操无法顺利扩张南方势力,为刘备和孙权在南方继续发展提供了机会。
2. 彰显了军事智慧和谋略赤壁之战充分展示了刘备、孙权和周瑜等人的军事智慧和谋略,他们灵活运用战术,战胜了实力强大的曹操。
3. 改变了政治格局赤壁之战使得曹操无法进一步统一南方,南北形成了明显对立,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六、结语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斗,它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智慧和谋略。
赤壁之战的背景与影响
赤壁之战的背景与影响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战役,发生于公元208年。
这场战役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背景、战役过程和战后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1.东汉末年: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
王莽篡权失败后,东汉重新建立,但统治日趋衰弱,政治腐败不堪,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权臣与诸侯割据:东汉末年,权臣与诸侯割据的局面逐渐形成。
权臣曹操掌握政权,但在东南地区,诸侯刘备、孙权等篡夺了一部分土地并建立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3.两股力量的对立:曹操统治中原,威胁东南地区的诸侯势力。
而孙权和刘备则联盟合作,形成对曹操的威胁。
于是,曹操选择进攻东南地区,以图一统天下。
二、战役过程1.曹操北上:曹操积极北上,欲借北方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削弱东南地区的势力。
在此过程中,曹军以优势的兵力,一度打垮了刘备军队。
2.东吴与刘备的联盟:刘备军队溃败之际,东吴诸葛亮的策略使得孙刘二家达到了联盟。
刘备与孙权合作,形成了对曹操的更大威胁。
3.赤壁之战:曹操深知刘备和孙权联手构成的威胁,于是决定亲自领兵南下,进攻东吴。
然而,在历史上著名的赤壁战役中,曹操队伍因为缺乏水军战力,又遭到东吴与刘备联军的奇袭,最终溃败。
三、战后影响1.东南局势稳定: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南征计划受挫,东南地区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刘备和孙权分别稳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进一步加强了对曹操的威胁。
2.三国鼎立格局形成: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开始。
曹操失去了南方征服的机会,最终导致了三国时期的长期战乱格局。
3.陆地战争转向水战:赤壁之战证明了水军在战场上的重要性,为后来其他战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水军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总结:赤壁之战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东南地区的局势,导致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论赤壁之战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
论赤壁之战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大约公元200年,在湖北赤壁发生了一场次很有意义事件。
赤壁之战,一场中国历史的决战,一场即将改变三国命运的决战一触即发。
在这场战争中,三国的命运将会被彻底改写,中国的命运于前途将会在此刻决定,曹操能否统一中原的计划能否实现,都将系于此刻。
至此千钧一发之际。
曹操横槊赋诗,诸葛羽扇纶巾,周瑜英姿勃发。
一场斗争在所难免,一场激烈0的较量马上要开始。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用少数人打败多数人的斗争,在历史上产生了激烈的影响。
在历史的斗争中,这场战争将决定刘备与孙权的存活。
假如这场战争以诸葛的失败而告终,刘备集团将荡然无存,诸葛亮也必将灰飞烟灭,东吴也会一败涂地。
假如这场战争胜利,以诸葛周瑜为首的抗曹集团就会有一线生机,东吴可以继续增强自己的实力,而刘备也可以为日后的胜利做好准备,为日后进取中原、谋求大业做好积极的准备。
曹操,阴险狡诈。
诸葛亮,天纵我才。
周瑜,雄姿英发。
一场好戏就要开始了。
公元203年,在湖北赤鼻矶赤壁之战正式爆发。
刀光剑影,血流成河。
流血漂橹,浮尸千里。
大河上下,尸体在河里翻滚;沙岸堤坝,新的尸体在泥沙里滚落。
赤壁一战,太多的将士在这里失去生命;赤壁一战,太多的生命灰飞烟灭。
然而,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并不关心这些,士兵的生命是他们手中的堵注。
他们孤注一掷,他们在用生命和智慧做一场赌注,这个赌注将会决定历史的明天,决定历史的希望与新的天地。
群英会,蒋干来到周瑜的大营。
蒋干来到周瑜的大营,周瑜热情地邀请了蒋干,做出了盛大的宴席,来请这位旧朋友。
蒋干,这位朋友,是他的老同学。
然而,今天,蒋干并不是以老同学的心态来参加这场宴席。
蒋干,作为曹操阵营中的一员,他此次前来的目的其实是盗取周瑜阵营的情报。
午夜,蒋干趁周瑜熟睡之机,突然起身,在一叠厚厚的公文里找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黄忠要偷袭曹操,于是这个消息被曹操阵营的人员得知。
本来,事情应该按照这样的进程进行,这样大敌当前,有人投降,东吴联军必将受到致命打击。
三国之战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三国之战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东汉末年,为三国时期著名的一战。
这场战斗发生在长江之滨的赤壁,它不仅在战争层面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首先,赤壁之战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场战斗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一次大规模军事对抗,也是著名的火烧赤壁之战。
曹操率领的魏军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但被诸葛亮和周瑜等率领的联军以火攻之计击败。
这场战斗的胜利使得吴蜀联军成功挫败了曹操的进攻,阻止了曹操统一中国的野心。
赤壁之战堪称军事策略的经典之一,巧妙运用地利和火攻等战术,实现了弱小势力反败为胜。
这对于后来历史的演变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政治格局从此开始朝着三足鼎立的方向发展。
其次,赤壁之战对于政治格局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场战斗之后,形成了曹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正式进入了三国时期。
赤壁之战后,曹操实力大失,也导致了其统一中国的希望破灭,从而使分裂的局面更加明显。
此后长达数十年的鏖战,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局面埋下了伏笔。
赤壁之战可谓是东汉末年政权更迭的关键点之一,它为历史的发展开创了新的篇章。
此外,赤壁之战在文化上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这场战斗中,诸葛亮和周瑜两位文臣以战胜曹操的方法,展现出了军事与智慧的结合。
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家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感召了后来数百年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
赤壁之战被后世的文人墨客多次吟咏,并成为了一段名闻天下的佳话。
赤壁之战的文化内涵也反映在了中国古代文学、绘画以及戏曲等艺术形式中,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总结起来,三国之战赤壁之战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军事上,这场战斗体现了战略和智慧的结合,为后来的军事思想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政治上,赤壁之战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为三国时期的形成开辟了道路。
在文化上,赤壁之战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代表着智慧、勇气与爱国主义精神。
赤壁之战 著名评价
赤壁之战著名评价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联军对抗曹魏的一场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以联军的胜利告终,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场战役的一些著名评价。
一、智勇双全的诸葛亮赤壁之战中,蜀汉的丞相诸葛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预见到曹操会利用江水来运输粮草,因此采取了放水破堰的计策。
他利用南风和火攻,成功地烧毁了曹军的战船。
这一战略的巧妙运用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军事才能,使得曹操遭受了重大损失。
二、火烧连营的奇计赤壁之战中最为著名的战术就是火攻。
联军利用南风,放火烧毁了曹军的船只,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这一计策被誉为兵法中的奇计,被后人称之为“赤壁火攻”,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一。
三、东吴的英勇抗击赤壁之战中,东吴军队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
他们在联军的指挥下,坚决抵抗曹军的进攻,保卫了赤壁。
东吴的将领周瑜更是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成为了历史上备受赞誉的名将。
四、对曹魏的重大影响赤壁之战的胜利对曹魏产生了重大影响。
曹操的大军遭受了重创,粮草也被焚烧一空,使得他的野心受挫。
这场战役打破了曹魏对荆州的统治,为蜀汉和东吴联盟打下了基础,对于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文学作品的灵感源泉赤壁之战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源泉。
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赤壁怀古》、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赤壁赋》等作品,都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那段历史的壮丽景象,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六、赤壁之战的教训和启示赤壁之战教导我们,智谋和勇气是战胜强敌的关键。
诸葛亮的智慧和联军的勇气使得他们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役也告诉我们,对敌人的全面了解和合理的战略部署至关重要。
同时,赤壁之战也告诉我们,火攻等奇计固然重要,但背后必须有强大的组织和指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赤壁之战以其独特的战术和重大的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
三国演义之曹操火烧赤壁
三国演义之曹操火烧赤壁曹操火烧赤壁,是《三国演义》中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策略之一。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的重要人物,在统一北方后,意欲南下攻打刘备与孙权。
然而,赤壁之战的失利极大地影响了曹操的事业,也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开端。
以下将对于曹操火烧赤壁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详细论述。
背景:东汉末年,中央政权逐渐腐败,地方割据势力兴起,中国大地进入了乱世。
曹操作为东汉朝廷的重要将领,成功平定了北方的纷争,创建了强大的政权。
然而,对于南方势力的统一成为曹操下一步的目标。
过程:赤壁之战是在公元208年进行的,孙权联合刘备,共同应对曹操的南下。
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孙权与刘备筹谋反击,共同决定在赤壁展开对曹操的战斗。
首先,在资深谋士诸葛亮的指挥下,刘备联合孙权,着手筹备水陆两路进攻的战略。
黄盖作为孙权的将领,出使曹营,并表现出对孙权投降的态度,更进一步获得了曹操的信任。
这让曹操放松了警惕,草率地让黄盖回到了赤壁。
其次,曹操误判了天气情况,为大获全胜添堵。
孙刘联军趁着北风的逆袭,在赤壁附近堆积了大量的干柴和稻草。
曹操大军准备进攻时,北风突然倒转,引发了火势的爆发。
黄盖船上的火箭与周瑜的指挥让赤壁顷刻间成为一片火海,曹操的船只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战局发生逆转。
最后,曹操被迫撤退,而孙刘联军以此次胜利为契机,巩固了自身的地位。
赤壁之战也为后来的历史奠定了基调,三国时期正式开始。
影响:曹操火烧赤壁虽然只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但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曹操的失败使得南方联军在赤壁建立起了强大的抵抗力量,进一步凸显了曹操野心膨胀的另一面。
曹操失去了南下的机会,也标志着他未能统一整个中国的梦想终结。
其次,赤壁之战让刘备与孙权取得了重要的胜利,为他们日后的联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也为三国时期的分裂和局势变化埋下了伏笔,以后的历史战争中,孙刘联军与曹操展开了多次交锋。
最重要的是,曹操火烧赤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代表了智谋胜于兵力的局面。
赤壁之战的背景与影响
赤壁之战的背景与影响赤壁之战始于公元208年,当时正值三国时代的末期,魏国与孙吴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最终孙吴联军获胜。
这场战役给中国历史留下了重要的影响,下面我将从背景和影响两个方面,对这场战争进行一定的深入探讨。
一、背景1.政治赤壁之战的背景最主要的原因是政治方面的不满与斗争。
当时三国时期的江东地区,是孙策于公元208年取得了控制权,他与孙权父子继续掌控了这个地区。
与此同时,天下局势也在变化,曹操意图统一整个中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开始挑起对孙权的战争。
2.经济经济上的背景也是造成赤壁之战的原因之一。
那个时候,随着国家不断发展,赋税不断加重,百姓生活遭受了很大的压力,这引起了民气的不满,加上曹操对江东的攻击常常干扰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也加剧了政治上的对抗。
3.文化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时期之一,它的文化影响也对于赤壁之战的发生和进程产生了关键的影响。
那个时候,民间文化逐渐兴起,例如各种戏剧,这些文化活动加强了人们对于自己文化和地区的认同感,同时打破了政权对于社会和文化的掌控,使得赤壁之战的影响也逐渐扩大化。
二、影响1.战术赤壁之战成为了以孤军北伐为主题的传世佳话,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它所展现出来的战术上的优势。
赤壁之战,南方水势翻恶,曹操的大兵因燃烧的船只和急流而全线溃败,这体现了地形的作用,也使得南方河流因素成为战争决定性因素之一。
2.文化赤壁之战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战术,更是体现在文化上。
当那个时候,民间文化的兴盛和发展,加强了各个地方的文化认同感,使得政权对社会和文化的掌控逐渐被打破。
这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政治赤壁之战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划上了重要的转折线。
由于孙吴联军获胜,曹操所构筑的统一大业因此而受挫,这让整个天下的局势处于更加动荡的局面。
同时也开启了三国时期更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政治局面,这对于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结:赤壁之战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场背景复杂的军事事件,更是体现了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大型冲突、竞争和较量。
赤壁之战 与分析赤壁之战分析
赤壁之战与分析赤壁之战分析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三国时期,东汉末年。
它是以曹操领导的北方联军与周瑜、刘备联手的南方联军之间的一场重要对决。
这场战役的结果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赤壁之战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介绍赤壁之战前的背景非常复杂,主要涉及到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人物等方面。
东汉末年,权臣董卓专权,引起各地豪强割据,形成割据势力和政治混乱的局面。
曹操是当时北方的一位重要军事将领,他通过一系列战役逐渐统一北方,威胁到了南方的刘备的势力范围。
二、联盟的形成为了对抗曹操,刘备与周瑜密谋联合,共同抵御曹操的进攻。
刘备派出使臣向周瑜提议组建联盟,并成功说服了周瑜。
他们一致认为赤壁是阻挡曹军南下的最好地点,于是决定在此处布下兵力,等待曹军的到来。
三、战争筹备赤壁之战前,周瑜和刘备商议了详细的计划。
周瑜派遣部下鲁肃与刘备的幕僚诸葛亮共同制定作战计划,并决定以火攻为主要战术。
周瑜和刘备也积极募集兵力,准备应对曹操的大规模进攻。
四、战争爆发公元208年冬季,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备和周瑜的势力范围。
赤壁之战由此开始。
曹操在攻城过程中,遭遇了周瑜的反击,南方联军利用风向的优势,发动了火攻,曹军遭受巨大损失。
曹操败退后,再次发动进攻,但仍然未能取得胜利。
五、战争结果及影响赤壁之战最终以曹操的败北告终。
曹操损兵折将,丧失了威势,南方联军则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三国时期的格局,也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赤壁之战的胜利提高了南方联军士气,巩固了刘备与周瑜的地位。
此后,刘备成为了巨鹿郡的州牧,周瑜则在后来的战争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六、赤壁之战的价值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
它展示了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的巅峰,尤其是火攻战术的成功运用。
此外,赤壁之战也成为了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如《赤壁怀古》等。
七、赤壁之战的启示赤壁之战的历史故事激励了后来的许多人,并提醒人们,在困境中寻找创新的战术和策略非常关键。
曹操与赤壁之战
曹操与赤壁之战公元208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战役——赤壁之战,成为三国时期最具标志性的战事之一。
而曹操作为当时的北方霸主,与东吴联军在赤壁激战,这场战斗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曹操的背景与野心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军事家。
他出身于豪门世家,深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
曹操有着雄才大略,野心勃勃,渴望能够统一中原,称霸一方。
在他的统治下,曹操目标明确,实力强大,拥有雄厚的兵权和优秀的将领。
二、东吴的崛起与曹操的压力东吴是指刘备的盟友孙权所建立的政权,当时正面临着与曹操的严峻对峙。
曹操在北方势力强大,东吴感到威胁。
于是,在刘备的建议下,孙权决定与刘备联合,共同对抗曹操势力。
三、庞士元的计谋与火攻之战庞士元是东吴的谋士,他奉命策划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计谋。
庞士元建议以火攻为先机,乘曹操军在赤壁休整时偷袭,将其大部分舰队烧毁。
这个计谋能够充分利用当时京口附近多雾的特点,而且也避免了与曹操正面交锋的风险。
四、周瑜与刘备的合作庞士元的计谋获得了孙权的认可,并得到了刘备的支持。
刘备派遣了他手下的重要将领关羽和张飞来助战,与周瑜一起对抗曹操。
这次合作使得东吴和刘备得以联手,并在赤壁之战中获得了胜利。
五、曹操的失败与后续影响赤壁之战最终以曹操的失败告终,他的舰队被火攻所摧毁,惨败而归。
赤壁之战的结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赤壁之战使得曹操的势力受到损害,此后魏国与东吴、蜀国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另一方面,赤壁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兵器治局之一,因为它展示了火攻的重要性和威力。
火攻成为后来战争中常用的战术手段,对后来的战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战役,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智慧与战略运用的高度结晶。
曹操与赤壁之战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永恒的传说,至今仍然被人们所铭记和讨论。
这场战役的胜利为东吴和刘备在曹操势力的斗争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奠定了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
赤壁总结归纳
赤壁总结归纳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
本文将对赤壁之战进行总结归纳,旨在深入探讨该战役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一、战争背景与原因赤壁之战是由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联军对抗东吴孙权的魏国所引发的。
当时,曹操率领魏军向荆州进攻,威胁到蜀国的稳定。
刘备为了保护自己的势力范围,选择与孙权结盟,共同对抗曹操。
二、赤壁之战的经过1. 火烧连营赤壁之战中最著名的一幕是周瑜借风助火,火烧曹军连营。
当时,曹军在赤壁设有多个连营,形成战线。
周瑜派遣黄盖假投降于曹军,并将船装满火药。
在合适的时机,孙刘联军打响战斗,同时黄盖引火船冲入曹军的连营,引发大火。
曹军在火势的困扰下,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2. 七擒七纵刘备在赤壁之战中采取了“七擒七纵”策略,成功俘虏了七位曹军高级将领。
通过释放这些将领,刘备向曹军昭示善意,同时也使曹军内部产生混乱。
这为蜀吴联军取得了更大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赤壁之战的影响1.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赤壁之战后,三国时期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场战役彻底改变了东汉末年各个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为三国鼎立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2. 文化传承与影响赤壁之战也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从《三国演义》到各类文艺作品,都以赤壁之战为历史背景。
战役中的英雄人物、智谋战略等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形象和素材。
同时,战役中的火烧、七擒七纵等战术也经常被引用和解读。
3.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赤壁之战中,蜀国和吴国展现出顽强的抵抗精神和智勇双全的战略,成功抵御了曹操的进攻。
这使得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侵略时,能够从历史中得到鼓舞和启示。
赤壁之战成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的象征。
四、赤壁之战的启示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在军事行动中,智谋往往能够战胜单纯的武力。
其次,联合抵抗外敌是保卫领土和民族利益的有效手段。
最后,战争的胜利往往需要在全民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取得,团结是胜利的关键。
三国之战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三国之战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发生于公元208年。
这场战役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乱世三国时期,由于统治腐败、内部分裂和地区争夺等原因,中国逐渐分为三个实力庞大的国家——魏、蜀、吴。
赤壁之战则是吴蜀联军与魏军之间的一次决定性交锋,决定了三国局势的走向。
一、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与战乱东汉后期,中央政权腐败败坏,漕运系统衰退,社会矛盾加剧,民生困苦。
各地武装割据纷起,割据势力争夺土地资源,致使中国逐渐分裂为数个割据政权。
同时,曹操等人利用这种混乱局势,各自发展势力,试图将整个华北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下。
二、刘备、曹操与孙权的崛起与分立刘备作为一个军事领袖出现,他率领部队在战乱年代逐渐壮大,经历了长期努力和发展,最终在白帝城建立了先主政权,也就是以蜀汉为名的政权。
而曹操则在许多战争后迅速崛起,建立了魏国,势力覆盖华北地区。
而孙权则在东南地区建立起吴国,为了保卫自己的地盘也逐渐壮大势力。
三、荆州之争与赤壁之战前的布局刘备与孙权在对抗曹操的过程中,经历了长达数年的合作与矛盾。
傅士仁提出了“荆州之争”的问题:刘备渴求荆州的统治权,但荆州处于孙权与刘备之间,成为二者争夺的焦点。
最终,孙权在黄盖的建议下,从刘备手中夺取了荆州,并与刘备继续建立合作关系对抗曹操。
四、赤壁之战的爆发与战略布局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由曹操指挥的北方魏军对抗由刘备与孙权共同指挥的吴蜀联军。
刘备与孙权采用诸葛亮的火攻计策,借助风势大火吹向曹军船只,造成曹军的大规模损失。
而赤壁地势狭窄,虽然曹军人数众多,但是吴蜀联军巧妙地利用地理条件,迫使曹军无法发挥其数量优势。
最终,曹军溃败,曹操亲历一战,伤亡惨重。
五、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赤壁之战的胜利,使得魏国在南方受到了重大打击,曹操无法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此后的几年,刘备与孙权进一步加强了吴蜀联盟,并共同对抗曹操,进一步巩固了吴蜀联军的地位。
这也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并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赤壁之战读后感
赤壁之战读后感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极具影响力的战役,它展现了
智谋、勇气和团结的力量。
读完这段历史,我深受启发,感慨良多。
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南征,欲统一全国。
而此时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准备抵抗曹操的进攻。
在赤壁之战中,刘备和孙权联军以少胜多,利用火攻成功击败曹操的大军,成为中
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次奇迹。
这场战役深刻地展现了智者的胜利。
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周
瑜利用风向和水势,成功引导曹操的船队进入火攻的陷阱,使得曹
操大军损失惨重。
这充分展现了智谋和策略在战争中的作用,也让
我深刻地认识到智者的胜利远比武力的胜利更为重要。
赤壁之战也展现了团结的力量。
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
抗外敌的进攻。
他们在战场上互相配合,共同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团结一致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在赤壁之战中,还展现了勇气和毅力的重要性。
在战场上,刘
备和孙权联军面对曹操庞大的军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勇气和毅力是战胜困难的关键,只有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阅读《赤壁之战》,我深刻地认识到智谋、团结、勇气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团结合作,勇于面对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策略,以应对各种挑战。
同时,我也会更加珍惜团结合作的力量,相信只要团结一致,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赤壁之战读后感
赤壁之战读后感《赤壁之战》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为背景的小说,这是一本充满了历史智慧和战略智慧的作品。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勇气给了我很多启发。
赤壁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其战略意义巨大。
曹操率领的强大军队对比刘备和孙权联军势单力薄,战略地理也对曹军不利,但是曹操凭借强大的统治力和战斗力,几乎无往而不胜。
然而,在赤壁之战中,刘备和孙权联手,制定了精妙的战略,最终击败了曹军,稳定了中原地区的形势。
在赤壁之战中,最令人佩服的是刘备和孙权联军的智谋和勇气。
他们在面对曹操的强大军队时并没有选择妥协或者退缩,而是决定与曹军决一死战。
他们洞察到曹军的虚弱之处并加以利用,利用风势引发大火,使曹军陷入混乱,最终击败了他们。
他们不仅勇敢地面对了曹军的进攻,还在关键时刻采取了非常卓越的战术,表现出了智慧和勇气的双重力量。
此外,赤壁之战也突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特有的正义和道德观念。
刘备和孙权的联军并没有追求个人的私利,而是出于保护百姓、维护国家利益的正义之心,决定与曹军作战。
他们不仅具备高尚的品德,而且具备高超的智慧和战略思维。
这一点让我深深感受到,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勇气和正义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决定我们取得胜利的关键。
同时,《赤壁之战》也给了我很多关于团队合作的启示。
刘备和孙权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正是因为他们能够相互信任和合作。
在战局初期,刘备对孙权的一次意外行动感到疑惑和不满,但经过详细解释后,他们最终建立了信任,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团队合作中,相互信任和配合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读完《赤壁之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智慧和战略智慧,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正义和道德观念以及重视团队合作的精神。
它让我明白智慧和勇气是战胜困难和取得胜利的关键,同时也让我明白只有相互信任和合作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通过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更加感兴趣,也更加迷恋那个时代的智慧和勇气。
赤壁之战的读后感
赤壁之战的读后感《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极具影响力的战役,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一篇战争记载。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这场战役被描述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完这段历史,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智慧,也对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
当时,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统一南方,但遭到了孙刘联军的顽强抵抗。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运用火攻的计策,成功烧毁曹军的船只,使曹操无法渡江,最终导致了曹军的溃败。
这场战役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中的经典题材。
读完赤壁之战的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智慧。
在当时的战争中,军队之间的对抗是生死攸关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孙刘联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勇气和战斗力,更是因为他们在战术上的高明。
通过火攻这一计策,他们成功地破坏了曹军的船队,使曹操无法渡江增援,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种智慧和计谋在古代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使我对古代军事的智慧和策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另外,赤壁之战也展现了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
在《三国演义》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生动而细致,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更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智慧。
曹操、孙刘等各方主要人物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都展现了他们的智谋和勇气。
通过这些人物的形象塑造,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战争的具体情况,更能了解当时人物的性格和思想,这对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一篇战争记载。
通过阅读这段历史,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智慧,也对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段历史不仅让我对中国古代战争和文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热爱。
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阅读和学习,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上对赤壁之战的评价
历史上对赤壁之战的评价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影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东汉末年。
这场战役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
赤壁之战的评价有很多,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评价。
赤壁之战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决策性胜利。
当时,曹操率领庞大的军队进攻江南,他的目标是统一中国,建立自己的王朝。
然而,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采取了火攻的战术,用烈火击败了曹军,最终使曹操的野心落空。
这次胜利对于巩固孙刘联盟,保护江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赤壁之战是一次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战争。
火攻是孙刘联军的主要战术,他们利用风向和水势,将曹军引入狭窄的水道,然后纵火烧毁了曹军的战船。
这种战术的成功,既展示了智慧和谋略,也需要士兵们的勇气和决心。
赤壁之战的胜利,不仅是火攻战术的胜利,更是智勇双全的胜利。
赤壁之战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场战役标志着三国时期的开始,也是中国历史上军事力量转移的重要节点。
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后,虽然没有被彻底击败,但他的势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从此之后,曹操的统一大业进展缓慢。
而孙刘联盟则逐渐壮大,成为三国中的重要势力之一。
赤壁之战的结果,对于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赤壁之战也被誉为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
无论是火攻战术的设计和实施,还是孙刘联军的团结和勇敢,都展示了中国军事家和士兵们的智慧和勇气。
赤壁之战的战术手段和决策过程,成为后来军事史研究的重要对象,也为后世军事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影响的战役。
它的胜利对于巩固孙刘联盟、保护江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场战役展示了智慧和勇气,对中国军事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赤壁之战被誉为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为后世军事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它的评价既是历史的肯定,也是对中国军事智慧和勇气的赞扬。
对赤壁之战的评价
《对赤壁之战的评价》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呀,那可是一场特别有名的战役。
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可重要啦!这场战役中,孙刘联军那叫一个团结一心,对抗强大的曹操大军。
曹操本来觉得自己兵力雄厚,肯定能轻松取胜。
可没想到,孙刘联军聪明又勇敢。
比如说,诸葛亮和周瑜一起想出了好多巧妙的计谋。
诸葛亮的智慧那真是让人佩服得不行,他好像能未卜先知似的,把曹操的心思猜得透透的。
还有黄盖,他为了胜利,自己甘愿受皮肉之苦,假装投降曹操,最后关键时刻给了曹操致命一击。
赤壁之战让曹操元气大伤,一下子失去了之前的优势。
而孙刘联军呢,则因为这场胜利,保住了自己的地盘,也为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打下了基础。
这一战,充分展现了智慧和团结的力量。
它告诉我们,面对强大的敌人,不要害怕,只要动脑筋,团结一致,就有可能取得胜利。
同学们,咱们从赤壁之战能学到好多东西呢!《对赤壁之战的评价》小伙伴们,咱们来说说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那可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在这场战争里,双方的表现都很精彩。
曹操带着大军,气势汹汹地来了。
他以为自己肯定能赢。
可是孙刘联军不怕他。
他们的将领们都特别勇敢。
像周瑜,年纪轻轻,但是指挥作战特别有一套。
还有鲁肃,一直在为联军出谋划策。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点,就是火攻。
这一招可太厉害了!大火一烧起来,曹操的军队一下子就乱了套。
赤壁之战的胜利,改变了当时的局势。
本来曹操很强势,这场仗打完,他的势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咱们可以想想,如果没有这场胜利,可能历史就会完全不一样啦。
赤壁之战,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对赤壁之战的评价》亲爱的同学们,咱们来讲讲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啊,那真的是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
曹操的军队那么多人,看起来好像不可战胜。
但是,孙刘联军没有退缩。
比如说庞统,给曹操出了个连环计,让曹操的船都连在了一起。
这就为后面的火攻创造了条件。
再看看赵云、张飞这些猛将,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一点都不害怕。
这场战争,是智慧和勇气的结合。
赤壁之战观后感
赤壁之战观后感前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一场战役。
我有幸观看了赤壁之战的纪录片,并对战斗的经过和背后的故事产生了深深的触动。
以下是我对赤壁之战的观后感。
赤壁之战背景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刘备与周瑜联盟对抗曹操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那时,曹操统一北方,势力强大,欲南下征服刘备和孙权,统一全国。
刘备和孙权联手,以赤壁为据点,与曹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战术与智慧在赤壁之战中,刘备与周瑜采用了火攻计策,借助长江水域和风向的变化,大败曹操。
这一计策不仅充分展示了两位指挥官的智慧,也体现了他们对地域和天气条件的熟悉。
不仅如此,刘备和周瑜能够在相互合作中保持高度的默契,充分展示了他们之间的互信与团结。
他们能够相互协调,统一行动,将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取得了战争中的胜利。
英雄与传奇赤壁之战的历史地位也在于涌现了一批英雄和传奇。
刘备作为群雄之首,能够在战争中坚持自己的信念,保持冷静和果断的决策,以及与周瑜等人的卓越合作,使得他成为了历史上备受赞誉的英雄。
而周瑜作为孙权的忠诚部下,在赤壁之战中展现了自己非凡的才能。
他不仅提出了火攻计策击败曹操,还能够临危不乱地指挥战斗,表现出他出色的指挥才能。
这些英雄与传奇人物的演绎,使得赤壁之战更加精彩与感人。
历史意义与影响赤壁之战的战术手段和历史意义也被后人广泛研究和赞叹。
赤壁之战的火攻计策成为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一,也奠定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此外,赤壁之战使曹操的南下征服战役功败垂成,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赤壁之战不仅帮助了刘备和孙权保住了自己的势力,也为后来孙刘联盟向曹魏展开更大规模的抵抗奠定了基础。
结语赤壁之战不仅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也是一段英雄与传奇的故事。
通过观看赤壁之战的纪录片,我深切感受到了战争中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以及英雄所展现的伟大和传奇。
同时,赤壁之战也启发我们,要团结协作,保持对胜利的信念,才能在困境中取得胜利,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赤壁之战影响
赤壁之战影响赤壁之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汉朝的灭亡,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赤壁之战的后果奠定了三国时期的基础,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血腥的时代之一。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蜀国的南方军阀刘备和吴国的孙权组成的联军成功战胜了魏国的北方军阀曹操。
虽然战斗本身的地点有待商榷,但一个可能的地点是长江南岸。
曹操是一个强大的军阀,他在短时间内成功地将整个华北平原统一在他的统治之下,并确保了他的土地的边疆。
208年后,当他获得了对中国北方的绝对权力后,曹操的下一个目标是消灭他在南方的对手并控制所有中国土地。
这位强大的北方军阀聚集了一支80万人的军队(尽管这个数字有待商榷),并开始了他的南征。
其他消息来源估计,军队人数不可能超过24万。
长江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意义的战略要地,对曹操旨在统一的帝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果北方军阀要占领南方,这里是他的首要目标。
河流掌握在南方诸侯刘表--他在战斗前不久去世--孙权和他们的盟友刘备手中。
南方并没有无助地等待入侵的开始。
南方的将军们制定了他们的战术,知道如何最好地利用曹操臃肿的兵力,并组建了一支50-80,000人的部队,其中大约一半接受过水战训练。
曹操的人没有接受过海战训练,而且他们已经行军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
北方军队的补给也很差,因为它是一支庞大的部队,纪律性极差,难以操纵。
军队的士气和忠诚度也值得怀疑,因为许多人是其他战败诸侯的士兵,包括早先在一次战斗中被打败的刘备的士兵。
失败的三个阶段--赤壁之战在战斗开始之前,曹操的军队已经受到晕船症的影响,士兵们因为缺乏淡水和休息而开始死亡。
北方军阀被迫扎营,军队在河的北岸定居,而南方则是守军。
曹操命令他的人把船拴在一起,以减少海浪的冲击,使他的人能够恢复一点。
周瑜将军抓住了这个机会,制定了一个计划来破坏侵略者的舰队。
他假装要改变立场,向曹操投降。
他在船上装满了各种燃烧材料,当他们足够接近时,他的人就把它们点燃,并秘密地用小船离开火船。
赤壁之战读后感
赤壁之战读后感《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战役,也是中国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篇章。
这场战役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攻打荆州,而孙刘联军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这场战役以联军的胜利而告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瞩目的传奇故事。
读完《赤壁之战》,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复杂。
曹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统帅,他率领的大军在战场上几乎无往不利,而孙刘联军则是在劣势下顽强抵抗,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场战役的胜利并非是偶然的,而是联军在周瑜、诸葛亮等人的英明决策和精准指挥下取得的。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智慧和勇气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另外,我也深刻认识到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和破坏。
在《赤壁之战》中,战争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无辜的人们被卷入战争的漩涡中,失去了家园和生命。
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同时,《赤壁之战》也让我对中国古代军事战争的策略和战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场战役中,联军采取了火烧连营的计策,成功地利用了水上风向和火势,将曹操的船队尽数烧毁,给曹操以重创。
这种巧妙的战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博大精深。
最后,《赤壁之战》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诚、仁爱和智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这场战役中,周瑜、诸葛亮等人都展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种忠诚和智慧让我深深地感动和敬佩,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赤壁之战》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历史传奇,它让我对中国古代战争、文化和军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和平生活有了更加珍惜和向往。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平,努力学习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名:赤壁之戰對歷史的影響以及曹操之淺論作者:何詠琪。
台北縣私立格致中學。
高二和班 劉庭育。
台北縣私立格致中學。
高二平班 羅智穎。
台北縣私立格致中學。
高二平班壹●前言前言為何選這個題目來研究當論文,其實也是靈機一動看到暑假電影強片『赤壁』,才有所研究動機,歷史這種東西,求證中可以得到許多樂趣,我們要考證歷史,而不是篤信歷史,赤壁之戰並不是只有純粹戰爭,從中可以知道鼎鼎有名的諸葛亮,是如何說服孫權,以弱勝強,用足智多謀的計話打敗曹操,那是相當有戲劇化的歷史故事。
我們可以運用電腦、書籍……都是相當方便,只要目的不就是要以研究的方向去追尋脈絡,我們學了很多只是表面應付考試的知識,卻沒有實際去針對這些歷史紀載的紀錄去探討,能夠有機會好好去了解歷史背後的意義也不簡單,這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赤壁之戰,天下三分的勢力形成,曹操積極經營西北地區,占據關攏一帶;劉備趁機取得荊州,孫權再江東基礎更為穩定。
還有一點,曹操使我很有興趣,他能挾持東漢末年的天子,讓他的兵勢大陣,但是我很懷疑,他身邊的大臣、軍師……似乎對他不是那麼的忠心耿耿,他還能對外宣稱八十萬大軍,像南方攻進?實在不簡單的一名豪傑。
第 1 頁貳●正文正文一﹑赤壁之戰的興起a人物: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b興起:曹操在消滅袁紹勢力、統一北方地區之後,進一步想統一全中國,故積極練兵備戰,以便南下剷除其他割據力量。
當時在南方比較值得重視的勢力,主要有兩股,即孫權和劉備。
孫權,他繼承父兄開創的事業而得立足於江東。
其父孫堅-曾參加討董,死後由長子孫策繼續統領軍隊。
在官渡之戰發生的那一年,孫策已據有會稽、丹陽、豫章、盧陵、吳郡、盧江六郡。
同年,孫策遇刺身亡,由弟孫權襲職領兵。
孫權「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重用張昭、周瑜、魯肅等,勢力不斷壯大,成為曹操統一全國的嚴重障礙。
劉備,字玄德, 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至備時已沒落,「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後參加討伐黃巾,但沒有自己的據點,曾先後依附過公孫瓚、曹操和袁紹。
官渡之戰時,劉備正在袁紹部下。
袁紹失敗後,他轉投荊州牧劉表,屯兵於荊州。
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客居南陽郡鄧縣隆中的名士諸葛亮,亮向劉備提出了聯吳抗曹、佔據荊益的戰略決策,即所謂「隆中對」。
故劉備時雖弱小,卻也成了曹操南下不容忽視之勁敵。
為了消滅孫、劉等,曹操在平定烏桓之後,立即向南方用兵。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率二十萬大軍進攻荊州。
時荊州牧劉表死,少子劉琮襲職,治襄陽,劉備屯兵於樊城。
九月,聲勢浩大之曹軍佔領了荊州北部的新野,劉琮不戰而降。
劉備乃先後退至夏口、樊口。
曹操佔領了江北軍事重鎮襄陽、江陵等處。
曹軍之南下,使劉備岌岌可危,也使孫權大為震驚。
劉備遣諸葛亮赴江東,力說孫權合力抗曹。
曹操也寫信給孫權,自稱有水師八十萬,促其速降。
當時孫權集團內部意見不一,張昭等主張投降曹操,周瑜、魯肅等主張抵抗。
最後孫權決定和劉備聯合對付曹操,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率三萬人馬與在樊口之劉備會師,孫權聯軍共有五萬人。
同年十月,孫權聯軍在赤壁與曹軍相遇。
當時曹軍因不習水戰,為克服船身的晃動,使用鐵鍊連鎖戰船,結果又造成戰船調動不便之困難。
孫劉聯軍乃乘東南風之便,用火攻焚毀曹軍的戰船和岸上的兵營,一時「煙炎張天」,曹軍「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聯軍乘勝進攻,曹操被迫引殘兵從華容道狼狽北歸。
二、導致三國鼎立赤壁之戰乃繼官渡之戰後,又一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其主要影響係決定了三國鼎立局面之形成。
東漢末年,本來有許許多多的割據者相互角逐,後來曹操、孫權、劉備這三股較有影響的勢力漸漸崛起。
但赤壁戰前,曹與孫、劉之間強弱還比較懸殊,曹操吞併孫、劉之可能性頗大。
待至赤壁戰後,終於出現了三股勢力的均衡局面,並導致後來三國之鼎立。
茲再對此略加剖析:第 2頁a.曹操無力南下:赤壁大敗,使曹軍損失慘重,從此曹操無力南下,只好專營北方。
後曹操於建安十六年將兵進入關中,驅逐了韓遂及馬騰之子馬超。
建安二十年,曹操又出征漢中,擊敗了張魯,並徒漢中民八萬口於洛陽、鄴等地。
b.孫權保住江東:孫權經此一戰,江東之地位益形穩固。
他一方面向長江中游發展,從劉備手中奪得荊州,一方面則向東南地區擴張。
c.劉備進取益州:赤壁之戰使劉備保存了實力,戰後他立即乘機佔領荊州諸郡。
建安十六年,劉備進入益州,消滅了劉璋的勢力。
建安二十四年,備又從曹軍手裡奪得漢中。
後來荊州雖被孫權所控制,但劉備在西南的地位已日趨鞏固。
這樣,三大割據範圍已經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事實上業已形成。
(註一)三.曹操的軍事思想與謀略曹操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在軍旅中度過,長期的戰爭實踐使他累積了豐富的戰爭經驗。
他也向孫武、吳起等先秦軍事家學習,而成為一位具卓越軍事才能的統帥。
01. 詭詐曹操用兵特別注意「詭詐」的功夫。
官渡之戰中,小利誘敵誅文醜、偽裝袁軍襲 烏巢,終於打敗強敵袁紹,都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很典型的例子。
02. 集中兵力集中使用兵力也是曹操的特點之一。
迎帝許都時,曹操兵力雖少,但他懂得不使 兵力分散,殺呂布、消滅袁術、驅逐劉備、摧毀袁紹,打得極為精采。
03. 挑撥離間分化瓦解、挑撥離間也都是曹操用兵的辦法。
對付袁氏兄弟,他就採取了讓他們 自相殘殺,然後乘機攻取的戰術;對付馬超及韓遂,則分化瓦解,再各個擊破。
曹操在運用戰術時,都能由實際情況出發,又貫徹了「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 原則。
另外,他也注意傾聽謀士們的良策,汲取他們的智慧,因此往往能訂出正 確的作戰計畫,而克敵制勝。
四、曹操的文學思想與地位南朝鍾嶸寫了一部《詩品》,品評詩人,區分第等,把曹操的詩置於下品。
可是,曹操的詩卻有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 後代無數英雄志士為之傾倒若狂 (註二)。
曹操的詩歌,對建安文學的影響很大,在他的帶動下,建安時期作家 輩出,詩人們的慷慨之音,梗概之氣,憂時憫亂的情懷,追求功業的報復,壯志 難籌的喟嘆,形成了一種強烈感人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就是後世所稱道的「建 安風骨」,鐘嶸在《詩品》中又稱為「建安風力」。
而曹操就是「建安風骨」的 開創者,引路人(註三)。
曹操的文學風格約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為反映現實人生的詩詞;第二類則為不滿 於苦難的社會,進而想要遺世獨立,嚮往著神仙的幻境(註四)。
第一類的詩,如為後世傳頌的《短歌行》:第 3 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顧,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草,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無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是一個政治人物,他的一生事業無時不和政治緊緊結合。
一代梟雄有他自己 的理想,在詩歌中正可看到這種寄託之情。
而這是首政治意味非常濃厚的詩,表 現出的豪情壯志就是曹操對自己極深的期許(註五)。
再看看他的《步出夏門行》五首之五──《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的詩風可以歸之為雄壯,豪邁一派。
就如鐘嶸在《詩品》中說:「曹公古直,頗有悲涼之句。
」,而就描寫社會、理想抱負而言,曹操的作品應該居於上品,所以清人王士禎說:「下品之魏武,宜在上品。
」(註六)。
撇開他在政治上的是非功過,他對於建安文學的締造以及他在文學世界的成就,是可以受到肯定的,難能可貴的是,能在東漢末年混亂的時代中,替這動亂的世 界注入一股全新的氣息,他在此的表現是不凡的。
三、曹操的性格作風曹操的性格作風和他的思想一樣,多元、複雜,甚至相互矛盾。
他坦誠、又權詐;寬厚,卻也忌刻。
01. 坦誠與權詐郭嘉、旬攸等人死後,曹操痛哭流涕,這感情是真誠的。
另一方面,曹操想除掉第 4 頁旬彧,先讓他成為自己的直接下屬,最後再送空食盒逼令旬彧自殺,這採取了極 陰狠的手段,權術在這當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02. 寬厚與忌刻與坦誠相繫是寬厚的一面。
關羽被曹操捉住後,曹操待他極好,得知關羽要離開 自己,仍然厚加賞賜,關羽逃走,曹操也不願他的部將去追擊。
他也有多疑猜忌、陰狠殘酷的一面。
凡是他不能容忍的,就會想盡辦法早日去除他們,尤其是那些 企圖阻止他代漢、企圖動搖他統治地位的人(註七)。
四、曹操的功與過曹操的最大功績,是剷除了北方軍閥割據的混亂局面,統一了黃河流域和幽冀塞 外,建立了比較安定的社會秩序,有利於人口的增殖、生產的發展(註八)。
他又大興屯田,招徠和安置流民,選用有治國安民之術的大批官吏,興修水利,廣開稻田,不僅使鋒銸餘生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也為全國統一創造了有利的 條件(註九)。
曹操政治上壓抑豪強,抑制兼併,減輕租賦的政策,也應予以肯定。
東漢以來,土地高度集中,造成了農民的貧困、破產,以致於大批流亡;豪強勢力的發展,既是軍閥割據的社會基礎,也給社會造成了長期的動亂。
曹操因具有濃厚的法家 思想,所以在早期任官時,就力催豪強。
曹操排除「清議」訪求人才的政策,也值得一提。
曹操任用官吏,不講出身門第,反對世家大族把持政局,反對代表世族利益的清議派士大夫橫議時政。
另外他厲 行儉樸,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良好的風氣,他矯正過去奢侈淫佚惡習,對於獎勵 廉潔、懲治貪瀆、節約社會財富,都有制約作用(註十)。
綜合前面所述,曹操是個有作為的歷史人物。
但他又有殘酷暴虐、陰險狡詐的一 面,在歷史上留下了罵名。
曹操迎帝許都後,把漢獻帝控制在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共二十四年。
曹操在此期間殘酷地消滅擁漢反曹的勢力,就是為了讓自己登上天子的寶座。
但他卻偽稱自己無稱帝野心,實際上是時機尚未成熟:劉備、孫權力量強大,多次罵他「託名漢相,時為漢賊」,他就戴著這頂「漢賊」的帽子打天下。
想當皇帝而又不敢稱帝,希望「天下歸心」而天下竟不歸心,在「忠君奉上」的歷史傳統及社會輿論的強大力量面前,他終不敢登上帝位,正如司馬光所說:以魏武之暴戾強伉,如有大功於天下,其畜無君之心久矣,乃至沒身不敢廢漢而自立,豈其志之不欲哉?猶畏名義而自抑也。
(註十一)第5頁結論參●結論曹操的確是相當有實力的一名軍事家也對文學有貢獻,大家想必很懷疑他究竟是個什麼樣性格的人?殘酷、暴戾、陰險、狡詐?歷史上的各大人物,不管是領導人還是軍師,越是擁有強大勢力的人越是野心越大,我們不得不去承認曹操是一個豪傑且是一名成就相當不凡的王,即使他殺了多少無辜的人民,焚毀無數人的家園,他的豐功偉業必霸成一代梟雄,這個稱號跟他相配是再適合不過引註資料肆●引註資料註一、奇摩知識家。
赤避之興亡。
《/question/question?qid=1607050309458》註二、袁森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