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一、引言⑴目的该文档旨在建立一个完整的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⑵背景在各项检测工作中,准确的检测结果至关重要,涉及到对样品、产品或过程的评估和决策。

因此,需建立一套有效的质控程序,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并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二、质量控制程序⑴样品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确保样品的准备符合要求,包括适当的存储、采样和标识等。

⑵实验设备和仪器校准确保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

⑶实验方法和操作规程制定明确的实验方法和操作规程,包括实验步骤、操作程序、数据采集等,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⑷质量控制样品在每次实验过程中,添加质量控制样品(正样品和负样品),以检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⑸数据分析及验证对实验结果进行及时的数据分析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⑹不符合结果的处理当出现不符合的实验结果时,需要记录并进行新的实验验证,确保最终的结果是可靠和准确的。

⑺实验结果的报告和记录所有实验结果需要进行报告和记录,包括实验过程的详细描述、数据结果和分析等。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⒈实验方法和操作规程⒉样品准备和标识要求⒊实验设备和仪器校准记录⒋质量控制样品记录⒌数据分析和验证报告⒍实验结果报告和记录样本四、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质量控制:指通过一系列质量管理手段和措施,对产品、服务或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和改进的系统性活动。

⒉校准:指对某个测量设备或系统的性能特征进行检验和调整,以确保其符合给定的要求。

⒊可重复性:指在相同条件下,采用同样的方法和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⒋可比性:指不同实验室或不同分析者在相同条件下使用相同方法和仪器测量同一样品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标题: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引言概述: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程序,可以有效降低误差和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本文将介绍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的五个部份,包括样本准备、仪器校准、质控样品、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

一、样本准备:1.1 样本采集:确保样本采集过程符合规范,避免外界因素对样本的污染或者伤害。

1.2 样本标识:对每一个样本进行准确的标识,包括样本编号、采集时间、采集人员等信息,以便后续追踪和分析。

1.3 样本保存: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条件保存样本,确保样本在分析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二、仪器校准:2.1 定期校准:根据仪器的要求和标准,制定定期的校准计划,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2 校准记录:记录每次校准的时间、方法和结果,建立校准记录档案,以备查证和追溯。

2.3 校准标准品:使用合适的校准标准品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测量结果与标准值一致。

三、质控样品:3.1 建立质控样品库:建立包含正常值和异常值的质控样品库,以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2 定期检测质控样品:按照设定的频率和方法,对质控样品进行检测,检查仪器的重复性和一致性。

3.3 分析质控样品数据:对质控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分析:4.1 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确保分析的数据准确和可靠。

4.2 数据校验:进行数据校验,包括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方面的检查。

4.3 数据分析方法: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得出准确的结果。

五、结果报告:5.1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结果解读,提供科学的解释和建议。

5.2 报告编制:编制详细的结果报告,包括样本信息、检测方法、结果数据、解读和建议等内容。

5.3 结果追踪:建立结果追踪机制,对结果进行追踪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2023版)

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2023版)

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1.引言本程序旨在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通过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来衡量和监控检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各个阶段的控制措施以及相应的操作方法。

2.样品接收和标识2.1 样品接收在接收样品时,应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确保样品和样品标识符相匹配,并进行记录。

2.2 标识为了确保样品与其相关信息的一致性,每个样品都应标有独特的标识符。

标识符应包括样品编号、采样日期和样品类型等信息。

3.样品准备和处理3.1 样品存储在存储样品时,应遵循适当的环境条件和储存要求,以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3.2 样品预处理对于复杂的样品,可能需要进行预处理步骤,例如稀释、离心、过滤等。

确保预处理步骤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测量仪器校准和验证4.1 仪器校准所有测量仪器应在使用前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应按照相关标准和制度来进行。

4.2 仪器验证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验证,以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

验证应包括仪器的准确性、精确性和灵敏度等指标。

5.质控样品的使用和监控5.1 质控样品的选择选择适当的质控样品以评估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控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并与待测样品相似。

5.2 质控样品的监控定期监控质控样品,以确保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记录并分析质控样品的检测结果,及时纠正偏差。

6.数据分析和质量评估6.1 数据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确定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工具来解释数据。

6.2 质量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和质量控制数据,评估实验过程的质量。

识别并纠正潜在的问题,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文件和记录的管理7.1 文件记录对样品接收、样品处理、仪器校准和验证、质控样品监控等每个步骤都应有记录。

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7.2 文件存档保存所有相关文件和记录,包括原始数据、分析报告和质量控制结果等。

确保文件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检验检测机构方法的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方法的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 目的为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对本公司开展的检测活动(包括样品的抽样、处理、运输、存储和准备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分析检测数据的统计技术)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活动中方法收集、选择、制定、使用、管理和确认。

3 职责3.1 检测部负责对所开展检测项目依据方法的收集和确认,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实施和修订;检测方法的开发和制定;非标准方法的确认。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本公司开展的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及作业指导书应用的批准,负责对偏离标准方法(非标方法)的批准。

3.3 综合部负责标准方法的有效性确认、更新管理工作;负责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分发、复印和保存。

3.4 检测人员对方法应熟悉、理解并能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

4 程序内容4.1 检测方法的识别在体系运行之初,检测部应根据所开展的检测项目及质量手册中方法的选择原则,选用适合的检测方法开展检测,以满足预期用途,并形成《技术标准一览表》,报综合部管理。

a.客户指定检测所用方法时,经合同评审人员审定,如果符合测试要求,应采用客户指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工作。

b.当客户未指定检测所用方法时,应选择国家标准发布中发布的方法,或行业、地方发布或经标准化管理部门备案的标准,并在实验工作中采用。

c.如果客户提出的方法不合适或已过时应向客户做出说明。

d.在检测前,有关人员应证实能够正确运用所使用的标准方法,如果方法标准发生变化,应重新予以证实。

4.2 检测方法的时效性确认4.2.1 检测方法收集后应由综合部对方法的时效性进行确认,确认按以下规定执行:(1)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每六个月,综合部应对《技术标准一览表》中的检测方法、评判标准通过标准化研究机构的网站进行一次时效性确认,及时将更新的方法通报给使用部门,在使用部门确认能满足预期项目的开展后,由综合部更新《技术标准一览表》。

(2) 资质认定初次、复查、扩项申请提交前的1个月内,综合部应将申请项目中应用的方法列表后,报标准化研究机构,由其出具正式的“方法有效性确认报告”。

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1目的对本公司检测活动所使用的方法进行控制,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2范围适用于公司检测活动各个环节(包括被检验检测物品的抽样、处理)的方法的选用、制定和确认。

3职责3.1综合办公室负责国家标准、方法、规程、规范的及时查新和本公司在用方法的更新工作,保证各场所使用的为现行有效版本。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对自制方法进行有效性评审,并批准。

4程序4.1 标准方法的选用4.1.1 综合办公室负责检索最新标准及技术规范,并按《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管理程序》确保检测人员所用文件是最新有效版本。

4.1.2 检测人员按照《作业指导书》的有关规定,在接收到检测业务受理表通知后,对照技术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标准方法,开展检验检测。

4.1.3 本公司车辆检验检测工作严格执行国家、部门或地方颁布的标准和规范,或者参照采用这些标准或规范所规定的方法,或者尽可能选择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上公布的方法,及仪器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如技术说明书等)。

并且,这些方法若能涵盖所需开展检测的足够信息,则本公司不再重新制定检验检测方法。

若是需开展的检测项目的技术指标多,需从多项技术规范中,选用不同种类标准方法组合成新的方法时,则需制定检测方法,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备案后使用。

4.1.4 若客户指定检测方法时,业务受理人员应对该方法进行审核,并按《评审客户合同程序》的规定进行确认。

4.2 自制检测方法本公司原则上不使用自制方法和非标准方法,若确需使用自制方法和非标准方法,首先必须征得客户的同意,并经签字确认。

4.2.1自制方法的验证使用自制方法开展首次检测后,技术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其结果进行验证,并记录。

4.2.2自制方法的确定自制方法经试评审及验证后,由技术负责人填写“检测方法确认表”,并批准后交质量负责人按《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管理程序》发放到相应部门实施。

4.3数据控制检测工作所测的数据,由检测人员按检测方法中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核验人员进行检查。

质量控制方法和控制流程

质量控制方法和控制流程

质量控制方法和控制流程一、引言质量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流程,以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预期质量标准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控制流程,以帮助组织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二、质量控制方法1. 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是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从生产批次或服务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检验,以评估整体质量水平。

抽样检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

2. 检测设备:使用适当的检测设备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

检测设备可以包括物理测量仪器、化学分析设备、光学仪器等,根据不同的产品或服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3. 测试和验证:通过进行各种测试和验证活动,验证产品或服务是否满足预期的质量标准。

测试和验证可以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4. 过程控制:通过控制生产或服务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环境因素,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过程控制可以包括监测关键参数、采取纠正措施、优化生产或服务流程等。

5. 标准化作业程序:制定标准化的作业程序,明确各项工作的要求和流程,以确保工作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

标准化作业程序可以包括工作指导书、作业流程图、检查表等。

三、质量控制流程1. 确定质量标准:根据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客户要求,确定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应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各项指标和要求,如尺寸、性能、外观等。

2. 制定质量计划:制定质量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的目标、方法和流程。

质量计划应包括质量控制的时间表、责任分工、资源需求等。

3. 进行质量控制活动:根据质量计划,进行各项质量控制活动。

这包括抽样检验、检测设备使用、测试和验证、过程控制等。

4. 分析质量数据: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通过分析质量数据,可以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以提高质量。

5. 采取纠正措施:根据质量数据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可以包括调整生产工艺、改进设备、培训员工等,以消除质量问题。

汽车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汽车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汽车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1、目的
为确保检测数据可靠,有必要对本公司开展检测工作中所采用的标准、方法进行控制。

2、范围
适用于检测工作中标准、方法的选用、规定。

3、职责
3.1业务检测科负责收集检测标准及方法选用。

3.2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方法的批准。

4、程序
4.1检测标准
4.1.1检测工作应优先选择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汽车检测的标准、规范确保使用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并及时查新。

4.1.2资料管理员应及时将收集标准归档,以便相关人员查阅。

4.2检测方法
4.2.1业务检测科依据最新有效版本的标准、规程及其它技术规范,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程序经技术负责人确认后实施检测。

4.2.2本公司原则上不使用非标准方法,当特定委托方提出使用非标准方法时,本公司应与其协商在不降低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应有报告说明原因,阐述理由,经公司领导审批通过,然后经委托方确认,并形成有效文件。

依据需要,技术人员编写作业指导书,报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征得委托方书面同意后执行,应保证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很方便的获得作业指导书,所有相关记录交办公室归档。

4.2.3对检测方法的偏离,按照《允许偏离控制程序》规定进行控制。

4.2.4可采用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系统对检测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检索传输时,应按《计算机检测系统控制程序》中相关规定执行,确保检测数据输入或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转移和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4.2.5审核人员在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核时,应对计算和数据换算进行核查。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检测方法选择、验证和确认控制程序

检测方法选择、验证和确认控制程序

1 目的为确保客户的需要,保证本中心使用的检测方法准确、现行和有效。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所有检测方法(包括抽样方法)。

3 职责3.1技术主管负责检测方法的确认和审批,负责新方法的制定。

3.2质量主管协助技术主管做好检测方法的确认和审批工作。

3.3技术主管负责确保所有检测方法正确、有效。

3.4检测人员负责新检测方法及非标方法的建立以及方法确认和验证工作。

3.5质量监督员负责对方法的选定、确认和审批进行监督。

4 程序4.1检测方法的选择4.1.1中心应采取满足需要并适用于所进行检测的方法,包括抽样方法。

中心应对使用的检测或校准方法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明确每种方法的投入使用时间,并及时跟进检测或校准技术的发展,定期评审方法的有效性。

4.1.2优先使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区域或国际标准,并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除非该版本不适宜或不可能使用,对标准方法的补充都制定成附加细则加以补充,编制成文件列入作业指导书中,以确保使用的一致性。

中心对能力范围内的标准每半年进行一次查新,查新后及时发布通知,保证标准方法为现行有效版本。

4.1.3对接受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市场抽查检测时,按国家或地方政府指定的方法进行。

如果国家或地方政府没有指定方法,中心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使用适合的方法和程序实施检测活动。

4.1.4 综合办公室在进行合同评审时,应确定使用的检测方法。

当客户未指定方法时,中心应选择国际标准、区域或国家标准,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公布的,或由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

如果中心制定的方法或中心选用的其他方法经验证能满足预期用途,也可以使用。

4.1.5 中心所用的方法应通知客户,并在合同评审时,征得客户书面同意,在开始检测工作前,中心应确认能够正确地运用标准方法,如果标准方法发生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

4.1.7对于化学检测,有必要防止实验室器皿对检测样品或标准溶液的污染。

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其确认控制程序(含表格)(参照模板)

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其确认控制程序(含表格)(参照模板)

检测方法及其确认控制程序1.目的:规定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方法确认的管理要求并进行控制,确保满足客户的检测要求和检测结果的质量。

2.范围:适用于检测用标准方法和非标准方法的选择及其确认控制。

3.职责:3.1 技术负责组织制定《检测方法及其确认控制程序》。

3.2 质量负责组织监督《检测方法及其确认控制程序》。

3.3 质量管理室组织实施和归口管理《检测方法及其确认控制程序》。

4.程序要求:4.1 总则4.1.1 根据实验室检测业务范围和客户的预期检测需要,技术负责组织识别、选择和确定适宜的检测方法,记录在案。

质量管理室编制《检测方法一览表》,技术负责批准。

4.1.2 《检测方法一览表》1)《检测方法一览表》包含最新有效版本的用于检测的标准方法和公认方法。

2)标准方法包括以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标准发布的检测方法。

公认方法包括知名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公布的检测方法,或由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检测方法。

3)检测方法通常包括检测样品的制备、化学处理和所得试样的测量。

当与客户签署的合同包括抽样时,检测方法还包括检测样品的抽样方法或程序以及在抽样现场对抽取样本的处置、存储和运输。

4)检测方法未规定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或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时,技术负责组织制定和批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5)技术负责组织制定和批准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质量保证监控数据分析作业指导书,包括采用的统计技术。

4.1.3 当合同规定的或实验室选择的检测方法包含的信息不充分、描述的作业程序有可选择步骤和不够具体或可操作不强时,化学分析室负责人组织制定检测方法附加细则,质量管理室审核,技术负责批准,对检测方法加以补充,以确保应用的一致性。

质量管理室编制《检测方法附加细则清单》,技术负责批准。

4.1.4 检测岗位保存所有与检测工作有关的检测方法、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手册和参考资料现行有效,并易于员工取阅。

确保结果有效性控制程序-确保检验检测结果有效性的控制方法

确保结果有效性控制程序-确保检验检测结果有效性的控制方法

确保结果有效性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有计划的质量监控活动,对检测结果质量实施监控,科学的统计监视过程,及时排除质量环节出现的不符合因素,验证和评审检测活动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适用于中心内部的各项质量监控活动及参加外部的能力验证活动。

3定义:实验室间比对: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按照预定的条件,对相同或类似的项目或材料的检验进行组织、执行与评价。

4职责:4.1质量负责人制定年度质量监控计划,组织质量监控活动。

4.2技术负责人批准年度质量监控计划,评价质量监控活动的有效性,组织不满意结果的原因分析、制定措施。

4.3检测室根据计划要求参加质量监控活动。

5工作程序:5.1质量监控计划的内容5.1.1中心编制的“年度质量监控计划”分为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计划中应包括质量控制项目、负责人、频率、判别准则等。

质量监控计划应尽可能覆盖实验室的所有检测项目和所有检测人员,监控方式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使用标准物质或质量控制物质;b)使用其他已能够提供可溯源结果的仪器;c)测量和检测设备的功能核查;d)适用时,使用核查或工作标准,并制作控制图;e)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f)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重复检测;g)审查报告的结果;h)实验室内比对;i)参加能力验证活动;j)参加实验室间比对。

5.1.2如果检测方法中规定了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规定限值等,中心应严格执行。

5.1.3微生物检测领域针对微生物定量检测项目,应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如菌落总数标准物质、大肠菌群标准物质等)进行监控,或使用质控样品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活动。

针对微生物定性检测项目,应定期使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质控样品或用标准菌种人工污染的样品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中心应根据工作量、人员水平、能力验证结果、外部评审等情况对定期做出明确规定,如:定量检测项目6次/年,定性检测项目4次/年等。

在实施人员比对、设备比对和方法比对时,要选取均匀性和稳定性符合要求的样品进行。

检验检测机构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检测方法控制程序1 目的检测方法是开展检测的重要技术依据,为使中心使用适当的方法开展监测工作,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中心标准检测方法和非标准检测方法的选择、使用与管理。

3 职责3.1 中心总技术负责人负责确认和批准检测方法执行标准,负责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3.2 监测科负责人/分中心主任负责检测方法实施中的质量保证,解决检测工作中的技术问题。

3.3 评价与保护科负责收集与本中心业务相关的检测方法标准,建立检测标准信息库。

4 程序内容4.1方法的选择4.1.1 中心应优先使用以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颁布的方法,并确保所用标准方法为最新有效版本。

4.1.2 当标准方法不够详尽时,中心应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以确保检测人员在应用该检测方法时的一致性。

4.1.3 对外服务时,采用的检测方法应满足客户需求,也是中心资质认定批准的检测方法。

4.1.4 当客户委托检测未指定方法时,应优先向客户推荐中心资质认定能力范围内的检测方法。

当客户指定的检测方法不适合或者已过期,技术负责人应明确告知客户。

如客户仍坚持其意见,应提供书面记录,并在报告上予以备注。

4.1.5 当客户指定的检测标准和要求的能力在资质认定的能力范围内,则接受客户的委托检测无须对中心的能力和客户的要求再进行合同评审,但要按照《合同评审程序》将客户要求写入合同当中。

4.2 标准方法的查新评价与保护科应根据中心资质认定检测能力确认表,每年年初检索和查新最新标准,完成《现行有效水质评价标准水质分析标准目录》,并由总技术负责人审核确认后,发放8个实验室,监测科负责人和分中心主任应确保检测人员所使用的标准是现行有效版本。

4.3 标准方法的验证4.3.1 首次使用标准方法,或者标准方法使用过程中版本更新都需要开展标准方法的验证。

4.3.2 首次使用标准方法的验证程序:(1)中心应明确所选用方法为最新有效版本。

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
引言
1. 数据预处理
在进行质量控制之前,必须进行数据预处理以满足分析的要求。

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缺失值处理等操作。

这些
操作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帮助提高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2. 质量控制指标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指标是保证检测结果有效性的关键。

质量
控制指标应该与检测目标密切相关,并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

常用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准确性、精确性、重现性、线性度、灵敏度、特异性等。

3. 质量控制的实施
在这一阶段,我们将执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检验来评估检测结
果的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检验方法:
3.1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是用于比较多个样本之间差异的统计方法。

通过方差分析可以确定因素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而评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2 标准曲线方法
标准曲线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用于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线性度。

该方法通过测定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来建立标准曲线,然后通过比较待测样品的测量值与标准曲线上相应点的测量值,来评估检测结果的质量。

3.3 再现性评估
再现性评估是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

通过重复测量相同样品的多个独立样本,可以评估检测方法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4. 质量控制结果的解释和记录
在质量控制过程中,我们需要解释和记录质量控制结果,以便随时查阅和分析。

解释质量控制结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1.目的保证检测场所所依据和使用的检测方法现行有效。

2.范围适用于检测公司标准、方法的确认和管理。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方法的确认和审批。

3.2综合办公室负责检测方法的控制和管理。

资料员负责办理检测方法确认过程中相关手续。

3.3检测室负责检测方法的收集和选择。

4程序4.1标准方法分类4.1.1 标准方法:国际、国际区域、国家(行业、规范)发布的现行有效的方法。

4.1.2 非标准方法:检测公司自制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标准方法和标准方法的偏离。

4.2标准方法的选择4.2.1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有关部门选择标准方法,经过技术负责人确认后使用。

4.2.2综合办公室在接受委托时,与委托方确认执行的标准方法。

未指定方法时,优先使用国家颁布的、现行有效的标准方法。

4.2.3当使用非标方法时,应征得委托方同意,并形成书面约定。

委托方指定的方法不适用时,要告知客户。

4.3标准方法确认4.3.1 技术负责人组织人员对使用的标准方法和方法的变更进行确认。

4.3.2确认内容A检测人员对标准方法熟悉、理解程度,是否经过必要的培训教育;B仪器设备(包括校准和溯源)、环境条件和设施是否满足标准方法的相关要求;C是否有必要制订标准方法的附加细则或补充细则,是否有相关的作业指导书;D是否有报告或记录的格式;E选择样品按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样品(制备、处理)检测,评判其检测结果。

4.3.3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对上述工作检查后提出运用标准方法的意见4.4非标准方法确认4.4.1检测室提出《非标准方法确认申请表》提出申请,说明方法的用途、目标以及需要确认的原因并附该方法程序的详细说明和相关资料,报综合办公室。

4.4.2技术负责人组织人员对需确认的检测方法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环境等条件的适用性和方法预期用途、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初步讨论。

适用者,由检测室进行技术验证。

4.4.3技术验证可采用如下技术之一或其组合进行,验证人员要做好验证工作和记录。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标题: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引言概述:在实验室和医疗机构等领域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诊断治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质量,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建立标准操作程序1.1 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流程:包括样本采集、处理、分析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步骤,确保每个操作都按照标准程序进行。

1.2 确定质量控制样本:选择适当的质控样本,包括高、中、低浓度的样本,用于监测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3 建立记录和报告程序:建立详细的记录和报告程序,包括记录每次实验的操作步骤、结果数据、质控样本的分析结果等信息,以备查证。

二、监测仪器性能2.1 定期校准仪器: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2 定期维护仪器: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校准、更换耗材等,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2.3 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每次实验前后都要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监测仪器的性能是否正常,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三、质控样本分析3.1 定期检测质控样本:定期对质控样本进行分析,监测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2 制定质控规范:根据质控样本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质控规范,及时调整实验操作流程。

3.3 建立异常结果处理程序:当质控样本分析结果异常时,要及时处理并记录异常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调整。

四、培训和考核人员4.1 培训实验人员:对实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实验操作流程、质控程序、仪器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4.2 定期考核实验人员: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考核,检测其操作技能和质控意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3 提供持续教育:定期组织实验人员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培训班等,提供持续教育,更新知识和技能。

五、持续改进和监督5.1 定期评估程序效果:定期评估质控程序的效果,检测其实施情况和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检验检测方法偏离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方法偏离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便于检验检测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特殊情况下不得不允许偏离,但为确保检验检测工作质量,对“允许偏离”实施有效控制,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2.1 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的不尽合理。

2.2 由于时间紧无法严格按程序执行。

2.3 委托方有特殊要求。

2.4 出现未预知事件和无法克服原因。

方法偏离是在特殊情况下,符合一定的误差范围、一定的数量和一定的时间段
3、职责
3.1 偏离部门负责填表申请,说明申请的原因和理由,并保证当需要对“允许偏离”的结果予以追溯时能可靠追溯。

3.2 质量主管负责对“允许偏离”的审核,控制和组织跟踪,综合部负责记录资料的收集保管。

3.3 质量监督员负责对“允许偏离”的工作实施监督。

3.4 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允许偏离”。

4、程序
4.1 允许偏离的原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4.1.1 不得影响结果准确性为前提;
4.1.2 经技术判断不影响检验检测结果;
4.1.3 被主管的技术管理人员授权或批准;
4.1.4 经客户同意;
4.2 本公司检验检测工作或日常管理中遇到特殊情况确需申请“允许偏离”由申请偏离部门填写《“允许偏离”申请、处理表》说明原因,阐述理由和可追溯性,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3 委托单位有特殊要求,需要“允许偏离”时由委托单位出具书面申请,。

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

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

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环节。

该程序旨在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下面将详细介绍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的标准格式及其内容要求。

一、程序概述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采取一系列检测控制措施的规定和流程。

该程序包括了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频率、检测标准、不合格品处理等关键内容,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二、程序内容1. 检测方法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首先需要明确使用的检测方法。

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确定适合的检测方法,如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份分析、外观检查等。

确保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以便能够准确评估产品的质量。

2. 检测设备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需要明确使用的检测设备。

根据检测方法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检测设备,如仪器仪表、试验设备等。

确保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能够正确执行检测工作。

3. 检测频率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需要确定检测的频率。

根据产品特性、生产能力和客户要求,确定检测的频率,包括每批次、每天、每周或者每月等。

确保检测的频率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避免不合格品的产生。

4. 检测标准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需要明确检测的标准。

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相关标准,制定适合的检测标准,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内部标准等。

确保检测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便能够准确评估产品的合格性。

5. 不合格品处理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需要规定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

当产品未能通过检测时,需要明确采取的处理措施,如报废、返工、退货等。

确保不合格品的及时处理,以避免对客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 检测记录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需要规定检测记录的要求。

对于每次检测,需要记录检测结果、检测日期、检测人员等相关信息。

确保检测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以便能够进行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

7. 质量培训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需要包括质量培训的内容。

检验检测方法偏离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方法偏离控制程序

25.1目的
控制对手册、程序、标准规范等要求的偏离。

25.2范围
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偏离。

25.3职责
25.3.1技术主管负责组织评审、批准偏离。

25.3.2检测室主任负责偏离的审核。

25.4工作程序
25.4.1检测室主任根据检验检测条件或客户要求,提出偏离申请,上报技术主管;
25.4.2技术主管组织偏离评审,质量监督员根据以下原则实施监督管理: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不能违背本公司的质量方针;不能损害委托方或甲方的利益;不能影响公司公正性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偏离后的检测工作应是可纠正、可追溯的。

25.4.3通过批准的偏离申请,由检测室主任向客户说明,并在相应委托书或合同中注明,由客户签字确认;
25.4.4检测员依据批准偏离后的方法开展检测工作时,记录相关数据、信息,检测室主任负责其过程的控制,出具的检测报告应对偏离注以说明。

25.4.5质量监督员应对方法偏离的情况给予必要的监督,做好相应记录,收集偏离影响的数据。

25.4.6技术主管负责对方法偏离后的结果做出是否满足预期效果的结论,填入《检验检测方法偏离确认表》中。

25.4.7当发现方法偏离失控或存在缺陷时,技术主管应执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对相应文件做出修订、调整或补充。

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31 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1.目的保证本公司使用的方法规范、现行有效、适用,并满足客户的需要。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开展检测活动的检测方法的选用,确认和管理。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组织方法验证,方法确认,批准作业指导书。

3.2质控部负责组织收集最新标准;定期查询技术标准有效性信息;负责标准方法资质认定和标准变更的申报工作。

3.3档案管理员负责管理、借阅检测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方法标准、检测指导书等,办理受控发放、作废回收事务。

3.4实验室和负责检测方法的选择、使用和不确定度的分析以及相关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4.程序4.1检测方法的选用4.1.1本公司开展检测工作选用的检测方法必须为本公司获得资质认定许可的方法。

4.1.2如客户指定检测方法适用有效且在本公司获得资质认定许可内,应执行客户指定方法。

4.1.3当客户未指定方法或指定方法不适用时,应在征得客户同意后优先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1.4如果客户坚持使用不适合或已过期的方法时,应在委托合同和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不加盖CMA章,且在检验检测报告显著位置(如扉页、备注栏)注明相关检验检测依据不在资质认定范围内,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仅供特定委托方使用,不具有对社会的证明作用。

4.1.5如无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则采用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公布的方法,或者由设备制造商制定的方法(公认的方法)。

4.2检测方法的验证要求4.2.1首次采用或方法发生变化时,应对选择方法的适用性和使用方法的能力进行验证,包括操作步骤、仪器设备、量值溯源、环境条件、人员技术、数据处理、判定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4.2.2新项目开展具体操作执行《开展新检测项目控制程序》。

4.2.3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对本公司人员资格能力、设备满足要求的程度、耗材(样品)控制、检测方法、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审查,以证实本公司具有应用相应检验方法的能力。

4.2.4如果标准、规范、方法不能被操作人员直接使用,或其内容不便于理解,规定不够简明或缺少足够的信息,或方法中有可选择的步骤,会在方法运用时造成因人而异,可能影响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正确性时,则实验室应制定作业指导书,并按《文件控制程序》控制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第B版)
程序控制状态:受控■非受控□
受控章:
发放编号:
总页数: 7 页(含封面)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修改记录表
1.目的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检测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
适用于检测活动中检测方法的选用,以及检测方法的变更和偏离。

3.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
3.1.1 负责审批检测作业指导书等文件;
3.1.2 负责检测标准的确定;
3.1.3 负责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3.2 检测组主任
3.2.1 负责收集检测标准的收集。

3.3 资料员
3.3.1 负责对标准、规程及其他技术规范等有效性确认;
3.3.2 负责建立检测标准管理档案。

4. 工作程序
4.1 检测方法的选择
4.1.1 为减少检测风险,本公司的检测依据首选以下正式颁布的标准:
a)国际标用;
b)国家标准;
c)行业标准或政府发布的技术规范;
d)地方标准;
e)企业标用;
f)知名技术组织或科学书籍与期刊公布的方法;
g)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
h)自行制定的非标方法。

其中优先选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对新旧标准处于过渡期间并均可采用的,优先选择新版标准。

4.1.2 为确保所使用的标准是现行有效的版本,资料员负责检索和收集、查新最新标准及其他技术规范,按《文件控制程序》确保检测人员所用标准是最新有效版本,填写《标准查新表》,并由技术负责人审核。

4.1.3 在使用外部企业标准检测时,应注意防止导致可能发生的所有权侵权问题。

4.1.4 当所用标准存在理解、操作等困难对,技术负责人应组织相关检测人员编写检测作业指导书,以保证对标准实施的一致性。

检测作业指导书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并应经过编制人、审核人和批准人的书面审批手续和保持该文件的有效性,具体按照《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

当需要对检测作业指导书进行调整或修改时,也应当按《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执行。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内容应包括:
a)检测方法的名称;
b)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
c)用于检测的仪器设备,包括技术性能参数要求;
d)所需的标准物质(参考物质);
e)被检测样品的管理要求;
f)被测定的参数或量值及其范围;
g)检测需要的设施环境条件;
h)检测步骤描述;
i)需遵守的安全设施;
j)检测的准则和要求;
k)需记录的数据的分析和表达的方法;
l)如有必要时,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要求。

4.1.5 当客户的委托检测未指定方法时,检测组主任应首先向客户推荐本公司认证、认可能力范围内的检测方法,当不能满足客户要求时,则应在本程序4.1.1条中推荐检测方法,所推荐的方法应获得客户的书面同意和认可。

当客户指定的方法不合适或已经过期时,检测负责人应明确通知客户。

4.1.6 当客户指定的检测标准和要求的能力是在认证、认可的能力范围内时,则接受客户的委托检测无须对本公司实验室的能力与客户的要求再进行合同评审,但需按照《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程序》将客户要求明确写入合同当中。

4.2 非标准方法的制定
4.2.1 对特定委托方要求的检测,可采用自行制定的非标方法,该方法应按本程序4.3条进行确认,并将验证和确认后的方法通知客户,征求客户的同意后方可采用。

本公司原则上不采用非标准方法,均采用标准方法。

4.3 检测方法的确认
4.3.1 对于选用新版标准、规程等技术规范开展的检测,技术负责人在审批检测实施方案时应将新旧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检验条件和过程进行对比,对开展检测的能力进行确认。

4.3.2 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对超出预期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的确认,在获得充分可靠的、满足要求的结论后才能投入使用。

4.3.3 确认应当包括详细说明有关要求(被确认的方法应满足某一些具体预期用途的特定要求,其中包括满足客户的要求);确定检测方法的特性;核查使用该方法能否满足有关要求;核查有效性声明等。

4.3.4 方法的确认应广泛全面,以满足预定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

方法确认人员应当记录确认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确认的程序、确认对方法是否适合于预期用途的声明、需要时确认活动应包含对物品准备和物品的运输储存等领域。

4.3.5 方法的确认应使用以下五种方法中的一种,或是其中几种方法的组合:
a)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进行校准;
b)与其他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c)与其他检测实验室进行比较;
d)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性的评审;
e)对方法的理论原理和实践经验科学理解,对所得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估。

4.3.6 方法的确认应当依据客户要求按照预期用途来进行评价,并将确认方法过程所得到测量值的范围和准确度与客户预期的要求进行比较。

这些测得值应包括以下诸值:
a)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b)检出限;
c)方法的选择性;
d)线性;
e)重复性限;
f)复现性限;
g)抵抗外来影响的稳健性;
h)抵杭来自样品的基体干扰的交互灵敏度。

4.4 检测标准方法的变更和偏离
4.4.1 检测方法的偏离只有在其已被文件规定、经技术判断、授权和客户接受的情况下才允许发生,具体实施按照《允许方法偏离控制程序》执行。

4.5 检测标准的收集和保存
4.5.1 检测组主任负责组织相关人员收集检测标准,收集到的检测标准由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由资料员登记、编号、存档控制使用。

4.5.2 资料员于每一个季度对标准进行查新确认,以保证检测的有效性。

4.5.3 如新标准较旧标准对检测资源配置和技术要求有较大的变化时,技术负责人应对新标准开展宣贯,对本公司执行新标准的能力开展评审。

4.6 检测方法的确认流程
4.6.1 检测组主任根据客户咨询的检测要求制定检测方案,并填写《检测方案》,答复客户。

当客户咨询的检测条件为常规要求时,可以不给出具体的检测方案,直接由业务员答复客户是否可以执行检测;当客户咨询的检测条件涉及非标方法时,则需要由检测组主任组织相关领域的资深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评审确认,并填写《非标准方法确认评审表》。

4.6.2 客户在明确检测需求后填写具体的《检测委托单》,检测组主任根据实际情况将《检测委托单》及《检测方案》一同交给指定工程师执行检测工作。

(较为简单、常规的检测项目可以不用给出具体的检测方案)
5. 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BY/CX-02-2015 《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程序》BY/CX-03-2015 《允许方法偏离控制程序》BY/CX-17-2015 6. 记录
《标准查新表》xx-18-01-2015 《非标准方法确认评审表》xx-18-02-2015 《检测方案》xx-18-03-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