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鸭饲养管理手册

合集下载

家禽饲养中的蛋鸭养殖技术指南

家禽饲养中的蛋鸭养殖技术指南

家禽饲养中的蛋鸭养殖技术指南蛋鸭是广泛饲养于农村及城市居民家庭的一种常见家禽。

其肉质鲜嫩,口感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正确的养殖技术指导下,蛋鸭养殖业可成为一项具有稳定收益的经济活动。

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蛋鸭养殖的技术指南。

1. 蛋鸭的品种选择蛋鸭的养殖品种多种多样,如丹麦白、樱桃谷、印度菜鸭等。

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市场需求、生产环境和自身技术水平等因素。

同时,也要选择健康、良种鸭苗,确保后期的养殖效益。

2. 养殖场环境的准备蛋鸭需要安全、干净和适宜的养殖环境。

养殖场应有合理的布局和设施,如鸭舍、喂料和饮水设备等。

同时,适当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为鸭群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

3. 饲料的供应与管理蛋鸭的饲料供应是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蛋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饲料配方、定量喂养和饲料的质量管理都需要重视。

饲料中应包含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粗纤维等,以满足蛋鸭的营养需求。

4. 疾病预防与控制蛋鸭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定期对鸭群进行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控措施。

定期对鸭舍、设备和用具进行消毒清洁,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5. 蛋鸭养殖的管理养殖管理是蛋鸭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合理的鸭群规模、优质的鸭苗、科学的繁殖管理和精确的记录都对养殖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合理分群、注意保暖、控制发情、规范繁殖措施等都是提高蛋鸭生产性能的关键。

6. 经济效益分析蛋鸭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与养殖技术息息相关。

通过正确的管理和养殖方法,可以提高蛋鸭饲养的经济效益,增加养殖者的收入。

合理的成本控制、市场销售渠道选择和市场需求的把握都是提高蛋鸭养殖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结语:蛋鸭养殖技术的指导对于提高蛋鸭养殖效益和饲养者的收入至关重要。

遵循本文提供的蛋鸭养殖技术指南,科学管理饲养场环境、合理选择品种、科学饲料供应和疾病防控,将有助于提高蛋鸭的养殖效益和经济回报。

希望本文能对蛋鸭养殖者有所帮助,取得良好的养殖业绩。

蛋鸭标准化养殖技术

蛋鸭标准化养殖技术

蛋鸭标准化养殖技术蛋鸭标准化养殖技术包括以下方面:1. 饲养温度:1~3日龄的蛋鸭饲养温度应保持在30~32℃,室温为24℃。

4日龄后,每天降低1℃,到28日龄后应达到18℃。

冬季舍温应保持在10℃以上,并保持温度的稳定性。

鸭舍的通风也需要注意,防止贼风,确保人进入鸭舍时不会感到刺鼻和闷热。

2. 饲养密度:1周龄的蛋鸭每平方米饲养30~40只,2周龄每平方米25~30只,1个月龄后每平方米15只。

育成鸭至产蛋鸭每平方米8~10只。

每个围栏以300~500只左右为宜。

3. 饲养管理方法:雏鸭要先饮水后开食,凉开水中添加2%~3%多维葡萄糖,连用3天,可提高育雏成活率。

前14日龄喂全价颗粒料,日喂6次,用饮水器饮水,用料槽喂料,喂料每次让雏鸭吃八分饱。

15~21日龄日喂5次。

育成鸭尽量用青绿饲料代替精饲料和维生素添加剂,青绿饲料约占整个饲料量的30%~50%。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要适当补加砂砾和贝壳等,要保证自由采食,自由饮水,保证饮水清洁。

日粮中粗蛋白含量为18%~23%。

冬季要扣塑料棚,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和通风良好。

白天自然光照,夜间人工照明,每30平方米鸭舍开一盏15瓦的灯泡。

4. 疫病防治:按时做好鸭瘟、大肠杆菌等疫病的防治工作。

在10日龄和40日龄进行两次拌食驱球虫,用量按说明书使用,每周喂一次预防药品。

日常要谨防鼠害蛇害、猪狗猫危害等,定期对鸭舍、用具、运动场进行消毒。

5. 雏鸭的选择和运输:选择同一时间出壳、大小均匀、脐带收缩好、眼大有神、比较活跃、绒毛有光泽、抓在手上挣扎有劲的雏鸭。

选作种鸭用的雏鸭还要符合品种的特征。

接运初生雏最好不超过36小时。

接运时将雏鸭装在铺有稻草的竹篓内,每篓内装50只。

天凉盖上薄布,较冷季节盖上棉被。

接运途中要经常察看雏鸭情况,发现重叠埋堆应及时拨开。

要避免日晒雨淋和冷风吹袭。

6. 雏鸭的饲养:初生雏鸭全身绒毛干后即可喂食、饮水。

喂食前先进行潮水,即先将幼雏放在竹篮内放入浅水中至脚背为准任其自由饮水时间一般5—6分钟不宜过长但一定要使幼雏只只饮到水潮水过后把幼雏放在柔软的干草上让其自动理毛等到毛干马上开始第一次喂食注意不论哪种方法都应在温暖的环境下进行早饮水有利于体内废物的排除和残余蛋黄的吸收7. 雏鸭的管理:要掌握好保温要求和喂食量,经常观察幼雏的消化情况并随时间调节喂食量。

养殖蛋鸭日常饲养管理方法

养殖蛋鸭日常饲养管理方法

养殖蛋鸭日常饲养管理方法蛋鸭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鸭蛋,因此在饲养管理上需要特别注意。

下面是养殖蛋鸭的日常饲养管理方法。

1.饲料管理:(1)选择适宜的饲料:蛋鸭在饲养过程中对饲料要求较高,需要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饲料。

可选择专业的蛋鸭精料或自制饲料,保证蛋鸭的营养需求。

(2)定时定量喂食:蛋鸭一般分为幼崽期、生长期和产蛋期,每个阶段的饲料需求都不同。

定时定量喂食,避免浪费和营养过剩。

(3)多次喂食:蛋鸭的消化系统较小,不宜一次性喂食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

因此,分多次进行饲喂,保证鸭只充分消化吸收。

2.饮水管理:(1)保持水源清洁:维持饮水设备的卫生,及时更换水源,避免水质污染。

水是鸭只一天中摄入量最大的物质,保持水源清洁非常重要。

(2)提供充足的水源:鸭只对水的需求较高,特别是产蛋期鸭只,饮水量会增加。

要时刻保持饮水设施中充足的水量,避免因缺水导致鸭只的生产能力下降。

3.环境管理:(1)保持适宜的温度:蛋鸭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15-25摄氏度之间。

饲养环境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对鸭只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2)卫生管理:定期清理鸭舍,保持鸭舍内的卫生环境。

清理鸭舍的农杂物,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3)防病措施:蛋鸭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因此要加强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定期给鸭只进行疫苗接种,及时发现病症则做好隔离和治疗。

4.生产管理:(1)科学的繁殖管理:蛋鸭的繁殖管理是饲养管理的重要一环,要选择优良的种鸭,进行科学的配种管理,提高产蛋率和孵化率。

(2)产蛋期管理:在产蛋期,要尽量提供良好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以保证鸭只正常产蛋。

同时,定期清理蛋巢,收集鸭蛋,避免蛋被损坏或受到污染。

5.定期健康检查:定期请兽医进行健康检查,对鸭只的体格状况、精神状态等进行观察。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诊疗,防止疾病的蔓延。

总之,养殖蛋鸭的日常饲养管理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注意饲料管理、饮水管理、环境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

蛋鸭的四季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蛋鸭的四季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蛋鸭的四季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蛋鸭的产蛋性能受到营养、温度、湿度、光照等许多因素的制约,要使一年四季产蛋鸭获得高产,就要结合季节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技术。

本文介绍蛋鸭的四季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蛋鸭春季的饲养管理
气温渐升,光照渐长,是鸭产蛋与繁殖的旺季。

日粮中应增加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质的给量,日喂4次,每天放水4次,每次不超45分钟,雨天可少放水。

2、蛋鸭夏季的饲养管理
仍是产蛋季节。

由于天热、多雨、潮湿,使鸭的采食量减退,应集中精力搞好防暑降温工作。

应增加放水次数,每天放水6-8次,上午每次不少于1小时,下午每次不少于1.5小时。

晚上在运动场上露宿,喂食地点从舍内改在运动场或河边、池旁。

初夏,鸭群产蛋量仍较高,当产蛋率F降至30%时,可进行人工换羽。

3、蛋鸭秋季的饲养管理
天高、气爽,昼夜温差较大,是鸭第二个产蛋高峰季节。

可采用秋后农田放牧,让鸭觅食遗谷,减少饲料消耗。

无论是放牧饲养还是舍饲,在秋季产蛋高峰期要补喂精料,以提高产蛋率和延长产蛋期。

4、蛋鸭冬季的饲养管理
气温低,日照短,产蛋量显著下降,搞好防风、防寒与保温工作。

一般每天放水两次,上午10时一次,下午3时一次,每次10-15分钟。

舍内温度保持在0℃以上,最好保持在5-10℃范围内,搞好舍内的通风。

还可在舍内缓缓驱赶鸭群,增加运动,以防蛋鸭过肥。

蛋鸭的饲养管理

蛋鸭的饲养管理

蛋鸭的饲养管理一、产蛋前期:1、进鸭前准备工作:(1)消毒工作:a进鸭前对鸭舍周围5米以内的地面用过氧乙酸、聚维酮碘、戊二醛进行彻底喷洒,鸭场道路用聚维酮碘喷洒;鸭舍内用过氧乙酸或百毒杀喷洒消毒。

b进鸭后鸭舍周围、鸭舍、鸭舍道路每周消毒1-2次。

如果发生疫情,舍区周围环境每天都要消毒。

(2)消毒步骤:a清理清扫;b冲洗;c消毒剂喷洒;d移出设备消毒;e熏蒸(烟消)。

(3)饮水器具及饲料准备。

2、进鸭后工作:(1)鸭子到后根据天气气候情况,把鸭子卸在舍内还是舍外,让鸭子稍休息半个小时,给于清洁的饮水防止鸭子脱水。

饮水中加入预防鸭浆膜炎的药物,防止鸭子因运输应激环境改变继而引发鸭传染性浆膜炎。

秋冬季节饮水中加入姜糖水预防感冒。

(2)上料饮水后两小时左右投喂饲料。

料盆数量按每200-250只/盆,第一天不要喂的太饱,1.5-2.0两/只鸭。

防止鸭子因过量饮食而不消化。

第二天、第三天根据情况加量,一星期后自由采食。

前3天饲料拌湿饲喂,并多增加料盆,确保每只青年鸭都能吃到料。

(3)疫苗接种进青年鸭7-10天,待鸭群稳定后,就可以接种流感鸭瘟疫苗,注意疫苗接种前后各3天停止一切药物及消毒工作。

在确保大群健康情况下接种疫苗。

接种前后3天饮水中加入多维防止应激。

接种当天提前给料。

由于接种应激,蛋鸭采食量下降属正常现象。

(4)驱虫工作根据青年鸭的来源和往年发病情况。

选用高效低毒安全的驱虫药物,绦虫选用吡喹酮,线虫选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

早上空腹一次饮水或拌料如果严重的隔3-5天再用一次,以保证驱虫彻底。

根据这两年总结调查,湖北地区青年鸭以绦虫为主。

(5)驱除霉菌南方青年鸭,饲养环境比较差,青年鸭以稻田放养为主,青年鸭易采食发霉的稻谷,导致青年鸭容易感染黄曲霉菌,单一的霉菌毒素不致于鸭子死亡,但容易和其他烈性疾病发生混合感染,给鸭群造成较大伤亡。

霉菌毒素感染的病鸭慢性消瘦,羽毛污秽无光泽,产蛋下降忽高忽低,产蛋无高峰期。

蛋鸭的饲养管理

蛋鸭的饲养管理

74一、雏鸭的饲养管理要点1.饲养要点。

(1)温度:通常是第一周30℃~27℃;第二周是26℃~24℃;第三周是20℃左右,其后30日龄的鸭舍温度保持在15℃~18℃为宜。

(2)湿度:饲养的环境不能湿度过大,在喂过饲料或下水游泳后回来休息时,一定要睡在干燥洁净的垫草上。

(3)空气:雏鸭体温高,呼吸快,如不适当通风,就会缺氧,严重时会造成中毒。

因此,育雏室要定时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光照:第一周龄,每昼夜光照可达20~23 h ;第二周龄后可缩短至18 h 左右;第三周龄起,若夏季育雏,白天利用自然光照,夜间用较暗的灯光通宵照明,如晚秋季节育雏,由于日照时间较短,可在傍晚适当增加光照1~2 h,其余时间仍用较暗的灯光通宵照明。

(5)饲养密度:饲养密度因品种、日龄和环境不同而不同。

一般1~7日龄25~30只/m 2;8~14日龄20~25只/m 2;15~25日龄15~20只/m 2。

2.管理要点。

(1)适时开水、下水:雏鸭第一次饮水叫“开水”。

雏鸭有随吃料随喝水的习惯,第一天的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和0.5%的电解多维,加入氟苯尼考成份,预防细菌性疾病。

出壳第三天可让小鸭下水。

(2)及时开食:雏鸭出壳后第一次喂料称“开食”。

雏鸭出壳后24 h,即可开食。

(3)搞好清洁卫生,保持鸭栏干燥。

(4)建立一套固定的管理程序。

二、产蛋鸭的生理特点和要求1.产蛋鸭代谢旺盛,对饲料要求较高。

饲料中营养物质要全面,还需要大量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

2.产蛋鸭要求环境安静,生活有规律。

鸭子产蛋在正常情况下,都在深夜01:00~02:00,此时夜深人静,没有任何吵扰,是鸭类繁殖后代的特殊要求。

因此在此期应避免一切应激,如突然停止光照或有人走近等。

三、鸭不同产蛋期的饲养管理1.产蛋初期(130~200日龄)和前期(201~300日龄)的饲养管理。

(1)精心饲养:首先,抓好饱、足、洁、静四项工作。

饱就是让蛋鸭吃好吃饱;足即保证饮水充足干净;洁即鸭栏内要及时清除粪便,经常更换垫料,保持鸭体清洁;静即尽量保持鸭群安静,特别在产蛋初期。

蛋鸭科学饲养与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蛋鸭科学饲养与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蛋鸭科学饲养与疾病综合防治技术近年来,我国蛋鸭饲养业得到迅猛发展,养鸭规模不断扩大,从传统的一家一户饲养,逐渐过渡到养鸭专业村、养鸭生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加养鸭户或者大型的养鸭企业集团。

在养鸭数量和区域不断扩大的今天,蛋鸭科学饲养与主要疾病防治技术已成为养鸭场户关注的焦点。

为此,特将生产实践中成功的经验总结如下:1科学饲养管理1.1小鸭的饲养管理选择恰当的育雏期,一般在4月底5月初育成”早春鸭”最好,也可在6月间养”晚春鸭”,或在8月间养”秋鸭”。

1.1.1适时开食小鸭出壳后的第2天,有1/3的小鸭表现觅食状态,这时可喂食。

多用雏鸭全价配合饲料直接饲喂,也可用小米焖成硬饭,加10%的葡萄糖水,再加10%的青菜拌饭。

1.1.2注意放水先开水、后开食是养鸭的特点。

喂食前先用鸭篮放水,晴天13℃~15℃,可直接在冷水中放水,约5分钟左右;如遇雨天或天气寒冷时,可在室内木盆内放水。

1~2周龄内,每天放水在喂食后的15分钟左右进行。

1.1.3及时补喂动物性饲料小鸭饲养到第3天后,自配料者应按10%~20%的比例投喂动物性饲料(如螺、虾、蚯蚓、小鱼等,或用5%的鱼粉拌料投喂),以促进小鸭的生长发育。

1.1.4补喂青料从第3天起,自配料者在饲料中加入10%~20%切碎的青饲料,或投入水面让其自由采食,如青菜叶子、水草、浮萍等。

1.2青年鸭的管理适当加强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以防止过肥。

每天要定时赶鸭在舍内做转圈运动,每次5~10分钟,每天2~4次。

饲养人员要多与鸭群接触,以增强鸭子的胆量,从而防止惊群。

1.3开产前后产蛋鸭的饲养蛋鸭大都在150日龄开产,200日龄达到产蛋高峰。

这个时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尽快把产蛋率推向高峰。

从营养方面应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提高饲料质量,增加日粮的营养浓度和适当增加饲喂餐数,增加采食量,以满足鸭产蛋的营养需要。

日平均光照不能少于14小时,光照应从短到长逐渐增加,直至每昼夜达到16小时。

下载整理的蛋鸭饲养管理

下载整理的蛋鸭饲养管理

蛋鸭的饲养管理要点1雏鸭的培育与管理1.1雏鸭的选择出壳雏鸭的健康情况与成活率有直接关系。

选雏在集中出雏时进行.正常出雏日期是孵化后28天.提前出壳或推迟出壳的要淘汰。

购买雏鸭要选择羽毛清洁,呈鲜黄色,富有光泽,嘴、腿、蹼呈桔红色或桔黄色,表现活泼好动,眼大有神,反应敏感的小鸭.用手握住小鸭感到身体饱满,有弹性,鸣声响亮,挣抗有力,腹部宽阔,平坦。

柔软,卵黄吸收良好,脐部干燥没有出血痕迹的雏鸭。

这种鸭都能很快采食。

1.2饲喂育雏是蛋鸭生产中的关键。

雏鸭体弱,适应性差,但生长速度快,需要全面营养。

开食前应先饮o.1%高锰酸钾溶液或5%葡萄糖水,开食以后,必须保证雏鸭有足够清洁的饮水。

第1次开食,有的雏鸭不会吃,可将饲料撒在料盘或纸上进行指导。

1-7日龄的雏鸭应当昼夜饲喂,并保证昼夜照明,8—14日龄每昼夜喂6次,15—21日龄每昼夜饲喂4次。

1.3保温防湿保沮是人工育雏的首要条件。

雏鸭个体小,绒毛稀,特别是刚出壳的,周身毛孔还在张开,不能适应天气的变化。

温度过低.雏鸭容易着凉腹泻,温度过高,容易引起感冒和其他呼吸器官疾病。

最适宜的育雏室温(地上6--8厘米处温度)为,1-3天27-30度.4 ~6天24-27度,7—lO天21—24度,ll-15天18-21度,16~20天16-18度,21天16度。

雏鸭怕湿,垫料需干燥、柔软,每天清理晒干或加一层干洁的新垫料。

1.4饲养密度雏鸭的饲养密度应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小,冬季可大些,夏季要小些,一般饲养密度为,1—3日龄,30-40只/米2;4—7日龄,15-25只/米2;8~14日龄,10—15只/米2;15-21日龄,7~10只/平方米。

1.5洗浴鸭是水禽.喜欢在水中洗澡、梳毛。

根据我省气候条件』、鸭出壳2星期后可放在浅水池中洗浴,时间可随日龄增大而延长。

洗浴时,应让鸭自由下水,不可强行驱赶,以免受冷患病。

1.6观察鸭群注意鸭群吃料情况,如果吃料略增则为正常。

蛋鸭饲养手册

蛋鸭饲养手册

蛋鸭饲养手册一、雏鸭的饲养管理蛋鸭的雏鸭是指0~4周龄的鸭,雏鸭饲养的成败直接影响到鸭群的发展、鸭场生产计划的完成、蛋鸭的生长发育以及今后种鸭的产蛋量和蛋的品质。

在育雏期提高雏鸭的成活率是中心任务,在生产实际中,成活率的高低是衡量生产管理水平和技术措施的重要指标。

刚出壳的雏鸭个体小,绒毛少,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抵抗力弱,若饲养管理不善,容易引起疾病,造成死亡。

为此,从雏鸭出壳起,必须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和精心地进行饲养管理。

要培育好雏鸭,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雏鸭的来源1.雏鸭应产自无疫情地区的种鸭若种鸭场或鸭场所在地区有雏鸭病毒性肝炎、鸭瘟或禽出败发生,那么这个鸭场的种鸭所孵出的雏鸭,往往被感染,引进这种雏鸭,有可能导致发病,造成损失。

2.根据经济条件选择蛋鸭品种经济发达地区,饲料、饲养条件好,可以引进一些高产品种。

因为高产品种鸭只有在饲养管理条件好时,其生产性能才能充分发挥。

3.选择饲养方式根据本地的自然饲养条件和采用的饲养方式选择蛋鸭品种所谓饲养方式,是指放牧还是圈养。

圈养的可以引进高产的蛋鸭品种;而放牧饲养的要根据其自然放牧条件而定。

在农田水网地区,要选善于觅食,觅食力强、善于在稻田之间穿行的小型蛋鸭,如绍鸭、攸县麻鸭等;在丘陵山区,要选善于山地爬行的小型蛋鸭,如福建的连城白鸭或山麻鸭等;在湖泊地区,湖泊较浅的可以选中、小型蛋鸭,若是放牧的湖泊较深,可选用善潜水的鸭;在海滩地区,则要选耐盐水的金定鸭或是莆田黑鸭,其他鸭种很难适应。

(二)育雏季节的选择采用关养或圈养方式,依靠饲养人工管理的,原则上一年四季均可饲养,只是产蛋高峰期,最好避开盛夏或严冬;而全期或部分靠放牧觅食天然饲料和农田的落谷,就要根据自然条件和农田茬口来安排育雏的最佳时期。

因此,育雏期的季节性很强。

据育雏期不同,所饲养的雏鸭一般可分为:1.春鸭从春分到立夏、甚至到小满之间,即3月下旬至5月份饲养的雏鸭为春鸭,而清明至谷雨前,即4月20日前饲养的春鸭为早春鸭。

蛋鸭的饲养和管理技术

蛋鸭的饲养和管理技术

蛋鸭的饲养和管理技术一、产蛋鸭的特点和要求(一)产蛋鸭胆大与青年鸭时期完全不同,产蛋以后,胆子大起来,不但见人不怕, 反而喜欢接近人。

(二)产蛋鸭觅食勤无论圈养和放牧,产蛋鸭(尤其是高产鸭)最勤于觅食,早晨醒得早叫得早,出舍后四处寻食,放牧时到处觅食,喂料时最先响应,下午收牧或入舍时,虽然吃得饱了,总是走在最后,留恋不舍地离开牧区。

(三)产蛋鸭性情温顺,喜欢离群开产以后的鸭子,性情变得温顺起来,进鸭舍后就独个儿伏下,安静地睡觉,不乱跑乱叫,放牧出去,喜欢单独活动。

(五)产蛋鸭要求环境安静,生活有规律正常情况下,鸭子产蛋都在深夜1〜2时,此时更深人静,没有任何吵扰,最适合鸟类繁殖后代的特殊要求。

如在此时突然停止光照(停电或煤油灯被风吹灭),则要引起骚乱,出现惊群。

除产蛋以外的其余时间,鸭舍内也要保持相对安静,谢绝陌生人进出鸭舍,避免各种鸟兽动物在舍内窜进窜出。

在管理制度上,何时放鸭,何时喂料,何时休息,都要建立稳定的生活规律,如改变喂料餐数,大幅度调整饲料品种,都会引起鸭群生理机能紊乱,造成停产减产的后果。

二、影响产蛋的主要因素(一)品种因素产蛋率的高低,产蛋周期的长短,产蛋持续性的强弱以及蛋重的大小,都与品种有密切关系,这是取得高产的前提。

如能选择一个好的品种饲养,产蛋量可以几成、甚至成倍提高。

(二)营养因素进入产蛋期以后,蛋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比以前各个阶段都高, 除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外,更需要大量由于产蛋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如绍鸭和金定鸭,第一个产蛋年中,平均可以产出20千克左右的鲜蛋,相当于鸭子木身体重的13倍左右,如不能在日粮中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高产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般来说,蛋鸭对能量的摄入量有保持比较恒定水平的机能。

当日粮中能量较高时,采食量会减少;当日粮中能量降低时,采食量就会增加。

但这种保持比较恒定能量的摄食能力不是绝对的,在环境温度变化很大或日粮中能量水平调整过大时,机体并不能完全适应, 有时会出现能量过多(形成肥胖)或能量不足(致使消瘦)的结果。

蛋鸭养殖日常管理制度范本

蛋鸭养殖日常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规范蛋鸭养殖生产过程,提高蛋鸭养殖效益,保障养殖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养殖环境与设施1. 鸭舍选址: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建设鸭舍。

2. 鸭舍建设:鸭舍应具备保温、通风、防潮、防病等条件,室内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3. 设施配置:配备饮水器、料槽、消毒设施、照明设施、通风设备等。

三、鸭种选择与引进1. 选择优良品种:引进适应性强、产蛋率高的蛋鸭品种。

2. 雏鸭质量:选择健康、无病、大小均匀的雏鸭。

四、饲养管理1. 育雏阶段:(1)育雏室温度:1~3日龄保持30~32℃,以后每天降低1℃,至28日龄达到18℃。

(2)光照:保持适宜的光照强度,避免过度光照或黑暗。

(3)饲养密度:1周龄内30~40只/平方米,2周龄后25~30只/平方米,1个月龄后15只/平方米。

(4)饲料:提供全价颗粒料,日喂6次,每次让雏鸭吃八分饱。

(5)饮水:24小时内先饮水,后开食,凉开水中添加2%~3%多维葡萄糖。

2. 育成阶段:(1)饲养密度:1周龄后每平方米15只,育成鸭至产蛋鸭8~10只/平方米。

(2)饲料:饲料以玉米、豆粕、鱼粉等为主,适量添加青绿饲料。

(3)管理:保持鸭舍清洁,定期消毒,防止疾病发生。

3. 产蛋阶段:(1)饲养密度:产蛋鸭每平方米6~8只。

(2)饲料:提供高营养价值的产蛋期饲料,满足产蛋需求。

(3)管理:保持鸭舍清洁,定期消毒,防止疾病发生。

五、疾病防控1. 定期对鸭舍、设备和饲养员进行消毒。

2. 对鸭群进行定期免疫接种,预防疾病发生。

3. 发生疫情时,立即隔离病鸭,进行对症治疗,并上报相关部门。

六、记录与统计1. 建立养殖档案,记录鸭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信息。

2. 定期对养殖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养殖决策提供依据。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养殖场负责解释和实施。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肉鸭、蛋鸭的饲养管理

肉鸭、蛋鸭的饲养管理

肉鸭的饲养管理一、雏鸭的饲养管理(一)、育雏前的准备工作1、制定育雏计划:即育雏数量、育雏面积、进雏日期、饲养管理操作规程、疾病防治程序以及饲料和用具等。

2、房舍与设备检修:内容包括:门窗是否破损、食槽、饮水器、照明设备和供暖是否完备,电线、电源、供水系统是否完好等。

如有损坏、及时检修或更换。

3、房舍和用具消毒:育雏前用熏蒸消毒或喷雾消毒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彻底消毒。

实施消毒前对舍内及设备进行打扫清洁,熏蒸消毒时要关闭门窗,然后用高锰酸钾和甲醛溶液按1:2熏蒸24小时即可。

食槽和饮水器具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4、育雏舍试温:进雏前1--2天应对育雏舍供温预热,保证进雏时舍内温度在30℃----- 32℃范围内。

(二)、选雏与接雏1、选雏:一般为大小适中,眼大有神,脐带收结良好、腿健壮有力,肛门发育良好且周围羽毛无粪便污染。

2、接雏:在接运过程中,应注意保温、防压。

3、入舍分群:根据雏鸭大小,体质强弱进行分群,一般以大小和体质相近的鸭分在同一群中,每群以300只为宜。

并建立进雏日期、数量等记录。

(三)、育雏温度雏鸭绒毛较短而且稀疏、体温调节机能很不完善,环境温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所以必须按照不同日龄的温度要求标准进行稳定控制。

下面列表肉鸭适宜育雏温度。

(四)、育雏密度合理掌握饲养密度是育雏期管理中另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饲养密度一边随饲养方式和饲养条件不同而不同。

现介绍以下:雏鸭饲养密度(单位:只/平方米)(五)、开水与开食(即先开水,后开食)1:开水:雏鸭出壳后第一次饮水叫“开水”。

通常在雏鸭绒毛较干,能够站立和行走时进行。

水温通常控制在15-20℃左右为宜,容器水深约1厘米。

2:开食:第一次给雏鸭喂食叫“开食”。

“开食”一般在“开水”后进行。

当雏鸭东奔西走并有啄喙行为时或饮水1小时左右开食。

初次饲喂的饲料要求做到不生、不硬、不烫、不烂不粘。

(六)、由少喂多餐,逐渐过渡到定时定餐:刚开始时要每隔1.5-2小时喂一次,晚上要加2次,开头3天的饲养是很关键的。

养殖技术-蛋鸭的管理要点

养殖技术-蛋鸭的管理要点

养殖技术-蛋鸭的管理要点一、蛋鸭的四季管理1.春季蛋鸭的饲养管理春天气候由冷转暖,日照时数逐渐增加,天然饵料日渐丰富,气候条件及饲料等都对蛋鸭产蛋有利,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努力提高鸭的产蛋量。

一是要保证鸭群吃饱吃好,并适当添加钙质和青饲料,放牧鸭可适当延长放牧时间;二是要加强初春的保温工作;三是要保持鸭舍内干燥、通风,搞好清洁卫生工作,并定期消毒。

2.夏季蛋鸭的饲养管理对于春末夏初的梅雨季节,防霉、通风是重点:一是要保证舍内通风充分,及时排出鸭舍内的污浊空气;二是要勤换垫草,保持舍内干燥;三是要妥善保管好饲料,防止发霉变质;四是要对鸭舍进行定期消毒。

对于盛夏季节,防暑降温是重点:一是要对鸭舍和运动场采取隔热降温措施;二是要加强鸭舍通风,有条件时应安装电扇;三是要提供充足的清凉饮水,水盆、料盆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四是要做到饲料现吃现拌,防止霉变,并增加水草等青绿多汁饲料喂量;五是要适当降低舍内饲养密度。

3.秋季蛋鸭的饲养管理秋季正是冷暖空气交替之季,气候变化无常,此时的重点是补充人工光照和尽量降低气候多变、冷暖交替对鸭群的影响。

一是要补充人工光照,稳定保持每天光照不少于16小时;二是要做好防寒保暖,保持舍内小气候的基本稳定;三是要适当增加营养,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四是要对鸭群进行一次筛选,及早淘汰停产鸭或低产鸭。

4.冬季蛋鸭的饲养管理冬季气候寒冷,日照时间短,饲养管理不当会造成鸭群的产蛋率迅速下降。

为使蛋鸭在冬季高产稳产,冬季饲养管理的重点是防寒保温:一是要增设防寒保温设施;二是要及时调整日粮,适当提高饲料中代谢能的含量,并适当增加饲喂量,最好夜间加补1次饲料;三是要适当增加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可增加到8~9只鸭,并增加鸭的运动量;四是要人工补充光照,每天光照至少应保持在16小时;五是对放牧鸭,早上应迟放鸭,傍晚早关鸭,平时少下水,只在上下午气温较高时让鸭群各洗浴1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

二、蛋鸭的日常管理规程1.早晨(5∶00~8∶00)视季节而变化,冬季迟,夏季早。

任务3蛋鸭产蛋期饲养管理(精)

任务3蛋鸭产蛋期饲养管理(精)

二、产蛋鸭的饲养要点
(二)饮水的供应 1.水要足 2.水要净 3.水要深
二、产蛋鸭的饲养要点
(三)产蛋期的分阶段饲养 蛋鸭的产蛋阶段分为4个时期: 120~200日龄为产蛋初期; 201~300日龄为产蛋前期; 301~400日龄为产蛋中期; 400日龄以后为产蛋后期。
二、产蛋鸭的饲养要点
(三)产蛋期的分阶段饲养 1.产蛋初期和前期鸭群的饲养管理 (1)饲料与喂饲 到18周龄时饲喂产蛋期饲料。 白天喂3次,晚上9 ~10点喂1次。每 天每只鸭喂配合料150克左右。
任务3 蛋鸭产蛋期饲养管理
任务3 蛋鸭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 概念:母鸭从开产到淘汰为止为产蛋期 或称繁殖期,一般指17~72周龄阶段。 • 管理目标:提高产蛋数和蛋重,减少蛋 的破损和污染,降低饲料消耗及鸭群的死 淘率,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产蛋鸭的环境要求
• (一)温度 • 最适宜的环境温度13~25℃。 • 生产实践环境温度在5~30℃。冬季舍温不 低于5℃,夏季鸭舍内的温度保持在30℃以下 。
三、产蛋鸭的管理要点
(一)蛋鸭的管理要求 1.防止垫草潮湿 (1)鸭舍位置要相对高燥 (2)舍内地面应垫高,一般比舍外高出15~25厘米。 (3)运动场地面应有一定坡度 (4)设置好舍内的供水系统 (5)及时更换潮湿垫料 (6)加强通风 (7)减少鸭只带水入舍 (8)脏水不要倒入舍内 (9)减少鸭拉稀现象
三、产蛋鸭的管理要点
(一)蛋鸭的管理要求 5.做好鸭病防治 (1)进鸭前用2%烧碱、10%~20%石灰乳 等消毒。 (2)按时接种疫苗,对患病的鸭只及时 挑出分开饲养和诊治。 (3)通过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对特定病 菌抑杀效果最佳的药物进行治疗。
三、产蛋鸭的管理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鸭饲养管理手册一、蛋鸭育雏期0~6周饲养管理1 进雏雏鸭应来自检疫合格的种鸭场的健康雏鸭。

应选按时出壳,眼突有神,喙爪光泽,绒毛蓬松,卵黄吸收良好,手握有力,活泼喜动的雏鸭。

2 雏鸭饲养“开水”,雏鸭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

雏鸭干毛,打转,有三分之一小鸭伸长头颈,形似觅食状,即可“开水”。

“开食”应在开水后半小时内进行。

开食应选用蛋雏鸭专用开食料,撒在塑料布或草席、竹席上,应一边轻撒料,一边温和调教让鸭啄食。

饲喂次数 1~7日龄,每天喂6次,其中白天4次,晚上2次;7~21日龄,每天5次,以后可逐渐减少次数。

饲喂时应分批分群,每群250只为宜。

饲喂原则为“由精到粗,由熟到生,由软到硬,由少到多”。

3、雏鸭管理温度:在鸭子休息时及夜间,鸭舍内鸭背高处的温度应达到:第1日龄32℃,2~7日龄31℃~28℃,8~14日龄28℃~25℃,15日龄以后保持在25℃~20℃。

白天及鸭子活动时舍内温度可低2℃~3℃。

应特别注意阴雨天及夜间的保温工作,注意空气流畅,干燥无贼风。

但是,温度计上的温度仅供参考,雏鸭的表现才是最客观的。

雏鸭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应该是很放松的均匀分散在床铺上,四肢伸展。

如果雏鸭站立、聚堆,说明温度不合适或雏鸭有病。

一般户认为,雏鸭在温度低的情况下会聚堆,看见雏鸭聚堆就给鸭舍加温。

这样做有时是错误的,因为在温度过高的情况雏鸭也会聚堆,这时雏鸭会远离热源、向有风处、凉爽处、墙壁周围聚堆;而温度低时的聚堆是趋向热源。

仔细观察,二者不难区别。

雏鸭聚堆时,应及时分开,防止底部雏鸭“出汗”影响生长。

湿度:1~14日龄相对湿度宜为65%~75%,14日龄后相对湿度60%~65%。

育雏前期的湿度应该高一些为好,合适的湿度会平衡雏鸭的饮水量,不出现暴饮和脱水现象,对健康发育有利。

合适的湿度也会很好地保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减少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的发病率通风:育雏早期为了保暖,门窗均封得很严,随着个体生长,密度的增大,分泌物、排泄物的增多,羽毛、皮屑的脱落,舍内的空气极为污浊,应适时通风。

密度:1~7日龄25~30只/ m2,7~14日龄20~25只/ m2,15~28日龄15~20只/ m2。

夏季适当降低,冬季适当增加。

光照:1~3日龄24h,4日龄以后每天减少0.5h,直至自然光照。

运动与戏水:5日龄后雏鸭可以调教下水,分批分时将雏鸭慢慢赶入浅水中活动3min~5min,然后在无风的太阳下运动。

每天1次~2次,一周后增加到3次~4次,每次5min~10min,以后逐渐延长时间。

水温以不低于15℃为宜。

下水时如果发现雏鸭发抖,应立即停止,并烘干羽毛。

7日龄后在鸭舍内外温差低于5℃时,需运动20min左右。

二、育成期7~16周饲养管理1、育雏料过渡到育成料宜5d,替换比例一般每天为20%左右。

喂料应遵循少喂勤添、定时定量、控制总量的原则。

2、蛋鸭进入育成期后应及时淘汰病弱伤残鸭。

3、蛋鸭育成期只利用自然光照,通宵以弱光照明。

光照强度在7~15瓦之间。

4、必须培育出体重达标并且体重均匀的鸭群。

育成期间每周末应称重一次,称重鸭只的比例是该批蛋鸭的5%--10%。

一般户对育雏期和产蛋期的鸭群在营养、、管理和疾病预防上比较关注,但是对育成期大都不太重视。

育成期是整个蛋鸭饲养过程中第二个重要时期,同时,又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阶段。

因为进入育成期,鸭子不像育雏期那样娇嫩、体质比较强壮、不容易感染疾病,加之不承担生产任务,所以人们放松了这一阶段的工作。

要想培育出高产蛋鸭群,必须重视育成期的培育。

鸭群体重必须均匀。

体重均匀度应该不低于85%,最好能达到88—90%,绝对不能低于标准体重。

特别在炎热的夏季,开产前往往达不到标准体重。

如果低于标准体重就不能加光、不能换料。

鸭群体型必须均匀在获得良好体重均匀度的情况下,还需要群体体型均匀。

不然,虽然体重达标了,但体型过小的鸭会出现难产、脱肛、啄肛和产小蛋现象。

鸭群性成熟必须一致鸭群只有性成熟同步进行,产蛋高峰才上得快,才能有明显的产蛋高峰期,并且产蛋高峰维持时间长。

否则,光照控制、调整都难以进行。

在育成期达到了体重均匀、体型均匀和性成熟一致,鸭群才会有理想的生产成绩,产蛋高峰上升快,高峰期产蛋率高,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长,产蛋期死淘率低,下架体重大。

5、育成期要做好高致病性、鸭瘟的免疫工作,按时监测的抗体水平,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接种,保持鸭群的良好免疫水平,增强其抵抗力。

6、每天观察项目:鸭群活动、呼吸及粪便形态、分布情况,了解饮水、采食是否正常。

发现病鸭后送检,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三、产蛋期17~72周饲养管理1、根据蛋鸭品种的不同,适时掌握开产期。

开产前应驱虫。

2、从产蛋初期100~120日龄开始,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增加营养,提高粗蛋白水平,并适当增加饲喂餐数。

白天喂3次,夜间9~10点增喂1次。

从产蛋率达到60%起应供给蛋鸭高峰期配合。

应掌握过度时间,一般以5d为宜,每天替换比例为20%。

每只鸭日采食量控制在150g以下。

采用自由饮水,并保证饮水清洁卫生。

3、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

室内相对湿度宜为60%~65%。

根据蛋鸭品种和鸭舍面积合理确定饲养密度。

一般情况下8~9只/ m2。

喂食、下水运动、照明等日常管理活动应保持稳定。

4、改自然光照为人工补充光照。

日平均光照时间应逐渐增加,不少于14h,增加人工光照时每次增加1h,每隔7d增加1次,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6h~17h。

光照时间稳定后,不得随意增减。

通宵以弱光照明,弱光强度为7~15瓦。

5、产蛋期按规定做好消毒防疫和免疫抗体监测工作,及时挑选出停产鸭、低产鸭、残次鸭。

严格按规范要求使用和药物,严禁添加苏丹红等禁用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食品动物禁用的及其它化合物清单见表6、春秋季节各驱虫1次,包括蛔虫、鸭虱等。

7、产蛋期各阶段的管理产蛋前期的管理产蛋初期产蛋率逐步上升,蛋重逐渐增大,鸭体还处在生长时期。

此时要注意观察产蛋率、蛋重、体重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水平,防止难产,体重保持不变或稍有增加,促进产蛋率快速升到高峰,蛋重达到标准。

产蛋中期的任务是保持长期高产稳产。

此期要保证营养充足全面供应,体重要保持不变,决不能减少。

否则,营养供应不足,体重下降,或者产蛋率、蛋重下降,将影响产蛋高峰持续时间。

产蛋后期的任务是延缓产蛋率的下降速度,保证蛋壳质量。

此期产蛋率下降,的能量和蛋白水平要根据蛋重、产蛋率、体重适当调整或减少。

产蛋后期蛋壳质量下降,发现蛋型变长、蛋壳变薄、蛋白变稀或有沙点,要及时查明原因,调整钙磷比例。

可补喂优质鱼肝油,增加优质贝壳的用量。

8、夏季、冬季的管理夏季天气高温炎热,对鸭群的影响极其严重。

蛋鸭在5-27℃可维持正常产蛋,适宜的产蛋温度是13-20℃。

当鸭舍环境温度高于27℃时,鸭群常出现以下变化:一是体温升高,代谢缓慢,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二是由于鸭群的饮水量增大,粪便变稀,不便于管理;三是机体内分泌减少,蛋鸭产蛋量下降,甚至停产,并且蛋的品质差,蛋重减少,软壳蛋、破壳蛋增多,蛋壳变薄、色泽变浅;四是鸭群感到不适,张口呼吸,如时间拖长,可诱发呼吸道疾病。

为了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更好地发挥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现就高温季节缓解鸭群热应激的相关措施介绍如下:⑴改进鸭舍环境,加强通风降温。

加强室内通风根据舍内空间大小,均匀合理地设置一定数量的风扇。

清除鸭舍前后杂草,便于前后通风。

减少太阳的热辐射鸭舍屋顶涂白可使舍温降低8℃-9℃;用麦秸或茅草覆盖屋顶,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此外在鸭舍周围种植高大的落叶乔木、空地栽植草皮,可有效地防止地面反射热进入鸭舍;在鸭舍的朝阳面搭凉棚、种植爬蔓植物遮荫,也可降低室内温度。

⑵调整配方,改变加料程序。

调整饲喂方法饲喂时间要改在早晚凉爽时多给料,勤给料,要做好的调配,注意增强适口性,刺激鸭的食欲,让其多采食,但要注意避免料槽积存湿料,以免发霉变质。

调整日粮营养水平高温会造鸭的采食减少,摄入营养不足,要提高日粮营养水平以弥补营养不足。

①提高日粮能量。

可以在日粮中加1-2%左右的植物油脂。

②提高优质蛋白质或氨基酸水平。

因采食量降低10%~15%,日粮蛋白质摄入减少,蛋重降低,产蛋减少,所以要补充优质蛋白质,保持日粮平衡。

适当添加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和赖氨酸。

③增加维生素、矿物质供给。

夏秋季节,若中的维生素E超过100ppm,蛋鸭的抗病力将有很大提高;在室温30-34℃时,在每公斤中加入维生素C500毫克,既能缓解热应激,增加采食量,并提高产蛋率12%,也可在饮水中适量加入维生素C200毫克/公斤或0.1%的小苏打,以改善鸭只的心血管代谢,增强机体对高温的适应能力;添加电解质和适当补充钙、磷等矿物质,可增强蛋鸭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于产蛋上高峰或延长产蛋高峰期,降低破蛋率和料蛋比。

⑶保证充足饮水,调控饮水温度,保证水上运动夏季鸭群饮水量明显增加,一般为采食量的3~5倍。

因此,要保证全天足量供应新鲜、清凉、卫生的饮水,并增加给水次数,水温以10~13℃为宜。

养鸭户每日还要做好水槽或饮水器的清洗消毒,严防饮水变质。

早放鸭,晚关鸭,水上活动场的水面要保持一定的深度,以利于鸭子戏水降温。

冬季天气寒冷,可适当降低蛋白水平,增加能量水平。

圈舍由于水气凝结,湿度增大,要注意通风除湿,保持圈舍干燥。

有时凝结水滴在鸭子身上不能及时晾干,造成“湿毛”,鸭子不愿下水,严重的下水后“沉水”,鸭体湿冷,如能量供应不上将严重影响产蛋。

9、定时集蛋,集蛋时将破蛋、砂皮蛋、软蛋、特大蛋、特小蛋单独存放。

10、及时处理废弃物鸭舍清理出的垫料和粪便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死肉尸应焚烧或深埋,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以防传播疾病。

鸭肉中的脂肪酸熔点低,易于消化。

所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其他肉类多,能有效抵抗脚气病,神经炎和多种炎症,还能抗衰老。

鸭肉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烟酸,它是构成人体内两种重要辅酶的成分之一,对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患者有保护作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