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对比欣赏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5篇)望庐山瀑布篇一二、读《望庐山瀑布》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lú 瀑pù 炉lú 紫zǐ 川chuān三、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

香炉:香炉峰。

紫烟:紫色的烟云。

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

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

前:前面。

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

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疑心。

真让人疑心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望庐山瀑布》中的瀑布奇景、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慨

《望庐山瀑布》中的瀑布奇景、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慨

《望庐山瀑布》中的瀑布奇景、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慨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表达了人生感慨。

首先,从诗的内容来看,李白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绘,展现了瀑布的奇景。

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瀑布的壮丽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李白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力,也体现了他的艺术才华。

其次,从诗的主题来看,《望庐山瀑布》表达了李白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李白通过对瀑布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他通过诗歌的形式,向读者传递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此外,《望庐山瀑布》还表达了李白的人生感慨。

在诗中,李白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瀑布的奔流不息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

他通过描绘瀑布的奔流不息,暗示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不断追求和奋斗。

这种人生感慨体现了李白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总之,《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感悟的诗作。

通过描绘瀑布的奇景和自然之美,李白向读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的感慨和追求。

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课文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课文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
山瀑布》)课文原文及赏析
《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两首古诗,下面我将给出这两首诗的原文及赏析。

《登鹳雀楼》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太阳依山落下,黄河滚滚流入大海的壮阔景象,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也寓言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高的哲理。

《望庐山瀑布》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的魅力。

前两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绘了阳光照射在香炉峰上,产生的紫色烟雾和远处的瀑布景象,意境幽远。

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生动描绘了瀑布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用语生动,想象丰富。

两首诗均以其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哲理,给学生们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和人生启示。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1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翻译万丈湍飞的瀑布从山间落下,望去像是从遥远的天空降临。

奔腾直泻冲击着一片片杂树,喷洒溅落穿透了一层层浮云。

阳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样绚烂,天气清和时像风雨一样可闻。

灵异的山峰多具有秀丽景色,天空瀑布相融雾霭一片氤氲。

注释洪泉:指水丰势强的瀑布。

迢迢:形容瀑布之长。

紫氛:紫色的水气。

杂树:瀑布岩壁边杂乱的树木。

重云:层云。

虹霓:阳光射入窜的水珠,经过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天清:天气清朗。

闻:听到。

灵山:指庐山。

秀色:壮美景色。

空:天空中的云。

氤氲:形容水气弥漫流动。

赏析第一句中“万丈洪泉落”,万丈有多高,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诗人要表达的正是心中那种不可确凿道出的对匡庐飞瀑雄奇险壮之气势的深深折服与崇爱之情。

水自地下往上涌出曰之为泉,诗人以泉喻瀑,言飞瀑如洪泉而落,仿佛是将泉跟倒置了过来,任其泉水喷涌而下、源源不绝,所述情状极为形象,令人啧啧生叹。

“迢迢半紫氛”一句状写的则是伴随着瀑布飞落而升腾起的缥缈水气。

李白七绝《望庐山瀑布水》开篇就说高峭挺拔的香炉峰在旭日红光的映照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如同幻境一般,张九龄所言的“紫氛”大抵就是这种“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神奇气象。

迢迢,写雾霭之高;半,写紫雾似将色瀑截断。

高高漂浮的水雾尚且只在瀑布半腰,那么洪泉万丈的源头,自然是深隐于一派迷蒙与虚无之中了。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第二联着重于展现瀑布飞泻云天的动感之美。

庐山峰青峦秀,嘉木成阴,喷雪鸣雷般的银瀑从几重云外奔流而下,激荡着嶙峋的山岩,穿越过层叠的古木,义无反顾地坠入深密的涧谷,这壮景所带来的强烈视觉震撼富有艺术感染力,大自然那磅礴潇洒的超凡手笔令人钦佩。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生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疑:怀疑。

银河:晴夜所见环绕天空呈白色的云状光带,由大量恒星构成。

九天:天空,极言其高。

古人以为天有九重,最高一层称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是诗人的“神来之笔”,夸张而又自然,浪漫而又逼真——一道飞流从高空中直泻而下,我怀疑是天上的银河跌落到人间。

前句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的景象写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陡峭,又显出水流之迅疾。

后句想象奇特,惊人魂魄,“疑是”二字蕴藉深沉,明知不是,但写来更觉生动、逼真,新奇而又真实。

诗句气势豪壮,雄奇瑰丽,给人以美的感受,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

译文:(1)太阳照射香炉峰升起淡淡的紫烟,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悬挂在山的前面。

飞速流淌的瀑布足足有三千尺,令人怀疑那是银行倾落于九天。

(2)阳光照在香炉峰上,腾起一片紫色的雾烟,远远望去迷人的瀑布就像挂在前面的壁川。

这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奇妙景观啊,恍惚之中疑惑它是银河来自于九重之天。

写作背景:天宝十五年,唐玄宗采纳了新任宰相房礯等人的建议,传下“制置”的诏旨,将四个儿子分置四方,对叛军造成分进合围的态势。

不料太子李亨却在此诏命之前已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自行接了帝位登基,改年号为至德元年,尊奉玄宗为太上皇。

《望庐山瀑布》全文与赏析

《望庐山瀑布》全文与赏析

《望庐山瀑布》全文与赏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描绘庐山瀑布雄伟壮丽景色的千古绝唱。

诗的开篇“日照香炉生紫烟”,诗人以神奇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在阳光的照耀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烟雾。

“香炉”并非指真正的香炉,而是指庐山的香炉峰,因其形状宛如香炉而得名。

这紫色的烟雾,给山峰增添了几分神秘和缥缈的色彩,仿佛仙境一般。

一个“生”字,生动地描绘出烟雾升腾的动态之美,让人仿佛能看到那缕缕紫烟袅袅升起,随风飘散。

“遥看瀑布挂前川”,诗人站在远处眺望,瀑布就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悬挂在山前。

“挂”字用得极为精妙,它将瀑布的静态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这瀑布是大自然特意悬挂在那里的一幅壮丽画卷。

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水花四溅,涛声轰鸣,然而在诗人的笔下,它却被定格成了一幅永恒的画面,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飞流直下三千尺”,诗人用“飞流”二字,形象地写出了瀑布飞泻而下的速度之快,那种一泻千里的气势让人惊心动魄。

“直下”则进一步强调了瀑布的垂直降落,毫无阻碍,勇往直前。

而“三千尺”的夸张描写,更是突出了瀑布的雄伟壮观,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尽管这三千尺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它却让读者对瀑布的高度有了一个极其深刻的印象,仿佛能够亲眼目睹那高耸入云的瀑布。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诗人把瀑布想象成是银河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将瀑布的雄伟气势推向了极致。

银河,那是天上的星河,是无比璀璨和遥远的存在。

而如今,诗人却觉得眼前的瀑布就像是银河坠落人间,这种超凡的想象力让人不禁为诗人的浪漫情怀所折服。

同时,这一句也让读者对瀑布的来源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仿佛它是来自于天上的仙境,为庐山瀑布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雄伟壮阔。

李白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大胆的想象,将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二下《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绝句》PPT课件之一1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二下《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绝句》PPT课件之一1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表现了 对封建秩序和权贵的不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愿望,描 绘了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像丰富, 是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 仙”。现存李白的诗有九百多首,有《李太白集》存世。
读:读准字音,读通全诗。 想:这首诗大致讲的是什么意思。 找:找出相关词句。 品:品味词句的意思。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 成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少年时博览群书,20岁起在 四川漫游,25岁出川东游。42岁做了翰林院学士,但不受 重视,抱负不能实现,离开长安,安史之乱后,因受牵连 被流放夜郎,《望庐山瀑布》就是在这次流放途中经过庐 山时写的。
lú pù lú
庐瀑炉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疑飞 是流 银直 河下 落三 九千 天尺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首
绝句
杜甫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杜甫
绝句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写的诗 风格多样,意境广阔,情感深沉,是 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语文教案)李白《望庐山瀑布》赏析

(三年级语文教案)李白《望庐山瀑布》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赏析三年级语文教案田南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是一首家喻户晓、雅俗共赏、人人口熟能详却又摹仿不得的神来之作。

庐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风景与文化胜地之一,有“无限风光”的仙人洞穴,有“天下奇观”的飞流瀑布,有山中盆地,有峰上天地,还与远处隐约可见的万里长江和千顷鄱阳湖,互为映衬,这一切自然而然地组成了气象万千的天然图画,不但如此,庐山还以它极为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而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最引人注目的承载之一。

古往今来,不知引发过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灵感,绞尽脑汁地写下无数歌咏诗篇,而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不过是一首小小的七言绝句,却在众多诗作中,雄视古今,独占鳌头。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也就是安禄山叛乱的第二年六月,李白从安徽的宣城来到了长江边上的庐山,一直呆到了这一年的年底,才奉永王李�恢�召下山,在庐山上度过了夏、秋、冬三季,一共写了二十四首诗。

在庐山的南麓有东西两条著名的瀑布,一条从鹤鸣、龟背两峰中溢出,水势充沛而崖口狭小,强大的水流从崖口夺路而下,形成数十百缕,喷洒而下,形同马尾,故有“马尾水”之称;另一条从双剑峰东麓凌空而下,悬挂数十百丈,一泻千尺,蔚为壮观,古称开先瀑布。

《望庐山瀑布》就是写的开先瀑布。

诗的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看上去是对香炉峰的描写,与瀑布的关系不大,但是我们须知,此诗不是单纯地写“瀑布”而是写的“望瀑布”这一动态过程,所以这一句看似不起眼的轻描淡写,其实并非闲来之笔。

它向读者交待了瀑布所在的位置是在庐山上,香炉峰是在庐山西北,峰顶尖圆,终日烟云缭绕聚散,如一个硕大的香炉,故称为“香炉峰”。

此句也点出了望瀑布的具体时间。

因为在白天时分,“日照香炉”是望不到“生紫烟”的景观的,只有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香炉峰上时,那山间的岚气才会呈现出一种难得的紫色。

雄伟的山峰远远望去犹如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在清晨时分,冉冉腾起阵阵白雾,缥渺弥漫于苍天山川之间,在红日的照耀下,化作了一片紫色的云霞,这第一行诗为全诗罩上了一种浪漫的光环,从而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氛围。

《望庐山瀑布》译文与详细赏析

《望庐山瀑布》译文与详细赏析

《望庐山瀑布》译文与详细赏析引导语:小编收集有关《》的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2.香炉——炉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的名字.3. 紫烟——山上水气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紫色烟雾.4. 前川——山前面的河水.5. 银河——天河.6.九天——天空最高处.译文:在阳光照射下香炉生起紫色烟霞,遥望瀑布象白色绸带挂在山川间.飞流直下的水象似有几千尺,使人怀疑那是银河泻落到人间.名句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赏析一: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北临长江,东南傍鄱阳湖,古称南障山,相传秦末有匡俗兄弟七人庐居此山,因而得名,瀑布,指香炉峰附近的开先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因其峰尖圆,状如博山香炉,加上峰顶终年云雾如香烟缭绕,颇具香炉之神.这句诗是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色,为瀑布勾勒一幅壮美隽逸的背景图画.香炉峰上之山石多为紫褐色,兼有云母页岩,山头常年云雾升腾,在阳光的照耀下,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因此远远望去会有“紫烟”缭绕之感.这里的“香炉”、“紫烟”无疑是景物名称的偶然巧合,但是经过诗人似乎漫不经心的一笔巧借、点化,却增添了动感.这里的勾勒环境,其实并不单纯为了描绘美景,而是借此来寄情托意,将自己的性格、理想寓于追求香烟缥缈的仙境的志趣之中.唯其如此,才更能显示出“谪仙人”李白那飘逸、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遥看瀑布挂前川”,把遥望中开先瀑布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里的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突现了远望中瀑布的静态感、其灿若珠帘、洁如白练的壮美感.这样,在雄阔的背景中勾出珠帘垂空、直泻润底的一泓瀑布,就增添了景中有声、以静显动的气韵.“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诗人扣紧瀑布的喷涌, 通过“飞流”、“直下”两个极有气势的动词和“三千尺”这个富于夸张的数量词,把瀑流之湍急、冲力之猛烈、声势之宏大,展现于读者眼前.在这突如其来的气势面前,第四句妙笔的生发就是自然而然的了.“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中,诗人巧借银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瀑布飞动的气势.此处的“疑”字分外传神,它既真切地传达了诗人仰观飞瀑时一刹那间的心灵感受,又符合开先瀑布高接云天的实际.它在青玉峡之上游约二华里处,位于香炉峰之左前侧,其正后方没有峰峦遮挡,瀑流自开先峰脊直泻而下,游人在瀑布前仰望,大有瀑布之水“天上来”的感觉.李白是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大师,这首诗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精神、激奋的爱国热情和横空飘逸的才气.诗人积极浪漫地调动想象、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来突现庐山开先瀑布的变幻多姿和雄奇壮观,把瀑布描绘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全诗融情于景.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洋溢着诗人昂扬激进的思想,蕴含着他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切感情.诗人丰富独特的想象,使全诗的字里行间飘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诗人又调动衬托、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段,更使全诗神采飞扬,浑然天成.苏东坡对李白这首《望庐山瀑布》诗推崇备至,评赞曰:“帝谴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赏析二:这首七绝,描写庐山瀑布的壮观.首句写阳光灿烂、紫烟缭绕的香炉峰,算是铺设背景;然粕刻画瀑布的形象:“瀑布挂前川”,写瀑布从山顶直垂下来,就像悬挂在山前河道的上空一样;“飞流直下”,写瀑布的水流迅猛如飞,一泻到底;“三千尺”,夸张地说香炉峰高,瀑布水长;“银河落九天”,用天河落地的奇特想象,比喻瀑布的壮丽形象和雄伟气势,读起来仿佛看见那银白耀眼的光泽,听到那惊心动魄的轰响.从“遥看”到“疑是”,由见景而生情,使人感受到诗人欣赏瀑布时的兴奋和喜悦:啊,我当是银河从天上跌下来啦!这首山水小诗,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深深地激发着人们对庐山风光的向往和祖国山河的热爱;而庐山瀑布,它的形象也随同这首诗,宛如天上皎洁明亮的银河,在作者眼前闪闪发光,永不消逝.赏析三: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巧妙,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赏析四: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中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赏析五: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是一首家喻户晓、雅俗共赏、人人口熟能详却又摹仿不得的神来之作.庐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风景与文化胜地之一,有"无限风光"的仙人洞穴,有"天下奇观"的飞流瀑布,有山中盆地,有峰上天地,还与远处隐约可见的万里长江和千顷鄱阳湖,互为映衬,这一切自然而然地组成了气象万千的天然图画,不但如此,庐山还以它极为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而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最引人注目的承载之一.古往今来,不知引发过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灵感,绞尽脑汁地写下无数歌咏诗篇,而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不过是一首小小的七言绝句,却在众多诗作中,雄视古今,独占鳌头.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也就是安禄山叛乱的第二年六月,李白从安徽的宣城来到了长江边上的庐山,一直呆到了这一年的年底,才奉永王李恢傧律剑诼缴隙裙讼摹⑶铩⒍荆还残戳硕十四首诗.在庐山的南麓有东西两条著名的瀑布,一条从鹤鸣、龟背两峰中溢出,水势充沛而崖口狭小,强大的水流从崖口夺路而下,形成数十百缕,喷洒而下,形同马尾,故有"马尾水"之称;另一条从双剑峰东麓凌空而下,悬挂数十百丈,一泻千尺,蔚为壮观,古称开先瀑布.《望庐山瀑布》就是写的开先瀑布.诗的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看上去是对香炉峰的描写,与瀑布的关系不大,但是我们须知,此诗不是单纯地写"瀑布"而是写的"望瀑布"这一动态过程,所以这一句看似不起眼的轻描淡写,其实并非闲来之笔.它向读者交待了瀑布所在的位置是在庐山上,香炉峰是在庐山西北,峰顶尖圆,终日烟云缭绕聚散,如一个硕大的香炉,故称为"香炉峰".此句也点出了望瀑布的具体时间.因为在白天时分,"日照香炉"是望不到"生紫烟"的景观的,只有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香炉峰上时,那山间的岚气才会呈现出一种难得的紫色.雄伟的山峰远远望去犹如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在清晨时分,冉冉腾起阵阵白雾,缥渺弥漫于苍天山川之间,在红日的照耀下,化作了一片紫色的云霞,这第一行诗为全诗罩上了一种浪漫的光环,从而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氛围.到第二句时,诗人才把视线集中到山前的瀑布上,"遥看瀑布挂前川",点明诗人是站在山脚之下,抬头远望.一个"挂"字是静态的动词,如果是近在眼前,那么就会置身于瀑布的声响、水势之中,而完全是另外一番感觉了,不过那样就会与题目中的"望"字脱节了.只有"遥看",也就是远远地望去,那一刻也不曾停息,永远带着跳跃,伴着水声的瀑布才会静静地"挂"在前面的山上,如千寻白练,悬挂山前,这也是诗人看到瀑布时的第一感觉.诗歌的前两句有一种精心安排的动静对比,放眼望去,香炉峰的山色本无太大的变化,可是李白却非要它动起来,所以选择了一个"生"字,具体入微地反映了香炉峰在清晨日光的照耀下,所展现的迷人色调;而那奔泻不息的瀑布,诗人却非要用一个"挂"字让它安静下来,这种打破常规的写法,使得他笔下的这两句诗绝不雷同于其他任何地点、任何时段的山光水色,而只能属于晴朗的早晨,远望中的"庐山瀑布".看似寻常的词句,却蕴藏了作者多少精心的构思与巧妙的组织呀.诗歌的前半段是客观的写实手法,而后半段却一改前态,转用最夸张的比喻和最奇特的想象,这也是李白诗歌浪漫风格的最大特色,不论长篇短制,都是手到擒来,运用自如的.的确,每当人们欣赏高山瀑布之际,都难免会被其深深打动,更不要说是心中永远跳跃着激情的"谪仙"李太白了,他与这种永不停歇,不顾一切地只管向前(向下)冲去的宏伟景观,具有与生俱来的心灵感应和共通之处.所以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才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比任何诗人所能想象的都更加精彩,更为独到,真是想他人所不能想,写他人所不敢写呀."飞流直下"是实写,包含了瀑布的流速、流量和流向,同时又极力向人们展示了瀑布的无穷动态.一个"飞"字,把高山瀑布奔腾跳跃的态势描绘得恰到好处,"直下"一词,既显山势之高,又见瀑水之急,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目前.而"三千尺"就已经属于一种兴会神到的率意之笔了,因为任何人都知道这并不是对瀑布长度的真实表述,我们反而会认为"飞流直下三千尺"恰恰是对庐山瀑布的最好描述.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特有的流动气势,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勇往直前,义无反顾.这完全可以看成是李白性格与天性的物化写照,难道他自己不就是这样一种人中骄子、天上谪仙吗?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如果没有这一句,《望庐山瀑布》诗可能就不会如此千古流传、尽人皆知了.银河是由横亘天际的无数颗星组成的,本来就是人们的想象浪漫之词,因为每一颗恒星之间相距不啻十万八千里,可是自打出现了这个词,又有谁想到用"银河"这一人类赋予天象的美妙再反过头来比喻地球上真实的自然景观呢?不但是那样大胆,而且是这样准确,当没有人用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银河与瀑布之间的共同点,但当李白落笔之际,便成为了不可无一、不能有二的千古绝唱!他把银河来了一个水平大翻转,从横向变成竖挂,又从"九天"落到"庐山",但其神韵依然,光采照旧,不论在何处,都给人以浪漫的想像和无穷的魅力,这是在用"银河"来比"庐山瀑布"吗?当然,恐怕再也没有比这更恰当的比喻了,但你能说这不是谪仙在借天上的"银河"和庐山的"瀑布"的无穷之水,来浇自家怀才不遇的块垒吗?此外,由于用了"疑是"一词,愈发为全诗蒙上了一种恍恍惚惚、亦真亦幻的艺术色彩.从李白这首庐山诗问世以后,众多诗人虽然仍然把庐山当做描写对象,但是却很少再有人专与庐山瀑布了,这就不难预料,如果真的有人再写同一题材的话,是需要大的勇气的,可是真的有一位诗人并不在乎李白的名望,照写不误,这就是中唐的徐凝及其他的《庐山瀑布》诗,徐诗全文如下:"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要说比起李白的诗来确实是差了不少,但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一联,却受到了后人不同的褒贬,张祜就特别欣赏,而宋代大文豪苏轼却对此深恶痛绝,他专门也写了一首诗,"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凭心而论,说徐凝的是"恶诗",虽说是"戏言",苏轼也有点太矫枉过正了,但他认为李太白的《望庐山瀑布》是"古来唯有谪仙辞"确是千古论定,无人不赞同的.(田南池)赏析六: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作者介绍: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ur]诗仙”之称.李白和合称“李杜”.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早年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幼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其后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ur].是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够为权贵所容,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中年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的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晚年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作品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他所钟好的体裁主要是古体诗,包括古风和乐府诗,但他在近体诗体裁如律诗、绝句中往往也有绝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词,有两首被认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黄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与《忆秦娥》.也有少数人怀疑它们不是李白所作.。

望庐山瀑布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庐山瀑布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庐山瀑布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其一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见瀑布高挂在山前。

水流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

速度快如风驰电掣,隐约之中宛如有白虹腾空。

乍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下,弥漫飘洒在半空中。

仰观瀑布那气势真雄奇啊,这是神灵造化之功!再大的海风也吹不断,江上月光却能直透其中。

水流在空中任意飞溅,冲刷着两侧青色的石壁。

飞腾的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

我本来就最爱游赏名山,面对此景心胸更宽广。

不必像服琼浆一样成仙,此水已足以荡涤尘俗。

遁世归隐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辞人间。

其二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庐山: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多蝇岩、峭壁、清泉、飞瀑,为著名游览胜地。

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

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

南见:一作“南望”。

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壑(hè):坑谷。

“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歘(xū):歘忽,火光一闪的样子。

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

隐若:一作“宛若”。

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河汉:银河,又称天河。

一作“银河”。

“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造化:大自然。

江月:一作“山月”。

《望庐山瀑布》与《庐山瀑布》对比赏析

《望庐山瀑布》与《庐山瀑布》对比赏析

《望庐山瀑布》与《庐山瀑布》对比赏析《望庐山瀑布》与《庐山瀑布》对比赏析导语:《望庐山瀑布》全诗融情于景。

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洋溢着诗人昂扬激进的思想,蕴含着他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切感情。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

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

一、原诗两首《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二、对比赏析1.两首诗一开头便将一条巨大的瀑布”挂”在了读者的眼帘,即使并未亲眼见过庐山,但通过他们的描写我们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庐山瀑布的壮观,两首诗中均有”诗中有画”的境界。

读罢”遥看瀑布挂前川”与”虚空落泉千仞直”这两句诗,我们已然不知是该赞叹大自然造物的巧夺天工还是该赞美诗人们的艺术美感。

这两句同写瀑布与山的依存状态,李在描写手法上巧在了一个”挂”字,”挂”原意是人为的动作,却用来描写瀑布倚靠在香炉峰的状态,突出了瀑布的巧夺天工,似乎是神仙有意为之;”遥看”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远远望见瀑布时”两眼放光”的喜悦之情,此情着实溢于言表。

徐的”千仞直”则把瀑布写得干净利落,这里的瀑布好似一把利刃,于千万丈的山峰上直直地劈斩至平地,气势震撼,场面壮阔,让人为之一震。

2.读到这里,我们发现,徐的诗较之李更早地进入了描写瀑布的状态,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

李一开始腾出了一句七个字”日照香炉生紫烟”来描写整个大环境,而不直接就写瀑布,这是有其用意,他并不着急将我们带到瀑布面前,而是先跳出来,让我们看看香炉山在日光的照耀下烟雾缭绕的景象,意境灵动,视野开阔,给人”欲进却出”之感。

徐则单刀直入,马上从视觉上给予我们以强烈的冲击,而后如惊雷般的声响更让人心头为之一震。

两首诗的前两句是两位诗人在不同的方位观下对瀑布的艺术渲染,各有其妙处。

《望庐山瀑布》1

《望庐山瀑布》1
古代山水田园诗多以清新、淡雅的风格为主,而《望庐山瀑布》则更 注重浪漫和写实相结合的手法。
03
创作手法有别
古代山水田园诗多采用细腻的描绘和抒发情感的手法,而《望庐山瀑
布》则更注重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05
读者反馈与影响
历代读者评价
唐代读者评价
唐代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许多诗人对《 望庐山瀑布》赞不绝口,其中不乏杜甫、白居易 等著名诗人。他们认为这首诗形象生动,语言简 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未来研究展望
跨学科研究
建议未来可以从跨学科的角度对《望庐山 瀑布》进行研究,例如将其置于文化学、 历史学、美学等更广阔的视野中,以得出 更深入的认识。
个人风格研究
建议对《望庐山瀑布》所体现的个人风格 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探讨李白的创作特点 和艺术风格。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意象运用
01
02
03
瀑布意象
诗人通过对瀑布的描绘, 表现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 色和自身的豪情壮志。
香炉意象
诗中运用了香炉峰的意象 ,与瀑布形成了对比,突 出了瀑布的高大和雄伟。
银河意象
诗人将瀑布比作银河,表 现出了瀑布的壮丽和神秘 感。
语言风格
运用比喻和夸张
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运用了丰富的比 喻和夸张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02
主题思想
描述壮美的自然景观
瀑布的壮丽景象
诗人通过描绘瀑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的伟大和震撼,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 的威力和美感。
细节描写
诗人运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如“遥看瀑布挂前川”,将瀑布的壮观和恢弘表现得 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表达作者的情感体验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望庐山瀑布》PPT课件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望庐山瀑布》PPT课件

三千尺: 虚数,指很长。
疑:怀疑。
九天: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 高层。
句意: 瀑布从高高的地方奔泻下来,就像银河 从天上落下来。
自由读古诗,思考并小组交流: 1.诗中一共出现了哪些事物?哪些是诗人亲 眼看到的,哪些是想象出来的?分别用直线 和虚线画起来。 日 香炉 紫烟 瀑布 川 银河 九天 2.诗人笔下的瀑布给你什么感觉?
4.文中概括黄鹤楼外观特征的句子

。为了说明黄鹤 楼这一外观特征,具体描写黄鹤楼的
位置,外观以及登楼所见的句
子是, , 。(5 分)
5.对这篇文章解释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 分) ( )
A.费祎登仙的传说,给全文抹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B.“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的重要性的扼要概括。 C.“

3.读出节奏;

4.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默读古诗,思考并同桌交流:
1.你读懂了哪些字词? 2.你读懂了哪些句子?
日照
飞流
图片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香炉:指香炉峰。
生:升起。
遥: 远。
川:河流。
句意: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 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挂在山前的一 条河流。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 市南36公里处,北靠长江,南傍鄱阳湖。庐山 雄奇秀拔,云雾缭绕,山中多飞泉瀑布和奇洞 怪石,名胜古迹遍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 区和避暑疗养胜地,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 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由 朗
1.读准字音; 2.读通读顺诗句,难读

的地方多读几遍;
长、老师、同学的姓名) (1)会上,你肯定会盛情地感激学校、老师对自己的培养:

《望庐山瀑布》赏析

《望庐山瀑布》赏析

《望庐山瀑布》赏析《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

诗歌的前两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远远地看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川之间。

这两句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形象地描绘出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进一步强调了瀑布的高度之大,以及水流之急。

而“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则将瀑布比作银河,使人仿佛看到瀑布从天而降的壮观景象。

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极富想象力,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整首诗气势磅礴,格调豪迈,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同时,通过对瀑布的描绘,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在艺术上,这首诗语言简练流畅,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在诗歌的开头,“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便充满了奇妙的想象。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出的紫烟,仿佛是仙境中的奇景,又像是诗人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而刻意描绘的画卷。

这种描绘方式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受,又彰显了他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接下来的“遥看瀑布挂前川”,则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远方的瀑布。

瀑布如同一道白色的绸带,从高处倾泻而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而“挂前川”的描绘,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仿佛瀑布在山川间跳跃、舞动,充满了生命力。

而在诗的最后,“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更是将人们的想象力推向了高潮。

瀑布被比喻成银河,从天而降,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这种情感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整首诗气势磅礴、格调豪迈,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同时,通过对瀑布的描绘,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在艺术上,这首诗语言简练流畅、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它不仅展示了李白高超的诗歌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和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独特视角。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画古诗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画古诗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画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衍生注释:“黄鹂”就是黄莺,是一种叫声很好听的鸟。

“翠柳”指翠绿的柳树。

“白鹭”是一种白色的鸟。

“西岭”是指岷山。

“千秋雪”,表示终年不化的积雪,这里的“千秋”是说时间很久远。

“东吴”是古时候吴国的领地,在现在江苏、浙江一带。

“万里船”是说行程很远的船。

二、赏析:这首诗就像一幅绝美的画。

你看,开头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下子就把生机盎然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了。

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枝头欢快地鸣叫,那声音就像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音符。

一行白鹭直冲向蓝天,多么自由自在啊。

再看后面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近景一下拉到远景,从小小的窗户能看到远处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还停靠着要航行万里的船。

这画面有动有静,颜色也搭配得超级棒,黄色的鹂鸟、绿色的柳树、白色的鹭鸟、青色的天空、白色的雪还有可能是深色的船,就像画家精心调配的色彩盘一样。

三、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大诗人杜甫。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大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不过这首诗是他在比较安定的时期写的,所以能写出这么充满生机和闲适感觉的诗。

他一生写了很多诗,风格多样,对后世的诗歌发展影响非常大。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去郊外游玩,那景色简直和杜甫诗里写的一样美。

我们坐在河边的草地上,旁边的柳树上有小鸟在唱歌,就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样。

我抬头看向天空,有一群大雁飞过,虽然不是白鹭,但是那感觉就像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我就跟小伙伴说:“你看,咱们现在就像在杜甫的诗里一样呢。

”小伙伴兴奋地说:“哇,真的哎,感觉自己都变得有文化了呢!”这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杜甫这首诗描写景色描写得多么生动准确啊,好像他早就预见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美景一样。

我觉得杜甫真的是一个超级厉害的诗人,他能把看到的景色用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就写得像画一样美。

《望庐山瀑布》与《瀑布》对比欣赏

《望庐山瀑布》与《瀑布》对比欣赏

《望庐山瀑布》与《瀑布》比照欣赏文章出处: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不能没有背景,没有背景就难以把画面的景物衬托得更为鲜艳夺目。

风景画如此,写景诗亦然。

即便同一景物,如果置于不同的背景之下,给人美的享受、艺术感染也不一样。

入选在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的《瀑布》和《望庐山瀑布》都是同写瀑布的诗作,但,由于作者的观察点、表现手法不同,所描绘的背景有别,所以呈现出不同的瀑布图。

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比照欣赏,鉴别理解诗的意境。

《瀑布》是新体诗,显得自由活泼。

诗的开端先写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那瀑布的声音好似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好似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这声音先给以昂扬振奋、心旷神怡的感觉。

听到它,怎不令人急于目睹其形。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望见了,这又是何等的兴奋,诗人却无法比喻这般景象,只觉得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诗人爱慕的感情油然而生。

望见了,还没来得及细致欣赏,这是诗人初见瀑布的感受。

乃至站在瀑布脚下仰望,这才饱览无余,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诗人的情感进一步升发开去,由衷地发出慨叹。

看看吧!这,就是瀑布。

多壮观呀!然而,诗人由激昂兴奋又围到情意缠绵。

这是因为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多优美、多惬意呀!这种境界又是多么令人心情舒畅、流连忘返。

而《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景色就与此迥然不同。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仙李白脍炙人口的佳作。

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勾画出香炉峰瀑布在阳光照耀下飞奔直下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深切热爱。

诗的开头写香炉峰的壮丽奇观,为瀑布先渲染出一幅色彩绚丽的背景。

日照香炉生紫烟,意思是说,在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云烟。

接着笔锋一转进入主题,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作者远望瀑布的情景。

由于作者遥望而非近观,所以瀑布四周的广阔天地都在他的视线之内:白色的瀑布从峰顶上的紫烟中喷涌而出,直挂在苍翠的香炉峰前面,在阳光、紫烟、绿茵的掩映下,瀑布既显得雪白如练,又是银光闪烁。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全文赏析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全文赏析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全文赏析《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全文赏析引言:《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是唐代名相、诗人张九龄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庐山瀑布的赞美,抒发了胸中的豪情壮志。

作为一首山水诗,它的艺术是独特而成功的。

它虽然没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被人所熟知,却有有一种欣赏风景、吟咏山水的名士气度。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品味这首蕴激情,怀壮志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朝代:唐代作者: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白话译文】万丈瀑布飞流直下,好像从天上落下,四周呈现半红半紫的雾气。

它穿过杂树而直下,它穿过重重云雾。

阳光照射上去像一条彩色的虹霓,在这晴朗的天气里,又好像听到风雨的'声响。

这庐山就如同仙山一样,多么壮美呵,烟云与水气融成一片。

【创作背景】开元十一年(723年),张说为宰相,张九龄深受器重,引为本家,擢任中书舍人。

开元十四年(726年),张说被劾罢相,他也贬为太常少卿。

不久,出为冀州刺史。

他上疏固请改授江南一州,以便照顾家乡年老的母亲。

唐玄宗“优制许之,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

骤失宰相的依靠,却获皇帝的恩遇,说明他的才德经受了考验。

为此,他踌躇满志,在诗中微妙地表达了这种情怀。

【诗人简介】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

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

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

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

有《曲江集》。

【赏析】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与天相映,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而寓比寄兴,景中有人,象外有音,节奏舒展,情调悠扬,赏风景而自怜,写山水以抒怀,又处处显示着诗人为自己写照。

李白《望庐山瀑布》徐凝《庐山瀑布》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徐凝《庐山瀑布》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徐凝《庐山瀑布》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

……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
[注]谪仙:李白。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
答: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千古长如白练飞:(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答:同意。

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

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

(4)简单分析一下“生”或者“挂”的妙处吗?(2分)
答:一个“生”字写活了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
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对比欣赏教案设计
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不能没有背景,没有背景就难以把画面的景物衬托得更为鲜艳夺目。

风景画如此,写景诗亦然。

即便同一景物,如果置于不同的背景之下,给人美的享受、艺术感染也不一样。

入选在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的《瀑布》和《望庐山瀑布》都是同写瀑布的诗作,但,由于作者的观察点、表现手法不同,所描绘的背景有别,所以呈现出不同的瀑布图。

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比欣赏,鉴别理解诗的意境。

《瀑布》是新体诗,显得自由活泼。

诗的开端先写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那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好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这声音先给以昂扬振奋、心旷神怡的感觉。

听到它,怎不令人急于目睹其形。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望见了,这又是何等的兴奋,诗人却无法比喻“这般景象”,只觉得“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诗人爱慕的感情油然而生。

望见了,还没来得及细致欣赏,这是诗人初见瀑布的感受。

乃至“站在瀑布脚下仰望”,这才饱览无余,“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诗人的情感进一步升发开去,由衷地发出慨叹。

看看吧!这,就是瀑布。

多壮观呀!然而,诗人由激昂兴奋又围到情意缠绵。

这是因为“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多优美、多惬意呀!这种境界又是多么令人心情舒畅、流连忘返。

而《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景色就与此迥然不同。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仙李白脍炙人口的佳作。

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勾画出香炉峰瀑布在阳光照耀下飞奔直下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深切热爱。

诗的开头写香炉峰的壮丽奇观,为瀑布先渲染出一幅色彩绚丽的背景。

“日照香炉生紫烟”,意思是说,在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云烟。

接着笔锋一转进入主题,“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作者远望瀑布的情景。

由于作者遥望而非近观,所以瀑布四周的广阔天地都在他的视线之内:白色的瀑布从峰顶上的紫烟中喷涌而出,直挂在苍翠的香炉峰前面,在阳光、紫烟、绿茵的掩映下,瀑布既显得雪白如练,又是银光闪烁。

整个景色非常丰富多彩,清丽奇巧,给人以色彩绚丽、气象万千之感。

紧接着诗人以夸张比喻的手法极写了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把瀑布的流势之速、声响之洪、气势之磅礴、色泽之鲜明完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气势雄伟壮阔,格调豪放明快,可谓古今之绝唱。

两相对照,我们不难看出,两幅瀑布图都是优美的,都热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但前者是近观,画面幽静迷人;后者是遥望,给人以气势雄伟壮观的感觉。

所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对两首诗的对比欣赏,仔细品味两幅瀑布各自的诗情画意,在鉴别中理解诗的内涵,能提高学生欣赏鉴别
事物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