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试题库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园林艺术试题库

园林艺术试题库

《园林艺术》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园林: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范围内,依据自然地形地貌,利用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主要素材,根据功能要求,遵循科学原理和艺术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居住、游憩、观赏的境域。

2、质感:指物体表面的质地特性作用于人眼等感觉器官所产生的感觉反应。

即质地的粗细程度在视觉上的感受。

3、肌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材料本身的自然纹理和人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工艺肌理,它使质感增加了装饰美的效果。

另一方面是指构成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富于韵律、协调统一的图案效果。

4、比例:所谓“比例”是指一个事物个体中局部与局部,或局部与整体,抑或某一个事物个体与另一个个体之间的关系。

5、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

6、造景:在园林绿地中,因借自然、模仿自然、组织创造供人游览观赏的景色谓之造景。

7、对景:与观景点相对的景物称为对景。

8、障景:障碍视线的景物称为障景,亦称抑景。

9、夹景: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

10、框景:既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洞、窗或由乔木树冠抱合而成的透空,把景致范围起来,使游人产生错觉,所观赏到的景物称框景。

11、漏景:是框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漏窗、花墙、漏屏风、疏林树干等作前景与远景并行排列形成景观。

12、孤植:指乔木的孤立种植类型。

13、对植:指用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

14、列植:乔、灌木沿着一定的方向栽植方式。

15、丛植:指数目在2-10株之间,由具有较为独特的个体美的乔木组成的以表现群体美感为主的种植形式。

16、林植:凡成片、成块大量栽植乔灌木,构成林地或森林景观的称为林植。

17、花坛:实际上是用来种花的种植床,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具有较高的装饰性和观赏价值。

18、花境:即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的方式,有花径之意。

19、园林意境:就是造园家所创造的园林景观(实境)与欣赏者在特定的环境下所触发的联想与想象(虚境)的总和。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复习思考题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复习思考题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就是运用自然界中的乔木、灌木、藤本、竹类及草本植物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它园林要素有机组合来创造景观,使之构成一幅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又具有美学价值的生物立体画,供人们观赏、游憩。

2.园林:在一定的地块内,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3.温度的三基点:每种植物生长发育都有最低、最适、最高温度,这就是温度的三基点。

4.秋色叶树:凡在秋季叶子有显著变化的树种,均称为“秋色叶树”。

5.常色叶树:有些树的变种或变型,其叶片常年呈异色,而不必分春秋季的来临,特称为常色叶树。

6.纯式花相:指树木在开花时,叶片尚未展开,全树只见花不见叶的表现形貌。

7.衬式花相:指树木在展叶后开花,全树花叶相衬的一类表现形貌。

8.适地适树:是指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各生态环境条件来选植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

9.花坛:是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时绚丽景观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它以突出鲜艳的色彩或精美华丽的纹样来体现其装饰效果。

10.花境:是园林绿地中又一种特殊的种植形式,是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提炼、设计成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11.地被植物:指覆盖在地表面的低矮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

12.垂直绿化:是指利用攀缘植物来美饰建筑物的一种绿化形式,由于这种绿化是向立面发展,所以叫做垂直绿化。

二.判断题:复习资料第一章P68――――1,3,4,7。

复习资料第二章P71――――4,5,7,10。

复习资料第三章P73――――2,3,4,6,7,8,9,11。

复习资料第四章P75-P76――――1,2,3,4,5,6,7,8,9,10,11,12,13,14。

园林植物配置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配置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园林植物造景:按照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应用乔、灌、草来创造各种优美景观的过程,充分发挥植物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美学功能,配置成一幅优美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2植物造景的类型园林植物造景按其类型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自然式配置以模仿自然,强调变化为主,具有活泼、愉快,幽雅的自然情调;规则式配置多以轴线对称,成行成排种植,有强烈的人为感、规整感。

3美学法则:形式美的规律,是指造型元素依照整齐、对称、均衡、比例、和谐、多样统一等构成形式美的规律。

4. 植物造型:通过人工修剪、整形,或者利用特殊容器、栽植设备创造出非自然的植物艺术形式。

5植物造景的科学原则:A遵循生态学原则(适地适树、乡土树种、群落、竞争与演替):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来外来数种:乡土树种是指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已经非常适用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

实用性强;适应性强:适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抗污染、抗病虫害能力强,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降温增湿、吸尘杀菌、绿化欣赏等环境保护和美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代表性强:能够体现当地植物区特色;文化性强:历史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乡土树种繁殖容易、生产快、应用范围广,安全、廉价、养护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设计中比例不应小于70%。

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树: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

B满足城市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C园林绿地总体布局一致,与环境协调D植物栽植要有合理的密度E遵循艺术规律F遵循植物的功能属性的原则G尊重当地文化风俗的原则6植物的属性:植物的精神属性美:承载中国文化传统(松:长生不老;桂:祥瑞植物)植物的功能属性美:(一)改善生态环境:植物素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们获取太阳能,并使之能为食物链所用(二)杀菌(三)通风防风(四)净化污水(五)治理土壤污染(六)防水(七)减弱噪音(八)改善小气候(九)保持水土植物的空间属性美:利用植物创造空间和组织空间、拓展空间。

园林设计名词解释

园林设计名词解释

园林设计名词解释园林设计是一门涉及景观规划、植物配置、园艺技术、土地利用等多个领域的学科。

它包含了丰富的专业名词,下面对其中一些常用的名词进行解释。

1.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指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确定园林布局、景点区位、人流动线、功能分区等,以达到美化环境、保护生态、满足人们需求的目的。

2.植物配置:植物配置是指在园林设计中合理选择和布局植物种类和数量,使其能够美化环境、营造景观效果、满足功能需求。

3.园艺技术:园艺技术是指园林设计中所涉及的植物种植、养护、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

它包括了土地改良、播种、施肥、灌溉等种植技术,以及修剪形态、修剪周期、病虫害识别等养护技术。

4.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将园林设计应用到具体的土地上,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园林建设和功能需求。

它包括对土地的分析评估、功能要求、设计方案、施工技术等。

5.景点区位:景点区位是指在园林设计中确定景点所在的位置和布局。

它需要考虑景点的核心功能、景观效果和人流分布等因素,以便营造出良好的游览体验和景观效果。

6.人流动线:人流动线是指游客在园林设计中的行走路线。

它包括主要通道、观景点、休息区等位置的连接,需要考虑人流量、游览顺序、景点流线、安全和便利等因素。

7.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是指在园林设计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将园区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比如游览区、休闲区、儿童游乐区、运动区等。

它可以根据园区的整体布局、景观要求和人流分布等进行合理划分。

8.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指在园林设计中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植物、鸟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它包括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等手段,以保护珍稀植物、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9.环境美化:环境美化是指通过园林设计,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营造美丽和舒适的园区。

它可以通过植物配置、景观规划、景点布局等手段,创造出有特色和魅力的景观效果,使人们身心舒畅。

10.景观效果:景观效果是指园林设计所创造的美学效果和观赏价值。

园林名词解释

园林名词解释
9.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
10.绿化覆盖率: 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1.城市绿线: 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12.城市紫线: 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46.驳岸: 是园林工程的组成部分,必须在符合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具有造型美,并同周围景色协调。
47.伊斯兰园林: 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是古代阿拉伯人在吸收两河流域和波斯园林艺术基础上创造的,以叙利亚、波斯、伊拉克为主要代表,影响到欧洲的西班牙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一种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高度人工化、几何化的园林艺术形式。
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仙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38.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
39.置石: 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
40.风景名胜区: 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13.城市蓝线: 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14.道路红线: 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15.建筑红线: 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35.枯山水 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一、单项选择题1. 阿房宫是什么朝代修建的园林( )A 秦代B 宋代C 唐代D 清代2.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A 苑B囿C台D 亭3. 艮岳是什么朝代修建的园林( )A 明代B 宋代C 唐代D 清代4. 下列哪种树形不是垂直向上型。

()A柱形、B圆锥形、C圆形、D尖塔形5. 以下哪种颜色给人庄严富贵、明亮灿烂和光辉华丽之感。

()A 红色、B黄色、C蓝色、D 紫色6. 乔木的高度通常在( )米以上。

A 3、B 5、C 1、D 0.57. 明视性受()的影响。

A 彩度、B明度、C明度差、D色相8. 古人语“种蕉可以邀雨,植()可以邀蝉”。

A 松、B柳、C杨、D 枫9. 下列哪种植物对光化学烟雾污染比较敏感。

()A银杏、B悬铃木、C海桐、D栀子花10. 密林的郁闭度一般在()范围内。

A 0.1-0.3、B 0.4-0.6、C 0.5-0.7、D 0.7-1.011. 疏林的的郁闭度一般在()范围内。

A 0.1-0.3、B 0.4-0.6、C 0.5-0.7、D 0.7-1.012. 由于设施大多高度有限,所有的攀援植物均可以用于()造景。

A附壁式、B篱垣式、C棚架式、D立柱式13. 高速公路的防护林带主要用来保护高速公路的()。

A 上风向、B下风向、C左风向、D右风向14. 居住区级主干道常用来划分小区,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宽度一般为( )。

A 6-8m、B 4-6m、C10-14m、D 18-20m15. 室内空气湿度应控制在()之间,对人和植物均有利。

A 20~30% 、B 30~50%、C 40~60% 、D 60~80%17.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指的是()。

A 牡丹B 桂花C 白兰花D梅花*二、判断题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注重园林艺术原理,是与艺术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与科学无关。

()2. 英国风景式园林中园林的地位更重要,可以支配建筑。

()3. 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为规则式园林的代表。

园林植物的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的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的名词解释园林植物是指在园林设计和建设中使用的植物,旨在美化环境、增加自然氛围和提升居住和工作空间的品质。

这些植物可以包括树木、灌木、草本、花卉和其他植物形式。

1. 绿化树木绿化树木是园林植物中最常见的一类。

它们通常具有高大的体积和壮观的树冠。

这些树木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庇荫和净化空气。

著名的绿化树木包括梧桐、法桐、香樟和松树等。

2. 街头花卉街头花卉是在城市的街道和公共场所种植的花卉植物。

这些花卉通常以鲜艳多彩的花朵和丰富的花期而受人喜爱。

常见的街头花卉包括康乃馨、丁香、郁金香和牵牛花等。

3.观赏花草观赏花草是以其较小的体积和美丽的花朵而闻名的园林植物。

它们通常用于装饰花坛、花池和庭院等区域。

观赏花草的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玫瑰、牡丹、向日葵和菊花等。

4.攀爬植物攀爬植物是能够攀爬墙壁、栅栏和其他结构的植物。

它们以其华丽的攀爬方式和叶片的密集结构而受人喜爱。

常见的攀爬植物包括藤蔓、爬山虎和常春藤等。

5.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生长在水中或靠近水边的植物。

它们适应于湖泊、池塘和水道等水域环境。

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减少水污染,提供生物多样性和增加水域景观的美感。

常见的水生植物包括荷花、睡莲和香蒲等。

6.灌木灌木是一种比树木矮小但比草本植物更高大的植物。

它们通常具有分枝和丰富的叶片,可以形成较为密集的绿色屏障。

灌木不仅可以提供庇荫和隐私保护,还能改善环境声音和空气质量。

常见的灌木包括花楸、金叶女贞和紫叶李等。

7.森林植被森林植被是指生长在森林中的植物群落。

这些植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森林植被通常分为苔藓植被、地被植被和乔木植被三层。

它们合作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系统,保护了土壤和水源,并提供了众多的资源。

著名的森林植被包括杉木林、橡树林和松树林等。

园林植物的使用在园林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可以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让人们在其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同时,这些植物还为城市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园林植物造景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造景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造景名词解释园林植物造景是指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进行布局和设计,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景观环境。

以下是一些园林植物造景常用的名词解释:1. 景观设计:通过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布局和组合,以及地形、水体、建筑等元素的调配,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景观环境。

2. 植物配置:指选择适合特定场地和气候环境的植物,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组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

3. 主景:在设计中起主导作用的植物景观元素,通常体现为树木、灌木等高大的植物。

4. 辅助景:在主景的基础上设置的低矮植物景观,如花坛、花境等,用于衬托主景,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5. 场地改造:对原有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包括平整地面、开挖水体等,以适应植物造景的需要。

6. 绿化工程:通过在场地中植入植物,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美化景观的工程。

7. 植物材料:选择用于造景的植物,包括树木、灌木、草坪等,根据其特点和用途进行合理配置。

8. 植被覆盖率:指植物在场地上所占据的面积比例,一般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合理控制,以达到景观设计的效果。

9. 通道设计:指在园林植物造景中设置的人行道、小道等通道,以便人们游览和观赏景观。

10. 配墙绿化:指在围墙、护坡等建筑结构上进行绿化,增加周围环境的美感和生态效益。

11.花坛绿化:指在园林场地中设置的盛放花卉的矮墙或花盆,以增加园林的景观效果。

12. 园林配套:指园林植物造景中所需要的设施和设备,如灯光、喷泉、休息座椅等。

13. 异速生长:指在植物造景中,为了增加立体感和层次感,选择具有不同生长速度的植物进行搭配。

14. 配色原则:在园林植物造景中,通过选择适合的植物颜色和搭配方式,创造出和谐、统一的色彩效果。

15. 水景设计:将水体(如池塘、溪流等)融入到园林植物造景中,增加景观的变化和动态效果。

以上是园林植物造景中常用的一些名词解释,这些名词在中小型园林设计中会经常用到,通过使用合适的植物材料和艺术手法,可以创造出美丽而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

园林规划设计试题集与答案

园林规划设计试题集与答案

园林规划设计试题集与答案(一)名词解释1、比例:是事物的整体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体现2、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尺寸感觉。

2、节奏:是景物简单的反复连续出现,通过时间的运动而产生美感。

3、韵律:是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从而产生富有感情色彩的律动感,产生更深的情趣和抒情意味。

4、规则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

5、自然式园林: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

6、混合式园林: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轴线或副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7、写意山水园: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的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8、园林布局:由园林设计者把各个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的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之为园林布局。

9、静态风景:游人在相对固定的空间内所感受到的景观。

10、闭锁风景:当游人的视线被四周的树木、建筑或山体等遮挡住时,所看到的风景。

11、开朗风景:在视域范围内的一切景物都在视平线高度以下,视线可以无限延伸到无限远的地方,视线平行向前,不会产生疲劳的感觉。

12、花镜: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也有花径之意。

13、绿篱:耐修剪的灌木或小乔木,以相等距离的株行距单行或双行排列而组成的规则绿带,是属于密植行列栽植的类型之一。

14、孤植:园林中的优型树,单独栽植时,称为孤植。

15、列植:乔、灌木按一定的直线或缓弯线成排成行的栽植。

16、色相:指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相貌特征,即颜色的名称。

17、明度:指色彩深浅和明暗的程度。

18、纯度:指颜色本身的明净程度。

19、借景:把园外的风景组织到园内,成为园内风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

景观设计名词解释

景观设计名词解释

景观设计名词解释
景观设计,是指风景与园林的规划设计。

它的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

与规划,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设计)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

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

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

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并且结合风水使其形成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有序的空间形态。

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把中国传统风格融合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

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

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园林植物配置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配置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园林植物造景:按照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应用乔、灌、草来创造各种优美景观的过程,充分发挥植物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美学功能,配置成一幅优美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2植物造景的类型园林植物造景按其类型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自然式配置以模仿自然,强调变化为主,具有活泼、愉快,幽雅的自然情调;规则式配置多以轴线对称,成行成排种植,有强烈的人为感、规整感。

3美学法则:形式美的规律,是指造型元素依照整齐、对称、均衡、比例、和谐、多样统一等构成形式美的规律。

4. 植物造型:通过人工修剪、整形,或者利用特殊容器、栽植设备创造出非自然的植物艺术形式。

5植物造景的科学原则:A遵循生态学原则(适地适树、乡土树种、群落、竞争与演替):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来外来数种:乡土树种是指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已经非常适用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

实用性强;适应性强:适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抗污染、抗病虫害能力强,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降温增湿、吸尘杀菌、绿化欣赏等环境保护和美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代表性强:能够体现当地植物区特色;文化性强:历史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乡土树种繁殖容易、生产快、应用范围广,安全、廉价、养护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设计中比例不应小于70%。

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树: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

B满足城市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C园林绿地总体布局一致,与环境协调D植物栽植要有合理的密度E遵循艺术规律F遵循植物的功能属性的原则G尊重当地文化风俗的原则6植物的属性:植物的精神属性美:承载中国文化传统(松:长生不老;桂:祥瑞植物)植物的功能属性美:(一)改善生态环境:植物素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们获取太阳能,并使之能为食物链所用(二)杀菌(三)通风防风(四)净化污水(五)治理土壤污染(六)防水(七)减弱噪音(八)改善小气候(九)保持水土植物的空间属性美:利用植物创造空间和组织空间、拓展空间。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_秦华_模拟试题1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_秦华_模拟试题1

一、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1、花语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松喻四君子;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示玉棠富贵。

()A 正确B 错误2、叶色多样性的原因是只要色素决定的。

()A 正确B 错误3、形态是植物形状、外形轮廓、体量、质地、结构等特征的综合体现。

()A 正确B 错误4、园林植物分割空间的特点是具虚实对比变化,方式灵活,分而不隔,隔而不死,自然活泼。

()A 正确B 错误5、三基点是最底点,最高点,最进点。

()A 正确B 错误6、园林树木的观赏期比草本花卉的观赏期长。

()A 正确B 错误7、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出现空间更替现象就称为垂直分布。

()A 正确B 错误8、种群数量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起始数量。

()A 正确B 错误9、园林植物对植的形式有两株对植和多株对植。

()A 正确B 错误10、落形成期是指自种子或根、茎等繁殖体开始萌发至开花前的时期。

()A 正确B 错误二、多选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花色三大主色的是()。

A 红色B 黄色C 绿色D 白色2、花的花相包括 ( )A 外生花相B 内生花相C 均匀花相D 线条花相3、园林植物的色彩观赏效应有()A 轻重感B 动静感C 空间感D 立体感4、花坛的类型有 ( )A 独立花坛B 模纹花坛C 混合花坛D 带状花坛5、根据植物的稳定性将植物群落分为()A 稳定性B 不稳定性C 半稳定性D 全稳定性三、填空(共20分,每空1分1、影响园林树木纬度分布与经度分布的主导因子分别为和。

2、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中的重点树种通常是指和。

3、列举3种你熟悉的色彩为红色的秋色叶园林树种、、4、被称为世界5大公园树种的是、、南洋衫和雪松。

5、群落所具有的色彩形象称为。

6、园林树木主要通过、和等方式来减轻环境中的粉尘污染。

7、举例说出3种外生花相的植物、、。

8、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通常遵循的节奏,其生长曲线呈型。

9、树木的整体形态构造,依枝、干的生长方式,可大致分为单干直立型,多干丛生型,。

园林设计名词解释

园林设计名词解释

1.混合式:同一处园林的内容采用自然式和规则式两种形式表现,且两种形势所占面积比例又相近。

2.景:自然界中具有美感的物象。

3.境:是景观美感的统一表现,包括听觉,视觉,嗅觉等所有生理感知和心理感受。

包括物镜和意境。

4.物镜:指自然的山川,田野,建筑物,河流使人感到自然美和生活美,物镜又分为生境和花镜。

5.意境:指物镜在人心理上产生的情感和联想,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征。

6.视点:指观赏者的位置。

7.视距:指观赏者与景物之间的距离。

8.视觉:是观赏者视线与景物在水平面上夹角和竖向的垂直夹角。

9.正常人视距为25m。

看清轮廓视距为250m-270m,若大于500m或视域范围超过60度,看到的景物模糊不清。

一般以30度以内的景物为主。

最佳:垂直视域的夹角控制在6度,视距相当于景物的10倍。

10.平视观赏:是人的实现与地平线平行而视,头部不必上仰或下附。

11.俯视观赏:景物处于视点下方,须低头观看,俯视观看有较强的消失感。

12.仰视观赏:景物位于视点上方,要中视线上移或者仰头。

13.静态观赏:即固定视点位置观赏景物.14.动态观赏:有步行,乘船等。

中小型园林以步行为主。

15.开敞空间:指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时所处的空间。

空间的开敞程度与视点和景物之间的距离成正比,与视平线高出景物的高差成正比。

16.开朗空间:指在开敞空间中所呈现的风景,属平视观赏,可使人心胸开朗,舒畅。

17.闭合空间:指人的视线被四周屏障遮挡的空间。

闭合空间给人的感觉与人和景物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18.闭锁空间:指闭合空间所呈现的景物,其近感越强,四周景物越清晰可见。

19.在闭合空间中,仰角小于6度是,景观空间有空旷感。

13度左右时,有亲近感,大于18度时有闭塞和压抑的感觉。

20.实分:运用山体建筑的实墙密林等完全遮住视线,两个被分开的空间完全隔开,互不联系,只有通过门口彼此相同。

21.虚分:运用道路花墙河流等,划分空间的所属关系,被分隔的两个空间,视线不受阻活部分受阻。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园林名词的解释:
1. 园林:指由人工修建和经营的以栽培各种植物为主,布局美观,结构独特,具有艺术性
的人工景观空间。

2. 庭院:指位于建筑内或周围的小型园林空间,通常用于休闲、观赏或种植花草。

3. 花园:指种植各种花卉的园林空间,通常以花卉为主要景观元素。

4. 公园:指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散步等活动的开放空间,通常含有各种设施和景点。

5. 植物:指园林中用于美化和绿化的各种植物,包括花卉、树木、灌木等。

6. 游憩设施:指公园或花园中提供给游客休息、娱乐和活动的设施,如长椅、亭子、喷泉等。

7. 园路:指园林中供人行走的道路,通常呈弯曲状,融入自然景观。

8. 喷泉:指通过水源喷射形成水柱、水雾或水流动态的装饰性水景,常用于园林中增加观
赏效果。

9. 石景:指在园林中利用石头构造的景观,如假山、石桥、石亭等,常用于表现自然山水。

10. 镜面水池:指在园林中建造的水池,通过平静的水面反射周围景观,增加美感。

11. 园林疏导:指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使园林中的景观呈现出流畅、有序的效果。

这些只是园林名词的一小部分解释,园林学涉及众多领域,还有许多特定的名词和术语,
需要更详细的了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试题库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试题库名词解释

(一)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利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花卉等各种园林植物进行环境景观营造,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园林植物造景)(二)1 总状分枝:**单轴分枝(总状分枝)的植物顶芽健壮饱满,生长势极强,每年持续向上生长,形成高大通直的树干,侧芽萌发形成侧枝,侧芽上的顶芽和侧芽又以同样方式进行分枝,形成次级侧枝。

2 合轴分枝:**此类树木顶芽发育到一定时期就死亡或生长缓慢或分化成花芽,由位于顶芽下方的侧芽萌发成强壮的延长枝,连接在主轴上继续向上生长,以后此侧芽的顶芽又自剪,再由其下方的侧芽代替,逐渐形成弯曲的主轴。

3假二叉分枝:**假二叉分枝的分枝方式是合轴分枝的一种,在一部分叶序对生的植物中存在。

此类植物的顶芽停止生长或形成花芽后,顶芽下方的一对侧芽同时萌发,形成外形相同,优势均衡的两个侧枝,向相对方向生长,以后按此继续分枝.4 花相:**观赏树木植株上去不花朵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形貌5 色叶(彩叶)植物:*彩叶植物是指在植物正常生长季节里,叶片呈现非常见的绿色,如黄色、红色、白色、黑色、蓝色及其由上述叶色组成的混合色(复色叶)和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不同色彩(变色叶)的植物。

6 春色叶植物:**春天叶芽长出叶色不为绿色的叫春色叶树种,其特点是时间短,叶少,以红色为主。

7 秋色叶植物:**指那些每年秋季树叶变色比较均匀一致持续时间长,观赏价值高的树种8常色叶植物:**常色叶植物是指整个生长期内都呈现彩色叶色,而春色叶植物及秋色叶植物只是在生长期的某一段时间呈现彩色叶色.9 斑色叶植物: **叶片上具有黄、白或乳白色的斑纹、斑点或镶边。

10质感的可变性:**质感的可变性是指某些植物的质感会随着季节和观赏距离的远近而表现出不同的质感类型.11质感的相对性:**质感的相对性是指受相邻植物、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植物的质感会发生相对的改变。

12 草坪草:*。

园林树木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园林树木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树木:木本植物的总称。

2、园林树木:凡适合于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统称园林树木。

3、乔木:树体高大,有直立发达的主干,一般高5米以上,主侧枝分布鲜明的木本植物。

4、灌木:是指没有明显的主干或分枝的位置也较低的木本植物。

5、木质藤本:植物体细长,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别的植物或支持物,缠绕或攀援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

6、常绿树类:叶至秋冬季不凋,四季苍翠的木本植物,称常绿树类。

7、落叶树类:叶至秋冬即枯落的木本植物,称落叶树类。

8、阔叶树类:具有扁平、较宽阔叶片的木本植物。

9、针叶树类:具有细长如针状叶子的木本植物。

10、古树名木: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或品种稀有珍贵、具有历史价值及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属于一级古树名木,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属于二级古树名木,树龄在100以上的属于三级古树名木。

11、被子植物:胚珠包被于由心皮封闭而成的子房中的木本植物。

12、裸子植物:胚珠裸露,不为子房包被的木本植物。

13、基调树种:在各类绿地中使用,能形成城市的统一基调,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并在城市绿化普遍应用的主要树种。

14、骨干树种:是指根据园林绿地功能类型及景观特点要求所选用的,在不同的园林绿地类型中起骨干作用树种,一般是由20-30种树种所组成。

15、乡土树种:指长期适应当地气候与环境的重要生物资源,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抗逆性强的树种。

16.彩叶树种:叶片常年或某一季呈现异于绿色的红色、紫红色、金黄色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色彩的树种。

17.春色叶树种:阔叶树春季新发生的嫩叶与成年叶颜色具显著不同变化,表现为红色、紫红色或黄色等叶色的树种。

18.秋色叶树种:在秋季落叶前叶色发生显著变化,持续时间长,观赏价值高的树种。

19.常色叶树种:树木叶片的颜色常年呈现非绿色等特殊叶色,且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

20、斑色叶树种:绿色叶片上具有其他颜色的斑点或花纹的树种。

景观植物学考试复习

景观植物学考试复习

景观植物学考试复习大纲题型说明:一、名词解释5个2*5=10分二、填空45个空1*45=45分三、解答6个5*6=30分四、论述1个15分第一章园林植物概述第一节园林植物的定义和作用1.1 相关定义概念1、园林植物人工栽培的观赏植物,是提供观赏、改善和美化环境,增添情趣的这一类植物的总称。

园林植物也指在园林建设中所需要的一切植物材料,包括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木本——园林树木,按照通常园林应用的分类方法,园林树木一般分为乔木、灌木、藤本三类;草本——园林花卉。

总而言之,园林植物涵盖了所有具观赏价值的植物。

2、园林树木从概念上来讲,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统称为园林树木。

3、园林花卉广义上的花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的总称、有草本、也有木本、有观花的、也有观叶、观果、观形的(盆景),狭义的花卉主要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或称之为草花。

花卉植物种类繁多,性状各异,根据生态习性和在园林中的栽培应用方式,可将花卉植物分为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两大类。

1.2 园林植物的作用一、园林植物对环境的改善和防护功能(一)改善环境的作用1、改善空气质量(1)吸收co2放出o2(碳氧平衡)(2)分泌杀菌素(减菌效益)(3)吸收有毒气体(4)阻滞尘埃2、蒸腾吸热(遮荫降温)3、净化水质4、降低噪音(二)保护环境的作用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防风固沙3、其他防护作用(防止火灾蔓延、净化放射性污染、防雪林、防浪林等等)4、监测大气污染(二氧化硫、氟化氢、氯化氢、光化学气体、其他有毒物质)二、美化功能园林树木种类繁多,每个树种都有自己独具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美的特色。

这些特色又能随季节及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丰富和发展。

园林中的建筑,溪瀑,山石等,均需有恰当的园林树木与之相互衬托、掩映以减少人工做作或枯寂气氛,增加景色的生趣。

不同民族或地区的人民,由于生活,文化及历史上的习俗等原因,对不同的树木常形成带有一定思想感情的看法,有的更上升为某种概念上的象征,甚至人格化了。

园林景观规划名词解释

园林景观规划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比例:是事物的整体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体现2、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尺寸感觉。

2、节奏:是景物简单的反复连续出现,通过时间的运动而产生美感。

3、韵律:是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从而产生富有感情色彩的律动感,产生更深的情趣和抒情意味。

4、规则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

5、自然式园林: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

6、混合式园林: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轴线或副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7、写意山水园: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的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8、园林布局:由园林设计者把各个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的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之为园林布局。

9、静态风景:游人在相对固定的空间内所感受到的景观。

10、闭锁风景:当游人的视线被四周的树木、建筑或山体等遮挡住时,所看到的风景。

11、开朗风景:在视域范围内的一切景物都在视平线高度以下,视线可以无限延伸到无限远的地方,视线平行向前,不会产生疲劳的感觉。

12、花镜: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也有花径之意。

13、绿篱:耐修剪的灌木或小乔木,以相等距离的株行距单行或双行排列而组成的规则绿带,是属于密植行列栽植的类型之一。

14、孤植:园林中的优型树,单独栽植时,称为孤植。

15、列植:乔、灌木按一定的直线或缓弯线成排成行的栽植。

16、色相:指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相貌特征,即颜色的名称。

17、明度:指色彩深浅和明暗的程度。

18、纯度:指颜色本身的明净程度。

19、借景:把园外的风景组织到园内,成为园内风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利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花卉等各种园林植物进行环境景观营造,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园林植物造景)(二)1 总状分枝:**单轴分枝(总状分枝)的植物顶芽健壮饱满,生长势极强,每年持续向上生长,形成高大通直的树干,侧芽萌发形成侧枝,侧芽上的顶芽和侧芽又以同样方式进行分枝,形成次级侧枝。

2 合轴分枝:**此类树木顶芽发育到一定时期就死亡或生长缓慢或分化成花芽,由位于顶芽下方的侧芽萌发成强壮的延长枝,连接在主轴上继续向上生长,以后此侧芽的顶芽又自剪,再由其下方的侧芽代替,逐渐形成弯曲的主轴。

3假二叉分枝:**假二叉分枝的分枝方式是合轴分枝的一种,在一部分叶序对生的植物中存在。

此类植物的顶芽停止生长或形成花芽后,顶芽下方的一对侧芽同时萌发,形成外形相同,优势均衡的两个侧枝,向相对方向生长,以后按此继续分枝。

4 花相:**观赏树木植株上去不花朵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形貌5 色叶(彩叶)植物:*彩叶植物是指在植物正常生长季节里,叶片呈现非常见的绿色,如黄色、红色、白色、黑色、蓝色及其由上述叶色组成的混合色(复色叶)和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不同色彩(变色叶)的植物。

6 春色叶植物:**春天叶芽长出叶色不为绿色的叫春色叶树种,其特点是时间短,叶少,以红色为主。

7 秋色叶植物: **指那些每年秋季树叶变色比较均匀一致持续时间长,观赏价值高的树种8常色叶植物:**常色叶植物是指整个生长期内都呈现彩色叶色,而春色叶植物及秋色叶植物只是在生长期的某一段时间呈现彩色叶色。

9 斑色叶植物: **叶片上具有黄、白或乳白色的斑纹、斑点或镶边。

10质感的可变性: **质感的可变性是指某些植物的质感会随着季节和观赏距离的远近而表现出不同的质感类型。

11质感的相对性: **质感的相对性是指受相邻植物、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植物的质感会发生相对的改变。

12 草坪草:*.草坪草叶多而小,细长且多直立.大多数草坪草为下繁草营养生长旺盛,营养体主要由叶组成.细小而密生的叶片有利于形成地毯状草坪.直立而细小的叶片有利于光线透射到草坪的下层叶片因而在高密度时下层叶片也很少发生黄化和枯死的现象.13 地被植物:*指株丛紧密低矮用以覆盖园林地面,防止杂草孽生的植物。

(用于覆盖地面的矮小植物,既有草本植物,也包括一些低矮的灌木和藤本植物,高度一般不超过0.5m。

)(三)1 建造功能:**2美学功能:**植物在外部空间,将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连结在一起,统一和协调环境中其它不和谐因素,突出景观中的景点和分区,减弱建筑物的粗糙、呆板的外观,以及限制视线。

3生态环境功能:**4 空间感:**指由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组合成的、具有实在的或暗示性的空间围合。

5开敞空间:*用低矮灌木,花草,绿篱及地被植物所形成。

开敞空间四周开敞,外向无隐密性,视线开阔,完全暴露于天空和阳光下。

6半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就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不全开敞,有一面或多面部分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视线的穿透。

7 完善作用:**通过植物重现房屋的形状的方式,或通过将房屋轮廓线延伸至相邻的周围环境中的方式,而完善某项设计。

8 统一作用:**植物充当一条普通的导线,将环境中所有不同的成分从视觉上连接成一个整体。

9 强调作用:**就是在一户外环境中突出或渲染某些特殊的景物10 识别作用:**识别作用或称标识作用。

植物能使空间或景物更加显而易见,更加容易被认识和辨明。

11软化作用:**软化作用是指植物在户外空间中可以软化或减弱粗糙及僵硬建筑物。

12框景作用:**利用树木枝干、门框、窗框、山洞等为边框,有选择地摄取空间优美景色,而隔绝遮挡不必要的部分,使主题更集中、鲜明的造景手法。

(四)1 生态习性:*由于植物长期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对环境要求及适应性即植物的生态习性。

2 主导因子:**在影响植物生长的所有生态因子中常常有1-2个因子对植物的整个生长阶段或某个生长阶段起决定性作用,这种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就叫“主导因子”。

3 物候期:*就是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正在产生这种反应的时候叫物候期。

4 温周期:*在自然条件下气温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许多生物适应温度的某种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

这一现象称为温周期现象。

5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1]。

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6城市干岛:**7 光周期现象:*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

8植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 它是每个植物个体通过互惠、竞争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巧妙组合, 是适应其共同生存环境的结果。

9优势种:**占据群落最大面积的植物种类即为优势种10季相:**植物外貌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11多度:**指每个种在群落中出现的个体数目。

(目测法、直接计算法)12密度:**单位面积上的个体数。

13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又称为投影盖度。

14群落垂直结构:**指群落的分层现象。

(指的是不同水平高度不同群落分布的情况.比如森林中高大乔木占据上层,下面是低矮乔木和灌木再然后是更低矮的喜阴植物草本植物真菌等,而依托植物的动物自然同样形成了分层的现象。

)15竞争:**16群落的水平分布:**17群落的垂直分布:18色相:*指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相貌特征,即颜色的名称。

19明度:**指色彩深浅和明暗的程度。

20彩度:**21对比:**对比是比较心理的产物。

对风景或艺术品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加以组合利用,取得相互比较、相辅相成的关系。

22调和:**23 韵律:*是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从而产生富有感情色彩的律动感,产生更深的情趣和抒情意味。

24交替韵律:**两种树木,尤其是一种乔木与一种花灌木相间排列或带状花坛中不同花色分段交替重复的形式。

25渐变韵律:**园林景物中连续重复的部分,有规则的逐渐增减变化的形式。

26 比例:**是事物的整体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体现.27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尺寸感觉。

28均衡:*是对称的一种延伸,是事物的两部分在形体布局上的不相等,但双方在量上却大致相当,是一种不等形但等量的特殊的对称形式。

29稳定:*(五)1 乡土植物:**是指经常被人忽视的一些如野草之类的植物,2规则式乔灌木种植:*3自然式乔灌木种植:*4 孤植:*园林中的优型树,单独栽植时,称为孤植。

5 对植:**一般是指两株或两丛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左右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法。

6列植:*乔、灌木按一定的直线或缓弯线成排成行的栽植。

7丛植:**丛植通常是由二株到十几株乔木或乔灌木组合种植而成的种植类型8群植:*群植的单株树木数量一般在20-30株以上。

树群所表现的,主要为群体美,树群也像孤立树和树丛一样,是构图上的主景之一。

9林植:**凡成片、成块大量栽植乔灌木,构成林地或森林景观的称为林植或树林。

10 棚架:*是用竹木等搭的有篷的架子。

11 花坛:**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表现图案纹样或观盛花时绚丽景观的花卉应用形式,以突出的色彩或华丽额纹样来表现装饰效果。

表现图案纹样或观盛花时绚丽景观的花卉应用形式,以突出的色彩或华丽额纹样来表现装饰效果。

12浮雕花坛:**13造型花坛:**又叫立体花坛,即用花卉栽植在各种立体造型物上而形成竖向造型景观。

14花境:**是园林绿地中又一种特殊的种植形式,是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提炼、设计成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15 花台:*在高于地面的空心台坐(一般高40~100cm)中填土或人工基质并栽植观赏植物,称为花台。

16 花池:*花池是种植花卉或灌木的用砖砌体或混凝土结构围合的小型构造物。

(六)1. 分车带:。

*又叫分车线,车行道以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用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行,通常高出路面10cm以上。

2. 行道树绿带:*为了美化,遮荫和防护等目的,在路旁栽植的树木。

3. 路侧绿带: 。

*4. 交通岛:*为便于管理交通而设于路面上的一种岛状设施。

5. 视距三角形**指的是平面交叉路口处,由一条道路进入路口行驶方向的最外侧的车道中线与相交道路最内侧的车道中线的交点为顶点,两条车道中线各按其规定车速停车视距的长度为两边,所组成的三角形。

6中央分车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央分车带7两侧分车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带(七)1 公共绿地:**指人民公共使用的绿地。

这类绿地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结合布置。

2宅旁绿地:*3宅间小路: *宅间小路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4 临街绿地:*(八)1室内植物造景:*室内植物造景是人们将自然界的植物进一步引人居室、客厅、书房、办公室等自用建筑空间以及超级市场、宾馆、咖啡馆、室内游泳池、展览温室等公共的共享建筑空间中。

2建筑小品:***是室外景观的一些小的装饰性艺术品(九)1 驳岸:***保护岸或堤,使不坍塌的建筑物,多用石块筑成。

(驳岸是在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为稳固岸壁,保护河岸不被冲刷或水淹而设置的构筑物)2 堤:***为防御河水向两岸漫溢而沿岸修筑的挡水建筑物。

(一)简答题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绘画的异同。

**2 园林植物造景的意义。

*(二)1 花相的类型及代表植物(举例一种即可)。

**2 乔木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有哪些?**答;乔木是设计和造景中的基础和主体,形成景观框架,大乔木遮荫效果好,落叶乔木冬季可透射阳光,中小乔木也可作背景和风障,用来划分空间、框景,可作主景或起点缀作用。

3 灌木的功能有哪些?**4 草坪和地被的作用有哪些?**答;1、对视线及运动不产生屏障和障碍2、形成或暗示空间边缘3、统一整体连接作用4、重点突出体量上的优势(三)1 在垂直平面上,植物通过哪些方式来影响空间感?**2 植物可构成的基本空间类型有哪些?**3 私密控制与障景有何区别?**4 如何进行障景景观的营造?**5 吸滞粉尘能力较强的植物有哪些形态特征?**6 植物的哪些特性决定了防噪效果?**(四)1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并每一类型举例说明。

**2 植物对光照时间长短的适应类型并每一类型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