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是一个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联合制定的针对中国学生发展的综合性核心素养指南。
根据这一框架,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并有助于培养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礼仪礼节、传统文化素养、环保意识、身心健康等能力。
1. 德:强调健康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正直善良、尊重他人、宽容包容、和谐礼貌、勤奋刻苦、实事求是、终身学习等社会和谐品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适应当代社会的道德水准。
2. 智: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建立理解性教育、知识与技能融合的体系,注重实践领域的深度探索,强化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使学生具有开放的思维,能够科学、自主、合理地解决问题。
3. 体:强调体育锻炼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要不断地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学习、工作、生活的效率,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免疫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的社会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美:强调文化艺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不断接受文化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提升他们的自我表现能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等。
5. 劳:强调劳动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不断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增强学生的劳动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总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旨在通过增强学生多领域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有助于培养出优秀的公民和未来的国家领导人。
(完整word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我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1 . 社会责任
重点是 : 自尊 自律 , 文明礼貌 , 诚信友善 , 宽和 待人 ; 孝亲敬 长 , 有感 恩之 心 ; 热心 公益和志 愿服
务, 敬 业奉献 , 具有 团队意识和 互助精 神 ; 能 主动
活动和社会实践中, 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 提
高劳动效率 的意识 ;具有通过诚 实合法劳动创 造 成功生活 的意识和行动等。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 展核心素养 , 以科 学性 、 时代 性和 民族性为基 本原则 , 以培养 “ 全面 发展 的人 ” 为核 心, 分为 文化基础 、 自主发展 、 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
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 的基本 能力 、情感 态度和价 值取 向。 具体 包括人文积淀 、 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等基本要点。
文 化 基 础 — — 人 文 底 蕴
自身实际 , 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
3 . 信 息意识 重点是 : 能 自觉 、 有效地 获取 、 评估 、 鉴别 、 使
1 . 人 文 积 淀
重点是 :具有古今 中外 人文 领域 基本知识和 成果的积累 ;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 中所蕴含 的 认识方法和 实践方法等。
实现 , 推动社会 发展进步 , 发展成 为有 理想信 念 、
敢于担 当的人。 5 . 责任担 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 、 国家 、 国际等关系
方面所形成的情感 态度 、 价值取 向和行为方式。 具
体包括社会责任 、国家认 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
点。
重点是 : 具有 问题 意识 ; 能独立 思考 、 独立判 断; 思维缜密 , 能多 角度 、 辩证 地分析问题 , 做出选
2 . 勤 于 反思
活、 责任担当 、 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哪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与基本内涵
我国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它涵盖了我国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学习能力、身心健康、创新精神等多个方面。
为了全面提高我国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部在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素养培养体系,不断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框架和基本内涵。
一、思想道德素养思想道德素养是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包括了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作为培养我国学生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 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情怀是我国学生培养的根本任务,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等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要求我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礼仪文明、诚信友善、传承创新等。
二、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我国学生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成功的关键,它包括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创新思维的培养、信息素养的提升等多个方面。
1.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我国学生学习的基石,要求我国学生在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上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2.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我国学生在未来竞争中的关键,要求我国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我国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必备的能力,要求我国学生能够熟练、有效地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做到信息安全和信息创新。
三、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我国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保障,既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包括了社交能力、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
1. 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我国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要求我国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做好疾病预防和健康保护。
2.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我国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校和社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是指中国教育部在 2016 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旨在帮助学生发展重要的素养和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人文底蕴:人文底蕴是指学生所具有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怀和人文智慧。
这种素养和智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尊重和传承人类文明,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挑战。
2. 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学生所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伦理。
这种素养和智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尊重和应用科学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技术和社会变革。
3. 责任担当:责任担当是指学生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这种素养和智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和挑战。
4. 创新与实践:创新与实践是指学生所具有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种素养和智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
5. 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指学生所具有的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
这种素养和智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压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旨在帮助学生发展重要的素养和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这种素养和智慧将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和挑战。
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是指中国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该框架由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十大方面组成,涵盖了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
道德品质方面包括爱国情怀、公民素养、道德规范、社会责任等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
社会责任方面包括文化传承、人文关怀、科学精神、民主法治等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具备文化自信,理解、尊重、欣赏中华文化,关注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观念。
国家认同方面包括国家意识、爱国情感、国际理解等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热爱祖国,了解国情历史,认同中华文化,关心国际局势,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国际理解方面包括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国际理解素养等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理解、尊重、欣赏国际文化,积极传播中华文化。
学习能力方面包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信息素养、创新思维等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的方法和技能,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沟通能力方面包括人际沟通、语言表达、文化差异等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理解、尊重、欣赏他人,善于语言表达,具有文化差异敏感性。
创新能力方面包括问题意识、科学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能力等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具备问题意识,掌握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方法,善于创造性解决问题,具有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方面包括知行合一、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知行合一,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注重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教育改革和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据。
它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全面的要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是指从教育观、价值观的角度出发,为中国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设定的基本素养。
核心素养是一系列的基本能力,涵盖了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1. 文化素养: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类文明等方面。
2. 道德素养: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心社会、遵纪守法、承担责任等方面。
3. 创新素养:包括想象力、创造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
4. 交往与沟通素养:包括语言表达、思维表达、情感表达、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方面。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提出,旨在引导教育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此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除了以上四个核心素养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核心素养,如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和教学的需要,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内的核心素养进行具体化,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拓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提出,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有人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提出有助于推动教育的改革,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也有人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提出只是第一步,还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提出,为教育者和学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也需要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和教学的需要,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内的核心素养进行具体化,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框架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体系,它涵盖了学生的认知、情感、道德、艺术、体育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个包括认知、情感、道德、艺术、体育五个维度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框架。
一、认知维度在认知维度中,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这一维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知识:学生要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例如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
2.学习方法:学生需要学会合理规划学习时间,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创新思维:学生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制定学习目标。
4.信息素养:学生需要学会有效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二、情感维度在情感维度中,学生需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情绪管理能力。
这一维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认知:学生要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情绪状态,并学会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2.情感表达:学生需要学会正确表达情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3.情感鉴赏:学生要培养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学会发现和感受美的事物。
4.心理健康:学生需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三、道德维度在道德维度中,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这一维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认知:学生需要学会区分善恶、正误,理解并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
2.道德情感:学生需要培养感恩、尊重、友善的情感,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3.道德实践:学生需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践行道德规范,培养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4.道德判断: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道德问题,判断是非曲直,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四、艺术维度在艺术维度中,学生需要培养审美意识和创造力,体验艺术的美,并能够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一维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表达:学生需要学习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通过表演、创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 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六大素养
1.人文底蕴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
基 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
本
六 大
要点。 2.科学精神
内
素 养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 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
涵
要点。
3.学会学习
之中。
4.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 素。
5. 关注学困生的情感态度。 6.丰富学生课外英语活动内容。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在其位 负其责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一、解读《英语课程标准》 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 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 情感态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 价值观
1.教师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渗透到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总体框架
你留意到两个字母的书写 问题了吗?
It’s a ball. I’m a girl.
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 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概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 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 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总体框架
4、理性思维
科 学
5、批判质疑
精 神
6、勇于探究
7、乐学善学 学
会 8、勤于反思 学
习
9、信息意识
健康生活
10、珍爱生命 11、健全人格 12、自我管理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文章摘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
认
同
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识
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健
康
生
活
珍
爱
生
命
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健
全
人
格
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国
际
理
解
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实
践
创
新
劳
动
意
识
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此次公布的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三个
方面
六大
核心
素养
十八个
基本
要点
具体内涵
文
化
基
础
人
文
底
蕴
人
文
积
淀
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人
文
情
怀
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审
美
情
趣
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自
主
发
展
学
会
学
习
乐
学
善
学
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勤
于
反
思
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信
息
意
科
学
精
神
理
性
思
维
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批
判
质
疑
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勇
于
探
究
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问
题
解
决
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技
术
运
用
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自
我
管Hale Waihona Puke 理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社
会
参
与
责
任
担
当
社
会
责
任
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