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王风 黍离

合集下载

先秦的《诗经·王风·黍离》原文及赏析

先秦的《诗经·王风·黍离》原文及赏析

先秦的《诗经·王风·黍离》原文及赏析《诗经•王风•黍离》先秦•佚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赏析】这首诗抒发了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感慨。

毛诗序称:“《黍离》,闵(通悯)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看到的是一片绿油油的禾黍,既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由此,他联想到周室的倾覆,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

一片绿意盎然的作物,在别人眼里或许代表着希望,代表着丰收。

可是在诗人的眼里,他代表着人事全非,沧海桑田,代表着那个繁华时代一去不复返。

诗人的内心是极其痛苦孤独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解我的人,知道我是在忧愁,不了解我的人,却在问我是不是有所求。

周大夫路过旧都,看到这一景象,心中的怅惘他可以承受,可是他不能容忍这种忧思不被人所理解。

正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诗人拥有和同样的悲哀。

诗人的这种苦闷无法排解,只能无奈地向苍天质问:“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不会回答,诗人的忧愁郁闷和失望则更加无以复加。

后世的诗人陈子昂,所发出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慨,正是这种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

这几句可以用来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等等。

扩展阅读:《诗经》的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文和注释 精品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文和注释 精品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文和注释《王风·黍离》一诗的背景,《毛诗序》说《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黍离先秦佚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译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

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注释黍ǔ北方的一种农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

离离行列貌。

稷ì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

行迈行走。

靡ǐ靡行步迟缓貌。

中心心中。

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悠悠遥远的样子。

噎ē堵塞。

此处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气逆难以呼吸。

鉴赏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

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

黍离-王风-诗经

黍离-王风-诗经

“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 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被称为“王风”。 “王风”多乱离之作,特别是《黍离》一诗,历来被视 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
创作背景
《黍离》选自《诗经· 王风》,采于民间,是周代 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 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 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 过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 去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 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毛诗序》:
《黍离》,闵(悯)宗周也。周大夫 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 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 是诗也。
申培《诗说》:
幽王伐申,申侯逆战于戏,射王弑之。 立平王于申,自申迁洛,命秦伯帅师逐 犬戎于镐京,寻遣尹伯封犒秦伯之师, 过故宗庙宫室,秦人皆垦为田,咸生禾 黍,旁皇不忍去,故作此诗,赋也。
《王风· 黍离》的艺术特色
重章叠句 分章换韵 反复咏叹 悲情淋漓
拓展知识: (1)黍离之悲
出自《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 表作,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行役 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 感于周室的被颠覆,悲伤而作【黍离】。描述了当 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 难受心情,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以至于 人们把发自心底的、失落的悲哀称作‘黍离之悲’, 通常指国家昔盛今衰。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 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实:果实。噎(音同“耶”):塞住。 译文: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 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 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古文赏析:诗经王风黍离

古文赏析:诗经王风黍离

古文赏析:诗经王风黍离《诗经.王风.黍离》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1.黍:俗称"小米";2.离离:茂盛的样子。

3.稷:高梁。

行迈:远行;4.靡靡:迟迟、犹疑不决。

5.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6.悠悠:遥远、渺茫。

7.噎:食物塞住咽喉。

[译文]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生出苗儿来。

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烦闷方寸乱。

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抽出穗儿来。

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昏乱如醉酒。

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结出粒儿来。

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郁闷如噎食。

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诗经.王风.黍离》赏析西周末年,周朝遭到来自北方的犬戎的入侵和蹂躏。

周平王继位之后,丰镐残破不堪,被迫东迁雒(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王朝。

东迁之后,丰镐旧有的宗庙宫室全都荒废,长满黍稷。

旧臣行役路此,不禁伤怀悲怆,连呼苍天不已。

这首诗就反映了这种情景,充满了缠绵悲戚的情绪。

第一章写诗中主人公悲怆慨叹丰镐一片荒废,长满一行行的黍子,一行行稷苗;脚下的步子慢吞吞地迈着,心里显得十分不安。

路上碰到了人,理解他的,说他心里有沉重的忧愁;不理解他的,说他在寻求什么。

他不禁发出呼喊,高高在上的苍天啊,这是谁造成的呢!第二、三章内容和第一章意思相同,只不过把第二句的"苗"换成"穗"和"实",把第四句的"摇摇"换成"如醉"、"如噎",既表示时节的推移又表明主人公的忧愁越来越沉重。

《诗经·黍离》赏析

《诗经·黍离》赏析

《诗经·黍离》赏析《诗经·黍离》赏析引导语:《国风·王风·黍离》是《诗经》中的一篇。

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

此诗三章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1.黍:俗称“小米”;2.离离:茂盛的样子。

3.稷:高梁。

行迈:远行;4.靡靡:迟迟、犹疑不决。

5.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6.悠悠:遥远、渺茫。

7.噎:食物塞住咽喉。

[译文]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生出苗儿来。

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烦闷方寸乱。

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抽出穗儿来。

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昏乱如醉酒。

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结出粒儿来。

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郁闷如噎食。

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赏析】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

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 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实:果实。噎(音同“耶”):塞住。 译文: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 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 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 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 黍 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 离 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 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 ︾ 始》)。 的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 主 “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 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 要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 内 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 容 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 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
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王风· 黍离》的艺术特色
重章叠句 分章换韵 反复咏叹 悲情淋漓
【故事链接】 周王朝遭到外敌的进攻、蹂躏,周 平王只好放弃了原来的都城镐京,带着 文武百官东迁而去。后来,周朝的旧臣 路过镐京,看到先前的宗庙皇宫,已经 破败不堪,旧址上处处长满了“禾黍”, 不禁心中悲凉,落下眼泪。世人因此将 亡国之痛称作“黍离之悲”。
译文: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 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 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 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 求。遥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 造成的呢?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 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 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 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黍离·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黍离·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黍离·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作品介绍】《黍离》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

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诗经;王风;黍离》译注题解: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原文译文注释彼黍离离1,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2,中心摇摇3。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4?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梁已结穗。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事沉沉昏如醉。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子实成。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郁结塞如梗。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1.黍稷(shǔjì 蜀记):两种农作物。

黍,小米;稷,高粱。

离离:行列貌。

2.行迈:行走。

靡靡:行步迟缓貌。

3.摇摇:形容心神不安。

4.此何人哉: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5.噎(yē耶):忧深气逆不能呼吸。

【F-065】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赏析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赏析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赏析导读:国风·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整体赏析此诗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方式,因此这首诗具有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

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

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

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

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

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 王风。 行迈靡靡③,中心摇摇④。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⑤。 悠悠苍天⑥,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⑦。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看不完那烈日生产的痛苦 深深泥沼 数不尽那黄昏蛛网的银丝 秘密回转 满眼是稷的成熟 满眼是黍的炫耀 理解我的人说 那是你心中的苦酒愁肠 不理解我的人问 你为什何要苦苦追求 高远的苍天呀 是什么样的人 让我往外出奔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赏析
• 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遇,并非每个人都能 承受。思索的太深、追问得太深的人,总 有孤独、尴尬、委屈如影随形。诗人孤独 一人对抗着这些压迫内心的追问,最终无 法承受,几乎到崩溃的边缘,所以他才仰 天怒号,叩问苍天。

• • • • • •
• • •
【注释】 ① 黍稷(shǔ jì ):粮食作物名。黍,即大黄米。 离离:庄稼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样子。另说,结实累累。 ②稷,高粱,另说小米。 ③行迈:复合词,即“行 ”,远行。靡靡:走路迟缓。 ④中心:即心中。 摇摇:同“愮愮”,犹“遥遥”,是心忧闷而无可告, 忧郁无处诉说,即心神不安。《毛传》:“摇摇,忧无 所诉。” ⑤何求:似乎还在寻求什么. ⑥悠悠:遥远。 ⑦噎(yē ):咽喉梗塞。喻心中郁闷,好像气都透不 过来。
【诗意】 看不完那山峦的起伏,迤逦蜿蜒 数不尽那村庄的疏密,万里平畴 满眼是稷的整齐 满眼是黍的青葱 理解我的人说 那是你心中的苦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 你为何要苦苦追求 高远的苍天呀,是什么样的人 让我往外出走
数不尽那小路的坎坷,犬吠鸡鸣 看不完那鹰群的飞翔,踯躅怅惘 满眼是稷的抽穗 满眼是黍的扬花 理解我的人说 那是你心中的苦愁无告 不理解我的人问 你为什何要苦苦追求 高远的苍天呀,是什么样的人 让我往外出游

王风黍离赏析

王风黍离赏析

王风黍离赏析
王风黍离赏析
导语:《国风·王风·黍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

全诗三章,每章十句。

此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

其主要特点是用重叠的字句,回还反复地吟唱,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赏析:
《黍离》描写一行行茂密的黍稷田间,一个人踽踽独行,不知他何来?不知他何往?只不时仰望着高远的苍天,似乎有无数的郁闷想要述说。

可是,始终没有听见他说出来,他究竟是谁?读者要问,连诗人自己也在问“彼何人哉?”有人说他是周朝大夫,有人说他是旧家贵族,还有人说是国志士,或者流浪者,可谁也说不清楚。

看他只在其中彷徨,看过了黍稷的'苗的初生,花的结穗,实的成熟,却没有喜悦,而忧伤,别有一番块垒,耿耿于怀,自然那就是苍桑的变化,时事的迁徙,而他的情怀又寄托在那逝去的旧风景上。

缓慢的步伐,舒缓的节奏,是诗人在慢慢的回忆,也让读者慢慢的思考。

【王风黍离赏析】。

王风黍离注释翻译欣赏

王风黍离注释翻译欣赏
【译文】
【译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 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 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 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的苍天 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诗经.王风.黍离
【译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 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 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 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 呢?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 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 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 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 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 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 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 诗有寄托之意。
兴的分类
•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和兴 中分比两种情况。
• 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 起兴结两种形式。
押韵(也叫压韵、叶(xié)韵 ),把相同 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把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 类。 同一韵部的字叫同韵字。 上古三十韵部分为“阴声部”、 “入声部 ” 、“阳声部”三类。
谢 谢 观 看
韵的作用
• 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穿,以 成为完整的声调,使诗歌的节奏 感更鲜明,和谐。 • 便于记忆,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

黍离·王风·国风·诗经

黍离·王风·国风·诗经
王风 黍离
诗经 国风
摘要
王风· 黍离》出自《诗经· 国风· 王风》,为《王风》中的第一 首。“王风”之“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 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被称为“王风”。 “王风”多乱离之作,特别是《黍离》一诗,历来被视为是 悲悼故国的代表作,《毛诗序》说周人东迁后行役到故都, 见宗庙宫室,平为田地,遍种黍稷。他忧伤彷徨,“闵周室 之颠覆”,因而作了这首诗。此说在旧说中最为通行,但从 诗的本身体味,倒是看到一个四处漂泊的浪子形象,听到他 因流离失所而发出的愤怒呐喊。是否有关周室播迁的事却很 难说。
名家鉴赏
诗序曰:“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 为禾黍,闵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毛传:“彼,彼宗庙宫室。迈,行也。靡靡,犹迟迟也。摇摇, 忧无所想。”钱澄之曰:“毛云靡靡犹迟迟也,盖意懒而足不前 之貌。”李塨曰:“离离,散垂之貌。稷即今之小米也。黍秀, 即散垂,稷则苗穗挺直,实乃垂而不散,故黍但见其离离,而稷 则见其苗、其穗、其实也。”焦琳曰:“摇摇者,神魂之无主也; 如醉者,意绪之俱迷也;如噎者,愤气之填满胸臆也。”沈青崖 曰:“述其所见,既非托物,因所见而行为之靡靡,心为之摇摇, 亦是实写其忧,而非由于黍稷引起,直是赋体,不兼有兴。”邓 翔曰:“章首二句咏物,后六句写情,惟三、四句自肖形神,觉 此时此身茫无着落处,深心国事,尚稷之苗、稷之穗、稷之实,非必谓前后所见, 盖其忧思既乱于中,谓我所见宗周故都尽为禾黍,岂真黍邪,抑稷之苗、 稷之穗、稷之实邪。既不能辨其为黍为稷,岂复计其成之蚤晚,为苗、 为穗、为实哉。”但也有另一种意见,李樗曰:“箕子闵商之歌曰‘麦 秀渐渐兮,禾黍油油’,既曰麦秀,又曰禾黍,则亦与此同意。彼稷之 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以见尽为禾黍之意。”两说各有理据,不妨 并存。 “悠悠苍天”,毛传:“悠悠,远意。苍天以体言之,尊而君之则称皇 天,元气广大则称吴天,仁覆闵下则称曼天,自上降鉴则称上天,据远 视之苍苍然,则称苍天。”说本《尔雅》。初看似是赘文,细绎则不然。 且读《周颂· 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 日监在兹。”是天去人也近。而《黍离》之天,则不同于皇天,吴天, 曼天,上天,是再没有《敬之》时代的监临与护佑,而悠悠也,苍苍也, 去人也远。可知与“悠悠苍天”对应的乃国之败亡,却并不仅仅是“远 而无可告诉”的迷惘,下接“此何人哉”,揭出人天两造,既是无所归 咎,又是有所归咎,所谓“通篇不指一实事实地实人,而故国沦废之况, 触目伤心之感与夫败国基祸之恨,一一于言表托出”(王心敬),是也。

《诗经·王风·黍离》原文翻译及其鉴赏

《诗经·王风·黍离》原文翻译及其鉴赏

《诗经·王风·黍离》原文翻译及其鉴赏《王风·黍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诗经·王风·黍离》原文翻译及其鉴赏,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黍离》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①黍:谷物名。

离离:成排成行的样子。

②稷,谷物名。

③行迈:前行。

靡靡:步行缓慢的样子。

④中心:心中,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

⑤噎(ye):忧闷已极而气塞,无法喘息。

【译文】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苗长得绿如绣。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忧郁神恍惚。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扬花正吐穗。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迷乱如酒醉。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已经结了籽。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郁闷气埂咽。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鉴赏】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

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

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

《诗经·王风·黍离》的赏析

《诗经·王风·黍离》的赏析

《诗经·王风·黍离》的赏析《诗经·王风·黍离》的赏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译文]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出自] 春秋《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黍:一种农作物,即糜子,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离离:庄家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稷:谷子,一说高粱。

行迈:远行。

迈,行、走。

靡靡:迟迟、缓慢,犹疑不决的样子。

中心:内心。

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谓:说。

悠悠:遥远、渺茫。

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实:籽粒。

噎:食物塞住咽喉,哽咽。

译文: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译文2:那糜子一片连一片つ歉吡挥殖こ鲂旅绐の遗腔苍谔锛湫【丢の业男脑诓抖理解我——ぶ我心忧げ焕斫馕——ひ晕我作何寻求お青天在上な撬使宫殿变成荒丘!那糜子一片连一片つ歉吡挥殖槌鏊胪藩の遗腔苍谔锛湫【丢の业男囊哑扑楠お理解我——ぶ我心忧げ焕斫馕——以为我作何寻求お青天在上这是谁呵这是谁?那糜子一片连一片つ歉吡挥纸岢鏊胧氮の遗腔苍谔锛湫【丢の业男脑诔槠お理解我——ぶ我心忧げ焕斫馕——ひ晕我作何寻求お高高青天呵ふ馐撬呵究竟是谁!赏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多年的诗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305篇。

黍离

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⑴黍: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 可以酿酒、做糕等。 ⑵离离:繁茂貌。 ⑶稷:谷子,一说高粱。黍的一个变种,散穗,子实不粘或粘性不及黍者为稷。 ⑷行迈:道上走。 ⑸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 ⑹中心:内心。 ⑺摇摇:心神不宁。 ⑻谓:说。 ⑼悠悠:遥遥,形容天之无际。 ⑽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黍”,与下文“稷”,其品种学名说法不一,要皆小米之属。 “离离”,指行列整齐之貌。 此二句互文见义,指黍稷之苗,成行成列,繁茂昌盛。 黍稷,在以农业立国的周代,具有特殊的文化意蕴。周之始祖长于稼穑,即名“后稷”,意为“小米”, 并因此而为部族首领,享受后代祭祀。宗庙后称“社稷”,可见黍稷在周人心目中的地位。然而,眼前 之离离黍稷,却不是那昔日“社稷”,昔日那庄严的宗庙,巍峨的朝堂,繁华的街市,都早已被战火烧 成一片瓦砾,而如今,这片瓦砾场也已不复存在,只有这一行行一棵棵绿油油一片禾苗了。看着这故国 遗址,自然便产生恍如隔世之感。身在此地,眼见此景,而情系故国,心系旧世,于是便指“此”为 “彼”,把现在之此地,看成是与自己有着很大距离的“彼”地。这种距离是一种感情距离。 诗中的时空,往往打上情感的烙印,以致发生变形扭曲。这本是祖宗安魂之地,君臣立命之所,罹此大 难,这对于宗法观念极重,且自视为华夏文化正统的东周贵族来说,这场变故在他们心中留下的深重创 伤,简直是难以言喻的。
诗经·王风·黍离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痛定思痛时,他又反躬自思:我这模样行为,知道的自然能体会到我心中的忧怨,不知 底细的,还不知我想要干什么呢!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是呼天抢地之辞,但对“何人”,历来有三解:一解为造成 宗周覆亡者,一解为“不知我者”,一解为自指。这三解均有牵强之处。《诗经》特别 是《国风》中的许多诗,都是乐歌,有对唱、领唱、合唱、旁白、和声、序曲、尾声等 不同表达角度,“悠悠”两句,不如看作是一曲终了旁白者之尾声或和声。是旁白者在 感叹:“天哪天哪,行迈靡靡的这位游子,忧伤得成了什么人啦!”

《诗经黍离》体裁

《诗经黍离》体裁

《诗经·王风·黍离》体裁
《诗经·王风·黍离》的体裁是四言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它采自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

此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悯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

全诗三章,每章十句,其主要特点是用重叠的字句,回还反复地吟唱,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黍离》原文如下: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

The end~~ Thank you!
《王风·黍离》的艺术特色
重章叠句 分章换韵 反复咏叹 悲情淋漓
黍离之悲
出自《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是悲悼 故国的代表作,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 天,周大夫行役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 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被颠覆, 悲伤而作【黍离】。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 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难受心 情,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以至于 人们把发自心底的、失落的悲哀称作‘黍离 之悲’,通常指国家昔盛今衰。
《 诗 经 》 王 风 黍 离

周南、召南、邶、鄘、卫、 王、郑、齐、魏、唐、秦、 陈、桧、曹、豳 大雅

小雅 周颂

商颂
鲁颂
︽ 诗 经 ︾ 的 三 个 组 成 部 分
【王风】
《王风》者,东迁以后,平王之诗,风雅皆具也。朱子 云:“平王徙居东都,王室遂卑,与诸侯无异,故其诗 不为雅而为风。”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一
包含“黍离之悲”的诗句
姜夔 《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 墙来。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 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 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李煜《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 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桃花扇》最后一折,“哀江南” 。
地里黍禾长成排, 理解我的说我忧, 景象? 地里黍禾长成排, 理解我的说我忧, 景象? 地里黍禾长成排, 理解我的说我忧, 景象? 稷苗长得绿如绣。 前行步子多迟缓, 心中忧郁神恍惚。 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 是谁造成这 稷谷扬花正吐穗。 前行步子多迟缓, 心中迷乱如酒醉。 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 是谁造成这 稷谷已经结了籽。 前行步子多迟缓, 心中郁闷气埂咽。 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 是谁造成这

《诗经·王风·黍离》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诗经·王风·黍离》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诗经·王风·黍离》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黍离《诗经·王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毛诗》序说:周大夫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1)诗歌按什么顺序写的?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4分)(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样的句子有极强感染力,请结合全诗分析其抒情特点。

(4分)参考答案(1)①以“时间”为序。

诗歌用“彼稷”之苗、穗、实,表明时间的推移,来组织诗歌内容。

②以“情感”为序。

文中写“中心”摇摇、如醉、如噎,情感逐渐加强,来抒发心中忧愁。

(每点2分,共4分)(2)①直抒胸臆。

诗歌采用呼告的方式,直接抒发心中因周王朝颠覆、宗庙荒废而悲伤的强烈情感,打动读者。

②重章复沓(重章迭唱)。

诗歌三个部分反复咏唱,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感人至深。

(每点2分,共4分))(如果答对偶、反复,也行)翻译:那黍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黍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黍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赏析: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王风·黍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诗人内心深处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2、掌握本诗以重章反复的方式抒发情感的结构特点。

3、培养学生从文章脉络与作者情感角度入手,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与竞争意识。

4、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本诗以重章反复的方式抒发情感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

2.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4、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多媒体播放《黍离》歌曲导入二、板书课题(一)《诗经》简介:《诗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或“诗三百”。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鲁、商颂)风多就是各地民歌;雅就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她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现在的解释:赋就就是铺陈直叙;比就就是比喻;兴就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就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与许多人的增删、改订而成的。

《诗经》就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二)写作背景:《诗经·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称为“王风”。

原本高高在上的周王室沦落到与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王室日趋衰微,因此,“王风”中多乱离之作!在这段话中,我们要抓住两个关键词:王室衰微与乱离之作。

据说,这首《黍离》就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满目变种黍稷,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

(三)成语“黍离之悲”出处《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就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黍离》描述了当一个人瞧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悲伤心情,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

以至于人们把发自心底的、失落的悲哀称作“黍离之悲”。

故成语“黍离之悲”的意思就是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

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四)学习课文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试读、正音(2)把握基调,正确朗读请几位同学自愿朗读诗歌,并由其她同学纠正读错的字音与不当的语调。

同学自主朗读,感觉,揣摩,把不懂的地方标示出来,留待讲解后解决。

2、指导简单翻译诗歌参照课下注释,解释重点词:①彼:那个地方。

黍: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称黍子,去皮后叫大黄米,性粘,供食用或酿酒。

离离:庄稼一行行排列整齐的样子。

②稷(jì):谷子,去皮后叫小米。

一说指高粱。

古代以稷为白谷之长,并奉为五谷之神。

汉以后误以为粟为稷,唐以后又以黍为稷。

“黍”、“稷”为互文,“离离”兼对两者形容,下同。

③行迈:复合词,即行走。

行、迈都含步行意。

靡靡(mǐ):犹“迟迟”,行步迟缓的样子。

④中心:心中。

摇摇“愮(yáo)愮”之假借字,忧愁不安的样子。

⑤知我者:了解我的心情的;谓我何求:认为我久留不去,有什么寻求。

⑥苍天:青天。

此:指造成这种伤心的局面。

⑦醉:指心中忧愁如醉酒一样难受而不能自持。

⑧噎(yē):咽喉堵塞而难于喘息。

此处指心中忧闷如有物在喉梗住,透不过起来。

形容忧思沉重,心里难受。

3、翻译诗歌那黍稷之苗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我缓行其间啊,心中恍惚不安。

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

浩渺无垠的苍天啊,就是谁令我如此伤怀!那黍稷之穗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我缓行其间啊,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

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

浩渺无垠的苍天啊,就是谁令我如此伤怀!那黍稷之实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我缓行其间啊,心中难过,哽咽难言。

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

浩渺无垠的苍天啊,就是谁令我如此伤怀!4、分析课文问: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通过诗中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这种情感?明确:忧伤苦闷、悲悼故国;“摇摇”、“心忧”、“如醉”、“如噎”、“悠悠苍天”。

问:这首诗歌大量运用叠字来抒情,有何作用?明确:这首诗歌大量运用叠字,使诗的节奏舒缓悠扬,非常适合表现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

如“靡靡”“摇摇”,用叠字写出行迈迟缓的状况与心中的恍惚不宁,就是人物外在征貌的形容,也就是诗人心态的揭示。

叠字的运用还营造了婉转的声韵效果,具有音韵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歌大量运用叠字来抒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分析:《黍离》结构4每章十句四层。

一二句以描写常见的黍稷起兴,为下文做铺垫。

三四句直写诗人的姿态与内心。

五至八句转换视角,从她人的不同评价中道出诗人心忧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呼唤苍天,感叹自身。

四层叙写清晰错落,情绪波澜起伏。

尤其就是“此何人哉”一句,其中的“此”,与“彼黍”、“彼稷”中的“彼”呼应,使得诗人的情绪在物与人的对照中一气贯通;又因其运用向苍天的呼唤句式,使得“心忧”绵绵,但又沉痛高昂。

从全诗瞧,以稷之“苗”、“穗”、“实”显示时序的变化,以内心“摇摇”、“如醉”、“如噎”表明“心忧”如一,三章咏唱,情不能已。

具体而言: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

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瞧哪,那绿油油的一片就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就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就是她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

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就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就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

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就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与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与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与“稷实”。

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就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

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与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就是歌唱,更就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吟唱着《黍离》诗而泪水涟涟:从曹植唱《情诗》到向秀赋《思旧》,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体现这种兴象风神。

5、诗歌的艺术特点(1)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所谓重章叠句,就是指章与章之间句式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就是《诗经》惯用的表现手法。

本诗以三章为基本的结构形式,三章共换六字,稷由“苗”而至“穗”再至“实”,不仅起到分章换韵的作用,而且通过稷的三种生长状态的变化,表达了随着时光的流逝,诗人心中由“摇摇”到“如醉”,再到“如噎”的越来越深的忧伤之情。

运用重章叠句手法的作用,一就是使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二就是突出主题。

(2)用叠字来抒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本诗大量运用叠字,使诗的节奏舒缓悠扬,非常适合表现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

如“靡靡”“摇摇”用叠字写出行迈迟缓的状况与心中的恍惚不宁,就是人物外在征貌的形容,也就是诗人心态的揭示。

叠字的运用还营造了婉转的声韵效果,具有音韵美。

三、作品内涵的多重性理解黍离之悲—亡国之悲(悲旧家败落,流浪者之忧,怨哉;伤怀时间流逝,感怀天生万物的自然生老,无法宣泄的情感的倾诉)“黍离”典故的固定解释《毛诗传》认为“彼”指周王朝宗庙宫室,诗人路过此处,瞧到原来的宗庙宫室长满黍稷,彷徨不忍离去,得出《黍离》哀叹周王室衰败的主题。

因此《黍离》一诗历来被视为就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家与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有了众多的“家”才组成了“国”,因此,人们称“国”为国家。

“家”就是缩小了的“国”,“国”就是放大了的“家”。

从诗中我们可以瞧到一个常年四处漂泊的流浪者形象,听到她因流离失所而发出的愤怒呼喊。

四、总结全文学习诗歌一定要对作品、作者及诗歌的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结合多方面去理解诗歌,深入理解其内涵,理解古人的情思,才能领会其意蕴美。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通过小组竞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深了对诗歌的理解。

五、练习翻译下列句子:1、行迈靡靡,中心摇摇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