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心脏病学进展

合集下载

《心脏介入进展》课件

《心脏介入进展》课件
心脏介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疗效显著等优点,已成为心血管疾病 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脏介入技术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发明,为心脏介入技术 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的发明,为心脏介入治 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20世纪80年代
支架植入术的发明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心 脏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世纪90年代至今
心脏介入技术不断发展,涉及病变范围不断 扩大,技术手段不断更新。
心脏介入技术的分类
冠状动脉介入技术
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
包括导管消融、起搏器植入等技术,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等,主要用于治疗结构性心脏病。
心脏介入技术的发展前景
技术进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介入手术将 更加精确和安全。
远程医疗的结合
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将使得心脏介入手术更 加便捷和普及。
新型材料的研发
新型材料的出现将为心脏介入手术提供更多 的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的发展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提高手术效果。
生活质量。
03
心脏介入技术的最新进展
药物洗脱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洗脱球囊是一种新型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通过在球囊上涂布药物,实现在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药物局部释放,以 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药物洗脱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

冠心病介入治疗简介及进展

冠心病介入治疗简介及进展

冠心病介入治疗简介及进展王学班2015.03.12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是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揭开了医学科技的新篇章,是医学史上的里程碑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疗效好、风险低、康复快等独特优点,目前已发展为和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并驾齐驱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

心脏介入诊疗技术是通过体外操纵心导管进行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该技术的发展使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及外周血管疾病等主要病种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1844年,Bernard在其生理学研究中,将导管插入了动物心脏1929年,德国医生Werner Forssmann 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人类首例心导管检查术,从此拉开了人类心导管检查的序幕。

之后,他相继九次在自己身上进行右心导管术。

这种行为在他所在的医院引起了轰动,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强烈谴责,他被迫离开医院,并中断了工作1941年,Conrad和Richards首次应用右心导管检查,测定右心及肺动脉压和心输出量,诊断先天性和风湿性心脏病1951年,国内黄宛、方圻和陈灏珠相继在国内开展右心导管检查术1956 ,Forssmann, Conrad and Richards won the Nobel Prize in Medicine for theirdiscoveries concerning heart catherization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circulatory system1953年,瑞典放射学家Seldinger 首创了经皮动脉穿刺导丝引导插管动脉造影法,成为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术,称为Seldinger穿刺法1959,Sonnies在给一病人进行主动脉造影时,无意中将造影剂误注入右冠状动脉,偶然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成为冠心病诊治史上一个里程碑1974年,Driscoll对Seldinger穿刺法进行了改良,改良穿刺法因不穿破血管后壁,减少了血肿发生1977年9月15日,瑞士苏黎世由Gruentzig 开创了经皮冠脉球囊成形术(PTCA),这是介入心脏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在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包括心血管影像学、导管介入手术以及生物材料等方面。

一、心血管影像学的创新心血管影像学是心脏介入治疗的基础,它能够提供详细准确的心脏图像,为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决策提供保证。

近年来,随着医学成像设备和技术的改进,心血管影像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首先,超声造影技术在心脏介入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超声波信号与造影剂相互作用产生显影效果,在导管插入中引导操作者准确定位。

此外,经食道超声检查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标准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实时监测等优点。

其次,多层螺旋CT技术的应用使得心血管影像学更加完善。

多层螺旋CT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心脏图像,并能对冠状动脉进行三维重构,从而可视化评估血管病变和精确定位病灶位置。

另外,核医学显像技术也为心血管影像学带来了新的突破。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结合核医学和放射学,可以准确测定心肌灌注、代谢和功能状态,是否存在梗死或缺血等异常。

二、导管介入手术的创新导管介入手术是一种非常规治疗方法,通过经皮穿刺将导丝引入患者体内,利用导丝作为载体插入治疗器具,并在麻醉下进行操作。

导管介入手术已经成为许多心脏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

首先,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冠脉支架植入技术被广泛应用。

通过导丝引入体内,将支架置于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内,恢复血液正常流动。

同时,药物洗脱支架(DES)技术的出现使得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更加安全和有效。

其次,在修复心脏瓣膜方面,经导管介入技术进行二尖瓣修复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将导丝引入体内,适当缩紧二尖瓣环,达到修复和重建功能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需要开胸手术,术后恢复快,创伤小。

此外,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也有了长足进步。

通过导丝引导下将闭锁剂输送至缺损部位,进行闭锁操作。

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解除先天性心脏异常通道,同时减少了患者手术创伤和住院时间。

心脏介入治疗的进展PPT课件

心脏介入治疗的进展PPT课件

早期心脏介入治疗
心脏导管术
最早的心脏介入治疗技术,主要 用于诊断心脏疾病,如心包积液 、心肌病等。
球囊扩张术
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通过球 囊扩张狭窄部位,改善心肌供血 。
心脏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程
支架植入术
01
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深入研究,支架植入术逐渐成为治疗
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
药物洗脱支架
新型封堵材料
针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封堵器 材料也在不断改进,以提高封堵效果 和减少并发症。
介入手术机器人技术
远程手术
利用机器人技术实现远程心脏介入手术,使专家医生能够在远程操控手术,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 性。
微型机器人
微型机器人的研发为心脏介入手术提供了更精细的操作能力,能够进入更小的血管和病变部位,提高 手术效果。
心脏介入治疗的重要性和影响
01
显著改善患者生活 质量
心脏介入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 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降低再住院率
通过及时、有效的介入治疗,可 以降低患者再次入院治疗的风险。
03
降低死亡率
大量研究表明,接受心脏介入治 疗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药物治 疗组。
对未来心脏介入治疗的展望
创新技术的研发
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移植或刺激细胞来修复或替代受损的心脏组 织。
目前,已经有一些临床试验证明了细胞治疗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尤其是在 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治疗中。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细胞类型和更有效的细胞治疗方法被开 发出来,为心脏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远程心脏介入治疗的可能性
AI还可以辅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进 程,提供最佳的治疗建议。

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应用进展.

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应用进展.

Dotter
Sones
Judkins 早期介入心脏病学的演示会 Gruentzig
Charles Doter ( USA,摄于1964年 )
Andreas Gruentzig (1939-1985) ( Zurich,摄于1978年 )
Gruentzig (1977,PTCA Andreas. Zurich)
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应用进展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1929年,德国医生Wemer Forssmann在自 己身上进行了人类首例心导管检查术。他将 导管经左肘前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 送入右心房,并拍了医学史上第一张心导管 胸片,从此揭开了介入心脏病学的序幕。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 Forssmann相继在自己身上做了九次右心导 管术。将浓缩的碘化钠溶液经导管注入心腔, 摄下了第一张右心室造影片。
预防:时刻监测压力和心电图。发现左主干病 变时,减少投照体位并缩短时间,必要时冠脉内 注入硝甘。
冠脉造影的并发症
造影剂反应:
皮肤、神经、呼吸、胃肠、泌尿及心血管系统(心律失 常、低血压、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心脏骤停)。处 理:皮肤过敏用地塞米松;哮喘或喉头水肿静脉地塞米松、 肾上腺素、氨茶碱,甚至气管切开;过敏性休克抗休克治 疗。预防:认真了解过敏史。过敏体质者术前给予地塞米 松等;尽量减少造影剂用量;加强心电图及压力监测。必 要时加快输液速度。
数转换系统;
7. 数字影像系统; 8. 图像显示和数
据存储系统;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冠状动脉示意图
LCA LAO60°
正位(AP)+头位(Cra)
RCA LAO45°
左前降支病变
对角支病变

药物涂层支架--介入心脏病学跨世纪的进展

药物涂层支架--介入心脏病学跨世纪的进展
摘自《健康报>)2003年1月13日
紫杉醇(Paclitaxel)涂层支架临床应用亦取得显著效果。紫 杉醇通过影响微血管功能阻断平滑肌细胞有丝分裂,而抑制新 生内膜增生。AS--PECT试验应用的紫杉醇涂层支架无聚合物 涂层,紫杉醇直接涂布于支架的白蛋白表面。该试验人选177例 血管直径2.25~3.5 mm、病变长度%15 mm的患者,分为高剂 量组(3.1 rag/ram2)、低剂量组(1.3 rag/ram2)和无涂层对照组。 6个月再狭窄率高剂量组4%,低剂量组12%,对照组27%(P< 0.001)。TLR在高剂量组为3.3%,低剂量组3.4%,对照组3. 4%,无显著差别。但高剂量组3例(2%)发生亚急性血栓,可能 与高剂量影响内皮细胞再生有关。E—LuTES试验也应用无聚 合物涂层的紫杉醇支架,共人选192例患者,均为单个病变,长 度%16 mm。该研究表明,紫杉醇涂层支架可明显减少再狭窄, 其标准剂量密度在3 pg/mm3左右。应用有聚合物涂层的紫杉 醇支架进行的TAXUS I试验为安全性研究,61例患者6个月 再狭窄率为0,无边缘效应。TAXUSⅡ为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入选537例血管直径3.0和3.5 mm、长度<12 mm的第一次介 入治疗的患者,结果表明,6个月时不论缓慢释放还是中速释放 的紫杉醇支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减少>60%,TVR减少>60%,边缘效应也少于对照 组,慢释放与中速释放MACE发生率相似。
摘自《健康报>)2003年1月13日
t七七电七七七七七七’
≥·医苑百花·毒
哇净净净净净净净净》币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刘又宁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一种与人种和遗传因素有关 的疾病,也可以说是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民族特有的疾病,欧 美人十分罕见。早在1969年,日本学者就从病理形态学角度描 述了DPB,并以一种独立的新疾患来报道。而在欧美国家,直到 1983年,才得到英文医学刊物((Chest》的认可。据调查,DPB在 日本的发病率为11.1/lO万,迄今已发现数千名患者。如果中国 人与日本人具有相同的发病率,那么,我国可能有10万以上潜 在的DPB患者。我国首例有病理证实的DPB,是我们在1995年 发现的一位74岁的男性患者,1996年在日本的((Therapeutic Research》杂志上发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我国介入心脏病学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我国介入心脏病学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中国当代医药2021年6月第28卷第16期•封面报道窑我国介入心脏病学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等主办的“第二十四届全国介人心脏病学论坛(CCIF2021)”2021年4月23日耀25日在苏州举行,500余位国内知名心血管病学专家为大会带来精彩学术报告,3000余名学者亲临现场,超过20 000人共聚云端,共同见证这一学术盛典。

诞生于1996年的CCIF是我国最早的心血管介人诊疗论坛,二十多年来CCIF遍及全国多地,培养了一大批心血管介人专业 人才,大幅提高了这一领域的整体 素质和业务水平,极大地缩小了我 国介人心脏病学领域与世界先进 水平的差距。

介入心脏病学四个发展阶段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蒋文 平教授作为我国第一例冠状动脉 腔内成形术(PTCA)完成者,在国 内首先开展了经食道心房调搏电生 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建立了完整的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并在华 东地区植人了第一台抗心动过速起 搏器。

蒋文平教授从医近50年,是 我国心脏电生理的奠基人之一,参 与和见证了我国介人心脏病学的 发展,在心血管介人专业领域里f顷注了毕生的心血和汗水,贡献了智 慧和才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 绩。

大会开幕式邀请蒋文平教授 与参会者共同分享几十年来的从 医心得和经验,一同回忆中国介人 心血管病学的峥嵘岁月。

蒋文平教授以“中国介人心脏 病学发展难忘的记忆”为题介绍了 我国介人心脏病学的起步和发展历程。

蒋文平教授说,多位先辈们脚踏实地在心导管检查、心脏起搏、除颤和复律、电生理检查和消融治疗、冠脉造影与冠脉介人、先心病和瓣膜病领域等多个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世界科技高峰挺进。

历经数十年发展我国介人心脏病学已平视于世界,诊断精准和治疗效果一代高于一代。

蒋文平教授表示,我国介人心脏病学自主创新仪器设备不足,应在基础研究上多下功夫,不断涌现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在题为“中国心脏电生理学回顾”的主题报告中回顾了我国心脏电生理学发展的历史,展望了未来电生理学的发展方向。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心脏介入手术技术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心脏介入手术技术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心脏介入手术技术心血管疾病一直是现代医学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介入手术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治疗手段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本文将介绍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以及心脏介入手术技术的应用。

一、新进展1.1 介入心肌再灌注技术的实施介入心肌再灌注技术是一种通过导管介入的方式,将血栓溶解药物溶入心脏冠状动脉,以快速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少心肌梗死的范围和副作用。

近年来,该技术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并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1.2 球囊扩张术的广泛应用球囊扩张术通过导丝和球囊导管将球囊送入狭窄的冠脉病变部位,然后利用球囊的充气和压力扩张血管,以改善冠脉血流。

该技术非常安全有效,已成为冠脉疾病的常规疗法,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革新。

1.3 药物洗脱术的突破药物洗脱术是指通过特定的导管将药物送入血管,较长时间地停留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以达到抑制再狭窄及血栓形成的效果。

目前,药物洗脱术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心脏介入手术技术的应用2.1 冠脉搭桥术冠脉搭桥术是一种通过取体内其他血管,如颈动脉、胸内动脉等,移植到心脏的冠状动脉上,以恢复心肌血流的手术。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可以明显改善血液供应,减轻心肌缺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2 植入可吸收支架可吸收支架是一种新型的冠脉支架,与传统的金属支架相比,它可以在血管病变治愈后被吸收,减少了长期使用支架带来的并发症。

该技术为冠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使患者可以更好地恢复血管功能和生活质量。

2.3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I)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在心脏外侧植入人工瓣膜,以替代病变的主动脉瓣的手术。

该技术既可以避免传统主动脉开胸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又能有效改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一种颠覆性的治疗方法。

2.4 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缺损处放置生物性或金属性封堵物进行封堵。

心血管病治疗中的介入手术技术进展和前景展望

心血管病治疗中的介入手术技术进展和前景展望

心血管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介入手术技术在心血管病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不断取得进展。

以下是介入手术技术进展和前景展望的一些方面:1. 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术通过导管将扩张球囊引入狭窄或闭塞的血管中,然后充气扩张球囊,以恢复血管通畅。

近年来,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出现,血管成形术的效果进一步改善,避免了普通金属支架引起的再狭窄问题。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是治疗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近年来,PCI技术在设备材料、导管设计、导管成像等方面不断进步,导致手术成功率进一步提高。

新的介入设备和技术的引入,如全半自动工作站、3D造影技术等,还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和减少辐射损伤。

3. 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TAVR):TAVR是一种通过导管进行无创手术的方法,用于治疗主动脉瓣狭窄。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TAVR手术更加安全、便捷,并且对患者的恢复时间更短。

未来,TAVR在年龄较大、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4. 射频消融和电生理治疗:射频消融和电生理治疗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房颤。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消融导管的定位更加精确,治疗效果也更好。

此外,新的电生理治疗方法,如快速电生理三维成像和精准心脏电解调节,正在不断研究和发展。

总体而言,介入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心血管病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预计介入手术技术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

这包括新型支架材料和设计、新型导管和导向线、更准确的影像引导技术等。

同时,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也将为介入手术技术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介入心脏病学

介入心脏病学
心脏起搏手术必须备有心电监护及心脏除颤器!
41
临时体外起搏
用于可以恢复的心动过缓性心 律失常
用于各种手术及操作中对心动 过缓患者的保护
42
临时体外起搏手术操作
经皮穿刺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 插入双极导管起搏电极
导管电极头部定位于右心室
导管电极体外部分与临时体外起搏器相 连接
43
体内永久起搏器患者胸片
1999年,世界年植入量,超过6万只(美国近3万只); 国内植入总数200只左右。
目前 ICD 发展状况: 功能越来越多 — 超速抑制, 心脏起搏, 抗心衰,
单腔到多腔,信息储存 ;
手术越来越简便 — 由开胸 到 经静脉插管;
体积小(约70克);寿命长(8~10年)。
37
疗效: 1999年,MUSTT 试验发表结果报告 ---入选标准 — 冠心病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EF < 0.4 ; 参加者 — 共有美国,加拿大85个医疗中心,2202例; 结果 — ICD 降低心律失常死亡率 73% ~ 76%; 而电生理指导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不能改善
RA电极 导线
LV电极 导线
RV 电极 导线
49
CRT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
心衰中束支传导阻滞非常常见 (30%–53%),导致心功 能受损
VEST研究中, QRS >200 ms的死亡率比<90ms 高出5倍 CHF右室起搏时左室激活延迟会导致左室收缩/舒张不 协调, CRT 可以改善传导, 改善心功能
51
CRT再同步治疗带来益处的可能机制
心脏再同步
1. 改善室内同步
2械和电同步
缓解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
协助药物纠正神经 体液激素紊乱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新进展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新进展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新进展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医疗技术有了巨大的飞跃,在介入治疗领域这种更新则显得更为重要和及时,在疾病的防治手段上人们试图找到新的突破,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研究,并促进了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的开展和应用。

我们选取以下角度进行阐述,期待从这些热点问题上引发更多的关注。

1.最新微创介入技术,融合杂交手术——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Excimer laser coronary atherectomyELCA是一种心脏介入辅助治疗手段,早期曾应用于冠脉介入治疗中并取得一定效果,但随着DES的问世,ELCA在介入方面的地位逐渐受到冷落;而新晋的冷激光源的开发和应用,使ELCA因其明显的临床效果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而再次成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选择。

目前公认的ELCA适应证包括:导丝可通过的CTO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失败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开口病变,中等钙化狭窄病变,大隐静脉桥阻塞,血栓性病变等。

对球囊扩张失败后的患者应用ELCA辅助治疗的一项长达4年的回顾性分析[1]结果显示,ELCA虽然仅仅在62%的球囊扩张失败者中应用,但总的手术成功率达到91%左右,从而显示其在辅助介入操作中具备的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此外,ELCA还可减少支架、导丝、球囊数量,缩短手术时间及降低对比剂用量,易化整个复杂病变的操作。

近年来,我院顺利开展ELCA治疗重度钙化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及CTO病变,证实了其在复杂特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重要辅助作用,期望将来能够更多的得到推广应用。

2.经皮心室重建术中左心室隔离装置——降落伞(Parachute)的应用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肌损伤坏死及随之而来的瘢痕化,心脏出现扩大并逐渐出现心力衰竭,并且常常因为病情较严重而难以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医疗负担。

尽管基于ACEI/ARB、β受体阻断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药物治疗已被证明可改善心功能及预后,但心力衰竭1年死亡率仍高达32%,显示了在心力衰竭方面仍需要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心脏介入治疗的进展PPT课件

心脏介入治疗的进展PPT课件

6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经过十多年射频消融术的发展,对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 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典型的I型房扑,特发性左室速, 右室流出道室速等射频消融以成为首选方法,上述几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射频消 融的成功率98%,其相关的严重并发症<1%;由于近年来新型标测系统 Carto(电磁标测)和Insite3000(非接触标测)的使用,对非经典的房速和 手术后疤痕引起的折返心动过速,以及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等可望提高射频 消融成功率。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房颤的发病率高 0.4%[9],在心律失常中占第二位,并随年令而增加,Framingham[10]研究 表明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无房颤者的2倍。研究表明对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 房颤通过局部消融肺静脉与左心房激动波的联结处,可以使肺静脉的异常电 活动无法传至左心房,房颤停止;但现在手术操作复杂和时间长,消融的成 功率<70%[11],且复发率较高47%,部分病人存在多个病灶区域如左房后壁, 由于缺乏固定的解剖标志和规律性,可能是造成复率高的原因。
心脏介入治疗的进展
1
心脏起搏器的进展
心脏起搏器经过40年的发展以经成为治 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主要可靠的治疗方 法,其研究的主要热点已转到双心室起搏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起搏预防和治疗心 房纤颤,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 疗和预防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2
起搏器的数量和起搏方式
1998/1999 年的欧洲注册登记植入量为 207 , 818/200,963台,主要的欧洲国家每百万人口 心脏起搏器的植入量均在400台以上,生理性起 搏(AAI+R,DDD+R)的比率>70%[1];美国 的年植入量也在200 ,000台以上,每百万人口 植入量>500 台;而香港和台湾地区每百万人口 植入量为110-140台;在我国由于受经济发展的 影响与上述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 1998/1999 年全国注册登记为 6090/8051 台,每百万人口 植入量为 6 台,生理性起搏( AAI+R , VVIR , DDD+R)比率为39.3%。

介入心脏病学进展

介入心脏病学进展

Duration according to AE Reporting– Cumulative Rate Excluding first 7 days
24.6%
Randomization Absorb:Xience 2:1
21.9%
6-Month FU Window
12-Month FU Window
21.1 ± 8.8
20.9 ± 7.4
2.59 ± 0.4
2.63 ± 0.4
< 2.64 ± 0.4
2.80 ± 0.3
p value
1.00 0.74 0.36 <0.001
Pre-procedure MLD
mm
Post-procedure in-device MLD mm
1.07 ± 0.3
Cardiac death
Target vessel MI
Clinically indicated TLR
Composite of all death, all MI and all revascularization (PoCE)
All TLR
0% 4.2 % 1.2 % 1.2 % 7.3 %
0% 1.2 % 1.8 % 1.8 % 9.1 %
PLLA Backbone • Semi-crystalline • Circumferential sinusoidal rings
connected by linear links • Strut thickness 150 µm • Platinum markers in each end ring
Absorb BVS
N=335
Baseline
Xience N=166

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进展与应用

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进展与应用

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进展与应用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它通过导管、球囊、支架等器械对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进行血运重建,以达到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的应用范围和效果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介入治疗技术已经取得了以下进展:1. 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这种支架表面涂有抑制细胞增生的药物,可以防止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从而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2. 新型介入器械的研发:如可降解支架、药物涂层球囊等新型介入器械的研发,进一步提高了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介入治疗的精准化:随着影像技术和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越来越精准。

医生可以通过影像设备实时了解导管、球囊、支架的位置和形态,精确地判断病变的位置和程度,从而更加精准地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拓展,例如:1. 冠心病的治疗: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手术,可以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供血,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

2.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部分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可以通过介入治疗,置入支架以隔绝破口,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避免了外科手术的风险,创伤小,恢复快。

3. 心律失常的治疗: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介入手术将电极导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能量使局部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

这种方法创伤小,手术成功率较高。

总之,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优化,相信介入治疗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和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nimum Lumen Diameter (MLD) at 3 years post nitrate minus MLD
post procedure post nitrate (non-inferiority, reflex to superiority)
Treatment Device Sizes
ABSORB II Study Design
501 subjects
Randomized 2:1 Absorb BVS:XIENCE / 46 sites (Europe and New Zealand)
Clinical Follow-Up
30d
6m
QoL follow-up Angio, IVUS follow-up MSCT follow-up (Absorb arm only)
Serruys PW,, Lancet. 2015;385:43-54.
ABSORB II 1-Year Patient Flowchart
Intent To Treat N=501
1 subject consent withdrawn
3 subjects consent withdrawn
2 subjects consent withdrawn
Lesion length obstruction Total device length Pre-procedure RVD Post- procedure RVD
mm mm mm mm
Absorb 364 Lesions
12m
24m
36m 48m 60m
Study Objective Randomized against XIENCE control. First Patient In: 28-Nov-2011
Co-primary Endpoints
Vasomotion assessed by change in Mean Lumen Diameter between pre- and post-nitrate at 3 years (superiority)
ABSORB Cohort B 5 Years Follow-up
ABSORB Cohort B 5 Years Follow-up
ABSORB Cohort B 5 Years Follow-up
ABSORB Cohort B 5 Years Follow-up
ABSORB Cohort B 5 Years Follow-up
Metallic DES vs. Absorb BVS
Representative Human images at 5 Years
Metallic DES1
Absorb-Treated Artery2
1Atherosclerosis 2014;237:23e29 2 Images courtesy of S Windecker, ABSORB Cohort B 5 Yrs
Phases of Absorb Functionality
Revascularization
Restoration
Resorption
Mechanical Support Drug Elution
Mass loss
13
6 Months
24
Oberhauser JP et al. EuroInt 2009;5:F15-22
PLLA Backbone • Semi-crystalline • Circumferential sinusoidal rings
connected by linear links • Strut thickness 150 µm • Platinum markers in each end ring
Absorb BVS
N=335
Baseline
Xience N=166
N=334 30-day N=166
N=331 180-day N=165
N=329
1-year
N=164
(98.2%)
(98.8%)
1 subject died
1 subject consent withdrawn
Angiography Assessment Pre and Post Procedure
药物支架的未来-全降解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洗脱支架(DES)通过抑制血管内膜过度增生减少再狭窄。但延 迟内膜愈合,导致慢性炎症,增加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
支架在完成预防血管负性重构及释放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的功能 之后(一般认为在6个月以后),其在血管内持久存在已无必要反而 有潜在危害,影响正常血管运动,及日后在相同部位的血管重建( PCI或CABG)并干扰CT、MRI检查。因此全降解血管内支架的研制 具有极大吸引力。
Up to 2 de novo lesions in different epicardial vessels Planned overlapping allowed in lesions ≤ 48 mm
Device diameters: 2.5, 3.0, 3.5 mm Device lengths: 12 (3.5 mm diameter only), 18, 28 mm
多聚物降解支架,其中BVS多聚物(PLLA)Everolimus (依罗莫司) 降解支架临床试验取得满意结果。我国自行研制的多聚物降解支架的 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Fully Bioresorbable
Absorb BVS
Everolimus/PDLLA (1:1) matrix coating • 7 µm • Conformal coating • Controlled drug release similar to Xience CoCr-EES
介入心脏病学进展
Advances of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内容
可降解血管内支架 多聚物全降解药物洗脱支架 ABSORB BVS 国内研发的全降解药物洗脱支架 金属降解支架
结构性心脏病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 Parachute左心室隔离治疗心梗后心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