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的形成教案
第1课时 地球村的形成

第1课时地球村的形成Array【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概况和人类概况,准确定位自己的生活环境.学习掌握地球“变小”的原因,从交通工具、通信方式、网络建设以及电脑的升级换代方面,但是从根本上还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从了解人类的居住大环境-----地球入手,知道地球概况,并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密切程度出发,人类似乎居住在茫茫宇宙中队一个小村落。
同时重点了解地球村的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地球村形成的原因。
2、难点:中学生如何面对网络。
【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P2-P5)课本及插图,用双色笔勾画课本重难点知识,并对不理解的知识点作上标记。
2、同学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疑惑时,要把自己的疑惑写在导学案我的疑问处,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3、在充分预习自学的前提下,认真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案。
严禁抄袭他人学案,组长监督组员完成,并对组员的预习情况和自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给予等级评价。
4、课上小组长组织好本组学习讨论,并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其他同学要用双色笔迅速的补充完善自己的探究案,当堂巩固落实。
5、在展示和点评时,小组可以自由展示,要求到位及时,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书面或口头),其他同学要积极质疑并及时整理和落实6、课后组长要迅速收齐导学案交学科班长,老师批阅完下发后个人要进行分类保存,经常复习回顾。
Ⅰ、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解释目标:Ⅱ、导读自学,书中探宝:(在课本上勾画清楚,标注好问题,完成自学案)1、你还知道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你认为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想象一下人类未来的交通工具还会发生哪些变化?(★)答:①飞机、火车、轮船、汽车。
②缩短了地区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国家的管理;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③未来的交通工具会更加注重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增加安全性,而且会更轻便。
《地球村》的科学教案

《地球村》的科学教案第一章:地球的形状1.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形状是一个近似椭球体。
掌握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2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地球的形状,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
地球的半径:介绍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运动: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
1.3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运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1.4 作业:制作地球仪:让学生回家后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加深对地球形状的理解。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2.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和重要性。
掌握地球上不同形式的水(如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等)。
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2.2 教学内容:地球上的水资源:介绍地球上不同形式的水资源,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循环:解释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水资源保护:讨论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3 教学活动:观察水资源: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水资源,如河流、湖泊等,了解其形式和重要性。
水循环实验:进行水循环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合理的建议。
2.4 作业:第三章:地球上的气候3.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上的不同气候类型。
掌握气候形成的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气候类型:介绍地球上的不同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气候等。
气候形成因素:解释气候形成的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气候变化:讨论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地球村的重要性。
3.3 教学活动:观察气候变化: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气候变化,如季节变化等,了解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
《地球村》的科学教案

《地球村》的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
2.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培养学生对地球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片,使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掌握地球的五大洲、四大洋等基本地理概念。
2. 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地理现象。
3. 地球资源:介绍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教育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及地球资源的利用。
2. 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地球仪、图片等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资源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3. 利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地球仪、图片、PPT等。
2. 教材:科学课本《地球村》。
3. 参考资料:有关地球形状、结构、运动和资源利用的资料。
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对地球的兴趣。
2. 讲解地球的形状与结构:介绍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讲解地球的五大洲、四大洋等基本地理概念。
3. 讲解地球的运动:阐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解释地球运动产生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地理现象。
4. 讲解地球资源:介绍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强调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污染、森林砍伐等。
2. 可持续发展理念: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幼儿园中班地球村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地球村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初步认识地球村理念,正确对待多元文化;2.能理解地球村的概念,短语和口号;3.能认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文化和节日;4.能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爱国等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1.中班孩子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和交流能力,所以对于地球村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比较高,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并且认同地球村的理念。
2.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爱国等良好品质,而不仅仅是知识面上的积累。
3.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由探索,采用开放性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村的丰富多彩。
(三)教学方法:游戏活动法、互动合作法、讲解法。
(四)教学资源准备及教学步骤:1.引入:老师可以播放一首有关地球的儿歌,带着孩子们一起听,引导孩子们对地球进行认知。
2.学习地球村的理念:老师给孩子们分发地球仪,引导孩子们边看边说、边玩边学,让孩子们感受到地球村的实际意义,引导孩子们从自己的行为开始树立地球村的理念。
3.学习地球村的概念: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从科普读物、图画、新闻等方面获取有关地球村的含义,并展开讨论。
老师可以给同学们一些提示话题,例如:“我们的地球村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地球村”等等。
4.认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文化和节日:老师可以播放有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传统节日的音乐和视频,并让孩子们听、看、品尝、展示等多种方式来探索和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5.总结: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互相分享和总结学习的心得体会,对地球村理念的认识和认同进行再一次的思考。
(五)教学成果评价:1.对于地球村理念的认识和认同。
2.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及传统节日的理解。
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爱国等良好品质。
1.地球村的形成

五、课堂练习
1.网络交往能帮助我们实现“天涯若比邻”的梦想,这说明网络交往可以()
A.超越年龄B.超越空间C.超越时间D.超越国界
2.下列与“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故事联系紧密的是()
A.火车、轮船B.鸿雁传书C.人造地球卫星和手机D.神舟飞船
3.赏析漫画《井底之蛙新编》。小青蛙说:“我早就说过,这世界并不大。”这是因为()
A.小青蛙依然孤陋寡闻,目光短浅
B.小青蛙现在走南闯北,见多识广
C.今天,地球已经变成了“地球村”
课后反思:
学生由初二进入初三,思想品德教师第一课时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的引用、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到北京所需时间(对比古代)、奥会门票的网上订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历史典故的运用,网络求医的神奇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地球村”形成的理解。因而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生生活动频繁,也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但在引导学生思考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学生讨论的不是太激烈,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愿意展示,还需继续培养学生自由讨论的能力和敢于展示的胆量。
三、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网络技术的全面运用,使得高山大海、沙漠险滩都不再是难以跨越的阻隔。我们居住的这个庞大星球好像变小了,成了名副
其实的地球村。
四、板书设计
地球村的形成
1.地球在变小----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
2.神话成现实----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所以说,地球村形成的第二个原因是神话成现实,同时板书(神话成现实----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
(四)、全球尽在网中(板书)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地球村的形成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地球村的形成地球村的形成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概况和人类概况,准确定位自己的生活环境。
2、学习掌握地球“变小”的原因,从交通工具、通信方式、网络建设以及电脑的升级换代方面,但是从根本上还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重点1、地球村的形成原因教学难点1、中学生如何面对网络2、对比古今通信方式,分析他们的优缺点村里的生活很不错教学目标1、明确网络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改变2、了解各国互相交往的优点及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重点村里的美好生活(经济、文化)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如何应对(相关政策、时事资料)村里烦恼也不少教学目标1、客观看待人类当前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从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文化问题、南北问题分析人类自己为了生活更美好”地球村”更文明,同学分组通过查2、阅资料提出合理建议教学重点如何解决地球村的烦恼教学难点地球村形成后对每个国家及个人的影响做负责任的村民教学目标1、描绘自己心目中快乐的地球村生活,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意识。
2、关注地球村,热爱地球村;教学重点描绘理想的地球村生活,制作宣言。
教学难点做一个负责任的村民。
第二课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声音很响亮教学目标通过相关时事材料的列举、讨论,使学生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重要地位产生感性认识,从而树立全球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的声音响彻世界各地教学难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大国地位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贸易大国”。
教学难点中国“贸易大国”(成就与挑战)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教学目标1、知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2、了解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3、能够用事实说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讲原则的大国,并积极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做贡献教学重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教学难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三课中国的道路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教学目标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认识到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1.1《地球村形成了》教学设计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1.1《地球村形成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村形成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全球化的发展,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全球化对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基础,对全球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全球化的理解可能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深化对全球化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全球化的概念,认识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尊重多样文化的全球观念,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尊重多样文化的全球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如世界各国风土人情、全球化过程中的冲突与融合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教材、练习册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世界各国风土人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国之间的差异,激发学生对全球化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全球化的概念,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全球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全球化过程中的冲突与融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使学生深化对全球化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全球化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全球观念。
地球村的形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球村的形成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地球村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2、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3、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探讨应对策略。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地球村形成的主要因素,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的便捷等。
(2)地球村对人们生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球村带来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2)培养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村形成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地球村带来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如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村的概念。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世界各地风景名胜和人们生活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全球多样性和相互联系的兴趣,提问学生对这种全球联系的感受,从而引出“地球村”的概念。
2、知识讲解(1)介绍地球村形成的原因,包括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互联网、卫星通信等,使得信息能够在瞬间传遍全球;交通的便捷,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2)讲解地球村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邮政通信到现代的即时通讯,从缓慢的海上航行到高效的航空运输。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地球村的形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2)地球村的形成对文化交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促进了文化的融合还是导致了文化的冲突?(3)在地球村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案例分析展示一些跨国公司的成功案例,如苹果、可口可乐等,分析它们是如何利用地球村的优势实现全球发展的。
同时,也展示一些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跨国经营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在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应对文化差异。
《地球村》的科学教案

《地球村》的科学教案第一章:地球的基本认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主要地理特征。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球体、扁球体。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的地理特征:陆地、海洋、气候带。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的形状、结构和地理特征。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来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地球的理解。
第二章:地球上的生命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让学生掌握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原始生命。
生物进化:自然选择、遗传变异。
生物多样性:物种、生态系统、基因。
2.3 教学方法:利用视频资料展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进行生物标本观察,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
第三章:地球的自然资源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地球上的主要自然资源。
让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自然资源的分类: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
自然资源的利用:开采、利用、浪费。
自然资源的保护: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实例。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节约资源的习惯。
第四章:地球的环境问题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地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让学生掌握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环境问题的类型: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污染。
环境问题的原因:工业发展、人口增长、生活方式。
环境问题的影响: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社会经济。
4.3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环境问题的实例和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第五章:地球的未来展望5.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地球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地球村》教案设计(精选2篇)

《地球村》教案设计(精选2篇)《地球村》设计篇1活动目标:1、尝试用不同色彩,表现各国儿童的形象特征。
2、学习合理布置画面,注意人物和背景的关系处理。
3、热爱地球,懂得全世界儿童要互相尊重,和平相处。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1、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的各国小朋友的图片。
2、世界地图一张或地球仪一个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教师:我们是哪国人?谁能说一说中国人长得什么样?(根据幼儿的讲述用绘画方式进行记录)二、出示各国儿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表达各国儿童的形象特征1、教师:这些孩子你们认识吗?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他们跟我们有什么不同?2、引导幼儿从小朋友的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以及服饰来区别不同国家儿童的形象特征。
如:肤色——黑、白、黄的皮肤颜色;头发——黑色卷发、金黄卷发、栗色头发、黑色直发等;眼睛——黑色、蓝色的眼睛。
3、讨论:不同国家儿童的形象和画法。
(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绘画方式进行记录)三、匹配游戏“我的家在哪里?”出示欧洲、亚洲、非洲有代表性的风景图,让幼儿将人物与背景进行匹配教师:看看这些图片,你知道是谁的家吗?请把各国小朋友送回自己的家。
让画面既有不同人物形象,又有各国的背景特征。
四、指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活动1、教师交代绘画创作要求教师:这些孩子来自不同国家,虽然他们的外貌特征、生活的环境与生活的习惯与我们不一样,但是我们同住在一个地球上,都是地球村的孩子。
全世界的孩子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画一幅地球村的孩子是一家。
2、介绍自己的创作构想教师:你想怎样画?画哪个国家的儿童?他们在哪儿?在干什么?3、讨论绘画方法教师:怎样画才能表现出全世界的儿童是一家呢?五、幼儿绘画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画出地球村的各国孩子。
六、展示、欣赏评价:1、展示幼儿作品,师生共同欣赏。
2、说说自己喜欢那幅画?为什么?七、延伸活动:师生合作布置《地球村的孩子》主题墙。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我们地球村》教案3篇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我们地球村》教案3篇Moral character and society of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我们地球村》教案3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我们地球村》教案2、篇章2:《我们地球村》教案3、篇章3:《我们地球村》教案篇章1:《我们地球村》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能力: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能够借助地图了解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知识: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了解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部分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已经认识了世界上的部分国家。
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
但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还远远不够。
并且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
如果课堂的相关教学不够生动活泼的话,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需要一种更亲切、直观的表达。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许多农村小学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甚至没有地球仪等相关教学辅助设备,农村小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学资源比较薄弱的环境里,许多学生没接触过地球仪,更不会使用地球仪,他们对经线、纬线、赤道,大洲与大洋,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了解也仅限于报刊、书籍和电视节目等,他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还比较缺乏。
地球村形成了 教案

第一课生活在“地球村”第一课时“地球村”形成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变“小”的重要原因。
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是地球变“小”的重要原因。
2.理解交往便捷的意义。
世界变小了,各国人民往来频繁,加深了相互间的理解;了解世界经济日益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3.初步认识全球化,知道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相互依存的“地球村”生活。
4.学会做合格的“地球村”村民。
【教学重点】地球村的形成原因、经济全球化【教学难点】1、中学生正确面对网络2、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新课。
烽火狼烟是古代中国边境的士兵为了及时的传递敌人来犯的信息,在烽火台上点燃"燃料",点燃时的烟很大,可以从很远处看到,就这样,烽火台一个接一个的点下去,敌人来犯的消息就被很快的传递出去。
想一想:除了烽火,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方式?二、展示预习成果1、直至近代,轮船、火车、汽车等______逐步取代人力和畜力,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人类行进的速度才大大提高了,地球也因此“变小”了。
除了交通工具,______的飞速发展也是地球变“小”的重要原因。
2、随着_____的发展,______日益普及,______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产生着巨大影响。
我们居住的这个庞大星球好像变小了,成了名副其实的______。
3、地球变“小”了,_____的交往也因此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了。
现在中国人出国和外国人来华,都是人潮滚滚,真像“串门子”,走亲戚。
4、交往的便捷为人们提供了_____的活动舞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人们的阅历,增长了人们的_____。
更重要的是,交往的增多使世界各地的人民加深了相互间的_____,减少了因闭塞、交流困难而导致的______,也使得一些地域性的事物成为国际性的事物。
5、各国之间不仅人员交往越来越频繁,而且______也越来越方便、快捷,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_______的“地球村”生活。
《地球村》的科学教案

《地球村》的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理位置等。
2. 培养学生对地球资源的认知,了解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3.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2. 地球的地理位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与公转3. 地球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4. 环境保护: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低碳生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的基本概况、地球资源的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
2. 难点:地球的结构、地球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环境保护的具体实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地球的结构、资源分布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4.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地球相关资料、多媒体设备、活动道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小组合作卡片。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外观特征。
2. 提问:你们对地球有哪些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扮演什么角色?二、地球的结构(10分钟)1. 教师介绍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2. 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直观了解地球的结构。
3. 小组讨论:地球各结构的特点及其作用。
三、地球的地理位置(10分钟)1. 教师讲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学生通过地球仪等道具,亲自操作,加深对地球地理位置的理解。
四、地球资源(10分钟)1. 教师介绍地球的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资源分布与利用。
3. 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地球资源?五、环境保护(5分钟)1. 教师讲解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实践经验。
3.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环保?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地球村的形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球村的形成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球村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交通发展等因素在地球村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合作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和地理知识,综合分析地球村形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村的形成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全球视野和责任感。
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村形成的原因,包括信息技术、交通、经济全球化等方面。
地球村形成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球村形成背后的复杂因素和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批判性思维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村形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原因,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如国际通讯、跨国贸易等,帮助学生理解地球村的实际表现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地球村形成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世界各地风景和人们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为什么我们能如此便捷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情况?”从而引出地球村的概念。
2、知识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标注出重要的交通线路和信息传播节点,讲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缩短了时空距离。
结合历史事件,阐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以及对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说明经济因素在地球村形成中的作用。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地球村的形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在地球村中,我们面临着哪些共同的问题和挑战?”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案例分析展示一些跨国公司的发展案例,分析它们如何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拓展市场。
引导学生思考跨国公司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第一课《生活在地球村》

第⼀课《⽣活在地球村》九年级思品第⼀课《地球村的形成》教学案主备:彭艳学⽣姓名:第⼀课时《地球村的形成》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地球村的含义、理解地球村已经形成。
2、过程与⽅法:从交通⼯具、通信⽅式、⽹络技术发展⽅⾯,分析地球村“变⼩”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络的利弊,能够正确利⽤⽹络,⽤好互联⽹。
教学重点:分析地球村形成的原因,感受地球“变⼩”。
教学难点:认识⽹络的利弊。
课堂导⼊:⼈类给⾃⼰居住的星球起了个新名字-----地球村,今天就来分析它的形成。
⼀、基础知识梳理:(请预习教材,独⽴完成)地球村如何形成的(即地球变⼩的原因):(1)(2)(3)你觉得根本原因是:⼆、相互交流,合作讨论,教师点拨:(请写在教材相应位置)1、你知道哪些先进的交通⼯具?交通⼯具的发展对⼈类的⽣产、⽣活产⽣了哪些影响?⼈类未来的交通⼯具还会发⽣哪些变化?2、你知道古代、现代的通信⽅式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3、你对中学⽣上⽹有什么看法?4、你知道哪些与⽹络有关的新名词?说说看三、练习⼀下吧,能⼒提⾼了:1、以⾊列的安娜特和玛阿雅在都江堰虹⼝旅游时正碰上汶川⼤地震,当地村民冒险将她俩从⽡砾堆⾥救出来并提供许多帮助,被以⾊列报纸、⼴播、电视等媒体进⾏了⼀周滚动报道。
这充分说明“邻⾥”交往最重要的是()A、有利于丰富⼈⽣阅历B、有利于增进理解信任C、有利于开阔⼈们眼界2、双休⽇,九年级学⽣⼩明在家⾥就实现了“可上九天揽⽉,可下五洋捉鳖”的愿望。
⼩明实现这⼀愿望的根本途径是()A、依靠他⼈帮助B、依靠科技进步C、依靠开拓创新3、有位⾹港⼥⼠上⽹结交的⼀位异国⽹友⼗分关爱她,不断⿎励她,从⽽取得了她的信任,把她当做了⽆话不说的知⼼朋友,于是见时机已经成熟的异国⽹友就打出要在中国投资办⼚的幌⼦向她借钱,当这位⼥⼠取了⼏万美⾦正准备给这位⽹友时突然觉得不对劲,⽴即报案,经查,这个已过⽹友其实是⼀个国际诈骗团伙的成员,这个案例警⽰我们在上⽹通陌⽣⼈聊天时,要做到()①不轻易信任⼈家②不随意泄露⾃⼰的个⼈信息③尽量满⾜对⽅的要求④能及时、准确的识别对⽅的虚假信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三、能⼒提升:当今社会已进⼊信息化时代,有⼈认为“⽹络的世界很精彩,⽹络的世界很⽆奈”,也有⼈说“⽹络⼀半是天使,⼀半是魔⿁”。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一课第1课时《“地球村”形成了》教学设计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一课第1课时《“地球村”形成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村”形成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全球化的发展,理解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全球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我国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储备,对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全球化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全球化,理解全球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全球化的概念,认识到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了解全球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我国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全球化,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尊重多样文化,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全球化的概念,认识到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了解全球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我国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尊重多样文化,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全球化。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全球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我国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3.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地球村”形成了》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
3.分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好分组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全球化的视频,让学生对全球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全球化的概念,引出本课的主题。
幼儿园地球村教育教案

幼儿园地球村教育教案1. 介绍地球村教育是一种全球意识教育的理念,旨在帮助幼儿建立对地球的理解与关爱,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在幼儿园阶段就为他们的全球视野做好铺垫,引导他们成为全球公民。
2.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地球的认识和关心•引导幼儿形成有积极的环境意识•培养幼儿的跨文化交流能力3. 教学内容3.1 地球的认识•简单介绍地球的外貌和特征•给幼儿展示地球的照片和模型,触摸地球的模拟体验•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地球的特点和重要性3.2 环境意识的培养•讲解环保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鼓励幼儿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垃圾的行为•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3.3 跨文化交流•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媒体介绍不同国家和文化•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食物、服装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开展小组活动,让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尊重4.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法:通过有趣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地球的理解和环境问题的认识。
•视听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和音乐等多媒体形式,给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
•活动体验法:通过触摸地球模型、观察环境问题、展示文化活动等多种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自参与、体验和实践,提高学习效果。
5. 教学活动5.1 地球模型触摸活动•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个小地球模型•引导幼儿触摸地球,感受地球的形状和纹理•通过询问问题,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球的特点5.2 环境问题观察与讨论•带领幼儿外出观察校园或社区的环境问题,如垃圾满溢、水污染等•引导幼儿讨论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让幼儿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促进合作和交流5.3 跨文化展示活动•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种文化或国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性的节日、食物、服装等方面进行展示•幼儿通过展示和观摩,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并进行交流和互动6. 教学资源•地球模型•图片、视频和音乐相关的教材•故事书和文化相关的图书•垃圾分类和节约用水等相关的实物素材7. 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互动情况•评估幼儿能否正确回答有关地球和环境问题的问题•评估幼儿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8. 教学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有关环保和自然科学的展览或博物馆•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加深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制作幼儿个人对地球和环境问题的绘画作品,举办相关的展览或艺术活动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幼儿将会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地球村的形成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分析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二、讲授新课我们了解了
地球是宇宙
中唯一有生
命的庞大星
球,那么是不
是地球上的
人们都比较
遥远难以交
往呢?今天
我们共同来
学习“地球村
的形成”
1、展示地球
仪
2、提出问题,
让同学回答
3、教师总结
学生回答,简
要讲述地球
概况,从感性
角度对地球
予以认识
分组讨论:地
球“变小“的
原因
同学感悟:
1)随着现代科
学的迅速发
展,地球在人
们的感觉中变
小了,各国之
间虽然距离遥
远,但犹如近
邻
2)通过网络,
人们可以与世
界上的其他地
方便捷交往
学生两人一小
组,任选一题
进行讨论并汇
报讨论结果:
A、交通工具的
迅速发展,人
类的行进速度
大大提高
通过激烈讨
论,每个同
学在自己的
小组展示自
己的观点,
避免部分同
学因性格内
向不敢在全
班发言的弊
端。
积极讨论,
锻炼思考问
题能力和语
言组织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教学分析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二、讲授新课我们了解了
地球是宇宙
中唯一有生
命的庞大星
球,那么是不
是地球上的
人们都比较
遥远难以交
往呢?今天
我们共同来
学习“地球村
的形成”
1、展示地球
仪
2、提出问题,
让同学回答
3、教师总结
学生回答,简
要讲述地球
概况,从感性
角度对地球
予以认识
分组讨论:地
球“变小“的
原因
同学感悟:
1)随着现代科
学的迅速发
展,地球在人
们的感觉中变
小了,各国之
间虽然距离遥
远,但犹如近
邻
2)通过网络,
人们可以与世
界上的其他地
方便捷交往
学生两人一小
组,任选一题
进行讨论并汇
报讨论结果:
A、交通工具的
迅速发展,人
类的行进速度
大大提高
通过激烈讨
论,每个同
学在自己的
小组展示自
己的观点,
避免部分同
学因性格内
向不敢在全
班发言的弊
端。
积极讨论,
锻炼思考问
题能力和语
言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