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

合集下载

药理学讲解——心血管系统

药理学讲解——心血管系统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用于室性心动过速,作用快,静脉注射或 滴注用于抢救危急病例。 •可引起低血压。 •长期应用,少数患者出现红斑狼疮综合征。
(二)Ⅰb类药
• 轻度阻Na+内流,减慢传导,降低自律性,缩短 APD,相对延长ERP
利多卡因(lidocaine)
【药理作用与机制】 对激活和失活状态的钠通道都有阻滞作用,当通 道恢复至静息状态时,阻滞作用迅速解除。 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短,钠通道处于失活状 态的时间短,因此利多卡因对房性心律失常的疗 效差。 对除极化组织的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阻滞作 用强,因此对于缺血或强心苷中毒所致的除极化 型心律失常有较强抑制作用。 能减小动作电位4相去极化斜率,降低自律性。
治疗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 好,合并有预激综合征者效果更佳。适用于对传统药 物治疗无效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对室性心动过速、室 性期前收缩亦有效。
【不良反应】
常见心血管反应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及Q-T间期延长,偶见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有 房室传导阻滞及Q-T间期延长者禁用。
是目前第一个被一定由基因缺陷引起的心肌复 极异常的疾病,表现为心电图Q-T间期延长并发生恶 性心律失常性晕厥及猝死。现已鉴定出LQTS的3个突 变基因:第3号染色体上的SCN5A基因,编码心肌钠 通道;第7号染色体上的HERG基因,编码Ikr通道; 第11号染色体上的KVLQT1基因,编码Iks通道。由于 以上基因突变造成通道功能异常,心肌复极化减慢 导致Q-T间期延长。
第三节 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一 、Ⅰ类 钠通道阻滞药
(一)Ⅰa类药 适度阻滞Na+通道,抑制心肌细胞膜K+、
Ca2+通透性。

医学培训执业医师生理笔记

医学培训执业医师生理笔记

医学培训执业医师生理笔记生理学(15分以内)第一节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如氧、二氧化碳等。

2、易化扩散:(1)经载体扩散: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高特异性、有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的特点。

(2)经通道扩散:Na/K/CL/Ca等离子,特异性不高,无饱和现象。

3、主动转运:分子等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消耗ATP。

(1)原发性主动转运:钠泵激活,胞内Na增加和胞外K增加。

每分解一个ATP,移出3个Na,移入2个K。

钠泵(钠钾泵、Na-K依赖性ATP)的意义:(1)造成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2)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胞质渗透压、体积;(3)造成膜内高K,为细胞代谢的必需条件。

(4)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浓度势能差是其他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2)继发性主动转运:不直接利用ATP分解的能量,典型如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的主动吸收。

4、出胞入胞(也属于主动转运):大分子物质(细菌、病毒、异物、脂类物质等),耗能。

二、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静息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K外流形成,接近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细胞膜呈外正内负电位差。

2、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Na内流形成,Na平衡电位根据Nernt公式计算的数值>实际测得的动作电位超射值。

①静息电位K+的外移停止(K+通道开放),几乎没有Na+的内移(Na+通道关闭)②阈电位造成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兴奋的标志动作电位或锋电位的出现③动作电位升支膜对Na+通透性增大,超过了对K+的通透性。

Na+向膜内易化扩散(Na+内移)④锋电位大多数被激活的Na+通道进入失活状态,不再开放。

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部分绝对不应期Na+通道处于完全失活状态相对不应期一部分失活的Na+通道开始恢复,一部分Na+通道仍处于失活状态⑤动作电位降支Na+通道失活,K+通道开放(K+外流)⑥负后电位为后电位的前半部分,是膜电位小于静息电位的成分⑦正后电位为后电位的后半部分,是膜电位大于静息电位的成分极化是指静息状态下,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正常膜电位内负外正的状态)超极化是指细胞膜静息电位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

心脏为什么会自己跳动:肌细胞和电信号的约定

心脏为什么会自己跳动:肌细胞和电信号的约定

⼼脏为什么会⾃⼰跳动:肌细胞和电信号的约定⽇常⽣活中,我们有意识地⽤⼒才能举起重物,同样也是⾁长的⼼脏,我们好像也没特意地下达命令,它怎么⾃⼰也能搏动起来呢?这是个很基础,但⼜不简单的问题。

思路:先介绍⼼脏的重要性和结构,之后再说明它是怎样⾃发产⽣搏动,想看结论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的总结部分。

⼼脏的意义⼈体要正常活动离不开组织和器官各显神通,它们的发挥⼜需要⾎液⾥的营养,同时⼜会产⽣代谢废物。

营养物质需要不断供给,代谢废物需要不断运出,⽽在体内周转⾎液的“⾎泵”就是⼼脏。

运⾎跟打太极⼀样⼼脏和⼼肌的结构既然⼼脏要完成如此重要的任务,那⼀些结构肯定是不能缺的,⽐如贮存⾎液的腔体,把⾎液从腔体挤出和吸回的肌⾁,防⽌⾎液倒流的瓣膜等:⾯对⾯看⼀个头朝上脚朝下的⼈⼼脏的位向,左⾯是右⼼,右⾯是左⼼,上房下室⼼脏的泵⾎功能是通过⼼房肌和⼼室肌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完成的。

⼼室和⼼房部位的⼼肌细胞结构和之前提到的⾻骼肌很像,都属于横纹肌。

⾻骼肌单个横纹肌细胞的收缩原理可以概括为:肌细胞接收到神经细胞⼀定强度的刺激后,肌细胞内钙离⼦浓度升⾼,钙离⼦使粗肌丝和细肌丝结合位点暴露,在ATP的供能下它们产⽣相对滑动,引起肌纤维收缩。

具体原理可看:科普:⼀种缺钙导致抽筋的理论黄⾊的是神经细胞,图中H和I是粗肌丝(红)和细肌丝(紫)从图中可以看出,每⼀次肌细胞的收缩都需要⼀次神经冲动,换⾔之,⼼房⼼室肌⾁细胞没有⾃主性,要想节律性地搏动,就需要不断“接受命令”。

同时,由于⼼肌中有“闰盘”结构,单个的肌⾁细胞被连起来成了“合胞体”,⽣物电和化学信号能快速在合胞体内传导。

即:只需要⼀个⼼肌细胞兴奋,电信号就⾜以传导到整个⼼脏,从⽽引起搏动。

换⾔之,⼼肌细胞要么全兴奋要么⼀个都不兴奋。

箭头指的⿊线就是闰盘综上,要引起“⼼动”的刺激就必须满⾜:⾄少能引起⼀个肌⾁细胞节律性地兴奋。

那么就有两种可能:⼀是神经中枢分⼀部分神经来不断刺激⼼房肌和⼼室肌;⼆是兴奋节律性地从⼼脏其他地⽅传到⼼房肌和⼼室肌。

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第一部分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它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2.刺激:能够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3.反应:是指由刺激引起机体的活动变化。

4.兴奋:指机体或可兴奋组织、细胞在接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状态加强。

5.抑制:指机体或可兴奋组织、细胞在接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化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活动状态减弱。

6.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时,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7.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8.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的生存环境,故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以及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9.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简称稳态。

10.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新构筑新结构的吐故纳新的生物过程。

包含物质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能量产生及转换利用)。

11.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活动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是体内最重要、最普遍、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调节方式。

1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1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而由于自身特性对环境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过程。

14.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5.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6.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7.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8.正反馈:在体内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4、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4、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分类
• 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电生理特征(特别 是0除极速率) • 快反应细胞包括:心房肌、心室肌和蒲肯 野细胞,其动作电位特点是:除极快、波 幅大、时程长。快反应电位 • 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细胞, 其动作电位特点是:除极慢、波幅小、时 程短。慢反应电位
心肌生理特性
• • • • • 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前三者为心肌的电生理特性,收缩性是心 肌的一种机械特性。它们共同决定着心脏 的活动。
自律性
• 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 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 衡量指标:自动兴奋的频率。
•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100次/分。 它自动产生的兴奋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 房室束及其分支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 收缩。由于窦房结是正常心脏兴奋的发源地,又 是统一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节律的中心,故称为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故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 称为窦性节律。而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以外的心 脏自律组织因受窦房结兴奋的控制,不表现其自 律性,故称为潜在起搏点。
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理
• 1.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在静息时,细胞膜处于内正外负的极化状 态,其主要由K+ 外流形成。 • 2.动作电位: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全过程包括除极过程的0期和复极过 程的1、2、3、4等四个时期。 • 0期:心室肌细胞兴奋时,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90mV上升到 +30mV左右,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称为除极过程(0期)。它 主要由Na+内流形成。 • 1期:在复极初期,心室肌细胞内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到0mV左右, 主要由K+ 外流形成。 • 2期:1期复极到0mV左右,此时的膜电位下降非常缓慢它主要由 Ca2+内流和K+ 外流共同形成。 • 3期:此期心室肌细胞膜复极速度加快,膜电位由0mV左右快速下降 到-90mV,历时约100~150ms。主要由K+的外向离子流(Ik1和Ik、Ik 也称Ix)形成。 • 4期:4期是3期复极完毕,膜电位基本上稳定于静息电位水平,心肌 细胞已处于静息状态,故又称静息期。Na+、 Ca2+ 、K+的转运主要 与Na+--K+泵和Ca2+泵活动有关。关于Ca2+的主动转运形式目前多 数学者认为:Ca2+的逆浓度梯度的外运与Na+顺浓度的内流相耦合进 行的,形成Na+- Ca2+交换。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绪论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部分所实现的调节。

体液调节:一般主要指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所进行的调节作用。

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反馈调节:由受控部分发生信息而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调节:人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使反射传出道路的延伸,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正反馈:指受控部分发生信息反过来加强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负反馈:指受控部分发生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于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为种族共有的,是一种初级的神经活动。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2细胞的基本功能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主动转运:细胞膜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耗能过程。

胞吐: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被细胞排除的过程。

兴奋性:活的组织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的能力。

刺激:能被细胞、组织或机体所感受到而引起反应的环境变化。

反应:刺激引起机体内部代谢过程以及外表活动的改变称为反应。

兴奋:指机体或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反应时,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有弱活动变为强活动,这种反应称兴奋。

抑制:指机体或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反应时,由活动变为安静,或由活动较强变为活动较弱的反应。

阈强度: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度态。再 下调 的整 水到 平原。先静息状
①Na+-Ca2+ exchanger(Na+-Ca2+交换体): 经同一载体,1个Ca2+ 出细胞;3个Na+进细胞
刺激Na+泵
将Na+泵出细胞
② Ca2+ 泵活动:
将2期内流的Ca2+ 泵出细胞。
1期 平台期
0期
3期
由于泵出与泵入 的正电荷总数相 等,膜电位稳定 于-90mV。
第 四 章 血 液 循 环
(Circulation)
血液循环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① 完成机体内的物质运输,将体内物 质代谢过程中的原料和代谢产物运送 到各有关器官;
② 运输并传送各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 激素,以实现机体的体液性调节功能;
③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④ 保证血液对机体的防卫功能活动的 发挥和实现。
4期
(二)自律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1、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心室肌细胞
浦肯野细胞
与心室肌细胞相比,浦 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0、 1、2、3期的图形和离 子流都是相同的,不同 的是4期。心室肌细胞 动作电位的4期很稳定, 如果没有外来刺激,也 没有兴奋传来,它可较 长时间地保持-90mV的 静息电位。
而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4期不稳定,在 没有外来刺激,也没有兴奋传来的情况下, 可自动缓慢地去极化,一旦达到阈电位就 爆发新的动作电位,并如此反复。
若按照去极化、 复极化的顺序 过程,心室肌 工作细胞的动 作电位可区分 为0~4期五个 时期。
1、极化期(0期):
心室肌去极化过程(动作电位的升支), 膜电位立即从静息的极化状态下的-90mV迅 速上升到30mV左右。该期时程极为短暂,仅 占1~2ms,其幅度较大,约为120mV,其电 位变化的速率较快,可达300V/s。0期的形 成机制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基本相同。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一)诸论1.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3.抑制:细胞功能变化由强变弱的过程称为抑制。

4.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5.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6.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7.反应:活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功能改变。

8.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9.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10.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11.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12.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体系的介入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3.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目有限、方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4.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进修和训练而构成的反射,数目无限,是一种初级的反射活动。

15.反应:由受控局部收回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局部的活动。

16.正反应:受控局部收回的反应信息,促进加强控制局部的活动,末了使受控局部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不异的方向改动,称为正反应。

17.负反应:受控局部收回的反应信息,调整控制局部的活动,最终使受控局部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动。

称为负反应。

(二)细胞基本功能1.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层,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

2.载体:是介导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另一类膜蛋白,它具有特异性。

3.跨膜电位:当膜上的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从而在膜两侧形成电位,称为跨膜电位。

4.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5.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举措电位。

生理学 第四章2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生理学 第四章2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excitability 1.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2)阈电位水平 静息(备用)
(3)0期去极化离
子通道性状
激活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1.窦房结P细 胞的动 作电 位及离子基 础 (1)与快反 应细胞相比, 窦房结细胞 AP特点
-70mV -70mV
心室肌细胞(A)和窦房结细胞(B)跨膜电位比较
窦房结:P细胞是窦房结的起搏细胞,为慢反应自律细胞, 跨膜电位特点如下: ①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阈电位(-40mV)小于浦氏细胞 (分别为-90mV和-60mV);
3期(快速复极末期):0mV→-90mV,历 时100~150ms。L型Ca2+通道关闭, IK电流增强, K+外流所致。在3期末IK1 也参与。 4期(静息期,电舒张期):电位稳定于RP 水平。细胞排出Ca2+和Na+,摄入 K+,恢复细胞内外离子正常浓度梯度。 Na+-K+泵:排出3Na+,摄入2K+; Ca2+-Na+交换体:3Na+入胞,1 Ca2+出; Ca2+泵:泵出少量Ca2+
②0期去极化幅度小(70mV),速率慢(10V/s),
时程长(7ms); ③无明显复极1期和2期;
④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0.1V/s)快于浦氏细胞(0.02V/s);
(2)窦房结细胞AP的离子基础
0
3
4
IK复极初期激活, IK通道时间依从性失活引起K+外流进行性衰减;4 期前半部分还有If激活,后半部分Ica-T激活,Ca2+内流;自动去极化 到阈电位Ica-L激活,形成AP上升支

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

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

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
自律细胞是一类特殊的心肌细胞,具有产生和传导电信号的能力。

它们能够自主地产生和调节动作电位,而不需要外部刺激。

以下是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
1. 自发性:自律细胞能够自发地产生动作电位,不依赖外部刺激。

这是与传导细胞和工作细胞的主要区别。

2. 不稳定性: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具有不稳定性,即其频率和振幅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这使得自律细胞能够产生不同的节律,如心脏的窦房结和房室结。

3. 漏电流: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产生主要依赖于漏电流机制。

漏电流使得自律细胞的膜电位逐渐升高,当达到临界值时,触发动作电位的生成。

4. 缓慢上升相: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具有缓慢的上升相,与传导细胞和工作细胞的快速上升相相比较。

这是因为自律细胞在上升相中主要依赖于钙离子通道的开放。

5. 自动复极相: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在复极相具有自动性,即无需外部刺激就能自主地复极。

复极相主要由钾离子通道的开放和钙离子通道的关闭来实现。

总的来说,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具有自发性、不稳定性、漏电流机
制、缓慢上升相和自动复极相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自律细胞能够产生独特的电活动,调节心脏的节律和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肌电生理基础知识

心肌电生理基础知识

Iki
INa Ito
Isi
Ik Ik1
心肌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mmol)
离子 细胞外浓度 细胞内浓度 Ei(mV)
Na + K+ Cl Ca2+
145 4 120 2
15 150
5 10- 4
+60 -94 -83 +129
mV 1
2 浦肯野细胞 0
0
3
-90 If
0 窦房结细胞
-60
4
0
4
Isi
IC类:重度阻Na+ 复极、 ERP无改变 , 0期v重抑
II类: 受体阻滞剂
III类: 选择性延长复极的药物 抑制动作电位3相K+的外流 APD、ERP↑
IV类: 钙通道阻滞剂
抗心律失常药的 Sicilian Gambit分类
类型 机制
易损环节
代表药物
窦速
房速 室性自 主心律 TDP
正常自律↑ 异位自律↑
If、阻滞剂
AVNRT
折返 传导↓ 钙依赖 兴奋↓
LCa-L阻滞剂
胺碘酮
电生理作用
阻滞IKR、IKS通道、使复极、APD、 ERP↑ (使用依赖性) 阻滞Na+、Ca2+通道 非竞争阻断、受体 阻断T3、T4与其受体结合
药理作用
抗心律失常作用 减慢窦性心律 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 延长心肌APD、ARP(心率↑时) 抗心肌缺血作用 ↓外周血管阻力和心率使心肌耗氧↓ 扩张冠脉使冠脉血流量↑ 轻度的负性肌力作用
If
Na+-Ca2+
3 Ik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兴奋性 自律性 传导性
心肌自律性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传导速度单位m/s
5
—心传导系, 主要包括窦 房结P细胞和 哺肯野细胞。 —普通心肌 细胞,不具 自动节律性。
一、工作细胞的跨 膜电位
一.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90mV。 K+平衡电位。 一.动作电位 常用0、1、2、3、4期
代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 位的各个时期。
K+的一过性外 向电流。
(1)除极过程 又称0期,占1-2ms。 Na+快速内流 (2)复极过程 包括三个阶段: 1期复极 膜内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到0mV左右,习
4期又称为静息期。
肌膜上Na+-K+泵从细胞内排出多余的 Na+和Ca2+,并摄入K+。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
心室肌(A)与窦房结(B)细胞跨膜电位的比较
一.窦房结细胞 动作电位复极后出现明显的
4期自动除极。 窦房结细胞的最大复极电位
(-70mV)和阈电位(40mV)。
0期除极结束时,膜内 电位为0mV左右
惯上常把这两部分合称为锋电位。
3期复极是快速K+外流。
2期复极 非常缓慢,又称为平台期,持续约100-150ms。 同时有Ca2+内向电流和K+外向电流。 3期复极 细胞膜复极速度加快,膜内电位由0mV左右较快地下降到-
90mV,完成复极化过程,占时约100-150ms 。
4期:
4期是膜复极完毕、膜电位恢复后的时 期。
1
下次课讨论:
心传系、自主神经与心肌工作细胞的结合
复极初期,K+通道被激活, 出现K+外流。
Ca2+内流的逐渐减少和 K+外流的逐渐增加,膜便 逐渐复极。
由“慢”通道所控制、由 Ca2+内流所引起的0期除 极,是窦房结细胞动作电 位的主要特征。

心肌细胞的分类

心肌细胞的分类

心肌细胞的分类
心肌细胞按生理功能分为两类:一类为工作细胞,包含心房肌及心室肌,胞浆内含有大量肌原纤维,因而具有收缩功能,要紧起机械收缩作用。

除此以外,还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而无自律性。

另一类为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包含分布在窦房结、房间束与结间束、房室交界、房室束与普肯耶纤维中的一些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胞浆中没有或者很少有肌原纤维,因而无收缩功能,要紧具有自律性,有自动产生节律的能力,同时具有兴奋性、传导性。

不管工作细胞还是自律细胞,其电生理特性都与细胞上的离子通道活动有关,跨膜离子流决定静息膜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形成。

根据心肌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又可分为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包含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与希-普细胞。

其动作电位0相除极由钠电流介导,速度快、振幅大。

快反应细胞的整个APD中有多种内向电流与外向电流参与。

慢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包含窦房结与房室结细胞,其动作电位0相除极由L-型钙电流介导,速度慢、振幅小。

慢反应细胞无I k1操纵静息膜电位,静息膜电位不稳固、易除极,因此自律性高。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道激活(jī huó))→缓慢自动去极化 具“自我(zìwǒ)”启动→ “自我(zìwǒ)”发展→ “自我(zìwǒ)”终止的离子
流现象。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快、慢反应心肌细胞AP的特征比较
快反应AP
慢反应AP
①AP波形分5个期: ①AP波形分3个期:
0、1、2、3、4期 0、3、4期
②电位幅度(fúdù)高
河豚毒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心肌(xīnjī)细胞的电活动。②心肌(xīnjī)电活动与电生理特性。②膜通透性具选择性: K+/Na+=100/1。Ik1通道密度稍低于心室肌,受Na+内流影响大,负值较小。Ica-L(L型钙
No 通道,去极-40mv激活)。Ik1的内向整流特性是平台期形成的基础。② 外向K+外流逐渐衰
第十六页,共二十四页。
(二)窦房结P细胞(xìbāo)(起搏细胞(xìbāo))
1. AP特点: ① 最大复极电位(diàn wèi)小,约-50~-60 mV; ② AP幅度低,约 60~70 mV; 0期去极化V慢,10 V/s; ③ 无平台期,没有1、2、3期之分; ④ 4期自动除极V快,0.1 V/s(浦肯野,0.02 V/s)
结果:K+顺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达 到K+平衡电位。
K+ 通道属于内向整流K+通道(Ik1):没有门控,不受膜电位和
激动剂控制;但受膜电位的影响。
第三页,共二十四页。
2.心房肌细胞静息(jìnɡ 电 xī) 位
(1)基本接近K+的平衡电位(diàn wèi),-80mV。 Ik1通道 密度稍低于心室肌,受Na+内流影响大,负值较小。

自律细胞名词解释生理学

自律细胞名词解释生理学

自律细胞名词解释生理学
自律细胞是指一类具有自主兴奋性和自我节律性的细胞。

这些细胞可以自发地产生电信号,控制心脏、肠道、尿路等器官的收缩和松弛,从而维持这些器官的正常运动和功能。

在心脏中,自律细胞主要分布在心脏起搏和传导系统中,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和浦肯野纤维等。

这些自律细胞可以自发地产生电信号,形成心脏的节律性和收缩力。

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点,它可以产生最快的电信号,控制心脏的节律和速率。

房室结是心脏的传导点,它可以将窦房结产生的电信号传导到心室,控制心脏的收缩顺序和力度。

希氏束和浦肯野纤维是心脏的传导系统,它们可以将电信号从房室结传导到心室,控制心脏的收缩和松弛。

在肠道和尿路中,自律细胞主要分布在平滑肌中。

这些自律细胞可以自发地产生电信号,控制平滑肌的收缩和松弛,从而维持肠道和尿路的正常运动和功能。

总之,自律细胞在生理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控制心脏、肠道、尿路等器官的运动和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普肯耶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普肯耶细胞动作电位波形、分期和形成原理与心室肌细胞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4期膜电位并不稳定,出现自动地缓慢去极化,当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即引发下一个动作电位。

普肯耶细胞4期自动除极的机制:目前认为4期有一种随着时间而逐渐增强的内向电流(If),主要是Na+内流,从而导致自动除极。

另外,4期内导致膜复极化的外向K+电流(Ik)逐渐减弱,亦有助于膜去极化。

2.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窦房结含有丰富的自律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后出现明显的4期自动除极,但它是一种慢反应自律细胞,其动作电位具有许多不同于心室肌(快反应细胞)和普肯耶快反应自律细胞的特征:
(1)窦房结细胞的最大复极电位(-60~-65mV)和阈电位(-40mV)的绝对值均小于普肯耶细胞;
(2)0期是由于细胞膜上慢钙通道被激活,Ca2+内流而形成。

0期除极结束时,动作电位幅值约70mV,超射小;
(3)其除极幅度(70mV)小于普肯耶细胞(为120mV),而0期除极时程(7ms 左右)却比后者(1-2ms)长得多。

因此,动作电位升支远不如后者那么陡峭;
(4)没有明显的复极1期和平台期;
(5)4期自动除极速度(约0.lV/s)比普肯耶细胞(约0.02V/s)快。

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除极机制:
(1)进行性衰减的K+外流是窦房结细胞4期除极的重要离子基础之一;
(2)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离子流If(主要是Na+内流。

但它不同于心室肌0期除极的Na+内流。

此钠流可被铯所阻断);
(3)T型钙通道被激活,Ca2+内流。

在自动除极过程的后半期,窦房结细胞上的T型钙通道被激活,Ca2+内流使膜电位进一步减小,当除极达-40mV时,激活L型钙通道,引起下一个自律性动作电位。

因此,根据0期去极的速度可将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根据4期有无自动去极化可分为自律细胞与非自律细胞。

如心室肌细胞为快反应非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为慢反应自律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