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药典干姜
干姜的用量多少克
![干姜的用量多少克](https://img.taocdn.com/s3/m/71edfee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7.png)
干姜的用量多少克干姜:本品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 c in aleRo sc.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
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处方用名】白姜、均姜、干姜。
【炮制加工】将原药洗净,春冬季用热水浸半小时,夏秋季用温水略浸片刻,捞入筐内,滤干水分,投入缸内润透,取出切直片半分厚,晒干。
【功效及用法用量】辛,热。
归脾、胃、肾、心、肺经。
属温里药。
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为温暖中土之专药,温中回阳之要药。
用于治疗脾胃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无论是外寒内侵,或阳气不足之虚寒内生均可应用。
治疗肢冷脉微之亡阳证,常与附子同用。
亦常用治寒饮喘咳,症见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等。
此外,本品兼能散寒燥湿,宣通脉络,可用于寒湿痹痛。
常用剂量:3~10g;内服煎汤,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大剂量单药应用经验】1.吴求经验:治痈疽初起,以干姜一两(30g),炒紫,研末,醋调敷周围,留头。
(《诸症辨疑》)2.葛洪经验:干姜末40g,清酒600mL,温酒热,即下姜末投酒中,顿服之。
治卒乏气,气不复报,肩息,老人冷气逆,心痛结,举动不得。
(《肘后备急方》卷三)。
【大剂量配伍及名方应用经验】1.张仲景经验:张氏治病广泛使用干姜,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应用干姜的方剂达23方之多。
干姜一般用量为二两(30g),但作为君药温中散寒、温散水饮、温阳止血及反制诸石之寒,用于散寒止痛、止呕时通常大剂量应用。
(1)干姜配细辛、五味子温肺化饮治寒饮喘咳,代表方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干姜用量为三两(约45g)。
(2)取回阳救逆之效,治心肾阳衰,阴寒内盛之少阴证,常与附子、炙甘草同用,代表方通脉四逆汤,干姜用三两(45g),并注明“强人可四两(60g)”。
(3)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常配人参、白术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代表方理中丸,干姜用三两(45g)。
四部药典干姜的质量标准比较
![四部药典干姜的质量标准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0a3a3eb102de2bd9605889b.png)
四部药典中干姜的质量标准比较【来源】中国:本品为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
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
日本:姜是姜科植物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的根茎。
美国:姜是姜科植物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的干燥根茎。
刮去皮或者部分刮去皮或者未刮皮。
商品名为生姜。
欧洲:姜是姜科植物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的干燥根茎。
【性状】中国:干姜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
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
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
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
气香特异,味辛辣。
干姜片本品呈不规则纵切片或斜切片,具指状分枝,长1~6cm,1~2cm, 0.2~宽厚0.4cm。
外皮灰黄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
切面灰黄色或灰白色,略显粉性,可见较多的纵向纤维,有的呈毛状。
质坚实,断面纤维性。
气香特异,味辛辣。
日本:不规则扁平状,块状根或者其一部分常常有分支。
它的分支轻微蜷曲呈卵活长方形卵状,长2.4cm,直径1.2cm,外表面呈灰白色至浅灰褐色,经常带有白色粉末。
断面粉状或纤维状,浅黄棕色。
在放大镜下观察,横切面皮质层和中柱明显分开,维管束和分泌细胞散布在表面。
味极辛辣。
美国:外观:呈扁平状,分支丛生。
整根 5-15cm 长, 1.5-6cm 宽,厚度 2cm,外表面呈浅黄色或淡褐色,剖面有条纹,纤维状,内部为黄褐色,黄色内皮层将皮质层和中柱分开,有大量黄点和灰点,分泌细胞、维管束分布在整个表面。
未去皮的根还有外面深褐色的外皮。
显微:在刮根茎横截面显示皮质组成的多层次丰富的简单,大,扁平,卵形或袋形的淀粉粒的薄壁细胞,5至15微米,宽30至60微米,长有一个偏心的脐点状,一些显示淡淡的横纹。
《中国药典》2020版68个可以趁鲜加工的中药材
![《中国药典》2020版68个可以趁鲜加工的中药材](https://img.taocdn.com/s3/m/619dbd3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f.png)
《中国药典》2020版68个可以趁鲜加工的中药材
1.药材切片(共29个品种):干姜、土茯苓、山柰、山楂、山药、川木通、三棵针、片姜黄、乌药、功劳木、附子、地榆、皂角刺、鸡血藤、佛手、苦参、狗脊、粉萆薢、浙贝母、桑枝、菝葜、绵萆薢、葛根、紫苏梗、黄山药、竹茹、桂枝、狼毒、滇鸡血藤。
2.药材切段(共18个品种):大血藤、小通草、肉苁蓉、青风藤、钩藤、高良姜、益母草、通草、桑寄生、黄藤、锁阳、槲寄生、颠茄草、野木瓜、广东紫珠、首乌藤、桃枝、铁皮石斛。
3.药材切块(共3个品种):何首乌、茯苓、商陆;
4.药材切瓣(共4个品种):木瓜、化橘红、枳壳、枳实;
5.药材切瓣或片、段(指可选用多种切制方法加工的药材,共11个品种):丁公藤、大黄、天花粉、木香、白蔹、防己、两面针、虎杖、香橼、粉葛、大腹皮。
6、去心(共3个):远志、莲子、牡丹皮。
#中医# #中药#。
中药古今研究:干姜
![中药古今研究:干姜](https://img.taocdn.com/s3/m/5dce92d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0.png)
中药古今研究:干姜一、典籍摘要1、《神农本草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
生者尤良。
”2、《本草备要》:“生用辛温,逐寒邪而发表。
炮则辛苦大热,除胃冷而守中。
温经止血,定呕消痰,去脏腑沉寒痼冷。
”3、《本草便读》:“入脾胃,燥湿温中,肺饮蓄痰嗽可愈。
味辛热,逐寒散冷,肾邪痹着重能轻。
炮黑则味苦性和,血药用为引导,服食可入营守内,补方赖以前驱。
”4、《名医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5、《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
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
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
”6、《本草乘雅半偈》:“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下痢。
生者尤良。
”7、《本草崇原》:“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下痢,生者尤良。
”8、《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
”9、《本草从新》:“通四肢关节,宣诸络脉,治冷痹寒痞,反胃下利,腹痛症瘕积胀,开胃扶脾,消食去滞。
”10、《本草撮要》:“治冷痹寒痞反胃,下痢腹痛,症瘕积胀,开胃扶脾,消食去滞。
”11、《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12、《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
”13、《本草分经》:“辛热,燥脾湿,开五脏六腑,通四肢关节,宣诸络脉,逐寒发表,温经定呕,消痰去滞,炒黄用。
”14、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亦。
""经炮则温脾燥胃。
”15、《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澼,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16、《本草经解》:“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下痢。
”17、《药品化义》:“炮姜,退虚热。
干姜温中回阳第一要药
![干姜温中回阳第一要药](https://img.taocdn.com/s3/m/a4a0b1c65fbfc77da269b155.png)
干姜温中回阳第一要药干姜[别名] 白姜、均姜、干生姜。
[药用部分与产地] 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取,除去茎叶及须根、泥沙,晒干或微火烘干供药用。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四川,贵州等地。
[成分] 姜烯酮、姜酚等。
[药理]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姜的多种有效成分可诱发实验动物自发运动抑制,加强镇静催眠,对抗中枢兴备药的作用等。
干姜的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都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2.抗炎作用干姜的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都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干姜对心脏具有兴奋作用,使心脏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干姜的辛辣成分,可使体表和内脏血管扩张,循环顺畅,周身产生温热感。
4.其他驱风、健胃、镇吐、止呕的作用。
[传统应用] 性味归经:辛,热,人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主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等。
[临床新用途]1.治疗小儿真菌性肠炎本病多发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小儿,有人采取温补脾肾法治疗本病11例,药用炮干姜、附片各5g(3岁以下小儿酌减),党参、炒白术各9g,茯苓15g,煨粉葛5g,肉豆蔻、吴茱萸各6g,每日1剂,煎3次分服。
结果:痊愈10例,死亡1例。
2.治疗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有人分二步治疗本病2例,方法:①对中毒型先以抢救休克为主,方用急救回阳汤合生脉散加减,干姜、附片各5g,人参、白术、甘草各6g,麦冬、丹参、五味子、桃{二各10g,每日1剂,水煎2次服。
②休克期恢复后,继以凉血解毒治疗,药用:于姜炭5g,生地、白头翁、银花、炒地榆、藕节各l0g,三七粉5g,秦皮、白及各8g,甘草6g。
加减:大便秘结时加大黄8g,腹痛甚时加广木香6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5剂,使便血止,诸症消失。
3.治疗硬化性骨髓炎本病属中医附骨疽范畴,有人用散寒行血祛瘀生新法治疗本病325例,自拟通骨灵膏,药用于姜、附子、大黄、天麻、血竭、白芍、樟脑醋配制而成,治疗时将药膏敷于患处,用吹风机(热水袋亦可),热疗半小时左右,以纱布包扎固定,24小时后除去纱布及药膏;3—4日1次,40日为1个疗程。
原料质量标准:干姜
![原料质量标准:干姜](https://img.taocdn.com/s3/m/8860c66116fc700abb68fcbb.png)
6.4功能与主治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6.5用法与用量 3~lOg。
6.6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6.7制剂 姜流浸膏
6.1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j-j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6.2炮制
6.2.1干姜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片块状,厚0.2~0.4cm。
6.2.2姜炭 取干姜块,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黑色、内部棕褐色。本品形如干姜片块,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体轻,质松脆。味微苦,微辣。
(2)照薄层色谱法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6一姜辣素(C17H2604)不得少于0.60%
检
查
限度
项目
国家标准
内控标准
水分
不得过19.0%;
不得过18.0%;
总灰分
不得过6.0%
不得过5.0%
浸出物
不得少于22.0%
同国家标准
1.主题内容:建立干姜质量标准以保证其质量。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牡丹江耀德堂制药有限公司所购进的中药材干姜。
3.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第13页。
4.责任:质量部、QA、QC、生产部、储运部。
5 用途:固体车间。
6.内容
项目
标准规定
性状
干姜 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中药饮片-功能与主治(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
![中药饮片-功能与主治(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https://img.taocdn.com/s3/m/518801d8a300a6c30d229fa1.png)
归肺、大肠经。
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
咳,咳痰不爽,大便燥结;外治痈肿。
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 斑发疹,痒腮,喉痹,丹毒,痈肿。
咸,寒。归心、肾、膀 清热,凉血,明目。用于吐血,尿血,牙龈肿痛
胱经。
出血,目赤肿痛,风眼烂弦。
甘,温。归脾、胃、心 经。
功能与主治
辛、苦,凉。归肺、肝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喉痹,乳蛾,咽喉肿
经。
痛,疮疳肿毒,风热感冒。
辛,温;有小毒。归肝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
、脾、胃经。
遂,跌扑肿痛。
辛,温。归脾、胃、肺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
、肾经。
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辛,温。归肝、肾、脾 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
辛,热。归脾、胃、肾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
、心、肺经。
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辛,热。归脾、胃、肾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用于阳虚失血,吐衄崩
经。
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辛,温;有毒。归肝、 破瘀通经,消积杀虫。用于瘀血经闭,症瘕积
脾经。
聚,虫积腹痛。
辛、苦,温。归肝、脾 健脾和胃,行气止痛,安胎。用于胸胁、脘腹胀
经。
痛,呕吐泻痢,胸胁挫伤,岔气作痛,胎动不安
苦,微寒。归肺、脾经 解毒,散结,消肿。用于乳痈,瘰疬,痰核。
。 辛,温;有毒。归肺、 杀虫,疗癣,止痒。用于疥癣瘙痒。 脾经。
甘、淡,平。归肝、胃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
经。
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
干姜药典标准
![干姜药典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a29fa2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2.png)
干姜,学名为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是姜科姜属植物的干燥根茎。
在中医药学中,干姜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为了确保干姜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制定了相应的药典标准。
以下是关于干姜药典标准的简要介绍。
1. 外观特征:干姜药典标准要求干姜呈不规则块状,表面灰黄色或淡黄色,有纵皱纹和环节。
断面黄白色,质地坚硬,气香,味辛辣。
2. 鉴别:干姜药典标准规定了干姜的鉴别方法,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
性状鉴别主要观察干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质地;显微鉴别主要观察干姜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和化学成分;理化鉴别主要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来鉴别干姜的真伪和质量。
3. 含量测定:干姜药典标准规定了干姜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包括挥发油含量测定、姜辣素含量测定和总酚酸含量测定。
这些含量测定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价干姜的质量和药效。
4. 杂质限量:干姜药典标准规定了干姜中杂质的限量要求,主要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限度等指标。
这些杂质限量要求可以确保干姜的安全性,防止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5. 检验方法:干姜药典标准还规定了干姜的检验方法,包括性状检验、显微检验、理化检验、含量测定和杂质检验等。
这些检验方法可以确保干姜的质量和安全性。
6. 贮藏要求:干姜药典标准还规定了干姜的贮藏要求,包括避光、防潮、通风、干燥等措施,以保持干姜的有效成分和药效。
总之,干姜药典标准是一个全面、系统、权威的规范体系,旨在确保干姜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药典标准进行干姜的生产、加工和使用,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干姜(Ganjiang)-中药分析图谱
![干姜(Ganjiang)-中药分析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a190edb1f121dd36a32d82c7.png)
干姜(Ganjiang)-中药分析图谱作者:中药分析图谱发布于:2013-10-26 07:29:15 文字:【大】【中】【小】分享到:打印邮件分享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有道云笔记百度搜藏和讯QQ空间0摘要:中国药典-中药标准物质分析图谱:6-姜辣素分析图谱,干姜(Ganjiang)分析图谱【药材基本信息】别名白姜、均姜来源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对照药材提取和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对照药材的提取:精密称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0.2587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5%甲醇2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5%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6-姜辣素对照品8.42m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75ml溶解,摇匀,即得。
【分析条件】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4.6×150mm,5μm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80nm;柱温:25℃流速:1ml/min流动相:乙腈 : 甲醇 : 水 = 40 : 5 : 55方法来源:《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对照药材: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对照品: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照品含量:6-姜辣素 98.5%仪器:Agilent 1200配置:四元梯度,在线脱气机,DAD检测器,柱温箱,自动进样器【分析色谱图】【注意事项】● 在此分析条件下,6-姜辣素出峰时间为9.9钟,根据各个操作条件的不同,出峰时间会有少许变化,但在同一仪器和相同操作条件下,RSD≤2.0%;● 对照品称量天平精度须达到十万分之一;● 进样时采用定量环定量,每次进样体积为定量环体积的两倍以上。
检测人员:丁慧审核人:费文静。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干姜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干姜](https://img.taocdn.com/s3/m/a0876291360cba1aa911da3f.png)
4 规格等级
规格 干姜 干姜片
等级 选货 统货
统货
表1 干姜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
性状描述
共同点
区别点
个头饱满坚实、色泽统一、质地坚硬、粉性足;
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表皮
外皮无机械损伤或病虫害造成的斑痕,无须根。
粗糙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具纵皱 个体均匀一致,每kg药材200个以下,干姜单重
纹和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 质地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白色,
4
台州市椒江区)、温(今浙江省温州市)、汉(今四川省广汉市)、池州(今安徽 省池州市)诸处皆能作之,今江西、浙江皆有,而三衢开化(今衢州开化)者佳”。
清代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云:“干姜,湖南均姜出。小、双头内白色为 均姜,最佳。浙江台州出者,为台姜,个小,肉黄黑色者次。其他江南(今江苏、 安徽、江西等地区)、江西、宁国(今安徽宣城县)、四川皆出”。记载了湖南产 均姜,质量最佳,浙江台州产台姜,质量差,并且描述了江南(今江苏、安徽、 江西等地区)、江西、宁国(今安徽宣城县)、四川等地区均有干姜出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干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
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干姜规格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specification 干姜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干姜等级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grade 在干姜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干姜不同品质的依据。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干姜
用到中药干姜的方剂
![用到中药干姜的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2095445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e.png)
用到中药干姜的方剂干姜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
干姜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
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
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
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
气香、特异,味辛辣。
干姜片呈不规则纵切片或斜切片,具指状分枝,长1~6cm,宽1~2cm,厚0.2~0.4cm。
外皮灰黄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
切面灰黄色或灰白色,略显粉性,可见较多的纵向纤维,有的呈毛状。
质坚实,断面纤维性。
气香、特异,味辛辣。
炮姜为不规则的厚片或块,表面鼓起,棕黄色,内部深黄色,质地疏松,气香,味辛辣。
姜炭为不规则的厚片或块,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体轻,质松脆。
味苦微辣。
干姜味辛,性热。
归脾、胃、肾、心、肺经。
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消痰下气的功能。
治胃腹冷痛胀满,虚寒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
干姜能守能走,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
又因为本品力速而作用较强,故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
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炮姜味苦、辛,性温。
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能。
其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
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虚寒吐血、便血,崩漏,产后瘀血腹痛。
姜炭味苦、涩,性温。
归脾、肝经。
其辛味消失,守而不走,长于止血温经。
其温经作用弱于炮姜,固涩止血作用强于炮姜,可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且出血较急,出血量较多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详见百科词条:干姜 [ 最后修订于2017/4/17 12:12:05 共5923字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2020版药典阴凉库储存品种目录
![2020版药典阴凉库储存品种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d49060c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c.png)
2020版药典阴凉库储存品种目录
置阴凉处蜂蜜、牡荆叶置阴凉潮湿处鲜益母草、鲜鱼腥草、生姜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胡椒、玫瑰花、苏合香、盐附子密封(密闭),置阴凉处冰片(合成龙脑)、艾片(左旋龙脑)、天然冰片(右旋龙脑)、阿魏、沉香、虫白蜡、枫香脂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防蛀人参、红参、鹿茸、西洋参置阴凉干燥处,防潮川牛膝、广藿香、麦冬、牛膝、人参叶、山麦冬、乌梅、茵陈、紫菀置阴凉干燥处,防蛀白术、白芷、荜茇、川芎、冬虫夏草、防风、榧子、干姜、海龙、海马、核桃仁、橘红、炮姜、千金子、千金子霜、羌活、肉豆蔻、三七、水飞蓟、酸枣仁、桃仁、乌药、香附、亚麻子、郁李仁、枳壳、枳实、重楼、化橘红、苦杏仁、酸枣仁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当归、翻白草。
生姜干姜炮姜姜炭异同
![生姜干姜炮姜姜炭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cb5c88c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7.png)
生姜干姜炮姜姜炭异同炮姜【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姜干燥根茎的炮制品。
【科属分类】姜科【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功效分类】温中止痛药;温经止血药【药理作用】温中散寒,温经止血。
【制法】取净干姜,照烫法(附录ⅡD)用沙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
【性味归经】性味苦,涩,温。
辛、热。
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温经止血。
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用法用量】 3~9克。
【摘录】《中国药典》。
2.4 文献论述1.《医学入门》:“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辟,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2.《本草正》:“阴盛格阳,火不归原,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要药。
”3.《得配本草》:“炮姜守而不走,燥脾胃之寒湿,除脐腹之寒痞,暖心气,温肝经,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
”3 现代研究编辑本段1.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树脂、淀粉等。
2.药理:能显著的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对应激性及幽门结扎型胃溃疡、醋酸诱发的胃溃疡均有抑制作用。
4.2 生姜与炮姜炮姜为姜的新鲜的根茎,性味辛、微温。
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被中医誉为“呕家圣药”。
可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喘咳、胀满、泄泻等。
如用生姜、红糖熬制的姜汤可活血驱寒,就是防治风寒感冒的一剂良药。
此外,生姜还能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
4.3 干姜为姜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
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
由于干姜能守能走,性热而偏燥,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又因为力速而作用较强,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
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等症的治疗。
如用于温中散寒的大建中汤、理中丸,回阳救逆的四逆汤,温肺散寒而化痰饮的小青龙汤。
4.4 炮姜炮姜为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呈棕黄色而成,性味苦、辛、温。
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效。
干姜化学成分的研究
![干姜化学成分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fe794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2.png)
干姜化学成分的研究干姜(Zingiberis Rhizoma)为姜科姜属草本常年生单子叶植物姜(Zinger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
干姜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药材,已经被多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主治脾胃虚冷、肢冷脉微、头晕吐逆、水泻、血痢、脾寒疟疾、咳嗽上气、吐血不止、赤眼涩痛、牙痛等,是药食兼用的常用中药。
本实验从干姜中分得5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甲基-6-姜酚(methyl-6-gingerol)、6-姜脑(6-shogaol)、β-桉醇(β-eudesmol)、2,5-二羟基没药烷-3,10-二烯(2,5–dihydroxybisabola-3,10-diene)和4-姜酚(4-gingerol)。
其中甲基-6-姜酚、β-桉醇和2,5-二羟基没药烷-3,10-二烯是首次从干姜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
本实验还建立了干姜中的甲基-6-姜酚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具有精密度高、灵敏度好、选择性高等特点。
本实验为干姜质量标准的完善以及干姜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一、干姜中单体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鉴定1.提取将30kg干燥干姜粉末,用95%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乙醇量分别为150L、100L和100L,提取时间分别为2h、1.5h和1h,将三次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得到乙醇提取物约3.2kg。
2.分离与纯化将提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薄层检测,合并相同组分并浓缩,得到A、 B、C、D和E五部分。
将C部分进行硅胶柱层析,得到C-1、C-2和C-3三部分,这三部分再反复经ODS柱层析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Ⅰ(1.2g)、化合物Ⅱ(500mg)和化合物Ⅲ(460mg)。
将D部分进行硅胶柱层析,得到D-1和D-2两部分,再分别反复进行ODS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Ⅳ(90mg)和化合物Ⅴ(1.5g)。
3.结构鉴定通过理化性质和UV、IR、MS、NMR等波谱学数据分析,并与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Ⅰ是甲基-6-姜酚,化合物Ⅱ是6-姜脑,化合物Ⅲ是β-桉醇,化合物Ⅳ是2,5–二羟基没药烷–3,10-二烯,化合物Ⅴ为4-姜酚。
2020版药典趁鲜加工品种
![2020版药典趁鲜加工品种](https://img.taocdn.com/s3/m/87632a5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0.png)
2020版药典趁鲜加工品种
【实用版】
目录
1.2020 版药典的背景和意义
2.药典中趁鲜加工的品种及其特点
3.药材切片的品种和功效
4.2020 版药典对中医药行业的影响
正文
2020 版药典是中医药行业的重要规范和指导文件,它的发布对中医药的现代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药典中收录了许多趁鲜加工的品种,这些品种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功效,值得我们详细了解。
药典中趁鲜加工的品种主要包括药材切片、干姜、土茯苓、山柰、山楂、山药、川木通、三棵针、片姜黄、乌药、功劳木、地榆、皂角刺、鸡血藤、佛手、苦参、狗脊、粉萆薢、浙贝母、桑枝、菝葜、绵萆薢、葛根、紫苏梗、黄山药、竹茹、桂枝等。
这些品种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因素,以保证其药用成分的完整性和活性。
其中,药材切片是药典中一个重要的品类,包括了片姜黄、乌药、功劳木等多种药材。
这些药材切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
例如,片姜黄可以疏风解表、温中散寒;乌药可以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功劳木可以清热燥湿、解毒止痛等。
2020 版药典的发布对中医药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药典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药典的发布也促进了中医药行业的产业化进程,使得中医药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更加规范和有序。
总之,2020 版药典中趁鲜加工的品种繁多,这些品种具有独特的药
用价值和功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挖掘。
柴草瓜果篇 第65讲 干姜
![柴草瓜果篇 第65讲 干姜](https://img.taocdn.com/s3/m/13ea09f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4.png)
中国乡村医药·百姓身边的中医药·柴草瓜果篇第65讲 干 姜吕选民 常钰曼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干姜是生姜的干品,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和泥沙,洗净晒干,或微火烘干,或低温干燥后切片或切块生用,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罗平等地区。
药用饮片有3种:① 干姜片(块),用水浸泡3~6小时,捞出,闷,润后纵切或斜切为不规则片或小方块,晒干,宽1.0~2.0cm,厚0.2~0.4cm;②炮姜,取姜块,置锅内用武火急炒至发泡鼓起,或经砂烫炮制而成,外皮呈焦黄色,内呈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晒干;③ 炮姜炭,干姜经炒炭形成的炮制品。
干姜气芳香、特异,味苦、辛辣,性温热,无毒,归脾、胃、心、肺经,具有温经止痛、温通血脉、回阳救逆、温中暖胃散寒、燥湿消痰、温肺化饮止咳、补虚强心功效,主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等病症。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
内服煎汤一般用量为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本品含挥发油、姜烯、姜辣素、姜酮等主要药用成分,具有抗炎、抗栓、抗凝、调节血液循环系统、促消化、止泻、护肝等作用。
古今医籍多有本品药用记载,如《得配本草》曰:“干姜,入手少阴、足太阴经气分;炮姜,入足太阴经血分。
”《本草纲目》曰:“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
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
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
”《药性论》曰:“治腰肾中疼冷,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
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
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
”《本草求真》曰:“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汤皆用之。
且同五味则能通肺气而治寒嗽,同白术则能燥湿而补脾,同归芍则能入气而生血。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干姜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干姜](https://img.taocdn.com/s3/m/a0876291360cba1aa911da3f.png)
清代《本草崇原》描述:“临海(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县)、章安(今浙江省
4
台州市椒江区)、温(今浙江省温州市)、汉(今四川省广汉市)、池州(今安徽 省池州市)诸处皆能作之,今江西、浙江皆有,而三衢开化(今衢州开化)者佳”。
清代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云:“干姜,湖南均姜出。小、双头内白色为 均姜,最佳。浙江台州出者,为台姜,个小,肉黄黑色者次。其他江南(今江苏、 安徽、江西等地区)、江西、宁国(今安徽宣城县)、四川皆出”。记载了湖南产 均姜,质量最佳,浙江台州产台姜,质量差,并且描述了江南(今江苏、安徽、 江西等地区)、江西、宁国(今安徽宣城县)、四川等地区均有干姜出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干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
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干姜规格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specification 干姜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干姜等级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grade 在干姜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干姜不同品质的依据。
4-8g的≥60%
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 干姜性状低于选货,部分药材有机械损伤及病虫
害造成的斑痕,部分药材带须根,个体均匀度低
中药炮制技术:砂炒法—干姜
![中药炮制技术:砂炒法—干姜](https://img.taocdn.com/s3/m/40225cc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2.png)
谢谢关注!
生品以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为主,能守能 走,对中焦寒邪偏胜而兼湿者以及饮伏肺的咳喘尤为适宜 ;又因力速而作用较强,用于回阳复脉效果甚佳。常用于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咳喘。
炮姜——辛,热。归脾、胃、 肾经。辛散之性减弱,其温里作 用不及于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 而持久,有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的作用。用于阳虚失血,吐衄崩 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中国药典》载有干姜、姜炭和炮姜三种炮制品。
二、生药饮片制备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 干燥,筛去碎屑。
三、砂烫炮制方法
将砂置炒制器具内,武火,炒至滑利、灵活状态,投入 净干姜,武火加热,翻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内部呈棕黄 色时,取出,筛去砂,晾凉。
四、成品性状
标题 文本
干姜——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 。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 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质坚实,断面 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气 香、特异,味辛辣。
干姜片——呈不规则的片块状 ,厚0.2-0.4cm,切面黄白色或灰 白色。周边灰黄色或浅灰棕色。 质地疏松,有特异的香气,味辛 辣。
炮姜——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 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 气香、特异,味微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 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作用。
中药炮制技术
砂炒法——干姜
壹 来源 贰 生药饮片制备 叁 炮制方法 肆 成品性状 伍 炮制作用
一、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添除加 去须根及泥 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文本燥者称为“干 姜片”。
干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炮制首见于汉代《金匮 要略》。历代有煅法、蜜炙、盐炙、土炒等。处方用名有干 姜、炮姜、姜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姜
Ganjiang
ZINGIBERIS RHIZOMA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
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性状】干姜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
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
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
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
气香、特异,味辛辣。
干姜片本品呈不规则纵切片或斜切片,具指状分枝,长1~6cm,宽1~2cm,厚0.2~0.4cm。
外皮灰黄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
切面灰黄色或灰白色,略显粉性,可见较多的纵向纤维,有的呈毛状。
质坚实,断面纤维性。
气香、特异,味辛辣。
【鉴别】(1)本品粉末淡黄棕色。
淀粉粒众多,长卵圆形、三角状卵形、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40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也有呈裂缝状者,层纹有的明显。
油细胞及树脂细胞散于薄壁组织中,内含淡黄色油滴或暗红棕色物质。
纤维成束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呈波状或锯齿状,直径15~40μm,壁稍厚,非木化,具斜细纹孔,常可见菲薄的横隔。
梯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网纹导管多见,少数为环纹导管,直径15~70μm。
导管或纤维旁有时可见内含暗红棕色物的管状细胞,直径12~2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干姜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6-姜辣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乙酸乙酯(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9.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不得过6.0%(通则2302)。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2.0%。
【含量测定】挥发油取本品最粗粉适量,加水700ml,照挥发油测定法(通则2204)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ml/g)。
6-姜辣素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甲醇-水(40℃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
理论板数按6-姜辣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6-姜辣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5%甲醇2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00W,频率40kHz)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5%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6-姜辣素(C17H26O4)不得少于0.60%。
饮片
【炮制】干姜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片块状,厚0.2~0.4cm。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同药材。
姜炭取干姜块,照炒炭法(通则0213)炒至表面黑色、内部棕褐色。
【性状】本品形如干姜片块,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体轻,质松脆。
味微苦,微辣。
【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75%甲醇4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6-姜辣素对照品、姜酮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分别制成每1ml各含0. 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6-姜辣素对照品溶液各6μl、姜酮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乙酸乙酯(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浸出物】同药材,不得少于26.0%。
【含量测定】同药材,含6-姜辣素(C₁₇H₂₆O₄)不得少于0.050%。
【性味与归经】辛,热。
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用法与用量】3~10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制剂】姜流浸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