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合理范围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率
DDD值: 按照WHO推荐的药物应用日处方约定剂量计算: (defined daily doses , DDD),同一通用名的药物剂型不同 DDD值也不同。
收治患者人天数: 指在同一抽样时间段内出院患者总数与同期患者 平均住院天数的乘积。
DDD数作为不同药品间可比较的指标。DDD数大,反映对该药的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 DDD 数)×100 ;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DDD影响因素: 1.抗菌药物的使用总量(单次给药量、用药疗程、 联合给药等)。(正比) 2.患者住院时间长短、住院人数多少。(反比)
• (2)抗菌药物使用率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
同期总出院人数
×10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和 抗菌药物使用率
药剂科 XXX 2018-05-09
(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是指每100人天中消耗抗菌药物 的DDD数。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 DDD 数)×100 ;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该抗菌药物消耗量除以DDD值(克 /DDD值)。
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控制在
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有效应对抗菌耐药
性问题,卫生部发布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制,确保在合理范围内使用抗菌药物,旨在减少抗菌耐药性的发展。
背景
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然而,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
菌对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甚至出现多药耐药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也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威胁。
控制措施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卫生部要求各医疗机构制定并实施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制度,其中包括:
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内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定,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
使用;
2.加强医护人员的药物使用培训,提高其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知水平;
3.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分析使用数据并及时调
整;
4.促进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5.提倡多学科合作,制定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减少对抗菌药物的依赖。
意义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制,对于减少抗菌耐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方面可以延长抗菌药物的有效使用周期,确保其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结语
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不仅是对医疗
机构自身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是对维护抗菌药物疗效、减少抗菌耐药性的重要举措。
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解析与控制
ATC/DDD系统提供了药物应用研究的工具,藉 此提高药物应用水平。 维持长期稳定的ATC编码和DDD值,有利于研 究药物消耗的趋势,不至于因系统的频繁改变 而使得类似研究变得复杂化。 ATC/DDD系统提供了稳定的计量单位,使得不 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人种之间,药物应用 研究具有统一的标准,具有可比性。 ATC/DDD系统本身不适于指导医保、定价和干 预治疗
每日DDD数
0.75
1.0 1.5 2.0 0.86 1.14 0.75 1.0 1.5 2.0
HAP治疗药物推荐剂量的DDDs
DDD 日推荐量 DDD值
14 12 10
8 6 4 2 0
4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例题
本例题为计算方便,以一月为例,药物使用也相对简化。
假设某三甲成人医院,床位数2000张,平均住院日10天。则每个月出院 患者为6000人,收治患者人天数为60000人天。
和
抗菌药物使
用强度
=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100
该抗菌药物消耗量
2. 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 =
DDD值(克/DDD值)
3. 某个抗菌药物消耗量=每日消耗量×用药天数×用药人数 4. DDD值:协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s, DDD)
5.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收治患者人数×同期平均住院天数
“史上最严限抗令”今起 实施,普通感冒抗菌药不 能随便开
三级医院药物使用评价指标
MOH China 2011
医疗机构合 理用药指标
处方指标
1. 每次就诊平均处方药物数 2. 均次就诊费用 3. 每次就诊处方抗菌药物比率 4. 每次就诊处方注射药物比例 抗菌5药. 物处指方标基本药物比例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最新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最新在二级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治疗感染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过度或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治疗难度。
因此,制定和遵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延缓耐药菌株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背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出现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为了合理地利用抗菌药物,许多国家和组织开始制定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以指导临床医生和医疗机构在使用抗菌药物时的决策。
2.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制定根据当地疫情状况、患者病情和药物供应情况等因素,二级医院制定了最新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
这一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抗菌药物使用范围:规定了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以及每种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规定了不同感染病情下的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避免过度使用或不足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时机:明确了在感染症状出现后多长时间内应开始使用抗菌药物,以尽早控制感染。
•抗菌药物的调整原则:规定了在患者病情好转或恶化时如何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案。
3.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执行与监测为了确保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有效执行,二级医院建立了相应的监测机制。
医院将定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并根据监测结果对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行为进行指导和培训。
同时,医院还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合作,监测耐药菌株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使用策略。
4. 结语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实施对于维护患者的用药安全、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守最新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医生和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利用抗菌药物,提高感染病患者的治愈率,同时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带来的风险。
以上就是关于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最新内容,希望通过这一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能够为医院感染科的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更规范的指导。
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
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1.医院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办公室,由该办公室负责日常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医务部。
办公室成员为医务科、感染管理、护理部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药剂、呼吸等科室抗菌药物指导专家。
2.我院抗菌药物每月住院病人使用率应控制在60%左右,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应控制在20%左右,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40DDD/100人/天左右;I类切口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控制在30%左右。
3.目前我院共有25种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按“非限制使用”(一线)、“限制使用”(二线)和“特殊使用”(三线)分级管理,药剂科每季度公布我院使用的抗感染药物分类。
4.临床医师可以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限制使用药物必须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审核签字同意后才能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必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会诊同意签字后才能使用,但头孢匹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万古霉素、伊曲康唑注射剂等卫生部规定的特别管理品种除外。
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
在下列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可越级使用,但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1)感染病情严重者:①菌血症、脓毒血症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症;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③脏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④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心包炎等;⑤严重的肺炎、骨关节感染、肝胆系统感染、蜂窝组织炎等;⑥重度烧伤、严重复合伤、多发伤及合并重症感染者;⑦有混合感染可能的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包括:.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②接受抗肿瘤化疗;③接受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④血WBC<1×109/L或中性粒细胞〈O.5×109/L;⑤脾切除后不明原因的发热者;⑥艾滋病;⑦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⑧老年患者。
围手术期手术使用抗菌药物
2021/5/18
11
二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使用指征、选药、用药时机、疗程
3 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时机:
• 静脉滴注给药 在术前0.5~2小时内,
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
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在病房给 药为时过早,应予摒弃)
•剖宫产手术应在夹住脐带后给药。 •需肠道准备者术前24h内给药。 •万古霉素可术前>2h给药. •必须保证抗生素有效浓度覆盖手术的全过程。手术时间超过 3h或失血>1500ml,术中应给予第二剂;使用半衰期较长的 抗生素则无需补充给药(如:头孢曲松)。
围手术期手术使用抗 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3.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4.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5.病原微生物送检率:非限制级不低于30%;限制级不低于 50%;特殊限制级不低于80%;还要注意无菌体液送检率。
2021/5/18
4
手术切口分类:
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 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 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2. 清洁-污染手术(II类切口) :呼吸道、消化道、泌尿 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 或创伤手术。
2021/5/18Fra bibliotek13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 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 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 染的状况。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38号文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选用抗菌药物。也可以根据 临床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但是在医疗实践中,手术预防用药经常无适应证而用药, 这种不必要的预防用药增加了患者暴露于抗菌药物的机会, 也提高了发生ADR的可能性和促成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 理和控制。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 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的全部内容。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一.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1。
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目的:考查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门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病人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病人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病人人次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 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此项是以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如分组(手术组、非手术组或预防组、治疗组)计算,同期总出院人数不相同时要考虑权重。
二.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目的:测量每例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者平均用了几种抗菌药物。
出院患者:因在抽样期间,住院患者用药没有停止,无法计算,故使用同期出院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同期:在一个抽样时间段内,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总人数. 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抗菌药物品种数:按抗菌药物的通用名统计。
统计:抽样期间,全部出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总品种数除以同期使用抗菌药物三。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目的:测算患者住院期间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平均费用出院患者:因在抽样期间,住院患者用药没有停止,无法计算,故使用同期出院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医学资料—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医学资料一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对控制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起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广泛应用,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或耐药性愈来愈严重和复杂,引了起全世界高度重视。
一、DDD 值对此,卫生部设定了相关考核指标,力争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颁布了抗菌药物统一的限定日剂量(DDD)值。
DDD的定义为抗生素用于主要适应症的成人每日常用剂量,它是一个定值,由卫生部根据相关规定制定。
需要注意的是,DDD本身不是一种用药剂量,而是一种测量药物利用的单位, 它不能反映推荐日剂量或处方日剂量,也不能反映不同药物治疗上的等效剂量。
1)DDD值的来源于WHO制定的数据,并且由卫生部收录和发布。
例:阿奇霉素的DDD值为0.5g,即成人每日的常用剂量为0.5g。
2)给药途径不同,剂量不同,DDD值也有所不同。
例:环丙沙星口服DDD l.Og;环丙沙星注射DDD 0. 5g3)B内酰胺类药物与酶抑制剂的组合制剂,如哌拉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等,在计算其DDD时,只考虑主要药物(如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的含量,不统计酶抑制剂(舒巴坦等)的量。
例:哌拉西林的DDD为14g,哌拉西林舒巴坦的DDD也为14g。
二、DDD 数(DDDs)DDD数(DDDs)表示每一药物的消耗量除以该药的DDD值,它反映了抗生素的用药频度,并且可以累加。
例:头抱哌酮舒巴坦的每日消耗量为3g, DDD值为4g,则每日DDD数为3:DDDs大,表示对该(类)药的选择倾向性大;DDDs小,则表示对该(类)药的使用较少。
DDD数(DDDs)主要反映了药物的使用合理性问题,不会受到药品销售价格、包装剂量的影响。
不同药物的DDD数可以累加,不同部门(科室或医院)的DDDs 也可以累加。
例:甲医院的头抱地尼胶囊的DDD数为8. 33,注射用头胞西丁钠的DDD数为16. 67,则这两种药物的DDD数之和为8. 33+16. 67二2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2009)38号)及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1、抗菌药物是指应用于治疗和控制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的药物。
2、建立、健全、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院长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并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3、医院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督导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4、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感染科和药剂科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为一线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
5、诊断为细菌感染者,应有指征应有抗菌药物。
对感染性疾病应尽早确定病原学诊断,住院病人尽可能在开始抗菌治疗先留取、送检标本,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对于未明确致病菌的危急病例,可根据患者年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临床特点,给予抗菌经验性治疗。
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应控制在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在40DDD/100人/天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7、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选择用药。
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治疗有效的感染,不需要联合用药。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解析..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各年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较表
年度
2008年度 2009年度 2010年度 2011年度 2012年度 2013年度
医院数
83家 116家 121家 164家 174家 182家
中位值 DDD/100
人天
使用抗菌药 物品种数
平均使用抗 菌药物品种
数
86.0
153
62.7
72.1
(3) 根据指南和当地病原菌情况选择正确的 经验性治疗药物,保证合理抗菌药物疗程
• 以HAP为例,教学医院前三位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50%
鲍曼 不动杆 菌
铜绿
假单胞 菌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 17.6
29.3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 80.3
22.0
坦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78.9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100
➢抗菌药物消耗量包括两个部分: 出院病历:所有抗菌药物的DDD数之和。 运行病历:所有抗菌药物的DDD数之和。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也包括两个部分: 出院病历:100位患者的住院日天数之和。 运行病历:50位患者的住院天数之和。
如果MDR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为中敏或耐药,仅阿米 卡星敏感。那么首先应该考虑控制感染,增加药物剂量或者联合 用药;如果首先考虑减少DDD,选择阿米卡星单药治疗,无疑不 能控制感染,必需联合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药物。
(3) 根据指南和当地病原菌情况选择正确的 经验性治疗药物,保证合理抗菌药物疗程
研 使用强度是群体样本的统计研究 究 和 不是个体样本的研究, 衡 量 是显示群体的在一定计量单位内的消耗量 的 对 它只反映药品消耗情况,不能真实反映治 象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范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范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办法1、成立“肿瘤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组二2、制订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实施细则,争取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4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0够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30DDDs以下。
3、根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确定院内三线药物(见表1),实行分线分级使用。
4、每月统计分析全院及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用量,停用有异动情况的药,争取抗菌药物占药品消耗比例在10%以下。
5、开展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每季度公布全院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
6、建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淘汰疗效差和不良反应大的药。
7、不定期检查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8、不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
医师和药师须经医院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9、实行奖罚制度,与科室、个人挂钩。
院感科、医务科、药剂科等参与考核管理。
10、结合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对抗菌药物处方做到100%点评,将点评结果院内网公示,对不合格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处理。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1、抗菌药物用于由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病毒性感染者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而定,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
3、感染病人在抗菌治疗前应先正确采样作病原学检查,并及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力争有样可采送检率达到60%以上,使用三线药物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低于80⅜o 未获结果前或病情不允许情况下可根据临床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先进行经验治疗。
4、掌握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用法,对时间依赖性药物如青霉素等B-内酰胺类应每日数次按时按量给予,对浓度依赖性药物如阿米卡星等氨基糖甘类宜每日一次全剂量给予。
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目标
关于调整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管理目标的通告
依据卫生部第84号令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我院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开展监测并量化管理,旨在全面、综合、科学的评价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根据我院抗菌药物目前使用状况和监测情况,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研究决定调整部分科室管理目标,各临床科室参照执行,具体如下:全院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管理目标
备注:
(1)卫生部要求: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60%,使用强度(DDD)≤40%(强制要求)。
(2)使用率、使用强度的计算:
①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100% ;
同期总出院人数
②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00;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③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
DDD值:按照WHO推荐的药物限定日剂量计算(defined daily doses ,DDD),同一通用名的药物剂型不同DDD值也不同;为药物主要适应症以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作为标准剂量,将不同药物的消耗量换算为统一标准单位,提供了一种与药物价格和配方无关的测量单位。
抗菌药物累计DDD数 = 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相加总和。
黄陂区人民医院
2013年9月22日。
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指标
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指标
1、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2、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0%;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S/100人/天;
5、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min~2h剖宫产手术除外;
6、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30%,
7、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手术
1 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
2 甲状腺疾病手术
3 乳腺疾病手术
4 关节镜检查手术
5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
6 颅骨肿物切除手术
7 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
8、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小时;
9、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
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50%
1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在医疗机构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过度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
为了规范和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指标1.抗菌药物使用率:医疗机构应当监测抗菌药物的总使用率,包括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了解抗菌药物在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2.抗菌药物使用时长:监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长,避免出现药物使用过短或过长的情况。
3.抗菌药物使用途径:监测抗菌药物使用的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等,以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方式。
4.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监测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避免在无需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滥用。
抗菌药物使用质量控制指标1.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测率:建立完善的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测体系,提高细菌感染的明确诊断率,减少盲目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2.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监测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包括滥用、过量使用等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3.消耗类抗菌药物比例:监测消耗类抗菌药物的比例,了解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避免过度使用高级别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效果评估指标1.治疗效果评估:监测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的病情转归,评估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2.耐药性监测: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体系,定期监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使用计划。
3.不良反应监测:监测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并调整治疗方案。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以上指标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控制机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率,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抗菌药物在医疗机构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然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因此,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标准对于维护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1.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明确适应症:使用抗菌药物前需明确感染类型及致病微生物。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种类和剂量。
•限制使用时长:避免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
•监测疗效:定期监测抗菌药物疗效,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2.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评估指标2.1 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是评估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以DDD/1000患者日作为指标,反映单位时间内患者接受抗菌药物的频率。
2.2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评价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水平的指标。
通常采用药物使用频率、平均使用剂量、使用时长等综合指标来评估。
2.3 定性评价根据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的评价结果,可将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定性为低、中、高三个等级,以便进一步制定改进措施。
3.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制定3.1 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制定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有利于规范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使用行为,降低耐药性发生的风险,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效果。
3.2 制定标准的依据制定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应参考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国际标准以及医疗机构内部抗菌药物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3.3 制定标准的内容标准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评估指标、评价等级划分标准等内容,具体细节需根据医疗机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制定。
4. 标准执行与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确保标准的有效执行。
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结语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维护患者健康的重要举措,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共同努力降低耐药性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202005
剂量(g),最后求和得到该品种消耗的总剂量(g)。
• DDDs:用药频度。DDDs=该药 销售总量(g)/该药的DDD值。 DDDs可反映不同 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Ddrug utilization index)药物利用指数,是以DDDs除以实际用药天数, 可作为判别临床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
• 定义为: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 • 以DDD作为测量单位,较以往单纯的药品金额和数量更合理,不会受到药
品销售价格、包装剂量以及各种药物每日剂量不同的影响,解决了因为不 同药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药次数不同而无法比较的问题,可以较好地 反映出药物的使用频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DDD:限定日剂量。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单位,不受治疗分类、剂型 和不同人群的限制。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方法,标准 DDD值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及药品说明书并 结合临床用药的习惯确定。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以平均每日 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即DDD/100人天)表示, 其值=(DDDs/用药总人天数)x10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
黄海龙.2020.05
•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60% •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40 • 3.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20% • 4.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40% • 5.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30% • 6.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30% • 7.门诊静脉抗菌药物使用率。
临床科室控制抗菌药使用指标
临床科室控制抗菌药使用指标为落实卫生部提出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控制指标(见表1),根据近几年来我院各临床科室抗菌药使用情况调查结果,特制定《临床科室控制抗菌药使用指标》,并针对各项指标制定了奖惩措施,请各相关科室认真贯彻执行,具体如下:表1: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指标11。
1卫生部要求:住院抗菌药使用率(注射与口服、不包括外用、抗结核药,下同)≤30%;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使用一线抗菌药送检≥30%、使用二线抗菌药送检≥50%;使用三线抗菌药送检≥80%。
1。
2奖惩措施:住院抗菌药使用率每月药剂科统计报院感科,每超过1%,扣该医师50元,住院抗菌药使用率低于规定指标的1%,每个奖10元,奖惩按百分比类推.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数每月底检验科统计后报院感科,超额完成的部分每个奖10元,未完成定额任务的每个扣50元,使用抗菌药患者数不足但送检率达标不处罚。
1.3各住院科室分解指标,见表2。
微生物检验样本包括细菌培养+药敏、衣原体培养及药敏、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沙门菌、志贺菌培养及鉴定、结核菌培养、痰找结核杆菌、结核菌涂片检查、霍乱弧菌培养、真菌涂片检查、淋球菌、阴道分泌物检查。
原则上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必须采集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
采集时机必须在抗菌治疗前,对已用药而不能中止的患者,也应在下次用药之前。
表2 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指标*要求100%送检.2.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2。
1卫生部要求:门诊抗菌药使用率(注射与口服、不包括外用、抗结核药)门急诊科≤40%,门诊普通科室≤20%。
2。
2奖惩措施:门诊各科抗菌药使用率超过规定指标的每1%,扣该医师50元。
门诊抗菌药使用率低于规定指标的1%,每个奖10元、奖惩按百分比类推。
返聘医师一并奖惩。
2.3各科分解指标,见表3.表3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3。
围手术期抗菌药的使用要求力争<40DDD.重点管理影响抗菌药使用强度的因素,加强如围手术期超规定时限使用抗菌药、二种作用机制相同的抗菌药联合注射或口服、超说明书规定剂量上限使用抗菌药、出院带抗菌药等处方医嘱点评。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多少个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多少个
在当前社会,抗菌药物的使用已成为医疗机构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抗菌药
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但过度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控制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的关注
度不断提高。
各大医疗机构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然而,一些数据显示,部分医疗机构在抗菌药物使用上存在不合理现象,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时有发生。
强度控制的重要性
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不仅会造成药品的浪费,还会增加患者的药物耐药性,降
低药物的疗效。
因此,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率。
目标设定及控制措施
为了实现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制,医疗机构需要设定明确的指标和目标值。
一般来说,医疗机构可以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月平均使用药物种类数量在
5个以下为宜。
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用药监测制度,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纠正不合理的使用行为。
结语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医务人员、
患者及管理者们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当使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以上是针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制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够引
起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重视,共同致力于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