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相关复习材料(1)

合集下载

曾国藩的材料作文

曾国藩的材料作文

曾国藩的材料作文咱今儿个来唠唠曾国藩。

这曾国藩啊,在历史上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就像一颗超级明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曾国藩这人呢,首先得说说他的勤奋。

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小蜜蜂,每天都在学习、做事。

据说他每天都坚持写日记,这日记可不是随便记记今天吃了啥、见了谁的流水账。

那里面全是对自己一天行为的反思,就好比他每天都拿着一把小梳子,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要是发现哪里不对,就赶紧纠正。

这种自我反省的能力啊,真的是超级强大。

你想想,咱们现在很多人别说每天反省自己了,能记得自己一周前干了啥蠢事就不错了。

再说说他的坚持。

他在军事方面那可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打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就像玩一场超级复杂的战略游戏,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满盘皆输。

但是曾国藩就是有股子韧劲,不管遇到多少挫折,被敌人打得有多惨,他都能咬着牙坚持下去。

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今天被踩扁了,明天又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出来继续战斗。

他组建湘军,一点点训练士兵,就像精心打造一个超级战队一样。

这个过程中困难重重啊,缺兵少粮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他就是不放弃。

不过呢,曾国藩也不是那种完美无缺的圣人。

他也有保守的一面。

在面对一些新的思想和变革的时候,他就有点像个固执的老头儿,不太能接受。

当时西方的一些先进的东西传进来,他虽然也做了一些洋务运动之类的事情,但总体上还是有点小心翼翼的。

这就好比一个一直住在老房子里的人,你让他一下子搬到现代化的公寓里,他还不太适应,总是想着要保留一些老房子里的东西。

但不管怎么说,曾国藩的一生对我们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他的勤奋、坚持这些品质就像宝藏一样,值得我们去挖掘。

咱们可以学习他那种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态度,每天也给自己来个小小的反思。

还有他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勇气,当我们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或者工作上的麻烦时,想想曾国藩在战场上的坚韧不拔,也许就能振作起来,继续向着目标前进。

虽然咱不一定能像他一样成为历史上的大人物,但要是能把他的这些闪光点融入到自己的生活里,那咱也能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呢。

曾国藩总结归纳

曾国藩总结归纳

曾国藩总结归纳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杰出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在其一生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其著作中对自己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本文将对曾国藩总结归纳的重要内容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治理原则与方法曾国藩在治理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注重发挥人才的作用。

他强调选拔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优秀的人才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曾国藩提倡注重实践和务实,对于问题和困难的解决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

他主张以身作则,做到率先垂范,以激励他人。

二、军事理论与实践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曾国藩对军事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他认为军事力量的发展要素包括军纪、组织、武器装备等。

曾国藩主张注重军事纪律建设,建立严明的指挥系统和培养高素质的军队。

此外,他强调战斗力的培养和提高,认为训练和实战结合是军队成长的关键。

三、教育思想与方法曾国藩非常重视教育,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思想和方法。

他主张教育应该以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智慧和能力,使其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曾国藩还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更加有效。

四、政治哲学与思想在政治哲学与思想方面,曾国藩主张君主立宪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他认为君主立宪制可以实现君主与民众的和谐共处,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同时,他也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主张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维护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

五、个人修养与成就曾国藩注重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进行了深入反思,总结了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曾国藩坚持自我反省,并在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结语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在其一生中总结归纳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军事、教育、和思想方面的内容,对中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曾国藩

曾国藩

曾国藩内容摘要:中国古代的家训、治家格言、家书等历代不绝,这成为考察历史上的这些人物思想的重要材料。

曾国藩家书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大至经邦治世、修身进德,小到家庭生计、人际琐事,无不涉及,并将做人、读书之道贯穿其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儒学思想体系。

关键字:曾国藩、孝悌、勤俭、和睦一、人物简介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

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原属湘乡)荷叶镇。

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恐。

适曾国藩因母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

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号“湘勇”(通称湘军)。

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

湘军初战,连败于岳州(今湖南岳阳)、靖港,曾国藩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杀,被其左右救起。

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

此后用兵更为谨慎。

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兵。

1855年初,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退守南昌。

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军务。

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

次年9月,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

11月,加太子少保衔,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

旋向朝廷举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

1862年,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部沿江东下,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

10月,湘军与李秀成等部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激战,持续围困天京。

至1864年7月,终于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

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模拟曾国藩传

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模拟曾国藩传

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模拟曾国藩传
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模拟曾国藩传如下: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

祖玉屏,始慕乡学。

父麟书,为县学生,以孝闻。

国藩,道光十八年进士。

咸丰初,诏群臣言得失。

奏陈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

复上言:“国用不足,兵伍不精,二者为天下大患。

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

至岁出之数,兵饷为钜,绿营兵额六十四万,常虚六七万以资给军用。

自乾隆中增兵议起,岁糜帑二百余万。

其时大学士阿桂即忧其难继,嘉、道间两次议裁,不及十之四,仍宜汰五万,复旧额。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曾国藩直言敢谏。

他上奏章指出皇帝身上存在的问题,
其中有些话是别人所不敢说的,皇帝用嘉奖的诏书答复他。

B、曾国藩针砭时弊。

他上奏陈述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天
下的两大患,并用一系列数字进行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C、曾国藩荣宠加身。

他被皇帝加封为太子太傅、一等毅勇侯,赏赐双眼花翎顶戴,这是清朝开国以来大臣未曾有过的荣誉。

D、曾国藩思想先进。

他极力促成朝廷向西方购买先进机器、置办先进船舶枪械等事情,建议选拔年幼的学生到欧洲学习技艺。

曾国藩(1)(1)

曾国藩(1)(1)

迁往白杨坪。
对曾公影响最大者莫过于其祖
父曾玉屏(星冈公),次为其父曾麟 书,再次则为其母江氏。此三人,一 者在言传、一者在身教、另者在脾性。
02
曾公的生平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 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 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 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 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 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 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 后世称“曾文正”。
曾公于咸丰二年(1952)壬子丁母忧回籍,继 而奉命办团练,曾公的人生由此转折。此期与之 相关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此期的曾 公和洪杨如同天平的两极,此起而彼落。初期, 曾公始建湘军,可谓困难重重,而洪杨一方却正 是鼎盛时期,故而有了“屡败屡战”的曾公,有 了“两次投水而不得”的曾公;随后,曾公渐起 而洪杨日落,形式逐渐好转。至同治三年 (1864),克复金陵。
03
总结
曾公一生,短短六十余载,三时期,四阶段,几经沉浮。有人言他做到了三不朽,做 到了内圣外王;亦有人言其为杀人如麻的“曾剃头”;须知,有这样的一句话:“世上无 不被评说的人,亦无被评说的事”。然而,我们最好不要去随便去评价,如硬要去评价, 切莫以当今的视角,务须以人物所处的时代视角带入,想一想如果自己所处于当时,自己 会怎么做,继而推演将会带来什么后果。我们最好也不要人云亦云,如果你想去了解,想 要得到些什么结论,那就亲自去行动起来。
曾氏家族是中国六大家族之一,其源头
是中国的大哲学家曾子。曾公的祖籍在衡阳
世代务农,到了曾竟希(曾公的曾祖父)的
曾玉屛
祖父曾元吉时,突然发达起来。乾隆二十九

《曾国藩》试题1含答案

《曾国藩》试题1含答案

《曾国藩》试题1含答案《曾国藩——野魂、血祭》试题一、选择题1、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A)A左宗棠;B曾国藩;李鸿章;D洪秀全2、攻取武昌的时候湖北巡抚作的谁的俘虏(C)A,康禄 B陈启买 C彭玉麟 D左宗棠3、曾国藩与李鸿章是(C)关系。

A、朋友B、敌人C、师徒D、同学4、荣封伯爵的次日,(A)病了。

A、曾国荃B、郭嵩焘C、刘蓉D、赵烈文5、在天王宫从容就义,慷慨自焚的是(A );A.康禄B。

石达开C。

洪秀全D。

李秀成6、洪秀全之子选择谁辅政(D );A.玕王B。

信王C。

璋王D。

忠王7、“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讲坛”此话是描述(D)A曾国藩 B.张之洞 C.邓世昌 D.李鸿章8、《曾国藩血祭》一书中,曾国藩听闻母死凶信,回家奔丧是在朝廷所居何职?AA 礼部右侍郎B 礼部左侍郎C 吏部左侍郎D 礼部右侍郎兼署吏部左侍郎9、下列哪项不是曾国藩生平最爱读的四书之一?CA 《史》B 《诗》C 《书》D 《韩》10、曾国藩从那本书中大彻大悟,领悟了自己为人处世影采取的原则?BA 《左传》B 《道德经》C 《史记》D 《资治通鉴》11、曾国藩对儿子说的平生有三耻不包括 (D)A天文学毫无所知虽恒星纬度亦不认识 B做事有始无终C练字不能成自己的一体又慢而费事 D在教育上亦无所贡献12、曾国藩打造湘军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AA.千磨百折,厚饷养兵 B.模仿淮军 C.因势利导 D . 唯才是用13、曾国藩回家奔丧途中被抓,是谁救了他(A)A.康福B.荆七C.杨载福D.赵烈文14、蟒蛇精投胎的传说说的是谁(A)A.曾国藩B. 李鸿章 C宗棠 D 官文15、1、“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此语出自?(C)A 李鸿章 B毛泽东 C梁启超 D 蒋介石二、填空1、前明的传国玉玺刻着“天地齐寿,日月同辉”八个篆字.2、曾国藩教给孩子读书的方法看读写作3、洪秀全令工匠在明朝的传国玉玺上刻了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十个大字4、曾国藩经高人点拨和自己的体会,在《道德经》扉页上写下了八个字:“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名人篇曾国藩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名人篇曾国藩

作文主题训练-------名人篇(曾国藩)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国藩说:“凡事皆贵专。

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意思是:不管做什么事都贵在专注。

心里有坚定的目标,同时又要广泛地了解其他的可能性,以此来扩大见识,也不是不可以的;但如果心里面没有坚定的目标,只是见异思迁,朝秦暮楚,左顾右盼,这是万万不可的。

以上材料对当代的青年也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文学家曾国藩总结了文章的四种特色:有气,有识,有情,有趣。

他尤其欣赏文章的“有气”特色,说“行气为文章第一义”,任何一篇优秀之作都有明显的逼人之“气”,这“气”可以是思想观念、主旨内容,也可以是语言、修辞、表达形式和手段;可以是文字表象,也可以是深层的体味;可以是作者素质修养的反映,也可以是读者不可言传的意会。

相反的,缺少了这种“气”,必定是平淡平庸之作。

做人如作文,上述材料无论是对我们的写作,还是对我们做人都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国藩在《挺经·刚柔》中说:“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

太刚则折。

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奋发、进取)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

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

”刚与柔是相对存在的两种形态,取舍之间彰显人生智慧。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曾国藩作文素材积累

曾国藩作文素材积累

曾国藩作文素材积累哎,说起曾国藩这个人物,咱们四川娃儿也得来摆摆龙门阵(聊聊天),积累点“作文”的素材,让文章里头多点嚼头(内容)。

首先嘞,曾国藩这个人,简直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活例子。

你想嘛,他小时候读书,那是出了名的“笨鸟先飞”。

别个娃儿读一遍就懂的,他要读十遍八遍,还常常自个儿躲在书房里,点着油灯,“嘿哟嘿哟”地背到半夜三更。

这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劲儿,咱们写作文时就可以说:“曾国藩以勤补拙,用汗水浇灌出成功的花朵,告诉我们,无论天资如何,持之以恒终能成就一番事业。

”再来说说他的“忍”字诀。

曾国藩在官场上那是出了名的能忍,遇到啥子难事、气事,他都是“牙齿打落和血吞”,不轻易发作。

这种忍耐力,放到咱们作文里头,就可以写成:“曾国藩以‘忍’为舟,渡过了人生中的无数急流险滩,教会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冷静与坚韧,方能笑到最后。

”还有啊,他那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也是咱们作文里的好料。

曾国藩不仅自己严于律己,还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出了不少优秀子弟。

这就可以说:“曾国藩以身作则,将‘修身’作为人生基石,进而影响家族,乃至国家,展现了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的高度统一,是咱们学习的榜样。

”最后,咱们还可以聊聊他的“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识人眼光独到,用人不拘一格,手下聚集了一大批能人异士。

这在作文里就能写成:“曾国藩深谙‘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道理,他广开才路,知人善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启示我们,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

”总而言之,曾国藩这个人,浑身上下都是宝,咱们写作文时,多挖挖他的故事,多学学他的精神,文章自然就有了深度和厚度,读起来也更有味道了。

曾国藩家书阅读材料

曾国藩家书阅读材料

关于《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位毁誉参半的领袖!他组建湘军,振兴清廷军政,尊为中兴第一名臣;他效法泰西;力主富国强兵,向称洋务运动先驱;他义理考据,成就斐然,公推天下文章领袖;他杀人如麻,"刽子手"、"曾剃头",生前令人闻名丧胆;他割地求和,"大汉奸"、"卖国贼",身后骂声仍不绝。

家书一部,修身、齐家、治国,用心良苦!戎马卅年,立功、立德、立言,光耀后世!《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今双峰县荷叶镇】,1811年11月26日出生在一个偏僻山村的地主家庭里。

曾国藩有兄弟5人,他排行老大,另有1姐3妹,家中对他们兄弟严加管教,希望他们能光宗耀祖。

曾国藩的祖父自幼教育他们“君子在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嚣”,“人以懦弱无刚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从小发愤图强,6岁入塾读书,8岁随父学五经,14岁应童子试,22岁考取秀才,28岁中进士。

初授翰林院检讨,1846年充文渊阁直学士,次年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曾国藩少年得志,官运亨通,10年之中连升10级,官至二品。

他能获得这么快的擢升,关键在于他刻苦修身。

他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从不放弃自己的品德修养,至其年衰,政治思想成熟,也不放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自责。

论说文材料-曾国藩

论说文材料-曾国藩

曾国藩以书生张空拳,创办湘军,扑灭了太平天国运动,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一、28岁才得进科甲,每日做的只是些抄写工作,位卑言轻,谨小慎微,有志不能获逞,官运未曾腾达。

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当然曾国藩不是消极的等待,他束发修诗书,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

曾国藩通过修、立、储、养的努力,在人格、才干、声望三个方面,为日后成大事业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曾国藩创造了清朝官场上的奇迹。

十年之内7次升迁。

二、在当时腐朽的清朝军队,有功就争强,有过就互相推卸责任的大氛围里。

曾国藩不但有知人之明,更有容人的气度,手下将官得了功劳,比自己得了功劳还高兴。

曾国藩幕僚里后成为封疆大吏的有三十多人,其门生故吏遍天下。

曾国藩节俭自律,不事奢靡,生活简朴,克己甚严,有时到了苛刻的地步。

身为声名显赫的两江总督曾国藩,始终保持一介寒士之风。

甘于恬淡寡欲,衣服上常有补丁,不曾添置一块土地,吃的是蔬菜,穿的是薄衣。

三、曾国藩招募有才之士,但真正有才之士,大多桀骜不驯,自成一家,言语有冲斗牛之势,行为有放荡不羁之态,倘若气量狭窄,胸中不能容人,嫉贤妒能,必然会有矛盾,但看曾国藩用人相处之道,令人叹服。

正是这种栽培,使的李鸿章后来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淮军领袖。

反观太平天国洪秀全的用人之术,他生怕自己的领导地位被取代,在用人上互相牵制,使得太平军的重要领导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置全局于不顾。

四、受命于危难之中的曾国藩组建了湘军,他率领的湘军被朝廷视为救命利刀,挥杀冲刺,不惜锋卷刃折。

曾国藩与太平军初战即败,再战又败,狼狈不堪,两次跳江亡命,被属下救起。

粮草、军饷、辎重、奖赏,事事时时掣肘,使他不得不疲于应付。

心力交瘁的曾国藩像在在刀尖上起舞,每遇困厄屈辱、劣势惨境,损兵折将牺牲了亲人,只得“打脱牙齿和血吞”。

他在请功奏章上,有意示谦,还把功劳拱手让人。

更要求裁撤湘军,让九弟曾国荃回乡养病。

曾国藩以他的深谋远虑来了个釜底抽薪,让火烧不到自己的头上,从而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

曾国藩

曾国藩

一轮必答题一、每桌一号选手答题(主持人1)1、关于柔与刚,曾国藩在读史的过程中提到过两个典型的案例,一个是汉代“强项令”的事儿,一个是“落牙臣”的事儿。

请问:“强项令”指的是谁?(东汉洛阳令董宣)2、曾国藩其实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这一点可以从他写得一副楹联中看出来,这幅楹联只有八个字,请问这幅楹联是怎么说的?(另起炉灶,重开世界)3、曾国藩初办团练,绿营兵聚众闹事,紧要关头,曾国藩掉头跑出后门,便去找当时的湖南巡抚谁去救命?(骆秉章)4、曾国藩离开长沙,退避到什么地方继续办团练?(衡阳)5、曾国藩是文人出身,可他带兵却很有经验,这都是他拜了“隔代师”的缘故,那么,他到底拜了谁做隔代师的呢?(戚继光)6、曾国藩在信中写到:“总之,危机之际,莫靠他人,专靠自己,乃是稳着。

”请问: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给弟弟曾国荃的?(孤军深入,南京被围)二、每桌二号选手答题(主持人2)1、曾国藩信奉一句话,叫“打脱牙,和血吞”,从这句话当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功夫了得?(忍功)2、立足衡阳,曾国藩要求手下人去征兵,有一人因将规定的三千人招到了一万多人而最终惹恼了曾国藩,也因此离开了曾国藩,请问这个人是谁?(罗泽南的得意弟子王錱)3、当初,曾国藩想要个巡抚当当,咸丰皇帝都不肯,可后来又一下子任命曾国藩为令江总督兼兵部尚书,主管东南各省军政大全,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洪仁玕上台,连破江南、江北大营,清政府已基本上无兵可派,所以只能重用曾国藩)4、曾国藩将老营安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因四面环山、处在盆地,不适合安营扎寨而导致曾国藩差点一命呜呼?(祁门)5、湘军集团里曾发生过一段“二李见背”的著名公案,请问这里的“二李”指的是谁?(李元度,李鸿章)6、曾国藩有两大嗜好,其一是烟瘾,他花了很大的气力戒了,可另一嗜好他终其一身也未戒掉,请问:他的另一嗜好什么?(下棋)三、每桌三号选手答题(主持人1)1、谁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海军之父”?(彭玉麟)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咸丰皇帝下旨让谁北上“勤王”?为此事曾国藩很是为难,又是谁出主意化解了矛盾?(鲍超,李鸿章)3、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有很多毛病,他对自己身上的那些缺点也曾深恶痛绝,所以他曾给自己立过一个三戒的规定。

曾国藩

曾国藩

用人是一门艺术 ——曾国藩用人方略
• 1、诚心、智慧、度量:用人者应该具备的 三大素养 • 2、情感、利益、约束:用人者应该把握好 的三大手段 • 3、成功用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人才的 特长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国藩的侯府
思云馆
曾国藩其人其事
• 1860年,太平军破江南大营,授两江总督 • 1861年,湘军取得安庆会战的胜利。同治即位 后,曾国藩开始节制四省军事 • 1864年,湘军攻克天京 • 1868年,调直隶总督,次年回任两江 • 1871年,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
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
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 败则出死力以相救。贼有誓不相弃之死党,吾官兵亦有誓不相弃之死党。 ——曾国藩
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
• 高举孔孟之道的大旗,以此作为凝聚人心的思 想武器!------《讨粤匪檄》 (优秀的企业文化)

把信仰灌输到一般士兵身上:
– 常教士卒作字读书,书 声琅琅,如家塾然。又 时以义理反复训谕,若 慈父之训其子,听者潸 然泪下。
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
– 道理:打仗为何?一为保卫乡里,二为在战场 上建立军功,升官发财,上替父母祖宗争光, 下为妻子儿女谋福,也不枉变个男子汉,在世 上走一遭。 – 纪律(严惩拜不相救) – 封建伦理教育、孔孟之道
中 兴 名 臣 曾 国 藩
( 1811 ~ 1872 )
---
一、曾国藩的生平 曾国藩(1811--1872),字伯函,号涤生。 • 出生地点:湖南省双峰县荷叶塘镇 • 1838年(道光18年)28岁会试中第三十八 名贡士。试后改名国藩。 • 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 授翰林院庶吉士。

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曾国藩二、作家资料1.生平八字家诀曾国藩

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曾国藩二、作家资料1.生平八字家诀曾国藩

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曾国藩二、作家资料1.生平八字家诀曾国藩的为人处世、秉性风格与他的家庭根基和教育有着直接关系。

曾氏一族,远祖居于江西,清初迁至湖南湘乡大界里,嘉庆十三年(1798)又迁居白杨坪。

白杨坪界于湘乡、衡阳两县之间的高嵋山下,离湘乡县城120里,今属湖南双峰县。

这一带丘陵起伏,山青水秀,竹树隐映,风景十分秀美,但是交通不变,山环水绕,消息闭塞,正如曾国藩所说,这里的山野是“世事痴聋百不识,笑置诗书如埃尘”1。

据曾国藩后来考证,曾家数百年世代务农,无功名者,是默默无闻的寒族。

前文已述,曾国藩出生时,其曾祖父曾竟希年70、祖父曾玉屏37岁、父亲曾麟书21岁。

当时,祖孙三代连个秀才也没一个,家庭经济状况也不佳,曾国藩出世的曾家真可谓是寒门冷籍了。

曾国藩的曾祖父曾竟希搬来白杨坪,白手起家,克勤克俭,苦苦积攒点钱,盖了几幢茅屋置了几亩田地,亦耕亦渔,勉强糊口。

曾竟希为了脱去寒门冷籍,在家道渐苏的情况下,送子读书,以期“十载寒窗,一举成名”。

曾玉屏虽进了私塾,一则家境维艰,二则天资不丰,并未读熟几句书便辍学不读。

不仅如此,而且染上酒食争逐、游手好闲的习惯。

到了30多岁,父亲去世,家庭负担落在他的肩头,父亲生前的遗愿,孙子“巨蟒转世”的神话,都促他猛醒,痛改前非,做了一个“回头浪子”,踏踏实实地干起农业。

他起早贪黑,开荒辟林,种园养猪,捕鱼打柴,拼命地干。

省吃俭用,开源节支,十几年后,曾家境况,大为好转,蒸蒸日上。

曾玉屏的勤劳、刚正,成了白杨坪的中心人物,庄邻庄舍有了纷争、诉讼、红白喜葬、天灾人祸,都自动找他拿主意,排难解忧。

曾玉屏主持的曾家,并没有史书上说的“大地主”的规模,他一生都是率领妻、子勤奋耕作,也极少有什么剥削行为,大收大割时,或许花钱请人抢收抢种是有的。

曾玉屏治家极严。

一家大小,妻子王氏大他7岁,有子3人:长子麟书,字竹亭;老二早殇;老三曾骥云一生无子,以麟书子曾国华为继。

全家务农,供子孙读书。

曾国藩名言归纳(一)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

曾国藩名言归纳(一)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

曾国藩名言归纳(一)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曾国藩名言归纳(一)1、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2、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3、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4、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5、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6、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7、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8、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9、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10、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11、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12、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13、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14、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5、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16、有其功,必有其效。

17、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

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

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18、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19、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20、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21、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22、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23、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

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24、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25、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26、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

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27、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28、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29、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30、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曾国藩读书摘抄及笔记(3篇)

曾国藩读书摘抄及笔记(3篇)

第1篇一、引言曾国藩,字子诚,号润之,湖南湘乡人,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一生勤奋好学,博学多才,尤其在读书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体会。

本文将摘抄曾国藩的读书笔记,以供读者参考。

二、曾国藩读书摘抄1. 《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吾辈读书,应以修身为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

2. 《中庸》“中正平和”,为人处世,应以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坚守正道。

3.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书要善于温故知新,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4.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政者应以仁政为本,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5. 《史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史可以明志,知古鉴今,以史为鉴。

6. 《三国演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世间万物,均有其规律,要顺应规律,把握时机。

7. 《资治通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史可以明志,知古鉴今,为政者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8. 《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法之道,实则为人处世之道,要善于运用兵法智慧。

9.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法自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10. 《庄子》“逍遥游”,人生在世,要追求内心的自由,顺应自然,淡泊名利。

三、曾国藩读书笔记1. 读书要有所选择,读经典之作,汲取古人智慧。

2. 读书要注重实践,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

3. 读书要善于思考,对所读之物要有自己的见解,不盲目跟从。

4. 读书要持之以恒,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持不懈。

5. 读书要注重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6. 读书要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7. 读书要善于借鉴,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

8. 读书要敢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开拓新境界。

9. 读书要善于总结,对所学之物要有自己的归纳和总结。

10. 读书要善于传承,将所学之物传授给后人,为民族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复习材料1、曾国藩简介曾国藩出生日期:1811年11月26日逝世日期:1872年3月12日别名(字):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曾文正主要成就: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代表作品:《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冰鉴》《曾国藩家书》朝代:清朝谥号:文正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长沙府湘乡县职业: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官职: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翰林庶吉士封爵:一等毅勇侯追赠封号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2、作者简介唐浩明,1946年生,汉族,衡阳市人,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学者唐翼明胞弟,又名邓云生,毕业于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入岳麓书社工作;任编辑室主任、总编辑等职;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彭玉麟》、《杨度》、《张之洞》等,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杨度》获国家图书奖,《张之洞》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3、曾国藩个人成就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他是中国近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先驱,他在教导士兵的时候,用礼来约束部下,儒家精神的熏陶,让曾国藩手下的湘军在作战的时候拥有严明的纪律性,将士们个个如虎添翼,超常发挥。

他创作的《爱民歌》更是成为毛主席治军的依据,曾国藩在修身治国齐家上也成为了中国第一完人,古人推崇的完成一番事业、成为世人学习的榜样、给后代留下著作,这三点曾国藩全都做到了,他先是镇压太平天国,挽救了岌岌可微的清王朝,再是主张学习西方文化,得到一致认可,然后他的著作也被后人完整的保留下来,并称为后代学习的准则。

曾国藩还是培养人才和推荐人才的高手,因为他的决策明确,为中国输送了一大批有志青年,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正兴实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员保障,他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使得大家的宝贵意见都综合考略,扬长避短后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曾国藩更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他守孝道,对母亲关爱有加,他是好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孩子们大多受曾国藩优秀的品质影响,后来成为有用的人才。

曾国藩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勤奋好学,吃苦耐劳,这些诸多优秀品格,让他无论受多大的打击,都能保持平常心,不灰心丧气,从而再接再厉,直到完成自己的事业,完成自己的报国梦。

4、治家方略曾国藩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家庭成员中人人孝悌的原则。

孝容易理解,就是对父母、对长辈的感恩、尊敬与赡养。

悌是指兄弟之间和睦友爱,也就是同辈之间的融洽与和谐。

在曾国藩家书里,一般都以为他给孩子写的信最多,事实上他写给弟弟的信才是最多的,可见他对兄弟之间关系的重视。

曾国藩有段著名的评论,说家庭兴旺的规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庭,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兴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讲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曾国藩在“和以治家”的宗旨下还特别强调“勤以持家”。

这个勤以持家在曾国藩那有两层意思,一是家庭成员要克勤克俭,一是做家长的要勤以言传身教。

曾国藩说的这些,他自己就能一丝不苟地带头去做,而且做得非常好。

比如第二个儿子曾纪泽喜欢西方社会学,曾纪鸿喜欢数学和物理学,曾国藩虽然一窍不通,也能尽自己所能去了解,去努力学一点。

这样的父亲,才不愧是一个真正“勤以持家”的父亲。

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曾纪泽总是会亲自教孩子们学英语、数学、音乐,还教他们练书法、写诗文、讲解经史典章,不论再忙,每日总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陪家人,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所以,曾国藩子孙、曾孙,甚至玄孙里,有很多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5、人格修炼人格修炼对他事业有帮助。

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

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6、早年修身十三条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九、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十、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一、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

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有关试题一、填空题1、天王开国的三件事:定都、朝拜、开科取士2、太平天国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东王府3、科试分为:天试、东试、北试、翼试4、太平天国天王、翼王、忠王、干王分别为:洪秀全石达开李秀成洪仁轩5、曾国荃最佩服胡林翼的三如:爱财如命,杀人如麻,挥金如土6、前明的传国玉玺刻着“天地齐寿,日月同辉”八个篆字.7、曾国藩教给孩子读书的方法看读写作8、洪秀全令工匠在明朝的传国玉玺上刻了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十个大字9、曾国藩经高人点拨和自己的体会,在《道德经》扉页上写下了八个字:“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10、曾国荃排行第九11、李鸿章给曾国藩献上皖省八府五州详图。

12、《曾国藩血祭》中曾国藩在军务之暇,悟出了许多人世诀窍,他把这些诀窍归之为“八本”。

其中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13、曾国藩赋诗明志:”树德追孔孟,拯时俪诸葛”立志做孔孟诸葛亮一流的人物。

14、出兵前夕,曾国藩亲拟檄文。

檄文的题目是: 《讨粤匪檄》15、为讨曾国藩欢心,韦俊谈到四种常用阵法牵线阵螃蟹阵百鸟阵伏地阵16、沅甫的祖父留下八字家训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二、单项选择题1.“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此语出自?(B )A李鸿章B梁启超C 毛泽东D蒋介石2、下列哪项不是曾国藩生平最爱读的四书之一( C)A《史》B《庄》C《诗》D《韩》3、《曾国藩血祭》中,蟒蛇精投胎的传说是关于谁的?(B )A左宗棠B曾国藩C曾国荃D张亮基4、康福是康禄的什么亲人(B )A爷爷B哥哥C弟弟D朋友3、在长沙激战,以下哪个人最先登上的城墙(A )A 康禄B 康福C 李鸿章D赵烈文4、6.是谁剖析厉害,密谋对策,促使曾国藩出山(A )A郭嵩焘B刘蓉C曾国荃D康福7.曾国藩在监管兵部时,他遍读历代兵书,尤爱读的三部书不包括(D )。

A《孙子兵法》B《练兵实纪》C《纪效新书》8、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A)A左宗棠;B曾国藩;李鸿章;D洪秀全9、攻取武昌的时候湖北巡抚作的谁的俘虏(C)A,康禄B陈启买C彭玉麟D左宗棠10、曾国藩与李鸿章是(C)关系。

A、朋友B、敌人C、师徒D、同学11、荣封伯爵的次日,(A)病了。

A、曾国荃B、郭嵩焘C、刘蓉D、赵烈文12、在天王宫从容就义,慷慨自焚的是(A );A.康禄B。

石达开C。

洪秀全D。

李秀成13、洪秀全之子选择谁辅政(D );A.玕王B。

信王C。

璋王D。

忠王14、“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讲坛”此话是描述(D )A曾国藩B.张之洞C.邓世昌D.李鸿章15、《曾国藩血祭》一书中,曾国藩听闻母死凶信,回家奔丧是在朝廷所居何职?(A)A 礼部右侍郎B 礼部左侍郎C 吏部左侍郎D 礼部右侍郎兼署吏部左侍郎16、下列哪项不是曾国藩生平最爱读的四书之一?(C)A 《史》B 《诗》C 《书》D 《韩》17、曾国藩从那本书中大彻大悟,领悟了自己为人处世影采取的原则?(B )A 《左传》B 《道德经》C 《史记》D 《资治通鉴》18、曾国藩对儿子说的平生有三耻不包括(D )A天文学毫无所知虽恒星纬度亦不认识B做事有始无终C练字不能成自己的一体又慢而费事D在教育上亦无所贡献19、曾国藩打造湘军采取的措施是什么?(A)A.千磨百折,厚饷养兵B.模仿淮军C.因势利导D . 唯才是用20、曾国藩回家奔丧途中被抓,是谁救了他(A)A.康福B.荆七C.杨载福D.赵烈文21、蟒蛇精投胎的传说说的是谁(A)A.曾国藩B. 李鸿章C宗棠D 官文22、1、“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此语出自?(C)A 李鸿章B毛泽东C梁启超D 蒋介石23、曾国藩提出天下的两个大患分别是(B )A、国用不足;官员不精B、国用不足;队伍不精C、道德不良;官员不精D、道德不足;队伍不精24、中国的轮船制造始于下面哪一位?(B )A、梁启超B、左宗棠C、荣禄D、章炳麟25、下面关于咸丰皇帝及其生平描述错误的一项是(C)A、生于北京圆明园B、在位期间内外交困C、在位21年D、依靠湘军抑制住了太平天国起义的扩张26、曾国藩的《保守平安歌》共有几章?(D )A、6B、5C、4D、327、下面哪一个不是《保守平安歌》里的内容?(C)A、操武艺B、要齐心C、勤捐助D、莫逃走28、下面关于钱基博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字子泉B、江苏无锡人C、别号潜庐D、钱钟书之子29、曾国藩曾向咸丰皇帝提出的办事三难不包括下面哪一个?(C)A、没有提拔部下权B、没有任免文武权C、没有提高俸禄权D、没有处事权30、清代的翰詹试发生在(C)A、嘉庆23年B、咸丰23年C、道光23年D、同治23年31、曾国藩提出团练的“团”指的是(D )A、团结兵民B、兴兵之计C、连坐之法D、保甲之法32、下面关于岳麓书院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A、1925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B、是古代汉族书院建筑C、位于湖南长沙D、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33、清代科举制的第二级是(C)A、殿试B、会试C、乡试D、童试34、湘军新制中的饷银实行什么制度?(B )A、双饷B、厚饷C、薄饷D、复饷35、湘军筹饷厘捐的厘金分为几种?(A)A、2B、3C、4D、536、“巧言令色者,鲜矣仁”是(D )提出来的A、庄子B、孟子C、徐子D、孔子37、清代翰林生活的课程不包括(A)A、习武明志B、敬C、静坐D、读书不二38、曾国藩在咸丰八年受命率军支援下面哪一个地方?(A)A、浙江B、广东C、云南D、广西39、湘军与太平军相比,最大的优势是(C)A、将领B、武器C、水师D、步兵40、“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此语出自( B )A 李鸿章B 梁启超C 毛泽东D 蒋介石41、下列哪项不是曾国藩生平最爱读的四书之一 ( C )A《史》 B《庄》 C《诗》 D《韩》42、《曾国藩血祭》中,蟒蛇精投胎的传说是关于谁的?( B )A左宗棠B曾国藩C曾国荃D张亮基43、康福是康禄的什么亲人(B )A爷爷B哥哥C弟弟D朋友44、在长沙激战,以下哪个人最先登上的城墙(A )A 康禄B 康福C 李鸿章D赵烈文45、6.是谁剖析厉害,密谋对策,促使曾国藩出山(A )A郭嵩焘B刘蓉C曾国荃D康福46、曾国藩在监管兵部时,他遍读历代兵书,尤爱读的三部书不包括(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