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明挖区间测量方案
泰沿明挖区间检测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主要工程材料及数量 (2)四、试验检测方案 (3)五、岗位职责 (4)六、人员配备情况 (6)七、试验仪器的管理 (6)八、配合比管理及控制 (7)九、工程物料的检测、检验工作 (9)十、主要材料检测频率和项目 (11)十一、混凝土使用管理 (16)十二、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8)十三、现场钢筋质量控制: (19)十四、同条件混凝土试件养护 (20)十五、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六、建筑工程实体的检测 . (20)十七、附件 (22)工程试验检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泰冯路站-沿江镇站地下区间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区间隧道起于泰冯路与规划中心路交叉口沿泰冯路东侧布置的泰冯路站北端,下穿泰冯路、牛十八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第七分厂、苏果超市、南京市桥北乳品实业有限公司,侧穿天华硅谷庄园、军事管理区、金陵公寓、天华绿谷庄园后进入江北大道,沿江北大道规划12.5m 中分带走设,于K3+477m处与高架区间分界。
区间隧道设计起点里程K1+628.531m、设计终点里程K3+477m,区间隧道双线全长1852.008m。
其中K1+628.531-K3+230m 段为暗埋区间隧道、K2+230-K3+410m 段为明挖敞口段隧道、K3+410-K3+477m 段为U 型槽路基段。
区间隧道于K1+980m 处设置一座排水泵站兼联络通道、于K2+580m处设置一座联络通道、于K2+953.400m 处沿江北大道东侧慢车道和人行道范围内设置一座明挖盾构井。
二、编制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砌体工程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50107-20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预铺/湿铺防水卷材》(GB/T23457-2009)《聚氨酯防水涂料》(GB/T 19250-2003)《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用于水泥和砼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JG/T223-200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南京地铁工程质量检测项目和频率规定》《南京地铁建设工程检测管理办法》三、主要工程材料及数量明挖区间(K2+947~K3+475.796)1)混凝土:a. 钻孔桩采用C35 水下混凝土、冠梁及混凝土支撑采用C35 混凝土b. 垫层:C20 素混凝土c. 主体结构:起点~暗埋段最后一道诱导缝(左K2+947.543~左K3+200.063,右K2+941.2~右K3+191)结构顶底板、侧墙混凝土:C35、P8防水混凝土,中隔墙C35混凝土。
明挖段检测方案修改版3.19
(1)工程概况表; (2)受检地下连续墙墙的编号及施工记录资料; (3)工程地质资料; (4)受检地下连续墙的平面布置图(标明检测地下连续墙编号及位置); (5)现场受检墙 10m 范围内提供一条 220v 用电接口,并保证在检测过程中 不断电。 3.2.7 检测报告的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①概述(含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设计要 求、施工单位等); ②工程地质条件简况; ③地连墙施工简况(含槽段号、施工日期等)。 (2)现场检测: ①检测目的; ②检测依据及原则; ③检测方法; ④检测设备(含工作简图); ⑤检测日期; ⑥检测数量; ⑦检测槽段布置(即槽段平面布置图); ⑧检测环境条件等。
3.2.4 检测方法 (1)利用声波的透射原理对地下连续墙墙身混凝土介质状况进行检测。 (2)选择合适的仪器参数,在同批墙的检测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仪器参数。 (3)测量整个检测系统的声时初读数。 (4)将接收和发射换能器分别置于两个声测孔的底部,从底部开始向上提升
逐点检测,每测完一个剖面的数据,应及时存盘。 (5)两个换能器必须以同一高度或相差一定高程等距离同步移动,每个测点
2、编制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及知识城支线工程太和~竹料区间结构施工 图(出洞口明挖段围护结构变更图) 2016 年 1 月》 穗建质[2010]1489 号文件
一般来说,水下混凝土达到 28d 强度的 70%大约需要 15 天左右的时间,综合考 虑各方面的因素,宜在混凝土超过 21 天后才开始检测。
明挖地铁施工测量方案
1 /33新建梅州至潮汕铁路站前工程MSSG-4标段一分部第一架子队施工测量方案编写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日 期: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梅汕客专(MSSG —4)标工程指挥部二零一七年五目录一、工程概况 (2)1.1.工程概况 (2)1.2.施工测量内容 (2)二、施工测量技术规范 (3)三、施工测量精度技术指标 (4)3.1.CPI、CPII、施工控制网的复测方法和精度 (4)3.2.高程控制网的复测方法和精度 (5)3.3.施工测量精度 (6)四、测量组织机构 (8)4.1.执行分级测量复核制度 (8)4.2.测量仪器设备 (9)五、施工测量 (10)5.1.施工测量作业流程 (10)5.2.施工测量放样准备 (10)5.3.施工测量放样 (11)5.4.施工测量复核和资料移交 (11)5.5.施工测量作业方法 (12)5.6.路基施工工程测量 (14)5.7.桥涵施工工程测量 (17)5.8.隧道施工工程测量 (23)5.9隧道监控量测 (31)六、安全保障措施 (31)一、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新建梅州至潮汕铁路工程MSSG-4标一分部第一架子队区段起讫里程为DK107+786.88~DK114+776.16,施工线路线全长6.99km。
主要施工项目有DK107+786.88~DK107+876区间路基;DK107+876~DK108+551.46浮岗村特大桥;DK108+551.46~DK114+25明、暗挖(DK108+958~DK109+398和DK110+855~DK111+230为暗挖,其余均为明挖);DK114+250~DK114+776.16区间路基。
施工线路图1.2.施工测量内容1)对建设单位交桩控制点CPI点和CPII点平面坐标和高程进行复测;2)在CPI点和CPII点基础上进行加密点测量;3)施工拆迁征地边线测量放样、红线内路基地形测量及断面测量;4)路基边线放样、路肩放样,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样及测;5)涵洞和中小桥施工测量放样和复核;6)桥梁桥墩及基础(承台和桩位)、桥台帽(支座垫石)、中线等的施工测量放样和复核;7)隧道的联系测量,包括进洞定向测量、高程传递测量;8)隧道洞内施工放样:洞内开挖断面、钢支撑定位、衬砌断面;9)隧道贯通测量;10)隧道监控量测;11)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施工过程测量放样测量复核;12)其他大临工程和过渡性工程等施工测量放样任务;13)竣工测量的全部任务。
【隧道方案】某地铁站区间明挖段隧道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XX站~XX站区间明挖段隧道基坑施工监测方案XX有限公司20XX.XX目录§1前言 (3)1.1工程概况 (3)1.2场地地质条件 (3)§2监测目的 (5)§3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6)§4监测方案编制原则 (6)4.1系统性原则 (6)4.2可靠性原则 (6)4.3与设计、施工相结合原则 (7)§5 监测内容 (7)5.1周边环境变形监测 (7)5.2围护体系变形监测 (7)§6监测点的布设 (7)6.1周边环境监测 (7)6.2基坑围护体监测 (8)6.3地下水位监测 (9)§7监测点埋设及监测方法 (9)7.1岩体爆破地面质点振动速度 (9)7.2管线监测点 (10)7.3围护顶垂直及水平位移监测 (10)7.4桩身侧向变形监测点 (10)7.5地下水位监测点 (11)§8监测主要仪器 (11)8.1水平位移 (11)8.2垂直位移 (12)8.3桩身侧向变形 (12)8.4水位监测 (12)8.5地面质点振动速度 (12)§9监测频率 (12)§10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 (13)§11建筑物变形控制标准 (13)§12技术保障措施 (15)§13项目管理及人员配备 (16)§14其它 (17)§15基坑监测报价 (18)§1前言1.1工程概况1.1.1 线路方案及周边环境本区间线路出高崎站后,主要沿海堤路地下敷设,向西北方向行进,至里程右DK15+027.682地下隧道出地面,转为路基段。
YDK14+628.776~YDK15+027.682段为明挖法隧道结构,明挖区间起点处设置盾构井,盾构井~高崎站采用盾构施工,终点连接路基段。
本明挖区段位于福厦高铁东侧,临近铁路北站货场,明挖区间场地范围分布有高崎人行天桥、3座5层砼结构房屋、一座3层砖混结构及部分棚户。
地铁工程明挖区间测量方案
地铁工程明挖区间测量方案一、前言地铁工程明挖区间测量是地铁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在地铁建设过程中,测量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地铁线路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
明挖区间测量是指在地铁明挖区间展开的一种测量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明挖区间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
因此,合理、科学的明挖区间测量方案对于地铁工程的顺利施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明挖区间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测量方法、设备选用及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来探讨明挖区间测量方案的制定,以期为地铁工程明挖区间测量工作提供参考。
二、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1. 安全第一:测量工作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确保测量操作人员的安全,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
2. 精准可靠:明挖区间测量工作需要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准性和可靠性,确保工程设计的准确性。
3. 高效快速:明挖区间施工周期短,测量工作需要高效快速,以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
4. 合理经济:测量工作需要控制成本,提高测量工作的经济效益。
三、测量方法1. 传统测量方法:传统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水准测量、传统平面测量等。
这些方法在明挖区间测量中使用广泛,具有成熟的技术和工艺,可以满足大部分的明挖区间测量需求。
2. 激光测量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激光测量技术在地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激光测量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操作便捷等优点,很适合用于大型明挖区间测量。
3. GPS测量方法:在一些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可以利用GPS测量技术进行明挖区间测量,例如在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山区地铁明挖区间测量工作中,GPS测量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
四、设备选用1. 全站仪:全站仪是测量工作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它不仅可以满足明挖区间的水准、垂直、水平等测量要求,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远程测量,提高工作效率。
2. GPS设备:对于需要进行大范围测量的明挖区间,GPS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它具有卫星定位、测量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非常适合在大范围、复杂地形的测量工作中使用。
地铁车站区间测量方案
目录目录 (1)第一章工程概况 (3)1.1 工程概况 (3)1.2 地质水文 (4)第二章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 (6)第三章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作业依据 (6)第四章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7)4.1测量控制网的复测 (8)4.2施工加密控制网的测量 (9)4.2.1加密点的布设 (9)4.2.2施工平面控制网加密测量 (10)4.2.3施工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 (11)4.2.4控制点的保护和恢复 (12)4.3联系测量 (12)4.3.1导线直接传递测量 (13)4.3.2联系三角形 (13)4.3.3 投点定向测量 (14)4.3.4趋近水准测量 (15)第五章施工测量作业流程 (15)5.1图纸复核 (15)5.2地下平面测量 (16)5.3地下高程测量 (17)5.4施工放样测量 (17)5.5初支断面检测 (18)第六章隧道竣工测量 (19)6.1贯通测量 (19)6.4竣工测量 (21)6.4.1地下导线测量 (22)6.4.2线路中线测量 (22)6.4.3高程测量 (22)6.4.4断面测量 (22)第七章施工人员组织 (23)7.1施工测量组织 (23)第八章使用仪器设备 (24)第九章测量精度质量保证措施 (25)9.1施工放样的精度保证 (25)9.1.1原始资料复核 (25)9.1.2建立测量复核制度 (25)9.1.3仪器维护 (25)9.1.4测量现场维护 (26)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A.吉祥村车站吉祥村车站成东西向布置。
车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车站周边及车站上部有物业开发),车站设计起止里程为YDK20+109.367~YDK20+350.767,车站长241.4m,标准宽22.70m,主体结构为双层双柱三跨箱型结构。
车站东西端接暗挖区间。
车站总建筑面积13650m2。
车站共设5个出入口(Ⅳ出入口分为a、b两个出入口, Ⅰ、Ⅱ号出入口为预留出入口)、2组风亭、1个消防紧急疏散通道。
地铁明挖基坑监测方案
地铁明挖区间基坑监测方案(含附属配套工程K5+548.902~K6+956.257)*****勘察有限公司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工程编号:方案编号:音乐学院~中村站明挖区间基坑监测方案编写:审核:审定:上海**工程勘察有限公司2018年12月目录第一章工程项目概况.......................................................................................................... - 5 -1.1工程概况.................................................................................................................. - 5 -1.2 周边环境...................................................................................................................... - 7 -1.3 地下管线...................................................................................................................... - 9 -1.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 10 -1.4.1 工程地质.......................................................................................................... - 10 -1.4.2 水文地质.......................................................................................................... - 21 -第二章监测方案总体概述...................................................................................................... - 24 -2.1方案编写依据............................................................................................................. - 24 -2.2监测的目的及流程..................................................................................................... - 25 -2.3监测原则..................................................................................................................... - 26 -2.3.1系统性原则....................................................................................................... - 26 -2.3.2可靠性原则....................................................................................................... - 26 -2.3.3与设计相结合原则........................................................................................... - 27 -2.3.4突出重点、兼顾全局的原则........................................................................... - 27 -2.3.5与施工相结合原则........................................................................................... - 27 -2.4监测范围及监测等级.................................................................................................. - 27 -2.5风险源及应对措施...................................................................................................... - 30 -2.6监测内容...................................................................................................................... - 35 -2.7周边环境监测点统计表.............................................................................................. - 35 -2.8音中明挖区段基坑监测工作量统计表...................................................................... - 36 -第三章控制点布设方案.......................................................................................................... - 37 -3.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 37 -3.2控制测量...................................................................................................................... - 40 -3.2.1 仪器设备选用.................................................................................................. - 40 -3.2.2 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 41 -第四章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监测方案.................................................................................. - 42 -4.1桩顶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 - 42 -4.2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 45 -4.3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 48 -4.4 支撑轴力监测............................................................................................................. - 49 -4.5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 52 -4.6立柱、盖板竖向位移监测......................................................................................... - 54 -4.7锚索拉力监测............................................................................................................. - 54 -第五章地表、周边环境监测方案.......................................................................................... - 55 -5.1 地表沉降监测............................................................................................................. - 55 -5.2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 55 -5.3 建(构)筑物竖向位移监测..................................................................................... - 56 -5.4 建(构)筑物倾斜监测............................................................................................. - 57 -5.5建筑物裂缝监测.......................................................................................................... - 59 -第六章现场巡视观察.............................................................................................................. - 64 -6.1 现场安全巡视的目的................................................................................................. - 64 -6.2 现场安全巡视对象及方法......................................................................................... - 64 -6.3明挖基坑现场安全巡视的内容如下: ......................................................................... - 65 -6.4现场安全巡视的资料整理.......................................................................................... - 66 -第七章监测点标识及保护措施.............................................................................................. - 68 -7.1 监测点的标识............................................................................................................. - 68 -7.2 监测点的保护............................................................................................................. - 68 -7.2.1 地表、管线竖向位移点的保护...................................................................... - 69 -7.2.2 基坑监测点/孔的保护..................................................................................... - 69 -7.2.3 水位孔的保护.................................................................................................. - 70 -7.2.4 支撑轴力测点保护.......................................................................................... - 70 -7.2.5 与施工单位的配合.......................................................................................... - 70 -7.3 监测点的受损恢复..................................................................................................... - 71 -第八章施工组织、仪器设备、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 74 -8.1 项目组织结构............................................................................................................. - 74 -8.2岗位职责...................................................................................................................... - 75 -8.3 仪器设备..................................................................................................................... - 76 -8.4 监测频率..................................................................................................................... - 76 -8.5 监测报警值................................................................................................................. - 77 -8.6 巡查预警..................................................................................................................... - 80 -第九章监测信息反馈体系、报消警流程及应急预案.......................................................... - 82 -9.1 监测成果反馈............................................................................................................. - 82 -9.2 监测报警流程............................................................................................................. - 83 -9.2.1 报警等级.......................................................................................................... - 83 -9.2.2 报警信息发布.................................................................................................. - 83 -9.3 报警响应..................................................................................................................... - 83 -9.4 监测消警流程............................................................................................................. - 85 -9.5 应急预案..................................................................................................................... - 87 -9.5.1 成立应急组织机构.......................................................................................... - 87 -9.5.2 应急指挥组分工与职责明确.......................................................................... - 87 -9.5.3 成员的主要责任.............................................................................................. - 87 -9.5.4 仪器、人员调集措施...................................................................................... - 88 -9.5.5 资料保护措施.................................................................................................. - 88 -9.5.6 监测仪器配备.................................................................................................. - 88 -9.5.7 监测数据报警.................................................................................................. - 88 -9.6 恶劣气候条件下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 - 89 -9.7异常情况下的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 - 89 -9.8 应急仪器设备管理..................................................................................................... - 90 -第十章全质量环境风险控制.................................................................................................. - 90 -10.1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 - 90 -10.2 质量风险控制.......................................................................................................... - 98 -10.3 环境风险控制........................................................................................................ - 100 -第十一章附图........................................................................................................................ - 104 -第一章工程项目概况1.1工程概况杭州至富阳城际铁路工程土建施工SGHF-3标段为中铁四局与浙江交工集团联合体中标项目,本项目为音乐学院站~中村站明挖区间(含附属配套工程K5+548.902~K6+956.257)。
北京地铁八号线某明挖区间监控量测专项方案(无图片)
xx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施工xx合同段xx东大街站及xx~xx 区间监控量测专项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xx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xx合同段项目经理部xx目录1.编制依据 (3)1.1 规范、规程、标准、要求 (3)1.2 主要技术资料 (3)2.工程概况 (4)2.1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 (4)2.2 工程地质条件 (4)2.3 风险工程情况 (5)3.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6)4.监测内容及监测控制标准 (7)4.1监测工作内容及说明 (7)4.2主要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 (7)4.3主要监测项目控制标准 (9)5.主要监测项目实施方法 (9)5.1地表沉降监测 (9)5.2地表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11)5.3桩顶水平位移 (12)5.4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 (13)5.5钢支撑轴力 (14)5.6地下水位观测 (15)5.7临时立柱垂直位移监测 (16)5.9现场安全巡视方法 (16)5.8监测设备 (17)6.信息化施工管理程序 (17)6.1现场监测预警管理标准 (17)6.2监测组织机构 (18)6.3施工监测反馈程序 (18)6.4监测数据分析 (19)6.5监控量测保证措施 (19)6.6工程突发情况及监测应急措施 (20)6.7风险预警的响应、处理 (20)7、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23)7.1 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23)7.2安全风险组织管理机构及各方职责 (23)1.编制依据1.1 规范、规程、标准、要求(1)《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5)《地铁设计规范》GB50307-2003(6)《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8)《xx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试行)及附件》(xx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2008.1)(9)《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运行工作协调会会议纪要(第十九期)》(xx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办公室2009年4月3日)(10)xx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他产权单位发布的企业标准、管理文件(1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12)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规范、法规1.2 主要技术资料(1)“xx地铁八号线xx东大街站车站主体设计”文件(xx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09.4)(2)“xx地铁八号线xx东大街站~xx站区间结构设计”文件(xx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09.4)(3)《xx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02施工标风险工程等级汇编》(xx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2009.4)(4)《xx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xx东大街站车站监控量测图》(xx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09.4)(5)《xx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xx东大街站~xx站区间结构监控量测图》(xx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09.4)(6)《xx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02合同段(xx东大街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2008.11.13)(7)《xx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02合同段(xx东大街站~xx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2008.11.13)2.工程概况2.1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xx地铁八号线xx东大街站、xx东大街站—xx站区间由xx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xx东大街站位于黄平西侧路和十里长街十字路口。
地铁工程区间勘察方案范本
地铁工程区间勘察方案范本一、前言为了保障地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本勘察方案对地铁工程区间勘察的组织、实施和质量控制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安排,旨在保证勘察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确保地铁工程的顺利施工和运营。
二、勘察目的地铁工程区间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工程建设所需的有关地质、地形、地貌、地下管线及其他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和施工,以保证地铁的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运营的安全可靠。
三、勘察范围1.勘察范围:地铁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地形、地貌、地下管线及其他相关信息的勘察范围;2.勘察依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地质地貌图、地形图等;3.勘察内容:包括地质勘察、地形地貌勘察、地下管线勘察、环境影响评价等。
四、勘察过程1.组织人员:确定勘察小组成员,包括地质工程师、地质勘查工程师、地质勘查技术人员等;2.制定计划:制定勘察详细计划,包括勘察路线、时间安排、勘察方法等;3.勘察方法:采用钻探、地震勘探、电磁探测等勘察方法,对地质地貌、地形地貌和地下管线等进行详细勘察;4.数据收集:对勘察过程中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及时整理和归档;5.报告编制:编制地铁工程区间勘察报告,对勘察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
五、勘察要求1.勘察安全:勘察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保证勘察人员和设备安全;2.数据准确:对勘察过程中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准确整理和记录;3.勘察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相关规定,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勘察报告应详尽、真实、可靠,并能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六、质量控制1.勘察过程中,设立质量控制点,及时发现并纠正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进行勘察过程中的检测和监督;3.对勘察报告的编制和审核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勘察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七、经费预算1.勘察工作的经费及预算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审核;2.对勘察工作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和管理。
八、勘察成果1.根据勘察过程中获得的数据信息,编制地铁工程区间勘察报告;2.勘察成果报告应按照规定提交给相关主管部门,成果报告须详实、真实、可信。
地铁明挖区间测量方案
目录-、工程概况 (2)二、编制依据 (2)三、测量组织体系和仪器配备 (3)四、AA南站枢纽工程施工测量 (4)五、竣工测量 (12)六、测量安全及管理 (14)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述本区间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总长226m左线基坑宽6.2m,右线基坑宽5.9m,基坑开挖面去地下一层开发结构基础褥垫层底标高,开挖深度约6m~9m 基坑采用排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基坑安全等级:二级。
二、编制依据1)AA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交桩资料;2)依据北京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出图资料;3)业主提供的设计施工图纸;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8)《城市测量规范》CJJ8-2009;9)《地铁限界标准》CJJ96-2003;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1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12)国家现行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三、测量组织体系和仪器配备为确保地铁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保证施工测量的精度。
本项目将派具有地下工程测量经验的专业测量工程师和经专业培训持测绘证的测量人员组成测量部。
建立内部二级复核制度。
C段明挖区间分包设测量组。
专业分包测量组由项目经理部测量组统一管理。
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进度需要统一将测量人员逐次报审监理单位,并建立本标段测量人员和测量仪器配备台账实施动态监管。
本标段测量监控体系组织见下图:3.13.2 测量监控部主要测量仪器设备四、AA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测量4.1 交接桩地面控制网点复测4.1.1平面控制网复测依据交桩单位(AA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移交的控制点点作为平面控制网。
共计5个点,即G1、G2 G3 G5 G6精密导线控制点采用附合线路进行导线复测,由起始边G1 G2附和至终止边G5 G6,每测站6个测回,所用仪器为中玮ZT80+全站仪。
成都地铁明挖区间施工方案
3 明挖区间施工方案试验段明挖段长度为100~200m,根据其所处的地层情况,拟采用如下几种施工方案:3.1 放坡开挖放坡开挖是土方开挖常用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施工方便,造价较低,但对施工场地及周围环境要求较高,一般适用于开挖深度不深的硬质、可塑性黏土和良好的砂性土,同时,要有有效的降排水措施。
(1) 开挖方式采用WY100型反铲挖掘机分段分层开挖,分层厚度控制在0.5~2m,分段长度以小于10m为宜,实际分层厚度及分段长度要通过试验最后确定。
施工中随挖随支,自卸汽车运土。
基坑深度小于5m时用挖土机直接开挖,大于5m时采用两台反铲接力开挖。
基坑边角、边坡修整及坑底余土的清除工作,应用人工或小型机械配合施工。
(2) 基坑检查及封底1)为保持坑底的原状结构,基坑底保留20~30cm的土层由人工开挖修整。
2)基底检查合格后,应及时铺基坑垫层和浇注封底混凝土。
(3) 坡面防护根据成都地铁一期工程地层特点,建议坡面采用网喷砼防护,施工时先在坡面打入0.4~0.6m 的短钢筋,再挂网(铁丝网或钢筋网)喷砼。
3.2 钻孔咬合桩维护结构施工3.2.1钻孔灌注桩根据成都地铁地层特点,建议采用反循环钻孔灌注桩,反循环施工是在静水压力下进行钻挖作业,护筒埋设保持孔内水头压力是反循环施工作业中的关键,护筒的直径一般比桩径大15%左右,其端部打入粘土层或粉土层中,保证护筒不漏水。
护筒内水位高出自然地下水位2m以上,保持孔壁不坍塌。
钻孔前先开动砂石泵,待反循环正常后,再进行钻孔作业。
开始钻进时,先轻压慢转,待钻头正常工作后,逐渐加大转速,调整压力,并使钻头吸口不发生堵浆。
钻孔过程中定期检查桩径、垂直度和泥浆比重。
钻孔至设计标高后,立即清孔,并保持规定的水位,控制泥浆比重。
不得用增加孔深的方法代替清孔,钢筋笼在现场制作,纵向钢筋上焊接“U”形定位筋,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
桩孔验收合格后,用汽车吊把钢筋笼吊至孔中,就位后固定。
桩身采用“导管法”进行水下砼灌注。
地铁盾构区间测量方案大全
地铁盾构区间测量方案大全地铁隧道盾构区间的测量方案是确保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盾构施工前、中、后期都要进行测量,以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合格性。
下面是一套较为完整的地铁隧道盾构区间测量方案,详细介绍了不同阶段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一、前期测量1.地质勘探:在施工前要进行地质勘探,包括地质红线勘探、地下水位勘探、地下管线勘探等,以确定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风险。
2.基本测量:进行工程控制点布设,确定控制网的桩号和坐标,建立起起始坐标系。
3.示坡测量:通过对工地场地的土方开挖示坡进行测量,来验证土方开挖的形状和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二、中期测量1.盾构控制:在盾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时掌握盾构机头的位置和姿态,以确保隧道的准确推进。
通过在隧道内部安装测量仪器,如激光测距仪、全站仪等,实时监测盾构机的变化,并校正施工参数。
2.地表沉降监测:通过在盾构区间的地表上安装沉降测点,测量管道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了解施工对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地下水位监测:在盾构区间附近进行井点测量,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确保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变化不会对隧道施工和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三、后期测量1.隧道精度测量:在盾构掘进结束后,对隧道的内外侧壁进行测量,以确定隧道的几何形状和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拱顶变形监测:用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拱顶变形观测,以监测隧道拱顶的变形情况,确保拱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管道斜度测量:通过测量隧道内铺设的管道斜度和异型构造,查验隧道的排水情况和交通条件,同时要验证管道的几何尺寸和位置是否与设计一致。
4.管道应力监测:通过在管道上安装应力计等仪器,实时监测管道的应力变化,以了解施工过程中管道的受力情况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的测量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监测隧道盾构区间的施工过程,保证隧道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也为隧道的设计和后续的运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明挖法地铁车站施工测量控制方法与措施
明挖法地铁车站施工测量控制方法与措施
明挖法地铁车站施工测量控制方法与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测量控制基准:在车站施工前,应先建立测量控制基准,确定车站的基点、基线和控制点,在施工期间进行测量控制。
2. 进行车站建筑的测量控制: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车站建筑的坐标测量、高程测量和线路测量,确保车站的位置、高度和线路的精确度。
3. 进行轨道测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轨道的测量控制,确保轨道的位置和线路的弧度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明挖车站,应特别关注车站端部和过渡段的控制。
4. 进行土方计量测量:在施工过程中,对车站周围的土方进行计量测量,控制土方的量和质量,确保土方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5. 进行结构变形监测:对车站结构的变形进行监测,采用测量仪器和监测系统,对车站的沉降、挠度、裂缝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6. 进行开挖施工影响分析:在车站施工前,进行开挖施工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和工期:要求施工方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按照计划进行施工进度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
的达标。
8.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减少对施工测量控制的影响。
地铁车站明挖施工测量方案
北京地铁XX号线工程第XX标段XXX站明挖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铁X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地铁XX号线工程第XX标段项目经理部2010年10月20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三、控制测量依据 (2)四、测量质量管理目标和基本质量指标 (2)1、施工测量质量管理目标 (2)2、质量指标 (2)五、基本测量程序 (3)1、平面控制测量 (3)2、高程控制测量 (3)六、明挖基坑施工测量 (4)1、施工加密测量 (4)2、围挡和管线位置测量 (4)3、桩位(人工挖孔桩和钻孔灌注桩)的放样 (5)4、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测量 (5)七、质量保证措施 (8)1、施工准备 (8)2、分级测量复核制度 (8)3、内业资料计算 (10)4、外业测量 (10)5、人员配备 (11)6、测量仪器的管理 (11)八、人员组织与主要仪器设备 (11)1、人员组织结构图 (11)2、主要仪器设备 (11)1明挖施工测量方案一、编制依据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4、《北京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施工测量管理细则和技术要求》5、北京地铁XX号线工程第XX标段XXX站施工图纸二、工程概况XXX站位于马家堡东路城际铁路桥的北侧,东西向横穿马家堡东路。
本站西端为彭庄平房区;南临北京南站进出站匝道;东南侧距六层楼约为9米;东北侧距陶然大厦约24米。
马家堡东路主干道路面标高为39.11m,道路两侧台地地面标高约为41.50m。
马家堡东路下市政管线较多且埋置较深。
本站主体结构东西两端采用明挖法施工,主体结构中间部分为单层三连拱结构,采用暗挖法施工;西侧明挖基坑为不规则的六边形结构,基坑围护结构主要采用钻孔灌注桩+锚索,基坑角部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体系。
基坑标准段宽22.7m,深21.9m,最宽处36.5m。
明挖区间施工方案
明挖区间施工方案本文旨在探讨在地铁工程中的明挖区间施工方案。
明挖是一种地下工程施工方法,指在地表开挖后,施工人员直接进入地下进行施工。
随着城市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明挖区间施工逐渐成为地铁建设中常见的一种方式。
1.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明挖区间施工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
首先是详细制定施工计划和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周期、安全措施等内容。
同时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和分析,了解地层情况,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另外,还需要确定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的配备情况,保证施工的顺利推进。
2. 施工工艺明挖区间施工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挖掘首先是进行挖掘作业,通常使用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对地面进行开挖,直至达到地下施工深度。
在挖掘过程中需要注意地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挖掘深度和施工速度,确保施工安全。
2.2 加固支护挖掘完成后,需对明挖区间进行支护加固,以确保施工现场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一般采用支撑桩、钢架等支护材料,同时结合地质情况选择适当的支护方法。
2.3 施工作业完成支护加固后,施工人员可以进入地下进行作业,包括土方开挖、地基处理、管线敷设等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地下水位、渗水情况等地质因素,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注意事项在明挖区间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施工安全:施工人员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地质监测:需密切关注地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环境保护:施工现场需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施工管理,明挖区间施工可以顺利进行,为地铁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愿本文可以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地铁测量工作细则测量方案
(5) 测量中心在完本钱中心工作的同时对自己标段内的各承包商、监理单位的测量工作进展管理和监视。
(6) 对全线各标段承包商测量技术方案进展审核,对测量结果进展检测。
(7) 建立畅通的信息反应渠道;认真做好测量检测、资料汇总、累计、保存、管理和归档工作。
(8) 组织对承包商、监理单位进展测量检测技术交底,审核承包商、监理单位的测量方案及对其进展日常测量管理。
对承包商、监理单位的测量人员进展业务培训和考核。
(9) 协助业主做好与全线测量有关的工作,检查监理单位、承包商测量人员的数量、技术水平、仪器设备情况和测量标准、标准的执行情况。
(10) 协调监理单位、承包商之间的测量工作。
(11) 编制全线测量检测月报,定期向业主上报。
(12) 定期检查、监视、指导承包商测量工作,协助承包商对施工测量中发生的问题进展分析和处理。
(13) 催促承包商根据施工需要、标准、管理方法等有关要求及时进展施工测量工作,对承包商上报的报检报告进展审核、检测。
(14) 协助业主检查验收承包商的竣工测量资料和档案。
(15) 参加全线各标段的分布、分项及子单位工程验收会议,根据测量检测情况对工程质量做出评定,并出具书面测量检测验收总结。
3.1.2 测量中心的测量工作内容〔1〕代表业主交接桩,直接接收南昌市测绘勘察研究院应移交给业主的控制网、桩点,负责工程分阶段实施的交接桩工作。
〔2〕检测首级平面控制网及沿线精细水准网〔工程一、二等GPS平面控制网、工程一等高程控制网〕,保证其在施工期间的完整性、正确性。
检测次数按4次计,每年检测一次。
〔3〕土建阶段、负责地面控制网〔精细导线网、精细水准网〕的检测和控制点的保护工作,确保控制点成果精准;地下施工控制网和竖井联测测量的检测。
〔4〕对各标段的测量技术方案进展审定,根据业主有关规定对承包商测量成果进展审核、复测。
〔5〕协助业主做好与全线测量有关的工作及检查监理工程师、承包商测量人员的数量、技术水平、仪器设备情况和测监标准、标准的执行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测量组织体系和仪器配备 (2)四、AA南站枢纽工程施工测量 (3)五、竣工测量 (11)六、测量安全及管理 (14)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述本区间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总长226m,左线基坑宽6.2m,右线基坑宽5.9m,基坑开挖面去地下一层开发结构基础褥垫层底标高,开挖深度约6m~9m。
基坑采用排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基坑安全等级:二级。
二、编制依据1)AA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交桩资料;2)依据北京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出图资料;3)业主提供的设计施工图纸;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8)《城市测量规范》CJJ8-2009;9)《地铁限界标准》CJJ96-2003;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1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12)国家现行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3.1 测量监控部组成人员 历 限三、测量组织体系和仪器配备为确保地铁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保证施工测量的精度。
本项目将派具有地下工程测量经验的专业测量工程师和经专业培训持测绘证的测量人员组成测量部。
建立内部二级复核制度。
C 段明挖区间分包设测量组。
专业分包测量组由项目经理部测量组统一管理。
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进度需要统一将测量人员逐次报审监理单位,并建立本标段测量人员和测量仪器配备台账实施动态监管。
本标段测量监控体系组织见下图:项目经理部项目总工程师测量部C 段明挖区间测量组2姓 名 职称 职 务 工作年 备注 AAA中级测量部负责人15 项目3.2 测量监控部主要测量仪器设备 四、AA 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测量4.1 交接桩地面控制网点复测4.1.1 平面控制网复测依据交桩单位(AA 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移交的控制点点作为平面控制网。
共计 5 个点,即 G1、G2、G3、G5、G6。
精密导线控制点采用附合线路进行导线复测,由起始边 G1、G2 附和至终止边 G5、G6,每测站 6 个测回,所用仪器为中玮 ZT80+全站仪。
数据成果采用严密平差软件计算,软件起算参数输入:平差方式为严密平差;测角中误差 2.5″,测距方式为测距仪;测距中误差2mm+2mm/Km*D(km)。
序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精度 单位 数量 备注 号 1全站仪 中纬 ZT8+ 2″ 套 1 项目 2 电子水准 天宝 DINI12 2″ 套 1 项目 3 全站仪 仪莱卡 402 2″ 套 1 项目 3 水准仪 博飞 DZS3-1 3″套 1 项目 4 水准尺珠峰 套 1 项目 5 塔尺5m 把 2 项目 6 钢卷尺50m 把2项目AAAA 初级 测量员 3 项目 AAAAA 初级 测量员 6 项目 AAAA 初级 测量员 1 项目 AAAA 初级 测量员 1 项目 AAAA初级测量员1项目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注:n 为导线的角度个数,一般不超过 12。
复测执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精密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导线控制测量是满足“先控制后碎步”的原则,进行 AA 南站站-中心街站区间 C 段明挖区间结构线路中心线控制,具体步骤满足精密导线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平均边长(m )闭合或附和导线总长度(km )每边测距中误差(mm )测边相对中误差测角中 误差(″) 测 回数方位角 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Ⅰ 级 全 站仪Ⅱ 级 全 站仪3503~4±41/100000±2.546±5 n1/40000±8AA南站西广场控制点坐标起始于C2222,G23为1954AA独立坐标系、2000年大沽高程系。
施工流程如下:图--施工测量流程图4.1.2高程控制网复测依据交桩单位(AA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移交的水准控制点作高程控制网。
共计5个点,即G1、G2、、G3、G5、G6、。
二等高程控制网点采用闭合水准路线,即G1-G2-JM1-G3-G5-G6,观测方法为后前前后,所用仪器为天宝DINI12电子精密水准仪。
数据成果采用严密平差软件计算,软件起算参数输入:观测方式为附和线路水准。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注:1 L 为往返测段、附和或环线的路线长(以 km 计); 复测执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2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平面控制网点共计 6 个点,即 G1、G2、JM1、G3、G5、G6。
经现场观察,点位保存良好。
并采用中玮 ZT80+全站仪对控制网以附和导线方法进行复测,水准测量 等级每千米高 差中数中 误差 (mm ) 附合水准路线 平均长 度 (km ) 水准 仪等 级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符 合或环 线闭合差 (mm ) 偶然 中误 差 全 中 误 差 与已 知点 联测 附合 或环 线 平坦地 二等 ±1 ±2 35~45DS1 铟瓦 尺或 条码 尺往返 测各 一次 往返 测各 一次±8 L复测结果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精密导线网测量技术要求,检测结果如下:高程控制网点与平面控制同点,共计6个点,经现场观察点位保存良好。
并采用天宝DINI12精密水准仪对控制网以附和导线方法进行复测,复测结果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水准网测量技术要求,检测结果详见高程控制复测成果表。
4.2控制网加密测量导线点、水准点测量复测工作完成后,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需要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城市道路交通、建筑物等实际情况制定平面和高程加密控制方案,现场选点、埋设点位并标识后组织施测。
加密导线点与精密导线点精度相同。
沿路线方向布设,与交桩精密导线点组成附和导线。
加密导线点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相邻边的短边不宜小于长边的1/2,个别短边的边长不应小于100m;②导线点的位置应选在稳定的地方,并避开地下构筑物、地下管线等;③加密及转移到楼顶上的导线点宜选在靠近并能俯视线路、AA南站站-中心街站区间C段明挖区间、车辆段一侧稳固的地层上;④相邻导线点间以及导线点与其相连的卫星定位点之间的垂直角不应大于30°,视线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5m,避免旁折光的影响;⑤在线路交叉及前、后期工程衔接的地方布设适量的共用导线点;⑥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精密导线点。
导线点埋设示意图见下图地面精密导线点、水准点标识埋设导线测量前应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查与校正,同时记录检校结果。
4.3AA南站站-中心街站区间C段明挖区间平面控制测量AA南站站-中心街站区间C段明挖区间平面控制由地面精密导线进行直接传递测量,执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精密导线技术要求的规定。
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独立测量两次,地下定向边方位角互差应小于12″,平均值中误差为±8″。
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采用Ⅱ级全站仪进行观测,左右角各观测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应小于4″;边长往返平均值较差应小于4mm。
测角中误差为±2.5″,测距中误差为±3mm。
②垂直角应小于30°。
③仪器和前后视对点器安置三联脚架法。
④测回间应检查仪器和前、后视对点器的气泡的偏离情况,必须时重新整平。
导线边长必须对向观测。
结构底板上控制点投点及埋设本项目施工共划分是三部位进行施工,各部位控制点将布设在主体结构底板,每部位分三个施工段:第一流水段处左右线路各1个点;第二流水段处左右线路各1个点;第三流水段交接处和AA南站站-中心街站区间C段明挖区间左右线路各1个点;共计6个控制点并与地面精密导线和加密导线联测。
控制点在地板施工至流水段时,将镶嵌铜芯钢板预埋至底板钢筋,高于底板混凝土5mm,保证钢板的稳定性和明确位置。
见下图预埋钢板样式:图预埋钢板图水准控制测量高程传递测量包括地面趋近水准测量及地下趋近水准测量。
高程传递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悬吊钢尺和水准测量的方法。
1 0 测定基坑附近水准点高程的地面趋近水准路线应附合在地面相邻精密水准点上。
地上和地下安置的两台水准仪应同时读数,读取塔尺上的相对高程。
传递高程时,每次独立观测三测回,每测回变动仪器高度,三测回测得地上、地下水准点的高差较差应小 3mm 。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时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二等水准技术要求进行。
传递高程测量示意图:图高程传递示意图地面施工定线测量在加密精密导线和高程控制网完成后进行 AA 南站站-中心街站区间 C 段明挖区间建筑的中线位置,并为施工测量提供可靠的依据。
4.3 平面及施工测量在基坑开挖前测定地面标高以提供方量计算依据,再依据控制点和设计提供的开挖边线数据,实地测放出开挖线。
按照设计提供的开挖坡顶线和坡 0 2 底线进行放样。
放样采用极坐标方法,以 AA 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控制点G3、G5为依据进行。
开挖高程控制以G3点的高程为基准。
开挖过程中进行测量控制开挖。
控制基底允许偏差±10mm,平整度20mm。
基坑开挖至底部后,采用附和导线AA南站站-中心街站区间C段明挖区间结构外轮廓坐标点引测到基坑底部。
基坑底部平整允许误差为±10mm,横向允许误差为±5mm。
高程传入基坑底部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其精度满足四等水准测量要求。
主体结构施工测量结构底板绑扎钢筋前,应依据结构轴线尺寸,在底板垫层上标出钢筋摆放位置,放线允许误差为±10mm。
底板混凝土立模的结构宽度与高度,预埋件和变形缝的位置放样后,必须在砼浇筑前进行检核测量。
结构边、中墙模板支立前,按设计要求,依据线路中心线放样边墙内侧和中墙两侧线,放样允许偏差为0~+5mm。
顶板模板安装过程中,将线路中线点和顶板宽度测设在模板上,并测量高程,其高程测量允许误差为0~+10mm之内,中线测量允许误差为±10mm,宽度测量允许误差在-10~+15mm之内。
框架成型过程中,板、墙分步放样均应注意复核线间距、建筑净空、限界确认准确无误后才可进行施工。
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要对设置在底板上的结构尺寸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结构轴线的测量方法和复测精度按照施工控制导线的标准要求,高程控制点按照地下高程测量的方法和精度标准要求进行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