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减字木兰花秦观译文

减字木兰花秦观译文

减字木兰花秦观译文引导语:的《减字木兰花》词上片描写了女子独自凄凉的情景,令人肝肠寸断,不忍心再读下去;下片则写主人公因为百无聊赖,懒洋洋地倚靠着危楼。

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篆香:盘香,因其形状回环如篆,故称。

注释⑴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此调将《偷声木兰花》上下阕起句各减三字,故名。

⑵篆(zhuàn)香:比喻盘香和缭绕的香烟。

⑶黛蛾:指眉毛。

译文远隔天涯旧恨绵绵,凄凄凉凉孤独度日无人问讯。

要想知道我是如何愁肠百结,就像金炉中燃尽的篆香。

长眉总是紧锁,任凭春风劲吹也不舒展。

困倦地倚靠高楼栏杆,看那高飞的雁行,字字都是愁。

英译QIN Guan – Magnolia Lyrics with reduced wordsI rove among distant corners bearing regrets from bygone days,Feeling miserable in loneliness as no one cares to ask how I've been.I've always hoped to see you again yet disappointed I've always been,Much like curls of smoke from a gilded incense burner that twirl to nothing in vain.My shapely eyebrows often in a deep frown engage,That not even the spring breeze could relieve.Weary and tired on a high-rise, against which I lean,Across fly wild geese in a flight that appear like words and words of grief.鉴赏这是写一个独处女子,在困人的春天思念远方情人的离愁别恨至深的词。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译文及赏析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译文及赏析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宋代:李清照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译文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

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

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认为我的容颜不如花的漂亮。

我这就将梅花插在云鬓间,让花与我的脸庞并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支将要开放的梅花。

泪:指形似眼泪的晶莹露珠。

奴:作者自称。

云鬓:形容鬓发多而美。

“徒要”一句:意谓自己比花更好看。

徒:只、但。

郎:在古代既是妇女对丈夫的.称呼,也是对她所爱男子的称呼。

这里当指前者。

比并:对比。

赏析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

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上片主旨是买花。

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

似乎小丫环入报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

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

“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

“春”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

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

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

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

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

“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张先《减字木兰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张先《减字木兰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张先《减字木兰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减字木兰花宋张先垂螺近额 [24] ,走上红茵初趁拍 [25] 。

只恐轻飞 [26] ,拟倩游丝惹住伊 [27] 。

文鸳绣履[28] ,去似杨花尘不起 [29] 。

舞彻伊州 [30] ,头上宫花颤未休 [31] 。

注释:[24]垂螺近额:低垂的螺髻靠近前额。

螺,结发为额妆,形如螺壳。

今谓之“铜钱头”。

[25]“红茵”句:茵,茵褥,犹地毯。

初趁拍,开始趁乐曲的节拍挑起舞来。

[26]“只恐”句:只怕她轻轻地飞走。

[27]“拟倩”句:准备请游丝把她拿住。

此用《飞燕外传》故事。

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于太液池广榭上歌舞归风送远之曲。

大风至,飞燕迎风扬袂,言欲仙去。

成帝急令吹笙者冯无方持飞燕履。

风霁后,飞燕怅然曼啸,泣数行下。

谓深受皇帝厚恩,不得化飞仙而去。

倩,请。

游丝,蜘蛛或青虫所吐之丝,飞扬于空中,俗称游丝。

惹,《方言》:“拿,扬州会稽之语也,或为惹。

”伊,她,指跳舞女人。

[28]文鸳绣履:将毛羽锦丽的鸳鸯鸟绣在鞋子上。

[29]“去似”句:喻舞女身轻似杨花。

[30]舞彻:谓跟着乐曲从头至尾舞一遍。

伊州,乐曲名。

[31]宫花:头上插戴的宫样花朵。

译文:一名梳着下垂近额角的螺形发髻的年轻舞女以轻快的脚步上场,随即按着音乐的节拍,在红地毯上翩跹起舞。

这位舞女身轻如燕,急速飞转,像是要飞到天上去。

真想让空中的游丝把她牵惹住。

她穿着绣有文采鸳鸯的舞鞋在红地毯上轻快地旋转跳跃,一会儿节奏放慢,又像柳絮一样飘去,连一点灰尘也没有粘惹。

一曲《伊州》奏完,舞蹈停止,而舞女头上的红花还在颤巍巍地摇晃不休。

评析:《减字木兰花》二句一换韵,词意亦二句为一转。

此词描摹舞姿之曼妙,词采流丽宛转。

“垂螺”二句,先声夺人。

“只恐”二句,极写舞伎身姿之轻盈,摄人心魄,用典使事浑如不觉。

“文鸳”二句,动极而静,纤尘既不起,则观者之忘情可知矣。

然静中实又有动,头上宫花尚自颤动不休,实指曲阑舞终,而余韵袅袅不尽。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的意思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的意思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的意思“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注释】⑴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⑵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支将要开放的梅花。

⑶泪:指形似眼泪的晶莹露珠。

【翻译】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

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

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认为我的容颜不如花的漂亮。

我这就将梅花插在云鬓间,让花与我的脸庞并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赏析】这首词上片主旨是买花。

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词人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

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

一开头写在卖花担上买得一枝花,但不说买得一枝花,却说“买得一枝春欲放”,就写得有含意。

“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

“春”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

用个“欲”字,有将要的意思,说明春意还没有蓬勃。

从没有蓬勃中看到春意的将要蓬勃,这正是词人的敏感。

接下来笔锋一转,转到另一方面。

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

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

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

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

“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露水像珠,正好同美好的花朵结合。

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透露了词人的爱花感情,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溪居》《减字木兰花》《省试湘灵鼓瑟》《机女叹》《山雨》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溪居》《减字木兰花》《省试湘灵鼓瑟》《机女叹》《山雨》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裴度与柳宗元《溪居》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溪居裴度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①,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②。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

②榜(péng)进船。

此句意为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有声。

(1)“红尘飘不到”、“来往不逢人”两句诗均描写“溪居”生活环境,其相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同中有异,其不同点是什么?【参考答案】:(1)(4分)两句都有人迹罕至的意思(1分),写出溪居环境的偏远、僻静(2分),表现出诗人远离尘俗的心境(1分)。

(2)(4分)裴诗表达的是亲近自然(1分)的喜悦、悠然自得之情(1分),柳诗表达的是被贬后远离官场(1分)的轻松、聊以自慰之情(1分)。

(或:裴诗表达的是退居山野远离官场亲近自然的自娱自乐之情,是由衷喜爱和闲适;柳诗表达的是谪居山野脱离官场纵情山水的自愚自乐之情,有怡情山水之幸,又心有不甘)【对比赏析】:裴度曾任宰相,并以平淮、蔡功高封晋国公,位高爵显,致招嫉妒.数起数罢.终徙东都留守.他激流勇退,转亲丘壑.《溪居》一首,当为晚年之作.这首诗用欣赏的口吻描绘自己乡间别墅的幽雅环境.诗写得清淡脱俗,格调超逸高古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

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独往独来,偷安自幸。

前四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径。

后四句叙述自己早晚的行动。

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之意。

秦观、李清照《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减字木兰花李清照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显示了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词及赏析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词及赏析

李清照最有名的⼗⾸词及赏析1、如梦令·常记溪亭⽇暮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误⼊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

赏析:这⾸词是词⼈前期名作。

全词写的是⼀次纵情游玩时的快乐情景。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将少⼥时期的天真烂漫,⽆忧⽆虑表现的淋漓尽致。

2、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

露浓花瘦,薄汗轻⾐透。

见有⼈来,袜刬⾦钗溜。

和羞⾛,倚门回⾸,却把青梅嗅。

赏析:这⾸词是词⼈前期的作品。

词的上⽚写的是荡秋千,尽情玩乐的情景,玩得太尽兴了,满头⼤汗,⾐服也湿透了。

下⽚紧承上⽚,正在这个狼狈的当⼝,有客⼈进来了,⾮常害羞。

想赶紧躲开,慌忙中袜⼦还没穿好,头饰也掉了。

如果仅仅是害羞慌乱,倒不像是⼤家闺秀了。

“倚门回⾸,却把青梅嗅”,如神来之笔,少⼥的娇羞和妩媚尽出。

3、浣溪沙·绣幕芙蓉⼀笑开绣幕芙蓉⼀笑开,斜偎宝鸭亲⾹腮,眼波才动被⼈猜。

⼀⾯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移花影约重来。

赏析:这是词⼈早期抒写少⼥情怀的词。

“绣幕芙蓉⼀笑开,斜偎宝鸭亲⾹腮,眼波才动被⼈猜。

”词⼈⽤⾮常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个情窦初开,俏⽪、可爱的美少⼥形象,⽽她略带羞涩的内⼼世界在这⾥也展现的⼀览⽆余。

“⼀⾯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移花影约重来。

”词的下⽚,着重表现了词中主⼈公,对美好爱情以及幸福⽣活,热烈⽽⼤胆的追求。

4、渔家傲·雪⾥已知春信⾄雪⾥已知春信⾄,寒梅点缀琼枝腻。

⾹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珑珑地。

共赏⾦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

赏析:这是⼀⾸咏梅词。

词⼈借美⼈的娇媚多姿,盛赞梅花的美,从梅花的清⾹怡⼈、冰清⽟洁,联想到了沐浴后上了新妆的美⼈。

⼀时间梅花便是美⼈,美⼈即是梅花,词⼈借咏梅以⾃喻,表达了不同流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5、浣溪沙·淡荡春光寒⾷天淡荡春光寒⾷天,⽟炉沉⽔袅淡荡春光。

《减字木兰花》古诗鉴赏

《减字木兰花》古诗鉴赏
上片开篇句,写舞蹈的开始。“垂螺近额”,指下垂近额角的螺形发髻,这样的发型,说明舞女年纪尚幼,还带几分稚气。“走上红裀初趁拍”,是说这位舞女以轻快的脚步上场,随即按着音乐的节拍,红地毯上翩跹起舞。“走”字,意为疾趋、快步。这二句抓住舞女的头上装束和脚下动作,描写了舞蹈的第一阶段。“只恐”二句是从观众眼中写舞女的.动作。这位舞女身轻如燕,急速飞旋,像是要飞到天上去。词人作为观众,不禁为她耽心,于是想让空中的游丝把她牵惹住。“只恐”、“拟倩”两组虚词,前呼后应,仰承俯注,设想奇绝,富于诗意。
古典诗词中专以舞蹈为题材的作品不多,本篇则是为数不多的同类作品中出类拔萃之作。词中以纤细巧妙的笔法描绘舞技的高超,如用游丝、杨花、宫花之类质地较轻之物衬托或比喻动作的轻盈飘逸,使人如亲临亲见,获得了极高的艺术享受。
词中以纤细巧妙的笔法描绘舞技的高超如用游丝杨花宫花之类质地较轻之物衬托或比喻动作的轻盈飘逸使人如亲临亲见获得了极高的艺术享受
《减字木兰花》古诗鉴赏
《减字木兰花》古诗鉴赏
●减字木兰花
张先
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
杨花尘不起。
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这是一首描绘少年艺妓舞蹈形象的作品。全词以纤细巧妙的艺术手法,把从起舞到急舞、缓舞以及舞罢的全套舞蹈动作写得层次分明,姿态各异。
换头两句,转写舞女的双脚。她穿着绣有文采鸳鸯的舞鞋,红地毯上轻快地旋转、跳跃,一忽儿节奏放缓,她象杨花一样飘去,连一丝儿灰尘也未沾惹。《伊州》,商调大曲名,唐时来自西北边地。词至结处,才知道伴奏的乐曲乃是《伊州》,前面所说的“初趁拍”乃是指配合《伊州》调的节拍。一曲奏毕,舞蹈停止,而舞女头上的宫花还颤巍巍地摇晃不休。这样的结尾极有余味,这颤动的宫花,让人仍旧沉浸舞蹈的意境中,久久不愿醒来……。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8篇)《减字木兰花》是北宋诗人王安国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写男女离愁的词作,“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勾画出一片暮春的景色,使人顿生春情,这是景中寓情。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

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

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翻译流落黄州他乡的歌女,你问我哪一年能回朝廷?今天,细雨微风,你仍挽起麻衣裤,将如霜白的两脚插在水里。

临皋亭里,我俩悄悄夜语,仿佛喜悦地看到了当年京城宫廷那流行式的舞景,和那舞女轻飘如飞的莲花舞步。

贬居他乡的文人,今天算是启程返回京城。

注释纻衣:麻衣。

江亭:长江畔上临皋亭。

京华:京城开封。

迁客:指流浪的文人,常与骚人连在一起。

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遵照圣旨离黄赴汝,仍任团练副使。

该词是临行之前苏轼写给妻子王朝云的,表达了二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赏析上片,写王朝云与苏轼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以发问的句式,突出王朝云这位“江南游女”的憧憬,问苏轼“何年归得去”朝廷?文后并未立即回答,为下片的行文留下了回味的伏笔。

接着第三、四句,采用特写细节的笔法,通过“两足如霜”这些细节,以小见大地突出“江南游女”王朝云饱尝风雨,与苏轼患难与共的坚强性格。

下片,以梦幻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王朝云与苏轼美好的夜话。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

先推出“夜语”的背景“江亭”。

这是极为美丽的长江线上的景观。

再推出梦幻般的昔日风流镜头:“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

“新样舞”令他们眼花缭乱,“莲步轻飞”,令他们神魂颠倒。

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了他们当年的荣耀,一个“见”字,准确地重现出昔日的风光。

正因如此,“迁客今朝始是归”就暗含了苏轼的人生命运将被改变,令人感到万幸。

形容少女娇羞的诗句

形容少女娇羞的诗句

1.《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宋·欧阳修)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2.《点绛唇·蹴罢秋千》(宋·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3.《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五代·韦庄)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手挽香鬟低语,怕有人知处。

4.《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5.《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纳兰性德)(部分)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6.《更漏子·玉炉香》(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7.《清平乐·年年雪里》(宋·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8.《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宋·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9.《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宋·柳永)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依约相逢何处,映朱门、吹满路香尘。

薄暮烟芜,少年游冶,恣意狂踪。

1.《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宋·欧阳修)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减字木兰花秦观翻译

减字木兰花秦观翻译

减字木兰花秦观翻译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朝代:宋代作者:秦观原文: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释⑴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此调将《偷声木兰花》上下阕起句各减三字,故名。

⑵篆(zhuàn)香:比喻盘香和缭绕的香烟。

⑶黛蛾:指眉毛。

中文翻译远隔天涯旧恨绵绵,凄凄凉凉孤独度日无人问讯。

要想知道我是如何愁肠百结,就像金炉中燃尽的篆香。

长眉总是紧锁,任凭春风劲吹也不舒展。

困倦地倚靠高楼栏杆,看那高飞的雁行,字字都是愁。

英文翻译QIN Guan – Magnolia Lyrics with reduced wordsI rove among distant corners bearing regrets from bygone days,Feeling miserable in loneliness as no one cares to ask how I've been.I've always hoped to see you again yet disappointed I've always been,Much like curls of smoke from a gilded incense burner that twirl to nothing in vain.My shapely eyebrows often in a deep frown engage,That not even the spring breeze could relieve.Weary and tired on a high-rise, against which I lean,Across fly wild geese in a flight that appear like words and words of grief赏析此词写一女子独处怀人的苦闷情怀。

李清照七夕的诗

李清照七夕的诗

1. 《鹊桥仙·纤云弄巧》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鹊桥仙是词牌名,这首词是李清照为庆祝七夕而创作的。

她用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的景色来描绘七夕的美丽,展示了她对牛郎织女的同情。

2. 《行香子·草际鸣蛩》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去,终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注释:行香子也是词牌名,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七夕夜晚,看到草际鸣蛩、惊落梧桐的景象,表达了她内心的惆怅和对牛郎织女的离愁别恨。

3.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如梦令是词牌名,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七夕夜晚,听着雨疏风骤的声音,沉醉在酒香中,而卷帘人却告诉她海棠依旧。

她对绿肥红瘦的说法感到惊讶,表达了她对牛郎织女离别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困惑。

4.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一剪梅是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七夕夜晚,看到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景象,抒发了她对牛郎织女别离之情的感触。

她用花自飘零、水自流来形容两人的分离,表达了她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坚定信念。

5.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如梦令是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回忆起溪亭日暮的情景,描述了她在醉酒后误入藕花深处,引起了一滩鸥鹭的惊叫声。

她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她对牛郎织女别离的感慨和对爱情的追求。

6. 《鹧鸪天·桂花浮玉》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经典诗句】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全词翻译赏

【经典诗句】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全词翻译赏

【经典诗句】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
秋雨”全词翻译赏
减字木兰花
纳兰性德
相见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大昏红潮,横滚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译文】
相逢时你默默不语,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轻颤。

容颜娇羞而红润,凤翘斜插在你的鬟间。

要到想低声唤你,又害怕深情凝视,叫做别人看到。

想一诉往昔,可以你已伸出手回去,就可以忽下玉钗在回去阑轻叩。

赏析:
这首词在艺术性上的成就,首先就是人物描写的顺利,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扁蛛少女的形象。

先写下肖像,她就是那么调皮,简直就是一朵拎雨滴的荷花,脸庞怨得透出红潮,就更加冷艳迷人。

耆一相见,机会难得,存有多少话必须互相倾诉,但又害怕别人看到,只好匆匆返回。

特别就是动作描绘,生动重现了少女轻叩玉钗的行径,这决不就是轻浮,而是少女内心繁杂活动排遣矛盾后作出的关键性同意,即为情定终生。

通过一系列动作描绘,整体表现了少女繁杂的内心世界。

其次是环境描写,把人物限定在回廊这么一个典型的环境里,使这场会面更加永生难忘。

上阕是静态的描写,侧重于对少女形态的刻画;下阕是动态的描写,侧重于表现少女那轻叩玉钗的微妙动作。

把这首词与宋代晏几道的爱情词相比,明显地看出纳兰的格调之高。

顾贞观评价说:“吾友容若其门第才华,直越晏小山之上。

”从风格上看,这首词写得相当婉约缠绵,是爱情词的上品。

最著名的十首减字木兰花词

最著名的十首减字木兰花词

最著名的十首减字木兰花词1. 原文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2. 赏析- 词的上阕描绘了海南绚丽的春色。

“春牛春杖”点明迎春仪式,“无限春风来海上”写出春风的来处,充满生机。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词人以独特的视角描写桃花的颜色,将桃花的红与肉色相比,新奇而又生动。

- 下阕继续写春景。

“春幡春胜”是迎春的装饰,“一阵春风吹酒醒”,春风吹醒了沉醉之人,也吹醒了这片土地的生机。

最后“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海南虽地处天涯,但杨花飞舞如同雪花,打破了人们对天涯荒僻的固有印象,体现出苏轼乐观旷达的心境。

1. 原文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2. 赏析- 上阕描写了买花的情景。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简单的叙述中透露出对春天的喜爱。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细致地描绘了花朵上的露珠如同泪水,又带有清晨的霞光,将花写得娇艳欲滴。

- 下阕则写女子的心理活动。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的娇羞与担忧。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女子将花簪在发间,让丈夫比较自己和花谁更美,表现出年轻女子的娇憨与对爱情的甜蜜期待。

1. 原文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2. 赏析- 上阕刻画了一位娇羞的女子形象。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将女子比作带雨的芙蓉,写出她的美丽与楚楚可怜。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细致描绘女子脸上的红晕和头上的凤翘首饰,从外貌上进一步烘托女子的娇羞。

- 下阕深入描写女子的心理和动作。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想要轻声呼唤,又怕被人看见自己的深情。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女子想倾诉情怀,却只能通过叩玉钗这一动作来含蓄表达,将那种幽微的情感表现得细腻而动人。

不欲于卖花担头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翻译

不欲于卖花担头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翻译

不欲于卖花担头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翻译摘要:1.引言:介绍“不欲于卖花担头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的含义和翻译2.解析:详细解析这句话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3.翻译:给出这句话的英文翻译4.结论:总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正文:“不欲于卖花担头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一句出自《红楼梦》的名句,其含义是指不喜欢在卖花的摊头上欣赏桃李花,而应该在树头枝底下才能真正看到生活的精神。

这句话充满了哲理,告诉我们应该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真正的美和价值。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句话描绘了贾宝玉的性格和审美趣味。

贾宝玉是一个富有感性和审美意识的人,他追求的是生活的真谛和内心的自由。

他不喜欢那些矫揉造作的东西,而更愿意去欣赏那些自然、真实的事物。

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价值观,即崇尚自然、反对浮华。

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的意义更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越来越注重表面的东西,而忽视了内在的价值。

我们应该从这句话中汲取智慧,去发现那些平凡而真实的美好,而不是被浮华所迷惑。

那么,这句话应该如何翻译呢?一个可能的翻译是:“Don"t desire to see peach and plum blossoms on the peddler"s shoulders, for only atthe tips of branches and beneath the tree can one see the living spirit.”这个翻译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的意境和含义,同时也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

综上所述,“不欲于卖花担头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这句话不仅是一句文学名句,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

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原文翻译

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原文翻译

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原文翻译
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原文翻译
莎⑴衫筠笠。

正是村村农务急⑵。

绿水千畦。

惭愧⑶秧针出得齐。

风斜雨细。

麦欲黄时寒又至⑷。

馌⑸妇耕夫。

画作今年稔岁⑹图。

注释
⑴莎:蓑,草衣。

“莎“”蓑“音同借用。

⑵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之一:“农务村村急。

⑶惭愧:感幸之辞,犹说“侥悻“。

⑷旧历四月间,有时天气转冷,谓之“麦秀寒”。

⑸馌:往田里送饭。

《诗经·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见冀缺耨,其妻饁之。


⑹稔岁:丰年。

译文
四月多雨,农民们穿蓑衣,戴箬帽,来到田头。

这个时候,正是村村忙农活的时候。

翻耕好了的千亩水田,正等待插秧;幸亏今年秧苗出得齐整,长得好。

斜风细雨,连日不晴,小麦将黄熟时天又转冷。

男人们都去田裡抢收抢种,妇女们送饭来到田头。

水田、秧田、麦田,男人、女人冒雨插秧、收麦,以勤劳的'双手,描绘出一幅丰收在望的图画。

赏析
此词描写农村四月农忙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切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讚美。

李清照最惊艳十首诗

李清照最惊艳十首诗

李清照最惊艳的十首诗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1.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解释: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玩尽兴了傍晚乘船返回,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池的深处。

怎么划出去呢?怎么划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此词展现出李清照少女时期的闲适与欢快,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自然之美。

2.《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原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解释: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刮得很急。

睡了一夜酒意还没完全消退。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词人通过与侍女的对话,细腻地表达了对春日景色变化的敏锐感受,语言简洁明快,“绿肥红瘦” 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3.《点绛唇・蹴罢秋千》1.原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解释:荡完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

在花丛中,露水很多,花显得很瘦小,因荡秋千出了一身薄汗,汗水湿透了衣衫。

突然见有客人来,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

害羞地跑开,却又倚靠着门回头看,假装在嗅青梅的香气。

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既羞涩又好奇的神态,将少女的纯真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1.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解释: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天的凉意。

轻轻解开罗裙,独自登上小船。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李清照年轻时的诗词

李清照年轻时的诗词

一、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二、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

三、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四、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描写兰花的古诗

描写兰花的古诗

描写兰花的古诗描写兰花的古诗1下载文档一方宣纸几笔墨,画出兰花迎春开。

不知墨香是花香,引得蝴蝶堂上来。

爱兰不是生来偏爱兰,缘于神姿自天然。

心逐碧草摇清风,嗅得幽香沁心田。

寻兰心仪兰花爱意浓,山中寻踪乐春风。

攀登危岩拨荆棘,一见芳姿露笑客。

赏兰采回兰花盆中栽,馨香引得蝶飞来。

惹我夜半无睡意,灯照芳容细观测。

梦兰痴心兰花登山采,归来未歇数盆栽。

天姿仙影日三顾,多少次第梦中开。

采兰云遮雾罩溪水潺,登高攀崖觅幽兰。

采取奇草花悦目,忘尽饥饿和严寒。

养兰阳台莳兰数十丛,朝顾暮看日相逢。

道出不怕君笑我,糟糠说我已发疯。

题兰阳台兰花巧安排,春夏秋冬轮回汗。

风送天香沁肺腑,自有狼毫抒胸怀。

读兰始自子称王者香,空谷幽兰天下芳。

莳养数盆显神韵,引我诗情读华章。

天赐神香自悠远,引来蝴蝶弄清风。

描写兰花的古诗2【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宋代:李清照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译文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

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

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认为我的容颜不如花的漂亮。

我这就将梅花插在云鬓间,让花与我的脸庞并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支将要开放的梅花。

泪:指形似眼泪的晶莹露珠。

奴:作者自称。

云鬓:形容鬓发多而美。

“徒要”一句:意谓自己比花更好看。

徒:只、但。

郎:在古代既是妇女对丈夫的称呼,也是对她所爱男子的称呼。

这里当指前者。

比并:对比。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公元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执着。

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适赵明诚。

赵李两家均居汴京。

《减字木兰花》《庆清朝》诸阕当作于是年前后。

李清照的闺房诗

李清照的闺房诗

李清照的闺房诗1. 《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2.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3.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4.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 《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7.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 《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0. 《点绛唇·闺思》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原文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二、《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原文翻译
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

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

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认为我的容颜不如花的漂亮。

我这就将梅花插在云鬓间,让花与我的脸庞并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三、《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