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太平天国电气信息工程院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1年4月27日太平天国一,太平天国运动战争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

由于五口通商,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

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

清政府的捐税,年年增加,使农民不堪重负。

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

农民反抗斗争多达110次。

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

在此期间,洪秀全被《劝世良言》中的单一神权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观所吸引,把基督教的平等观和中国农民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结合起来,从农民阶级的要求和利益出发,先后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

同时期,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广大贫苦农民和烧炭工人中,宣传反清思想,开展拜上帝会的组织工作。

1849年,拜上帝会众已达万余人。

1850年前后,拜上帝会与地主团练的冲突日趋尖锐,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酝酿和发动的。

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3月,太平军转战到武宣东乡,洪秀全正式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州。

在永安滞留期间,进行了休整补充和制度建设,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治制度的雏形。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围桂林,克全州,入湖南。

在全州战役中,冯云山战死。

太平军转战湖南途中,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阐明太平天国“扫除妖孽,廓清中华”宗旨,号召广大群众纷纷响应。

湘江上的纤夫、船工;码头上的挑夫、搬运工;城镇中的铁匠、商贩、木匠;以及郴州、桂阳山区的煤矿工人,参加起义,太平军迅速壮大。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队伍增至50万,声威大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三次改革运动的简要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三次改革运动的简要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三次改革运动的简要分析作者:张苏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03期摘要:大学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三大主线贯穿始终,其中一条主线就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所开展的三次改革活动:近代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

三次改革活动的目的相同,但过程和结果迥异。

通过对这三次改革运动的辩证分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改革开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纲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国家规定的高校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其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而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三次著名的改革运动的分析判断,就是一次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尝试。

这三次改革运动分别是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中国当代史上的改革开放。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关系来说,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開始。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带给中国巨大的灾难,但同时也唤醒了中国一部分有识之士,特别是身处统治阶级高层的有识之士,看到了社会的现实,认清了西方列强的一些本质,开始了一系列的”自救”“自强”的改良、改革运动。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提到的,比较著名的”自救”“自强”的改良、改革运动就有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及中国当代史上的改革开放。

一、洋务运动: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最早其实是发韧于太平无国的统治区内。

太平无国运动开始之初,因当时的清政府不屑于向”夷人”学习,当时的”夷人”就跟太平无国有了较多的往来,自然也就有了太平天国与列强间的商贸交易,包括军火交易,以至于李鸿章率淮军与太平军作战时,就发现太平无国一些部队作战”与恃洋枪,每进队必有数千杆冲击”。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过程中,文、理科学生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这就需要教师认清专业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因材施教,同时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尝试必要的教学改革,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大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纲要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全文如下: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

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称皇帝为“奉天承运”的“天子”。

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一直以来,我把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腐朽的源头归结于清王朝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我认为没有那时的固步自封,中国就不会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很大的差距,就不会让英国有机可乘发动鸦片战争,就不会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屈辱历史!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无耻地勒索赔款抢掠财富……犯下种种罪行。

最让我感到义愤填膺不可饶恕的是英法联军抢劫和焚烧了圆明园的史实。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的过程。

救亡图存,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面临的神圣使命。

为了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他们在长时间里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

著名的义和团、太平天国运动皆出于此,加上后来的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运动,它们都是中国反帝国主义侵略的尝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中国近代百年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国近代史开启于1840年鸦片战争,终结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

这段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史。

这一百年里,中华大地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从辛亥革命到南昌起义,从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解放战争,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新中国成立。

百年中的每一件历史事件都间接或直接地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决定了中国是会沦为他国奴隶还是会如同苏醒的雄狮般再度站起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1840年鸦片战争,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帝国用坚船利炮强硬地打开了中国的南门,从此中国人民开始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清政府腐败无能,无力抵抗列强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继打响,不堪重负的中国一次又一次地经受着列强的凌辱,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财力兵力皆受到巨大打击,中国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清政府一般软弱无能,各个阶级都曾站出来,试图力挽狂澜,拯救颓圮的中国。

资产阶级洋务派积极开展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办新型学堂培养人才,发展工商业,创立工厂,建立北洋水师,最终甲午一役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

资产阶级维新派则主张自上而下的实施变法,但这场变法运动仅仅进行了百余天即在慈禧太后的逼迫下宣告破产,史称“百日维新”。

这些运动的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正是在于他们的局限性、阶级性,领导者没有根据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通过对于这些失败原因的总结与思考,新革命党人再一次举起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开始了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道路。

1911年,武昌城里一声枪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紧接着,全国各地陆续响起枪声,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彻底覆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现代史,是国家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它涉及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也是中国自我反省和改变的历程。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认识这段历史,本文本着传承历史、弘扬传统、发掘文化的宗旨,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提出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中外背景下的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的时间跨度从1840年开始,直至1949年建国前夕。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面临了来自外部的敌对势力,以及国内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民族矛盾、政治腐败、文化割裂等等。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进程,使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下降。

同时,外国列强的入侵和侵略,使中国国土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和掠夺。

茶陵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的开始。

外国列强借口贸易不平等等种种借口,强迫中国开放市场,瓦解了中国的经济基础和财政收入。

加之各种内忧外患,中国全面陷入一片危机之中。

二、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建设近代中国的复兴运动,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崛起。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民族英雄和政治领袖,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例如魏源、郑观应、洪秀全、康有为等人,他们都曾激烈的反抗封建专制制度,开创民主自由的思想和文化。

此外,孙中山的民族复兴思想和建设理念,被视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里程碑。

他提倡“三民主义”,主张实现中国人的平等、民主和自由,这个思想不仅深入人心,更成为了中国近代重要的民族精神,极大的启迪了中国人民。

三、宪政制度的逐步确立中国近现代史上,封建专制制度是最根本和最致命的弊病。

近代各种革命运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宪政制度。

1905年康有为的“大同书院”,提出了“君主立宪”、“宪政实行”的口号。

五四运动后,更是将“让权于民”、“三民主义”、“抗议日本等等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成为了中国的政治发展方向。

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彻底推翻,建立起了中国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论文纵观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是在革命与近代化两种话语模式中展开。

各个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规定其研究方式,左右其话语权。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论文范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论文全文如下: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

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可以说,这段历史既是中华民族的受侵略和压迫的屈辱史,又是华夏大地的劳动人民通过智慧与勤劳摆脱压迫,走向光明的探索史。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

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尽显衰相,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

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鸦片战争前夕,鸦片在中国从贵族之间的炫耀的奢侈品变为普通百姓用来解脱贫穷与饥饿的工具时。

就注定造成贫穷与诱惑的恶性循环。

而曾想借此缓解财政危机的清政府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弊病,却没有像其他国家抵制鸦片那样和平介入,而是直接武力封锁烟局,这直接加快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当清朝落后的战斗器械面对列强的洋枪洋炮时,结局就注定是失败。

清廷震惊,天朝形象随之垮台。

之后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随着外国资本注意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当然,中国人民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中国这么一步步的沦陷,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英法要求按照合约内容修约时,清政府再次显示出封建国家的局限性。

不仅未予以许可,还无缘无故的对外国船队进行袭击。

这一不仅认真考虑的决定的直接后果就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不仅差点遭遇灭国危险,还导致圆明园这一人类文明的结晶遭到无情的焚毁,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文物外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近代化启示录窥清朝洋务运动思中国当代改革[摘要]风行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最终在甲午之年尘埃落定,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带来的不仅是超越以往的近代化,也毫不留情地揭露出中国近代化进程之瓶颈。

从洋务运动中我们不难看到中体西用思想在早期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起到的各种正负作用,处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热潮中的我们不应只做历史的看客,更应从历史的躯体当中挖掘出时光的记忆,指引我们未来的生命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走去![关键词]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当代改革历史的躯体——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推行的一场内容广泛、影响深远的社会改革运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近代化运动。

洋务运动内容包括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和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它虽然没能挽救中国,却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接力赛上的第一棒,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洋务运动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影响政治近代化是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同时,社会政治制度发生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转换。

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中不可分割的最初一环,对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也有重要的影响。

尽管洋务派以“西用”固“中体”,延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但是洋务运动却以“西学”解“中体”,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历史车轮的发动机一经启动,就会按照历史自身的逻辑向前行驶。

由此洋务派充当了不自觉的推动历史前进的工具,为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准备了多方面的条件。

洋务论者把师夷之长、夺夷所恃与变法主张结合起来,在学习西方通向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并在后来出现了要求政治改革、主张君主立宪的人。

郭嵩焘提出西方各国富强的根本,在于“朝廷政教”。

由此可见,从仿造坚船利炮、师法工商技艺到要求政治改革,这表明一部分洋务派对西方长技的认识已在不断深化。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摘要】: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而这三次巨变使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三次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论文从这三次巨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

【关键词】: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文内容:一:辛亥革命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懦弱无能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孙中山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主张改革,但未得到李鸿章的重视,而后他发现清政府腐败无比,便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同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回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孙中山策划广州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表“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燃起了革命的烈火,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由此,维持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政府。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内容提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是一部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是一部推翻反动统治的历史,是一部实现人民解放以及将中国又落后的农业国改编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

关键词:近代史、侵略、革命、胜利一、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签订了《天津条约》。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以签订《辛丑条约》结束。

(二)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与爱国军官便掀起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鸦片战争开始后,许多爱国官兵英勇奋战,拼死抵抗。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

台湾人民也曾多次反抗侵略者。

1900年,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才是我们国家和名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永不灭亡。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运动,前后坚持了14年之久,势力先后扩展到18个省,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高峰。

(二)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艳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当时,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一起,内忧外患一起袭来,面对统治危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进行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救亡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摘要】: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而这三次巨变使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三次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论文从这三次巨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
二:新中国成立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直接导致了国内爆发“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在斗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一些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先
【关键词】: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改 Nhomakorabea开放 中国共产党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
正文内容:
一:辛亥革命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懦弱无能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孙中山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主张改革,但未得到李鸿章的重视,而后他发现清政府腐败无比,便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同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回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孙中山策划广州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表“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燃起了革命的烈火,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由此,维持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政府。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政府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同时辛亥革命还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1840年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古老而璀璨的中华文明在外国侵略者的铁蹄下痛苦的呻吟、哀号,曾经无比强大、称雄世界的中华帝国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一蹶不振,成为列强眼中的“东亚病夫”。

时过境迁,在1949年,随着悠扬响起的《义勇军进行曲》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中华民族重新屹立在了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再站起来了。

而在随后的数十年里,尽管有曲折,尽管有代价,但中国始终在崛起的路上高速前行。

回望历史,我们不仅会体会到这结果的喜悦,更能体会到这过程中的艰辛与伟大,而在这个过程中,引领中国人民重新站起来的最伟大的伟大革命先驱,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虽然出身普通,资历尚浅,但已经对当时中国的现状了如指掌,十分清楚中国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为此,他奔走呼号,希望建立一个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

为此,他多方面采取行动,发动农民,参加共产党,并一度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任职。

尽管毛泽东信奉俄国十月革命的共产主义思想,但毛泽东更是一个实际的人,他清楚中国的现状,知道中国社会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工人,因此,他积极主张将无产阶级与农民结合起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毛泽东思想的雏形开始逐步形成。

“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事件发生后,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党开始对共产党全面绞杀。

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毛泽东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果断地开始组织工农武装,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激烈斗争。

初上井冈山时,许多人对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根本不抱以希望,认为革命毫无前景,而毛泽东却始终对革命抱有极大的热情,即使在“三人团”掌握大权,自己饱受排挤之时,也矢志不移的坚持自己革命的信仰。

而这,也正是毛泽东日后成就大业,建立政权的重要原因。

长征路上,面对以张国焘为首的红军内部少数分裂势力的挑战,毛泽东一方面对绝大多数不明真相红军指战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力争取支持;另一方面,对于分裂势力的野心膨胀,毛泽东也绝不手软,果断采取行动,保护革命果实,保护党中央。

近代史纲要论文(1)

近代史纲要论文(1)

近代史纲要论文引言近代史是指从16世纪中叶开始,到20世纪末结束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变革深刻影响了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对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主要思想和关键人物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

主要事件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之一。

它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并随后扩散到欧洲大陆和美国。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机器大规模生产的兴起,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这一革命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革命。

它起初是一场反对封建制度和君主专制的民主革命,后演变为一场暴力和恐怖的时期。

法国大革命导致了封建制度的终结,推动了民主和平等思想在欧洲的传播。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爆发的一场全球性冲突。

它起源于欧洲的政治紧张局势和军备竞赛,并最终演变成全面战争。

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加速了殖民地体系的解体。

第一次世界大战奠定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基础,对二战和整个20世纪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战与冷战二战是20世纪的另一个重大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又一次全球战争。

战争爆发于1939年,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

二战加速了殖民地的解体,加强了国家主权和人权的意识,同时也加剧了世界政治和军事上的分裂。

战后,冷战开始了,这是一个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和地缘政治博弈。

主要思想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近代史中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它强调个人自由、人权和政府权力制衡。

自由主义的核心观念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认为个人自由的最大化能够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近代史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流派。

它强调社会的公平和平等,反对私有制和阶级分化。

社会主义的核心观念是社会资本主义和国家干预经济。

社会主义在20世纪影响了全球许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纲要》论文从近代史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内容摘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而且也是在殖民侵略下中国的惟一抉择。

两次战争之后广大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权利的不断扩大,带给了古老中国无休止的战火.这两次战争究竟在那些主要方面影响了中国中国的社会进程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本文重点描述了这些.关键词:两次鸦片战争、性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一、两次战争一种命运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走私贸易,源源不断地白银流入英国,正如梭伦所说“财富催生饱腻饱腻催生暴行”英国迫不及待的将侵略的坐标插入了中国的版图之上。

与此同时,国库的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大清帝国的收入,军备海防废弛,政治腐败。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人的道义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当局、海关官员和所有官吏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

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用,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1839年6月3日至2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英、美等商人呈缴的鸦片。

英国殖民主义者再也坐不住了,侵略军乘舰船40余艘到达广东海面并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此时,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无疑,统治阶级中的妥协派占据了主导,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查办沙角、大角、虎门炮台相继失守定海、宁波、镇海相继被攻陷,跋涉重洋的侵略者让战火在古老的东方国度持续燃烧了两年零两个月,最终于1842年8月29日,以中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

自此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09年水深火热的日子,当中国国内太平天国起义达到高潮的时候,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的侵略战争,并以此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获得的利益,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6月26、27日,清廷分别于英法订立《天津条约》,11月8日英法又逼迫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始于19世纪中叶,自那时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变革。

这些重大事件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等。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战争的结果是中国被迫开放五个口岸,放弃对外贸易的掌控权和支付一笔巨额赔款。

太平天国的起义在1850年代初开始,是另一个对中国带来极大影响的事件。

这场革命运动挑战了清朝政府,促进了中国农民的觉醒,并推进了中国的宗教改革。

戊戌变法是1898年中国政府发起的一项改革运动,旨在改变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落后状态。

这项改革包括了推进科技进步、组建议会、取消科举制度等措施。

尽管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它促进了未来的改革和现代化事业。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导致清朝王朝的垮台,成立了中华民国。

这次革命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为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和民主化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后,中国历经了国共内战、抗日战争等一系列战争和变革,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现代化事业。

总体而言,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变革都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改革和现代化。

这些事件和变革也推动了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道路。

在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人物和运动。

例如,戊戌变法的倡导者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在当时推进了一系列现代化措施,提出了一个“新政”的理念,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和文化。

此外,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袖之一。

他提倡“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另外,中国近代史还有一些重要的运动和事件,如四五运动、文化大革命等。

四五运动是发生在1940年代末期的一次工人和学生运动,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和民主制度。

这个运动引起了当时政府的高度关注,并导致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

文化大革命则发生在1966-1976年间,是中国近代史的另一个重要事件。

这场革命旨在通过清除“四旧”,即制度、思想、文化和习俗的旧有观念,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3000字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3000字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3000字论文前言: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历了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等方面的剧烈变化。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本文将从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来探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变化。

一、时间线:中国近代史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时间跨度比较长,大概从1840年到1949年,这段历史时间性质很不一样。

从1840年到1919年,是中国的民族危机时期,从1919年到1949年则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 民族危机时期: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1860年:圆明园被火烧毁,八国联军入侵中国1900年:义和团运动1905年:“推翻万千唐虞”维新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宣告清朝灭亡1915年:五四运动,“爱国、民主、科学”三民主义成为最流行的思想。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爆发了一系列的抗议运动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期结束,蒋介石“清党运动”1937年:日本侵华全面爆发,中国全面抗战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内战爆发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政治变化: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政治变化是最为显著的。

从中国封建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历经了曲折的政治变革之路。

1. 清朝垮台:在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逐渐陷入了被列强侵略、国家日益衰弱的危机之中。

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成了半殖民地化的国家。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清朝执政者更加体味到了这种压迫。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近代化任务,变为了推翻清朝,构建一个新的中国。

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末政治体制被推翻,新民主主义思潮成为主导思想,这标志着中国开始向现代化进发。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从晚清时期到20世纪末期的历史发展的总称。

它涉及到许多重要事件和变革,如战争,革命,政治改革和现代化等。

了解中国近代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同时也可以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

一、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逐渐逼近中国,中国社会逐渐落后和衰弱,面临种种问题和困境。

面对压力和挑战,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开放与现代化之路。

这个时期的一个关键事件是辛亥革命(1911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民主革命,它打破了数千年的帝制体制,奠定了中华民国的基础。

二、国共两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组织之一,它成立于1921年。

共产党的民族觉醒和革命理念,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共两党的合作和斗争中,共产党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导力量。

1927年,蒋介石叛变,国共两党分裂,随后进入了长达20年的内战时期。

三、日本侵华战争二战爆发后,日本侵华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

1937年,日本为寻求控制全中国而发起全面侵华战争。

战争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和损失,同时也促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速。

这个时期,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日战争的支柱,对于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在1949年胜利结束。

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人民共和国政府,新中国拉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

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土地改革,重建和改造了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但是,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中国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导致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遭受巨大打击。

1976年,毛泽东去世,随后发生的政治斗争最终导致了文革的结束。

五、改革开放和中国崛起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转型,它开始于1978年,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现代化的新时期。

在改革开放的 30 多年里,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进步和成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关于如何看待弱小国家和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指导教师:班级:姓名:从接触中国近现代历史开始,我就一直被灌输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

学了一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思考,现记录下来,权作心得。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一、落后一定就要挨打?严复《天演论》中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质是以自然科学模型来解释社会科学。

我觉得这个很可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有其特点,真理从来都是有条件的,自然科学的真理未必就可以套用到社会科学上。

再说了,到底什么是落后?是文化落后?意识形态落后?抑或是经济落后?我看大明汉族再怎么闭关怎么落后都比女真族先进,怎么一样挨打?落后就一定要挨打吗?我看未必,落后是相对的。

英国相比于我们先进,但相比于美国就落后,怎么先进的美国没有去打落后的英国?二、关于永不称霸如果按照“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那么先进的话就要打人了?那是否意味着中国就可以随意欺负周边落后小国?肯定不行,而且中国承诺过,“永不称霸。

”但要我说,这个承诺就是一张白纸。

如果中国的国际地位达到足够称霸的高度,称不称霸都是一样的,不称霸一样对别国具有威慑力,一样能达到称霸的目的。

现在的情况是,国人开始幻想性地口头称霸。

可能是近现代被欺负惯了,老想欺负别人。

经济发展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开始沾沾自喜,“泱泱大国”之类的词语充斥着各类媒体,但实际上我们的国民素质还配不上“泱泱大国”这四个字。

更要命的是,因为我们的快速发展加上体制上的原因,中国已成为众矢之的,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不断地被抛出,在国际舞台上也遇到了种种新的麻烦,发展依然高速但阻力也是空前。

我想,这与国民的称霸心理有很大关系,而这种隐性的称霸思想根源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体会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并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人侵中国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耻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

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这两次农夫运动都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进的中国人曾经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多次奋斗的失败,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

在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斗争走上社会之一指引的胜利发展道路。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代表了人民迫切希望改革的愿望,不愿沦为亡国奴的悲愤反抗之情!背景:?1?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1895年-1898年)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2?1900年中国因爆发义和团事件,导致八国联军入侵,朝廷内部顽固保守势力也受到严重打击,在改革势力的呼吁下,慈禧同意开始推行康梁在戊戌变法中所提出的改革方案,是为清末新政。

其中影响最大的政策,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

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

?3?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

??民报孙中山在1905年夏,在日本成功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8月20日于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1906年2月,日知会在武昌召开成立大会,由刘静庵主持。

到会的还有孙武、张难先、何季达、冯牧民等百馀人。

后来日知会成为同盟会湖北分会的机关。

1906年起,陈去病等人在江南先后组织成立黄社、神交社、匡社等文学团体,1909年又组织成立南社,通过文学创作传播新思想。

近现代史课程论文

近现代史课程论文

近现代史课程论文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的三次巨变应该是: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应该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关键词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应该是1911年十月十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949年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宣告的新中国成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邓小平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孙中山辛亥革命说起孙中山,人们立刻会联想起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说起辛亥革命,人们立刻会联想起孙中山。

孙中山的主要战绩就是领导辛亥革命和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的划时代意义又是以孙中山的实践活动为标志。

没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不可思议的,没有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也是不存在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历史,就是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史。

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无可置疑。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级民主革命。

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同时,它也使社会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倡民主、讲科学也逐渐形成风气。

这些都是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

总之,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子”的民主主义观念;他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并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专业:工商管理201102姓名:周君怡学号:20115606
摘要: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解放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历史巨变,让国人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让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关键词:辛亥革命;新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
正文:
近现代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它们分别是: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辛亥革命是中国几年代的第一次解放,其领袖人物是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期间,创立了各个革命团体,这些革命团体联合组成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制”为纲领,在各地建立革命组织,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孙中山先生经十七省代表会议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标志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了。

但辛亥革命有“破”而没有立,也就是虽然打倒了皇帝,开启了中国民主共和的进程,也打开了中国走向阳光时代的大门,但实际上国家并没有迎来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的时代,而是一个军法内乱和遭受帝国殖民的时代。

[1]辛亥革命虽然表面是失败的,但实际上却是一次成功与进步,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其次,辛亥革命大大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社会的思潮。

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伴随着国歌的奏响,当毛主席按下旗帜按钮,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华人和共和国的成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标志着中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自主,也标志着中国从此摆脱了列强的欺辱和殖民,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独立自主的基础,从次中国进入一个进行现代化的探索期。

其次,新中国的成立大大增强了人们追求民族的力量,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并且,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

中国近代史的第三次历史巨变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3]”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它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一次历史性质的巨变将国人从旧的不合理的传统人问精神的束缚中解放胡来,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引导的基础。

若不进行第三次人文精神方面的解放,中国发展就有可能落入到发展的“文化陷阱”中,以至于将会有可能陷入一种长期的低水平循环。

[2]
改革开放具在新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规划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深刻转变。

其次,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引起大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长期窒息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得到纠正,积极变革、勇于开拓、讲求实效成为人们精神状态的主流。

第三,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其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并且,中国人精神层面的现代化开启与五四运动,但是进程缓慢。

改革开放树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推进了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建设,总体上推进了中国变革的进程。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在中国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发展开启了光辉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大国途径——中国改革真问题探索》第一页第二段,宋圭武,中国经济出版社
[2]《大国途径——中国改革真问题探索》第一页第七段,宋圭武,中国经济出版社
[3]《改革开放二十时事概览》418页第三段,陈书全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