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1新人教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西晋短期统一,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和西晋的灭亡;人口大迁徙。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2.西晋八王之乱以来,中原大乱,人口大规模迁徙。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客观上推动了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讲清其中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西晋使我国从分裂复归于统一,这符合人民愿望,也适应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需要,从而肯定统一是中国历史最突出的特点。

2.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加强了联系。

3.西晋统一的短暂,固然有多种矛盾冲突的因素,但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却是导致当时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历史教训提示我们,无论治理国家,还是管理小家,都应居安思危,切不可放纵奢侈。

教学要点

一、西晋的统一

1.司马氏势力的发展

2.魏灭蜀

3.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和统一全国

二、八王之乱

1.大封皇族与封王掌握实权

2.社会上层的腐败

3.八王之乱的过程与后果

三、各族内迁与西晋灭亡

1.内迁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2.西晋统治者压迫内迁各族

3.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和西晋的灭亡

四、人口大迁徙

1.人口迁徙的原因

2.人口迁徙的方向

3.人口迁徙的影响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八王之乱。

本课难点:各族内迁,人口大迁徙。

二、在讲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讲过的内容,特别要强调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日益强大,然后逐渐导入新课。

三、“西晋的统一”一目,先要讲述魏自曹丕之后,司马懿父子逐渐控制魏国军政大权的情况。司马氏掌权大体上分三个发展时期:司马懿时期,司马师、司马昭时期,司马炎时期。文中小字和插图生动说明了司马氏父子奸诈,可指导学生阅读,但不作要求。然后再讲西晋短期统一。讲前应准备好地图《西晋的疆域》,在这里主要应讲清两个问题:一是西晋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二是西晋统一的过程。在第一个问题里,最主要的是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财力充足,逐渐超过南方。与此同时,南方的吴、蜀两国因为统治者的日益腐朽,国力却日趋衰落。另外,从客观上讲,统一也是

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的。在第二个问题里,应强调统一过程是分三步完成的:一是魏灭蜀,二是废魏帝建西晋,三是西晋灭吴。魏为什么首先灭蜀?主要是蜀自诸葛亮死后,与东吴关系破裂,后主刘禅昏庸,国政混乱,是魏下手的最好时机。这里应注意向学生强调指出,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建立265年、西晋灭吴280年这两个年代以及西晋的都城洛阳都应让学生记忆。应强调西晋建立是265年,统一是280年。

四、“八王之乱”一目,内容相当重要。应讲清以下几个问题:①大封同姓王,并使封王拥有军、政、财实权,留下动乱隐患。晋武帝统一南北后,并非不想巩固这种统一,而是采取的措施不当。本来,曹魏承两汉以来削弱诸侯王的趋势,虽因循汉制,封建同姓王侯,但均为虚封,“皆使寄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于匹夫。悬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制。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又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王侯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因此在地方上,宗室毫无屏藩的势力。晋武帝惩诫曹魏之以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并让他们享有优厚的田租户调收入。后来,晋武帝裁撤州郡兵,却让封王们“移封就镇”,并逐渐拥有武装,势力越来越大,给日后的动乱埋下隐患。②社会风气败坏,君臣上下贪婪腐化,是导致动乱的社会深层原因。③晋武帝选嗣失误,加剧了动乱爆发的可能性。④八王之乱的直接后果,是西晋迅速衰落。本目有关八王之乱的细节描述,仅供学生自行阅读,不必过多解释。《晋书·武帝纪》关于分封诸王的记载(书影),教师可视学生水平做灵活处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2) 知识归纳

l.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渐衰落。诸葛亮死后,蜀国朝政混乱,魏国乘机灭掉蜀国。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代魏,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统一南北。

2.晋武帝为巩固统治,大封皇族为王,并让封王在各地掌握实权,他们昏庸贪婪,奢侈腐化堕落。晋惠帝统治期间,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混战十几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经历这场战乱,西晋逐渐衰落。

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汉族统治者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将他们掠卖为奴婢,长期实行奴役和剥削政策。西、北各族人民不断起来反抗。西晋末年,匈奴首领刘渊起兵称帝,进攻西晋,316年,西晋灭亡。

4.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为了生存,中原人民开始向南迁徙。“八王之战”的破坏,以及西北各族势力的冲击,引起更大规模的移民潮,从而形成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

学法建议

要掌握本课知识,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正确分析西晋灭亡的社会历史原因。

晋武帝从自己称帝代魏的历史根源中得出教训:要巩固统治,防止外姓大臣专权,必须先确立司马氏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因而,他大封皇族,使皇族封王掌握大量的地方实权,造成了封王专权、中央统治不力的严重政治后果,这是导致社会腐败、战乱发生的祸根,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原因之一。皇族和豪贵昏庸贪婪,奢侈腐化,社会上层腐败,不顾民间疾苦,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八王之乱”使得西晋社会动荡、经济衰退,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南迁,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重要原因。长期的奴役和剥削少数民族的民族政策,使得少数民族不断起兵反抗,这是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

2.正确认识西晋末年人口大迁徙的历史原因和历史影响。

西晋末年人口大迁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一方面,西晋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疾苦,对发展社会经济不够重视,因而导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中原人民无法生存,于是开始向南迁徙。另一方面,为争权夺利而发动的战争持续十几年,严重破坏社会生产。与此同时,西北各族人民为了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