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手册模板

合集下载

冬小麦气象服务手册

冬小麦气象服务手册

滑县是河南省小麦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之一。

小麦生产是滑县的一大优势,连续七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县”。

全县人口127万人,是个农业大县,耕地面积219.2万亩,其中,两合土103万亩,占46.98%,沙土38万亩,占17.34%,淤土16.65万亩,占7.59%,盐碱化潮土15.77万亩,占7.19%。

土层深厚,尚称膏腴。

滑县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集中,日照充足。

年平均气温13.9℃,年降水量610.5毫米,年光照时数2087.0小时。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

一、小麦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一)播种-出苗期1.适宜气象条件(1)适宜播种的温度指标为日平均气温15-20℃。

滑县日平均气温≥15℃终日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之间。

(2)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2℃,最适为15-20℃,最高为35-40℃。

一般种子萌动至出苗需110-120℃积温,播种后7天左右出苗较为适宜。

(3)小麦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6-20℃,生长速度最快;最低温度为2℃。

(4)播种时要求土壤相对湿度为65-80%。

在适宜的土壤水分下,小麦不仅出苗快、出苗齐,而且能促进冬前分蘖。

(5)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氧气。

耕作过的麦田,通常土壤中的氧气能够满足种子萌发出苗的需要。

2.不利气象条件(1)低于3℃播种,一般年前不能出苗。

日平均气温低于10℃播种,冬前积温<350℃,一般无冬前分蘖;日平均气温高于20℃播种常使低位蘖缺失,并引起穗发育,不利于安全越冬。

温度超过30℃根系生长受到抑制。

(2)土壤相对湿度>85%,地表板结或土壤湿度过大时,往往因缺乏氧气而影响种子萌发,甚至霉烂;即使勉强萌发,长势也很弱;土壤相对湿度<60%,土壤水分不足, 不利于小麦出苗, 即使勉强出苗根易早衰。

3. 田间管理(1)播前准备①精细整地。

为保证种子萌发时有充足的氧气,麦播前整地要达到深、净、细、实、平的标准。

秋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深耕、耙地保墒。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作物分册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作物分册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上卷)国家气象局编定气象出版社ISBN 7-5029-1383-1/P.06001993年6月第一版 1993年6月第一次印刷国家气象局编定责任编辑:黄建成秀虎前言农业气象观测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的基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是气象台站取得具有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的技术规定。

农业气象观测包括对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物理要素和生物要素的观测和记载。

物理要素包括气象要素和有关的土壤要素。

气象要素的大气候观测方法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有详细的规定,本规范规定了土壤水分、农业小气候观测和生物要素观测的内容。

本规范以一九七九年出版的《农业气象观测方法》和气象台站观测试验资料为基础,吸收了国内外的经验,参考了有关书籍、文献,进行了编写,初稿经台站试点并广泛征求气象系统业务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后修改定稿。

规范采用系列版本,分上下两卷。

上卷有:作物分册、土壤水分分册、自然物候分册、畜牧分册。

下卷有:果树分册、林木分册、蔬菜分册、养殖渔业分册和补充篇农业小气候观测。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全书由许维娜同志主持编写,余万明同志参加了全书编写校对工作,各分册编写情况如下:作物分册:参考了农业部门的苗情调查方法、原苏联《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南京气象学院姚克敏同志主持进行的小麦、水稻、玉米等观测方法业务试验的部分研究成果及安徽阜阳地区气象局李国师同志提供的农业气象灾害调查方法编写而成。

四川省气象局钟国长同志参加了编写工作。

土壤水分分册:参考了世界气象组织有关技术资料和书籍文献,由吴义华同志提供初稿编写而成。

自然物候:参考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写的《中国物候观测方法》编写而成。

畜牧分册: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组织业务试验并提出初稿。

后参考了原苏联《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中国牧区畜牧气候》修改编写而成。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马秀华同志参加了编写工作。

果树分册: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孔令凯同志提供初稿。

农村气象服务手册

农村气象服务手册

农村气象服务手册第1章农业气象基础 (3)1.1 气象要素与农业生产 (3)1.1.1 温度 (3)1.1.2 降水 (3)1.1.3 光照 (4)1.1.4 风速 (4)1.1.5 湿度 (4)1.2 农业气候区划与适应 (4)1.2.1 农业气候区划 (4)1.2.2 农业气候适应 (4)第2章农田水分管理 (4)2.1 农田水分平衡 (5)2.1.1 降水量 (5)2.1.2 蒸发蒸散 (5)2.1.3 土壤储水量 (5)2.1.4 作物需水量 (5)2.2 灌溉制度与灌溉技术 (5)2.2.1 灌溉制度的制定原则 (5)2.2.2 灌溉技术 (6)2.3 雨水收集与利用 (6)2.3.1 雨水收集 (6)2.3.2 雨水利用 (6)第3章农作物生长发育与气象 (6)3.1 作物生长的气象条件 (6)3.2 气象灾害对作物的影响 (7)3.3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7)第4章农业气象灾害防御 (8)4.1 干旱的防御 (8)4.1.1 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和作物结构,优先发展耐旱作物和品种; (8)4.1.2 增加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提高灌溉条件,保证作物生长关键期水分供应; (8)4.1.3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8)4.1.4 增施有机肥和保水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8)4.1.5 建立干旱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应对措施; (8)4.1.6 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干旱状况。

(8)4.2 洪涝的防御 (8)4.2.1 合理规划农田排水系统,降低农田内涝风险; (8)4.2.2 加强河道整治,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8)4.2.3 建立健全洪涝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8)4.2.4 加强防洪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标准; (9)4.2.5 推广防洪避洪技术,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9)4.2.6 合理调整作物结构和种植制度,降低洪涝灾害风险。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畜牧分册22页word文档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畜牧分册22页word文档

憙拑洈敐目录憖拕第一章牧草与放牧家畜观测的组织1.1观测目的和意义1.2观测调查内容1.3牧草观测地段的选择1.4家畜观测调查第二章牧草发育期观测2.1牧草发育期观测的一般规定2.2禾本科草类发育期及其标准2.3豆科草类发育期及其标准2.4莎草科草类发育期及其标准2.5杂类草发育期及其标准2.6灌木、半灌木发育期及其标准第三章牧草生长状况的观测3.1牧草高度(长度)的测量3.2牧草覆盖度的观测3.3灌木、半灌木密度的测定3.4牧草产量测定3.5草层状况评价3.6放牧场家畜采食状况的观测第四章放牧家畜膘情和牧事活动观测与调查4.1家畜调查时间和方法4.2小家畜膘情观测调查4.3大家畜膘情观测调查4.4牧事活动生产性能调查第五章畜牧灾害观测调查和天气气候影响评述5.1牧草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等的观测调查5.2家畜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等的观测调查5.3天气、气候条件对畜牧业生产影响的评述第六章观测记录簿、表的填写6.1畜牧气象观测记录簿(农气簿-4)的填写6.2畜牧气象观测年报表(农气表-4)的填写附录1、饲用植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附录2、畜牧观测记录簿、表格式第一章牧草与放牧家畜气象观测的组织1.1观测目的和意义牧草与放牧家畜气象观测、调查是农业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畜牧业生产中,牧草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牲畜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草业是发展大农业的一个方面。

牧草生产与天气、气候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各种类型草场和植物群落的兴衰、荣枯都受天气、气候条件的制约,同时,牲畜的生长发育和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家畜疫病的发生蔓延也都和天气、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进行牧草与放牧家畜气象观测,对于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气候条件,避免和克服不利的气象条件,有效地从事牧事活动,加速牧草与家畜的能量转化, 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发展畜牧业生产,开展畜牧气象情报、预报、畜牧产量预报、畜牧气候评价等气象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周农业气象(底稿)

一周农业气象(底稿)

【秋冬播进度通报】 截止 11 月 9 日, 全场小麦面积 28190 亩, 已播面积 24390 亩, 未播面积 3800 亩。

直播油菜面积 1265 亩,冬季蔬菜、设施蔬菜及药材 610 亩。

各分场未播小麦面积分别为: 一场 820 亩、二场 1500 亩、三场 600 亩、四场 880 亩。

望各分场督促职工赶季节抢时播种。

重 要更正:本周六合周刊关于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有误,“主渠 3 年一清挖”更改为 “毛渠 3 年一清挖”特此更正。

【一周气象与农事】2012-12-03 周一多云 12℃~2℃;周二多云 11℃~2℃;周三多云 14℃~2℃; 周四多云 13℃~4℃;周五多云 14℃~3℃;周六多云 12℃~3℃;周日多云 13℃~4℃。

农事指导:1、 本周天气是入冬以来最好的天气,以晴朗多云天气为主。

2、抢晴进行棉材拨秆,油菜进行病虫防治, 进行苗后化学除草。

3、小麦进行积极有效的田间管理。

4、冬季水利于晴好天气积极动工,抢在严 冬来临之前完工。

【一周气象与农事】2012-12-10 周一阴转多云 8℃~ 2℃;周二多云转阴 10℃~ 3℃;周三小雨 8℃~ 5℃;周四小雨 8℃~ 5℃;周五小雨 8℃~ 3℃;周六小雨 8℃~ 3℃;周日阴 7℃~ 2℃。

农事指导: 1、本周以阴雨天气为主,不利于冬播作物管理。

2、棉材尽早拔秆便于冬播作物管理。

3、及时清理 麦田三沟,杜绝麦苗坐水牢;科学施肥、化学除草、科学化调,让麦苗安全越冬、壮苗越冬。

4、冬 季水利抓紧施工,抢在寒冬来临之前完工。

【一周气象与农事】2012-12-17 周一小雨 6℃~ 2℃;周二阴转多云 7℃~ 1℃;周三小雨 8℃~ 3℃; 周四小雨 6℃~ 3℃;周五小雨 6℃~ 2℃;周六小雨转多云 6℃~ 3℃;周日多云 6℃~ 0℃。

农事指 导:1、因周一上午开会及下午停电,一周气象推迟一天发布,在此深感抱歉。

冬季农业气象工作总结范文

冬季农业气象工作总结范文

冬季农业气象工作总结范文近期,我部门紧密围绕冬季农业气象工作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和实践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农业气象观测站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通过对观测仪器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修,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组织了一次培训,提高了观测站工作人员的观测技能和气象知识水平,为农业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农业气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通过与农业部门的紧密合作,我们及时收集到了各地的农业气象数据,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建立了农田气象监测网络,通过监测土壤温度、湿度等指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同时,我们还利用现代化的气象技术手段,对农业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进行了预警,为农民提供了及时的防治措施。

第三,我们积极开展了农业气象服务工作。

我们制作了农业气象服务手册,向农民介绍了冬季农业的气象特点和注意事项,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我们还开展了农业气象培训班,向农民普及了农业气象知识和技术,提高了农民的气象素养和科学种植能力。

我们还开展了农业气象咨询服务,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为广大农民解答气象相关问题,提供实用的农业气象建议。

最后,我们加强了农业气象科研工作。

我们组织了一次农业气象学术研讨会,邀请了专家学者和农业科研人员进行交流和探讨,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我们还开展了一项农业气象创新项目,研究了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通过我们的努力,冬季农业气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认识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观测站的设备更新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信息的传递和应用还有待改进等。

因此,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效果,为农业生产的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作物分册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作物分册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上卷)国家气象局编定气象出版社ISBN 7-5029-1383-1/P.06001993年6月第一版 1993年6月第一次印刷国家气象局编定责任编辑:黄建成秀虎前言农业气象观测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的基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是气象台站取得具有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的技术规定。

农业气象观测包括对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物理要素和生物要素的观测和记载。

物理要素包括气象要素和有关的土壤要素。

气象要素的大气候观测方法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有详细的规定,本规范规定了土壤水分、农业小气候观测和生物要素观测的内容。

本规范以一九七九年出版的《农业气象观测方法》和气象台站观测试验资料为基础,吸收了国内外的经验,参考了有关书籍、文献,进行了编写,初稿经台站试点并广泛征求气象系统业务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后修改定稿。

规范采用系列版本,分上下两卷。

上卷有:作物分册、土壤水分分册、自然物候分册、畜牧分册。

下卷有:果树分册、林木分册、蔬菜分册、养殖渔业分册和补充篇农业小气候观测。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全书由许维娜同志主持编写,余万明同志参加了全书编写校对工作,各分册编写情况如下:作物分册:参考了农业部门的苗情调查方法、原苏联《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南京气象学院姚克敏同志主持进行的小麦、水稻、玉米等观测方法业务试验的部分研究成果及安徽阜阳地区气象局李国师同志提供的农业气象灾害调查方法编写而成。

四川省气象局钟国长同志参加了编写工作。

土壤水分分册:参考了世界气象组织有关技术资料和书籍文献,由吴义华同志提供初稿编写而成。

自然物候:参考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写的《中国物候观测方法》编写而成。

畜牧分册: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组织业务试验并提出初稿。

后参考了原苏联《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中国牧区畜牧气候》修改编写而成。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马秀华同志参加了编写工作。

果树分册: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孔令凯同志提供初稿。

农业气象服务模板

农业气象服务模板

一月
一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月平均气温3.8℃,月极端最低温度-14.9℃,降雨量30毫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冬季干旱、大风、低温冻害和雹灾。

作物生育期:小麦和油菜处于越冬阶段,缓慢生长或基本停止生长。

农业气象指标:
(1)极端最低温小于-7℃,油菜和蔬菜产生冻害,小于
-9℃小麦、柑橘等产生冻害,小麦有效穗减少;
(2)旬降水量为正距平200%或连续两旬正距平100%以
上出现渍害。

(3)土壤相对湿度小于50%,持续时间长,出现干旱。

(4) 5~7天以上的长低温雨雪天气或寒潮大风天气将影
响大棚蔬菜生长。

(5)气温持续偏高2℃以上,作物发育快,后冬易受冻,
病虫越冬基数大。

农业气象建议:
(1)搞好麦菜田间水肥管理,及时清理“三沟”,中耕除
草培土、追施磷肥,提高抗寒能力,防止严寒冻害。

浅谈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及应对措施

浅谈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及应对措施

浅谈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及应对措施针对冬小麦出现频率较高的农业气象灾害包含干旱、暴雨、霜冻、大风、冰雹等各种类型,这些农业气象灾害几乎每年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各地应根据当地农业气象灾害以及农业生产需求,联合有关部门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危害,推动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

本文针对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的特点及危害,简要介绍一些防治措施,力争将这些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冬小麦;气象灾害;应对措施一、霜冻霜冻主要指在初秋春末季节,因为冷空气的入侵,气温急剧下降,当温度在短时间内下降到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以下时,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

1.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概念和类型。

越冬冻害是指冬小麦越冬期间长时期的0℃以下较强低温所造成的伤害,它发生在越冬休眠期和早春萌动期。

我国冬小麦冻害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①初冬温度骤变型。

在小麦刚进入越冬期时,日平均气温骤然下降10℃左右,最低气温在-10℃以下,这时未经抗寒锻炼的麦苗在冷空气突然袭击下受到伤害。

②冬季长寒型。

隆冬季节持续低温,并有多次强寒潮过境,引起急剧降温。

我国黄淮平原最低气温可降至-14〜-16℃,华北和黄土高原北部可降到-22〜 -26 ℃,甚至更低。

降源幅度大,时间长,并伴有大风,如遇到秋冬土壤干旱的年份,常发生大面积死苗。

③冻融型冻害。

在冬季或冬末春初,如果天气回暖,麦苗提前萌动生长,而后天气复又转冷,这样冻融交替,骤暖骤寒,则引起小麦死苗。

早春发生的冻融型冻害往往比隆冬季节威胁要大。

2.冬小麦越冬冻害防御措施:合理布局。

首先要确定合理的冬小麦种植北界,我国大多数研究者以年绝对最低气温-22〜-24 ℃,一月平均气温-8〜10℃为冬麦种植北界。

另外,对于冬春麦混作区应根据冻害、干热风等灾害发生频率,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确定合理的冬春麦种植比例。

并且各地都应当根据本地越冬气候条件,选用适宜的抗冻品种。

改善农田生态条件,可以采用冬灌〈浇冻水〉、镇压、沟播、覆盖等措施改善麦田越冬期生态条件,以保护小麦安全越冬。

农业气象监测系统使用说明书

农业气象监测系统使用说明书

农业气象监测系统使用说明书目录第一章概述 (1)一、简介 (1)二、功能及特点 (1)三、结构 (2)第二章功能说明及操作 (3)一、采集仪技术参数 (3)二、标准配件 (3)三、传感器的连接 (5)四、菜单说明 (6)1.搜传感器 (6)2.自动保存设置 (6)3.采集方式 (7)4.时钟设置 (7)5.供电模式 (8)6.安放传感器 (8)7.查询记录 (8)8.数据上传 (8)9.删除数据 (9)10.关于我们 (9)11.关机 (10)五、采集仪注意事项 (10)第三章 TP-TRHDP-1温湿露传感器 (11)一、技术参数 (11)二、功能说明 (11)三、安装要点 (11)第四章 TP-PT-1光照度传感器 (12)一、技术参数 (12)二、功能说明 (12)三、安装要点 (12)第五章 TP-CO2-1二氧化碳传感器 (13)一、技术参数 (13)二、功能说明 (13)三、安装要点 (13)第六章 TP-WS-1风速传感器 (14)一、技术参数 (14)二、功能说明 (14)三、安装要点 (14)第七章 TP-WD-1风向传感器 (14)一、技术参数 (14)二、功能说明 (15)三、安装要点 (15)第八章 TP-PH-1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 (15)一、技术参数 (15)二、功能说明 (16)三、安装要点 (16)第九章 TP-R-1雨量传感器 (16)一、技术参数 (16)二、功能说明 (16)三、安装要点 (17)第十章 TP-ST-1土壤温度传感器 (17)一、技术参数 (17)二、功能说明 (18)三、安装要点 (18)第十一章 TP-SR-1土壤水份传感器 (18)一、技术参数 (18)二、功能说明 (19)三、安装要点 (19)第十二章 TP-HP01 大气压传感器 (20)一、技术参数 (20)二、功能说明 (20)三、安装要点 (20)第十三章 TP-ST-1土壤盐分传感器 (20)一、技术参数 (20)二、功能说明 (21)三、安装要点 (21)第十四章 TP-WE-1水分蒸发传感器 (22)一、技术参数 (22)二、功能说明 (22)三、安装要点 (22)第十五章上位机软件 (23)一、软件概述 (23)二、软件安装及使用 (23)三、仪器信息管理 (31)四、数据读取 (32)五、数据报表 (36)六、图形报表 (40)七、数据管理 (47)第十六章设备配置 (49)一、系统型号及传感器配置 (49)二、装箱单(不同型号配置不同) (49)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冬小麦农业气象灾害野外调查技术规范

冬小麦农业气象灾害野外调查技术规范

ICS65.020.20B 05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 1835—2019 冬小麦农业气象灾害野外调查技术规范2019-06-17发布2019-09-17实施前言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忠阳、杜子璇、成林、邹春辉、张溪荷、李彤霄、张弘、师丽魁、王志超。

冬小麦农业气象灾害野外调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提出了冬小麦农业气象灾害野外调查的组织、程序、方法、内容和形式,规范了调查数据存储格式和调查报告编制时间等。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灾害发生时或发生后给冬小麦生产造成重大影响时的野外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7961-2011 气象服务分类术语GB/T 27966-2011 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指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气象灾害大气对自然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天气气候事件的总称。

3.2冬小麦农业气象灾害在冬小麦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导致冬小麦减产、耕地和农业设施损坏的不利天气或气候条件的总称。

水分因子异常引起的冬小麦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渍害、连阴雨;温度异常引起的有:霜冻、冻害、雪灾、高温热害;风引起的有风灾;气象因子综合作用引起的有干热风、风雹等。

3.3灾害调查当灾害发生并对冬小麦造成一定影响时,对灾害发生现场进行实地观测、访问、采样、摄录,并根据需要进行灾情跟踪调查,以获得灾害的发生程度、作物损失概况、作物受灾后形态和生理生态变化等相关资料和编写相关报告的全过程。

4 调查准备4.1 组建调查组当发生灾害并对冬小麦造成一定影响时,应在灾害发生后或影响出现后48小时内启动灾害野外调查。

农业气象服务指标

农业气象服务指标

■第一章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与对策第一章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与对策1、影响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2、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性天气春季气象服务要点3月份:1、浇返清水,田间持水量≤60%,日平均气温稳定≥4-5℃,土壤冻土化松为宜。

2、小麦春季调查,返青后进行,主要了解冻害情况,根据返青后苗情、墒情,提出管理措施。

3、做好冬小麦返青后的卫星遥感苗情监测和服务工作。

4、春播期的中长期天气预报,第一场透墒雨预报,特别是棉花播种专业天气预报。

5、砖瓦解冻日期生产预报。

6、春季雨量预报及小麦春季管理对策和生产建议。

7、小麦诱病,白粉病的预测预报和监测工作。

4月份:1、终雪冻结束日期的短中长期预报,低温冷害和长连阴雨的预反和服务工作。

2、春季蔬菜安全出圃定植日期,4月中下旬的寒潮大风,对刚出圃的菜苗威胁很大。

3、作好土壤墒情、雨情、地温等服务工作。

4、作好小麦赤霉病的预报和服务工作。

5、小麦卫星遥测苗情监测服务,小麦气候模式的产量预测和服务工作。

5月份:1、5月中旬除治棉蚜,配合作好虫情监测服务工作。

2、作好5月中下旬玉米等夏粮麦垄点播期的预报和服务工作。

3、5月中下旬的大风预报,预防小麦倒伏减产。

4、作好小麦成熟期的干热风预报和服务工作。

5、棉花查苗补苗,锄划防止立枯病。

棉蚜开始日期及除治。

6、加强棉田管理,对棉花进行灌溉施肥催棵,促使提前现蕾。

7、作好小麦成熟和三夏期间有无连阴雨、烂场雨的中长期预报和服务工作。

作好汛期降水的长期趋势预报和服务准备工作。

3月份:1、浇返清水,田间持水量≤60%,日平均气温稳定≥4-5℃,土壤冻土化松为宜。

2、小麦春季调查,返青后进行,主要了解冻害情况,根据返青后苗情、墒情,提出管理措施。

3、做好冬小麦返青后的卫星遥感苗情监测和服务工作。

4、春播期的中长期天气预报,第一场透墒雨预报,特别是棉花播种专业天气预报。

5、砖瓦解冻日期生产预报。

6、春季雨量预报及小麦春季管理对策和生产建议。

7、小麦诱病,白粉病的预测预报和监测工作。

农业气象与灾害预警技术手册

农业气象与灾害预警技术手册

农业气象与灾害预警技术手册农业气象与灾害预警技术手册是为了帮助农业从业人员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而编写的一本综合性工具书。

它包含了农业气象知识、灾害预警技术和实用操作指南,旨在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帮助读者提高灾害防范与处理的能力。

一、农业气象基础知识1. 气象要素农业气象涉及的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

本节将详细介绍各要素的含义、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气象的基础知识。

2. 季节气候变化与农事安排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变化,农业活动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安排。

本节将重点介绍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以及与农事活动的关联,为读者提供农事安排的参考依据。

二、灾害预警技术1. 气象灾害分类与特征气象灾害种类繁多,包括干旱、洪涝、冻害等多种类型。

本节将详细介绍各类灾害的特征和形成机制,以便读者能够准确判断和预防灾害的发生。

2. 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体系。

本节将介绍该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利用预警信息做好农业灾害应对工作。

三、实用操作指南1. 雨量测量与灌溉管理雨量测量是农业灌溉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合理利用降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将介绍雨量测量的方法和仪器,帮助读者进行精确的降水观测和灌溉管理。

2. 温度控制与保护措施温度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节将介绍温度的测量方法和控制手段,以及农作物保护的相关措施,帮助读者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

3. 风速监测与抗风措施强风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结实产生负面影响。

本节将介绍风速的监测方法和抗风措施,帮助读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农作物的安全生长。

4. 干旱应对与节水措施干旱是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作物的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本节将介绍干旱应对的方法和节水措施,帮助读者应对干旱天气,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结语:本手册涵盖了农业气象与灾害预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旨在帮助农业从业人员提高灾害防范和处理的能力。

驻马店冬小麦种植气候条件及气象生育后期主要气象灾害 及服务分析

驻马店冬小麦种植气候条件及气象生育后期主要气象灾害 及服务分析

驻马店冬小麦种植气候条件及气象生育后期主要气象灾害及服务分析摘要:冬小麦是驻马店市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在的生长过程和气候之间联系条件紧密相联。

本文主要利用近年来驻马店市气候气象观测资料,从温度、水分和光照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在小麦生育后期发生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干旱、干热风和连阴雨,从这三个主要气象灾害对驻马店市冬小麦种植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得出驻马店市气候条件适宜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但冬小麦种植过程中也时常会碰到一些灾害性天气,需要采取合理促使驻马店市冬小麦提质生育后期及小麦产量造成不良的影响方面,提出气象服务应对措施,增强服务方式和服务效果,以便趋利避害,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保证驻马店小麦增产增收。

关键词:驻马店市驻马店;冬小麦;气候条件;分析灌浆;气象灾害;服务引言小麦是重点商品粮之一,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领域之一。

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光照、热量、水分以及光热和水分的匹配状况都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作物生产力随之产生变化。

小麦是驻马店市隶属于河南省,地处河南省中南部,处于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横跨南阳盆地东缘与淮北平原。

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

作为农业大市,近年来,驻马店市处在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具有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双重气候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整体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温和湿润,非常适宜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

当前,驻马店市冬小麦种植已初具规模,在当地农业经济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冬小麦生长发育在过程中与气候之间联系紧密,有利的气候条件能够促使冬小麦有效提质增收,而不利的气候因子则会的小麦年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占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的八分之一;小麦总产量达到400万吨以上,是国家和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素有“中原粮仓”的美誉。

在小麦生育后期,特别是灌浆期,重大气象灾害会直接影响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产量。

农业气象服务指

农业气象服务指

行业气象服务指标与对策■第一章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与对策■第二章林业气象服务指标指标与对策■第三章水利气象服务指标与对策■第四章供电业气象服务指标与对策■第五章工业气象服务指标与对策■第六章交通气象服务指标与对策■第七章仓贮业气象服务指标与对策■第八章保险事业气象服务指标与对策第一章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与对策■第一节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和关键性天气1、影响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2、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性天气■第二节农业气象服务各季节要目1、春季气象服务要目2、夏季气象服务要目3、秋季气象服务要目4、冬季气象服务要目■第三节主要粮食作物气象服务指标1、小麦2、玉米3、大豆■第四节经济作物气象服务指标1、棉花2、油菜3、西瓜■第五节粮食作物病虫害与气象指标1、小麦病虫害2、玉米病虫害1、影响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2、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性天气春季气象服务要点3月份:1、浇返清水,田间持水量≤60%,日平均气温稳定≥4-5℃,土壤冻土化松为宜。

2、小麦春季调查,返青后进行,主要了解冻害情况,根据返青后苗情、墒情,提出管理措施。

3、做好冬小麦返青后的卫星遥感苗情监测和服务工作。

4、春播期的中长期天气预报,第一场透墒雨预报,特别是棉花播种专业天气预报。

5、砖瓦解冻日期生产预报。

6、春季雨量预报及小麦春季管理对策和生产建议。

7、小麦诱病,白粉病的预测预报和监测工作。

4月份:1、终雪冻结束日期的短中长期预报,低温冷害和长连阴雨的预反和服务工作。

2、春季蔬菜安全出圃定植日期,4月中下旬的寒潮大风,对刚出圃的菜苗威胁很大。

3、作好土壤墒情、雨情、地温等服务工作。

4、作好小麦赤霉病的预报和服务工作。

5、小麦卫星遥测苗情监测服务,小麦气候模式的产量预测和服务工作。

5月份:1、5月中旬除治棉蚜,配合作好虫情监测服务工作。

2、作好5月中下旬玉米等夏粮麦垄点播期的预报和服务工作。

3、5月中下旬的大风预报,预防小麦倒伏减产。

4、作好小麦成熟期的干热风预报和服务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手册若羌县气象局—二年七月、八前言若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塔里木盆地东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

总面积199222 平方千米,是中国县域面积第一大县。

县城距州府库尔勒444 千米。

全县辖一个管委会、三镇、五乡、一团场,总人口5.6 万人,有维、汉、回、东乡等15 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数占40%。

若羌县境内高山、盆地相间,地形多样。

北部有塔里木盆地及东天山的北山部分,东南部和南部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山地,阿尔金山巍峨雄伟,气势磅礴,山势陡峻,昆仑山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主要河流有:若羌河、瓦石峡河、塔什萨依河、米兰河、塔特勒克布拉克河、车尔臣河、塔里木河、孔雀河;玉苏普阿勒克河、阿提阿特坎河、依协克帕提河、色斯克亚河、阿其克库勒河、喀夏克勒克河,均属于内陆型河流,年总径流量11.76 亿立方米。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全世界1/3 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

小麦的营养价值很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1%—14%(高的可达17% —18%),高于一般谷类作物。

小麦类型和品种繁多,分布广,对土壤、气候条件适应性强,耐寒、耐旱、稳产、高产。

小麦适于机械耕作,生产成本低,劳动生产率较高。

冬小麦利用秋末及冬季低温季节,既可以与夏播作物复种,还可以与冬、春、夏作物带状间作、套种,对改革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都有重要意义。

若羌县平原农区属暖温带大陆性荒漠干旱气候,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适合各种粮食作物的生长,冬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全县冬小麦种植面积3 万亩,种植品种主要是新冬18 号、新冬20号、新冬22号、等优良品种。

一、冬小麦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一)播种- 出苗期确定冬小麦的适宜播种的时期,可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推算。

在正常情况下,冬小麦从播种到长出2-3个分蘖需》0C的积温520C左右。

在一个地区,从当地气温稳定降到0C,往前推算到积温为520C的日期,便是当地播种的最适宜的日期,一般来说,这个日期是当地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C期间。

库、尉、轮地区和且、若地区在9 月15 日至10 月10 日,北四县在9 月11 日至9 月16 日左右。

1. 适宜气象条件(1)日平均气温》15C的终日是小麦适宜播种的温度指标之一。

小麦适宜播种的温度指标为日平均气温15-20 C。

(2)播种至出苗需110C-120 C积温。

( 3)播种时要求土壤相对湿度为65%-80%。

在适宜的土壤水分下,小麦不仅出苗快,出苗齐,而且能促进冬前分蘖。

(4)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2 C,最适为15-20 C,最高为35-40 C。

2. 不利气象条件(1)冬前积温<3500, —般无冬前分蘖;日平均气温高于20E播种常使低位蘖缺失,并引起拔节,不利于安全越冬。

( 2)土壤相对湿度大于85%或小于60%则不利于小麦出苗。

( 3)但在地表板结或土壤湿度过大时,往往因缺乏氧气而影响种子萌发,甚至霉烂;即使勉强萌发,长势也很弱。

( 4)土壤水分不足则根易早衰,水分过多土壤空气不足,根系也受抵制。

3. 生产措施( 1 )播前准备①播前整地:灌底墒水后,适耕状态耕后耙耱,做到地边整齐、土地平整、土地松碎、上虚下实、田间清洁、墒度适合。

②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丰产性、抗逆性好的。

新冬18号、新冬20号、新冬22 号、等优良品种;播前每100公斤种子用200-300 克的多菌灵或15%的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病害。

③灌足底墒水:要求灌匀灌透、不冲不漏、每亩灌量不少于80-100立方米。

④每年9 月份玉米收获后进行秸秆粉碎还田。

随着农村经济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型农机具大量进入农村市场,秸秆粉碎机等农机具已经使用较多。

利用秸秆粉碎机可直接将玉米秸秆粉碎成1-10cm 的小段进行还田。

⑤施足基肥:按照测土配方结果,以降低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

一般底肥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000-2000 公斤、尿素10 公斤、三料磷肥20-30 公斤或磷酸二铵15-20 公斤、钾肥5-10 公斤翻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结合翻地施入。

⑥适期播种:播种过早,麦苗徒长形成旺苗;播种过晚,冬前生长量不足,形成弱苗。

旺苗和弱苗的抗寒能力都不如壮苗。

⑦及早查苗补种:小麦出苗后常发现因种种原因造成的缺苗断垄现象,若发现得早,可用种子催芽补种。

(二)三叶- 分蘖期冬小麦在正常播期条件下,出苗后15-20 天开始分蘖,并随主茎叶片的增加而增加,很快进入冬前分蘖高峰期。

1. 适宜气象条件(1)日平均气温6-13 C,利于分蘖,出蘖平稳、粗壮。

分蘖生长最快的温度是13-18 °C。

(2)一般在适宜分蘖期内,以70 C积温产生一个分蘖为宜。

(3)出苗至分蘖需要220C -240 C积温。

( 4)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

2. 不利气象条件(1)日平均气温<6C,分蘖受抑制;3 C以不会发生分蘖。

(2)日平均气温超过18C分蘖快,但易引起徒长。

( 3)土壤相对湿度在55%以下时,会抑制分蘖的产生;如果土壤相对湿度>90%,则因土壤缺氧,也常常造成黄苗,分蘖迟迟不能生长。

3. 生产措施( 1 )播期偏早等形成过旺麦田,可连续深锄断根,控制旺苗;由于播量大而造成群体过大、根系发育不良的麦田,一般不宜深中耕,发现有旺长现象,可采取镇压措施,以控制主茎和大蘖徒长,控旺转壮。

( 2)播量偏大形成的徒长苗,冬前要及早疏苗、间苗,疏苗后出现脱肥的麦田应酌情追肥浇水,促其健壮生长(3)对有缺苗的麦田,可从分蘖后到封冻前进行移苗补栽;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在分蘖始期可进行疏苗,去弱留壮,去小留大,以保证麦苗分布均匀,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一致。

(三)越冬期当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C,植株地上部分基本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库、尉、轮地区和且、若地区在11 月20 日至11 月30 日,北四县在11 月10 日至11 月20 日左右。

1. 适宜气象条件(1)越冬前》0C积温500r-600 C;冬前积温V350C, —般无冬前分蘖。

(2)冬季出现5cm以上积雪。

(3)冬季极端最低气温〉-20 r2. 不利气象条件( 1 )越冬前气温较常年偏高,冬小麦冬前旺长,不宜安全越冬。

( 2)冬季无积雪,气温持续偏低,冬小麦容易遭受冻害。

(3)冬季出现最低气温V -24 r的寒冷天气。

3. 生产措施( 1 )冬前耙地和覆土盖沙:覆土盖沙可增加分蘖节入土深度,减少温度变化对分蘖节的影响。

在小麦冻害发生地区或年份,冬前冬小麦停止生长前采用耙地、覆土盖沙或撒施粪土,可以收到一定的防冻效果,还可减少地面蒸发,防止返盐。

( 2) 适时适量冬灌:冬灌可以提高土壤热容量,保持麦田土壤温度相对稳定,有利于麦苗安全越冬和返青生长。

冬灌最好的时机是“夜冻日消”之时,以日平均气温3- 5C时为好,巴州大致在11月上中旬。

水量以每亩80- 100立方为宜,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可不冬灌。

(四)返青- 拔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0 r初日后,小麦开始返青。

若羌冬小麦返青一般在3 月15日前后。

1. 适宜气象条件(1)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2-3 C时,小麦开始返青和恢复生长。

(2)返青期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3-7 C。

( 3)光照充足。

( 4)土壤相对湿度在70%-80%。

2. 不利气象条件( 1)小麦返青后需水量增加,土壤相对湿度低于55%时,将影响单株有效穗数和穗部性状发育。

( 2)气温偏低可导致穗分化速度延缓。

3. 生产措施(1)及时春耙:冬麦返青后坚持适墒进行。

耙地深度3~5 厘米,盐碱地连续耙地2-3 次,耙地时间3 月初为宜。

( 2)水肥管理:冬小麦3 月下旬返青后灌第一水,同时亩施尿素20 公斤,或亩施尿素10公斤。

一水7-1 0天后浇第二水。

( 3)化学除草:4 月上中旬,每亩用二甲四氯150~200 毫升除草。

喷药时要注意风向和使用专用的喷雾器。

( 4)化学调控:对旺长麦田,为防止小麦倒伏,在拔节前每亩施用矮壮素100-1 50克,过旺的麦田在第一次喷施后7-1 0天再喷施第二次。

(五)拔节- 抽穗当麦田50%以上的小麦植株主茎基部第1 节伸出地面2 厘米时, 叫拔节期,此时是营养生长最重要的时期,也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关键时期。

若羌冬小麦拔节期一般在4月22 日前后。

1. 适宜气象条件(1)小麦拔节期要求适宜温度为12-14 C,孕穗期为15-17 C,抽穗开花期要求的最适温度为18-20 C。

(2)拔节到孕穗期的需水量约100-120mm占全生育期的1/3-1/4 , 50cm以上土层的土壤相对湿度要维持在60%-80%。

( 3)拔节期光照充足可使穗健全小花数增多,提高小花成花百分率。

2. 不利气象条件(1)冬小麦拔节后日极端最低气温vO C可能出现晚霜冻害。

(2)拔节期沙尘天气造成光照不足,小花退化,降低成花百分率。

(3)若土壤相对湿度<50%小花大量退化,小穗结实率降低。

(4)大风天气造成倒伏。

3. 生产措施(1)施拔节肥:一般在群体叶色由绿转淡时施用。

对叶片肥宽柔软、分蘖很多的旺苗,不宜追施氮肥,应采取控水控长措施;对叶较长而色青绿的壮苗(绿度值6-8 ),可施适量或少量氮肥;对叶色黄绿的弱苗(绿度值2-3 ),应适当多施氮肥。

一般以每亩10kg尿素为宜,超500kg的高产田以每亩12kg—15kg尿素为宜。

(2)施孕穗肥:小麦孕穗期某些田块可能出现后期脱肥的情况,需要施肥。

应在小麦剑叶露尖前后追施,每亩施用5kg—10kg硫铵或3kg—5kg尿素。

(3)抽穗开花期耗水量较大,缺水会造成叶片暂时凋萎,光合强度下降,消耗已经合成的物质。

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4)预防干热风:在扬花灌浆期,喷浓度为0.4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每亩喷施50公斤,应早晚喷施。

(六)开花期若羌冬小麦开花期一般在5月中旬。

冬小麦开花时期是植株内部新陈代谢最旺盛的阶段,需养大量的水分和养分。

一般小麦抽穗后 3 —5天开花、传粉、受精,全穗开花时间约持续3 —5天,全田开花可达6—7天,开花高峰为上午9—11时和下午3—6时。

1. 适宜气象条件(1)冬小麦开花期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16〜21 Co(2)晴朗微风,空气相对湿度70%-80%U于开花授粉。

(3)开花后10天光照充足,利于提高结实率。

2. 不利气象条件(1)小麦开花期怕高温、干旱,小麦开花最低温度为9—11 C,最高30 C,高于30C且土壤水分不足或伴随干旱风时,影响授粉而降低结实率。

( 2)开花期大气相对湿度低于20%则影响正常授粉,但湿度太大时,花粉粒易吸水膨胀破裂。

( 3)小麦开花后10-12 天,子粒的轮廓就已基本形成,在子粒形成期间,如遇高温干旱、低湿阴雨、锈病等灾害,均会造成光合产物减少,养分运转积累受阻,影响子粒形成,造成缺粒减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