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说课稿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精选5篇)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91784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0.png)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精选5篇)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内容选择依据中华民族具有丰富民族文化传统,孩子是传承民族文化桥梁,在幼儿阶段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间文化熏陶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有关十二生肖话题,也看过有关十二生肖影视片,特别是十二生肖中许多动物都是幼儿熟悉,喜欢,《纲要》中也要求我们:一个活动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
选择十二生肖这个课题,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设计思路根据社会教育目标要求,十二生肖社会活动内容,不仅要让幼儿知道十二生肖名称和形象,同时还要了解十二生肖顺序和轮回问题。
我活动思路为:熟悉动物;感知顺序;理解含义;了解轮回规律;游戏巩固认知。
二、说活动目标根据《纲要》精神和设计思路,努力体现以幼儿为本现代化教育理念。
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活动目标: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名称及其排列顺序。
2、了解十二生肖轮回,对不同生肖年龄进行简单判断。
3、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学习兴趣和热爱情感。
(二)活动重点、难点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是《纲要》基本点,对大班幼儿学生来说,本次活动重点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名称及其排列顺序;由于十二生肖轮回具有抽象性,幼儿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轮回是本次活动难点。
三、说教法十二生肖社会活动内容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
为了有效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1、通过故事、课件与游戏手段。
我通过讲述十二生肖来历故事,再结合课件充分利用学生听觉和视觉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十二生肖动物名称和排列顺序;游戏活动是幼儿基本活动,它具有聚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为一体特点。
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说课稿三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说课稿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786ba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7.png)
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说课稿三篇一、《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其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通过观察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空白纸板2. 彩色油画棒3. 一些小动物的图片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与幼儿们一起讨论这些动物的名称和外貌特征。
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动物的兴趣。
2. 活动一: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师给每个孩子发放空白纸板和彩色油画棒,让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并鼓励幼儿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生活方式。
3. 活动二:观察小动物栖息地教师带幼儿们一起到校园周边的公园或者花坛观察小动物的栖息地。
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动物栖息地的环境和特征,并记录下来。
4. 活动三:投食小动物教师和幼儿们一起准备一些小动物喜欢的食物,带他们到幼儿园的动物园或者室外观察小动物的地方,让幼儿们亲自喂食。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发现小动物吃东西的方式和食量。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幼儿们对于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他们还通过亲自观察和投食小动物的活动,培养了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二、《家庭成员的关系》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幼儿们了解家庭成员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家庭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故事和游戏,让幼儿们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合作。
二、教学准备1. 一份有关家庭成员的图片2. 一段简单的绘本故事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们展示有关家庭成员的图片,让他们回忆自己的家庭,描述一下爸爸、妈妈和其他家庭成员的特征和关系。
2. 活动一:绘本故事分享教师给孩子们讲述一段关于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和帮助的绘本故事,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思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 活动二:认识亲属关系教师让孩子们口头列举出自己的亲属关系,比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
幼儿园幼儿教师精选说课:中班社会《我喜欢我自己》说课稿(四篇)
![幼儿园幼儿教师精选说课:中班社会《我喜欢我自己》说课稿(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f472f2d4d8d15abf234e6d.png)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幼儿教师精选说课:中班社会《我喜欢我自己》说课稿(四篇)目录:幼儿园幼儿教师精选说课:中班社会《我喜欢我自己》说课稿一幼儿园幼儿教师精选说课:中班说课稿《勇敢的喜羊羊》二幼儿园幼儿教师精选说课:大班数学活动《数的守恒》说课稿三幼儿园幼儿教师精选说课:大班社会《粗心的王阿姨》说课稿四幼儿教师精选说课:中班社会《我喜欢我自己》说课稿一、说教材:1.《纲要》中指出: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
而结合中班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现状,其自我评价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不够全面、彻底,所以本活动将通过老师有方向、有目的的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并让孩子们自己在集体中发言,在群体中讨论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自信心。
2.目标定位:《纲要》中指出:社会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
而我设计的《我喜欢我自己》活动的目标定位于:a.努力展示自己的长处,建立自我意识和信心。
b.学会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通过与同伴交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喜欢自己,并学习用”我喜欢我自己……”的句式讲述,并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
c.努力展示自己的长处,树立自我意识和信心。
3.重、难点:a.重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我就是我,谁也代替不了。
b.难点: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大胆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
二、说教法:1、谈话法:通过与幼儿一起讨论,自己有哪些优点,提高孩子的兴趣。
2、故事引导法:通过幼儿听小青蛙的故事,提高孩子的观察分析能力,为孩子正确述说提供良好的前提准备。
三、说学法:1.讨论法:在集体中讨论自己的优点,学会大胆表现自己的特长。
2.迁移式指导法:通过了解别人的优点,再迁移到自己身上,让孩子知道原来我也有这种优点啊,提高孩子的自信。
四、教具准备:1.课件2.动手实践操作材料。
中班社会领域遇见你真好说
![中班社会领域遇见你真好说](https://img.taocdn.com/s3/m/275bab4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2.png)
第2节
3、 教学准备
3、 教学准备
COMMENDATION CONGRESS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 用了教学挂图以及幼儿的
操作材料等来辅助教学
特别是教学挂图,我把它设 计成一个可以活动的挂图, 通过不同形式的展示,帮助
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我还制作了幻灯片,通过播 放幻灯片,使幼儿更加清晰
地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中班社会领域《遇见你,真好》说因此要ຫໍສະໝຸດ 设各种 情境,激发幼儿 王动学习与探索
的兴趣
第1节
2、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将本次活动目标确定如下 1.感知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体验作品中同伴间友爱和关心他人的情感 3.懂得与人相处时,要互相谦让、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 4.通过观察画面,学习大胆地表述画面的内容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6.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中班社会领域 《遇见你,真 好》说
XXXXX
-
1 2、 教学目标 3 4、 教学方法 5 6、 反思
2 3、 教学准备
4
5、 教学过程
中班社会领域《遇见你,真好》说
中班社会领域《遇见你,真好》说课稿 1、 教材分析 《遇到你,真好》这个故事,故事情节简单,充满趣味,故事中的阿蓝和阿利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在一 起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在彼此的关心中共同成长 这个故事教育幼儿要珍惜友谊,培养初步的感受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引导幼儿懂得要主动与人交往以及 与人交往的一些简单技巧 我所执教的是中班的孩子,他们年龄在4-5岁之间 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能够初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会对身边发生的简单事情进行思考和判断 但他们的词汇还不丰富,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用简单的词汇进行表述 同时中班的孩子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
中班社会《我喜欢我自己》说课稿
![中班社会《我喜欢我自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86a114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1.png)
中班社会《我喜欢我自己》说课稿1. 说教材1.1教材地位与作用《我喜欢我自己》是中班社会领域的重要内容。
在中班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萌发,他们开始对自己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种认识还比较模糊。
这一主题的教学有助于幼儿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从而培养积极的自我态度,增强自信心,为幼儿今后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1.2教学目标1.2.1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说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如“我会唱歌”“我画画很好看”等;能够识别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例如知道眼睛可以看东西、手可以拿东西等。
1.2.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故事讲述、小组讨论等活动方式,让幼儿积极参与到对自己的探索中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例如,在小组讨论中,幼儿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1.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自我情感,让幼儿从内心深处喜欢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同时能够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提高自信心。
1.3教学重难点1.3.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中班幼儿虽然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但往往更关注外在的表象,如自己的外貌等,难以深入挖掘自身内在的优点。
例如,很多幼儿可能只知道自己长得可爱,却不知道自己在帮助他人、做手工等方面的优点。
所以,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幼儿发现自己在能力、品德等方面的优点和特长。
1.3.2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
在这个年龄段,幼儿开始有了比较的意识,当他们发现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时,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
比如,在绘画活动中,看到其他小朋友画得比自己好,就可能觉得自己不行。
因此,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引导,让幼儿明白即使有不足,自己也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升自己。
2. 说学情2.1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年龄在4 -5岁左右,他们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事物的理解更多依赖于直观的形象和体验。
幼儿园中班社会说课稿《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说课稿《神奇的筷子》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40017d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d.png)
幼儿园中班社会说课稿《神奇的筷子》含反思神奇的筷子一、说教材内容《神奇的筷子》是一本适合幼儿园中班学生的绘本故事。
它以一双平凡的筷子为主线,通过文字和插图的搭配,展示了筷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
故事以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的日常生活为背景,故事情节简单却充满趣味。
一天,小男孩和小女孩帮爸爸妈妈摆放餐具时,却意外地打翻了一双筷子。
筷子掉进桌子底下,小男孩和小女孩追着筷子四处找寻。
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筷子的种种特点和用途。
筷子可以帮助吃饭、搅拌食物、夹取物品等等。
最后,小男孩和小女孩欢呼着找到了筷子,同时也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喜爱。
通过这个故事,幼儿可以初步认识筷子的来历和用途,并培养对筷子的感性认同。
故事还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家务活动,向他们传递家庭及社区活动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二、说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神奇的筷子》,我们希望幼儿能够实现以下目标:1.学会初步认识筷子的来历和用途,明白筷子在餐桌上的重要性;2.培养幼儿参与家务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3.通过《神奇的筷子》这本书,培养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和专注力;4.引导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对筷子的感受和经历。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参与家务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2.通过《神奇的筷子》这本书,培养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和专注力。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对筷子的感受和经历。
四、说课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讲故事法和情感教育法。
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引导幼儿通过互动活动来了解筷子的用途,激发幼儿的兴趣。
通过观看插图、听故事和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听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教师通过引发幼儿对筷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拿着一双筷子向幼儿展示,让他们观察筷子的形状和用法,并让幼儿猜猜筷子有什么作用。
2.故事讲解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神奇的筷子》的故事,同时辅以插图的展示。
幼儿中班社会说课稿(共10篇)
![幼儿中班社会说课稿(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f9fd4216fc700aba68fc01.png)
篇一:中班社会活动说课稿中班社会活动《豆豆的烦恼》教材分析:中班社会活动《豆豆的烦恼》选自青岛市教材共同生活。
4岁的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一起做事情。
他们渴望成为大家喜欢的人,渴望有更多的朋友,但是缺乏适当的交往策略和技能。
纲要中指出:"中班幼儿能主动与人交往,会使用礼貌用语,能与同伴合作,会谦让,能感受同伴的喜和忧。
"本活动以"豆豆"遇到的交往烦恼为出发点,通过幼儿喜爱的各种活动,学习用"讲礼貌、愿意分享、互相帮助、主动谦让、协商合作、宽容他人"等正确的交友方法来解决交友中的问题,萌发有朋友、朋友多的自豪感,体验交往的乐趣。
为了更好地贴近幼儿生活,我大胆的将教材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教师分段讲故事改为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了解豆豆的烦恼,增加了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遇到烦恼的视频,引导幼儿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一、运用谈话,回忆和好朋友一起的感觉。
生活中幼儿有好多好朋友,通过让幼儿自由畅谈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和好朋友一起时的感觉,进一步体验有朋友真好。
教师利用追问的形式启发幼儿说说喜欢和什么样的小朋友交往。
二、巧用视频,为幼儿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社会性教育应与幼儿生活相结合,体现"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理念。
通过播放视频让幼儿判断豆豆的对错,并帮助豆豆想办法解决。
在平日生活中幼儿时常会遇到各种烦恼,将豆豆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遇到的烦恼拍成视频进行播放,启发幼儿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渲染,联系幼儿生活实际和社会,帮助幼儿提升社会情感。
社会活动中,幼儿不仅要懂得合作、协商、礼貌、谦让,还应具备大爱的良好品质。
先通过幼儿说说自己身边发生了什么烦恼的事情,请小朋友想办法解决,进一步扩大到社会上,如:地震后,许多孩子无家可归;有的孩子得了病,我们要怎样帮助他、通过什么形式帮助他?让幼儿知道小烦恼我们自己能够解决,当遇到大烦恼时我们需要大人或社会的帮助,让幼儿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和同情心。
中班社会活动《你谦我让》教案+说课稿
![中班社会活动《你谦我让》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4437a2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6.png)
中班社会活动《你谦我让》教案+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你谦我让》是社会活动课程,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我和我的小伙伴》第三节《一起玩,真开心》。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学习在游戏中互相谦让,理解谦让的重要性,培养与同伴友好相处的社交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在游戏中互相谦让是一种美德,能够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谦让的良好习惯。
3. 增进幼儿对团队协作的认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谦让的意义,体会到谦让带来的快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故事书、玩具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小朋友在公园玩耍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位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解决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故事《小兔子和刺猬》,引导幼儿思考:小兔子和刺猬是如何互相谦让的?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吗?3.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互相谦让”的游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谦让。
4. 小组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你谦我让》2. 板书内容:故事梗概:小兔子和刺猬互相谦让,成为好朋友。
谦让的意义:增进友谊,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谦让的方法:在游戏中学会换位思考,主动让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你和好朋友互相谦让的场景。
2. 答案要求:画面清晰,人物表情生动,体现出谦让的主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组织一次“谦让之星”评选活动,鼓励幼儿在家庭、学校等场合展现谦让的品质,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2.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的选择与引导问题设置。
3. 例题讲解:故事的选择及其对谦让意义的传达。
4. 作业设计:作业的题目与答案要求。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评选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 设计具有真实社交情境的游戏,让幼儿在互动中自然地体验谦让的过程。
幼儿中班社会说课稿范文(4篇)
![幼儿中班社会说课稿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417e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6.png)
幼儿中班社会说课稿范文(4篇)幼儿中班社会说课稿1活动目标:1、积极主动寻找生活中的纸做的东西。
2、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3、增强环保意识,爱惜身边的每一张纸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2、再生纸的制作视频。
活动内容:1、游戏。
找找书中的纸,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 用竞赛的方式让幼儿看幼儿用书第2页。
教师:请你找找这页上什么东西是用纸做的,它们在什么地方。
把它圈起来。
规定时间是一分半钟,预备开始!(2)请个别幼儿回答,其余幼儿补充。
(3)教师:它们有哪些作用呢2、迁移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见过的纸。
教师:平时你见过什么东西是用纸做的,它有什么用想象一下,如果生活中没有纸会怎么样3、通过故事,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边看图边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教师:你们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制纸的过程简单吗?它需要几道工序呢?4、激发幼儿的环保观念,请幼儿收看再生纸的制作过程视频。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爱惜纸的。
教师:我们平时应该怎样爱惜纸呢(2)请幼儿翻看幼儿用书第3页,介绍再生纸的过程,激发幼儿利用废纸做再生纸。
幼儿中班社会说课稿2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筷子的.本领,探索并初步掌握其使用方法。
2.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的方法,增强"我长大了的"自豪感。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1.每人准备一双了筷子。
每人一个小盘。
2.老师为幼儿准备花生米、(或豆子)橘子、苹果。
3.《幼儿画册》上学期一第23页。
活动过程:一、导入--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
小朋友我们都听过《小河马吃饭》的故事,小河马为什么没吃到饭呢?我们的小手懒不懒呢?对了,我们有一双能干的小手,我们用学过的儿歌来夸夸它吧。
我有一双小小手,它是我的好帮手,能洗脸,能刷牙,穿衣服,会梳头,扫屋地,擦桌子,做手工,拍皮球。
我爱我的小小手,它是我的好朋友。
中班社会活动《你谦我让》教案+说课稿
![中班社会活动《你谦我让》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5ba324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8.png)
中班社会活动《你谦我让》教案+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你谦我让》选自幼儿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我和小伙伴》,具体内容包括: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互相谦让、友好相处的品质,通过情景剧、故事、讨论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和体验谦让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谦让的含义,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谦让。
2. 培养幼儿与人友好相处的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谦让,与人友好相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情景剧道具、PPT、故事书。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情景剧表演,展示一个小朋友在玩耍时不懂得谦让,导致与同伴发生矛盾的场景,引发幼儿的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故事《小熊分果果》为例,讲解故事中小熊是如何做到谦让的,引导幼儿学习谦让的品质。
3. 讨论(5分钟):组织幼儿就情景剧和故事中的内容展开讨论,让幼儿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谦让。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你谦我让”的游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谦让。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你谦我让》2. 内容:谦让的含义谦让的重要性学会谦让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在生活中学会谦让的场景,并简单描述。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两个小朋友在玩耍,一个小朋友主动让出玩具给另一个小朋友,两人笑容满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谦让方面的进步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家庭中关注幼儿的谦让行为,给予鼓励和指导。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相关主题墙饰,提醒幼儿时刻学会谦让。
活动延伸: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我会谦让”演讲比赛,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谦让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讨论4. 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紧密联系幼儿生活实际,让幼儿产生共鸣。
中班社会活动《你谦我让》教案+说课稿
![中班社会活动《你谦我让》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19683a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e.png)
中班社会活动《你谦我让》教案+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你谦我让》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与人相处》第三节《学会谦让》。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谦让的概念,通过故事、情景剧等形式,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分享、互相谦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谦让的意义,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谦让。
2.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互相谦让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谦让,与人分享。
教学重点:理解谦让的意义,培养幼儿的谦让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书、情景剧道具。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两只小熊》,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两只小熊互相谦让、共同分享的场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学细节: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谦让行为。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谦让的概念,让幼儿明白谦让的重要性。
教学细节:教师通过PPT展示,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谦让的含义。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谦让。
教学细节:分组进行情景剧表演,教师观察并指导。
4. 例题讲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谦让。
5. 随堂练习:组织幼儿进行“谦让小天使”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谦让知识。
教学细节:教师设计游戏,引导幼儿参与,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你谦我让》2. 板书内容:谦让的概念谦让的方法谦让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在生活中做到谦让的场景。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经历,画出谦让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谦让品质。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谦让的重要性,并在家庭中实践谦让行为。
幼儿园社会说课稿(最新)
![幼儿园社会说课稿(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3909c4e1b7360b4c2f3f64ff.png)
幼儿园社会说课稿(精选5篇)说教材:《纲要》中提出社会领域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或现象感兴趣,并能利用多种形式积极探索。
“我长大了”让幼儿从自身的变化来进行观察认知,体味长大的快乐。
中班幼儿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初步萌芽,聚合能力、发散思维、评价能力都较弱。
根据《纲要》《指南》的精神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为依据,将本次活动目标设为以下:说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自己在身体、能力方面的变化,理解成长的初浅意义。
2、能力目标:能积极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参与活动。
3、情感目标:激发期盼长大愿意学习更多本领的情感。
说重难点: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目标1为重点,目标3为难点。
说准备:1、环境上的创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因此,在主题墙的创设中,布置一些幼儿小时候使用的物品、衣物,小时候的照片,和在小班参加一些活动的照片,帮助幼儿生活经验的回忆和积累。
2、物质准备(1)、发挥家长资源,准备孩子小时候的衣物、鞋袜等。
(2)、PPT,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更直观形象地感知长大的过程。
(3)、操作材料说教法:1、游戏激趣法。
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因此在活动中,通过“猜猜他是谁”让孩子乐学、愿学。
2、直观演示法。
具体形象思维是3—6岁幼儿的主要思维形式,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采用PPT进行直观演示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将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以简明、可感的方式展示出来。
3、操作法。
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让幼儿在操作中,自己穿穿小时候的衣服,在亲手体验中感悟自己身体上的长大,在操作中进行排序等,让幼儿在操作中巩固新知。
4、谈话交流法:中班孩子受认知水平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对于事物的认知所获得的经验往往零散的,通过师幼交流、幼幼交流让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也便于老师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
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说课稿三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说课稿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d674f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5.png)
【导语】教学是门科学,千百年来优秀的教学思想都是当今素质教育应包容的。
教学论、认知论、信息论、系统论等思想应合理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幼⼉园中班社会领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师: ××好! 我是来应聘幼⼉园教师的××号考⽣,今天我抽到的说课的题⽬是《幼⼉园真快乐》,下⾯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展开我的说课。
⼀、说教材 《幼⼉园真快乐》是幼⼉园中班社会领域的活动内容。
幼⼉园是每个幼⼉第⼀次体验集体⽣活的地⽅,也是幼⼉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学习⼀⾸关于幼⼉园⽣活的⼉歌,引导幼⼉热爱幼⼉园⽣活,热爱集体⽣活,感受集体⽣活的快乐。
本次活动⾮常贴近幼⼉的实际⽣活。
符合《幼⼉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社会领域教学的要求。
通过本次活动能够引导幼⼉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活的乐趣。
根据《幼⼉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教学活动三维⽬标的要求,以及⼤班幼⼉⾝⼼发展的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活动⽬标制定为以下三个⽅⾯: 1.认知⽬标:能够有感情、有动作的表现⼉歌内容。
2.能⼒⽬标:通过讨论、表演等活动,增强合作能⼒和集体意识。
3.情感⽬标:感受集体⽣活的快乐,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根据以上三维⽬标,我将活动的重点确定为:理解诗歌的语⾔和内容,能够声情并茂的表演⼉歌。
难点是:感受集体⽣活的温暖,能够在幼⼉园快乐的⽣活。
⼆、说学情 了解学⽣才能更好的进⾏教学,因此,我对中班幼⼉的⾝⼼特点进⾏了简要的分析: 中班的幼⼉已经在幼⼉园中⽣活了⼀年。
他们的集体意识正在形成过程中。
这时候的幼⼉在活动中逐渐学会交往。
他们的规则意识也开始萌芽,能够遵循⼀定的社会规则。
但不同孩⼦的⼼理发展⽔平不尽相同。
有些幼⼉可能⾮常喜欢幼⼉园的集体⽣活,但有些幼⼉还不能很好的处理集体⽣活,容易出现以⾃我为中⼼的情况,需要⽼师予以引导。
优秀中班社会说课稿范本【三篇】
![优秀中班社会说课稿范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b24ed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1.png)
【导语】婴幼⼉从出⽣到长⼤成⼈,是⼀个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只有在幼⼉园⾥接受很好的教育,孩⼦们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并通过与幼⼉园⾥许多幼⼉的交流,去培养他们的语⾔表达能⼒、⼈际关系和社会融⼊⼒。
今天⽆忧考为您分享了优秀中班社会说课稿范本【三篇】,欢迎各位的参考学习。
优秀中班社会说课稿(⼀) 【活动⽬标】 1、培养幼⼉愿意参与家务劳动及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2、锻炼幼⼉的动⼿能⼒,感悟劳动中存在很多智慧。
3、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对美的创造⼒。
【活动准备】 扮⽼奶奶⽤的(花镜帽⼦围裙)、各种蔬菜(有些已熟)和⽔果、塑料盘若⼲、⼀次性⼿套若⼲、课件、相机、磁带。
【活动过程】 1、活动导⼊。
情景表演:"发愁的奶奶" (由⽼师或⼀名幼⼉扮演⽼奶奶在家独⽩:"哎!今天奶奶我要请许多客⼈来家⾥吃饭,可眼看时间快要到了,我的饭菜还没有准备好呢,怎么办呀!谁来帮助我?")提问:⼩朋友想什么办法来帮助⽼奶奶呀? ⼩结:拼盘⼜快⼜好做,让我们⼀起来做⼀些⽔果拼盘或蔬菜拼盘帮助⽼奶奶好不好? 2、活动展开。
(1)、观看课件,欣赏各种美丽的拼盘。
提问:谁看出它们是⽤哪种⽔果或蔬菜做的? (2)、⽰范表演,请幼⼉观看⽼师操作。
提问:我们怎样拼摆出来的⽔果或蔬菜才能既好看⼜有营养? (3)、幼⼉操作,教师指导(播放轻⾳乐)。
幼⼉每⼈⼀个塑料盘,可以按⾃⼰的喜好拼摆出⼀份⾃⼰认为满意的⽔果或蔬菜拼盘。
提醒幼⼉先戴上⼿套再进⾏操作,不要边吃边做。
(4)、观看录像,集体评价。
教师在幼⼉操作完成后,逐⼀为他们录像,并播放给⼤家看,⼩朋友们可以观看⼤屏幕的同时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结:⽔果拼盘主要讲究花⾊搭配,⽽蔬菜拼盘既要注意花⾊搭配还要注意营养合理。
3、活动结束 ⽼奶奶⾮常感谢这些可爱的孩⼦们帮了⾃⼰⼀个⼤忙,并请幼⼉把⾃⼰做好的⽔果或蔬菜拼盘送给客⼈品尝,还请他们说出品尝后的感觉。
中班社会《我是值日生》说课稿
![中班社会《我是值日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05a434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1.png)
中班社会《我是值日生》说课稿《中班社会〈我是值日生〉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是值日生》是中班社会领域的重要内容。
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中班阶段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一主题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我服务意识以及为集体服务的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2.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幼儿能够了解值日生的职责,知道值日生要做哪些事情,如擦桌子、分发玩具、照顾植物等。
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讲解,幼儿可以直观地认识到值日生工作内容的多样性。
例如,在观看幼儿园教室里的值日安排表图片时,幼儿能说出图片上小朋友正在进行的值日任务。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为他人服务的能力。
在课堂上,设置模拟值日场景,让幼儿亲自参与实践,如模仿擦桌子,幼儿学会正确使用抹布,按照一定的顺序擦拭桌面,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做值日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愿意为班级和同伴做事情。
当幼儿成功完成一项模拟值日任务时,教师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如“你做得真棒,你是一个非常负责的小值日生”,让幼儿从内心感受到做值日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3.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明确值日生的职责和任务,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值日活动。
为了突出这一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例如,将幼儿分成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值日生角色,在模拟的教室环境中进行值日工作。
教师在旁引导,提醒幼儿每个角色对应的任务,如“小值日生们,现在是分发玩具的时间了,负责分发玩具的小朋友要怎么做呢?”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牢记值日生的职责。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让他们能够认真对待值日工作,而不是把值日当成一种游戏。
在教学中,结合故事讲解这一难点。
讲述一个关于小值日生认真负责完成值日工作的故事,如小值日生小明,即使在遇到困难(如擦桌子时污渍很难擦干净)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努力,最终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
中班社会《我从哪里来》说课稿
![中班社会《我从哪里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c5af96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1.png)
中班社会《我从哪里来》说课稿《中班社会〈我从哪里来〉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地位与作用《我从哪里来》是中班社会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探索欲旺盛的阶段。
了解自己的生命起源是幼儿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重要部分。
这一课题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家庭观,为其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
2.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知道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一些简单情况,如胎儿在肚子里会动等。
(2) 能力目标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和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观看胎儿在子宫内活动的视频后,让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情景。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体会妈妈怀孕的辛苦,增强幼儿对家庭的归属感。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①帮助幼儿理解自己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这一基本生命起源概念。
②引导幼儿感受妈妈怀孕时的辛苦,培养幼儿对妈妈的敬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我会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方法。
例如,展示孕妇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直观地看到妈妈怀孕时肚子的变化。
在讲解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生活时,我会使用生动的语言和简单的道具进行模拟,像用一个大布袋装满柔软的物品来代表胎儿在子宫内的环境,让幼儿触摸和感受,加深他们的理解。
(2) 教学难点①用幼儿能够理解的简单方式解释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如胚胎的形成、胎儿的发育等概念。
②引导幼儿将对妈妈怀孕辛苦的理解转化为实际的情感表达和行为,如主动关心妈妈、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对于教学难点,我会将复杂的概念进行简化。
例如,在解释胚胎形成时,我会说就像一颗小种子种到了妈妈肚子里,然后慢慢长大。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将理解转化为行动,我会设置情景模拟,如让幼儿扮演妈妈,在肚子前绑上一个小枕头,模拟妈妈怀孕时弯腰、走路等动作,然后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他们思考平时应该怎么对待妈妈。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及说课稿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af8b8f50740be1e640e9af4.png)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及说课稿《中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及说课稿》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及说课稿!(1)中班社会教案《劳动节》含反思活动目标:1、知道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
2、知道身边的人都是劳动者,他们用劳动为大家服务,有尊敬和热爱他们情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1、挂历一本、幼儿带家长工作照一至两张。
2、工人、农民、医生、教师、科技人员、司售人员、服务人员的工作图片。
重、难点: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让幼儿知道身边的人都是劳动者,有尊敬和热爱他们情感。
活动过程:1、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
(1)教师请幼儿认读5月1日,提示幼儿想一想为什么字是红色的?是什么节日?谁的节日?(2)讲解“五?一”节的来历,告诉幼儿这是全世界劳动、工作的人都过的一个节日。
2、认识谁是劳动的人,他们都做哪些工作。
<教案来.自:>(1)观看录像片断,边看边穿插提问和引导,启发幼儿理解劳动者是用自己的劳动为大家服务的人。
(2)谈谈自己身边的劳动者。
请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拿出家人的照片说一说他们都是干什么的。
教师引导孩子们发现他们的工作和小朋友生活的关系,引导幼儿尊重他们。
3、师生共同布置“劳动的人最光荣”的展览,将家长工作照装饰后张贴在上面。
教学反思: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教师和幼儿的文化生活,更调动了教师职工和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加强了团结,增进友谊,增强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体现了和谐校园的理念。
(2)中班社会教案《制作七彩泡菜》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制作泡菜的方法和了解其营养价值。
2、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1、小盘、小碗、筷子人手一份。
中班社会《让一让》说课稿
![中班社会《让一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5e17a8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0a.png)
园际交流说课稿说课内容:中班社会《让一让》教师: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社会《让一让》。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教法学法、活动过程、活动反思来进行。
一、说设计意图有一次在小朋友们如厕中发现晨晨和新新争抢着洗手,询问原因时晨晨说:“是我先来的他抢了我的位置”,新新也说:“明明就是我先来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越说越激烈。
其实在幼儿园里,无论是洗手、如厕、喝水还是上下楼梯,部分幼儿有争抢现象。
由此可见一日生活即课程,孩子们的独立意识与自主性不断增强,从而不懂得与同伴间相互礼让。
于是我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社会领域教学活动《让一让》。
活动就是来源于生活,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要运用到生活中让孩子们成为一种习惯。
这不仅仅是一节教学活动,要给孩子们传递的就是一种礼让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设计意图,我将此次活动的目标拟定为:1.通过故事懂得礼貌谦让是让人喜欢的行为。
2.尝试说出谦让他人的好处。
3.在交流过程中,体验主动谦让带来的好心情。
三、教学重难点1.能够说出谦让他人的好处。
2.体验主动谦让带来的好心情。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和参与的乐趣,并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将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根据中班幼儿的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1.讨论法:我将给他们讲一个动物之间的故事,是动物好朋友相互谦让,相互友爱,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朋友之间的一种向往,故事讲完后再向幼儿提问。
2.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可以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社会说课稿:《我爸爸》
一、说教材
这个活动是根据绘本故事《我爸爸》而来的,这个绘本是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安东尼.布朗写的,这是个充满着父子深情的绘本,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排比比喻句式,用孩子的眼光来描绘了一位既强壮又温柔的爸爸。
可是在生活中妈妈总是被孩子们称赞的对象,而爸爸默默无闻地做着奉献。
说起爸爸,很多孩子会说:“我爸爸会开车”、“会赚钱”、“他总是很晚回家”“爸爸总玩手机等”。
对爸爸的本领还停留在一个粗浅的认识上。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爸爸,体会到爸爸的辛苦,感受到爸爸无私的爱,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采用家园互动方式,把"爸爸老师"请进课堂,从爸爸和孩子的交流互动中,了解爸爸工作中的本领。
又结合照片、录像等资料让孩子们感受爸爸细致、聪明、爽快、计划性强鲜为人知的一面。
从而萌发幼儿爱爸爸、崇敬爸爸的情感。
二、说目标
(一)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了“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因此我认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所以本次社会活动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很好的为
幼儿所接受。
在《纲要》中还提出:幼儿园应该与家庭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尤其指出了对父母长辈爱的情感教育。
结合《纲要》要求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和社会能力的发展水平,我从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知识方面:幼儿了解爸爸的本领,感知爸爸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技能方面:幼儿通过学习“爸爸老师”的本领,知道爸爸很能干。
3、情感方面:幼儿通过观看照片,感受父爱深重,萌发幼儿亲近爸爸、尊敬爸爸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爸爸”是孩子们都非常熟悉而且亲近的人,那么是否能通过了解爸爸的本领,激发幼儿爱爸爸的情感是本次社会活动中最主要的爱的升华。
因为在开展活动中时,孩子们出现了一些片面的看法,有的说“我爸爸很懒,总睡觉”,有的说“爸爸爱打游戏,不干活”,有的说“爸爸的脚臭极了”,还有的说“爸爸要抽烟,我们就把他赶到外面去”,所以本次活动,我将以“激发爱爸爸的情感教育”作为活动的重点,同时也是活动的难点。
(三) 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物质上的准备
照片:能体现出爸爸生活中本领的照片、“爸爸在工作”时的照片。
收集爸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如:公文包、剃须刀、打火机、男士皮带、领带、皮夹子、地图、保温杯、男用美容品、手表、报纸、书、高尔夫球棒、运动帽、球鞋、葡萄酒等等)。
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2、经验上的准备
①幼儿在开展活动前期已用"爸爸调查表"向爸爸进行过采访,了解爸爸的姓名、年龄、生肖、工作、喜欢吃、喜欢做的事情。
②观察过自己爸爸在生活中的本领(会做饭、会武术、会拳击、会演小品等)。
三、说教法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活动中应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主动活动,并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同时还指出了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谈话法、讨论法、家园合作示范法等。
1、谈话法:整个活动围绕着爸爸的本领展开谈话,并且在交谈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了爸爸的本领,感知了爸爸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讨论法:我和孩子们在观看爸爸老师照片同时,边谈话边讨论,了解爸爸的本领是什么?
3、家园合作示范法: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说明了家长
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四、说学法
幼儿园的活动要以幼儿为主体,组织适合幼儿活动,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他们获得体验、知识和技能所以本次活动采用了三种学法:
1、调查法:通过制作“爸爸调查表”,了解爸爸的本领有什么。
2、观察法和讨论法:观看动画片,从中学习大头儿子的做法,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3、模仿法:学习爸爸老师的本领,使自己有自信心,并对爸爸产生尊敬、崇拜的情感。
五、活动程序
(一)出示人物,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个动画形象孩子们都很熟悉并喜欢,所以我用“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这个问题导入活动,引出主题,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环节开展做好了铺垫。
(二)观看动画,夸夸爸爸的本领。
这个动画片针对性较强,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从孩子们的实际水平出发,设置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突出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
1、引出话题。
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师:对了,因为小头爸爸会做玩具,小朋友都夸小头爸爸的本领
大,所以他们很高兴。
2、师幼交谈。
师:可是看到这,我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师:我想知道你们的爸爸都有什么本领呢?
老师请幼儿边展示(事先收集的有关爸爸本领的调查表、照片、画等)边介绍爸爸的本领。
比如爸爸是司机会开车;爸爸是医生会治病;爸爸是厂里的工人会修汽车;爸爸是警察能抓小偷;爸爸是老师会讲课;爸爸力气大能把我举起来等,体会每个小朋友的爸爸都很了不起,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爸爸教师示范本领,幼儿学本领。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请爸爸老师上来,主要体现家园共育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性,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
弥补了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
我从三个小方面介绍一下:
1、猜猜老师请到的爸爸老师是谁?
师:今天我请到了一位小朋友的爸爸,你们猜猜会是谁呢?
2、尝试向爸爸老师提问,有礼貌地和爸爸老师交谈。
体现了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3、学学爸爸老师的本领:爸爸老师展现自己的本领,鼓励孩子们学习爸爸老师的本领,提高自身的技能。
比如:和爸爸老师学打拳,下棋,修理坏的椅子等。
(四)看动画,激发幼儿爱爸爸的情感。
通过观看大头儿子和小伙伴一起为爸爸过父亲节,触动幼儿对自己爸爸的爱,感受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五)延伸活动
讲故事书《我爸爸》,学唱歌曲《我有一个好爸爸》,让孩子在活动后还可以了解爸爸还有很多很多的本领。
六、教师总结评价,在歌声中《我有一个好爸爸》结束活动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爸爸,父爱如山,爸爸的本领很大,很能干,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应该孝顺爸爸,做一个像大头儿子一样懂事的孩子。
现在我们一起为爸爸唱个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