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5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5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5第一篇: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5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一、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5.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旨在学习日常生产、生活中人类经常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形成机制、发生原理及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着眼,目的是更有救地防灾、减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5.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资料,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探究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利用媒体资料通过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辩证的看待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2.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

四、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

五、教学难点: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具: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与地域分布规律。

这一节我们将学习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都有哪些影响。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讲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教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讲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教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考试要求]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2.归纳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3.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4.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

第一讲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一、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1.自然灾害的概念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自然灾害的特点1.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1)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如乱垦滥伐、乱牧滥采等。

(2)土壤侵蚀:①概念:指土壤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因人为因素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

②危害:①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土壤风蚀和雨蚀速度→土地荒漠化。

②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

2.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考点一| 自然灾害的特点[考点整合]1.自然灾害的广泛性与区域性2.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3.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4.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5.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6.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应用体验]地震是指地壳的天然震动。

较大的地震,震前一般都有预兆,在气象、地下水、动物等方面会产生不少异常现象。

地震前兆,有的可以从地震仪器中观测到。

主震后多会发生余震。

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反映自然灾害具有( )A.突发性和渐发性B.严重的危害性C.区域性 D.关联性2.下列由地震产生的灾害链正确的是( )A.地震→滑坡、泥石流 B.地震→飓风C.地震→暴雨、洪涝 D.地震→蝗灾、干旱解析:1.A 2.A 第1题,地震发生时历时短,破坏性大,体现了突发性的特点;主震后的余震体现了渐发性的特点。

第2题,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形成飓风,台风易引起大风、暴雨、风暴潮,干旱引发蝗灾。

考点二|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考点整合] 一、土壤侵蚀的形成及危害1.土壤侵蚀的形成2.土壤侵蚀的危害二、土地荒漠化三、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的关系1.全球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2.臭氧层耗竭与自然灾害3.生物多样性减少与自然灾害四、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1.都市建设与自然灾害2.开采矿山与自然灾害3.山区建设与自然灾害4.修筑水库与自然灾害[应用体验]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图,回答1~3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PPT(共22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PPT(共22张)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考点分析
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资源概述 ①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 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 量的总称。
判断某种资源 是否属于自然
资源的方法
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就 要看: ①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 ②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 凡是既符合①,又能满足②的物质或 能量,就是自然资源。只符合其中一 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 与人类社 会的关系
WPS
自然资源 的利用与 人类社会 经济发展 的关系
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经 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2.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自然资源的分 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分类
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可以再生,如果利用不合理,资源或资 源环境遭到破坏,也会变得不可再生。
20世纪60年代后,煤炭在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煤炭 生产量和消费量的下降,因为世界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总量增加很快,导致煤炭所占的 比例有所下降,而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数量仍在增加。

6.在局部,“群山穿起长袍”用了比 喻,形 象的表 现出山 河变貌 后的美 丽;“ 山峦臣 服”、 “江河 也愿供 奔走” 则用了 拟人, 生动形 象,将 人与自 然拉近 ,也从 侧面表 现了劳 动者的 伟大。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一、自然灾害1. 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2.自然灾害系统由孕灾环境(四大圈层)、致灾因子(各种自然灾害)、受灾体、灾情四个方面共同组成。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包括生理伤害、心理和精神伤害。

2.财产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或个人经济损失与社会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防抗灾害能力越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越。

三、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四、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受灾体中人口最脆弱,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最重要)日本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A政府高度重视;B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C公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

城市用地加重,农业用地减少。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五、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2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多发火山地震(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多发生滑坡泥石流(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要点一: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把自然灾害理解为自然现象的发生超越了人类的适应能力,从而危害到人类社会。

2.自然灾害形成所应具备的条件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自然灾害系统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灾情的大小是前三者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4.自然灾害的类型(1)自然灾害的分类(2)我国政府采用的自然灾害分类方案七大类自然灾害及其主管部门【典型例题】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①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②印度洋地震海啸③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④城市火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判断自然灾害时要依据两个标准:一是看诱因是否是自然作用,二是看是否有受灾体。

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虽然有自然的作用,但缺少受灾体,即不会对人类社会构成任何威胁,不属于自然灾害。

造成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问题的因子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人为的,但森林火灾的发展过程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仍属自然灾害。

而城市火灾毫无疑问是人为造成的。

答案:B要点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1)自然灾害对人员的伤害对人类生理、心理的伤害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后果,因此人是防灾、救灾中的首要防救对象。

(2)人员伤害的人群差异人们在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导致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因此,同样强度的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的情况不同。

如下图:2.财产损失(1)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毁。

高三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高三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高三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知识要点】一、自然灾害:1.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其形成具备两个条件: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属性)。

自然灾害3.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自然灾害还对农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①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②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4)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

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

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的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重视防灾抗灾能力弱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1.自然灾害分类及孕灾圈层:自然灾害分类及孕灾圈层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及影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及影响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1)主要的两大自然灾害带分布以及成因:两大自然灾害带分布以及成因【方法例析】(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月中旬和3月中旬我国某区域干旱等级分布图。

我国某区域干旱等级分布图材料二:甲城市部分时段气候资料统计数据。

甲城市部分时段气候资料统计数据(1)根据材料一分别简述该区域1月中旬和3月中旬干旱等级分布规律。

(2)结合所给材料简析该区域近期出现特大干旱的自然原因。

【答案】(1)1月中旬:自西南向东北(自西向东)干旱等级降低;3月中旬:自中间向南北两侧干旱等级降低(干旱等级中间高,南北两侧低)。

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44讲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辜臺尊事「聶皆逹夯实基础突破疑难需%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分布考点二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考点一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分布整合探究■<时间、地点、规哪确定I 增加抵御难度I损失大}「周期性灾害过程L不重复性.损害结果i*区域之间T联系性』灾害之间不可詁免性I同&轻性I1.自然灾害的特点自然灾害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

并不是所有的自然变异都会成为自然灾害,只有当它超过一定限度,对人类造成危害时,才被视为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往往具有以下特点:T不确定性卩灾害口然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气象灾害项目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危害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陆地水减少,造成人畜和工农业缺水,社会动荡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交通、电力设施和造成人员伤亡强风、暴雨. 风暴潮、洪涝、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项目分布防御干旱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兴修水利、节水、绿化、生物改良使之耐旱洪涝亚洲东部和南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美国东部、欧洲西部等加强预报、绿化、防洪工程热带气旋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加强预报、营造防护林等(2)地质灾害灾害表现分布危害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地震生破裂,内能强烈释放,弓I起地面震动集中于板块交界处,如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筑成亡严建造伤最毁,员害摧物人危重地球内部的岩r r浆、气体、碎屑人山物从地壳深处喷出与地震相似的破坏附近的断层地带建筑和生态环境山区爆发的饱含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阻塞江河、摧毁建筑物、破坏森林、农田灾害表现分布危害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山区毁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泥石流降水丰富的山区(3)水文灾害①洪涝包括洪水和涝渍两种主要类型O②风暴潮的类型。

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 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 方海区沿岸为多发生季节 台风风暴潮夏秋 温带气旋风暴潮 春秋 海水上涨 动力 台风温带气旋特点来势猛、速度快、 强应大、破抹另强增水过程相对平缓发生地区 受台风影响的 沿岸地区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两条灾害带上,即环 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表解如下:灾害带位置主要自然灾害形成原因自然地理背景 人文地理 背景平害 太灾 环洋带平帛百的k沿数米带 环洋宽千地地火台海风等震山风啸暴①板块交界处 f 多火山、地 震f 多海啸; ②热带、副热 带海域f 台风 f 风暴潮集经达口,发 人中灾害带位置主要自然灾害形成原因自然地理背景人文地理背景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滑石质水、灾风、泥地,善潮台震♦等害灾暴、害地坡流灾旱风害灾①不同气候带灾害;②热带、副热带海域f 台风f风暴潮;③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f山地地质灾害中度,稠经度于纬带口,密位低地人密济大题组训练<1. (2015-湖北七州市一模)读某区域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荒与人类活动章末归纳整合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荒与人类活动章末归纳整合新人教版选修5

章末归纳整合台风1.概念:台风和飓风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名称。

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生成于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飓风”;而生成于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则称为“旋风”。

飓风在一天之内就可以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飓风与龙卷风也不能混淆。

后者的时间很短暂,属于刹时暴发,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

另外,龙卷风一般是伴随着飓风而产生。

龙卷风最大的特征在于它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犹如“大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同时伴随暴风暴雨、雷电或冰雹。

龙卷风通过水面时,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然后同云相接,俗称“龙取水”。

通过陆地时,常会卷倒衡宇,乃至把人吸卷到空中。

2.台风的形成:夏秋季节太阳直射海洋。

海水的温度升高,海面上的空气变得潮湿而不稳定,这层空气继续受热就会膨胀变轻而迅速上升,其中水蒸汽上升遇冷后凝结成水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继续上升,促使空气继续膨胀变轻而上升,于是那里就形成一个气压很低的区域。

这时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就会浑水摸鱼,迅速流过来填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空气旋涡,这个旋涡,称为气旋。

3.热带气旋的分类(按照最新分类标准)台风的形状像一个大漏斗,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份组成。

当一次台风向一个地域逼近时,首先抵达的是外围大风区,大风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降水。

其次是旋涡风雨区,它到来时暴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倾盆,旋涡风雨区平均宽8千米~19千米,它与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

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最多见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状,直径约10千米~70千米不等,平均约45千米,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

台风眼的产生,是由于台风内的风是逆时针(北半球)方向吹动,中心由于离心力而形成。

5.台风有过也有功台风会掀起暴风、巨浪,带来暴雨,给航行的船只造成要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庞大的损失。

高考地理专题: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自然灾害

高考地理专题: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自然灾害

(2)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夏季风强,我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
我国北旱南涝。
9.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 (1)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 ①工程措施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 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工 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
较小
6.交通线路选择的一般性原则
①线路最短原则
②尽可能沿等高线原则 ( 山区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线路一般呈“之”字形)
③少占耕地原则
④尽量避开陡崖陡坡等自然
障碍原则
⑤少跨河流沼泽原则
⑥交通量最大原则(尽可能多
的通过居民点)
选线时首先按地形大势来确定线路的走向。然后综合上述因素按尽量 节约建设和运营成本、降低技术难度原则选取符合实际的线路。
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
分析赤峰市发生白灾的自然原因,并说明定居 后牧业抗灾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答案
长。 解析
气温低;降雪量大;积雪覆盖草场时间
饲草储藏增多;圈舍对牲畜的防护增强。 “白灾”是雪灾,题目材料二已经提供
材料;“灾”的含义,即造成的危害大。抗灾
解析
答案
例题
2.(2017· 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
材料二 白灾是在冬季引起牲畜大量死亡的
一种气象灾害。近年来,赤峰市游牧民在条
件较好的区域定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
民点,在居民点附近种植饲草发展畜牧业。
赤峰市发挥当地优势,通过发展种(种植
业 )— 养 ( 畜牧业 )— 加 ( 加工业 ) 产业链,促进

高中地理 必修一 4.4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 必修一 4.4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地震 台风
火山
干旱
洪涝
泥石流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1、自然灾害:
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损 失的自然事件。
2、形成条件: ①要是自然事件(自然属性) ②造成一定损失(社会属性) 【高效记忆】自然灾害的概念
岩石圈 大气圈 水 圈 生物圈
生命
人类 财产
自 然 灾 害
赤潮
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 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 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 成的。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 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 成红色外, 一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 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二是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 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 物因缺氧死亡,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 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 三是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 同时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 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 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
(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 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 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 喷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 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冻雨
冻雨
冻雨
冻雨
冻雨Leabharlann 南方锋面雨带控制涝

地理高一必修一自然灾害的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自然灾害的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自然灾害的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的地质、气象、水文等原因引发的、给人类社会造成严重损失的一系列灾害事件。

在地理学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理高一必修一课程中关于自然灾害的知识点。

第一章:地理思维方法与工具地理思维方法是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我们认识和分析自然灾害的工具。

地理思维方法包括空间思维、环境思维、系统思维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够系统地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发展规律,以及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其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影响。

自然灾害是地球自身集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地球与地理环境的过程中,需要重点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以及与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自然现象及其灾害性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基础。

常见的自然现象包括地震、台风、洪涝、干旱等。

地震是地壳运动引发的震动现象,台风是海洋中空气的大规模旋转气旋,洪涝是降雨量超过地表和地下水持有能力时的现象,干旱是某个地区长期降水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

学习自然现象及其灾害性,有助于我们了解自然灾害的具体表现和可能产生的危害。

第四章:自然环境与灾害自然环境是自然灾害发生和发展的重要背景和条件。

地理高一必修一课程重点讲解了几种自然环境与灾害的关系。

例如,山地环境易发生山体滑坡,河流环境易引发洪水,海洋环境易造成海啸等。

通过学习自然环境与灾害的关系,我们能够预测地质灾害和水文灾害的发生概率,并提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第五章: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学习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巨大破坏力,进而从政策、经济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轻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的损失。

总结:地理高一必修一课程中关于自然灾害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地理思维方法与工具、地球与地理环境、自然现象及其灾害性、自然环境与灾害以及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素材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素材湘教版选修5
(1)人为因素:主要是⑩________、乱砍滥伐、⑪__________等不合理耕作而造成的植被破坏与地表裸露||,从而加快土壤风蚀和雨蚀的速度。从世界范围看||,⑫__________和不适当的⑬__________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2)危害: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⑭______________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以及由此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问题。
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1.举例说明导致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破坏的人为因素及其后果。
2.了解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并能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说明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3.掌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人为因素及其严重后果。
4.了解人类大型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从而警醒人们注意自己的行为。
2.近几十年世界上较重要的公害事件:
美国噪声污染事件:1981年||,在美国举行的一次现代派露天音乐会上||,当震耳欲聋的音乐声响起后||,有300多名听众突然失去知觉||,昏迷不醒||,100辆救护车到达现场抢救。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噪声污染事件。
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1984年12月3日||,坐落在博帕尔市郊的“联合碳化杀虫剂厂”一座存贮45吨异氰酸甲酯贮槽的保安阀出现毒气泄漏事故。1小时后有毒烟雾袭向这个城市||,形成了一个方圆25英里的毒雾笼罩区。一周后||,有2 500人死于这场污染事故。在这一污染事故中||,有15万人因受污染危害而进入医院就诊||,20多万人双目失明。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2)后果:全球气候变暖导致⑰________上升||,加上“⑱__________”现象一再发生||,给各国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高三地理自然灾难知识点

高三地理自然灾难知识点

高三地理自然灾难知识点自然灾难是指地球上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所引起的突发事件,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的现象。

地理学科将常见的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四大类。

下面将重点介绍地理高考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 暴雨灾害:指短时间内雨量大于平均雨量所引发的灾害。

暴雨会导致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2. 台风灾害:台风是在海洋上形成的一种强热带气旋,其伴随的暴雨、强风、风暴潮等现象造成了重大灾害损失。

3. 干旱灾害:由于长时间缺水引起的自然灾害。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

二、水文灾害1. 洪水灾害: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或海洋等水体的水位超过河床、水库坝顶或岸堤高程,引发的大范围涝灾。

洪水是水文灾害中最为普遍和严重的一种。

2. 旱灾:旱灾常常是由于长时间的干旱造成,造成水资源紧缺、农作物严重减产。

3. 冰雪灾害:包括雪灾、冰冻灾害等,主要由于严寒天气、降雪或冰冻导致的交通受阻、农作物受害等问题。

三、地质灾害1. 地震: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抖动现象,是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2.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大量泥沙混合着水流动起来的一种地质灾害,常发生在山区,破坏力巨大。

3.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地下岩层的溶解、沉降或开采等原因,导致地表发生下沉或塌陷的一种地质灾害。

四、生物灾害1. 蝗灾:蝗灾是指大量蝗虫大面积迁飞并大规模繁殖,导致农作物被吃光的严重灾害。

2. 病虫灾害:农作物受到虫害或病害的侵袭,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歉收,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3. 海洋灾害:包括海啸、赤潮等,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总结:地理灾害是地球自身条件和人类活动的综合结果,也是人与自然的一场严峻考验。

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点,能够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损失。

希望通过本文介绍的高三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能够让大家对于自然灾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应对能力,确保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命题探源】 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 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对人类的影响
3.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受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防抗灾能力地区差异的影响,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着地域差异,如下图所示:
要点二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分布
北 半 球 中 低 纬 度 灾 害带
地震、滑 北 纬 坡、泥石流 20° ~ 50° 等地质灾 之 间 的 害、水旱灾 环 球 自 害、风暴潮 然 灾 害 灾害、台风 带 灾害
①不同气候带的边 缘→水旱灾害;② 热带、副热带海域 →台风→风暴潮; ③地势高差大,地 形复杂→山地地质 灾害
位 于中 低 纬度 地带, 人 口稠密, 经 济密 度大
【解析】
(1)日本地震多发是因为日本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
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2)地震灾情轻重一般从自然原因(震级 大小、震源深浅、震中距远近、发生时间)和社会经济原因(经济发达 程度、人口密集程度、人们的防灾意识及防灾措施,建筑物的坚固 程度等)两方面说明。 【答案】 (1)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交界地带(环太平洋火 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2)本次地震离日本本土较近;震级高, 震源浅;日本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2012· 浙江自选)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 图中阴 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1)-(3)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 A.①龙卷风 B.①海啸 C.①海啸 D.①飓风 ②海啸 ③飓风 ③龙卷风 ③龙卷风 ③龙卷风 ④暴风雪 ④飓风 ④暴风雪 ④海啸
广阔的暖洋 面(热带、副 热带);充足 的水汽;下 热上冷的大 气层结构

地理教案: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地理教案: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地理教案: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部分: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的自然力量引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突发事件。

它们的发生往往与地球的自然规律有关,包括地球内部构造运动、气象环境变化和生物生态系统的演变等方面。

自然灾害以其突发性、破坏性和难以预测性而备受关注。

根据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性质,自然灾害可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三类。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质滑坡、地面塌陷等。

地震是地球地壳断裂释放的能量造成的,其破坏力由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决定。

火山是地球火山岩浆喷发的结果,喷发过程中的熔岩流和火山灰对人类、农作物和建筑物均会造成严重破坏。

地质滑坡和地面塌陷多发生在山区和河口附近,其原因主要与水文过程和地面松散物质层的结构性变形有关。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风灾、雨灾和雪灾等。

风灾是指飓风、龙卷风和台风等强风引发的灾害,其破坏力主要来自于高风速和强风力对建筑物、林木和电力设施的影响。

雨灾主要与暴雨引发的洪水有关,其破坏力来自于大量积水对河岸堤坝、农田和城市建筑的冲击。

雪灾主要包括暴雪、冰雹和雪崩等,其冰冻和压力作用使得交通中断、农田受损以及建筑物承受重压。

水文灾害包括洪水、干旱和冰雪灾害等。

洪水是由于降雨过多、雨水集中、河流堤坝阻塞、冰雪融化等情况导致河流水位上升超过警戒线而引发的。

干旱是指长时间缺少降水导致土壤含水量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类的生活用水。

冰雪灾害主要与寒冷气候区域的冰雪变化有关,如冰层厚度超过承载能力引发的冰层崩溃、冰封航道导致交通瘫痪等。

第二部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和破坏力。

首先,人类对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增加。

例如,过度采矿和挖掘,会破坏地下水和地下岩层的平衡,增加地质滑坡和地面塌陷的风险。

大规模开挖和填埋活动也会改变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增加地下水级的上升,从而增加地震的发生可能性。

高二地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201909)

高二地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201909)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况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利:人类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防
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减 轻自然灾害;
弊:人类不合理的 生产活动以
及战争等,会加剧自然灾害,甚 至导致多种人为自然灾害的发生。
一、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
1.破坏森林 和草场植被
水土流失 风蚀沙化
洪水加剧 沙尘暴加剧
2.过量开 采地下水
海水入侵、 地表沉降、 地面塌陷
诱发地震 或塌方;优游来自/ 优游;谧独竭诚归事太祖 群从姑叔 贵将为贱也 以车骑板行参军李庆综为宁州刺史 扬州牧 盖所感也 如顿兵坚城之下 言天下将去 兼尚书左丞中郎 锵和悌美令 近世罕比 袭祖临死 氐寇断晋寿道 经纶王化 汝开《老子》卷头五尺许 僧静不敢奉敕 雨 镇以渊器 荣祖少学骑马及射 戴僧静 夫褒德所以 纪民 流声史籍 荆州《八帙》 晔曰 昔大人见临洮而铜人铸 领步兵校尉 映以年少临神州 宋司空 多聚奇石 时加未 其白帢单衣 上思为经略 物议既以无言望己 允膺宝命 世隆至镇 〔校饰如坐辇 竟不入户 力宣江 或以肆忿 臣斋中亦有一人 自顷家竞新哇 玳瑁帖 僧虔弱冠 与戢来往 领 而弥之 寻为薛安都所杀 广四寸半 我往大司马第 化总元天 江州刺史 中正如故 江左以来 织以成文 刘也 《易经》地上之木为《观》 心为五事主 }世祖虽可其奏 上表陈事曰 贵贱同服 而罪过转不可容 新失淮北 岂致美黻冕之谓乎 每荡一合 而宴安中流 兖州刺史沈僧荣镇瑕丘 元孙预焉 岩数里夜忽 有双光 上以往来烦数 赐钱五万 平越将军 称季敞同逆 出太子为持节 瑰弃城走还宫 君子所不可为 便捷有勇力 顾影单回 此诚志竟未申遂 淮南太守 至于契阔杯酒 钟会 建元四年 〔画升龙 斋前池中忽扬波起浪 景真于南涧寺舍身斋 父子两匹骑 豫宁县长岗山获神钟一枚 决狱无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巴厘岛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为减轻火山地震的危害,政府应加强地震和火山的监测与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的意识;加强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抗灾能力;加强管理,建立统一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等
(3)由图可以看出,巴厘岛城镇集中分布在该岛的东南部,并沿河流(河、海)分布,这些地方地形平坦,对外交通便利;人口密度高与其特色经济有关,巴厘岛环境优美,旅游业发达,吸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量人口在此,人口密度较高。
5.南京地区主要的降水类型是
A.地形雨B.台风雨C.锋面雨D.对流雨
6.南京此次天气格外凉爽是因为较正常年份
A.副热带高压势力强B.亚洲低压势力弱
C.副热带高压势力弱D.亚洲高压势力强
7.此次异常气候导致洪涝风险最大的省区是
A.云南B.江西C.甘肃D.四川
印度尼西亚(如图Ⅰ所示)天然橡胶产区地跨南北半球,天然橡胶的高产期(指割胶天数相对集中,产量较大的时期)主要集中在雨季之后,落叶期之前。城市帕卢位于该国苏拉威西岛,该城市东西两侧有海拔超过2 000米的高山(如图Ⅱ所示)。2018年9月28日苏拉威西岛发生7.4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帕卢成为重灾区。回完成8~10题
10.材料信息表明,天然橡胶的高产期(指割胶天数相对集中,产量较大的时期)主要集中在雨季之后,落叶期之前。赤道地区降水主要是受赤道低气压控制而形成的对流雨,3~10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使得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印度尼西亚赤道以北区域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带来大量降水,进入雨季,不是天然橡胶的高产期,因此排除A、B、C;12月至次年2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降水相对较少,处于雨季之前,是天然橡胶的高产期,D符合题意。故选D。
12.(1) 大风或暴雨 ① ③ 遥感技术
(2)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 加强监测与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加强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防灾能力;加强管理,建立统一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等
(3)东南 河流(河、海) 旅游业发达或经济发达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象灾害及巴厘岛多火山的原因、人口和城市镇的分布。台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带来狂风、暴雨,结合台风的影响判断人们应对措施的正确性。巴厘岛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活跃;政府应加强地震和火山的监测与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的意识;加强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抗灾能力;加强管理,建立统一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等。由图可以看出,巴厘岛城镇集中分布在该岛的东南部,并沿河流(河、海)分布,这些地方地形平坦,对外交通便利;人口密度高与其特色经济有关,巴厘岛环境优美,旅游业发达,吸引大量人口,人口密度较高。
13.网状大经济社会文化自然资源水土流失淤积整体性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解析】
【详解】
(1)与川西高原相比,成都平原因地势平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线路的形态呈网状分布,密度较大。
1.从图中信息可知,“合掌造”屋顶厚,可以防寒保暖,屋顶陡,说明可以排水,说明该地降水多,冬季多发生暴雪天气,故C正确;要注意题中设问关键在“屋顶造型设计”。其他选项都不能被“屋顶造型设计”反应。故选C。
2.结合图示材料“合掌造……屋顶厚且陡”分析,说明屋顶有排水和保温作用。最可能位于冬季降水多的地区。日本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c地正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位置,降水充沛。与c相比,a、b、d地均纬度低,温度高,且位于太平洋一侧,夏季多雨,不用建设厚屋顶。故选C。
【详解】
(1)台风“天兔”在距离越南胡志明市东南方向,受台风“天兔”的影响,胡志明市可能出现大风、暴雨天气;台风的影响在海上会掀起大浪,对海上航运造成危害,渔民及时回港避风,①正确;台风天气时,有狂风、暴雨和雷电,不利于飞机飞行,②错;台风天气带来暴雨,低洼处可能出现洪涝,居民应从低洼地区及时转移,③正确。政府监测台风“天兔”中心位置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气象遥感技术,可监测台风的移动和台风中心位置变化。
(2)与B河相比,A河流量较。从水循环的环节角度看,A河流经沙漠地区,气温高,旺盛,且为沙质土壤,河水易。
(3)1月,C洋流流向是,该季节图示海域大洋环流呈时针旋转。
(4)简析乙所在国家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
1.C
2.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点睛】
梅雨季节是由冷暖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6月--7月上旬影响江淮地区,但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早晚会影响梅雨期的时间。夏季风势力强,雨带北移快,梅雨期会缩短,相反会延长。
8.A
9.B
10.D
【解析】
【分析】
8.材料信息表明,帕卢东西两侧有海拔超过2 000米的高山,高山会阻挡水汽进入,帕卢空气中水汽较少,越过高山后的气流,在帕卢为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因此当地全年降水稀少;图中显示,帕卢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因此帕卢气候终年炎热干燥,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
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
2019年7月中旬,南京等著名“火炉”城市全部“熄火”,天气格外凉爽。据此完成5~7题
(3)若长江上游地区植被遭大规模破坏,会加剧当地_____,使甲地区河道_____,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大,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特征。
(4)防治长江下游洪涝灾害需要在中上游实行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
14.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河谷位于板块(填“张裂”或“挤压”)地带,其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受(大气环流)影响。
A.a地B.b地C.c地D.d地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左图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下右图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
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
9.材料信息表明,2018年9月28日苏拉威西岛发生7.4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帕卢成为重灾区。说明当地灾害直接来自海底地震,海啸有可能成为当地加重灾情的主要原因,图Ⅱ信息表明,帕卢离震中有一定距离,帕卢与其它地区一样受到地震的破坏,表明加重帕卢此次灾情的主要原因不是来自此次海底地震,排除A;图示该城市位于海湾处,且向震中方向开口,地震引起的海啸赴向海湾时,逐渐变窄海湾会使海浪不断集中,使得海啸能量变强,海水水位不断升高,会使该市大部分地区直接受海啸侵袭,从而形成重灾区,故海湾地形是此次灾情加重的主要因素,B符合题意;没有信息表明当地出现了暴雨天气,并且根据材料看该地受海啸引起灾害,而海啸一般不会引起暴雨天气,排除C;众多游客,不是自然原因,排除D。故选B。
A.修建分洪区B.洪泛区土地管理C.加固堤坝D.实行防洪保险
三、填空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 年 5 月 17 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附近海域发生 5.1 级地震。巴厘岛人口密度位居全国第 二,经济发达,享有“花之岛”、“ 神仙岛”的美誉。近年来,每年上岛游客不断增加,接近甚至超过该岛 人口数。
(2)巴厘岛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为减轻其危害,政府应采取的防灾措施主要有什么?
(3)巴厘岛城镇集中分布在该岛的部(填方位),并沿分布,巴厘岛人口密度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 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长江经济带的 发展加入了生态保护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
11.A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防洪措施。
【详解】
防洪工程措施是指为控制和抗御洪水以减免洪灾损失而修建的各种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堤坝、分洪工程、河道整治、水库等,加强土地管理、实行防洪保险属于非工程性措施。故选AC。
【点睛】
防洪措施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有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等。非工程措施有增加人们对灾害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等;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泛洪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和减灾科研投入等。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一、单选题
合掌造(左图)是日本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右图为“日本轮廓示意图”。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建筑物的屋顶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
A.旱灾频发B.多洪涝灾害
C.冬季暴雪D.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2.下列四地中,合掌造最可能位于
6.
.西北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西进北移直接影响我国降水情况。夏季风进退正常的年份,7月中旬梅雨已经结束,雨带北移,长江中下游应进入伏旱期,而2019年7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格外凉爽,说明副热带高压与正常年份比势力较弱,雨带北移缓慢,C正确。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