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2020-2021年高中地理《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6 湘教版必修

2020-2021年高中地理《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6 湘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6 湘教版必修2【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在设计上,始终围绕以学生为课堂主题这一理念,设计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开展,在实例的讲解和例子的引用上,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知识层次,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同时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教学上也大量的运用了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在具体教学上,我觉得“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这一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切实的体现。

【教材分析】:(1)本课着重从文化这一角度对人口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前承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后续城市与环境,而城市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因此从教材的承接来看,这一节起着衔接人口与城市的作用。

(2)本课从内容上看,大大提升了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不同于初中在教学上以记忆为主,并且增加了活动版块,说明在教学上,新教材更加突出了学生参与讨论和参与课堂。

【学情分析】:(1)高一的学生已经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当代中西方文化、人口增长的差异性也有所了解;(2)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3)高一的学生在课堂参与上较高二高三活跃,开放式讨论可行性大。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区别。

2、了解中西方文化对人口的不同影响3、理解古今中国文化对人口的不同影响,并理解这种变化的原因所在。

3、提升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难点:1、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 2、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课前准备】:(1)课前让学生阅读古文《孔雀东南飞》,并上网查询相关资料;(2)教师在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文化对人口影响的因素;(3)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印制作业(4)给学生分组【新课教学】【导入新课】:师: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接下来,请同学们回答,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在哪一些?生: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师:对,我们讲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因素除了对人口迁移有影响外,还会对人口的那些方面有影响呢?学生讨论:课堂出现讨论的声音师: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来讨论一下,文化对人口各个方面的影响。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一、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不同地域人口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2. 不同地域人口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各地域文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地域人口的特点。

2.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各地域人口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各地域人口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和观点。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心得和感悟。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不同地域人口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2.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人口状况。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化特点与人口状况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学生编写一篇关于自己所在地区文化特点和人口状况的小论文。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论文成果和观点。

六、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不同地域人口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九、教学内容:1.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2. 不同地域人口的特点。

十、教学过程:第六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各地域文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地域文化与人口》一节教学设计

《地域文化与人口》一节教学设计

《地域文化与人口》一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地域文化与人口》[设计思想]本节是本单元最后一节,前三节分别介绍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容量和人口的迁移;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发展、人口的迁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本节教材是对前三节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课程标准》要求,能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其中,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探究重点。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地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情况,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这部分教材难度不大,但是在高考试题中还是可能出现相关的知识的。

为了便于让学生学好这一内容,在教学中以渗透研究性学习理念作为切入点,来解决这一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的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能力目标:学会整理、分析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并能合作探究问题;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的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阅读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了解我国有关法律;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我国文化与人口;中国文化与人口。

[教学方法]比较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一)引入。

内容整合:举例说明什么是文化举例南通文化现象(语言、习俗等等)小组讨论外国婚俗及宗教现象小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口关系→小组讨论目前中国人口现象及原因→总结中国文化与人口关系→归纳地域文化与人口关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地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2. 人口分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域的文化图片,引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

2. 讲授:介绍地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解释人口分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讨论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作业:1. 研究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特点,总结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第二章: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2. 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不同地域文化的代表特点。

2. 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教学活动:1. 讲授:介绍不同地域文化的代表特点,解释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2. 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不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分享自己的文化体验。

作业:1. 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特点,总结地域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第三章:人口分布与地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分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人口分布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原因。

2. 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授:介绍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原因,解释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 地图分析:让学生通过地图分析不同地域的人口分布特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作业:1. 研究自己所在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总结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第四章:地域文化与人口迁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迁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人口迁移原因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人口迁移的定义与原因。

2. 地域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授:介绍人口迁移的定义与原因,解释地域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湘教新课标】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

【湘教新课标】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

1.4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教学难点]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教学媒体与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印制作业[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在上一节课里,我们讲至U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我们思考一下, 文化因素除了对人口迁移有影响外,还会对人口的哪些方面有影响呢?(学生讨论)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来讨论一下,文化对人口各个方面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一、概念辨析【学生阅读】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

【讲解】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存在着哪些差异性。

【资料分析】投影: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中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比;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出生率对比。

提问: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说明了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也大大的高于发达国家。

【点拨】我们知道造成出生率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现在我们从文化方面入手,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对出生率的影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的出生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分组活动】我们从中西方婚姻方面进行对比,思考婚姻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必修2第1章第4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必修2第1章第4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必修2第1章第4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学习重点】中外文化与对人口。

【学习难点】中外文化与对人口。

【学习过程】【基础知识梳理】一、文化与地域文化1、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它包括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

因此,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界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2、地域文化:指在一定________长时期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

如:有人称江南地区为“稻米文化”,称蒙古为“游牧文化”,称美洲印第安人创造的文化为“玛雅文化”等。

换句话说,地域文化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间的差异比较明显。

例如西方国家和我国传统文化差别较大,因而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同时,它也能够对人类自身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二、外国文化与人口1、婚俗(初婚年龄、________________)。

①在许多发展中国家,________之风盛行,初婚年龄________。

这意味着妇女生育年龄________,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________,从而加快了人口的增长。

②在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________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

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一般会________出生率。

2、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很大。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

(1)生育——从早婚早育到________,从________到只生一个;(2)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________________”;(3)人口流动——从________________到“四海为家”。

推荐2019最新高中地理:14《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2)(湘教版必修2)-优质教案

推荐2019最新高中地理:14《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2)(湘教版必修2)-优质教案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教学难点]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教学媒体与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印制作业[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在上一节课里,我们讲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因素除了对人口迁移有影响外,还会对人口的哪些方面有影响呢?(学生讨论)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来讨论一下,文化对人口各个方面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一、概念辨析【学生阅读】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

【讲解】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存在着哪些差异性。

【资料分析】投影: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中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比;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出生率对比。

提问: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说明了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也大大的高于发达国家。

【点拨】我们知道造成出生率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现在我们从文化方面入手,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对出生率的影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的出生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分组活动】我们从中西方婚姻方面进行对比,思考婚姻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环节一】复习提问: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人口迁移的影响【环节二】新课预习作业检查情况 印发本节的学案和练习题,上课前检查。

【环节三】新课导入影一组图片,不同国家或者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影响人口发展教师提问: 以上文字材料揭示了人口发展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回答:文化传统。

教师提问: 什么是文化?学生回答: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教师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对人口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作用?下面我们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来分析。

教师 授课时间 2019.3.7 课时 1 课题 地域文化与人口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 了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含义;2. 运用相关资料,掌握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3.中国文化的发展变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重点 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发展变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难点 无 多媒体Ppt 课件【环节四】课程讲授一、文化和地域文化1. 文化的含义类型内涵举例特点二者联系文化物质文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关的文化内容和物质形式如指南针、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云南傣族竹楼、农田、道路、城市、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密切,而且变化节奏较快,具有发展速度快、变化频率高的特点,是精神文化的基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许多精神文化内容也具有物质形式,如古代石窟艺术、街头雕塑、革命纪念地精神文化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体现人们情感的文化内容如语言、文学、京剧艺术、少数民族风情、法律、教育、宗教等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疏远,且发展变化的节奏较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2. 地域文化①含义: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②形成过程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2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2湘教版必修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中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教学难点]文化的纵横对比及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前面第三节当中我们学习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其中就提到了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

那文化因素除了影响人口的机械增长外,还会对人口的哪些方面有影响呢?展示四张图片,分别是荷兰的风车、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玛雅古迹以及菲律宾的梯田。

和学生讨论形成以上不同文化的自然原因。

请同学们阅读下列资料,思考回答:1.天主教反对包括堕胎在内的人为控制生育的方法,他们认为孩子是上帝赐予的,实行控制就是对神的意旨的违反;2. 爱尔兰妇女平均初婚年龄1926年为29.1岁,1951年50岁未婚女性占同龄女性的26% 。

【板书】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过渡】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生育观不同,生育观是文化的一部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2页第一自然段,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

【板书】一、文化背景与人口【点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定地域内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教师举例】如六盘水人喜欢在早餐的时候吃多辣椒的羊肉粉,因为六盘水的气候比较寒冷,食用羊肉粉利于驱寒祛湿。

【讲解】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存在较大差异。

公开课教案-《地域文化与人口》

公开课教案-《地域文化与人口》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由教师提供资料,进行引导,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

运用了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着重从文化这一角度对人口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前承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后续城市与环境,而城市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因此从教材的承接来看,这一节起着衔接人口与城市的作用。

本课从内容上看,大大提升了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上,新教材更加突出了学生参与讨论和参与课堂。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对本国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近年来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实施对当代中西方文化、人口增长的差异性也有所了解;2、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高一的学生在课堂参与上较高二高三活跃,合作探究的可行性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能识别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

(2)借助图文资料,说明国外文化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培养学生图文综合分析的能力与地理的人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选取文化中的不同婚俗文化以及不同宗教文化来研究其对当地人口的影响,并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作为不同的研究地域,并通过收集的该国人口变化的数据来验证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正误,深化学生对地域文化与人口影响存在着空间差异的理解。

(2)通过对自己家谱的简单梳理以及家族家庭相关情况的介绍,通过三代人的对比,分析出中国古今文化对人口(婚姻观、生育观、择业观、人口流动)的影响,分析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存在着时间差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自主学习以及合作讨论的习惯,对既有的地理现象的研究形成时空差异观念。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河北省省级优课)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河北省省级优课)

1.4《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选自湘教版必修Ⅱ【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教材中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2·难点:文化的纵横对比及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教学过程】。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的背景和目的阐述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引入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二章: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特征2.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2.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征阐述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民俗、建筑、饮食等2.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地域文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和提问情况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三章:人口的概念与特征3.1 教学目标理解人口的概念和特征了解人口的增长和变化趋势3.2 教学内容介绍人口的概念和特征阐述人口的增长和变化趋势: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等3.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人口的概念和特征数据展示法:展示人口统计数据,让学生直观感受人口变化趋势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和提问情况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四章: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4.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4.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阐述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生育观念、教育水平等4.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案例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五章:地域文化与人口政策的关联5.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政策的关联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政策5.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与人口政策的关联阐述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移民政策等5.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政策的关联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政策案例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六章:地域文化多样性与人口结构6.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多样性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结构的特点6.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多样性与人口结构的关系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结构的特点: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6.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多样性与人口结构的关系数据分析法:展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结构数据6.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数据分析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七章:地域文化与人口素质7.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素质的关系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素质的特点7.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与人口素质的关系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素质的特点:教育水平、健康状况等7.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素质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素质的案例7.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八章:地域文化与人口发展趋势8.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发展趋势的关系预测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发展趋势8.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与人口发展趋势的关系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发展趋势:城市化、老龄化等8.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发展趋势的关系数据分析法:展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发展趋势数据8.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数据分析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九章: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应对策略9.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应对策略提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问题应对方案9.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问题应对方案:教育改革、社会保障等9.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应对策略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问题应对方案9.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10.1 教学目标展望未来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研究方向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展望未来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研究方向和挑战10.3 教学方法头脑风暴法:学生提出未来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研究方向和挑战10.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头脑风暴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重点: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

《地域文化与人口》一节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地域文化与人口》一节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地域文明与人口》一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地域文明与人口》[设计思想]本节是本单元最初一节,前三节分别介绍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容量和人口的迁移;地域文明对人口的发展、人口的迁移都会产生必然的影响,所以,本节教材是对前三节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课程标准》要求,能举例阐明地域文明对人口的影响、中国文明的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其中,地域文明对人口的影响是探求重点。

地域文明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工夫的消费和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地域文明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情况,是必然地域内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域文明的构成是一个长工夫的过程,地域文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必然阶段具有绝对不变性。

这部分教材难度不大,但是在高考试题中还是可能出现相关的知识的。

为了便于让先生学好这一内容,在教学中以浸透研讨性学习理念作为切入点,来解决这一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前,让先生搜集材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明差异,经过搜集材料,对比不同地区的人口的文明差异,培养先生查找搜集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文明与地域文明的概念;举例阐明外国文明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明对人口的影响;搜集材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明差异(二)能力目标:学会整理、分析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并能合作探求成绩;经过举例阐明地域文明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先生分析实例的能力;经过搜集材料,对比不同地区的人口的文明差异,培养先生查找搜集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三)情感目标:经过合作探求,让先生享用成功的愉悦;浏览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了解我国有关法律;学习中国文明与人口,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教学重点、难点]地域文明对人口的影响;我国文明与人口;中国文明与人口[教学方法]比较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器具]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一)引入内容整合举例阐明甚么是文明−−−−→−归纳文化含义举例南通文明景象(言语、风俗等等)−−−−−→−归纳地域文化含义小组讨论外国婚俗及宗教景象−−−−−−−→−响归纳外国文化对人口影小组讨论中国传统文明与人口关系−→−小组讨论目前中国人口景象及缘由−→−归纳地域文明与人口关系知识结构(二)探求[教学活动设计]1、成绩情境设计(1).借问“从小我们就接触文明这个名词,那么,甚么才是文明呢?文明的内涵到底有哪些呢?”S:先生讨论、发言;S:先生回答八门五花,方式多样老师引导先生浏览教材,引入文明和地域文明的概念(2).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明显的文明差异,这些差异对人口发展产生诸多影响,其中,特别是婚俗和宗教等对人口发展影响较突出婚俗次要影响出生率,请同学们浏览教材,阐明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次要表如今哪些方面?S:先生讨论、发言;初婚年龄和出生率的关系是怎样的?(理解我国在建国之前乃至建国以后较长工夫为甚么出生率偏高?)S:先生讨论、发言;婚姻不变度对出生率有何影响?(理解许多西方国家出生率偏低的相关缘由)S:先生讨论、发言;(3).浏览“早婚的爱尔兰妇女”。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地域文化的含义。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资料,学会了解外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方法。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深刻理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及原因。

教学难点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的形成。

教具准备收集我国和西方欧美国家在生育观念、婚俗、宗教信仰以及对其人口发展影响的相关资料、部分人口数据资料、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

当今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

”师以上文字材料揭示了人口发展受什么因素的影响?生文化传统。

师什么是文化?生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师(总结)地理学关于文化的理解是较宽广的,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课件展示: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希腊神庙”“荷兰风车”师以上材料是不是文化现象?生是。

师从以上两个地区的文化现象看,文化有没有地域差异呢?如果有,这种地区文化的差异现象称为什么?生有。

称为地域文化。

师(精讲)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如:有人称江南地区为“稻米文化”,称蒙古为“游牧文化”,称美洲印第安人创造的文化为“玛雅文化”等。

师(承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对人口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作用?下面我们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来分析。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方案【教学理念】本节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由教师提供资料,进行引导,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

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着重从文化这一角度对人口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前承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后续城市与环境,而城市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因此从教材的承接来看,这一节起着衔接人口与城市的作用。

本课从内容上看,大大提升了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不同于初中在教学上以记忆为主,并且增加了活动版块,说明在教学上,新教材更加突出了学生参与讨论和参与课堂。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当代中西方文化、人口增长的差异性也有所了解;2、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3、高一的学生在课堂参与上较高二高三活跃,开放式讨论可行性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背景与人口;中国文化与人口【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45分钟【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演示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一些视频、图片及文字材料,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贴近学生的理解水平。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旨在让学生从文化这一角度看人口,重点探讨地域文化对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构成的影响。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环境与人口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3.通过增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的内容,是学生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热情和兴趣。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难点:文化的含义;人口发展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阅读探讨法;多媒体辅助法;五、教学过程: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不仅仅影响人口迁移,还影响人口发展的其他方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域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2、新课讲解:什么是文化呢?这个概念大家并不陌生,你是怎么理解文化的呢?(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多媒体展示: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教师分析概念:这个概念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呢?是人类创造。

但凡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有的东西创造出来是与衣食住行有关的,称其为物质文化,有的与精神生活有关,成为精神文化。

(列举一些事物和现象,让学生判断是否是文化。

衣服、桌子、教室、书本知识、法律、泰山、泰山上的宗庙,观念等等)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思考:1.以上材料的内容是不是属于文化现象?2.从以上四个地区的文化现象看,文化有存在着地域差异,这种差异现象称为什么?地域文化: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教材中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2.难点:文化的纵横对比及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教学准备】
自制PPT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课前首先给同学们介绍陕西的地域特色文化:陕西八大怪。

第一怪面条像裤带;第二怪锅盔像锅盖;第三怪辣子是主菜;第四怪碗盆难分开;第五怪手帕头上戴;第六怪房子半边盖;第七怪姑娘不嫁外;第八怪唱戏吼起来。

其中姑娘不嫁外说明的是陕西当地婚俗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那么还有哪一些地域文化对人口产生影响呢?
[板书]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过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2,并完成学案导学的课前预习部分。

[板书]一、文化与地域文化:
[提问]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四幅图片,哪些属于文化现象?说说你的理由
[回答]甲、丙、丁属于文化,乙不属于文化,因为冰山是自然界自然存在的,不是人类创造的。

[总结]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域文化: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源于自然与环境中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文化。

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产技术等。

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密切,而且变化节奏较快,具有发展速度快、变化频率高的特点,是精神文化的基础。

精神文化是指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观念等意识形态文化。

如语言、文学、艺术、宗教、法律、风俗、制度等,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疏远,且发展变化的节奏较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

学生举例说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老师可补充文化景观的有关知识)
[过渡]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往往对人们的生育、婚姻作出规定,影响人们的生育观,从而影响人口的发展。

[板书]二、外国文化与人口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探究外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在日本、德国以及一些工业大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崇少生或者晚育,甚至有人还不准备生育,导致其人口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
2010年的统计结果显示,世界上离婚率最高的国家是美国。

社会学家们认为没有孩子是很多夫妻离婚的原因之一,至少有66%的离异家庭是没有孩子的。

材料三
约85%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视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对节育和堕胎。

近年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2.36%,每年约有170万婴儿出生。

[回答]甲同学:材料一说明婚姻生育观影响人口增长,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呈现负增长。

乙同学:材料二说明婚姻关系稳定度影响人口出生率,发达国家婚姻关系不稳定的,导致人口出生率降低。

丙同学:材料三说明宗教对人口的影响。

菲律宾人们信奉天主教,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

[总结]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小结]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化状况,对出生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了人口的增长。

[板书]三、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探究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孔雀东南飞》中的一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材料二《孟子·离娄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岐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材料三
陕西乾隆《雒南县志》说的“婚姻必择同乡”,指的就是当地民间的婚姻关系——
“嫁娶不越境”。

[教师示范]材料一:十七为君妇,说明我国古代妇女初婚较低,从而导致人口的出生率提高。

放映的生育观是早婚早育,其原因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早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的增值。

现在的生育观是晚婚晚育,其原因是中国人口压力过大。

[同学甲]材料二:反映的是从“多育多子”的生育观。

原因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发生水平低下,家庭增值财富主要依靠扩大人口规模,尤其是男性劳动力,所以形成了“
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传统思想。

现在的生育观是“只生一个”,其原因是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加上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导致我国人口色出生率大幅度下降。

[同学乙]材料三:反映的是“安土重迁”的思想,其原因是自给自足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再加上“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家孝道思想,决定了人们慎重对待搬迁。

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所以形成了“四海为家”的观念。

[同学丙]教材中还提到一种观念是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其原因是中国传统农工业社会,“仕”是统治阶级,“农、工、商”是被统治阶级,而现在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不断加快,从事工商业的人口越来越多。

[板书]
早婚早育→晚婚晚育
学而优则仕→全民经商
安土重迁→四海为家
[总结]
[讨论]
根据上面的学习,思考P24“活动”: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点拨]
优生原理:血缘关系越远,基因组成差异越大,互补作用越强,则后代的先天素质越好。

任何地域都会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而地域文化会给生活在这个地域的人们打上烙印,双亲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有利于孩子的后天教育。

[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既包括对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也包括对人口机械增长的影响,通过学习看到了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控制的成果,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宣传、践行国家的人口控制政策。

[课堂练习]
1.婚俗对人口的发展影响很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
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
C.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低
D.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低
2.以下关于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自然界的阳光、空气、山峰、河流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②山川林木一旦经过人类开发成为景观,就成了文化的一部分
③茹毛饮血的饮食本能也是文化
④人们将食物加工成适合人类需要的食品,这一现象及产生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构成了饮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世界上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主要原因是( )
A.养儿防老
B.扩大门派的势力
C.发展农业生产
D.促进工业生产和商业的发展
4、填表比较我国当前婚俗时尚和传统观念的差异。

答案: 1、A 2、D 3、B
4、
【板书设计】
一、文化与地域文化:
二、外国文化与人口:婚俗与宗教
三、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早婚早育→晚婚晚育
多育多子→只生一个
学而优则仕→全民经商
安土重迁→四海为家
【教学后记】
1、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真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习的兴趣。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