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余生》教学设计_6.doc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小说背景与主题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荒岛余生》的文学背景及作者简介。

理解小说主题,认识到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态度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小说作者丹尼尔·笛福及其作品背景。

分析小说主题,强调主人公鲁滨逊在面对困境时的乐观与自力更生的精神。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了解小说背景及主题。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主人公的乐观精神。

1.4 教学活动:查看相关资料,了解丹尼尔·笛福及其作品背景。

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主题,并分享各自的理解。

第二章:小说情节梗概2.1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基本情节,把握主人公鲁滨逊的成长历程。

掌握小说的重要事件,为深入分析小说铺垫。

2.2 教学内容:概括小说主要情节,梳理主人公的经历。

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技巧及其成长过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引导学生掌握小说情节。

利用图表展示,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2.4 教学活动:观看小说情节梗概视频,加深对小说情节的理解。

绘制主人公鲁滨逊成长历程的时间线,巩固对小说情节的把握。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小说主人公鲁滨逊的人物形象,认识其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

了解小说中其他重要人物形象,理解其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挖掘其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

探讨小说中其他人物形象的特点及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其他人物形象的理解。

3.4 教学活动:挑选小说中的典型事例,分析鲁滨逊的品质。

分组讨论,分析其他人物形象的特点及作用。

第四章:小说写作特色4.1 教学目标:掌握小说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了解小说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分析小说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等写作特色。

探讨小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

七年级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语文《荒岛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欣赏小说中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坚持信念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欣赏小说中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小说《荒岛余生》的作者和背景。

(2)引发学生对荒岛生存和人性困境的思考。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完成阅读笔记,记录重要情节和感悟。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理解。

(2)小组共同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3. 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写作练习和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对小说中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欣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一篇关于《荒岛余生》的读书笔记,内容包括小说情节概括、人物分析、象征意义解释等。

2. 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感悟和思考。

3.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角色分析,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荒岛余生》的故事情节。

(2)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3)了解荒岛生存的艰难,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应对困境的意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风光,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3)学会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荒岛余生》的故事情节,把握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

2. 分析荒岛生存的艰难,培养学生应对困境的意志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生存智慧和生活哲理。

2. 学会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荒岛生存环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探讨,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人物分析: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3. 荒岛生存:讨论荒岛生存的艰难,培养学生应对困境的意志和能力。

4. 生活哲理: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准备相关问题。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荒岛余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课文朗读: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纠正发音、停顿等问题。

4.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讨论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荒岛求生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境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精神。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观看电影《荒岛余生》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4. 讨论:课文中描述的主人公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深入学习课文,分析主人公的求生技巧。

3. 小组讨论:如果你被困在荒岛上,你会怎么做?4. 实践活动:模拟荒岛求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第三课时:1.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感受主人公在荒岛上的孤独和无助。

3. 讨论:如何面对困境,保持积极的心态?4. 课后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境的文章。

第四课时:1.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

2. 学习课文中的道德观念,讨论主人公在荒岛上的行为是否正确。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环保意识?4. 课后作业:设计一个环保活动,提倡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第五课时:1. 复习前四节课的内容。

3. 学生分享课后作业,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荒岛求生中的团队合作重要性。

2. 学习课文中的对话,理解主人公与岛上的生物之间的互动。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模拟主人公与岛上的生物互动的情景。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小说背景与人物介绍1.1 小说背景讲述《荒岛余生》的作者丹尼尔·笛福以及小说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18世纪英国社会背景,了解小说中的探险和生存主题。

1.2 人物介绍介绍主人公鲁滨孙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其他重要人物,如星期五、船员等,分析他们的角色和作用。

第二章:荒岛生存与自我反思2.1 荒岛生存通过分析小说中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活细节,引导学生了解生存技巧和智慧。

探讨鲁滨孙如何在荒岛上建立住所、获取食物和水源等。

2.2 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关注鲁滨孙在荒岛上的内心世界,分析他的孤独、绝望和希望等情感。

探讨鲁滨孙如何在困境中坚持信念,通过自我反思和宗教信仰保持勇气和希望。

第三章:星期五的出现与友谊3.1 星期五的出现分析星期五在小说中的形象特点,如野性、天真和忠诚等。

引导学生关注鲁滨孙和星期五之间的互动,了解他们建立友谊的过程。

3.2 友谊的意义探讨鲁滨孙和星期五之间的友谊对彼此的生存和成长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和维护友谊。

第四章:救援与回归社会4.1 救援的到来分析小说中鲁滨孙和星期五如何发现救援人员的过程。

引导学生关注鲁滨孙在救援到来时的内心矛盾和决策。

4.2 回归社会探讨鲁滨孙在回到英国社会后的适应和转变。

引导学生思考鲁滨孙的荒岛经历对他的人生产生的影响,以及他在社会中的新身份和角色。

第五章:主题探讨与启示5.1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小说中选取感兴趣的主题,如生存、友谊、勇气等,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

5.2 启示与反思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启示,如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自我保护意识等。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思考如何应用小说中的启示,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

第六章:文学手法与叙述视角6.1 文学手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荒岛象征着人生的孤独和困境。

《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荒岛余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荒岛余生》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体会其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面对困境,要有勇气和信心去战胜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的生存经历,体会其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荒岛余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2.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进行点评。

3.分析主人公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提炼其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文中的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4.合作探讨主人公在荒岛上面临哪些困难?主人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经历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主人公的生存经历。

2.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荒岛、火、船等。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3.合作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对你有何启示?你认为主人公能否成功离开荒岛?为什么?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课后作业展示让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如绘画、写作、演讲等。

2.交流感悟让学生谈谈在学习《荒岛余生》过程中的感悟。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课堂小结四、教学反思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在分析作品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3.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荒岛余生》这部作品,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了他们面对困境的勇气和信心。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荒岛余生》教学设计(通用13篇)《荒岛余生》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主要写了鲁滨孙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而又尽力寻求希望的矛盾心情,没有生动的故事,主要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作品主题:“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要求】1、通过速读课文,理清鲁滨孙的思路。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或不幸,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3、理解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4、引导学生体会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了解小说通过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整合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1、在《命运》的乐曲中,忆贝多芬及上册课文的部分内容。

2、大家还知道哪些像贝多芬一样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3、引入课题,提出疑问:鲁滨孙如何寻求生存下来的希望呢?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滨孙心理活动的词语、句子,填空:刚到岛上时,鲁滨孙的心情相当悲观绝望,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即可看出。

后来他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_____________,理智已经能够逐渐控制失望的心情,所以鲁滨孙决定在荒岛上_________。

于是他“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2、根据课题,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

三、精读赏析1、教师范读第三部分,女生、男生对比读坏处、好处,边读边想、边听边想:鲁滨孙是怎样寻求自我安慰的?2、找出文中富有教育意义、能概括全文主旨的话。

3、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联系旧知。

四、合作探究1、质疑:鲁滨逊是个什么样的人?小说是通过什么方法把人物塑造得如此令人敬仰呢?2、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归纳:板书:鲁滨孙是个的人屏幕显示:小说运用第___人称叙述,通过_____描写刻画人物。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够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

(3)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问题,如人性的善恶、道德的困境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的乐观精神。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美好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

3. 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问题,如人性的善恶、道德的困境等。

三、教学难点1. 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荒岛求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荒岛求生的好奇心,进而导入课文《荒岛余生》。

2. 阅读理解:(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经历了什么困境?(2)查尔斯·罗伯茨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挑战?他是如何应对的?(3)课文中的其他人物有哪些?他们与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3.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下列问题:(1)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有哪些?他在荒岛求生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2)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问题有哪些?如何看待这些问题?(3)从故事中可以学到哪些人生哲理?4. 欣赏与评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内容,把握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2)通过分析课文,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引导学生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内容,把握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感受主人公在荒岛上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荒岛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荒岛生活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荒岛余生》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中的感兴趣之处。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讨论如何面对困境。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面对困境的文章。

五、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内容和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3. 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在情感体验环节的分享,了解他们如何面对困境,是否能够从主人公的经历中汲取正能量。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教学难点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是否较高,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3. 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品味小说中的精彩片段。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乐观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荒岛余生》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

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商人查尔斯·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遭遇风暴,被冲到了一个荒岛上,他凭借智慧和勇气,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最终得以获救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中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品味小说中的精彩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2.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探讨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背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说封面、作者简介和故事梗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被困在一个荒岛上,你会如何生存下去?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探讨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背景。

3.5 文学鉴赏学生选择小说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进行阅读和分析。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鉴赏心得。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语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语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荒岛余生》语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荒岛余生》的故事梗概,了解鲁滨逊的荒岛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精神,培养面对困境时的积极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克服困境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荒岛余生》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

2.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荒岛余生》的相关章节。

(2)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3.合作探究1.鲁滨逊在荒岛上面临哪些困境?2.鲁滨逊是如何克服这些困境的?3.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表现出了哪些精神品质?(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教师对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理解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精神。

5.案例分析1.鲁滨逊在荒岛上种植粮食的过程。

2.鲁滨逊制作陶器的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的感悟。

2.深入阅读《荒岛余生》,了解鲁滨逊的其他故事,分享给同学。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2.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鲁滨逊的勇敢、坚韧、乐观精神。

4.作业布置注重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荒岛余生》教案(精选12篇)

《荒岛余生》教案(精选12篇)

《荒岛余生》教案(精选12篇)《荒岛余生》教案(精选12篇)《荒岛余生》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结构。

3、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1、收集作者丹尼尔#8226;笛福的有关资料。

2、阅读原著《鲁滨逊漂流记》或课本所附《名著导读》。

3、各学习小组就本文展开自主合作学习,将未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纳。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一、导入:时下兴起一种“生存夏令营”活动,就是把志愿者放在荒山、荒岛等地方,以此来磨炼他们的意志和生存能力。

其实在18世纪英国小说家笛福就写过题材类似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请读过这部作品的同学简单介绍这部作品。

二、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2、检查各小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况。

把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实物投影。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较分散、细碎,为了更好的把握本文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在下一步教学之前向学生展示本文的学习目标。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1)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3)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

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教师板书)三个阶段三个部分解决生存困惑(1—3)节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

采取具体行动(4—9)节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寻求精神寄托(10—12)节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2、把本文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小说中主人公查尔斯·罗宾逊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3)能够把握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情节,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3)通过写作练习,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自强不息的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宾逊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3)把握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和理解。

(2)主人公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小说《荒岛余生》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感知情节,了解人物。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象征手法分析:(1)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的象征元素。

(2)分析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勇敢面对困境,自强不息的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品质。

四、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总结主人公查尔斯·罗宾逊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2. 运用象征手法,创作一篇小故事,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荒岛余生》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把握小说的主旨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荒岛余生》。

2. 相关作者及作品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封面,激发阅读兴趣。

2. 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第二章:小说情节梳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小说情节,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小说情节,概括故事发展脉络。

2. 分析情节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深刻理解小说情节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荒岛余生》。

2. 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概括小说情节,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2. 分析情节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讨论小说情节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人物性格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人物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 理解人物性格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深入挖掘人物性格背后的心理因素。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荒岛余生》。

2. 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讨论人物性格对故事情节的影响,深入挖掘人物性格背后的心理因素。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旨思想。

2. 培养学生探讨小说主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把握小说的主旨思想。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小说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境的意志。

(3)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珍惜友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主人公鲁滨孙的性格特点。

(3)学会欣赏小说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句、长句。

(2)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活状况及其心理变化。

(3)从课文中学到的生活哲理。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简介作者丹尼尔·笛福及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生字词及难句、长句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口头造句。

(2)分析主人公鲁滨孙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依据。

(3)欣赏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2)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段小练笔。

(2)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讲评。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主人公鲁滨孙的认识。

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难句、长句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欣赏能力及运用情况。

4. 学生在课堂讨论、发言中的表现。

5.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文学术语,如象征、暗示等,对小说进行深入解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3)通过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激发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导入(1)介绍小说《荒岛余生》的作者和背景。

(2)概述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第二章:阅读理解(1)分析小说开头的象征意义,如船的沉没和主人公的流落荒岛。

(2)讨论主人公查尔斯的性格特点和他在荒岛上的生活。

3. 第三章:象征意义(1)分析小说中的重要象征元素,如星期五、野人、火等。

(2)探讨这些象征元素在小说中的意义和作用。

4. 第四章:主题思想(1)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2)讨论小说对人性的探讨,如孤独、恐惧、勇气等。

5. 第五章: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或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并向全班分享。

三、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文学术语,如象征、暗示等,对小说进行深入解读。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小组分享: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

3. 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的乐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2. 生字词的掌握与应用。

3. 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 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本次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生字词。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各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2)讲解课文中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

5. 课堂练习:(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上台展示练习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7. 课后作业:(1)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2)布置相关的写作、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布置学生看课本后的《鲁滨孙漂流记》的导读,以及看完全书。

播放《鲁滨孙漂流记》的电影。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细心读课文,了解课文与全文的关系,同时,一道学生体会,鲁滨孙漂流到荒岛的心理活动。

第二课时,结合全书,讨论读的内容、人物形象,说自己的读后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让读过《鲁滨孙漂流记》的同学介绍作品。

2、在欧洲许多国家,都把这部作品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必读书,因为鲁滨孙身上集中的体现了人类所拥有的优秀品质的精华。

今天我们看看鲁滨孙初到荒岛时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遭遇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应该掌握的绳子、词语,划出。

教师投影厨师自此练习,学生其读、解释。

2、理清文章结构:
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鲁滨孙的思考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时什么?
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明确:要不要活下去?
怎么才能活下去?需要解决哪些物品?
光有物质生活算不算生活?
鲁滨孙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算不算逃避现实?为什么? 你在困境中,如何面对的?
3、作业:
写出你所面对的困难,及解决的有利条件。

4、小结:
人没有精神寄托不行,鲁滨孙说服自己要顽强的活下去,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他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的人。

生活中有很多一想不到的事情,要正确、辩证的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活挫折,从而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探讨鲁滨孙人物形象。

2、学习鲁滨孙的优秀品质,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珍视生命。

〖教学设计〗
一、《鲁滨孙漂流记》节选,鲁滨孙遇难漂流荒岛一幕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鲁滨孙在荒岛上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度过二十八年的。

二、《荒岛余生》课题中的荒如何理解?
明确:一方面是物质的匮乏,衣食住行方面的困难。

另一方面是指岛上只有鲁滨孙一个文明人,他将孤零零的生活在孤道,与世隔绝。

三、四人小组讨论,结合课文及《鲁滨孙漂流记》谈谈:
1、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2、鲁滨孙是一个什么形象?
3、鲁滨孙的故事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4、在现实生活中,鲁滨孙这一形象有何意义?
小结:鲁滨孙是笛福时代英国的商业资产者的代表。

他不安于天命,不愿过舒适的平凡的家庭生活,敢于冒险追求,三次出海,几次险些丧命,但矢志不移。

他在荒岛上为了活下去与大自然顽强斗争,在改造荒岛的自然面貌和生活环境中遇到常人难以想象的的困难。

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用坚强的毅力最后取得成功。

笛福生动形象的揭示这样一条人生哲理:只要有志气、有毅力,不怕一切艰难困苦,通过顽强的拼搏,通过锲而不舍的劳动,就可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出人间奇迹。

这是《鲁滨孙漂流记》至今还没有失去而且永远不会失去它光彩的原因。

作者意味深长的写主人公被抛弃到孤岛之后,首先解决了住、吃、穿问题,然后又从事饲养、种植、加工,并与土著生番作斗争。

鲁滨孙的奋斗史乃是人类文明史的缩影。

正是鲁滨孙的这种精神才促进了人类文明和进步。

但文明的背后也伴随着罪恶。

他贩卖黑奴,利用圣经和枪支来教育星期五。

他有着强烈的私有观念和殖民主义占有欲。

今天,我们虽没处于荒岛中,但人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也需要鲁滨孙的乐观,顽强、坚毅、实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