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交通方式划分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
§6.1 概 述
前面的交通发生预测和交通分布的研究对象大都是人或货物,我们知道,交通预测的目的是为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提供定量的规模依据,而交通设施直接承载对象是各种交通工具,而不是人或物。因为不同的交通工具的承载率不同,就同一批人员出行量而言,对交通工具的不同选择结果将会导致不同的车辆出行量,所以明确交通工具的选择,把以人或吨为单位的出行量转化成以交通工具为单位(车、车皮、集装箱等)的出行量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把出行者对交通工具的选择叫作“交通方式划分(MS —Mode Split )”。
在大交通而言,方式划分就是指对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五种方式的选择,在城市交通而言,就是指对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等的选择。
6.1.1 交通方式划分方法
1. 多层或单层划分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交通方式进行划分。从结构层次来看,可分为多层划分和单层划分。以城市交通的人员出行为例,可作以下划分:
(1)多层划分(二者选一)
⎪⎪⎪⎪
⎩
⎪⎪⎪
⎪
⎨⎧⎪⎪⎩⎪⎪
⎨⎧⎩⎨⎧⎩⎨⎧⎩⎨⎧等)轨道交通(地铁、轻轨车)普通公交(公共汽、电公共交通含出租车)小汽车摩托、助动车个人机动交通机动车自行车步行
非机动车全方式( (2)单层划分(多者选一)
将上述六种基本(最低层)方式——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含助动车)、普通公交、轨道交通——作为选择对象。 2. 根据服务提供者划分
有时为将了问题简化,或从具体问题的需要出发,也从提供交通方式的直接服务者来划分交通方式。如以城市交通的人员出行为例,可归结为两种:公交方式——直接服务者是公交公司,非公交方式——直接服务者是道路部门。我国目前进行的交通方式划
分大多采用这种划分办法,简单地,干脆只粗略地分为:公共交通和个人交通两种方式。
⎪
⎪
⎩
⎪⎪
⎨
⎧⎩⎨⎧⎩⎨⎧出租车车、单位车—步行、自行车、私家—私人交通个人交通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公共汽、电车
公共交通全方式 6.1.2 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
不同国家或地区因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的比例结构也就不同,也就是说,影响出行方式划分的因素因国家而异。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城市交通中,影响人员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11个,这些因素是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的特性。
(1)出行者或分区特性
① 家庭车辆拥有情况。主要指自行车、助动车、摩托,以后将会要加入小汽车,如以分区为分析单位时,则应取车辆拥有量的平均值,下同。
② 出行者年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行者偏好于不同的交通工具,如老人、小孩偏好于公共交通,而较少骑车。
③ 收入:高收入者偏向于坐出租车,而低收入者偏向于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 ④ 分区的可达性。包括两个方面:道路密度、公交网密度。 (2)出行特性
① 出行目的。上班、上学偏向于公交车,购物、社交等偏向于出租车或私人交通。 ② 出行距离。近者偏向于步行和非机动车。 (3)交通设施的服务水平
① 费用。对公共交通,指车票;对个人交通,指汽油费、车耗等。
② 时间。含坐车、等车、转车以及上下车前后、换乘步行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具有门对门特点个人交通优于公共交通。
③ 舒适度。包含坐与站的区别,以及坐椅的舒适程度、站立的宽松程度。 ④ 可靠性。指车辆到离站的准时性,显然准时准点的轨道交通优于一般公共汽车。 ⑤ 安全性。
城市交通中,货物出行基本上都是使用汽车,因此这一般不存在方式划分问题。 大交通中,影响人员出行的的因素基本上是上述的城市交通的三类共11项中的后9项,因为目前我国居民很少有私人小汽车,在长途出行时几乎不用私人交通方式;另外,出行者的年龄对长途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也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前两项(家庭车辆拥有情况与年龄)不作为影响因素。在余下的9项中,具体的内容与城市交通也有所区别。如分区的可达性,对大交通而言,就是指一个分区是否有铁路及车站、是否有航线及机场、是否有航道及码头等。
大交通中,货物出行也存在方式划分问题。影响货物出行方式划分的因素有: (1)货物的类型。分:笨重类(煤炭、矿石、钢铁、粮食、木材、建材、机械等),
一般工业产品类,特殊类(危险品、冷藏品、鲜活品、贵重品)。
(2)分区的可达性。
(3)出行特性,主要指出行距离和起讫点之间是否有陆路连通。
(4)交通运输设施的服务水平,主要指费用、时间和安全性。不同类型货物对这三个指标的要求程度各不相同,例如笨重类货物对安全性要求不高,而特殊类货物对安全性的要求就较高;又如鲜活货物对时间要求很高。
6.1.3 方式划分方法
最早的交通规划理论没有研究交通方式划分,只研究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分配。1960年代中叶,由日本学者首先提出方式划分问题。早期主要从集计的角度研究该问题,1970年代以来,以McFadden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将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引用过来,并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从非集计的角度对方式划分问题展开了研究。相比而言,方式划分的集计模型比较简单,而非集计模型要复杂得多,直到目前为止,非集计模型仍是一个研究热点。
所谓的集计方法,就是以一批出行者作为分析对象,将有关他们的调查数据先作统计处理,得出平均意义上的量,然后对这些量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象前面的交通发生、交通分布都属于集计模型。而非集计模型则是以单个出行者做为分析对象,充分地利用每个调查样本的数据,求出的描述个体行为的概率值。相对于集计方法,非集计方法有要求愚笨小、预测精度高、模型复杂的特点。
6.1.4 本章的内容安排
本章我们将首先讨论集计方法。根据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分配各自的功能特性,这三个工作项段的时间顺序必须依次是: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分配,不能改变。后来提出方式划分后,发现这个子问题既可以单独解决,也可以与上述某个子问题中任何一个结合起来同时解决。方式划分所处的时间顺序很自由,共有五种选择(图6-1(1))。根据方式划分在整个交通预测过程中的位置,分为五类,如图6-1(2)所示。本章第二节将考察前四种方式划分的方法和模型,即G—MS结合、G后的MS、D—MS 结合、D后的MS。第五种因涉及到交通分配,将留待第七章分析。
从第三节开始,以后各节将分别研究各种非集计方式划分模型,由于其复杂性,非集计方法是本章的研究重点。由于大交通中各方式间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虽然也存在互相重叠的部分,但相对城市交通来说,要简单一些,本章主要以城市交通的人员出行为例研究方式划分模型,对于大交通的出行者(人或物),除了具体的阻抗或效用的具体含义和组成要素不同外,这些模型和方法都是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