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收购万科案例分析共18页文档
宝能收购万科
•宝能系的能力不够,“去年宝能的整个房地产交易几十亿 元,其中一部分还是关联交易,通过这种水平的系统,来 管控万科,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宝能系是走钢丝的暴发户,“宝能系层层借钱,循环杠杆, 没有退路,一旦撑不下去,后果不堪设想,1990年美国有 接近60家寿险公司破产。”指宝能前靠万能险,后靠短期 杠杆层层借钱,质疑宝能购买万科股票的钱是从哪儿来的?
11.9
2%
3.
1
股权结构:截止12月18日万科
股权结构
万科股权 结构
宝能
华润
系持
股份
股
有限
23.52 %
公司 持股
15.2
5%
HKS CC NOM INEE S LIMI TED 持股 11.9 2%
安邦 保险 股
7.01
%
其余 股东 持股
42.3
%
3.
2
为何万科管理层要反 收购?
1
万科股权分散,管 理层地位岌岌可危
万宝之争: 资本为王or实体为
小组成员:潘媛 秦柯 毛学佳
真
熊延月
唐诗影 谈颖 汪梦瑶 熊念念
熊康
CONTE NTS
1
2
3
4
5
宝能系举牌万科 宝能收购行为分 万科如何应 宝能收购策 万科反收购
始末
析
对
略
策略
1 宝能系举牌 万科始末
2015年1-6月: 股票数量较少,未引 起注意
2 单击此处添加宝标能题系收购万科的目的?
TEXT
1.垂涎万科的廉价资 金
2.改善财务报表的现
TE XT
实需求
3.提高收益的需要
2. 单击此处添加宝标能题系收购万科的目的? 1 1.垂涎万科廉价
宝万之争:万科股权争夺战的资本运作解析
宝万之争:万科股权争夺战的资本运作解析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一场备受瞩目的股权争夺战——宝万之争。
这场争论的焦点是万科企业的控制权,争夺战中的主要角色是宝能企业和王石领导的万科管理团队。
本文将从资本运作的角度,对宝万之争进行详细的剖析。
宝万之争的导火索是宝能企业在2015年举牌万科,收购万科股份,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这一举动引起了万科管理团队的高度警觉,他们认为宝能企业的收购行为威胁到了万科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于是,万科管理团队开始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试图阻止宝能企业对万科的控制。
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资本运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宝能企业通过杠杆资金,筹集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收购万科股份。
而万科管理团队则通过股份回购、增发新股等手段,试图改变股权结构,阻止宝能企业对万科的控制。
我们来分析宝能企业的资本运作策略。
宝能企业主要采用了杠杆资金进行收购,这使得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筹集大量的资金,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然而,这种运作方式也存在风险,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可能导致宝能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宝能企业的收购行为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他们曾因此受到处罚。
面对宝能企业的进攻,万科管理团队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
他们启动了股份回购计划,回购部分股份,以减少宝能企业在万科的持股比例。
万科管理团队还推出了增发新股计划,希望通过引入新的股东,改变股权结构,阻止宝能企业对万科的控制。
万科还采取了一些法律手段,试图证明宝能企业的收购行为违法。
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看,万科管理团队的策略有一定的效果。
股份回购和增发新股计划有助于改变股权结构,降低宝能企业在万科的持股比例。
然而,这些措施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股份回购需要大量的资金,可能会对万科的现金流造成压力。
增发新股则可能导致原有股东的股权被稀释,引发不满。
总的来说,宝万之争是一场复杂的股权争夺战,涉及到众多的资本运作手段。
在这场争夺战中,宝能企业和万科管理团队都展现出了出色的资本运作能力。
万科与宝能股权之争案例研究
万科与宝能股权之争案例探究引言:股权之争是商业世界中常见的状况,不同股东之间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屡屡引发激烈的争议。
本文将就中文大陆曾经发生的一个备受关注的股权之争案例进行探究。
该案例发生于2016年,涉及到的两家核心公司为万科集团及宝能控股集团。
在这场引人瞩目标官司中,股东们分别代表各自的利益并争夺控制权,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本文将介绍案件的背景,分析双方主要的争议点,以及案件的最终结局。
一、背景万科集团是1992年由中国房地产业著名企业家王石创立的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
宝能集团则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综合型企业集团,业务涵盖金融、地产、教育等多个领域。
两家公司都在中国市场具有极高的著名度和重要性。
2016年,宝能控股集团通过并购和大量买入万科股份,成为了万科的最大股东。
公司内部的权力再次被重塑,股东们对公司的进步方向和决策产生了分歧。
二、争议点和论点1. 宝能控股集团主张改革,推行多元化战略:宝能控股集团认为万科应该转型为多元化企业,并且加大对金融、教育等领域的投资。
他们指出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认为多元化能够降低风险,并提高公司长期的可持续进步能力。
2. 万科集团坚持品牌战略和专业化进步:万科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和部分股东坚持目前品牌集中、专业化的进步策略。
他们认为通过持续创新,强化品牌优势,万科可以在房地产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3. 万科集团对宝能控股集团的违规行为提出指控:万科集团认为宝能控股集团通过违规手段买入万科股份,违反了市场规则,损害了各股东的合法权益。
万科集团发告状讼,要求宝能集团予以违约,撤出万科的股权。
三、角逐和调解宝能控股集团的插足引发了万科集团高层的不满和恐慌。
在股东大会上,万科高管及其他小股东集体投票,并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宝能控股集团退出万科。
此后,宝能控股集团也提告状讼,坚持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对此次争议高度重视,主持了几轮调解会。
以宝能收购万科为例分析企业的股权结构问题
以宝能收购万科为例分析企业的股权结构问题作者:李勇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第04期2015年12月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万科发布公告称: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20.008%,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虽然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但仍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作为国内地产界龙头的万科,大股东变为宝能集团。
宝能集团是钜盛华和前海人寿的实质控制人。
一、宝能收集万科股权路线图在股灾期间,前海人寿就逢低买入万科股份5.5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股权,大概耗资79亿。
之后以钜盛华为进攻主力,分别于7月底和8月底合计买入万科8.38%的股权,其合共持有万科A的15.04%的股份,超过华润持有的14.89%,成为第一大股东。
华润,做了15年第一大股东,对其进行了狙击,在8月31日和9月1日进行增持。
12月份,宝能集团不惜通过涨停来抢筹万科股份。
至12月18日,万科公告,因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临时停牌为止,宝能集团合计持有万科22.45%股份,稳坐第一大股东座位。
(万科股权结构变化如下表所示。
)二、万科股权被收购的原因万科成为目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1 业绩的长期。
万科从1984年成立以来,用20年做到了100亿,接着又用10年从100亿做到了2014年的2000亿,其业务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并且保持较高的毛利率。
截至2014年底,万科账面现金627亿元。
2 股权结构。
在万科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股权一直比较分散。
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华润仅持有不足15%的股权,并没有实现控股。
所以,万科实际上是一家管理层控制的公司。
三、万科宝能的股权收购史20多年前,万科与刚刚成立的国泰君安也曾有过一场股权之争。
1994年,国泰君安承销万科B股,有1000万股压在了手上,账面浮亏3000万元。
君安意图通过收购,刺激股价,控制万科董事会。
最终,王石通过各方努力,争取股东和监管层的支持,并承诺坚持公司长远利益。
万科宝能之争剖析
问题
• 公共舆论场里面充满了各种互黑式、宫斗 式和阴谋式解读。真真假假,莫衷一是。 请问: 有谁关注中小股东的利益? 现在是资本时代还是知识时代?
你怎么看?
走向何方
万科?
宝能?
Company
LOGO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焦晓波
xiaobojiao@
王石如是说
• 王石对国有股份一直是万科第一大股东的解 释是: • 万科的野心是做一家对行业、对中国、对未 来举足轻重的企业;纯的外商、纯的民营,举 足轻重它会有危险。 • 万科的“国有基因”让其在发展过程中受益 颇丰,多年来“朝里有人好经商”的心态让 王石担心摘掉国有帽子的万科能否继续在房 产市场占得先机。
何为“宝能系”?
• 宝能集团成立于2000年,注册 资本3亿元,姚振华是其唯一的 股东。 • 集团旗下包括综合物业开发、 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 民生产业等五大板块,下辖宝 能地产、前海人寿、钜盛华、 广东云信资信评估、粤商小额 贷款、深业物流、创邦集团、 深圳建业、深圳宝时惠电子商 务、深圳民鲜农产品多家子公 司。集团核心净资产价值超百 亿元。宝能集团在资本市场还 控股宝诚股份,同时是深振业A 的第二大股东。
“万宝之争"第二季
• 自2015年7月开始的“万宝之争”,时至今日局面 仍是扑朔迷离。
你,应该学到什么?
• 商人利用资本实现利 益最大化,宝能系的 姚振华就充分地利用 了保险理财的杠杆, 以小搏大,吞并万科。 • 宝能的目的可能本意 并不想争夺控制权, 目的就是为了股票溢 价,狠赚一笔,安全 退出,获利了结。
王石与田朴珺
• 王石在上世纪90年代,接 受媒体采访说:我是一个 传统的人,我信奉从一而 终。 • 冯仑说:凡是男性企业家 开始追逐女明星,这家企 业就离死亡不远了。
宝能系对万科的收购案例分析
宝能系对万科的收购案例分析作者:赫嘉乾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3期摘要: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控制权争夺事件时有发生,而近年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也陷入了不断升级的控制权争夺战。
万科与宝能系控制权争夺的典型案例启示我们,对于业绩优良、前景向好的上市公司而言,若想不被恶意收购,就要防范于未然,通过制定管理战略,提前建立防火墙,以保护公司的控制权。
在2015年底,宝能集团动用巨额资金增持地产龙头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科")的股权,引发了与万科的控制权之争。
在我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万科作为上市公司受到资本市场运作模式的影响和冲击,是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资本市场;收购;公司治理一、背景(一)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在我国资本市场中,股权分置现象的产生有着特定的经济条件和制度背景。
控制权和所有权由于不能自由流通,导致同股不同权,造成股东利益实现机制不同,以至于在资本市场运行中出现了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诸多问题。
资本市场本质上是一个信息流通的市场。
企业集团作为公众公司一旦上市,必然面临着股权的流通,股权的分散是上市公司的一个天然生态。
由于实际控制人控制股权比例较低,加上股权分散的特点,易出现争夺控制人的情况,因此即使一些公司存在名义上的实际控制人,也会存在实际控制人易主的可能。
(二)宝能系概况宝能系是指以宝能集团为中心的资本集团。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宝能系的核心。
宝能集团旗下包括综合物业开发、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民生产业等五大板块,下辖宝能地产、前海人寿、钜盛华、广东云信资信评估、粤商小额贷款、深业物流、创邦集团、深圳建业、深圳宝时惠电子商务、深圳民鲜农产品多家子公司。
在宝能控股制定的2015年-2019年的五年发展规划中,其对自身的愿景定位是房地产行业综合物业开发和运营的领跑者。
(三)万科集团概况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科或万科集团,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19位,品牌价值已达635.65亿元。
万科股权之争归纳总结案例
万科股权之争归纳总结案例万科股权之争:一场狗血家庭伦理剧的落幕在万科股权之争中,各方参与者纷纷登场,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这场持续一年多的商业大战,最终在华润全身而退后落下帷幕。
在这场伦理剧中,每个角色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但结局并非完全圆满。
一、万科的成长与变迁1.深特发与万科的渊源:深特发在1983年成立了饲料科,王石担任科长。
这一业务为万科的原始资本积累奠定了基础。
2.华润接盘深特发:2000年,华润通过收购深特发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此后万科逐步发展壮大。
二、万科股权之争的导火索1.万科的成长引起资本觊觎:随着万科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股权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
2.宝能的崛起:外来土豪宝能集团看中了万科的发展潜力,开始大量收购万科股权,引发股权之争。
三、各方势力的角逐1.华润:作为万科的养父,华润在万科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在股权之争中,华润选择了全身而退。
2.深地铁:作为万科的叔叔,深地铁在股权之争中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但最终并未改变万科股权格局。
3.恒大:姑父恒大集团在万科股权之争中一度加入战局,但最终并未改变大局。
4.宝能:外来土豪宝能集团成为万科股权之争的最大赢家,成功晋升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四、王石的失落与万科的未来1. 王石的困境:在股权之争中,王石被视为叛逆少年,其地位一度岌岌可危。
2. 万科的未来:尽管股权之争落幕,但万科在经历这场商业大战后,未来发展仍充满挑战。
总结:万科股权之争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中落幕,宝能成为最大赢家。
然而,这场商业大战给万科带来的影响尚未完全消散,王石和万科未来将如何应对仍值得关注。
在这场伦理剧中,每个角色都得到了相应的利益,但万科的品牌和声誉损伤不容忽视。
在未来的发展中,万科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努力摆脱股权之争的阴影,为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宝能收购万科按案例分析
宝能收购万科按案例分析1. 何为敌意收购?宝能收购万科的行为是否构成敌意收购?敌意收购,又称恶意收购,是指收购公司在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允许,不管对方是否同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收购活动。
当事双方采用各种攻防策略完成收购行为,并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权,成为大股东。
当中,双方强烈的对抗性是其基本特点。
除非目标公司的股票流通量高可以容易在市场上吸纳,否则收购困难。
敌意收购可能引致突袭收购。
进行敌意收购的收购公司一般被称作“黑衣骑士”。
宝能收购万科的行为构成敌意收购。
万科管理层一致持有的观点是:宝能系信用不够。
具体而言,宝能商业信用不佳,运营经验缺乏,短债长投,杠杆资金风险大,与万科价值观相左,会毁掉万科。
敌意并购通常有两个主要特征,一个是事先不跟公司董事会和管理者作良好的沟通;第二个是利用一些杠杆来做收购,博取利益。
杠杆收购是一种高成本的借贷收购,天然存在短期获利的需求去填补高成本并归还借贷,短期获利的途径无非就是高分红、资产拆分出售、虚炒股价套现。
这些行为是破坏公司长期发展的短视行为,是财富分配的转移而不是再创造价值。
收购在法律上有敌意和善意之分。
在敌意收购时,收购人通常在不和对方管理层协商的情况下,在证券交易市场暗自吸纳对方股份,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发布要约。
对此,目标公司管理层往往持不合作态度,要么出具意见书,建议股东拒绝收购要约,要么要求召开股东大会,授权公司管理层采取反收购措施,因此敌意收购通常会使得收购方大幅增加收购成本。
区分善意还是敌意,主要是看管理层的态度。
如果现有管理层欢迎,则属于善意收购,否则属于敌意收购。
就目前来看,万科现今管理层,对宝能收购持强烈反对态度,因此宝能的收购属于后者。
2.何为毒丸计划?面对敌意收购,万科集团采取的策略是否构成启动毒丸计划?毒丸计划是指:一旦未经认可的一方收购了目标公司一大笔股份(一般是10%至20%的股份)时,毒丸计划就会启动,导致新股充斥市场。
一旦毒丸计划被触发,其他所有的股东都有机会以低价买进新股。
宝万之争:万科股权争夺背后的利益纷争
宝万之争:万科股权争夺背后的利益纷争我一直认为,商业世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宝万之争无疑是这场战争中的一次激战。
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各方利益的交织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商业世界的残酷与复杂。
宝能,这家以保险起家的金融巨头,突然宣布收购万科股权,意图明显:要么控制万科,要么将其私有化。
这一举动,无疑引发了万科管理层的强烈反击。
而我,作为万科的一员,也在这场反击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我看到了股东利益的冲突,也看到了企业管理层的坚守。
万科管理层深知,宝能的介入并非出于对万科的关爱,而是出于对其庞大资产的觊觎。
因此,万科管理层决定采取行动,保卫公司免受宝能的侵略。
我见证了万科管理层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的坚定与勇敢。
他们积极寻求外部支持,与股东沟通,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他们也在内部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效率,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
然而,这场股权争夺战并非只有万科管理层和宝能之间的较量。
在背后,还有着更复杂的利益纷争。
各方势力在这场战争中角力,意图在这场资本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我看到了监管部门的介入,他们试图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维护市场的公平与秩序。
我也看到了其他房地产企业的观望,他们在这场战争中保持着谨慎的态度,等待着事态的发展。
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商业世界的无常。
曾经的合作伙伴变成了敌人,而敌人也可能变成合作伙伴。
我看到了人性的贪婪与恐惧,也看到了勇敢与坚定。
如今,宝万之争已经告一段落,万科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这场股权争夺战留给我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
我深刻认识到,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商业世界,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确保企业的安全与发展。
宝万之争,让我更加坚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是管理层的智慧和勇气。
只有管理层能够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坚守阵地,才能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
未来,我将继续陪伴万科走过一个个艰难的时刻,共同面对商业世界的不确定性。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初心,勇敢面对挑战,万科一定能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宝能与万科并购防御案例
万科采取了多种防御策略,包括毒丸计划、白衣骑士、焦土战术等。这些策略在一定程度 上阻止了宝能的收购,但并未完全成功。宝能在市场上仍持有一定比例的万科股份。
案例总结
虽然万科成功地抵御了宝能的收购,但这个案例仍然展示了企业并购防御策略的有效性。 在面对恶意收购时,企业需要采取果断行动,合理运用防御策略以保护自身利益。
,宝能集团逐渐将业务重心转向地产行业,并计划收购万科股份,以扩
大其地产版图。
02
万科企业
万科企业是一家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多元化企业,是中国房地产行业
的领军企业之一。当宝能集团计划收购其股份时,万科面临着被收购的
危机。
03
收购过程
宝能集团通过旗下的钜盛华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不断增持万科
股份,最终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在此过程中,宝能集团还通过资管
战略调整
宝能的入驻可能使得万科需要重 新审视和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
业务拓展机会
并购可能为万科带来新的业务拓 展机会,开拓新的市场和领域。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并购后,万科在市场上的竞争格 局将发生变化,可能面临新的竞
争压力和挑战。
05
案例总结与启示
防御策略的有效性评估
宝能与万科并购防御案例背景介绍
该案例涉及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两大巨头——宝能和万科。在过去的几年中,宝能试图通 过多次举牌收购万科股份,而万科则采取了多种防御策略进行抵抗。
04
并购事件影响
对万科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
董事会决策效率下降
宝能的加入使得万科董事会成员增多,决策过程变得更加复杂, 可能降低决策效率。
股东权益变动
宝能的入驻意味着万科的大股东更换,股东权益重新分配,可能会 导致原有股东的权益变动。
宝能收购万科案
01
反并购介绍
(四)资金状况
基于当时房地产行业资金环境不容乐观的现状万科坚持“现金为王” 的财务战略
2013-2016 年典型房地产上市公司各项现金流量指标与万科对比情况
01
事件过程
宝能连 续举牌
2015/1 2015/7
宝能系增持 安邦亦举牌
2015/12/8 2015/12
万科复牌 宝能增持
01
参与各方介绍 二、股权特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万科股权结构分散、不存在控股股东。2000 年引入华润做第一大股东, 持有万科约 15%的股份。自此十六年来,华润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从未更 改,并且持股比例一直维持在 15%左右。宝能系“入侵”前,万科股权 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01
反并购介绍
01
反并购介绍
三、财务特征
01
反并购方介绍 万科是国内房地产行业龙头企业,万科成立于 1984 年,1988 年 进入房地产行业,目前主营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和物业服务。
业绩特征
股权特征
资金特征
01
参与各方介绍 一、业绩特征
区域布局上,万科住宅业务基本上聚焦于核心区域和主流城市,这些区域 经济水平相对较为发达,购房需求也较为旺盛。产品定位上,万科目标客 户为首套刚需及首套改善,因此产品以中小户型大众住宅为主,同时平衡 两端产品,形成高中低档全业务链。开发模式上,万科坚持快速周转、快 速扩张的模式,探索住宅产业化和定制化产品研究。截至 2015 年底,万 科业务覆盖了 66 个国内大中城市和 5 个海外城市。2015 年万科实现销售 面积 2067 万平米,销售金额 261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4.3%和 20.7%, 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上升至 3%。
宝能系对万科的收购分析
宝能系对万科的收购分析作者:张辉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6期(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摘要】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控制权争夺事件时有发生,而近年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也陷入了不断升级的控制权争夺战。
万科与宝能系控制权争夺的典型案例启示我们,对于业绩优良、前景向好的上市公司而言,若想不被恶意收购,就要防范于未然,通过制定管理战略,提前建立防火墙,以保护公司的控制权。
在2015年底,宝能集团动用巨额资金增持地产龙头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科”)的股权,引发了与万科的控制权之争。
在我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万科作为上市公司受到资本市场运作模式的影响和冲击,是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资本市场;收购;公司治理一、宝能系对万科收购的动机宝能系为何钟情万科?甚至以高举高打的彪悍手法不惜背上资本市场“野蛮人”的指称。
万科是A股“蓝筹白马股”的代表,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住宅地产开发商。
近几年国际机构给万科的信用评级为AAA,是全世界地产公司最高水平。
万科2016年全年销售金额3647.7亿元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标杆。
从2012年到2016年,万科的净资产回报率分别是21.49%、21.49%、19.08%、19.14%、19.68%,而同期房地产业平均净资产回报率是10.38%、10.84%、5.9%。
由此来看,万科是“价值被低估”的“现金牛”企业,成为宝能系恶意收购的资本猎物并不奇怪。
2015年8月26日,宝能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融资融券买入、收益互换三种方式对万科发起第三次举牌,就此夺下第一大股东之位。
期间,万科管理层曾不止一次上门请求华润给予支援。
港交所权益信息披露数据显示,华润在8月31日和9月1日两次增持万科,两次增持共耗资约4.97亿元。
增持完成后,华润共持有万科15.29%股份,以0.25%的优势领先宝能。
此后,华润在持股万科方面再无动作。
万科去年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万科,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2016年,万科却陷入了一场股权之争,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万科去年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这场股权之争背后的法律问题。
二、股权之争起因万科股权之争源于宝能系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万科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随后,宝能系与万科管理层在股权控制权上产生了分歧,双方在董事会席位、公司治理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博弈。
三、法律问题分析1. 股权收购的法律问题宝能系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万科股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1)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宝能系收购万科股份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得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
(2)信息披露义务:宝能系在收购过程中,应当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相关信息。
2. 董事会席位之争的法律问题宝能系与万科管理层在董事会席位上产生分歧,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1)董事会席位分配:根据《公司法》,董事会席位应当根据公司章程规定和股东会决议确定。
(2)董事会职权: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其职权包括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决定公司重大事项等。
3. 公司治理的法律问题宝能系与万科管理层在公司治理方面产生分歧,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1)公司章程:公司章程是公司组织、管理和运营的基本规则,其制定和修改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
(2)内部控制: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公司合规经营、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四、万科去年法律案例1. 宝能系被证监会调查在股权之争中,宝能系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对其进行了调查。
经调查,宝能系确实存在违规行为,被处以巨额罚款。
2. 万科管理层与宝能系达成和解在经过一系列法律纠纷后,万科管理层与宝能系达成和解。
双方同意在董事会席位、公司治理等方面进行妥协,共同维护公司稳定发展。
3. 万科股权之争引发的诉讼在股权之争过程中,万科股东因对宝能系的收购行为提出质疑,将宝能系告上法庭。
宝能与万科并购防御案例研究
宝能与万科并购防御案例研究作者:石蕾曹慧秋来源:《价值工程》2020年第29期摘要:本文章通过对“宝万之争”并购防御的案例进行研究,将万科集团防御成功的优秀经验以及美中不足的地方加以总结,对我国上市公司恶意并购、如何进行并购防御等一系列有关公司治理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对此提出企业进行并购防御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Abstract: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he "Baoneng and Vanke Controversy" M&A defense,this article summarizes Vanke Group's successful defense experience and its shortcomings, analyzes a series of related company governance issues, such as malicious M&A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and how to conduct M&A defenses, and puts forward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revision of corporate M&A defense.关键词:恶意并购;并购防御;防御策略Key words: malicious M&A;M&A defense;defense strategy中图分类号:F279.26;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9-0063-020; 引言作为进行敌意并购与并购防御的研究案例,“宝万之争”这一事件的发生时间距现在较近并且在众多案例中十分具有代表性。
深圳宝能收购万科的价值评估详解
深圳宝能收购万科的价值评估详解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并购事项日益频繁,科学评估目标企业价值变得尤为重要,更是并购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
本文基于深圳宝能收购万科股份的最新案例,通过分析万科集团的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并结合现金流量折现法定量评估万科集团的内在价值,分析探讨并购收益。
结果表明:市场低估万科内在价值,深圳宝能以平均15元/股的价格购得万科近23%的流通股票,直至停牌日成功获取64%资本利得。
若市场表现有效,则股价将趋向本文评估值45.78元/股,即深圳宝能将最终获取200%的投资收益。
从投资角度而言,深圳宝能并购行为是理性的经济行为。
本文研究有望为万科企业中小股东和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提供有用的投资信息。
关键词:并购企业价值评估现金流量折现法万科集团AbstractIn China, as the number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mong enterprises increasing, scientific assessment of the value of the target company becomes critically important, which is the core issue of the transaction. Based in latest example of Shenzhen BN acquire the shares of Vanke, through analyzing the operation results and financial condition of Vanke, combining with discounted cash flows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intrinsic value of Vanke Group, this paper tend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merger gain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rket is underestimating the intrinsic value of Vanke. Shenzhen BN acquired nearly 23% of the shares at an average of 15 Yuan/share. Until the date of suspension, BN successfully got 64% of capital gains. And if the market was effective, the value of the stock will tend to be the assessed price (45.78 Yuan/share), the Shenzhen BN can eventually get 200% return profit on investment. Fromthe investment point of view, this purchase behavior is rational and profitable. 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to the shareholders and investors on the stock market.Key words: M&A Valuation DCF Method Vanke目录一、引言 (1)二、文献综述 (1)(一)理论研究及其现状 (1)(二)企业价值评估现金流量法模型 (2)1. 股权现金流量法 (2)2. 实体现金流量法 (2)三、万科的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4)(一)企业介绍 (4)(二)经营分析 (4)1. 按业务类型分析 (5)2. 按区域类型分析 (5)(三)财务分析 (6)1. 纵向比较分析 (6)2. 横向比较分析 (7)四、价值评估分析——万科价值几何? (7)(一)权益资本成本的确定 (7)(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确定 (8)(三)运用现金流量法折现模型进行估值分析 (9)1.预测期的确定 (9)2.估值过程的分析 (10)3.销售收入增长率的预测 (10)4.其他财务数据的估计 (11)5.公司价值的估算 (13)五、结论——宝能收购万科是理性决策 (14)(一)对评估结果的说明 (14)(二)对宝能集团投资决策的评价 (14)(三)对万科集团股东及其投资者的建议 (15)参考文献 (16)致谢一、引言企业并购起源于美国,于1993 年9 月以“宝延风波”为起点正式进入我国民众的视野,从此我国上市公司开展了大规模的并购浪潮。
万科股权之争案例分析
股本的 24.972%
相关参与方的行为——恒大
中国恒大集团在11月10日至11月17日期间继续增持万科企业股
01 份有限公司至9.452%,至此,中国恒大总计持有10.434亿股万
科A股,占万科总股本的9.452%,总计耗资222.6亿元人民币。
万科的公司治理模式
万科属于股权分散的公众控股上市公司, 最大的股东比例不超过15%,万科不仅 规定了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利 益相关着的责任和权力分布,而且明确 了在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 程序,即使没有控股权,以王石为首的 职业经理团队也能实际控制公司。华润 没有过度干涉万科的决策,成为一个真 正的财务投资者。股权的分散为万科营 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企业环境。
02
重组终止
03
获得表决权
04
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万科公告称,已经于3月12日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 了一份合作备忘录。收购标的初步预计交易对价介于人民币 400亿~600亿元之间。万科拟主要以定向增发股份的方式支 付对价。
2016年12月18日,万科A发布公告称,其与深圳地铁集团的重 组预案未得部分主要股东同意,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召开股东大 会。经董事会同意,公司终止了与深铁集团的重组。
围绕万科股权展开的宫斗大戏,之后发生戏剧性反转。
万科和安邦先后在其集团官网公开发表声明,表达互相 欣赏和支持的态度。这两份声明直接粉碎了此前关于 “宝能系与安邦是一致行动人”的猜测,这意味着宝能 系离控股股东所需的股份数额尚有差距,王石获得一张 至关重要的好牌。
行动
大股东深铁的行为
01
宝能与万科并购防御案例研究
宝能与万科并购防御案例研究石蕾曹慧秋摘要:本文章通过对“宝万之争”并购防御的案例进行研究,将万科集团防御成功的优秀经验以及美中不足的地方加以总结,对我国上市公司恶意并购、如何进行并购防御等一系列有关公司治理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对此提出企业进行并购防御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恶意并购;并购防御;防御策略Keywords:maliciousM&A;M&Adefense;defensestrategy0 引言作为进行敌意并购与并购防御的研究案例,“宝万之争”这一事件的发生时间距现在较近并且在众多案例中十分具有代表性。
从目标企业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角度来看,公司的股权结构不集中,而且决策效率十分低下,因此,王石等人作为万科的相关领导人,对企业的控制是在并不牢固的股权基础上的。
再从并购企业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方面来说,因为在我国民营企业意图想要并购一些优质的上市公司,所以导致了这次恶意并购事件的发生,在社会经济制度下运行的民营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高。
因此,笔者认为将“宝万之争”作为研究并购防御的案例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案例概况1.1恶意并购的双方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84),是当前中国最大的一所具有专业性的住宅开发企业。
从1991年开始万科就稳居深圳交易所里上市公司的第二位。
“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一直是万科集团推行的,所以股权一直都不集中,具体是大众持股的现象。
在1997年以前,尽管是公司最大股东,该人的持股也都没有超过9%。
公司具有一个十分明显的不足,那就是股权分散,这个局面一直都没有被改变。
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00)。
笔者调查了解到该集团有着物业综合开发、物流行业、金融行业、文化旅游和民生产业等大量多样的业务。
宝能集团的资金规模十分壮大,控制权在它手中的下属公司以及企业数量与很多,可以列举出来的宝能地产、前海人寿等等。
1.2恶意并购的过程2022年1月宝能开始对万科集团进行恶意并购,宝能集团子公司开始斥资购入万科集团的股份,其中包括前海人寿、钜盛华。
宝能集团收购万科股份事件简析
宝能集团收购万科股份事件简析摘要:自2015年7月10日起,宝能集团旗下公司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钜盛华实业有限公司通过二级市场购入万科A股,联合一致行动人通过3次举牌,将持有万科的份额猛增至15.04%,成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而后增持万科股份,最终控股达到24.26%,距离30%的要约收购仅有5.74%,从而迫使以管理层为主导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停牌。
本文通过对宝能集团收购万科股份通过查找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得出宝能集团收购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目的为宝能集团的资本增值以及宝能集团收购万科股份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加杠杆资金和旗下公司融资的结论。
关键词:举牌宝能集团万科公司控制权从2015年7月10日起,宝能集团旗下公司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耗资逾80亿元,通过二级市场购入万科A股5.52亿股股份,联合一致行动人通过3次举牌,将持有万科的份额猛增至15.04%,超过了20年来始终位居万科第一大股东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12月24日,万科和安邦达成协议,此时宝能集团持股增至24.26%。
2016年3月17日,万科201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继续停牌的议案。
因此,宝万之争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热点。
一.宝能集团和万科的简介1.宝能集团宝能集团创始于1992年,总部位于深圳特区,2003年入股深业物流,一直控股到40%多,2006年进行分拆,分拆的结果是拿到深业物流品牌的使用权,这是宝能资本积累最重要的一步。
2005年,深圳宝能太古城的成功,让宝能系掌舵人姚振华把发展目光转向城市综合物业开发。
2009年起,宝能发力全国业务,综合物业开发进驻全国七大区域,到目前为止,宝能已进驻华南、华北、东北、西北等30多个重点城市,其土地储备也十分可观。
2012年的一份资料显示,宝能集团在全国范围内直接、间接的土地储备已超过2000万平方米。
2012年,宝能集团联合发起成立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金融被纳入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