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精)
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
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前言分子生物学作为当今生物科学领域的前沿科技,对人类的生命科学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满足学生对于分子生物学知识的需求,特制定本课程标准,以期在学生中培养开发分子生物学新应用的创新能力和同步的技能。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的基本知识和能力:1.掌握基础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2.熟悉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流程。
3.了解生物大分子相关的结构和功能。
4.掌握从分子水平上理解生命现象的方法和手段。
5.熟悉一些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6.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掌握科学文献检索和阅读。
课程大纲第一章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概述- 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历程- 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技术第二章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设备介绍-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设备及其使用第三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大分子的种类-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第四章分子水平上理解生命现象- DNA的复制、转录、翻译及其调控- 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第五章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基因克隆- 分子标记- 基因治疗- 基因芯片技术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
其中实验报告所占比重较大,学生需要在实验课上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根据所学内容撰写实验报告。
结语本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的分子生物学素养和实验手技,帮助他们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并熟悉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本课程为学生后续专业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未来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实验技能。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一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等运动规律的研究来阐明生命现象的分子基础,从而探索生命的奥秘。
本课程侧重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从基因展开,围绕DNA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方面给予论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而深入地掌握核酸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宽专业口径,为学生以后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研究新药以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代谢规律,阐明药物作用的机理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
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左右,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30%左右,了解及大纲外内容不超过5%。
本大纲的主要参考教材是《药学分子生物学(第3版)》(史济平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7月),部分内容的参考教材是《生物化学(第7版)》(查锡良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说明:下划线“”为掌握的内容;下划线“”为熟悉的内容;没有划线的为了解的内容。
绪论(1学时)1. 分子生物学的概念2. 分子生物学的任务3. 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医药科学的关系第一章核酸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3学时)1. 核酸是遗传物质:核酸的种类和分布、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2. DNA的结构与功能:(1)DNA的一级结构与种属的差异。
(2)DNA的二级结构具有多样性:A型DNA二级结构特点;B型DNA二级结构特点;Z型DNA二级结构特点;(3)三链DNA结构特点;(4)四链DNA结构特点;(4)DNA的超螺旋结构:概念;原核DNA超螺旋结构特点;真核DNA超螺旋结构特点。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基因结构、基因表达,以及生物大分子互相作用以及生理功能,以此了解不同生命形式特殊规律的化学和物理的基础。
分子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奥秘的学科,代表当前生命科学的主流和发展的趋势。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本课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二是阐述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三是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本大纲适用于夜大专升本等专业学生。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做到:1. 掌握、熟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与相关临床知识的联系。
2. 学会应用基本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并能应用于临床。
3. 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时数分配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内容。
课程内容一、介绍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介绍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三、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现状与未来。
考核知识点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内容。
三、医学分子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四、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现状与未来。
考核要求一、掌握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熟悉医学分子生物学主要解决的问题。
三、了解1. 医学分子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2. 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章基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基因的遗传功能,了解基因突变的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课程内容一、基因的基本概念及基因的结构特点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大部分生物中构成基因的核酸物质是DNA, 少数生物(如RNA病毒)中是RNA。
2.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概念。
3.基因的结构特点基因的基本结构包括结构基因和转录调控序列。
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连续的,而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不连续的,由内含子和外显子组成。
【2024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物质代谢;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血液、肝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等生命科学内容,为医学生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及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理解生物体重要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主要生理意义、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理解基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理解各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它们在医学上的意义,了解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本课程教材适用于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三年制全科医学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理论课55学时、实验课12学时,总学时为67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第二节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三节生物化学与医学【教学要求】掌握: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熟悉: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一、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氮的含量及应用。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分类及结构特点;氨基酸的两性电离、紫外吸收性质及茚三酮反应。
二、肽和肽键,多肽链及N、C末端,主链骨架的概念。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肽键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维持蛋白质构象的化学键、肽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Molecular Biology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3 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本院生物类所有本科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生物化学一、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是从生物大分子的角度来阐述基因组的复制和基因组的表达机制(DNA→ RNA→蛋白质),以及基因调控机制。
通过与实验课结合,将系统介绍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后基因组技术。
本课程是英语教学试验课,旨在使学生习惯使用英语进行“听、想、叙述”分子生物学相关内容,为学生进入研究生学习和进入日趋国际化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复制和表达其遗传信息,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包括发生过程,主导和参与各过程的酶和因子(反式作用因子和顺式作用元件)”。
2.掌握“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和表达的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技术,模式生物和后基因组分子生物学技术。
”3.熟悉“在基因组保持,表达和基因调控中主要酶和蛋白质的结构和作用机制;以及基因调控与发育和疾病的关系。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鉴定、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课程简介与分子生物学发展史(教材第1至第5章)第一节课程介绍-教学目标和方法第二节课程介绍-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三节分子生物学发展史1-蒙德尔的生物观重点:从名人的研究经历学法则、长智慧第四节分子生物学发展史2-核酸承载遗传信息重点:从重大发现学法则、开思路第五节化学弱相互作用与强相互作用决定大分子的结构第二章核酸结构(教材第6章)第一节 DNA的结构与拓扑异构酶重点:DNA的双螺旋结构与DNA的功能和复制之间的关系,以及DNA拓扑异构酶在解决细胞中DNA拓扑结构中的重要性第二节 RNA的结构与核酶重点:RNA可以折叠成高级结构的机制,不同核酶的结构与功能第三章 DNA复制(教材第8章)第一节 DNA复制的化学本质和DNA聚合酶的催化机制重点:DNA复制的化学反应,聚合酶的结构与催化第二节 DNA复制的过程-原核重点:不同蛋白因子是如何顺序性在复制过程中起作用的,先导链和滞后链复制的异同,不同DNA聚合酶的作用第三节 DNA复制的过程-真核重点:不同蛋白因子和聚合酶是如何顺序性在复制过程中起作用的,先导链和滞后链复制的异同第四节同一复制叉中先导链和滞后链同时被复制的机制重点:Sliding clamps和Clamp loader的作用,Trombone复制模型第五节 DNA复制起始的调控-普遍机制和原核机制重点:Replicator-initiator互作模型;E. coli的OriC,DnaA-ATP 水平,SeqA蛋白的作用第六节 DNA复制起始的调控-真核重点:Pre-RC (复制前复合物)的形成和调控第七节 DNA复制起始的结束重点:原核-II型拓扑异构酶的作用;真核-染色体复制的末端问题以及端粒酶的作用第四章基因表达1-转录(教材第12章)第一节 RNA聚合酶与转录循环内容:RNA聚合酶的种类和特征,RNA聚合酶催化的转录步骤,转录复合物在转录过程中的结构改变第二节细菌的转录循环1-启动子和因子第三节细菌的转录循环2-转录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第四节真核转录1-RNA聚合酶II及其介导的前体mRNA转录起始重点:核心启动子的结构,以及普通转录因子组装起始复合物的过程其他内容:因为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原因,体内转录需要Mediator复合物的作用第五节真核转录2-RNA聚合酶II转录的延伸重点:RNA聚合酶II CTD结构域所结合蛋白因子的顺序置换与前体mRNA的5'加帽,内含子剪接,3'加尾和转录终止第六节真核转录3-RNA聚合酶I和III转录rRNA和tRNA,小RNA的机制第五章基因组表达2-RNA剪接(教材第13章)第一节不同类型内含子分布和RNA剪接的化学性质第二节 I型和II型内含子核酶的剪接机制重点:结构和催化的化学反应第三节真核生物蛋白编码基因内含子的剪接-剪接体的组装,重排和催化重点:剪接体的组分(snRNPs);剪接体的组装、重派和催化之间的关系第四节可变剪接重点:生物学意义,调控机制第五节其他加工过程内容:选择性剪接体包含不同的snRNPs,RNA编辑,mRNA转运第六章基因组表达3-翻译与遗传密码(教材第14-15章)第一节 mRNA的功能内容:开放阅读框决定多肽序列,原核和真核mRNA上的翻译元件第二节转运RNA的功能,结构,以及氨基酸装载过程重点:氨基酸装载的识别功能第三节核糖内容:核糖体(翻译机器)组装与循环,翻译的化学特性,核糖体的催化功能。
《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
《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分子生物学》是生物科学领域的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物体内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知识,为进一步学习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奠定基础。
本课程共32学时,每周4学时,共计8周。
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了解生物体内重要分子的结构和功能;3. 能够运用分子生物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基因组与基因表达:要求学生掌握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2. 遗传信息传递:了解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掌握遗传信息传递的途径和规律;3. 细胞信号传导:了解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和机制,掌握信号传导在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中的作用;4. 蛋白质合成与降解:了解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的过程和机制,掌握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调节;5. 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应能够理解和掌握上述教学内容,能够运用分子生物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实验技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3. 结合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和作业批改,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2.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六、教学支持与保障1. 提供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器材和试剂,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2. 提供相关网络资源和学习平台,方便学生自主学习;3.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4. 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提供学习支持和帮助。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规范标准[详]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规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与其重要性和规律性的科学, 是为生物技术等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已在生命科学、医学和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里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可丰富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与功能;DNA的复制、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与表达调控等基本知识,掌握生物大分子分离、制备、分析、鉴定技术(比色、层析、电泳、离心等)的基本实验原理与操作技能。
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方向与前沿,了解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特点,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表达与其调节控制等容。
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分子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使学生在知识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拓展。
(一)知识目标《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必须包含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所有核心知识单元,此外还包含与专业相近的部分选修知识单元。
知识目标分为认知、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1.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特点;2. 了解基因概念的演变,掌握基因的概念,与核算分子的精细结构与功能;3. 掌握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与特点;4. 掌握DNA 复制的一般特点与过程,掌握基因突变和遗传重组的分子机制;5. 理解转录的基本过程、机制;掌握真核RNA 的转录后加工;6. 掌握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7. 掌握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模式和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深刻理解基因表达的精细性和复杂性与高度可调控性;(二)能力目标1. 掌握质粒DNA、RNA的提取和检测方法;2. 掌握PCR方法,与感受态制备和转化筛选方法;3. 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方向与前沿,与其在有关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1
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英文名称:Molecular Biology学时: 30 学分: 1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课程类别:限选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教材:《分子生物学基础》臧晋、蔡庄红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分子生物学是为生物技术等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进入80年代以来,新兴起的生物技术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优先发展领域,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四大部分,其在21世纪的生命科学时代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它们的发展都需要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作指导。
为使生物技术专业的同学掌握现代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我系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一直开设本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DNA的复制、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及表达调控等基本知识,掌握生物大分子分离、制备、分析、鉴定技术(比色、层析、电泳、离心等)的基本实验原理及操作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可丰富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分子生物学是在学习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一门新的前沿学科,主要以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等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结构、功能及代谢变化与调控等,是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现代技术来研究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以及这些物质结构与数量的变化与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学习和研究分子生物学的目的在于阐明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基础,并与其他学科配合,来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限选课,教学内容量大面广,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具有直接和长远的影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二、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一)课程性质、地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我校医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近二十多年来分子生物学迅速崛起,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大大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本课程要探讨的是最深入、最微观、最基础和最前沿的知识,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是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军事医学课程的必备课程,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重要生命物质的结构和物质代谢的基本规律,以及物质结构、代谢与生命活动的联系;掌握基因信息的传递、表达,了解其调控及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为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提高打好基础。
三、内容标准绪论[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理解:1. 解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阐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本内容。
2. 比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与其他生命学科的关系,说明其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应用:能使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难点: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时分配] 1学时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了解:1. 描述肽单元和分子伴侣。
2. 举例几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肽。
3. 描述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的原理(自学)。
4. 描述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的原理和意义(自学)。
5. 描述蛋白质的沉淀,等电点沉淀,凝胶过滤,超滤和超速离心。
6. 说出蛋白质的分类。
理解:1. 说明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解释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氨基酸的分类,熟记氨基酸三字和一字英文缩写符号。
2. 解释肽、肽键与肽链和生物活性肽的概念,说明多肽链的书写规则。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2024版
辅导答疑时间安排
课堂答疑
教师可以在每次课后留出一定时间供学生提问和 答疑,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预约答疑
学生可以与教师预约特定的时间进行一对一的答 疑,以便更深入地探讨问题。
在线答疑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在线答疑区,随时为 学生解答问题,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前沿领域与热点 问题探讨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
CRISPR-Cas9系统作用机制
详细阐述CRISPR-Cas9系统如何实现对特定DNA序列的精准编辑。
技术应用与疾病治疗
列举CRISPR-Cas9系统在遗传病治疗、癌症研究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伦理与安全性问题
探讨基因组编辑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争议和安全性问题。
阐述DNA损伤的类型、来源及其对细胞的影响,以及细胞如何通过碱
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重组修复等机制进行DNA损伤的修复。
03
基因突变与疾病
介绍基因突变与遗传病、癌症等疾病的关系,以及基因突变检测在疾病
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03 实验技能与实践 操作
实验室安全规范及仪器使用
实验室安全制度
熟悉并遵守实验室的各项 安全规定,如化学品存放、 废弃物处理、个人防护等。
阐述DNA的分子组成、双 螺旋结构特点及其稳定性。
RNA种类与功能
介绍不同种类RNA (mRNA、tRNA、rRNA 等)的结构、功能及其在 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遗传信息的传递
阐述DNA复制、转录和翻 译等过程,揭示遗传信息 从DNA传递到蛋白质的途 径和机制。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转录水平调控
介绍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转录水平 上的调控机制,如启动子、增强子、 沉默子等顺式作用元件以及反式作用 因子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精)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所属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类型:3 (1通识教育课 2学科大类基础课 3专业基础课 4专业课 5专业方向课 6其它)授课类型:1 (1讲授为主 2实践实验为主 3研讨为主 4其他)一、课程地位与作用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调控机体的各种生化过程。
作为当前最活跃、最前沿的科学,分子生物学已经渗入到生命科学的各门学科中,也促进了工农医等多学科的发展,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支柱。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指定选修课程。
《分子生物学》在这三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生物类本科生必须掌握的主干课程之一,为其学习专业课程打下知识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发展简史及学科前沿进展。
2)使学生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3)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其他生物基础课程,并融会贯通。
2、能力目标(1)实践能力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基因克隆、重组技术已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学习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技能,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掌握基本的DNA克隆流程,如质粒的提取、酶切、连接、转化、重组子的筛选及鉴定等,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和方法,如PCR等。
(2)创新能力在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的前提和基础之上,以设计创新性实验、学年论文、本科毕业论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科研过程,培养科研思维能力。
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把学院成熟的科研成果引进到实验教学,例如以水稻、果蝇、蜘蛛这些具有学院科研特色的生物为实验对象,让学生自主设计分子生物学实验,从而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所属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
课程类型:3 (1通识教育课 2学科大类基础课 3专业基础课 4专业课 5专业方向课 6其它)授课类型:1 (1讲授为主 2实践实验为主 3研讨为主 4其他)
一、课程地位与作用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调控机体的各种生化过程。
作为当前最活跃、最前沿的科学,分子生物学已经渗入到生命科学的各门学科中,也促进了工农医等多学科的发展,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支柱。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指定选修课程。
《分子生物学》在这三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生物类本科生必须掌握的主干课程之一,为其学习专业课程打下知识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发展简史及学科前沿进展。
2)使学生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3)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其他生物基础课程,并融会贯通。
2、能力目标
(1)实践能力
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基因克隆、重组技术已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学习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技能,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掌握基本的DNA克隆流程,如质粒的提取、酶切、连接、转化、重组子的筛选及鉴定等,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和方法,如PCR等。
(2)创新能力
在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的前提和基础之上,以设计创新性实验、学年论文、本科毕业论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科研过程,培养科研思维能力。
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把学院成熟的科研成果引进到
实验教学,例如以水稻、果蝇、蜘蛛这些具有学院科研特色的生物为实验对象,让学生自主设计分子生物学实验,从而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结构
本课程主要解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操纵和调控各种生化过程的,其主要目标在DNA,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和大分子复合体,以及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本课程还系统介绍与基因克隆相关的DNA技术。
内容结构如下:
1)细胞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
2)遗传信息的传递与保持
3)基因的转录、翻译及其与调控(真核与原核)
4)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2、课程内容更新
分子生物学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不断有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推出。
本课程的讲授将适当介绍学科的最新发展前沿和趋势,如表观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理论,RNA干扰、蛋白质组学分析等技术。
四、课程组织形式与方法
1.课堂学习
(1)讲授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采取分级教学,如生物科学专业实验班用双语进行教学。
讲授多采取启发、讨论等形式。
讲授的主要内容有分子生物学发展史;细胞与生物大分子;DNA 的复制、损伤、修复与重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方法;原核生物的转录与调控;真核生物的转录与调控;RNA加工与核糖体;遗传密码与tRNA,蛋白质的合成。
(2)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
要求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做好预习和复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参考书、专著和文献;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和讨论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使学生在研究问题中加深对概念与原理的理解,获得学习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
(3)其它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传统教学方法,解决好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与学时少的矛盾;利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教学互动,指导和丰富学生课外学习。
运用科学研究训练方法,引导学生研究
分子生物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讨论。
2、课外学习
(1)作业
作业1:课外练习。
作业2:课外思考与讨论。
作业3:课程学习总结或小专题研究报告。
(2)阅读参考书
①刘进元等译,《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中文版),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② P. C. Turner.Instant Notes in Molecular Biology, 2nd Edition, , BIOS Sciention
Publishers Limited, 2000
③朱玉贤等主编,《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④ Robert F. Weaver主编,Molecular Biology(英文影印版),科学出版社
⑤ Lewin, B主编,Gene IX,(英文影印版),科学出版社
⑥金冬雁、黎孟枫等翻译,《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科学出版社
⑦ David Clark编著,Molecular Biology, (英文影印版),科学出版社
⑧魏群等译,《分子生物学精要》,原著第四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五、课程考核
1、课程成绩构成
(1)平时成绩占百分比
平时成绩占总分40%
(2)考试成绩占百分比
考试成绩占总分60%
2、考核内容与形式
(1)知识类考核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重点考试内容: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及其调控。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程序。
(2)能力类考核
通过学生平时作业、课堂提问与讨论、基本实验操作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利用课程学习总结或小专题研究报告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设计性实验考察学生利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