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三化学】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涉及到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对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学习,并对这一类物质的性质进行规律性的探究和总结,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课本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并通过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有许多重要的应用,可用作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升,并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对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的金属制品已有一定了解。
前面的章节中也或零碎或系统地接触过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例如一些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室用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镁、锌、铁、铜与盐酸的实验,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
但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还没有深入规律性的认识和总结。
通过前一段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已经熟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实验,有“从观察现象到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
(2)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金属和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2)对学生进行实验现象观察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锅具、电子设备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吗?”让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与金属化学性质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寻找答案。
2.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2.通过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教育学生珍惜金属资源,养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探究环节,我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在成果分享环节,我将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总结规律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应用拓展环节,我将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8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学背景分析1. 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金属属于课标“身边的化学物质”中重要的一类物质,之前学习了氧气、水、二氧化碳(典型代表物)、一氧化碳等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本单元首次对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为后面学习酸、碱、盐等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打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题又是金属的核心内容,它具有以下的教育功能:①承载着对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研究思路。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具有了零碎的、不系统的有关金属的知识,如镁、铁等金属与氧气反应,镁、锌等与盐酸或硫酸反应,要引导学生归纳出金属的化学共性,同时,要引导学生在上述过程中发现不同的金属与同一种物质反应的现象不同,可见共性中有差异,从而进一步探究金属化学性质差异的规律性---金属活动性顺序。
②促进对研究物质化学性质方法的学习,发展科学探究技能。
在本课题的学习中,采用了分类、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变量控制实验设计等探究技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③继续巩固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
在本课题的的学习中,可以找到物质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如金属与酸或与金属化合物反应的共同特点都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从而得出置换反应。
再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让学生体会如何把纷繁的知识进行简单化、条理化。
2. 学生情况分析已经学习了空气、氧气、水、碳的单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质,对金属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如氧气跟镁、铁、铜等金属的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等,对这些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尚未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研究和系统总结,更缺乏对金属有关反应规律的深入探讨。
所以,如何通过认识、比较几种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已知知识和实验现象归纳总结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差异性是学生感觉困难的,对于一类物质的研究方法以及建构一类物质学习的模型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化学 第八单元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二 -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课程的第八单元,主要内容为金属的化学性质。
本课是对上一课中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延伸,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在各种环境下的变化。
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 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3. 金属与酸的反应; 4. 金属与水的反应。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了解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 2. 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3. 理解金属与酸的反应; 4. 了解金属与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合作能力,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
2.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教学难点金属与水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金属与空气接触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2. 实验(20分钟)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以及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
1. 实验一: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 2. 实验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3. 实验三:金属与酸的反应;4. 实验四:金属与水的反应。
3. 讨论与总结(15分钟)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和总结,比较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以及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4. 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金属的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展开课堂拓展,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的方法。
5.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重点强调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本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金属的一些基本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形成对金属的初步认识,理解金属的化学行为,以及后续学习有关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金属的理解大多数是表面的,对金属的化学性质了解不多。
此外,金属的化学性质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学生可能对此感到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总结规律,用理论解释现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一些基本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金属反应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能够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条件及反应现象。
2.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讨论,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
2.实验药品:铁、铜、锌、铝、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物品,如铁锅、铜线、铝制饮料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金属是如何制成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金属的一些基本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同时,展示相关实验现象,如铁生锈、铝片与盐酸反应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重点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①金属与氧气反应;②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已做过镁带、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
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导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Fe、Al、Cu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2)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1)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 关注化学与日常生活及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
2.对置换反应的理解。
【教学难点】金属的活动性。
【教具准备】试管(若干)、铁片、铝片、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小木条、砂纸、试管(若干)等。
【问题情景】黄铜和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请同学讨论分析是否能用上节课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交流回答】1.可利用密度不同测量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2.可利用硬度不同,把它们相互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导入新课】同学们找出了一些合理的鉴别方法,但是都是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那么我们能否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鉴别呢?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要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吧!【复习回忆】金属与氧气反应1.常温下能反应:镁、铝2. 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反应:Fe、Cu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金、银【提出问题】为什么金属与氧气反应中存在能否反应,及反应剧烈程度不同的差异呢?【交流回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的活泼程度有关(即金属活动性)。
人教版化学九下-8.2《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下-8.2《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材中的第二十八个单元。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特点、金属的活泼性比较和金属的晶体结构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应用,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提供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金属的活泼性比较和晶体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特点、金属的活泼性比较和金属的晶体结构。
2.能够理解金属的活泼性比较,包括金属活泼性顺序的判断和活泼金属与非活泼金属的反应。
3.熟悉金属晶体结构的特点,包括紧密堆积和空心立方堆积。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与同学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金属的特点和活泼性比较的判断方法。
2.金属的晶体结构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如何使学生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四、教学过程导入引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实验装置的图片等方式,引发学生对金属的性质的思考。
例如,“你们学过的金属有哪些特点?”“金属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1. 金属的特点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实验现象,介绍金属的特点。
重点讲解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2. 金属的活泼性比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观察不同金属与酸的反应,并让学生归纳总结出金属活泼性的顺序。
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2课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课题2《金届的化学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材处理与学法指导、课堂教学设计和几点说明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一说明:一、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上一节介绍金届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届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届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届的活动性顺序。
金届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章,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
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届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届既有通性,乂有各自的特性。
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置换反应、金届活动性顺序的认识均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
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届活动性的顺序是本节课的重点;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本地学生的实际。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金届镁.锌.铁.铜的活动性,认识金届化学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届活动性顺序含义.会读.会写并熟记常见金届活动性顺序表.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养成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金届的活动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乐于探究物质的奥秘.三、教材处理与学法指导[教材处理]由丁教学对象绝大多数是农村的孩子,我用了几幅色彩明快的金届材料照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一个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 -“辨别戒指的真假?”引入新课。
人教九下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金属的活泼性及其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规律。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的过程,学生可以掌握金属氧化的原理。同时,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过程,学生可以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实质。此外,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金属的过程,学生可以掌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时,我采用了讲授法和实验演示法。首先,我向学生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通过讲解,学生可以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然后,我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的化学性质。我分别展示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此外,我还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价。我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问题回答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问题导入的方法。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铁锅、铜门把手等,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金属制品的状态。然后,我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铁锅会生锈?铜门把手会腐蚀?”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问题导入,学生可以激发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想法,拓宽思维,促进学习的深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3.理解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4.能够描述金属氧化反应和金属与酸的反应。
二、教学重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金属中电子的特殊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 一块铜片、一块锌片、盐酸、稀硫酸等实验用品。
2.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中学习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并让学生思考金属的一些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金属的常见性质简单介绍金属的常见性质: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硬度,熔点,密度等。
并与非金属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特点和非金属的特点。
3. 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分析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外观差异、导电性实验等,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导电的原因。
4. 金属的电子转移过程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的电子特殊性质。
5. 金属与氧的反应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氧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氧化反应的化学性质。
6. 金属与酸的反应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性质。
7. 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金属的应用及其与非金属的区别,展示所学知识。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以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殊性质。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和解释金属的一些现象,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以上是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的简要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2.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经过前期的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实验仪器,为本节课的实验环节提供了保障。
3.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面存在困难:部分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引发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验演示与观察:
-进行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细节,如反应速度、产生气体、颜色变化等。
3.知识讲解与互动:
-结合实验现象,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让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
2.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特点。
-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实验现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讨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完成课本第48页的练习题,包括金属化学性质的相关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根据实验现象,书写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原理。
-要求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时,注意化学方程式的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实践作业:
-家中寻找金属制品,观察其表面的氧化现象,并记录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人教初中化学九下《8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教案 (3)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学设计思路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
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而将对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第一课时引入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下一课堂学生学习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
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三、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仪器、药品: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22 2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二)教学案例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2.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3.掌握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4.理解金属的腐蚀现象。
教学重点1.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2.掌握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金属的腐蚀现象。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实验材料;2.学生准备:铁、锌、铝、铜等金属试片。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观看相关实验视频展示不同金属在酸中的反应。
概念讲解(10分钟)1.通过PPT介绍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重点强调金属的导电性和延展性;2.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活泼性、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实验展示(15分钟)1.展示实验材料:铁、锌、铝、铜等金属试片;2.通过反应实验,观察不同金属试片在酸中的反应,总结金属活泼性的差异。
案例分析(15分钟)1.提供不同金属腐蚀的实际案例,如铁器锈蚀等,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腐蚀现象;2.分析腐蚀现象的原因,重点讲解金属的电位差和电池的原理。
再次实验(15分钟)1.学生自行组织实验小组,使用铁、锌、铝、铜等金属试片进行实验;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活泼性、金属腐蚀等;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3.教师进行总结,为下节课内容做铺垫。
课堂作业1.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有哪些?举例说明。
–不同金属在酸中的反应有何差异?–金属腐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金属的活泼性、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金属腐蚀现象的原因。
希望同学们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金属腐蚀的原因和防护方法,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金属腐蚀的原因、防护方法和金属的化学性质,强调重点知识。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腐蚀的原因、防护方法和金属的化学性质。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腐蚀现象,如铁栏杆生锈、铜器皿绿锈等,引发学生对金属腐蚀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如“金属为什么会腐蚀?”“金属腐蚀的原因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金属的腐蚀、金属的防护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金属腐蚀的本质,探究金属防护的途径,并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
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化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and协作能力。
4.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规律性,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的展示,创设与金属腐蚀和防护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讲解金属腐蚀时,可以展示一些生锈的金属物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征,引发学生对金属腐蚀原因的思考。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情境,如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金属腐蚀的过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3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3篇《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核心素养】课题2第1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铁丝在氧气中点燃有什么现象?镁条在空气中点燃有什么现象?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新知探究】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提出问题:(1)为什么铝制品不容易生锈?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2)生活中铝制品能否用钢刷、沙擦洗?不能。
钢刷、沙等破坏铝制品表面致密的保护膜。
铜火锅长时间使用后会变黑?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从化学角度分析“真金不怕火炼”?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巩固提升】用什么方法鉴别真、假黄金(铜锌合金)呢?分别取样品加热,若表面变黑色了,则说明是假黄金。
没有变化的才是真黄金。
【问题分析】镁条、铁丝、铜丝、金箔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说明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即金属活动性)是不一样的。
2Mg+O 2 = 2MgO 4Al +302 = 2Al 2O 3 常温就可以反应;3Fe + 2O 2 = Fe 3O 4 2Cu+O 2 加热 2CuO 加热或高温可以反应;金在高温条件下也不反应。
【结论】比较金属活泼性的方法一: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来判断活泼程度金属的活泼程度:镁>铁>铜>金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从反应类型来看,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有什么特点?【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放入少量镁,加入5mL 稀盐酸,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向盛有少量锌、铁、铜的试管中加入5mL 稀盐酸,观察现象。
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2)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上述实验。
【填写表格】 点燃【分析与结论】哪些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哪些金属不能反应?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镁、锌、铁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铜不反应;氢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及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过程,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对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意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及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对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金属的物理性质,并请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有何不同。
2. 学习新知(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PPT,向学生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
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孰早孰晚的活泼性等。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图表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3. 实验展示(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项有关金属的化学反应的实验。
例如,将铁钉放入酸中进行反应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反应过程,分析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现象和变化。
4. 实验探究(20分钟)学生自由组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操作手册,选择一个关于金属的化学反应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内容可以包括金属对酸的反应、金属对氧气的反应等。
学生需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并填写实验报告。
5. 实验报告展示与讲评(10分钟)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展示实验报告,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和点评,并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和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
6.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材料的选择原则,例如为什么锅具要用不锈钢而不是铝制品等。
7. 总结梳理(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回顾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金属的化学反应过程和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能运用其解释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金属样品、酸、盐溶液等,用于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2.多媒体资源:PPT、教学视频、网络资源等,用于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反应方程式等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
3.投影仪:将多媒体资源投射到屏幕上,方便全体学生观看,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化学概念和原理情,但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可能相对较弱。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依赖教师讲解,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2)了解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并能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3)理解金属的氧化还原性,并能运用这一性质解释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2)学会查阅资料、获取信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点评
第 一 课 时
创设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
“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
欲望。
问题
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 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
物质 本色 观察到的颜色 是否 变色 原因 (猜想)
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3Fe+2O 2
Fe 3O 4。
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
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过渡自然。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能与O2反应:4Al+3O2=2Al2O3。
②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H2↑
质疑激趣(小故事)
奇怪的天平:趣味化学小组的张同学,从实验室借来一台天平,在天平两端秤盘里各放两只大小和重量都相等的烧杯,再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镁溶液,使天平保持平衡。
接着他又拿两个质量相等的铝球,并同时将这两个铝球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之中,这时天平两端继续保持平衡。
过一会儿,将铝球取出,天平慢慢地倾斜了。
是天平出了毛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问题:为什么把铝球放入两烧杯中天平不能平衡?导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能否猜一猜?
学生猜想:可能是铝与其中的一种溶液发生了反应,而另一种没有。
学生验证猜想
①教师展示:铝丝、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
②学生探究,完成下表:
③教师补充:铁丝、铜丝、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
④学生实验“自助餐”,完成下表中的任意两个。
⑤学生交流。
问题:同学们刚才吃“自助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知道了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学生2:我发现铁能置换出铜、银,不能置换出铝。
学生3:我发现铁、铜不能置换出铝,但能置换出银。
问题:根据你的发现,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学生分析:
①铝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②铁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③铁、铜不能置换出铝,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铜强。
学生归纳:Fe、Cu、Al、Ag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是Al、Fe、Cu、Ag。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问题与启示
问题:①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②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相互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启示:①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条件。
②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条件。
反思小结
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置换反应的条件。
练习与巩固
1教材P14 5、6、7、8
2下列物质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A CuCl2
B FeCl3
C ZnCl2
D AgCl
3下表是某种常见的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硬度密度(g/cm)熔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银白色固体较软 2.70 660.4 良好良好良好将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①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
②该金属的活动性比铜。
(填“强”或“弱”)
③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探究该金属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并完成下表:
你的一种猜想验证方法现象结论
④若这种金属就是铝,而有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用铝等一些其他金属掺杂甚至代替纯银饰品
卖给不知情的顾客,请你利用家中已有的条件设计一个方案,帮助鉴别这些饰品的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