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紧缩

合集下载

通货膨胀与紧缩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通货膨胀与紧缩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通货膨胀与紧缩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摘要:通货紧缩是商品和服务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

199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出现轻度通货紧缩,但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又开始高速增长,从能源、原材料到食品的价格开始不断上涨,表现出通货膨胀的迹象。

这段时期,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将向何方发展的问题,经济学界众说纷纭。

本文通过对1997年至今这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回顾,指出了造成我国经济发展从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甚至短期交替、共存,不能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原因,并从产业发展,区域发展,货币政策等方面对如何克服经济发展不稳定进行了对策探讨。

关键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交替共生产业政策调整1、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概括来讲,关于通货紧缩国内外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单要素说,即物价总水平下降说此论认为通货紧缩就是指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下降。

萨缪尔森和斯蒂格利茨认为通货紧缩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对通货紧缩的解释是,通货紧缩也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每单位货币的商品价值和商品成本的上升。

其意指货币升值,即单位商品价格的下降。

(2)双要素说双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此论并不仅仅同意简单地用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来定义通货紧缩。

出现通货紧缩要有两个特征,一是商品和劳动价格的持续下跌,二是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

2、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通货膨胀的理解需把握住以下几点:第一,总供给相对总需求降低,但也可以表现为多种情况。

第二,通货膨胀可以由货币发行、需求、成本、经济结构、预期、垄断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最终影响人们对社会不信任程度的增加,动摇了对社会经济水平的合理预期,这便能够把经济因素中微小的不合理预期迅速放大,甚至造成社会动荡。

第三,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的尺度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同,它与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因素相关。

3、产生通货膨胀现象的不同诱因(1)增发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货币发行量增加导致总需求曲线向上弯曲,在总供给能力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相交位置上移,代表总的物价水平上涨。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与对策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与对策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与对策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降,它有两个具体表现:一是价格指数出现负值;二是负值状态持续半年以上。

自 1997 年 10 月开始,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一路下跌, 1998 年 4 月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开始负增长, 1998 年全年,这两个物价总水平都出现了改革开放 20 年以来的首次年度负增长。

进入 1999 年市场物价继续走低,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 3 、 2% ,居民消费价格下降 1 、 8% ,可见,我国正处于通货紧缩时期。

一、形成通货紧缩的深层原因通货紧缩的出现,有其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

通货紧缩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商品供求总量与供求结构严重失衡,商品供给大于需求,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导致潜在的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结构错位较大,大量的潜在的产品供给得不到实现而沦为无效供给,造成商品价格水平较长时期处于低位徘徊的局面。

通货紧缩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目前特有的体制矛盾与结构矛盾爆发的结果。

(一)体制缺陷。

第一、企业产权制度缺陷。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制度,但是我国目前 90% 的国有企业仍然是独资形式,停留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阶段形成的拥有相当经营自主权,只负盈不负亏的体制水平上,只有 10% 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向多元投资主体下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转化。

实际上这种制度转化也是很不彻底的,表现在各投资主体的股权代理关系扭曲,企业资产控制权、资产剩余控制权,资产剩余索取权的配置残缺上:作为国有企业所有权代表的国家,授权企业法人和企业内部职工代理经营企业资产,这种承包经营是为了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但产权的国有形式,其剩余控制权归属企业内部人,剩余索取权却归属于国家,这种典型的产权残缺使企业经营决策者为自己及内部人谋利益,追求企业内部人的效用目标,偏离所有者的财富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受到破坏。

论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论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论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货币政策过于紧缩:当央行采取过于严格的货币政策措施,如高息政策和限制信贷发放,会导致货币供应量不足,从而引发通货紧缩。

2. 生产成本上升:如果生产成本(如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企业为了维持利润率会提高产品价格,从而推动通货紧缩。

3. 国际因素影响:如果国际市场上特定商品价格上涨,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导致通货紧缩。

为了治理我国的通货紧缩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调整货币政策:央行可以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以降低利率,促进投资与消费,从而增加经济活力。

2. 稳定生产成本: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和降低劳动力成本等措施来稳定生产成本,减轻企业的负担,避免价格上涨。

3. 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打击价格操纵、扭曲市场竞争等行为,保障市场价格的合理与透明,防止通货膨胀。

4. 扩大国内需求: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等方式,鼓励居民增加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复苏和通
货紧缩得到缓解。

5. 维持稳定的外汇市场:加强外汇市场监管,稳定汇率,防止由于外汇市场的大幅波动而导致的通货紧缩。

这些对策的实施需要政府和央行的协同配合,并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百科名片通货紧缩(deflation)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

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对于其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争议。

但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另有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编译的《通货紧缩》一书,编译作者李扬等。

目录[隐藏]通货紧缩的涵义通货紧缩的测度通货紧缩的类型通货紧缩产生的机理通货紧缩的成因和影响通货紧缩的治理分析理解图书《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涵义通货紧缩的测度通货紧缩的类型通货紧缩产生的机理通货紧缩的成因和影响通货紧缩的治理分析理解图书《通货紧缩》[编辑本段]通货紧缩的涵义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的表述,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

也有学者将通货紧缩细分为deflation与disinflation,前者的标志是CPI转为负数,亦即物价指数与前一年度相比下降;后者的标志是CPI连续下降,亦即物价指数月度环比连续下降。

对于通货紧缩的涵义,与对通货膨胀一样,在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从争论的情况来看,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因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

这种观点被称为“三要素论”。

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表现为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即所谓的“双要素论”。

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就是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被称为“单要素论”。

通货紧缩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尽管对通货紧缩的定义仍有争论,但对于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这一点却是共同的。

一般来说,单要素论的观点对于判断通货紧缩发生及其治理更为科学一些。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4)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4)
管理。 完全放开价格 进行监督 制定最高限价 公共产品价格执行规范的价格听证制度
14
可编辑版
2、有效控制各类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3、加强物价监测网络系统建设。 4、整顿流通领域秩序。
15
可编辑版
第四节 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的定义和判断标准
(一)通货紧缩的定义
目前国内有三种观点: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1、从现象或表现形式的角度: 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或货币持续贬值
的过程。 2、从成因的角度: 由于货币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产品的增长速度。 3、从短期市场状态和长期走势看:
1
可编辑版
当货币供应量持续超过了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 量,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少。 2、供给型通货膨胀: 包括成本推动型和利润推动型两种。
3
可编辑版
(1)成本推动型
由于工资的增长速度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 度,使成本提高,导致价格上升所形成的通货 膨胀。
(2)利润推动型
由于竞争机制的不充分,一些垄断企业为了追 逐高额垄断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形成的通货膨胀。
3、结构型通货膨胀:
1、通货紧缩是物价的持续普遍下降。
2、通货紧缩是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 续下降,与此相伴随的是经济衰退。
3、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因而必 须具有三个特征:
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
16
可编辑版
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高;
经济全面衰退。
(二)判断标准
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为负
6
可编辑版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效应与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效应:
1、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即通货膨胀是否具 有产出效应。

论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政策

论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政策

论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政策自1998年以来我国中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从1999的经济走势来看,确已进入了通货紧缩阶段,而且呈不断加剧之势。

纵观国际经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政府历来都重视运用财政政策应对通货紧缩这一顽症结,罗斯福新政时期如此,这次东亚危机受害国也是如此。

因此,如何运用有效的财政政策和手段来治理通货紧缩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

一、治理我国的通货紧缩已刻不容缓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货紧缩对经济危害极大。

首先,通货紧缩导致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亏损面和亏损额都大幅度增加。

若商品价格每年下降近3%.就意味着企业每生产100元钱的商品,眼睁睁少卖了5~6元钱,而我们现在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绝大多数销售利润率都达不到5~6%,这就势必使过去的一些盈利企业变成亏损,过去的一些亏损企业亏得更多。

其次,通化紧缩导致企业间的资金拖欠不断增多,“三角债”越滚越多,市场信用和信誉严重下降。

再次,通货紧缩打击了消费,妨碍了经济景气复苏。

去年,我国政府投资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经济启而不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最终消费率太低,而最终消费率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通货紧缩引起的。

因为,通货紧缩将直接带来企业效益的下降,国家财政收入和职工工资难以有较快的增长,群众对收入的预期肯定也不会看好。

加之要深化住房、养老、医疗和等方面的体制改革,群众对支出的预期却很大;以及习惯于对价格“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势必有钱舍不得花,消费需求就很难有较快增长。

占GDP份额最大一块的消费启动不起来,经济要保持较快增长是不可能的。

最后,严重的通货紧缩还会损害银行的利益,使得潜在的金融风险转化为现实的金融风险。

由于的原因,的国有企业大多自有资金较少而负债较多,而负债又主要来自国有商业银行。

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市场需求不足,产品销售不畅,国有企业不仅偿还不了银行的债务,而且只有依靠继续向银行借债才能维持生存,这又反过来使得企业的负债率继续上升,债务的上升又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只得继续向银行举债。

通货膨胀研究与通货紧缩的解决方案

通货膨胀研究与通货紧缩的解决方案

通货膨胀研究与通货紧缩的解决方案一.通货膨胀简论㈠.通货膨胀的概念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多数工业化国家都发生过较为严峻的通货膨胀,针对通货膨胀的概念形式,M•布朗芬伦纳和F•D•霍尔兹曼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型:1.以为通货膨胀是一种太多的货币追赶太少的商品的普遍的逾额需求状况。

2.以为通货膨胀是总的或人均的货币存量或货币收入的增加。

3.以为通货膨胀是带有附加条件的物价水准上涨,它的预期是不完全的,它会通过本钱提高使物价进一步上涨;它可不能使就业和实际产量增加,它比某种“平安”速度变更地更快一些,它由“货币”方面的问题引发,它是扣除间接税和补助的价钱气宇,而且它是不可逆转的。

4.以为通货膨胀是由外汇汇率或黄金价钱气宇的或是由黄金逾额需求或官方汇率计算的外汇额需求表示的货币对外价值的下跌。

第一种是从大表现象上给出对通货膨胀的描述,没有指出这一现象的成因。

马克思给出的“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过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造成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属于此种类型。

第二种试图给出通货膨胀的缘故,但仍然停留在大表现象层面,而且主观的偏向于收入因素,它能够归纳某些通货膨胀的成因但很不全面。

第三种也是突出强调是由货币方面因素引发,并给出了通货膨胀的某些属性,专门强调了可不能使就业和实际产量增加,这是很成心义的,但它没有进一步剖析这一现象的内在缘故,没有找到问题的实质。

第四种给出的是一种货币层面的现象表述,从全然上舍弃了对其内在成因的探求。

咱们以为通货膨胀仅仅是一种总供给对总需求比例降低的强烈反映。

它通常表现为一个价钱水平持续上升货币持续贬值的进程,且趋势不可逆转,这一进程的不可逆转是由消费者心理预期失衡造成的。

而这一进程能够由经济系统中各类经济因素的转变(如货币发行、需求、本钱、经济结构、预期、垄断等)引发。

关于通货膨胀的明白得要把握住以下几点:1.总供给对总需求比例降低能够表现为多种情形。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对策提纲一、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表现(1)物价持续下跌。

(2)社会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

(3)净出口(国外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降低,(4)货币政策已陷入被动紧缩的境地。

(5)财政支出亦呈紧缩态势。

二、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1)投资需求(2)出口需求(3)消费需求(4)供给原因三、我国通缩的治理方略(一)结构调整首先,调整所有制结构。

其次,调整行业结构。

再次,调整产品结构。

最后,调整技术结构。

(二)货币政策(三)财政政策(四)解决供需问题应与推进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相结合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对策一、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表现(1)物价持续下跌。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去年6月份,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经分别连续下跌21个月和16个月;另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批发物价指数已经连续下跌50多个月(其中仅有几个略有回升)。

物价的下跌,使得企业亏损面扩大,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并最终导致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2)社会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

1998年已经降到58%这种状况,使得消费需求难经发挥启动经济的作用。

消费难以启动,使得增加投资需求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然而,从1996年以来,我国投资的增长长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去年以来更有下降的趋势。

(3)净出口(国外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降低,去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微不足道。

(4)货币政策已陷入被动紧缩的境地。

货币供应所增长看起来似乎呈扩性的。

但是,注意到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较快,存款增量连续数年大于贷款增量(所谓存差扩大),以及M0/M1,M1/M2连续数年下降的事实,应当认为,货币政策已陷入被动紧缩的境地。

利率虽然连续下调数次,但由于物价下跌的幅度更大,实际利率仍然连续数年保持较高水平。

问题是,考虑到稳定汇率的目标,名义利率下调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5)财政支出亦呈紧缩态势。

我国通货紧缩的判定标准及当前形势的判断

我国通货紧缩的判定标准及当前形势的判断



93

N 篇骢 瓢
从理 论 上讲

国 内生 产 总值

通 货 紧缩 的 本 质 是 货 币供 应 量 的

平减指数是 反 映物 价总水平 变动 的理 想 指标
该 指标 没有进度统计



持续 下 降

或货币的升值
这 种 定 义 以 物 价 指数


并 且 也 不 是 直接 统计 的结

与 货 币 供 给 量 同 时 持 续 下 降 为 判 断依 据

术 界 对 通 货 紧缩 概 念 尚未 达 成 共 识

种 货 币现 象,,来自分析--
-
通 货 紧缩 必 须 分 析 货 币 量 的 变 动
但是定 义通 货
2007
年 美 国 次 贷危 机 引 发 的 金 融 危 机 波 及 全

紧缩



判 断 通 货 紧缩


不 必 坚 持 货 币量 持 续 下 降


愈演 愈烈

我 国受 到 金 融 危 机 的 影 响 已 经 初

特征
定 义 和 判 断通 货 紧缩 的标 准应 该 是 价

步显 现 出来


国 家 统计 局 公 布 的 数 据 显 示
200 8
格 总水 平 的持续 下 降
原 因有 三

通 货 紧缩 最 明

2
月 份 我 国 居 民 消 费 价 格 C P I 同 比 由上 月 上 升


降 幅 比上 月 扩 大 1 2 个 百 分 点

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及对策

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及对策

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及对策1997年下半年特别是1997年7月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感到需求不足的压力,其明显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物价水平(消费价格指数)在低位运行,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出口下降。

出现需求不足的原因是:(1)1993年治理通货膨胀措施的惯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体按照“增长—膨胀—治理---紧缩---停滞---放松---扩张”的轨迹发展。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93年夏季开始实施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要内容的紧缩政策,96年年底成功实现了“软着陆”。

这些紧缩政策在97年、98年继续出现滞后效应。

(2)一系列改革政策特别是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出台,改变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人们的储蓄倾向增加,即期消费减少,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同时银行存款在利率不断下调的同时保持快速增长。

(3)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导致部分行业、部分企业下岗工人增加;同时乡镇企业在变革中竞争力减弱,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数量增加等,这些因素增加了全社会的就业压力。

(4)亚洲金融危机造成周边国家购买力降低,造成中国产品出口下降;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境外直接投资也大量减少。

中国政府针对这种情况,1998年提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针。

其主要政策包括:(1)增加国债发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仅1998年-2001年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10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交通、水利和发电等工程的建设,刹住了投资下滑的势头。

(2)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是适度扩张。

中央银行7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了货币供应。

(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国债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与财政拨款总额也大致相等。

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2000年初,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2000年、2001年、2002和2003年GDP分别增长8%、7.5%、8.3%和9.3%。

通货膨胀与紧缩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通货膨胀与紧缩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通货膨胀与紧缩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摘要:通货紧缩是商品和服务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

1997 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出现轻度通货紧缩,但从 2002 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又开始高速增长,从能源、原材料到食品的价格开始不断上涨,表现出通货膨胀的迹象。

这段时期,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将向何方发展的问题,经济学界众说纷纭。

本文通过对 1997 年至今这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回顾,指出了造成我国经济发展从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甚至短期交替、共存,不能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原因,并从产业发展,区域发展,货币政策等方面对如何克服经济发展不稳定进行了对策探讨。

关键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交替共生产业政策调整1、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概括来讲,关于通货紧缩国内外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单要素说,即物价总水平下降说此论认为通货紧缩就是指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下降。

萨缪尔森和斯蒂格利茨认为通货紧缩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对通货紧缩的解释是,通货紧缩也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每单位货币的商品价值和商品成本的上升。

其意指货币升值,即单位商品价格的下降。

(2)双要素说双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此论并不仅仅同意简单地用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来定义通货紧缩。

出现通货紧缩要有两个特征,一是商品和劳动价格的持续下跌,二是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

2、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通货膨胀的理解需把握住以下几点:第一,总供给相对总需求降低,但也可以表现为多种情况。

第二,通货膨胀可以由货币发行、需求、成本、经济结构、预期、垄断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最终影响人们对社会不信任程度的增加,动摇了对社会经济水平的合理预期,这便能够把经济因素中微小的不合理预期迅速放大,甚至造成社会动荡。

第三,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的尺度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同,它与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因素相关。

3、产生通货膨胀现象的不同诱因(1)增发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货币发行量增加导致总需求曲线向上弯曲,在总供给能力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相交位置上移,代表总的物价水平上涨。

高中政治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高中政治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高中政治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我国经济运行中常常出现的问题。

作为高中政治课的学生,我们需要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关的应对措施。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货币供给过多,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当人们手中的货币逐渐增多,他们购买商品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从而导致需求的上升,进而推动了物价的上涨。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通货膨胀会削弱货币的购买力,导致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

其次,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的不断上涨,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利润,从而抑制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增加市场不确定性,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

二、通货紧缩的原因与影响与通货膨胀相对的是通货紧缩,指的是一种货币的购买力不断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下降的现象。

通货紧缩的原因一般与货币供给不足有关,通常发生在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的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活动减少,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都下降,货币供应量不足以满足实际需求。

通货紧缩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

首先,通货紧缩使得实际利率提高,借贷成本增加。

这将抑制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导致经济的进一步萎缩。

其次,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的下跌,进而引发通缩预期,加剧了经济衰退的压力。

最后,通货紧缩还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增加社会矛盾和冲突。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应对措施针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对于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限制通货膨胀的速度。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财政政策,提高税收,减少政府的财政赤字,以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

对于通货紧缩,政府则需要采取适当的经济刺激政策,增加货币供应,刺激经济活动的复苏。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减税、增加公共投资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以缓解通货紧缩的影响。

浅谈当前通缩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浅谈当前通缩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浅谈当前通缩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百日之内,亚洲各央行接连降息,引发了市场对于经济陷入通缩的担忧。

事实上“通缩”并不是一个新鲜词。

从2015年2月算起,中国的PPI已经连续36个月为负值,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经济是否走向通缩并同步于世界经济周期变化?与欧洲和日本相比,中国又有哪些方法应对通缩?标签:通货紧缩;成因;现状;治理措施一、通缩的成因1998年~2002年的通货紧缩是由亚洲金融危机引起的,2009年的通货紧缩是由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但2012年3月至今面临的通缩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国际需求下降和大宗商品价格下滑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国内需求不足和产能严重过剩。

度量通货紧缩的指标主要有CPI和PPI,与PPI相比CPI与居民生活联系更为密切,因此通常选择CPI同比涨幅作为通货紧缩的度量指标。

一般认为CPI同比涨幅低于1%,且持续6个月以上,就认为是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指通过货币表现出的经济衰退,以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货币供给量连续下降、有效需求不足为特征。

由于通胀一直困扰着各国经济,经济学家的目光也就都盯在通膨上,通缩的问题很少被关注,所以对于引起通缩成因一直存在着争议与分歧。

从历史来看,原因不外乎三点:(1)基础货币供应量不足。

由于经济增长过快,流通领域中货币总量出现短缺,导致货币供应开始相对收缩。

(2)金融体系失灵引致通货紧缩,如在经济过热时,银行盲目扩张信贷,形成大量不良资产,转向“惜贷”和“慎贷”,加上企业和居民对经济前景的不良预期,从而不想贷、不愿贷,将产生信用创造萎缩,同样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通货紧缩。

(3)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导致的通缩。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改变人们预期,把经济从通货膨胀推向通货紧缩。

二、我国经济通货紧缩的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8%,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3%;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1.1%。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在经济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关于通货膨胀的议论,因为这是市场经济中经济波动的一种反映,同时相伴而生的则是通货紧缩,如同天气的冷热、阴晴,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呢?如何衡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如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能真正了解这两个经济参数的意义,从而正确地应用之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实质是货币相对于实物增长率的失衡,根据产生程度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如下类型:1.温和的通货膨胀:这是一种使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在2-3%,最多不找过5%,并且始终比较稳定的一种通货膨胀。

人们一般认为,如是每年的物价上涨率在2.5%以下,不能认为是发生了通货膨胀。

当物价上涨率达到2.5%时,叫做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

这种温和的通货膨胀,能像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的发展,因此被称为“润滑油政策”。

2.快速的通货膨胀:这是一种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加速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人们对货币的信心产生动摇,经济社会产生动荡,所以这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3.恶性的通货膨胀:也称为极度的通货膨胀、超速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一般达到三位数以上),而且完全失去控制,其结果是导致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

4.隐蔽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又称为受抑制的(抑制型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社会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潜在的价格上升危机,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政策,使通货膨胀并没有真正发生.而通货膨胀消极影响:通常认为: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对策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对策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对策作者:张文锋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03期2008年无论从国内经济形势,还是外部金融环境,中国经济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持续下跌,会导致投资者预期看淡,企业经营更加困难,民间投资也不愿大幅增加,最终有可能会导致经济大面积衰退。

目前短期内我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并行交替的状况,无论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对我国的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通货紧缩的内涵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个概念,通常意义上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两季,即表示已出现为通货紧缩。

实际生活中,对于某个时期是否发生了通货紧缩的判断以及通货紧缩程度的衡量,主要应看物价总水平是否下降,即通货膨胀是否转变为负数及物价水平下降的幅度和时间长度。

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的下降,可能是由于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供大于求,市场开发或生产效率提高降低了成本而引起,不是通货紧缩;即使是商品和劳务价格暂或偶然的普遍下跌,也许是受到诸如消费心理变化、季节性因素等某些非实质因素影响所致,与货币流通和实质经济没有必然联系,也不是通货紧缩。

只有物价水平持续下降超过了一定的时限,才可断定是通货紧缩。

以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作为判断通货紧缩主要标准的同时,也可以用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率作为衡量通货紧缩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物价总水平下降必然表现为三个因素的相对变化:一是由于货币供应绝对或相对减少使流通中的货币存量减少;二是其他因素如商品供求关系、居民的消费与储蓄结构及货币供应和流通渠道的变化等使货币流通速度放慢;三是经济增长使商品的数量绝对或相对增加。

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通货紧缩,一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的时限。

二、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世界经济复杂局面对我国国内经济运行具有重大的影响,国际经济依然不景气将对中国经济运行继续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和对策分析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和对策分析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和对策分析摘要:通货紧缩由于市场上的流通货币减少,先进生产力导致生产成本降低、失业率上升,致使消费者收支能力下降,供需关系失衡,最终导致社会经济市场物价下跌,如果较长时间处于供需结构失衡状态,则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经济长期有效的增长。

关键词:金融监管;通货紧缩;消费降级;城投债前言:通货紧缩是一种宏观经济现象,是社会经济中货币供应量减少、消费力下降、市场价格下降、供给不平衡等现象。

这种现象是在一些特定的经济条件与货币政策下出现,而出现通货紧缩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多种合理有效的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通货紧缩的概念通货紧缩的产生通常来源于货币供给的减少、有效需求的不足、供需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国际市场的冲击。

通货紧缩的到来伴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持续下滑,会导致社会总投资减少、消费需求下降,并影响社会收入的再次分配。

要解决通货紧缩问题,应扩大有效需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再辅以公共预期的积极引导,才能舒缓通货紧缩的威胁。

1.1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是由于社会生产能力的有效需求不足而降低了社会经济货币流通量,消费者购买能力降低,导致市场经济活动降低,使得企业投资的有效需求不足,投资减少,降低了经济活动。

1.2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一定时期产品数量的绝对过剩而引起的通货紧缩。

周期性生产过剩或压力造成产品供过于求,制造商们必须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促销库存,这将逐渐导致价格下降,市场金融活动体系政策不完善,供需结构调整不平衡的推动下,必然会导致产能过剩。

这种通货紧缩如果严重的话,反应市场金融监管机制存在较大弊端,如果不加以完善和改进会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后果。

通货紧缩其实是一种货币现象,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能够用市场物价水平的涨降浮动来衡量。

通货膨胀及通货紧

通货膨胀及通货紧

4.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通货膨胀。 中国目前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进口依存度逐步提高。根据统计局发布 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经济的对外贸易 依存度已经达到了60%,尤其是一些基 础能源的进口,国际市场价格的高企, 必然导致依靠进口能源生产的国内企业 生产成本增加,进而通过PPI(生产者物 价指数)向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传导, 造成CPI持续走高。
5、金融体系效率的降低 如果在经济过热时,银行信贷 盲目扩张,造成大量坏账,形成大 量不良资产,金融机构自然会“惜 贷”和“慎贷”,加上企业和居民 不良预期形成的不想贷、不愿贷行 为,必然导致信贷萎缩,同样减少 社会总需求,导致通货紧缩。
6、体制和制度因素 体制变化(企业体制,保障体 制等)一般会打乱人们的稳定预期, 如果人们预期将来收入会减少,支 出将增加,那么人们就会“少花钱, 多储蓄”,引起有效需求不足,物 价下降,从而出现体制变化性的通 货紧缩。
三、通货膨胀的产生相关的原因
1.过度需求造成通货膨胀。
由于我国实际的GDP增速已经超过了潜在的经 济增长速度,表明存在过度的需求,总需求过度增长 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物价普遍 上涨。 而过度需求主要体现在国内房地产的过度投资及 出口增长速度过快。多年来,住房价格一直以10%左 右的速度上涨,大城市中房价的上涨速度则更快。房 价高企,将社会上更多的资源吸引到房市,并进一步 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不合理的需求推动了钢铁、 水泥、建材等一系列行业投资的增长,成为国内经济 过热的源头。
一、通货紧缩的定义
• 对于通货紧缩的涵义,与对通货膨胀一样,在国 内外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从争论的情况来看,大 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 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 因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物价的普遍持 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 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这种观点被称为“三 要素论”。 • 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表 现为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 即所谓的“双要素论”。 • 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就是物价的全面持续 下降,被称为“单要素论”。

流动性滞存与通货紧缩

流动性滞存与通货紧缩

流动性滞存与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几年来困扰我国的一个难题。

在本文中,笔者提出流动性滞存原理,用来解释我国的通货紧缩现象,对该原理与此前有关原理的承继和关系、以及有关的论进行了尝试性的,并依此原理提出缓解我国通货紧缩的方法。

一、流动性滞存及其意义流动性一词有两个含义。

第一,指一种资产在交易中能迅速变换为别种资产而不遭受损失的能力,以此,不同的资产——实物资产、生息资产、货币等——其流动性也不同,其中货币是最富于流动性的资产。

第二、指货币与资金。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讲的流动性偏好,即指对货币的偏好。

流动性滞存这一概念中的流动性,是指流动性的第二种含义,指货币与资金。

从总供求关系上来看,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供给总量,即社会总供给(AS),可用出售该总供给量的销售总收入(Y)来表示。

这一货币总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个人收入、收入和政府收入三部分。

其中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又分别变为消费(C)和储蓄(S)两部分。

若政府收入用T来表示,则初次分配的结果变为CST。

通过储蓄转化为投资(I),政府收入变为政府支出(G),CST经过再分配变为CIG。

CIG就是社会总需求(AD),用社会总支出(E)来代表。

在这整个过程中,由于T和G是由政府控制的政策变量,属于外生的经济调节变量。

所以,社会总供求原生的相对数量关系,即CS和CI的相对数量关系,就由经济体系的一对内生变量——投资和储蓄的相对数量关系决定。

这一分析可用如下图式表示:Y(AS)——个人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CST——CIG——E(AD)储蓄是可支配收入(即Y-T)与消费之差。

储蓄有多种形式,如在银行存款、购买债券和股票以及因非消费目的而持有现金(窖藏)等。

如果储蓄不能及时地转化为投资,就会出现流动性滞存问题。

流动性滞存是指在上述从Y到E的图式中,货币滞存于家庭、企业和银行等经济单位,使观察期内货币供给量中当期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部分比重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的概念与特征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在这里要注意物价变动率是否变为负数以及物价水平下降的幅度和时间长度。

如果只是部分商品劳务价格下降,或者是价格暂时偶然的普遍下降都不能判断为出现通货紧缩,我国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较大,因此一般认为物价持续下降一年才可以认定为通货紧缩(国外以两个季度为限)。

在以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作为判断通货紧缩主要标准的同时,还可以用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率作为衡量通货紧缩程度的辅助指标。

通货紧缩经常都伴随着实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下降,货币供给相对不足,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GDP负增长或大幅下滑。

但这些并不是必备特征。

如我国1998~1999年物价总水平连续两年持续下降,但经济总体态势仍在快速增长的区间运行,货币供应量增幅与前几年相比虽然减少,但与同期经济增长率(7.8%和7.1%)相比,增长幅度还是比较大的,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增长幅度1998年为14.84%和11.85%,1999年为14.74%和17.67%。

又如,英国1814~1849年、1873~1896年以及美国1814~1849年、1866~1896年的通货紧缩都伴随着经济的较高或适度增长。

二、通货紧缩的分类(一)按持续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性通货紧缩、中长期通货紧缩与短期性通货紧缩。

一般将10年以上的通货紧缩划分为长期性通货紧缩,5~10年为中期通货紧缩,5年以下为短期通货紧缩。

(二)按通货紧缩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和严重通货紧缩。

如果物价变动率呈负增长的时间不超过两年即出现转机,可视为轻度通货紧缩:如果通货紧缩超过两年仍无好转,但物价指数降幅在两位数以内,则可视为中度通货紧缩:如果通货紧缩超过两年并继续发展且物价降幅超过两位数,或者伴随着比较严重的经济衰退,则可视为严重的通货紧缩。

(三)按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状况可分为增长型通货紧缩与衰退型通货紧缩。

如果与通货紧缩相伴随的是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呈下降趋势,则属于增长型通货紧缩:如果与通货紧缩伴随的是经济衰退,则属于衰退型通货紧缩。

(四)按通货紧缩的成因划分,可以分为:(1)经济周期的变化。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从危机、萧条、复苏、繁荣这样周而复始的阶段性。

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高峰阶段,投资的预期利润率降低导致投资减少,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倾向下降,厂商存货增加,市场疲软,产品过剩,开工不足,失业增加,银行也因贷款风险增加而紧缩信用,这些都会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通货紧缩。

(2)外部冲击型。

由于本币高估,抑制了出口,刺激了进口,使国内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经营困难,生产缩减,收入减少,导致物价持续下跌。

(3)结构型通货紧缩。

由于前期经济中的盲目扩张和投资,造成不合理的供给结构和过多的无效供给,一方面许多商品供过于求迫使价格下跌,另一方面大量货币收入不能转变为消费和投资,减少了有效需求,导致结构型通货紧缩。

(4)政策紧缩型。

如果采取紧缩型的财政货币政策抑制经济过热时矫枉过正,会导致货币供应不足,从而引起物价下跌,出现政策紧缩型的通货紧缩。

(5)成本压低型。

技术进步和改进管理提高了生产力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因而会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出现成本压低型通货紧缩。

三、通货紧缩的成因理论(一)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是指经济主体的过度负债和通货紧缩这两个因素会相互作用、相互增强,从而导致经济衰退甚至引起严重的萧条。

1932年,费雪在《繁荣与萧条》一书中首次完整提出了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次年,他又发表了《大萧条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一文,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思想。

费雪认为,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如投资过度、消费不足、产业结构失衡等只能解释小的经济波动,而在大规模的经济波动中,这些因素只起次要的作用。

费雪将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归纳为9个变量。

其中,债务和物价水平处于支配性地位,对经济周期波动有重大影响,其它7个干扰变量分别是:流通手段的数量和流通速度、企业净值、利润、商品交易量、商业信心和利率。

费雪强调,过度负债会引起通货紧缩,并与其它7个变量相互作用,从而引起一个连锁的债务-通缩过程。

这个债务-通缩过程可能这样出现:如果经济存在过度负债,则会引起债务人、债权人的恐慌而导致债务清算,进而引起以下9个连锁反应(这9个连锁反应按逻辑顺序排列,但事实上顺序可能不同):(1)为了清偿债务,债务人被迫低价出售商品和资产。

(2)借款人归还银行贷款引起存款货币收缩、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导致:(3)价格水平下降。

若该过程没有受到通货再膨胀(reflation)或其它因素的干扰,则:(4)企业净值发生更大的下降,破产过程加速,同时:(5)利润下降,亏损增加,从而:(6)生产、交换和就业减少,这种种现象又引起:(7)普遍的悲观主义甚至对未来彻底丧失信心,进而导致:(8)货币需求增加和货币流通速度进一步下降。

除此之外,以上8种变化还会造成:(9)利率发生复杂的变动,尤其是名义或货币利率下降,实际或商品利率上升,这将会加剧上述过程。

在上述恶性循环中,过度负债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首先是一些外生事件如发明和技术革新、新的市场等出现——提供了新的盈利机会——引起这些部门的投资增加——使得产量、物价和利润上升——既鼓励了更多的投资,也诱发了为获利的投机——投资或投机需要通过债务融资——在银行贷款的支持下,经济以更快的速度扩张,并使人们对经济形势保持乐观,从而进一步鼓励了借贷活动——这一过程将持续到“过度负债”状态,即没有足够的流动资产来清偿到期的债务,如果听之任之,则“过度负债”只能通过大规模的企业破产的方式来消除。

这时,经济便开始转入衰退,通货紧缩迟早会出现。

而且通货紧缩会与过度负债互相强化,因为,在通货紧缩条件下,债务清算虽然会减少债务人所欠债务数量,但债务人所欠债务的真实价值会上升,个人减少其债务负担的不懈努力却增加了其债务负担,债务清算的过程将永远赶不上债务增长的步伐,用费雪的话说,这叫债越还越多。

要遏止这种局面,政府就必须采取积极的经济政策,实行“人工呼吸”(artificial respiration)。

最简单的“人工呼吸”就是实行通货再膨胀政策,也就是人为引起通货膨胀,使价格水平达到这样一个水平。

在这个价格水平上,债务停止增长并开始收缩对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的评价费雪比较完整、合乎逻辑地描述了信用周期波动及由此引起的经济危机的过程,并着重强调了通货紧缩在这一过程中的地位。

但他虽然也提到了银行挤兑、破产以及收缩贷款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但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这一不足,后来成为许多后凯恩斯主义者(如明斯基、金德尔伯格)和新凯恩斯主义者(如伯南克、哥德勒)力图解决的问题。

(二)明斯基——金德尔伯格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金融脆弱是现代通货紧缩的根源的观点)无公司税的MM定理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影响其投资决策和市值,从而也不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然而,在明斯基——金德尔伯格的理论中,企业的资本结构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1)企业的融资结构明斯基将企业的融资结构分为三种:1、保值融资单位(又译为套期融资单位,hedge financing unit)指经济主体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在任一时刻都足以支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这类单位的风险来自其投资活动,一般不需借钱还债,所以不依赖金融市场。

2、投机融资单位(speculative financing unit)指经济主体预期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的现值大于支付承诺的现值,但在某些时刻,比如归还借款本金时,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就不足于履行支付承诺,这时需要通过借新债还填补资金缺口。

因此,投资融资单位的状况除了取决于要素和产品市场外,还依赖金融市场的条件,银行是典型的投机融资单位。

3、蓬奇融资单位(Ponzi finance unit)以波士顿的金融投机家Charles Ponzi的名字命名。

Charles Ponzi谎称投资邮票,策划了一个以后加入者的入伙费充当投资收益付给先来者的连锁性计划,成为一时暴富,后身败名裂。

蓬奇融资单位是指正常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收益不但不能归还本金,甚至连支付利息都有困难。

企业只有不断增加新债务或出售资产来满足债务承诺,只要其总的借款增长速度快于其承诺支付的利息,企业就能通过增加新债务而履行对旧负债的义务;一旦其借款的增长率低于利息的增长,企业就无法实现债务清偿,随着债务的增加,蓬奇融资单位的股权(资本金)会日益减少,最终归于零。

因此,蓬奇融资单位必然会破产倒闭。

蓬奇融资单位对债务的连续出售依赖很大,比投机融资单位更易受货币市场的影响,其维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金融市场的条件,利率越高,它越容易破产。

(2)金融不稳定与通货紧缩具有不同融资特征的企业,其破产倒闭的可能性有所不同。

保值融资单位破产的可能性最小,而投机融资单位和蓬奇融资单位则有较大的可能陷入债务危机而导致破产。

对整个经济体系而言,其稳定性有赖于三种融资单位的比重。

如果保值融资单位占支配地位,则经济将易于保持自我平衡,外部冲击难以造成深远持久的影响,如果投机融资活动和蓬奇融资活动的比重越大,经济体系越不稳定,小的需求不足都可能引起大的经济衰退。

问题是整个经济的融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这三种融资活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转化的动因是金融市场条件和经济周期活动。

信用紧缩或利率持续上升会使得保值融资单位变成投机融资单位,而投机融资单位变成蓬奇融资单位。

当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时,金融结构趋向于从保值融资单位占支配地位变成由投机融资单位和蓬奇融资单位占很大比重,从而稳定的金融关系向不稳定的金融关系过渡。

这种情况可以用下图表示:上图中,纵轴D 代表债务水平,横轴π代表企业实现的利润。

在经济刚刚走出周期的谷底(即a 点)时,实现的利润与预期的利润都很低,企业归还的旧债大于举借新债,债务-通货紧缩使大量的投资融资单位和蓬奇融资单位纷纷破产。

在(Ⅰ)段,经济走出谷底,利润开始回升,但由于对前阶段破产记忆犹新。

预期利润仍较低,借贷双方都比较谨慎。

当经济持续上升时,过了b 点,实现的利润超过预期利润,由于厂商对投资前景看好,为了不放过投资机会,企业更愿意负债追逐赢利机会(Ⅱ段)。

在c 点达到充分就业,预期更加乐观,债务的增长超过利润的增长。

此后,利润机会由于产能增加,市场饱和而逐渐减少,而乐观预期引起的信贷扩张却进一步增长,金融结构变得更加脆弱。

在d 点,整个经济的水平达到最高,通货紧缩开始发生。

为了履行债务合同,债务人不得不大量抛售商品。

在整(Ⅳ)部分,企业利润急剧下降,失业增加,经济由衰退D变为萧条。

由此可见,根据金融不稳定性假说,通货紧缩是一个与企业债务和利润水平密切相关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