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课内有关用字佳话实例,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咬文嚼字”对准确地传情达意的好处;能理清课文思路并对课文质疑进而解疑;能联系自己的语言实践举例说明作者的论断。

过程与方法:(过程)预习—研读—写笔记—讨论—总结应用;(方法)整体感知——课堂研读——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严谨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用字佳话实例。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二课时。

【预习任务】预习课文,要求完成课后习题一,撰写习题二的发言提纲。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通读课文,读懂课文的基本内容,对文中的几个例证再“咬嚼”一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下面这个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呢?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的,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都成了盗版的。

(这句话道出的意思是:每个人出生时都是独一无二,有独特特点的,或有个性的,卢梭对此有更精炼的表达:上帝创造了我,然后又将模子打破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变得千人一面了,给人一种大家活得一样的感觉。这句话表达深刻的原因是:“原创”与“盗版”两词的运用既具有我们现代生活气息,又很形

象生动地表达了我们人正如某些出版作品一样失去个性的特点,从而引发我们思考由“原创”变成“盗版”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你能猜出下面语句可能表达出的意思吗?此句用语表达有何特点?

▲是包含散打、瑜伽、柔道、平衡木等多种体育和健身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挤公交)

(“挤公交”是很多同学都有过的生活体验。此句用“散打”、“瑜伽”、“柔道”、“平衡木”等这些严肃的武术或运动术语表达,显得诙谐而又恰当。)

(以上两句的分析仅供参考。)

3、余秋雨先生在《霜冷长河》中曾多次提到过湖北的绑票杀人案。

那起案件8年前就发生了,但久查未果。一次,一位刑侦专家翻阅旧卷宗,在仔细分析了案卷中保留的一张绑匪写的字条后,果断地决定重新侦察并确定了罪犯的身份,从而将范围缩小,很快破了案。

纸条是这样写的:

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边一倒凳,其下有信。

请根据纸条的内容推测罪犯的思想及心理,并确定罪犯的范围和身份。

纸条分析:这十九个字,罪犯为了把藏信的地点说清楚,不用东西南北、几步几米的一般定位法,而是用动词来一路指引,这在修辞上显然是极聪明的选择。四个指引词,“过、顺、向、见”,准确而不重复,简直难于删改。特别是那个“见”字,用在此处,连一般精通文字的写作人也不容易办到。多数会写成“有”,但只有用“见”,才能保持住被指引者的主观视角。更有趣的是,这个句子读起来很有节奏,在两个“二三”结构的重复后接一个“五四”结构,十分顺口。

罪犯当然不会在这里故意卖弄文采,只能是长期读古文、写旧体诗的习惯的自然流露。如果他自己发觉了这种流露,一定会掩盖的,但他没有发觉,可见实在成了一种表述本能。时至今日,能有这般表述本能的人已经不多,因此侦查的范围可缩得很小。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心理:罪犯写这张字条时竭力想把句子缩到最短,以减少信息量,但他忘了,文字越简缩就越能显现一个人的文化功底。谁揭发了他?文化!

3、语言游戏:

小老鼠钻进风箱里,会怎样呢?打一歇后语----两头受气;那小老鼠钻到书堆里呢?打一成语

-----咬文嚼字。(板书标题)

二、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把语文学习笔记本拿出来,我们首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基础知识落实得怎么样。如果没有写到的可以抄一下。

【PPT】一、基础知识

1.读红色字的字音(注解中有的)

岑(cén)寂

锱铢(zī zhū)必较

付梓(zǐ)

尺牍(dú)

下乘(chéng)

2.解释下列词语(注解中没有的)

蕴藉(yùnjiè):含蓄有余,含而不露。

流弊:指某事引起的坏作用,也指相沿下来的弊端。

唯陈言之务去: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

玩索:玩味探索。

三、作者简介,解题释义

(一)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代表作《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等。(学生介绍即可)

本文应属于他文艺理论方面的研究作品,是一篇文化随笔。“随笔”,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不必拘泥!其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可长可短皆由内容而定。

(二)咬文嚼字词典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B.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 师问:词典上对“咬文嚼字”的解释都是贬义,而本文“咬文嚼字”有何新意呢?

下面请大家找出课文中首先说明“咬文嚼字”的意义的段落。(明确:第3段及其起止)请说说哪个句子是表明“咬文嚼字”的新意义的。(如果说不出来,就齐读第3段。)明确:

第①句的作用——在结构上紧承前文,从个别例子的角度说明什么是咬文嚼字。(不具概括性)

第③句的作用——明确中心论点(观点):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咬文嚼字(有一

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也就是提出咬文嚼字的必要。(如果学生提这

句就辨析一下论点:作者对事物的看法,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

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第⑤句的作用——说明咬文嚼字的新意,点明咬文嚼字的实质: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明确:本文中作者赋予“咬文嚼字”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情感。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文字本身就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它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可见,你斟酌字句如果是从调整思想情感的角度出发的话,那朱先生就认为你“咬文嚼字”是好样的,这个词语就具有了褒义;而“有时”为什么又是“一个坏习惯”呢?因为有些人斟酌字句不是从调整思想情感的角度出发,纯粹是死抠字眼,这就不对了,“咬文嚼字”就成了贬义词。关于“咬文嚼字’,作者有什么明确而集中的主张呢?这个主张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即: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见第三段)何谓“谨严”即:谨慎、严密,如治学谨严。

2.当我们明确了标题含义,以及全文的主要观点后,再看全文用了哪些实例来论述“咬文嚼字”的?

明确:首先要弄清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