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设计(计算书、图纸)工程计算书

基础工程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

1.1设计资料 1.1.1上部结构资料

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七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底层层高3.4m (局部10m ,内有10t 桥式吊车),其余层高3.3m ,底层拄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菏载见图2.1。 1.1.2建筑物场地资料

拟建建筑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平面位置见图2.2。

建筑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图2.2建筑物平面位置示意图

单位:m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 2.1m,根据已有的分析资料,

该场地底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其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2.1

表2.1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1.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1.2.1选择桩型

因框架跨度大而且极不均匀,柱底荷载大,不宜采用浅基础。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的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因钻孔灌注桩水泥排泄不便,为了减小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了可能性。

1.2.2选择桩的几何尺寸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④层土是较合适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d

2),工程桩进土深度为23.1m。

承台底进入第②层土0.3m,所以承台的埋深为2.1m,桩基的有效长度即为21m。

桩截面尺寸选用450m m×450m m,由施工设备要求,桩分为两节,上段长11m,下段长11m(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大1m,这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的起伏以及桩需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桩基及土层分布示意图见图2.3. 1.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本设计属二级建筑桩基,采用经验参数法和静力触探法估算单桩承载力标准值。

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s P 按图1.2确定桩侧极限阻力标准值。

s p <1000kPa 时,sk q =0.05

s p >1000kPa 时,sk q =0.025+25

桩端阻力的计算公式为:)(92

1

p 21sk sk sk sk p p a

ap β+==' 根据桩尖入土深度(H=23.1),由表1.2取桩端阻力修正系数83.0=α;1

sk p 为桩断面以上8倍桩径范围内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计算时,由于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较浅,并考虑持力层可能的起伏,所以这里不计持力层的2,sk sk p p 为桩端全断面以下4倍桩径范围内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故,1sk p =860kPa, 2sk p =3440kPa; β为折减系数,,因为

2

1

sk sk p p <5,取β=5。

依据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值和按土层及其物理指标查表法估算的极限桩侧,桩端阻力标准值列于2.2。

按静力触探法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kN

Q Q Q pk

ak uk 186136115005.178445.0)111112431.4369.315(45.042=+=⨯+⨯+⨯+⨯+⨯⨯⨯=+= 估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60.1(==p s γγ

kN Q Q R p

pk

s

ak

16636

.11860

1==

+

=

γγ 按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力

kN

Q Q Q pk ak uk 16754461299220045.0)1551229835(45.042=+=⨯+⨯+⨯+⨯⨯⨯=+= 估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65.1(==p s γγ

kN R 101565

.11675

==

最终按经验参数法计算单桩承载力设计值,采用kN R 10152=,初步确定桩数。

表1.2极限桩侧、桩端阻力标准值

1.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以下各项计算为轴线⑧处的桩和承台。 1.4.1 B 、C 柱

因两柱间距较小,荷载较大,故将此做成联合承台。

B 柱荷载:

kN

Q m kN M kN F B B B 11,5,3205=⋅==

C 柱荷载:kN Q m kN M kN F B B B 42,117,5301=⋅==

合力作用点距C 轴线的距离:,13.11015

5301

3205m x =+=

取x=1.2m

桩数2.91.11015

5301

3205=⨯+≥

n (根)

取,4.1,10m s n a ==承台底尺寸为m m 3.25.6⨯,桩的平面布置如图2.5.

图2.5联合承台

1.5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该基桩属于非端承桩,并n >3,承台底面下并非欠固结土、新填土等,故承台底不会与土脱离,所以宜考虑桩群、土、承台的相互作用效应,按复合基桩计算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1.5.1 B 柱与C 柱的联合承台

11.021

3.21.345.0

4.117.976.393.1276.3)4

5.03.2)(45.05.6(3.25.693.1245.0103.25.62

2

2

2=====-==---⨯==⨯-⨯=l B d s m A m A m A e a i c e c c

查表得:65.1==p s γγ 07.1=c γ

81.0=s η 61.1=p η 11.0=i c η 63.0=e c η

26.093

.1276

.363.093.1217.911.0=⨯+⨯

=c η kN Q ck 25.32310

93

.121252=⨯⨯=

所以 1088kN 1.70

323.5

0.261.654461.611.6512290.81R =⨯+⨯+⨯

= 1.6桩顶作用效应验算 1.6.1 联合承台 (1)荷载取max N 组合

B 柱:kN Q m kN M kN F 3,5,3205=⋅==

C 柱:kN Q m kN M kN F 42,117,5301=⋅== 承台厚度m H 0.1=,埋深m d 4.2=。

12.946612.86185602.14.23.25.62053013205=+=⨯⨯⨯⨯++=+G F

2

2

2

22.39)4.18.2(41670.1)423(1175m

y M kN M i

=+=⋅=⨯+++=∑∑ R kN N 2.15.9859.11612.9462

.398

.21671012.9466max 0<=+=⨯+=

γ 07.9439.11612.9461088612.946min 00>=-==<=kN N kN

R kN N γγ满足要求

(2)荷载取m ax M 组合

B 柱:kN Q m kN M kN F 47,149,2081=⋅==

C 柱:kN Q m kN M kN F 98,419,4901=⋅== 12.856312.86149012801=++=+G F

M kN M ⋅=⨯+++=∑7130.1)9847(419149

R kN N 2.1212.9079.50312.8562

.398

.27131012.8563max 0<=+=⨯+=

γ 0412.8059.50312.8561088312.856min 00>=-==<=kN N kN

R kN N γγ满足要求

1.7桩基础沉降计算

采用长期效应组合的荷载标准值进行桩基础沉降计算。

因本桩基础的桩中心距小于 6 d ,可以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最终沉降量。

1.7.1 联合承台 荷载:

kpa

P kN

F kN F c B 2.45802.372.495)3.04.188.15.17(3

.25.6861

407724654077,24650=-=⨯+⨯-⨯++=== m L m B c c 5.6,3.2==,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计算见下表2.5.

表2.5 z c σσ,的计算结果(联合桩基础)

取m z a 5.7=,在该处2.0179.01.277/5.49/<==c z σσ。计算沉降量的结果见表2.6.

8

.2/,7.46/,1.345.0/4.1/,23.1350.293.106======+='c c a b B L d l d s n mm

s

查附表五,得,745.8,768.1,096.0210===C C C 故

mm

s e 8.253.13519.00.10

.1191

.0745

.8)12(768.11

2096.0=⨯⨯===+-⨯-+

=ψψ

满足要求。

1.8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两段桩长各11m ,采用单点吊立的强度计算进行桩身配筋设计。吊点位置在距桩顶、桩端平面0.293L (L=11m )处,起吊时桩身最大正负弯距

2max 0429.0KqL M =,其中,m kN q K /075.62.12545.0;3.12=⨯⨯==,为每延米桩

的自重(1.2为恒荷载分项系数)。桩身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30,II 级钢筋,故

m kN M ⋅=⨯⨯⨯=0.4111075.63.10429.02max

桩身截面有效高度m h 41.004.045.00=-=

038.0410

4503.14100.412

6

=⨯⨯⨯==cm s f M α 查表得,98.0=s γ桩身受拉主筋配筋量

26

02.329410

31098.0100.41mm h f M A s s =⨯⨯⨯==γγ

选用18,因此整个截面的主筋为(21017mm A s =),其配筋率

%4.0%55.0410

4501017

min =>=⨯=

ρρ。

桩身强度

R kN A f A f s y c c >=⨯+⨯⨯⨯⨯=+8.3352)1017310410450150.1(0.1)(ψϕ 满足要求。 1.9承台设计计算

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 1.9.1联合承台

C 柱截面尺寸2600900mm ⨯,B 柱截面尺寸2600600mm ⨯。

(1) 柱对承台的冲切验算

1)按图2.7,对每个柱分别进行冲切验算。

图2.7l 两柱脚下的冲切破坏锥体

对B 柱:m b h c c 6.0==

02010275.1225.03.08.1475.0225.03.00.1h a a x x >=--==--= 取m a x 92.020=

kN

F F m a B l oy 3338175.0225.03.07.0===--=

冲跨比 2.019.092

.0175.00.192,092

.0516.092.0475

.0000022001010<===

===

===

h a h a h a x y ox x x x λλλ

取2.00=y λ

冲切系数 8

.14

.02.072

.06.02.00.172

.0006

.12.0516.072

.002010=+==+==+=

y x x ααα

所以

3205

598792.01100)]92.0475.06.02(8.1)6.0175.0(6.0)6.0175.0(006.1[)]2()()([00

20100020010=>=⨯⨯++⨯⨯++⨯++⨯=++++++l t x x c y c y x c y x F h f a a h a b a a b a a γ

对C 柱:

m

m a m a m

h m

b x x

c c 92.0925.045.0225.06.1525.045.0225.02.19.06.04030>=--==--===

取92.040=x a

5301

175.00===c l y F F m a

冲跨比 571.092

.0525

.030==

x λ 0.140=x λ 2.091.092

.0175

.00<==

y λ 取2.00=y λ 冲切系数 934.02

.0571.072

.030=+=

x α 6.040=x α

8.1=oy α

所以

kN

F kN h f a a h aa a b a a b a l t x x c y y c x y c x 5301711492

.01100)]92.0525.09.02(8.1)175.06.0(6.0)175.06.0(934.0[)]2()()([00

40300040030=>=⨯⨯++⨯⨯++⨯++=++++++γ

满足要求。

2)对双柱联合的承台,除应考虑在每个柱脚下的冲切破坏锥形体外,尚应

按图2.8考虑在两个柱脚的公共周边下的冲切破坏情况。 由图2.8知,m h c 75.30.345.03.0=++=

图2.8双柱下公共周边的冲切破坏锥体

m m a m a m b x x c 92.0925.0475.06.02010>===

取m a x 92.020=

冲切力 kN F F F C B L 850653013205=+=+= 冲跨比 516.010=x λ 0.120=x λ 2.00=y λ

冲切系数 006.110=x α 6.020=x α 8.10=y α

所以

kN

F kN h f a a h a b a a b a a l t x x c y c y x c y x 85061746392

.01100)]92.0475.075.32(8.1)6.0175.0(6.0)6.0175.0(006.1[)]2()()([00

20100020010=>=⨯⨯++⨯⨯++⨯++⨯=++++++γ

满足要求。

(2)角桩对承台的冲切(图2.9)

图2.9 双柱下的角柱冲切

冲切力 kN n G N N F j l 4.89910

8615.985max max =-=-

== 对桩1 m a x 475.011= m a y 175.011= m c c 675.045.02

1

45.02111=⨯+==

冲跨比

2

.019.0516.00

11101

11<==

==

h a h a y y x x λλ

取2.01=y λ

冲切系数 670.02

.048

.01=+=

x x λα 2.11=y α

所以 kN

F kN h f c c l t x y y x 4.8993.189592.01100)]46.0675.0(2.1)175.02

1

675.0(67.0[)]2

1

(21([00

2222222222=>=⨯⨯+⨯+⨯+⨯=+++γαααα

(3)斜截面抗剪验算:将承台沿长边方向视作为一静定梁,其上作用柱荷载和桩净反力,梁的剪力见图 2.10))((d c ,可知柱边最不利截面为I I -和I I '-',另一方向的不利截面为II II -[见图)(10.2a ]. 对I I -截面

剪力

m

a kN N V x j 925.08.1798212max ===

剪跨比 005.192.0925.00122===

h a x x λ 4

.13

.0<> 剪切系数 09.03

.0005.112

.03.012.02=+=+=

x x λβ

所以 kN V kN h b f c 8.1798190492.03.2101009.00400=>=⨯⨯⨯⨯=γβ 对I I '-'截面

剪力

m

a kN

V x 525.045.0255.02.17.199312=--=='

剪跨比 571.092

.0525

.02==x λ 剪切系数 138.03

.0571.0571

.0=+=

x β

所以 V kN h b f c 04001.292092.03.21010138.0γβ>=⨯⨯⨯⨯= 对II II -截面

剪力

m

a kN

N V y j 175.05.860)10

861

612.946(552==-⨯==

剪跨比 3.019.092

.0175

.02<==

y λ 取 3.02=y λ 剪切系数 2.03

.03.012

.0=+=

y β

所以 V kN h b f c 03001196092.05.610102.0γβ>=⨯⨯⨯⨯=

故抗剪强度能满足要求,不需配箍筋。

(4)受弯计算:配置长向钢筋取图 2.10(e)中截面I I '-'处的弯距值,

m kN M I ⋅='5.2006

26

01.77333109309.0105.20069.0mm f h M A y I s =⨯⨯⨯=='

选用 25 )7850(2mm A s = 配置短向钢筋取用II II -截面处的弯距。 m kN N M j II ⋅=⨯⨯=⨯=34424.0172154.05

26

013632)25930(3109.0103442)(9.0mm d h f M A y II s =-⨯⨯⨯=-=

选用 )14139(2mm A s = (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对B 柱 2136.0m A A t n == 224.3m A b = 3=β

kN F kN A f B n c 32051458035.11=>=β

对C 柱 2154.06.09.0m A A t n =⨯==

286.46.039.03m A b =⨯⨯⨯=

354

.086.4===

t b A A β kN F kN A f C n c 53011458035.11=>=β

其他桩基础的计算同理。

连系梁LL 尺寸取mm mm 600600⨯。

桩基础施工图见图.12.2,11.2。图 11.2为桩基础的构造及平台;

图12.2为桩平面布置图。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1、研究地质勘察报告 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一次如下: ① 号土层:素填土,层厚约为1.5m ,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 a ak KP f 95= ② 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5.5m ,流塑,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65= ③ 号土层:粉砂,层厚3.2m ,稍密,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110= ④ 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5.8m ,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165= ⑤ 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280= 1.3、 岩土设计参数 岩土设计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地基承载力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表2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sk q 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pk q 单位KPa 土层编号 土层编号 桩的侧 阻力sk q 桩的端 阻力 pk q 土层编号 土层编号 桩的侧 阻力sk q 桩的端 阻力 pk q ① 素填土 22 - ④ 粉质粘土 58 900 ② 淤泥质土 20 - ⑤ 粉砂土 75 2000 ③ 粉砂 52 - 1.4 水文地质条件 ⑴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⑵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4.5m 。 场地条件 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无可液化沙土、粉土。 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长30m ,宽9.6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截面尺寸均为400mm 400mm ,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如图所示。 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

(完整版)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目录 1设计任务 (2) 1.1设计资料 (2) 1.2设计要求 (3) 2 桩基持力层,桩型,桩长的确定 (3) 3 单桩承载力确定 (3) 3.1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3) 4 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 (4) 5 复合桩基荷载验算 (6) 6 桩身和承台设计 (9) 7 沉降计算 (14) 8 构造要求及施工要求 (20) 8.1预制桩的施工 (20) 8.2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21) 8.3凝土预制桩的沉桩 (22) 8.4预制桩沉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23) 8.5结论与建议 (25) 9 参考文献 (25)

一、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某地方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1m,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承台底面埋深:D =2.1m。

(二)、设计要求: 1、桩基持力层、桩型、承台埋深选择 2、确定单桩承载力 3、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 4、群桩承载力验算 5、桩身结构设计和计算 6、承台设计计算 7、群桩沉降计算 8、绘制桩承台施工图 二、桩基持力层,桩型,桩长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资料,分析表明,在柱下荷载作用下,天然地基基础难以满足设计要求,故考虑选用桩基础。由地基勘查资料,确定选用第四土层黄褐色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 根据工程请况承台埋深 2.1m,预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450㎜×450㎜。桩长21.1m。 三、单桩承载力确定 (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地质条件选择持力层,确定桩的断面尺寸和长度。 根据地质条件以第四层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为持力层, 采用截面为450×450mm的预置钢筋混凝土方桩,桩尖进入持力层 1.0m;镶入承台0.1m,桩长21.1 m。承台底部埋深 2.1 m。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Quk可根据经验公式估算: Quk= Qsk+ Qpk=μ∑qsikli+qpkAp Q——单桩极限摩阻力标准值(kN) sk Q——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N) pk u——桩的横断面周长(m) A——桩的横断面底面积(2m) p L——桩周各层土的厚度(m) i q——桩周第i层土的单位极限摩阻力标准值(a kP)sik q——桩底土的单位极限端阻力标准值(a kP) pk 桩周长:μ=450×4=1800mm=1.8m

桩基础实例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建筑设计资料 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V = 3200kN, M=400kN m,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 承台底面埋深:D =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 3、桩身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 f m =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f y =310MPa 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 =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 计值为f m =1.5MPa。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附表一: 附表二:

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二:设计要求: 1、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和设计值的计算; 2、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图; 3、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 4、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 5、桩及承台的施工图设计:包括桩的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 承台配筋和必要的施工说明; 6、需要提交的报告:计算说明书和桩基础施工图。 三:桩基础设计 (一):必要资料准备 1、建筑物的类型机规模:住宅楼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见上页附表 3、环境及检测条件:地下水无腐蚀性,Q—S曲线见附表(二):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

1、柱传来荷载:V = 3200kN 、M = 400kN ?m 、H = 50kN 2、桩型确定:1)、由题意选桩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2)、构造尺寸:桩长L =10.0m ,截面尺寸:300×300mm 3)、桩身:混凝土强度 C30、c f =15MPa 、 m f =16.5MPa 4φ16 y f =310MPa 4)、承台材料:混凝土强度C30、c f =15MPa 、 m f =16.5MPa t f =1.5MPa (三):单桩承载力确定 1、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桩身材料强度(?=1.0按0.25折减,配筋 φ16) 2 ( ) 1.0(150.25300310803.8)586.7p S c y R kN f f A A ?''=+=???+?= 2)、根据地基基础规范公式计算: 1°、桩尖土端承载力计算: 粉质粘土,L I =0.60,入土深度为12.0m 100800(800)8805 pa kPa q -=?= 2°、桩侧土摩擦力: 粉质粘土层1: 1.0L I = , 17~24sa kPa q = 取18kPa 粉质粘土层2: 0.60L I = , 24~31sa kPa q = 取28kPa 2 8800.340.3(189281)307.2p i p pa sia Ra kPa q q l A μ=+=?+???+?=∑ 3)、根据静载荷试验数据计算: 根据静载荷单桩承载力试验Q s -曲线,按明显拐点法得单桩极限承载力 550u kN Q =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 550 2752 2 u k kN Q R = = = 根据以上各种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取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275a kN R =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 设计资料 1、 场地工程地质资料 见图1-1和表1-1。 图1-1 场地土层分布 表1-1 各层土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指标 土层名称 含水量 ω (%) 重度 γ 3(/)kN m 比重 s G 液限 L ω (%) 塑限 P ω (%) 内聚力 c ()kPa 内摩擦角 ? (度) 压缩模量 12S E - ()MPa 承载力 ak f ()kPa 杂填土 16.0 灰色淤泥质土 38.2 18.5 2.73 38.2 18.4 10 5 3.54 60 灰黄色粘性土 6.7 19.6 2.71 32.7 17.7 18 20 7.0 220 灰黑色淤泥质土 30.1 18.9 2.73 42.0 18.9 12 14 4.65 100 2、 柱端传至承台顶面处的荷载设计值 顺序号:n=30 轴力5000300(3010)11000F kN =+?-= 弯矩40050(3010)1400M kN m =+?-=?(沿柱截面长边方向作用)

剪力10020(3010)500V kN =+?-=(沿柱截面长边方向作用) 3、 柱底面标高 -0.5m 4、 柱截面尺寸 F=11000kN>10000kN ∴柱截面尺寸取为700600mm mm ? 5、 桩基安全等级 二级 二、 设计过程 1、 初选方案 选用C40(2 1.71/t f N mm =)的混凝土预制桩(动力打桩),配置HRB335级(2300/y f N mm =)钢筋;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取C40(21.71/t f N mm =),配置HRB335 级(2 300/y f N mm =)钢筋。 桩截面尺寸为400400mm mm ?,长度为11m ,承台底面标高为-1.900m 。 承台与桩的大致尺寸如下: 图2-1 单桩及承台尺寸示意图 2、 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一次如下: ①号土层,素填土,层厚1.6m,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f ak=98kPa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3.1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69kPa ③号土层,粉砂,层厚6.3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115kPa ④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4.5m,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170kPa ⑤号土层,粉砂层,层厚未击穿,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f ak=285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1和表1.2所示。 表3.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表3.2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sik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

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 5.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350mm,柱截面尺寸均为500mmX500mm,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柱网布置图 二.计算 1.对题号1荷载计算

荷载选取如下表 近似取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为标准组合值的1.35倍,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值标准组合值的0.8倍。 (1)确定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确定第5层粉砂层为桩端持力层。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截面为方桩,为400mm ×400mm ,桩长为11米。承台埋深1.6米 ,则桩端进持力层1.6米。 按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2 40.428 3.1+46 6.3 1.6610.4920 905.92uk sk pk sik i pk p Q Q Q q l q A KN =++⨯⨯⨯⨯⨯⨯∑= u =(+)+= 905.92 452.9622 k a Qu R KN === (2)确定桩数和承台尺寸 ①确定A 轴桩数和承台尺寸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含设计施工图详细

基础工程 桩基础设计 专业年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二〇二〇年一月 中国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 一、场地条件及地质资料 (1) 二、基础设计资料 (2) 三、持力层、桩型、桩长的确定 (2) 3.1桩端持力层选择 (2) 3.2桩型选择 (3) 3.3桩长确定 (3) 四、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和设计值的计算 (3) 五、确定桩数和桩平面布置图; (3) 5.1初步估算桩数 (3) 5.2初选承台尺寸 (4) 六、群桩中基桩受力验算; (4) 6.1考虑承台效应确定基桩承载力 (4) 6.2单桩承载力验算 (5) 七、群桩沉降计算 (5) 八、桩身设计及强度验算 (7) 8.1桩身设计 (7) 8.2桩身强度验算 (8) 九、承台设计及强度验算 (9) 9.1承台设计 (9) 9.2承台正截面抗弯设计 (9) 9.3承台受柱冲切计算 (9) 9.4角桩向上冲切验算 (10) 9.5承台斜截面抗剪计算 (10) 9.6承台局部受压计算 (11) 十、设计说明 (11) 十一、施工说明 (12) 11.1静压沉桩施工方案 (12) 11.2承台施工 (14) 11.3质量保证措施 (17) 11.4安全保证措施 (18) 11.5环境、水土保护措施 (19) 十二、参考文献 (20)

一、场地条件及地质资料 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 6 层(见图1),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深度为2.0 m,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建筑安全等级为II 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柱截面尺寸为0.5 m×0.5 m。承台底面埋深D=1.8 m。设地面高程为0,地下水位高程为-2.0 m。 图- 1场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引言 桩基础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用于承受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重力和水平力。本文旨在通过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对桩基础的设计和计算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桩基础设计原则 1.选取合适的桩型:根据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桩型,常见的桩型有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预制桩和钢管桩等。 2.确定桩的数量和布置:根据建筑物或结构的荷载和地质条件,确定桩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以保证桩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计算桩的承载力:根据桩的类型和地质条件,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计算桩的承载力,包括桩身承载力和桩端承载力。 4.考虑桩与土的相互作用:在桩基础设计中,需要考虑桩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桩身的摩擦阻力和桩端的土的阻力等。 5.确定桩的长度和直径:根据桩的承载力和桩身的应力条件,确定桩的长度和直径,以满足设计要求。 三、桩基础设计计算书的内容 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地理位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基本信息。 2.设计依据:包括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等。

3.地质勘察报告摘要: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的结果,对地质条件进行简要描述。 4.荷载计算:根据建筑物或结构的荷载标准,计算垂直和水平荷载,包括永久荷载、活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5.桩的类型和布置: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桩的类型和布置方式。 6.桩身承载力计算:根据所选桩的类型和地质条件,计算桩身的承载力,包括桩身的摩擦阻力和桩身的承载力等。 7.桩端承载力计算:根据所选桩的类型和地质条件,计算桩端的承载力,包括桩端的土的阻力和桩端的承载力等。 8.桩的长度和直径计算:根据桩的承载力和桩身的应力条件,计算桩的长度和直径。 9.桩基础的稳定性分析:对桩基础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包括桩身的稳定性和桩端的稳定性等。 10.施工及验收规范: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列出桩基础施工的要求和验收标准。 四、桩基础设计计算书的编写要点 1.准确性:设计计算书应准确描述桩基础的设计和计算过程,避免歧义或错误信息的出现。 2.规范性:设计计算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确保桩基础的设计和计算符合规范。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土 力 学 课 程 设 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二级学院: 指导老师: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概况] 某城市新区拟建一栋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长24.0m ,宽9.6m ,其1-5轴的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所示。建筑场地位于临街地块部·位,地势平坦,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截面尺寸均为500mm ×500mm ,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图如图1所示。场地内地层层位稳定,场地地质剖面及桩基计算指标详见工程地质资料,如表1所示。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为2.5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地下水无腐蚀性。试按乙级条件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1轴荷载:5417;85.m;60k k k F kN M kN V kN ===。 2轴荷载:5411;160.m;53k k k F kN M kN V kN ===。 3轴荷载:5120;88.m;63k k k F kN M kN V kN ===。 4轴荷载:5300;198.m;82k k k F kN M KN V kN ===。 5轴荷载:5268;140.m;60k k k F kN M kN V kN ===。 图1 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

(预制桩基础)--12土木1班 工程概况 某市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长24.0米,柱距6米,宽9.6米,室内外地面高差0.45米。柱截面500×500mm。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1。 表1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 注: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5米处

目录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 0 - 工程概况.................................................................................................................................... - 1 - 1.设计资料................................................................................................................................. - 3 - 2.选择桩型与桩端持力层、确定桩长和承台埋深................................................................. - 3 - 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4 - 4.确定桩数和承台尺寸............................................................................................................. - 5 - 5.桩顶作用效应验算................................................................................................................. - 5 - 6.桩基础沉降验算..................................................................................................................... - 6 - 6.1 求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 - 6 - 6.2 确定沉降计算深度..................................................................................................... - 6 - 6.3 沉降计算..................................................................................................................... - 6 - 6.4 确定沉降经验系数..................................................................................................... - 7 - 8 承台设计计算........................................................................................................................ - 9 - 8.1承台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 9 - 8.1.1.柱边冲切........................................................................................................... - 9 - 8.1.2角桩向上冲切................................................................................................. - 10 - 8.2承台受剪承载力计算................................................................................................ - 10 - 8.3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 11 - 参考文献...................................................................................................................................- 11 -

桩基础设计实例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实例 某城市中心区旧城改造工程中,拟建一幢18层框剪结构住宅楼。场地地层稳定,典型地质剖面图及桩基计算指标见表8-5。柱的矩形截面边长为400mm ×500mm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柱底的荷载为:5840=k F kN ,180=xk M kN ·m , 550=yk M kN ·m ,120=xk H kN 。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取C30,配置HRB400级钢筋, 试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表8-5 地质剖面与桩基计算指标 解:(1)桩型的选择与桩长的确定 人工挖孔桩:卵石以上无合适的持力层。以卵石为持力层时,开挖深度达26m 以上,当地缺少施工经验,且地下水丰富,故不予采用。 沉管灌注桩:卵石层埋深超过26m ,现有施工机械难以沉管。以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单桩承载力仅240~340 kN ,对16层建筑物而言,必然布桩密度过大,无法采用。 对钻(冲)孔灌注桩,按当地经验,单位承载力的造价必然很高,且质量控制困难,场地污染严重,故不予采用。 经论证,决定采用PHC400-95-A (直径400mm 、壁厚95mm 、A 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十字型桩尖。由于该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区,故采用静力法压桩。 初选承台埋深d =2m 。桩顶嵌入承台0.05m ,桩底进入卵石层≥1.0m ,则总桩长

L=0.05+1.0+10.4+3.5+9.3+1.0≈25.3m 。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①按地质报告参数预估 ∑+=i sia P p pa a L q u A q R ()4596910.1803.9105.3304.1061254.044.055002+=⨯+⨯+⨯+⨯+⨯⨯⨯+⎪⎪⎭ ⎫ ⎝⎛⨯⨯=ππ =1150kN ②按当地相同条件静载试验成果 u Q 的范围值为2600 ~3000kN 之间,则 1500~13002/==u a Q R kN , 经分析比较,确定采用13502/==u a Q R kN 。 (2)估算桩数与平面布桩 ①初选桩的根数 3.41350 5840 ==a k R F n > 根,暂取5根。 ②初选承台尺寸 桩距2.14.00.30.3=⨯==d s m ,并考虑到xk yk >M M ,故布桩如图8-29所示: (a) 平面 (b) 立面 图8-29 承台尺寸及荷载图

(完整word版)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资料 (4) 二、确定桩的长度和承台埋深 (5) 三、确定单桩的竖向承载力 (5) 四、轴线选择 (5) 五、初步确定桩数及承台尺寸 (5) 六、群桩基础中单桩承载力验算 (6) 七、确定桩的平面布置 (6) 八、承台结构计算 (6) 1、桩顶最大竖向力 (6) 2、承台受弯验算及承台配筋 (6) 3、承台柱下抗冲切验算 (7) 4、承台角桩抗冲切验算 (8) 5、承台抗剪验算 (9) 九、单桩配筋设计和计算 (10)

一、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号土层:素填土,层厚约1.5m,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fak=95kPa 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3.3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fak=65kPa。 ●号土层:粉砂,层厚6.6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fak=110kPa。 ❍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4.2m,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fak=165kPa。 ⏹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fak=28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岩土设计参数如表3.1和表3.2所示. 土层编号土的名称 孔隙比 e 含水量 W(% 液性 指数I L 标准贯入 锤击数N 压缩模量E s (MPa) 素填土---- 5.0 淤泥质土 1.04 62.4 1.08 - 3.8 ●粉砂0.81 27.6 -14 7.5 ❍粉质黏土0.79 31.2 0.74 -9.2 ⏹粉砂层0.58 --31 16.8 土层编号土的名 称 桩的侧 阻力q sk 桩的端 阻力q pk 土层 编号 土的名称 桩的侧 阻力 q sk 桩的端 阻力 q pk 素填土22 -❍粉质黏土60 900 淤泥质 土 28 -⏹粉砂层75 2400 ●粉砂45 - 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 5、场地条件 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 6、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长30m,宽9.6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

课程设计基础工程桩基础计算书

目录 一、设计资料 (4) 二、确定桩的长度和承台埋深 (5) 三、确定单桩的竖向承载力 (5) 四、轴线选择 (5) 五、初步确定桩数及承台尺寸 (5) 六、群桩基础中单桩承载力验算 (6) 七、确定桩的平面布置 (6) 八、承台结构计算 (6) 1、桩顶最大竖向力 (6) 2、承台受弯验算及承台配筋 (6) 3、承台柱下抗冲切验算 (7) 4、承台角桩抗冲切验算 (8) 5、承台抗剪验算 (9) 九、单桩配筋设计和计算 (10) 一、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号土层:素填土,层厚约1.5m,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fak=95kPa 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3.3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fak=65kPa; 号土层:粉砂,层厚6.6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fak=110kPa; 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4.2m,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fak=165kPa; 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fak=28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岩土设计参数如表和表所示. 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

5、场地条件 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 6、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长30m,宽9.6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截面尺寸均为4 00mm×400mm,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如图所示; 图柱网布置图 7、上部结构作用 、水平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表所示,该表中弯矩M K 均为横向方向;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所示,该表中力V K 弯短M、水平力V均为横向方向;

(完整版)桩基础计算书

桩基础计算报告书 计算人 校对人: 审核人: 计算工具:PKPM 软件开发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设计单位:

灌注桩计算说明书 1.支架计算 组件钢结构支架要在37m/s(基本风压0.85KN/m2)的风载作用下正常使用,应使其主要构件满足强度要求、稳定性要求,即横梁、斜梁、斜撑、拉杆、立柱在风载作用下不失稳且立柱弯曲强度满足要求。组件自重19.5kg。 支架计算最大柱底反力: Fx max=5.6KN,F max=0.9KN,Fz ax=12.1KN Fx min = -6.9KN, Fy min= -0.9KN,F min= -7.29KN 2.灌注桩设计 2.1基桩设计参数 成桩工艺:干作业钻孔桩 承载力设计参数取值:根据建筑桩基规范查表 孔口标高0.00 m 桩顶标高0.30 m 桩身设计直径:d = 0.25m 桩身长度:I = 1.60 m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时,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5;所以本次设计中混凝土强度选用C25o灌注桩纵向钢筋的配置为3跟根①6,箍筋采用①4钢筋,箍筋间距选择300~400。 2.2岩土设计参数

2.3设计依据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以下简称桩基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结构载荷规范》GB50009-201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 2011年版)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2.4单桩竖向承载力估算 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 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式估算: 式中一一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阻力标准值,按 JGJ94-2008中表535-1取值, 吐鲁番当 地土质为角砾,属中密-密实状土层,查表得出干作业钻 孔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135~150;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按 JGJ94-2008中表535-2取值,吐鲁番当地土质为 角砾, 属中密-密实状土层,查表得出干作业钻孔桩的极限端阻力 标准值为4000~5500; 卩 -- 桩身周长; ――桩周第i 层土的厚度; ――桩端面积。 1) 计算参数表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图纸)工程计算书

基础工程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 1.1设计资料 1.1.1上部结构资料 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七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底层层高3.4m (局部10m ,内有10t 桥式吊车),其余层高3.3m ,底层拄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菏载见图2.1。 1.1.2建筑物场地资料 拟建建筑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平面位置见图2.2。 建筑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图2.2建筑物平面位置示意图 单位:m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 2.1m,根据已有的分析资料, 该场地底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其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2.1 表2.1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1.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1.2.1选择桩型 因框架跨度大而且极不均匀,柱底荷载大,不宜采用浅基础。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的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因钻孔灌注桩水泥排泄不便,为了减小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了可能性。 1.2.2选择桩的几何尺寸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④层土是较合适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d 2),工程桩进土深度为23.1m。 承台底进入第②层土0.3m,所以承台的埋深为2.1m,桩基的有效长度即为21m。 桩截面尺寸选用450m m×450m m,由施工设备要求,桩分为两节,上段长11m,下段长11m(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大1m,这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的起伏以及桩需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完整word版)桥台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桥台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路桥073 张金辉 一、荷载计算 (一)上部构造恒载反力及桥台台身、基础土重的计算 该部分的计算列于以下的恒载计算表中。(弯矩正负规定如下:逆时针方向取“+”,顺时针方向取“-”) 该桥台的侧立面图、平面图如图(一)、图(二)所示,在 计算桥台混凝土自重时,将其分为11块分别进行计算,最后将其 求和累加. 上部构造恒载计算: 上部构造恒载=边梁重量+中梁重量+桥面铺装重量 = 15*19.94*10.28+2*19.94*10.72+3。5*(12+5。5)*19。94 = 4723.587 KN

距离承台底形心轴的距离= 1.48 m 对承台底形心轴的弯矩为: Mx=— 2 1*4723.587*1。48=—3495。454 KN·m 图(二) 恒载计算表 序 号 计算式竖直力对基底中心轴偏心弯矩 10.75×0.3×2.5×2514。063 0.5×2。5+0.1+2=3。 35 47。111 20。5×2。5×1.37×0。3×0。512。844 3 1×2。5+0.1+2=2.93337.671 3 0。3×0.3×(1.75+5。5×3+1.74)×2544.9780.15+0。1+2=2。25 101。 201 4 0。5×0。3×0.3×(1.75+5.5×3+1。74) ×2522.489 3 1×0.3+0。1+2=2.249。476 5 1.02×0.35×(0。3+1。75+5。5×3+1。181.082+0.1—0.5×0.35=1.925348.59

(二) 土压力计算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取台背与填土间的摩擦角δ= 。 土压力按台背竖直(ε=0),回填土为两层: 0~1。5m 采用天然级配砂砾回填=40°,ε=0,δ= =20°,β=0, ; 下部分采用原土碾压回填 =16° , c=30° , ; 根据土压力相等的概念来计算1。5m 以下回填土的等效内摩擦角 : D ϕ=⎭⎬⎫⎩ ⎨⎧⎥⎦⎤⎢⎣⎡⨯--︒-︒γϕH c 2)245tan(arctan 452 H=6.606+1。5+1.37+0.75-1.5=8。726 m 其中 6。606=(1H +2H +3H +4H )/4 , 则有 D ϕ=⎭⎬⎫ ⎩⎨⎧⎥⎦⎤⎢⎣⎡⨯--︒-︒γϕH c 2)245tan(arctan 452 =⎭⎬⎫⎩ ⎨⎧⎥⎦⎤⎢⎣⎡ ⨯⨯-︒-︒-︒5.19726.8302)21645tan(arctan 452 =46.3º 因为回填土分为两层,故将两层土的重度、内摩擦角的值按土层厚度进行加权平均, 即 恒载 桥 台土 11947。481 11947. 481 2844.4 72 合 计 19255. 049 1708.873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lww

《基础工程》 课程设计计算书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学号: 设计时间: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1. 确定桩的规格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确定第4层粘土为桩端持力层。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截面为方桩,为400mm ×400mm ,桩长为9米。承台埋深1.7米 ,桩顶嵌入承台0.1米,则桩端进持力层2.4米。初步确定承台尺寸为2.4m ×2.4m 。 2. 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Q 根据公式(桩基5.3.5) 查表内插求值得 层 序 深度(m ) L I q sik (kPa ) q pk (kPa ) ○2 粉质粘土 2 0.6 60 ○3 饱和软粘土 4.5 0.97 38 ○ 4 粘土 2.4 0.25 82 2500 按静力触探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p pk i sik pk sk uk A q l q u Q Q Q +=+=∑ =4×0.4(60×2.0+38×4.5+82×1.5)+2500×0.4×0.4=902.4KN 取=uk Q 902.4 kN 3. 确定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 并确定桩数n 及其布置 (桩基3.3.3;5.2.2;5.2.5;5.3.5) 是否考虑群桩效应 4. 基桩承载力验算(5.1.1) ∑++= 2 max max i y x x M n G F N = 0.8 0.84.8 01.7)42(254420 1.72.4 2.41565⨯⨯⨯++⨯⨯⨯+ = 440.21+101.69 =541.9 kN < 1.2R =1.2×581.34=697.608 kN 且n G F N += = 440.21 < R =581.34 满足要求。 5. 承台计算(5.9.2) 承台底钢筋混泥土保护层成厚度取10c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采用HRB335级钢筋。各桩净反力计算如下: A 桩: ∑-= 2 i d a x Mx n F N ==0.80.84.801.7)55(33042035⨯⨯⨯+-=508.75-132.34=376.41 kN B 桩:∑+= 2 i c b x Mx n F N =0.80.84.801.7)55(33042035⨯⨯⨯++=508.75+132.34=641.09kN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