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大众传媒的变迁第3课时 教案

合集下载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设计(高三年级复习课历史必修二)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卫然一、学习目标1.了解大众传媒的含义和发展历程。

2.了解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理解大众传媒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4.掌握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大众传媒的含义、发展历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大众传媒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大众传媒的含义和发展历程。

2.图示法:通过展示各种大众传媒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上大众传媒的变迁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大众传媒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本课时为复习课,共2课时,建议用时1课时。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大众传媒的含义和发展历程。

(2)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大众传媒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众传媒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并提问:大众传媒的定义是什么?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讲授新课:(1)大众传媒的含义和发展历程提问:大众传媒的含义是什么?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大众传媒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讲解:大众传媒是指以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信息传播媒介。

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报纸时代(17世纪至19世纪初)这个时期,报纸是最早出现的大众传媒形式之一。

报纸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受众面广。

第二阶段:广播、电视时代(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广播和电视的出现,极大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广播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

电视的特点是图像、声音并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5.3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5.3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大众传媒变迁的小论文。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题,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小论文:
(1)论技术进步对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
(2)我国大众传媒政策与管理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
(3)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与角色
(4)从大众传媒变迁看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3)个性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深入研究大众传媒的某个领域或问题,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2)组织实地考察或采访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大众传媒的现实状况,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开展跨学科学习,如与语文、政治等学科相结合,探讨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政治宣传等方面的作用。
讨论后,每组整理出一份讨论报告,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悟。
5.请学生关注近期热点新闻,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分析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通过学习大众传媒的变迁,使学生认识到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尊重和关注。
3.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大众传媒政策及管理制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大众传媒的定义、功能及变迁过程;不同时期大众传媒的特点及其代表形式;技术进步对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我国大众传媒政策及管理制度的演变。
2.难点:分析技术进步对大众传媒变迁的作用;理解我国大众传媒政策及管理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分析现实生活中大众传媒现象。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有力载体,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大众传媒的变迁是社会生活发展史领域的重大成果体现,同时也有效地记录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社会思潮的形成发展,是人类文明传播与传承的重要工具。

大众传媒的进步有利于人们更充分地了解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知识与能力】(1)了解近现代报刊发展的两个阶段(洋人办报阶段与国人办报阶段),知道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报刊;知道广播影视在我国普及的大概过程;简单叙述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2)理解报刊业、广播影视业及互联网的发展给当时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3)分析影视业繁荣的原因,评价互联网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探讨归纳大众传媒的变迁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形成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通过讲述大众传媒的变迁史,认识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生活发展史的推动作用和对人类历史发展历程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近现代大众传媒发展史的长期性与艰难性体悟中国人民对于坚定促进中国现代化的不懈努力及其中蕴含的饱满的为祖国建设发展拼搏的爱国情感;(2)从大众传媒发展时期中的代表性作品了解中国人民灿烂的文化遗产,联系文化发展现状,激发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从大众传媒发展繁荣的原因分析中领悟现代科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树立科学创新精神。

【重点】报刊的发展历程,广播影视的普及过程以及互联网的我们生活的利与弊。

【难点】大众媒介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然了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但是信息传播领域的变革显然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要求,除背景之外,影响也是一大重点,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16【教学设计】《大众传媒的变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16【教学设计】《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材分析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于是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报刊应运而生,这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日新月异,相继出现了电影、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

教材选取了报刊、影视和网络这三大媒介,以点代面从其自身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各种媒体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报刊发展的历史较长,内容较为丰富是本节课的重点。

电视和网络媒介的历史短暂,但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对中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以讨论、探究等形式积极引导。

在信息时代多元化的传媒手段中各种媒介都有着自身无可比拟的优势以其各自的方式影响着社会思潮,使得社会思潮呈现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但是也容易让人无所适从。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过程,了解中国影视业发展的过程。

2、识记第四媒介神奇的魅力;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3、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和历史比较法对本课探讨和学习。

通过搜集和展示图片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优势等文化媒介的学习,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2、大众传媒的百年变迁,其实就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社会生活发展史,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媒介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辩证地认识、分析这些媒介,就能使它们为我所用,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高中历史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必修 2一、报刊业走向繁华旧民主主义革命19 世纪先期,外国人在华办报《中国从报》《万国公成为宣传改进、革命和新文化的期间报》等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1873,艾小梅在汉口主办《昭文新报》国人最早在中众的重要启发作用国境内创立的报刊戊戌变法《时务报》辛亥革命《民报》五四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公民中共创立的政论性报刊与公民期间党《中央日报》党控制针锋线对斗争为争夺革命成功发挥重要作用建国后《人民日报》《光明天报》宣传党路线、政策和目标的主要舆论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报刊业恢复活力各报把真切、实时、客观和讲究新闻价值作为发展方向二、电影的发展:1、 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2、 1905 年,《定军山》首映成功,标记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3、 1931 年,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4、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的《渔光曲》,在1935 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取荣誉奖,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

5、《风云子女》插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以后成为国歌。

6、新中国建立后,电影事业出现新特色,反应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纷繁搬上银幕。

三、电视的发展1、改革开放前: 1958 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记中国电视事业的出生。

2、改革开放后:卫星传递技术的应用,电视渐渐普及,有线电视进入千家万户。

四、“第四媒介”1、互联网出生于20 世纪 60 年月,90 年月风靡全世界, 1994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000 年上网用户近1000万。

2、特色:①它集报纸、广播、电视三种媒介的优势于一体,经过网络公布的信息能够是多种流传符号的组合,文字、图像、声音兼顾,还可以模拟三维动向成效,拥有较表现力和感染力。

②高度互动,双向教授。

人们上网能够参加议论,随时发布自己的建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5.16《大众传媒的变迁》参考教案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5.16《大众传媒的变迁》参考教案3

《大众传媒的变迁》参考教案【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了解报刊、影视、广播、互联网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社会中所起的宣传作用,探讨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和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重、难点】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提问启发法、阅读指导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中国的宪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众传媒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讲授新课】提问:什么是大众传媒呢?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被称为三大媒介。

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出现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合作探究】1: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一种观点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一部分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2)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

2.发展1)在近代,报刊成为维新派、革命派和新知识分子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

2)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一历史学案 5.3 大众传媒的变迁 3(人教版必修2)

高一历史学案 5.3 大众传媒的变迁 3(人教版必修2)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知识梳理】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等。

2.维新派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3.20世纪前期,中共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丰富。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中国电影:1905年,《定军山》标志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中国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三.互联网的兴起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介”。

到2006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23亿。

【疑难突破】1.报刊业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①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②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

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③对夺取近代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大众传媒的变迁●从容说课本节课通过对中国报刊、影视、网络这三个重要媒介形成、发展、繁荣的整个过程的介绍,反映出中国大众传媒历史变迁的概况,同时揭示出传媒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一目“报刊业走向繁荣〞主要介绍了中国报刊业形成、发展、繁荣的全过程以及报刊业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所起的作用。

第二目“影视事业的发展〞那么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中国电影事业和电视事业的发展以及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三目“‘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表达了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介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着重表达它与以往的传统媒介相比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此外,教材还通过“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栏目,提供许多有益的详细的史料,教学过程中要好好利用。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报刊业发展的过程,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

2.掌握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分析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3.了解“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认识互联网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图表,加深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讨论,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全面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特别是精神生活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明确大胆借鉴、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获得信息?生: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师:很好,这些都属于大众传媒的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近代以来,随着人与人之间联系的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的大大加强,就越来越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

于是大众传媒出现,最先是报刊,随后是广播、电影、电视等相继出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3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目标】1.了解报刊业发展的过程,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

2.掌握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分析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3.了解“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认识互联网的优势。

【教学方法】1.通过制作图表,加深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讨论,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全面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2014.03.08马来西亚飞机失联事件导入讲述新课:一、大众传媒的变迁1.大众传媒的涵义所谓大众传媒,即向大众传播信息(新闻性信息、评论性信息、舆论性信息、教育性信息、娱乐性信息、服务性信息、商业性信息)的载体、工具的总称。

泛指信息的传播者所利用来向他人传播信息的一切方式和手段。

主体是信息的发出者,客体则是信息的接受者,信息为联系二者的媒介。

2.大众传媒发展过程(1)古老的传媒手段事例介绍:马拉松战役、烽火戏诸侯、飞鸽传书、驿站。

(2)人类普遍使用的传媒手段事例介绍:书籍、报纸、杂志。

(3)信息时代的传媒手段事例介绍: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一)电影的发展露天电影院成了回忆,黑白画面成了过Array去,拍摄的胶片越来越少,而特技的使用越来越多。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一群电影人用光影符号记载了百年的生活和情感。

2005年,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

——2005年12月26日07:53华商网-华商报不知不觉间,电影的发展走过了100多年让我们一起回到一百多年前的一片黑白、无声的电影圈的发展。

(点明:《风云儿女》的主题曲,现在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时光。

在这一百年中,中国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过程,从传统电影到数码电影时代,从国内走向世界,取得很大的成功老师:票房破亿,说明中国人对于电影的热情都没有丝毫的改变过,电影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 —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 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二、影视事业的发展三、互联网的兴起
学生讨论
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并 深化认识
归纳大众媒介发展规 律及各自特点
结束
知识点 学习 编 号 目标
练习题目内容
⑴ 识记 1.传统的三大媒介是:①报纸;②广播;③电视;④互联网
理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与国民党创办的报刊进行针锋相对 的斗争,其中国民党的报刊是:
学生通过对经济史的阶段学习,已经对其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并逐步形成联系的观点 看待历史史实。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的基 础并可以进一步提高。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报刊、影视、网络这三个重要媒介形成、发展、 繁荣的整个过程,反映出中国大众传媒历史变迁的概况,同时也揭示了传媒的发展对社会发展
A.《解放日报》B.《新华日报》C.《人民日报》D.《中央日报》
答案:D
⑵ 理解 3.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报刊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文化大革命”中,很多报纸继续发行
B.报纸的内容单调雷同
C.一些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



D.报纸不可以刊发“号外” 识记 答案:C
4.下列有关大众传媒的影响,正确的是:
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3课时 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3课时 教案

第16课群众传媒的变迁【三维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1、识记近现代报刊产生、开展及繁荣;?昭文新报?;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开展的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开展;四大媒介。

2、理解通过对近代传媒的开展变迁,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是电视迅速普及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

3、运用通过学习近代传媒的开展变迁,比拟出四大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概括阐释;合作交流;思维拓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事业的开展以及互联网的优势等文化媒介的学习,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开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开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开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开展;难点:如何认识群众媒介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阵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掀起了2021年第一波追剧热潮,大批粉丝狂热追捧。

假设你是粉丝中的一员,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获得到这部电视剧的最新讯息?〔引出群众传媒〕一、报刊业之变(1)思考古代报纸和现代报纸的区别?第一,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官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迁、奖惩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第二,它的形式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没有分栏也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文字体裁的分野,也没有广告。

第三,它的发行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是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驿站传递,不是由报社出版发行,没有作为独立行业的报业。

(2)阅读教材,自主完成阶段时间代表刊物内容形成开展19世纪中期19世纪七十年代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20世纪前期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改革开放(3)探究:你如何看待近代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①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②是近代西方文化的载体,传播了西方文明。

〔4〕思考报刊和时代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报刊内容反映时代特征,报刊促进了时代的开展。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3课时 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3课时 学案

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习目标1.了解报刊、影视、网络等媒介形成、发展、繁荣的整个过程及有关史实。

2.准确理解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正确认识四大媒介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预习内容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19世纪:。

2.20世纪前期:。

3.新中国成立后:。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1)开始起步:。

(2)迅速发展:。

(3)走向辉煌:。

2.电视(1)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电视逐渐普及:。

(3)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互联网的兴起1.兴起过程(1)诞生:。

(2)发展:。

(3)传入中国:。

2.特点(1)。

(2)。

(3)。

3.影响(1)。

(2)。

合作探究1.分析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2.电影、电视媒介各具有什么特点?3.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电视普及的原因。

4.互联网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课堂练习1.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A.报道国内外大事B.娱乐大众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2.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3.“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

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②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民国时期,报头含“民”字的报纸在新闻界中有“竖三民”“横三民”之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3课时 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3课时  学案

课题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习目标了解我国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了解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认识大众传播媒体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难点如何认识大众媒介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习内容及过程教学设计学习札记学习内容及过程教学设计学习札记【自学导引】一、报刊业走向繁荣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填充下表空格处:时期(阶段)代表性报刊(或主要概况)近代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著名的有、;19世纪70年代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戊戌变法前后多反映社会思潮:先后有思想和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主要舆论工具:、;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报刊:、;改革开放后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各种、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业的起步与发展:①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②20世纪年代以后,发展并走向成熟;③新中国成立后,和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④20世纪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电视业的产生与发展①概况:年,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出现。

②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②影响:丰富了,开阔了,增加了,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互联网的兴起四大媒介是指、、、。

其中被称为第四媒介。

1.概况: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年代末;年代以后风靡全球。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网络媒介的特点:集、、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和。

3.影响: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与。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也改变着人们的、、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巩固练习】1.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考试说明】1.高考要求: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

2.学测要求:了解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认识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近现代报刊的产生、发展及繁荣;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四大媒介。

(2)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所起的宣传作用;电视的迅速普及;互联网具有的优势。

(3)运用: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优势等的学习,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的深刻影响。

(2)大众传媒的百年变迁,其实就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社会生活的发展史,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媒介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辩证地认识、分析这些媒介,使它们为我所用,为社会造福。

【教学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业的发展。

突破方法:依据教材中提供的时期,把握中国报刊业的兴起、发展和繁荣的阶段情况,突出每一时期的时代特点,以及报刊所发挥的社会功能;通过对史实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和思考并得出结论,学会运用资料,体验历史思维。

【教学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突破方法:通过学案的活动二,分析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通过课件图片展示,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教学时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本基本线索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件上相关材料和教材中有关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注意把历史知识的传播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

讲课时用启发式谈话法、小范围讨论法、多媒体手段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中国有两种球很奇特,一种是乒乓球,谁都赢不了;一种是足球,也是谁都赢不了。

一种把对手打哭,一种把观众打哭。

”对于前者,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只要输球就是新闻。

可就在前天,在江苏无锡举行的第23届乒乓球亚锦赛上,中国乒乓球队拿到了七项冠军里的六项,唯独女单冠军被日本选手平野美宇夺走。

那么问题来了,这条新闻我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图片右上角有“CCTV5”标识)这条新闻离我们有点远,我们再来聊聊身边的事情。

看看这是谁?(《涟水日报》刊登英语老师孙百涟的图片)那这个呢?(手机里“涟水教育局”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数学老师皇甫立蚌的图片)这些宣传报道又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呢?(电视、报刊、互联网)像报刊、电视、互联网这些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就是大众传媒,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板书课题)【教学过程】过渡衔接: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这么多大众传媒,最早出现的也是报刊,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课本的第一个标题,报刊业走向繁荣。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教师讲解:请大家根据教材72-75页,填写活动单上关于报刊的表格,简单了解一下中国近代以来不同时期报刊业发展的相关内容,等会要请同学到PPT上填空。

学生活动:填写表格并识记重点内容,然后到PPT上填空。

教师活动:把学生的答案转移到黑板上(板书)。

教师讲解:近代以来,中国最早出现的报刊是外国人创办的,并且是外文报刊,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

下面这三项都是中文报刊,但各有侧重点:最早的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注意字的正确书写),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是《申报》(讲述其发展史),中国人自己办的是《昭文新报》(补充相关知识)。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三件事情必须要提,他们分别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而报刊也就成为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先进知识分子)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

戊戌变法时期,中国人自己办报越来越多,大多反映社会思潮,宣传维新思想,比较著名的是由梁启超等人在1896年创办的《时务报》。

该报由梁启超主笔,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保守,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很大作用。

辛亥革命时期,比较著名的报刊就是《民报》。

该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孙中山在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革命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革命党人的主张,对促进革命高潮的到来起了巨大作用。

新文化运动期间,比较著名的报刊是《新青年》,由陈独秀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

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俄国十月革命后,在陈独秀、李大钊主持下,《新青年》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20世纪前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报刊业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一时期的报刊,主要是进行舆论宣传,发挥其导向作用。

合作探究:报刊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P72-73,分析近代中国报刊发展的相关内容: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

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材料二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

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1.原因:(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特点:(根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

)3.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报刊等大众传媒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形成完整答案。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展示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过渡衔接:本节课的考点之一是认识大众传媒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大众传媒除了报刊以外,还有影视、广播、互联网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第二个标题,影视事业的发展。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教师讲解:请大家根据教材72-75页,填写活动单上关于影视的表格,简单了解一下中国影视业发展的相关内容,等会要请同学到PPT上填空。

学生活动:填写表格并识记重点内容,然后到PPT上填空。

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所以现在电影网的网址也是http :// ;除此之外,电影事业还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一个是1931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另一个是1935年,《渔光曲》是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到了20世纪20年代,我国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设立广播电台,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广播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电子媒介。

而电视的发展,标志性事件是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随着电视的普及,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

过渡衔接:老师小时候放假在家,最开心的就是看电视,而现在的你们,放假以后大多数都喜欢玩电脑和手机,可是如果没有互联网,手机顶多就是一块“板砖”。

美国科学家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做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

”互联网给我们的现代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互联网的兴起教师讲解:请大家根据教材72-75页,填写活动单上关于互联网的表格,简单了解一下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相关内容,等会要请同学到PPT 上填空。

学生活动:填写表格并识记重点内容,然后到PPT 上填空。

教师讲解:1994年,中国正式接人互联网。

它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具有迅速传播信息功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

课堂讨论:互联网的普及有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畅所欲言,表达观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点一:有:互联网功能强大,被称为“第四媒介”可以集其他媒介于一体。

观点二:没有:不同的媒介各有自己的优点和自己的特色栏目,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不能取代其他媒介。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对大众传媒的扫描、聚焦和感悟,了解了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特点、内容和影响,而处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正确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不能因为信息量太大而失去自我,有时间还是多看书,多思考,多锻炼身体,只有这样,你才会让大众传媒真正为你而服务。

【课堂检测】1.哪一媒介,标志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2.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的报刊主要是什么?3.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什么?4.随着电视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5.大众传播的“四大媒介”分别是什么?【课堂反馈】1.近代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

为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A.电影电视B.电报电话C.报纸杂志D.铁路交通2.孙中山曾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孙中山认为《民报》的主要作用是()A.介绍时事B.讨论商情C.学术交流D.宣传革命3.1907年,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舆论中心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就刊出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

这表明()A.报纸宣传推动了社会变革B.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4.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道。

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

“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据此可知该刊物()①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②内容丰富多彩③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④形式通俗易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当前越来越多的人从网上购买商品,京东、淘宝等购物网站的商品销量与日俱增;从前乘坐火车出行都要到售票处排长队买票,现在更多的人从网上买票。

这表明互联网()A.改变了人们生活 B.决定了人类命运 C.扰乱了社会秩序 D.消除了传统习惯【板书设计】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作业布置】完成课堂反馈:CDABA 【教学反思】20世纪20年代,大城市大众传媒的变报刊广播互联网代表、原因、特点、影响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1905年电影、1958年电视生活丰富多彩影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