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必看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看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看知识点一、基础知识1.语文基础知识:字音、字形、字义、词义、成语、诗词、修辞等。

2.文言文知识:古文选读、文言文基础语法等。

3.现代文知识:常见文体、修辞手法、主题思想等。

二、阅读理解1.阅读理解技巧:题目分析、文章理解、选项辨析等。

2.阅读素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三、作文基础1.作文写作技巧:立意、构思、段落写作、结尾技巧等。

2.作文类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3.作文语言表达:丰富的词汇、恰当的句式、连词运用等。

四、语法知识1.名词:名词的分类、复数形式、所有格等。

2.动词: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等。

3.形容词和副词:程度、比较等。

4.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等。

5.冠词:不定冠词、定冠词等。

6.介词:常见介词的使用、固定搭配等。

7.连词:并列连词、从属连词、状语从句引导词等。

五、修辞手法1.比喻:目的、方法、特点等。

2.拟人:特点、作用等。

3.夸张与夸饰:类比、对比等。

4.排比:特点、运用等。

5.反问与修辞疑问:区别、意义等。

6.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六、诗词鉴赏1.唐诗宋词:作者、背景、题材、艺术特点等。

七、古代文化知识1.文言文名篇:《孔子家语》、《论语》、《史记》等名篇的作者和内容。

2.文化常识:古代典籍、文化名人、古代科技发明等。

八、写作技巧1.默写与填词:常见词组、古诗名句等。

2.句型转换:句子结构变化的方法和技巧。

3.改错与辨析:常见语法错误和解析。

九、写作素材1.名言佳句:常见的名人名言和文学名句。

2.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应用。

3.各类话题的素材:社会热点、人生哲理、家庭生活等。

2024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

2024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

2024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一、词语积累1.同义词、反义词:常见词义辨析、近义词、反义词等。

例如:聪明、伶俐、聪颖、聪慧。

2.近义词辨析:解释、阐述、表明、说明等。

3.词语辨析:例如:爱人、亲人、亲友、爱友。

4.成语:常用成语的释义和用法,如拔山盖世、三心二意等。

5.诗词:常见古代文学作品、诗词背诵、常用诗词的意蕴等。

6.词语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二、语言文字知识和技巧1.理解:阅读理解、短文改错、短文填空等。

2.查找:词典的使用和查找能力训练。

3.运用:提纲、填空、补充、改写、联想、解答等。

4.语言表达:书写规范、标点符号、成段写、通信写作等。

5.复习修炼:(1)课文背诵:熟读背诵教材课文。

(2)写作训练:叙事、描写、议论等写作训练。

(3)作文指导:根据题目要求写作、写作要点提示、扩展性写作训练。

(4)语法归纳:主谓一致、名词性从句等。

三、修辞手法1.比喻:生活中的比喻、文学中的比喻。

2.拟人:赋予生命和人类特点给非人事物。

3.夸张:夸大事实或含义。

4.排比:重复使用同一个句式,起到强调效果。

5.对偶:将两个相对或相对性较强的事物进行相互对比。

6.借代:通过词、形象等来达到其中一种意义或形象。

四、阅读理解1.看题型:选择、判断、细节描写、分析归纳、首尾呼应等。

2.看干扰选项:排除法、提取关键词、逻辑判断等。

3.看文本:针对文本的问题、特点等。

4.解题技巧:找信息、寻特征、理解含义、识别结构等。

5.环境拓展:增加额外知识,引导推测,丰富阅读解题。

五、写作技巧和训练1.审题:认真理解题目要求。

2.规划:提纲、逻辑、段落划分等。

3.新意:亮点突出、独特观点。

4.结构:一二三分、总分总、归纳段。

5.语言:名言警句、修辞手法、句式变换。

6.语法:主谓一致、单复数、形容词用法。

7.书写:字迹工整、符合字数要求、标点符号正确。

六、古诗词常识1.阅读理解:解读古诗词蕴含的含义。

2.字词造句:选取古诗词中的字词组成句子。

中考语文汉语语法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汉语语法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汉语语法 专题复习
目 录
01
学习目标
02
考点解析
03
题型聚焦
04
学法指导
05
真题再现
06
知识清单
01
学习目标
1.掌握初中语文必考的语法知识。词性的定义,词性的类别。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05
真题再现
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 )
A.①他在学校里。 ②他在阅览室学习。
B.①这座房子朝南。 ②他朝北走去了。
C.①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一起抓。
②张健和李升一同到北京去了。
D.①运动会上,他得到了百米冠军。
②他的字写得很工整。
2.下列词语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 )
A.学校 理想 这里 飞机 B.跑步 时间 孩子 父亲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有: 确数词:1、2、3、一、二、三、壹、贰、叁、 二分之一、3.45…… 概数: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序数: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 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有:
名量词:尺、寸、里、公里、斤、两、辆、 角、元……
动量词:把、次、趟、下、回、声、脚、幢、 座…… 时量词:天、年、秒、小时、分(钟)。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有:人称代 词: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短语
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 合成的语言单位。根据 其构成方式可以分成以 下五种结构类型: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如:
老师和同学 调查研究 培养和提高 万紫千红 理直气壮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4语法知识(知识清单部编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4语法知识(知识清单部编版)

中考复习之语法知识(知识清单)【一、词性之实词和虚词】一、实词1.名词(七上P13)名词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娃娃”“姑娘”“青年”“农夫”;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如“绿萍”“水藻”“铃铛”“镰刀”“蟋蟀”;有的表示抽象的事物,如“精神”“传统”“法律”“爱情”;还有的表示时间,如“秋天”“昨天”“过去”“早晨”。

这些都不难区分,使用时也不太容易出错。

需要注意的是另一类表示方位的名词,一般称为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等。

大多数情况下,方位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

例如:(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2)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刘湛秋《雨的四季》)2.动词(七上P49)动词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动作——走、跑、唱、跳、打、躺等;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某种心理活动——爱、恨、担心、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等;而事物又总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等。

这些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叫作动词。

大多数动词意义实在,较好把握;有一些动词用法比较特别,需要特别注意。

一类表示可能、应该、意愿,如“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要”“应”“应该”“应当”“肯”“敢”“愿”“愿意”等。

这类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例如: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一类表示动作趋向,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等。

这类动词往往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后边,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例如: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还有一类表示判断,主要是一个“是”。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语文,作为中考的重要科目之一,语法知识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语法似乎是个抽象而又难以捉摸的概念,但实际上,它就像我们日常交流中的规则一样,默默地发挥着作用,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语法,简单来说,就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它包括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

词法主要研究的是词的分类、构成和变化规则;句法则关注句子的结构和类型。

先来说说词法。

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名词,比如“书包”“学校”“桌子”,指的是各种人和事物的名称。

动词,像“跑”“跳”“写”,表示动作或行为。

形容词呢,如“美丽”“聪明”“高大”,是用来描绘或修饰名词的。

数词,“一”“二”“三”,大家都很熟悉啦,用来表示数量。

量词,“个”“只”“条”,用于计量事物的单位。

代词,“你”“我”“他”,能代替名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副词,比如“很”“非常”“已经”,常常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

介词,“在”“从”“对于”,用于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其他词的关系。

连词,“和”“但是”“如果”,用于连接词、短语或句子。

助词,“的”“地”“得”,起着辅助作用。

叹词,“啊”“呀”“哎哟”,表达情感或感叹。

拟声词,“哗哗”“呼呼”“滴答滴答”,模拟声音。

了解了词的分类,再来说说词的构成。

合成词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并列式,像“朋友”“开关”,是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

偏正式,“火车”“黑板”,前一个词根修饰限制后一个词根。

补充式,“提高”“说明”,后一个词根补充说明前一个词根。

还有动宾式,“打球”“开车”,前面是动词,后面是宾语。

主谓式,“地震”“心酸”,前面是主语,后面是谓语。

接下来是句法。

句子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又包括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主谓句,像“他跑得很快”,有主语和谓语。

非主谓句,“下雨了”“多好啊”,没有主语或者谓语。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础知识1.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比、排比、设问、反问等。

2.修辞格:描写、叙述、议论、劝说、抒情等。

3.文学常识:名著、名言、典故等。

4.诗歌鉴赏:诗的体裁、韵律、格律等。

5.成语典故:常用成语的意义、出处等。

二、阅读理解三、写作1.作文写作: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写作结构、提纲写作等。

2.写作技巧:修辞技巧、过渡句的使用、段落衔接等。

四、语法知识1.词语辨析:近义词、近义词辨析题的技巧。

2.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基本概念、特点、辨析。

3.语法基础:句子成分、主谓宾等基础语法知识。

4.语法句式:倒装、省略、并列、比较等语法句式的概念和使用。

五、常见题型1.改错题:对句子中的错误进行修改。

2.短文填空:根据语境补充文章中的词语。

3.选词填空:根据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4.阅读填空: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5.阅读理解题:根据文章理解,回答问题或选择正确答案。

六、阅读技巧1.标题关注法:根据标题推测文章内容。

2.段落主题法:根据段落的主题来理解文章。

3.关键词法:对关键词进行提取,理解文章。

4.预测法:通过提前预测文章的发展来理解文章。

七、写作技巧1.提炼观点:明确写作观点,提炼出核心论点。

2.选取材料:根据写作要求选取合适的材料。

3.组织结构:根据写作要求组织文章结构,明确段落分工。

4.语言表达: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格,使文章更有表现力。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知识点主要包括修辞手法、修辞格、文学常识、诗歌鉴赏、成语典故、阅读理解、写作、语法知识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并配合阅读和写作技巧,能够更好地完成中考语文题目的解答和作文写作。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句子成分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句子成分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句子成分词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句子成分及口诀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主语:1、定义: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3、符号:双行线═。

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_____。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

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中括号〔〕。

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

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 补语< >绕口令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句子知识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句子知识

选择复句
•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选择关系的分句组成。 各个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相关的情况, 表示从中选择一种。
•选择复句有两种。一种是有取舍的选择复句, 表示对两种可能的情况有所取舍,常用“宁 可……也不……”“与其……不如……”等 关联词语。 例如: 1、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中考总复习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句子知识
(一)按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类
• 1、陈述句:是叙述事实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 刚写好作业。
• 2、疑问句:是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你 到哪里去?
• 3、祈使句:向别人表达某种请求、命令、劝阻、商量 等意思的句子。句末用句号或叹号。如:不能停留!
• 4、感叹句:抒发感情的句子。句末用叹号。西湖多美 啊!
3、“(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 会。”的主干是:社会是社会。
什么是复句? 由两个或以上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 句,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做分句。
单句和复句的区分
• 单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复句有两套 或两套以上的句子成分。如:
1.对待错误和失败的态度应该是:分 析原因,总结教训,找到正确的道路。
• (二)按句子的内部构造分类
• 1、主谓句: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 语调构成的句子。如: 雨是最寻常的。 他性格温和。 忽然电话铃响了。 今天星 期一。
• 2、非主谓句:由主谓句以外的其他短语或 单个的词构成。如:飞机!1950年夏天。 (名词非主谓句)
• 站住!有人敲门。(动词非主谓句) 好!漂亮极了。 (形容词非主谓句)
2、与其碌碌无为地混一生,不如壮烈地死去!
• 一种是无取舍的选择复句,只提出几种可能的情况,表示 几种可能性是相容的,并不互相排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或者……或者……” “也许……也许……”;有些可能 性是不相容的,非此即彼。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不是…… 就是……”“要么……要么……”“是……还是……”

中考语文复习必备语法知识

中考语文复习必备语法知识

中考语文复习必备语法知识中考语文复习必备语法知识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中都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中学阶段,语文课程逐渐进入深度学习,语法知识也成为重点,占比较大。

作为考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在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文总结了中考语文复习必备的语法知识,包括词类、句子成分、语态、时态、语气等方面。

一、词类1.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

其常见的特殊用法包括复合名词、物质名词、集体名词、数词、量词、名词的所有格等。

2. 动词:是表示动作、变化或状态的词。

其重要的用法包括谓语、状语、动宾短语、被动语态等。

3. 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的词。

其常见的特殊用法包括比较级和最高级、修饰物主代词、修饰感官动词等。

4. 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

其重要的用法包括修饰动词、修饰形容词、修饰副词、修饰句子等。

5. 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指示代词的词。

其常见的特殊用法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等。

6.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两类。

基数词常用于计数,而序数词常用于表示顺序。

7. 介词:是用来引导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其他词语相连的词。

其常见的特殊用法包括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复合介词等。

8. 连词:是用来连结句子或词语的词。

包括并列连词、从属连词、关联词等。

9. 叹词:是用来表示强烈情感、表达感叹或呼喊的词汇。

其常见的特殊用法包括感叹语气。

二、句子成分1. 主语:是句子中的谓语所描述的对象。

它通常是名词、代词或句子。

2. 谓语:是动词或者动词词组,通常用来描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3. 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或行为的作用对象。

它通常是名词、代词或句子。

4. 定语:是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或词组,通常放在名词或代词前面。

5. 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或词组。

6. 表语:是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词或词组。

语文版中考语文语法知识之短语结构类型及判断窍门

语文版中考语文语法知识之短语结构类型及判断窍门

语文版中考语文短语结构类型及判断窍门短语结构类型一、并列短语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

1、类型⑴名+名文化教育今天或明天(名词短语)⑵动+动调查研究愿意并实行(动词短语)⑶形+形光辉灿烂庄严肃穆(形容词短语)⑷代+代我和他这样那样(名词短语)⑸数量+数量四面八方千秋万代三斤五两(名词短语)2、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

例如:工厂农村我你他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⑴时间顺序:春、夏、秋、冬⑵大小顺序:省、市、县⑶年龄顺序:老、中、青⑷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⑸语言习惯:男女老少金银铜铁油盐酱醋3、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例如:姐姐和我(名词+代词)勤劳勇敢不怕苦(形+形+代)二、偏正短语1、前偏后正:“偏”修饰、限制“正”。

⑴定+中(名、代),如:(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⑵状+中(动、形),如:[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2、旧语法:“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

新语法:统一为“的”。

三、动宾短语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

动词+宾语。

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的。

例如:消灭敌人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闹下决心有幽默感像珍珠四、述补短语A、动+补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

例如: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引在脑子里、跑得快、走的急五、形补短语B、形+补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例如: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漂亮极了六、主谓短语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结构形式:A名+动B名+形C代+动D代+形例如: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灿烂心情舒畅特殊主谓短语:名词做谓语。

例如:今天星期三明天国庆节他中等身材七、复指短语两部分组成,语法地位一样,所指内容相同,意义上有复指关系,结构上是同位关系,在句中做同一成分。

中考语文考点知识点整理归纳

中考语文考点知识点整理归纳

中考语文考点知识点整理归纳一、词语辨析1.同音异形词:如夏天和炎热、寒冷和冰冷等。

2.同义词、近义词:如爱、喜欢、宠、钟情等。

3.反义词、对义词:如高和低、大和小等。

4.省略句中的词语:如“人多会乱。

”中省略了“说”。

二、词义理解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如“他的言行举止充满了自信。

”中的“言行举止”的意思是行为表现。

2.根据常识、文化背景理解词义:如“日暮归途远。

”中的“归途”是指回家的路程。

三、短语搭配1.动宾短语:如做作业、看电视等。

2.表示时间的短语:如昨天晚上、每天早晨等。

3.表示地点的短语:如在教室里、在家里等。

四、句子结构分析1.主谓结构:如小明学习认真。

2.主谓宾结构:如他们每天晚上看电视。

3.定语从句:如那个戴红帽子的人是我的哥哥。

4.状语从句:如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游泳了。

五、修辞手法1.比喻:如他的笑容像太阳一样明亮。

2.排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3.比拟:如她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4.夸张:如我等了一个世纪那么长时间。

六、文言文阅读1.阅读诗词:提醒注意韵律和意境的表达。

2.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如定语后置、句末反问等。

3.理解文言文中的典故和成语:如卧薪尝胆、飞黄腾达等。

七、文学常识1.了解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和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了解一些古代诗人、作家的作品和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等。

八、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根据短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

3.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格、完成句子等。

九、写作技巧1.写作基本要求:如开头、结尾等。

2.描述人物、场景和心情的技巧。

3.运用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之句子成分及口诀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之句子成分及口诀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 怎么样” 或是什么”3、符号:波浪线—~。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 可以、说 ”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 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 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介词: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 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啊吧呢,他词后边 附加义。
连词:
成分连词难分辨,换位不变才是连
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 “的”字连接。3、符号:小括号( )。
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 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 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 地”字连 接。3、符号:中括号〔 〕。
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 回答“怎么样”、 “多久”、 “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 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 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 ”字连接。3、符号:单书名号〈 〉。
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 状谓定。
数词:
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 是概数。
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 用分数。
量词:
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 分两款。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法知识课件(共88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法知识课件(共88张PPT)

第二讲 语 素
一、语素的概念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语音、语义)结合体。如:“马虎”这 个语素,它的语音是“mǎ hu”,语义是“不认真”。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如“天、地、河、农、土、 啥、而、吗”等,也有两个音节的,如“荒唐、牢骚、参差、尼龙”等, 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如“法西斯、海洛因、迪斯科、乌鲁木齐、 布尔什维克”等。 语素不能再分成更小的音义结合体,一旦拆开,要么不表示任何意 义,要么表示毫无关联的两个意义。
2、序数词——表示次序前后。一般是在基数前加前缀“第”或 “初”组成,例如“第一、第五、初一、初五”。有时可用“甲、
(六)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可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两大类。
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如“一个人”。动量 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如“看三次”“看三 天”。下面是量词分类系统表:
②[为崛起的中国]而努力工作(表目的)
③[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拨动听众的心弦(表工具方式)
④[从早上]工作到晚上(表示时间的起点)
⑤[在阅览室]看书(表示处所)
⑥黄河发源<于青海>(表示处所)
⑦(关于嫦城奔月)的传说(表示有关事物)
(二)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 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
一、实词(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或时地的名称。名词 有以下几种:
1、专有名词:鲁迅、中国、澳门 2、普通名词
:朋友、同志、作家、学生、牛、羊、飞机、原子 集合名词:人民、人口、群众、物品、马匹 抽象名词:道德、思想、文化、政治、欲望、苦头 物质名词:水、油、肉、声音、风、阳光 3、时间名词:秋天、早晨、明年、现在 4、处所名词:河岸、东郊、周围、里屋 (新疆、北京、广东、亚洲等兼属专有名词和处所名词) 5、方位名词:前、后、左、右、之上、以下、以西

中考语文复习重点语法归纳

中考语文复习重点语法归纳

中考语文复习重点语法词类表词组表句子成分表单句表复句表标点符号用法1. 句号(。

)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例如:(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3)亚洲地域广阔, 跨寒、温、热三带, 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气候复杂多样。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

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例如:(4)请您稍等一下。

句号还有另一种形式, 即一个小圆点(·), 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2. 问号(?)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例如:(5)你见过金丝猴吗?(6)他叫什么名字?(7)去好呢, 还是不去好?疑问句一般是用来提出问题的。

反问号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号, 末尾一般也用问号。

例如:(8)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9)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 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 末尾不用问号。

例如:(10)我也不知道该谁去。

(11)请你问问他姓什么。

3. 叹号(!)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如:(12)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13)我多么想看看她老人家呀!感叹句是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

例如:(14)你给我出去!(15)停止射击!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也用叹号。

例如:(16)我哪里比得上他呀!4.逗号(,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例如:(17)我们看得见的星星, 绝大多数是恒星。

(18)应该看到, 科学需要一个人献出毕生的精力。

(19)对于这个城市, 他并不陌生。

(20)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 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表示句子内部停顿的符号还有顿号、分号和冒号, 不过这三种符号都有专门的用途, 只有逗号是一般性的, 行文中用得最多。

例(17)一例(19)中的逗号表示单句里边的停顿, 例(20)中的逗号表示复句里边分号之间的停顿。

5. 顿号(、)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一、基础知识。

(一)字词。

1. 字音字形。

- 常考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处(chǔ、chù)”等。

要根据不同的词语语境确定读音。

- 易错字形,如“眼花缭乱”的“缭”容易写成“潦”,要注意字形的准确书写,多通过练习和记忆易错字表来加强。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近义词辨析,像“必须”和“必需”,“必须”强调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 成语的正确使用,要注意成语的本义、引申义以及适用对象等。

例如“莘莘学子”中的“莘莘”不能误写,且该词用来形容众多的学生。

(二)语法知识。

1. 词性。

-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的区分。

例如“美丽”是形容词,“在”是介词。

2. 句子成分。

-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如“小明(主语)高兴地(状语)吃(谓语)苹果(宾语)”。

3. 病句类型及修改。

- 搭配不当,如“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应将“改进”改为“提高”。

- 语序不当,例如“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应改为“我们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 成分残缺,像“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应删去“通过”或者“使”。

- 语义重复,如“大约”和“左右”不能同时使用。

(三)标点符号。

1. 句号、问号、叹号。

- 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叹号用于感叹句、祈使句表示强烈感情的末尾。

2. 逗号、顿号、分号。

-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如“红的、白的、蓝的花朵”;分号用于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比分号停顿时间长,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3. 冒号、引号。

- 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引号表示引用、特定称谓、着重指出、讽刺或否定等。

中考语文知识点顿号逗号分号问号的使用

中考语文知识点顿号逗号分号问号的使用

中考语文知识点顿号逗号分号问号的使用顿号、逗号、分号和问号是中文语法中常用的标点符号,它们在句子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它们的使用方法:一、顿号(、):顿号是中文中最常见的标点符号之一,一般用于列举事物、并列成份、表示顿挫等。

1、列举事物:顿号可以用来列举相同成份的事物,起到分隔和强调的作用。

例如:我有很多爱好,比如旅游、摄影、读书等。

2、并列成份:顿号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语句或词组连接起来。

例如:他是个善良、聪明的孩子。

3、表示顿挫:顿号可以用于表示停顿、顿挫或句子的整体分段感。

例如:他走进教室,一脸疲倦,整个人看起来都很憔悴。

二、逗号(,):逗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点符号,它有很多用法。

1、连接并列成分:逗号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并列成分连接在一起。

例如:他喜欢跳舞,画画和唱歌。

2、分隔插入语:逗号可以将插入语与句子分开。

例如: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并不难。

3、分隔主从句:逗号可以将主句和从句分开。

例如:他吃完饭,就开始写作业。

4、分隔同位语:逗号可以将同位语与前面的名词或代词分开。

例如:我的朋友,李明,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学生。

5、分隔对话中的称呼语:逗号可以将对话中称呼语与其他部分分隔开。

例如:小红,你在干什么呢?三、分号(;):分号是中文中比较常见的标点符号之一,主要有以下几个用法。

1、分隔独立语句:分号可以将完整而独立的语句分开。

例如:他考试成绩很好;大家都为他感到骄傲。

2、分隔长句:当句子过长需要有明确的分段时,可以用分号进行分隔。

例如:这个国家人民奋斗团结,政府的领导智慧高明;社会文明进步,国家就能更加繁荣昌盛。

四、问号(?):问号是标点符号中的一种,用于表示疑问语气。

例如:你知道今天有什么活动吗?。

中考语文分语法知识大全

中考语文分语法知识大全

中考语文分语法知识大全语文语法知识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样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差不多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刻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能够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畴或时刻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样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进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逝或进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定(判定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样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能够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能够重叠,表示时刻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定词“是”要紧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能够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能够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能够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能够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能够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能够受副词“专门”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能够用分数表示,也能够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实词和虚词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实词和虚词
①桌上有一本书。(这里的“上”,表示处所,是名词
②昨天我上南京去了。(这里的“上”表示动作行为, 是动词。)
4、在,“在”的用法最为灵活,可作动词、副词或介词。 ①星期天,我在家。(这里的“在”后面再没有动词, 因此只好自己充当动词。) ②星期天,我在家看书。(这里的“在”后面还有动词 “看书”,因此只能充当介词,和“家”合在一起,表 示处所。) ③星期天,我在复习功课。(这里的“在”相当于“正 在”,表示时间,因此它是时间副词。)
• 5.表示语气:不、没、没有、别、未必、准、 一定、必定、必然、却、倒、可、就、幸亏、 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亏、 也许、大约、好在、敢情等
• 6.表示情貌: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 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 毅然、果然、差点儿等
二、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
• 2、得,可作动词、助词或名词。 ① 这件事你得去。(这里的“得”读děi,表示一 种意愿,是能愿动词。) ②工资是我的劳动所得。(这里的“得”读dé,相 当于“得到的报酬”,因此是名词。) ③这件事你做得对。(这里的“得”读de,用在动 词“做”之后,表示补充说明,是结构助词。)
3、上,可作名词或动词。
• 2.表示范围:都、全、单、共、光、尽、净、仅、 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齐、一概、 一味、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
• 3.表示时间:刚、正、将、老(是)、总(是)、 早就、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 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忽然等
• 4.表示频率:又、再、还、也、屡次、常常、 往往、经常、不断、反复等
• ⑾只有大家团结来,我们的工作就能做好。(关联词 语搭配不当)
• 指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词性

初中语文中考语法知识点(练习+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语法知识点(练习+答案)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练习+答案)考点一词性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人称名词:娃娃、姑娘、青年、农夫具象名词:水藻、铃铛、河流、蜜蜂抽象名词:精神、传统、文化、亲情时间名词:春天、昨天、过去、早晨处所名词:山西、上海、太原方位名词:上、下、南、里头、之下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

表动作行为的动词:坐、走、跑、跳表心理活动的动词:爱、恨、喜欢、表发展变化的动词:增加、减少发生、出现能愿动词:能、会、肯、敢、应该、趋向动词:上来、起来、进、出、判断动词:是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的词形状:宽、窄、高大、弯曲、笔直性质:美、丑、高尚、纯粹、强壮、状态:软、硬、光滑、忙碌、悠闲、颜色:橙、蓝、白、碧绿、紫红数词表示数目的词确数:九、三千二百、三分之二概数:几、许多、十来(个)十几(只)、三两(天)序数:第一、初五、老三量词表示单位的词。

事物单位:个、台、条、只动作行为单位:次、回、趟、遍度量衡单位:米、千克、毫升代词起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人称代词:我、他们、咱们、自己疑问代词:怎样、谁、哪儿、什么指示代词:那、这、这里、每、各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起修饰、限制作用,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或语气等。

表示程度:很、极、更、最、非常表示范围:都、只、总共、统统表示时间:已经、曾经、刚刚、立刻、马上表示语气:大概、简直、难道、终于表示频率:总是、经常、偶尔介词用在名词或代词前面组成短语,表示时间、方向、地点、方式、原因、目的、对象、比较等的词表示时间、方向、地点:当、自、向、从、趁着、沿着、往表示方式:按照、通过、本着、以、凭表示原因、目的:为了、由于、因为、为表示关涉对象:对、对于、关于、除了表示比较:比、和、同连词一般连词:和、而、并、或、如果、只有关联词: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的词。

一般单用,做独立成分。

表示感叹:啊、唉、哎呀、哎呦表示呼唤:嗨、喂、哎表示应答:嗯拟声词模拟事物声音的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知识点
语文语法是中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它主要包括词汇、句法和修辞三
部分内容。

以下是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词汇知识点: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2.词的构成:词根、词缀及其功能。

3.词的义项:词义、义项、词义辨析。

二、句法知识点:
1.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2.句型和句式: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倒装句、祈使句、比较状
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目的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等。

3.句子结构:主谓结构、主系表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双宾结构、
主谓宾补结构等。

三、修辞知识点: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设色等。

2.修辞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语言表达的力度和艺术感染力。

3.修辞方法:运用丰富的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强化表达的效果。

以上是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点的基本内容,接下来为了帮助理解和记忆,我将对其中的部分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1.词的分类:
名词: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的名字。

动词:表示人或物的动作、变化或状态。

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程度等。

代词:代替名词,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称谓。

介词: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等。

连词: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语法成分。

助词:用来表示语气、拓展词义、变化词类等。

2.词的构成:
词根:词的基本部分,具有一定的意义。

词缀:在词根基础上进行附加的组成部分。

-前缀:位于词根之前,可改变词义或词性。

-后缀:位于词根之后,可改变词义或词性。

-内部构词:通过词根和词缀进行构词,如“思想”=“思”(词
根)+“想”(后缀)。

3.词的义项:
词义:字的本义或字义。

义项:一个词具有多个词义时,每个词义就称为一个义项。

词义辨析:比较不同词义之间的区别,选择合适的词义进行表达。

4.句子成分:
主语:句子中说明动作执行者或存在者的成分。

谓语:句子中说明动作或状态的成分。

宾语:句子中受动作影响的成分。

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

状语:说明动作或状态的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等的成分。

补语:补充说明主语、宾语或其他成分的补充部分。

5.句型和句式:
简单句:一个主谓结构或主谓宾结构的完整句子。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并列而成的句子。

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的句子。

倒装句: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调换位置来表达特定的语气或强调。

祈使句:以动词开头,表达请求、命令、建议等。

状语从句:修饰主句的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的从句。

6.句子结构:
主谓结构:句子中只有主语和谓语。

主系表结构:句子中除主语和谓语外,还有一个表语。

主谓宾结构:句子中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和一个宾语。

主谓双宾结构:句子中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和两个宾语。

主谓宾补结构:句子中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一个宾语和一个宾语补足语。

7.修辞手法:
比喻:通过明示或暗示将两个没有直接关联的事物进行类比、揭示事物间的关系。

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

夸张:通过夸张手法来加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反问:以陈述的形式来提问,用以表达强烈的情感或反讽。

设问:提出问题并用自己回答来强调一些观点或加强说理的力度。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具有相同结构的成分来加强表达的力度。

对偶:通过对称和平衡的结构来强调相对性和平衡态势。

设色:通过用颜色的比喻来揭示事物的感受和内涵。

以上是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你理解中考语文语法知识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