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种常见溶骨性骨病变汇总

合集下载

骨软化症和佝偻病

骨软化症和佝偻病

中文名: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症英文名:rickets and osteomalacia别名:临床表现症状:1.佝偻病其病理基础是矿化障碍,大量类骨质堆积导致骨质软化畸形由于病因不同,佝偻病发病时间不同,表现各异。

营养性佝偻病多出现在6~24个月婴儿,遗传性维生素D假性缺乏常在出生后2~3个月,而单纯性低血磷性佝偻病一般在出生后2~5年才有所表现。

佝偻病表现在骨生长和骨转换迅速的部位更为明显,在出生后第1年,生长最迅速的是颅骨、腕骨和肋骨。

表现为颅骨质软,指压后可凹陷,呈乒乓球样弹性感觉,颅骨四个骨化中心类骨质堆积向表面隆起形成方颅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也有类骨质堆积膨大成串珠肋,同时肋骨缺钙变软受肋间肌牵引内陷,而胸骨突出形成鸡胸。

膈肌长期牵拉肋骨,在前胸壁出现横形的凹陷即赫氏沟。

长骨骨端膨大突出,在腕、踝膝关节外尤为显著。

长骨骨干缺钙、软化因应力作用而弯曲,出现“O”形腿(膝内翻)、“X”形腿(膝外翻)及胫骨下部前倾,成军刀状畸形。

严重佝偻病患者和婴幼儿佝偻病可因严重低血钙而出现手足搐搦,甚至可致全身惊厥、喉痉挛,发生窒息而死亡。

佝偻病除骨病变外还可出现腹胀腹膨隆食欲不振多梦、易惊、头部多汗、乳牙萌出迟缓、身高生长延迟而且非常易患感冒、肺感染。

过去常认为是由于骨质变软、胸部畸形、低磷血症使呼吸肌无力,影响呼吸功能所致。

近年认为与激素、维生素D的缺乏本身有直接关系,已证实125-(0H)2D3可调节人体对病毒感染和新生儿的免疫反应,抑制人体单核细胞相关病毒感染,促使单核细胞向有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转化,并加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维生素D缺乏与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2.骨软化症因成人的骨骺每年仅有5%是新添加骨,必须经过相当时间才能形成矿化不足的新骨,引起骨质软化,故早期症状常不明显。

随着骨软化加重,长期负重或活动时肌肉牵拉而引起骨畸形,或压力触及了骨膜的感觉神经终端引起明显的骨痛。

开始或间断发生,冬春季明显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加剧。

骨基本病变的定义

骨基本病变的定义

骨基本病变的定义骨基本病变是指骨骼系统发生的各种病理性改变。

骨基本病变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骨基本病变是指骨骼系统自身发生的病理性改变,而继发性骨基本病变是由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的骨骼系统的病理性改变。

骨基本病变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骨质增生、骨质破坏、骨质软化、骨质硬化等。

其中,骨质增生是指骨骼系统中的骨细胞增多或增生异常,导致骨骼的增厚或骨刺的形成。

骨质破坏是指骨骼系统中的骨细胞活动增强或破坏增多,导致骨质的破坏或骨骼的变形。

骨质软化是指骨骼系统中的骨细胞活动减少或骨骼中的骨硬化物质减少,导致骨质的软化或骨骼的变形。

骨质硬化是指骨骼系统中的骨细胞活动减少或骨骼中的骨硬化物质增多,导致骨质的硬化或骨骼的变形。

原发性骨基本病变包括骨肿瘤、骨骺发育异常、骨代谢异常等。

骨肿瘤是指在骨骼系统中发生的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良性骨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具有转移能力,而恶性骨肿瘤则具有快速生长和转移的特点。

骨骺发育异常是指骨骼系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变化,可以导致骨骼的畸形或生长停止。

骨代谢异常是指骨骼系统中的骨细胞活动异常或骨硬化物质合成异常,导致骨质的稳态失衡,进而引发骨质疏松症、骨折等疾病。

继发性骨基本病变主要包括骨折、骨髓炎、骨质疏松症等。

骨折是指在外力作用下,骨骼系统中的骨质发生断裂或断裂不全。

骨髓炎是指骨骼系统中的骨髓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常常伴随着骨组织的坏死和溃烂。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骼系统中的骨细胞活动减少或骨硬化物质减少,导致骨质的疏松和骨强度的降低,容易引发骨折。

骨基本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临床症状包括骨疼痛、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体征包括骨肿胀、局部触痛、畸形等。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检查、CT扫描、MRI等,可以提供骨骼系统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骨基本病变的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变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定。

对于原发性骨基本病变,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溶骨症

溶骨症

病人患部肢体柔软呈海绵状,不能抗地心 引力。勉强抬起来患肢,则患肢弯曲无支 持力。 镜下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纤维组织增生, 呈血窦状,其中有淋巴细胞浸润。但不象 原发性血管瘤,有些象动静脉瘘的毛细血 管增生。所以有人认为是血管瘤病。
症状
以局部疼痛为主,部位集中于坐、耻骨及 锁骨远端,影像学表现为局部骨溶解,经 保守治疗后症状均能缓解,原骨溶解处均 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重建,但骨重建迟于临 床症状的缓解。所有病例病理显示纤维软 骨组织增生,滑膜充血、增生,骨坏死, 软骨下骨微骨折,破骨细胞活跃,可见骨 组织化生和部分纤维化。
溶骨症
王爱杰
溶骨症又称为Gorham综合征、Gorham Stout综合征(病)、大块骨质溶解 (Massive osteolysis)、消失骨病 (Disappearing bone disease)、急性自 发性骨吸收、影子骨(Phantom bone disease)等,中医称“鬼怪骨”,西方也 称“幽灵骨(Phaniom bone)”,是一种 罕见的综合征,Jackson于1838年首次报道, 迄今文献报道病例近200例。
这种病症在国际上极其罕见,病因和发病 机理都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家族遗传、 外伤、感染、无菌性坏死、中枢神经系疾 患、牛皮癣性关节炎及血管瘤或淋巴管瘤 等有关。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与先天遗传性 或血管发育畸形有关,也有人认为是血管 瘤样病变,或与血管淋巴管增生有关。临 床见过的病因只有三种:遗传、肿瘤和辐 射。它无种族及性别差异,多发于5—25岁 的儿童和青少年。
鉴别诊断:
1)溶骨性骨肉瘤:进行性加重的疼痛、肿胀及功 能障碍,全身状况日益恶化和易发生肺部转移。 通常侵犯一骨,除骨质破坏外,有骨膜增生及软 组织肿块; 2)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局部症状为红、肿、热、 痛、功能障碍;全身症状为发热、白细胞升高。 通常亦侵犯一骨,虽以骨质破坏为主,但可见骨 质增生,也伴有骨膜增生、死骨形成和软组织肿 胀; 3)骨血管瘤:多为局限性,病变区呈栅栏状、蜂 窝状或囊状骨质破坏,无进行溶骨表现。

骨病专业知识讲解

骨病专业知识讲解

骨病专业知识讲解骨病是一种涉及骨骼系统的疾病或病理变化。

骨病包括许多不同类型的病理情况,包括骨折、骨质疏松、骨肿瘤、退行性骨病、骨髓炎等。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的骨病进行简要讲解:1. 骨折:骨折是指骨骼的完整性被打断或破裂。

骨折可以是完全性的(骨折两端分开)或不完全性的(骨骼没有完全分开)。

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闭合性骨折(没有穿破皮肤)和开放性骨折(骨折部位穿破皮肤)。

骨折的治疗通常包括固定骨骼,并通过康复训练来帮助骨折部位恢复到正常状态。

2.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其中骨组织变得脆弱、易碎和容易骨折。

这主要是由于骨骼中的钙和磷等矿物质流失,使得骨密度降低。

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老年人,但也可能在更年期后发生。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措施包括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以及进行适度的锻炼。

3. 骨肿瘤:骨肿瘤是一种在骨骼中形成的肿瘤。

骨肿瘤可以是良性的(非癌性)或恶性的(癌性)。

常见的骨肿瘤包括骨髓瘤、骨肉瘤、软骨肉瘤等。

治疗骨肿瘤的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4. 退行性骨病:退行性骨病(例如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骨骼疾病,通常与年龄相关。

这种疾病会导致关节软骨的磨损和破坏,引起疼痛、关节肿胀和运动功能减退。

治疗退行性骨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关节置换手术等。

5. 骨髓炎:骨髓炎是一种骨髓组织的感染和炎症。

这种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红斑和局部温度升高。

治疗骨髓炎的方法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外科手术引流以及局部冷敷等。

总的来说,对于骨病的治疗和管理,医生需要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来确诊,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减轻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骨病名词解释

中医骨病名词解释

1.小儿麻痹:又称脊髓前角质灰质炎,是特异性亲神经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2.骨痈疽:由化脓性细菌、寄生虫、病毒侵入骨、关节,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性病变。

3.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相应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4.石骨症:是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先天性发育障碍性疾病的总称,又名大理石病。

5.骨痨:是因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化脓性破坏性疾病。

6.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又称附骨痈,是指骨与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包括骨髓、骨和骨膜。

7.痿证:凡人体由于正气亏损、邪毒侵袭或遭受外伤,而发生的以肢体筋脉弛缓、肌肉瘦削、手足痿软无力及麻木为特征的病症。

8.又称退行性关节炎或肥大性关节炎或老年性关节炎。

是指由于关节退化,引起关节软骨被破坏的慢性关节炎。

9.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而引起局限性骨痛、畸形及骨折的临床综合征。

10.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慢性非感染性炎症为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11.骨关节痹证:凡是由于外邪稽留经络,而发生肌肉酸痛、肿大、麻木、重着、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12.强直性关节炎:是以侵犯脊柱各关节为主,多关节性炎症。

13.骨巨细胞瘤:是以基质细胞和多核细胞为主要结构的侵犯性骨肿瘤。

14.创伤性关节炎:是指关节因创伤造成不平整或承重失衡,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功能减退等症状者。

15.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股骨头的活骨组织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由于其病理机制多为骨质的血供障碍所致,所以又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6.成骨不全综合征:又称脆骨症,是以骨脆弱、骨畸形、蓝色巩膜、牙齿发育不全、·身材矮小等为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形遗传性结缔组织病。

17.导引:即练功疗法,是通过肢体主动运动的方法,促使肢体功能得到锻炼,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加速康复的一种有效疗法。

骨骼系统的基本病变(可编辑)

骨骼系统的基本病变(可编辑)

骨骼系统的基本病变第一节检查方法正常骨骼系统的X 线表现二、骨骼系统的基本病变骨与关节创伤一、骨折骨与软组织的感染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良性恶性生长情况慢、不侵及邻近软组织快、易侵及周围但可压迫、无转移软组织、有转移骨质破坏呈囊状、膨胀性破坏、境呈溶骨性破坏,境界清、锐利;骨皮质连续界不清,边缘不整骨膜增生一般无骨膜增生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并可破坏软组织改变多无肿胀或肿块形成软组织肿块,境界不清晰。

(一)、良性骨肿瘤 1、骨巨细胞瘤临床表现: 骨巨细胞瘤好于20~40岁青壮年,好发部位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多见;其次为肱骨远端;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较大肿瘤可有局部皮肤发热和静脉曲张。

病理:肿瘤质软而脆,似肉芽组织,血管丰富,易出血;主要由单核基质细胞与多核巨细胞构成;按分化程度不同,可分为:良性、生长活跃和恶性。

X 线表现:骨端骨质呈横向偏心膨胀性破坏,其内可见多房或单房影,多房性者可有细小骨嵴,可见多层骨壳;一般说来,破坏区内没有钙化和骨化,无骨膜反应。

一旦破坏区骨壳不完整,出现软组织肿块提示肿瘤生长活跃;若肿瘤边缘出现筛孔状和虫蚀状骨破坏骨嵴残缺紊乱,出现明显软组织肿块者提示恶性骨巨细胞瘤。

一般肿瘤不侵犯关节软骨。

骨囊肿:为单发性骨的肿瘤样变,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好发于青少年,多发生于长骨干端,尤以股骨上端更为多见。

一般无症状。

病理:为一骨内囊腔,囊内含有棕色液体,外被一层纤维包膜,在骨松质内包膜周围为边缘整齐的薄层骨壳,壁包膜可见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及丰富的毛细血管,还可见散在多核细胞。

X线表现:表现为卵园形或圆形,边界清晰的透亮区,有时呈多房状,其内无骨嵴;骨质破坏呈纵向偏心囊状破坏,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一般说来;骨质破坏区边缘骨质增生硬化不明显。

骨肉瘤:为起源于间叶组织以瘤骨形成为特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年,以11~20岁,男性最为多见。

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

骨的局部病变——溶骨

骨的局部病变——溶骨

局灶性骨病
• MRI检查的不足:
• • • • •
对骨皮质显示差 空间分辨率低 检查要求高,成像时间长 噪音大 伪影多
局灶性骨病
•骨破坏为主的病变
• 性别 年龄 部位 大小 • 形态 边缘 密度或信号 • 周围改变(皮质骨、肿块) • 临床表现 • 化验检查
局灶性骨病
局灶性骨病
局灶性骨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局灶性骨病
局灶性骨病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 郁万江 杜湘珂
局灶性骨病
• X线检查的特点:
• 空间分辨率高,密度分辨率低 • 价格低,检查方便 • 经验成熟
局灶性骨病
• CT 检查的优势1
• 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密度分辨率增高,空
间分辨率下降 • 克服了常规X线片中各种组织重叠,对病变 的范围显示较好,如颅 骨、颌面骨、肩胛骨、 盆骨、脊柱及不规则骨等 • 对显示软组织、椎间盘、石膏固定部位病变 明显优于X线平片 •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立体观察和测量。
局灶性骨病
局灶性骨病
局灶性骨病
局灶性骨病
局灶性骨病
– 动脉瘤样骨囊肿
– 为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区,绕以薄 层皮质外壳或突出于长管骨干骺端骨外的软 组织肿块,局部可有骨膜增生、被抬起 – 病灶内可见细的间隔及液-液平面 – 其它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脊柱附件和髂骨,病 变处的巨大软组织肿块可类似恶性肿瘤 – 可发生在其它已存在的病变基础上,如巨细 胞瘤、骨肉瘤、软骨母细胞瘤、毛细血管扩 张型骨肉瘤、转移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和 畸形性骨炎等
局灶性骨病
局灶性骨病
局灶性骨病
局灶性骨病
血管瘤
– 脊柱: “栅栏状”表现,多发性骨髓瘤、 Paget 病也可表现为粗厚的骨小梁,应注意 鉴别。血管瘤很少向附件、椎旁软组织及椎 管内蔓延 – 颅骨:轻度膨胀溶骨性破坏伴有放射状骨针 – 扁骨:骨间隔多时呈泡沫状、网眼状或放射 状外观 – 4 0 岁 以 后 , 女 性 为 多 。 脊 柱 非 Hodgkin 病 (特别是组织细胞型)和转移瘤(乳腺癌) 可与血管瘤的表现相似。 – 增强扫描对诊断有帮助。

骨骼的基本病变

骨骼的基本病变

骨骼的基本病变骨骼是人体的支撑系统,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体的运动和生活质量。

然而,骨骼也会出现各种病变,影响人体的健康。

下面,我们将介绍骨骼的基本病变。

1. 骨折骨折是指骨骼受到外力作用而断裂或破裂。

骨折的原因有很多,如跌倒、摔伤、交通事故等。

骨折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局部变形等。

治疗骨折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要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来确定。

2.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它的特点是骨骼密度降低,骨质变薄,易于骨折。

骨质疏松的原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营养不良、缺乏运动等。

骨质疏松的症状包括骨折、身高缩短、腰背疼痛等。

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增加钙质摄入、多晒太阳、适当运动等。

3. 骨肿瘤骨肿瘤是指在骨骼中生长的肿瘤,它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骨肿瘤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局部变形等。

治疗骨肿瘤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具体治疗方法要根据肿瘤的类型和程度来确定。

4. 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特点是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导致关节疼痛、僵硬、变形等。

骨关节炎的原因包括年龄、遗传、肥胖、关节受伤等。

预防骨关节炎的方法包括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关节灵活等。

5. 骨髓炎骨髓炎是一种骨骼感染病,它的特点是骨髓受到细菌感染,导致骨骼疼痛、发热、局部红肿等。

骨髓炎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要根据病情来确定。

骨骼的基本病变包括骨折、骨质疏松、骨肿瘤、骨关节炎和骨髓炎等。

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需要注意饮食、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需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骨转移瘤的X线和CT诊断(附146例报告)

骨转移瘤的X线和CT诊断(附146例报告)
3讨 论
3. 1 各种原发肿瘤骨转移瘤的发生率:本组病例以肺癌与 乳腺癌多见.与文献报道相近H’3] 。骨转移瘤发生部位以脊 柱多见.其次为肋骨和骨盆,这与脊柱的静脉系统可连通四 肢血管及胸腔、腹腔、盆腔的静脉丛有关。肺癌转移至脊柱、 肋骨多见。鼻咽癌转移至头颅;前列腺癌主要转移至骨盆。 3.2骨质破坏的影像表现:①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成骨性 和混合性骨质破坏。甲状腺癌、肾癌、肺癌和乳腺癌等骨转
骨转移瘤是指 原发于骨或肌肉骨骼系统以 外其他脏器 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侵及骨组织而形成的继发 性骨肿 瘤。X线 检查方便 直观和视 野开阔… .CT检查 能通 过合理应用窗口 技术在显示肿瘤骨质改变和 软组织异常方 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对大多数骨转移瘤做出诊 断。我院1995 年8月至200 9年9月共收治经临床病理证实 的骨转移瘤146例。现对其X线 和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移多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前列腺癌、结肠癌和膀胱癌等 多数表现为成骨性破坏;Scut el l al r i 等…报道溶骨性改变占 52% ,其次 为成 骨性、 混合性 。本组 溶骨 性破坏 占84. 9% ,其 次为混合性和成骨性。②脊椎转移多发生于胸椎、腰椎。其 次为颈椎和骶椎。常见多个椎 体发病∞] 。X线和CT表现为 椎体成骨性破坏、溶骨性破坏或两者并存,以溶骨性破坏为 主,单个或多个椎 体的跳跃式转移。常累及椎弓根 。椎I' 日J盘一 般不受累。溶骨性表现为骨质 疏松或类圆形或斑片状骨质 破坏,多见于肺癌、乳腺癌和肝癌等。③骨盆也是骨转移瘤 常见部位,溶骨性破坏一般于髋臼附近呈虫蚀状、斑片状或 穿凿 状, 可融 合成 大片状 骨质 缺损 、边 缘不清 、无 骨质 硬化 。 长管状骨的单发转移瘤诊断常较困难.常见征象为大范围溶 骨性破坏,骨皮质断裂、消失,软组织肿块较小且无骨膜反 应,常有病理性骨折。 3.3鉴别诊断:脊柱、肋骨、骨盆转移瘤要与多发性骨髓瘤 鉴别 。转 移瘤 为骨 小梁稀 疏、 消失 、中 断。边 缘不 规则 的斑 片 状骨破坏和缺损,而骨髓瘤为小圆形骨缺损。椎弓溶解破坏 多为转移瘤.且多累及附件。骨转移瘤导致的椎体变形为扁 平而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多为楔 形。四肢管状骨或扁状骨的 转移 瘤,须 与骨囊 肿及骨 巨细胞 瘤鉴别 。 3.4检古方法的选择:笔者认为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 等选择恰当的榆查方法,若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并软组织肿 块时需选择相心部位的X线检查;对已明确原发瘤的患者应 优先 选择ECT检奁; 若临床 怀疑骨 转移 瘤。I f | i ECT诊断不 明 确时需做X线、CT、MR检查;若MR诊断与临床诊断不符 时。 需选 择X线或 ECT检 查明确 诊断 。40岁 以上人 群出 现 以下情况应注意:①不明原因的骨痛;②骨质破坏或伴有增 生、 局部 疼痛 者; ③扁 骨发 生溶 骨性 破坏 ;④ 溶骨 性破 坏无 或 较小软组织肿块。出现上述症状后应给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明确疼痛原冈,充分发挥各种影像技术的优势,减少骨转移 瘤的 误、 漏诊 。

15种累及骨骼与皮肤综合征你知道几种(二)

15种累及骨骼与皮肤综合征你知道几种(二)

15种累及骨骼与皮肤综合征,你知道几种?(二)多种疾病不仅累及骨骼而且累及皮肤。

骨和皮肤结构有共同的胚胎起源,并且在细胞分化早期发生的遗传缺陷可能导致两个器官系统疾病。

或者,骨和皮肤疾病可由参与指导或控制两种系统的基因缺陷引起。

许多累及骨骼和皮肤的疾病可以表现为不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或类似恶性骨骼病变改变。

在遇到这样的疾病时,影像医师熟悉疾病的两个方面并通过寻找相关的皮肤表现来做出确定的诊断可以极大地有益于患者。

类似地,临床医生通过皮肤损伤应当提示寻找伴随的骨骼病变。

通过结合骨骼和皮肤的表现,影像医师和临床医生可以正确诊断许多这些疾病,从而帮助患者避免进一步的非特异性侵入性检查和更早的进行治疗。

本文篇幅较长,分三次进行发布,每次五个疾病上篇链接15种累及骨骼与皮肤综合征,你知道几种(一)六、SAPHO综合症无菌性骨关节炎伴相关性皮肤异常、原发性掌跖脓疱病、严重痤疮。

这一缩写囊括了50个相似的原发疾病。

SAPHO综合症被认为是源于敏感个体在基因层面对于丙酸杆菌属痤疮放大的免疫应答,厌氧菌通常在痤疮病变中发现;在一些病例,然而,骨关节培养菌为阴性。

SAPHO综合症能出现于任何年龄,表现为慢性复发-缓解的病程。

患者表现为疼痛,水肿和运动受限,尤其更常见于前胸壁。

这些症状或许可以伴随着发热,尽管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上升,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往往正常。

一半多的患者表现为掌跖脓疱病,表现局限于手掌或脚底的黄色脓包和囊泡。

不大常见的是,患者患有急性严重的痤疮发作,可能表现为面部,背部和胸壁的强炎症性的,触痛的溃疡结节或表面有硬壳出血斑块突然的爆发。

皮肤表现可能出现在骨骼迹象之前、之间或之后,了解患者病史是必不可少的。

骨骼疾病的分布依赖于年龄。

在成年人,SAPHO综合症骨肥厚倾向于累及中轴颅骨和前胸壁,尤其是胸锁关节,往往累及锁骨向中间侧进展。

脊椎受累往往是多个椎体以及可能包括椎间盘炎(误认为感染),硬化和膨大(误诊为paget病),不对称性脊椎旁大量钙化与骶髂关节炎(误诊为牛皮癣关节炎),和塌陷性骨质溶解。

骨囊肿、软骨肉瘤、良性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肉瘤等临床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典型征象

骨囊肿、软骨肉瘤、良性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肉瘤等临床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典型征象

骨囊肿、软骨肉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良性骨母细胞瘤、良性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内生软骨瘤、脊柱转移瘤、骨肉瘤、尤文氏肉瘤等临床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典型征象骨囊肿肱骨或股骨近端,近生长板伴硬化缘的中央型病灶,最可能是单纯骨囊肿。

而距骨一侧低密度病灶,最可能是单纯骨囊肿。

典型征象:骨片陷落征。

软骨肉瘤(常规型)成人(>30岁)+骨盆和长骨+髓腔内膨胀性破坏性病变+肿瘤基质内爆米花/环形/逗号状钙化+可皮质增生,内膜扇贝状改变+可有软组织肿块。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良性骨母细胞瘤11-30Y+脊柱(棘突、椎弓和横突)和长管骨(干骺端)+骨局限性膨胀性低密度区+骨皮质变薄甚至断裂+周围清楚的薄壳状钙化+肿瘤内斑点状或大片状钙化或骨化+一般无骨膜反应。

软骨母细胞瘤青少年10-20Y,四肢长管骨骨骺区,肱骨、股骨上端和胫骨近端好发,长骨骨骺端圆形、卵圆形骨质破坏,边缘不同程度硬化,其内常见斑点状、片状钙化。

非骨化性纤维瘤股骨远端后部近皮质病变(部位),伴扇形边缘及硬化边缘(形态)。

病变位于长骨干骺端骨干的内侧,距骺板3~4cm处,1~5cm 大小。

圆形或椭圆形、偏心性生长,与骨长轴一致,呈分叶状,骨皮质变薄,而髓侧边缘硬化,界限清晰。

肿瘤基底与髓腔边界处骨质轻微硬化,常呈肥皂泡沫状,可合并病理骨折。

内生软骨瘤爆米花样、环状、点状钙化灶+分叶状生长+伴发骨皮质内膜面扇贝样边缘;短状骨可无钙化。

骨巨细胞瘤20-40Y,生长板闭合后的,发生于骨关节端的缺少硬化边的溶骨性病灶,+皂泡征,+偏心性=最可能是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内分隔成因=瘤壁骨嵴+残留骨+结缔组织间隔钙化。

骨样骨瘤夜间加重的疼痛+服水杨酸(阿司匹林)缓解+低密密度瘤巢(中心可硬化)+周围反应性骨硬化。

脊柱骨髓瘤多椎体病变+弥漫性融骨性破坏+骨质疏松+附近早期不受累,晚期受累+椎体一般无后凸+软组织肿块少+实验室检查。

脊柱转移瘤原发病史+多椎体病变+浸润性改变+附件受累+软组织肿块+椎体后凸+相邻椎间隙、椎间盘一般无破坏。

骨关节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骨关节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病理性 化脓性或结核性关节炎 先天性 关节发育不良
关节骨折
• 外伤性或病理性骨折累及关节
关节内游离体
关节内游离体又称关节鼠,可为骨 性、软骨性、纤维性或混合性。
关节强直
慢性关节病变后期表现
分为骨性和纤维性强直
骨性强直 关节间隙消失 纤维强直 关节间隙狭窄
骨小梁贯通关节
无骨小梁贯穿
见于化脓性关节炎
CT表现
明显优于X线。水肿为局部肌肉肿胀, 肌间隙模糊,密度正常或略低;邻近的皮 下脂肪层密度增高并可出现网状影。
MRI表现:
优于CT。水肿及脓肿呈长T1、长T2信号; 血肿根据形成时期不同呈现不同信号,亚 急性期血肿呈短T1、长T2信号。
基本病变的磁共振表现
钙化、骨化 纤维化 活动性出血 组织水肿 肿瘤 坏死、囊变
肩关节结核
膝关节退行性 变
CT表现
MRI表现
椎体骨髓呈不均匀短T1长T2异常信号。胸6、7、 11、12和腰1、2、4椎体不同程度变扁。
骨质软化
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 常,而无机成分减少,骨骼失去硬度而软 化。
临床: 发生于儿童为佝偻病, 发生于成人为骨软化 症。
X线表现
软组织肿块X线与MRI表现
骨肉瘤,A.右肩关节正位片:右肱骨上段及肩胛骨大片溶骨性破坏,
巨大软组织肿块;B.MRI冠状位T2WI C.MRI冠状位T1WI:T2WI上为不均匀 的混杂的高信号,T1WI上表现为不均匀混杂的低信号改变
• (5)Codman三角: 为增生活跃的骨膜 新生骨多次重新破 坏,在两端残留堆 积的骨膜呈三角形 或袖口状,常为恶 性肿瘤的征象。
平行状 分层状(葱皮样)放射状或针状 Codman三角

骨质破坏分类

骨质破坏分类

骨质破坏分类
1. 溶解性骨质破坏,就好像一块糖在水里慢慢溶化一样。

比如骨髓瘤导致的骨质破坏就是这种,那骨头就像被一点点侵蚀掉啦,哎呀,真可怕!
2. 成骨性骨质破坏,这就好比是在原本的空地上盖起了奇怪的建筑。

像前列腺癌转移到骨头时,就会让骨头变得又硬又奇怪,是不是很特别呀?
3. 混合性骨质破坏,这不就是又有溶解又有成骨嘛,复杂得很呢!就好像一场混乱的战斗,两边都在较劲,比如骨肉瘤的骨质破坏就是这种情况,想想都觉得好乱呀!
4. 囊性骨质破坏,就像是骨头里长出了一个个小口袋。

骨囊肿就是这样的例子哦,那里面到底装着什么呢,真让人好奇!
5. 膨胀性骨质破坏,好像骨头吹气一样鼓起来了。

比如说骨巨细胞瘤,那骨头变得怪怪的,可有意思啦!
6. 压迫性骨质破坏,不就是被压得变形了嘛,就像被重物一直压着。

脊椎骨折后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呀,多吓人呐!
7. 侵蚀性骨质破坏,仿佛虫子在一点点啃噬骨头。

一些恶性肿瘤就这样侵蚀着骨头,哎呀,这多遭罪呀!
8. 神经营养性骨质破坏,这跟神经有关系呢。

就像失去了照顾一样,骨头也变得脆弱啦,像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骨质破坏,真让人揪心啊!
我觉得骨质破坏真的是很复杂很神奇的一个领域,不同的类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我们可得好好了解和研究它们呀!。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通过使用多种不同的成像技术,帮助医生对人体内部的器官、组织和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医学影像学中,各种征象是医生们判断疾病性质和定性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征象。

征象一:溶骨性骨损害在X线摄影中,溶骨性骨损害是常见的一种征象。

溶骨性骨损害通常表现为骨质破坏,其形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晰。

溶骨性骨损害的出现可能是由于骨髓内的肿瘤细胞或肿瘤转移所引起的。

但是溶骨性骨损害并不是特异性的,它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相关,如骨髓炎、骨折等。

征象二:增强性病变增强性病变是指在造影剂注射后,病变区域的密度或信号强度增加。

在CT和MRI等成像技术中,增强性病变的出现可能意味着病变组织中血管的增生、炎症或肿瘤的存在。

通过增强性病变的形态、位置和强度等特点,医生可以进一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征象三:空气-液平面空气-液平面是胸部X线摄影中常见的一种征象。

它通常出现在感染性疾病、囊性病变或肿瘤内部。

空气-液平面是由于液体和气体在体内分层引起的,常见于腹腔积液、肺脓肿和脑室积液等。

通过观察空气-液平面的位置、数量和形态等特点,医生可以推测病变的性质和病程。

征象四:血管影血管影在血管造影中广泛应用。

血管影是通过在血管内注射造影剂,并使用X光或其他成像技术观察造影剂在血管内的分布和轮廓。

血管影可用于检测血管病变、评估血管供应和排除血管阻塞等。

通过观察血管影的形态、直径和血流动力学等特点,医生可以进一步分析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方案。

征象五:弥漫性病变弥漫性病变是指在一个器官或组织中广泛存在的病变。

例如,在肺部的影像学检查中,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弥漫性病变,它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网状网格状影和蜂窝样改变。

弥漫性病变可能是由于慢性炎症、感染、代谢障碍或遗传因素等引起的。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中的各种征象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骶尾溶骨性破坏软组织肿物--脊索瘤

骶尾溶骨性破坏软组织肿物--脊索瘤

病史:患者,男,55岁,因腰骶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5天入院。

查体:腰骶部压痛阳性,腰部活动受限。

如图1-14(图1-2为DR骶尾骨正侧位,图3-7为骶髂关节CT骨窗轴位、软组织窗轴位、骨窗矢状位、软组织窗矢状位,图8-14为MR 图像依次为T1WI轴位、T1WI矢状位、T2WI轴位、T2WI矢状位、T2WI 压脂矢状位、T1WI增强冠状位、T1WI增强矢状位)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基础解剖影像图15图16图17图15-16所示为正常骶尾骨DR正侧位图像,黄色箭头所示为髂骨,白色箭头所示为骶尾骨,棕色箭头所示为骶髂关节面,蓝色箭头所示为第4腰椎及附件。

所见骶髂关节间隙未见增宽或变窄,关节面光滑,所见诸骨骨皮髓质界清,未见异常密度影。

图17为所示正常骶髂关节CT骨窗轴位,黄色箭头所示为髂骨,白色箭头所示为骶骨。

骶髂关节间隙未见增宽变窄,关节面光滑,骨皮质显示为高密度影,内部髓腔为低密度影,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周围肌肉显示清晰。

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图18-22所示为正常骶髂关节MR图像,依次为T1WI轴位、T2WI 压脂像轴位、T2WI冠状位、T2WI压脂像冠状位、T2WI压脂像矢状位,黄色箭头所示为骶髂关节,蓝色箭头所示为骶骨,白色箭头所示为第4腰椎,因所选示例为正常年轻人,所见椎间盘内自由水含量高,呈稍高信号,棕色箭头所示为椎管内脑脊液呈高信号,其内见多条终丝呈细丝状低信号,T1WI及T2WI图像中因皮下脂肪及骨松质富含脂肪成分显示为高信号,同层面压脂像显示为低信号,对比骨皮质因富含钙质成分均显示为低信号。

图1图2DR正侧位(图1-2):骶椎大部分及尾骨上部正常形态消失,呈溶骨性破坏,似见软组织密度影(蓝色箭头)。

图3图4图5图6CT平扫(图3-4骨窗矢状位、图5-6骨窗冠状位):骶椎大部分及尾椎上部正常形态消失,呈溶骨性破坏,可见巨大软组织肿物影(棕色箭头),最大层面为10x12X15cm,密度欠均匀,边界尚清,边缘可见少许斑片钙化影,肿物略向盆腔内突出。

骨生和(成骨)性病变

骨生和(成骨)性病变

骨生和(成骨)性病变良性及偶然发现:内生骨疣(骨岛)内生骨疣(常称为骨岛)是极其常见的偶然发现性病灶,呈小的针刺状成骨病灶。

骨岛只是在与成骨性转移、骨样骨瘤或低级别骨肉瘤等罕见情况下无法相鉴别时才有临床意义。

巨大的骨岛(>2cm)可能最难与低级别骨肉瘤相鉴别。

骨岛在骨扫描时通常为正常。

脆性骨硬化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综合征,表现为多发骨岛和瘢痕瘤形成。

条纹性骨病是一种良性、无症状性硬化性发育不良,其特征为长骨有条纹状硬化以及骨盆扁平骨呈扇形硬化。

骨扫描多为正常。

良性和偶然发现:骨瘤骨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病变,可发生于颅骨的皮质或额窦/筛窦。

Gardner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综合征表现为多发骨瘤、肠息肉病和软组织硬纤维瘤。

与骨岛不同,骨瘤起源于骨皮质而非骨髓腔。

良性:肢骨纹状肥大肢骨纹状肥大(也常拼写为melorrheostosis骨熔烛样病)是一种非肿瘤性的骨皮质增厚与不规则,呈典型的蜡滴状表现。

临床表现为疼痛、活动度减小、腿弯曲变形及下肢长度不等。

肢骨纹状肥大可以在病灶相对应的部位出现硬皮病样的皮肤病变。

肢骨纹状肥大常见于单侧小腿,分布于单个生骨节。

一个生骨节代表一根感觉神经管辖的区域。

肢骨纹状肥大的骨扫描表现为显著的摄取增加。

良性:骨样骨瘤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成骨性病变,以一骨样组织的瘤巢为中心,周围环绕反应性骨硬化为特征。

病因学存在争论。

有炎症、血管和病毒各种学说。

典型临床表现是发生在青少年或青年的夜间痛,阿司匹林可缓解。

骨样骨瘤最易发生在下肢长骨骨干(股骨和胫骨)。

大约20%发生于脊柱后部的结构。

脊柱的骨样骨瘤是导致疼痛性脊柱侧弯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平片和CT上表现为一个透亮的瘤巢被骨质硬化所包围。

瘤巢内常有中心性钙化。

骨扫描呈阳性,出现的双重密度征为瘤巢区中央显著摄取和邻近硬化区的反应性摄取。

骨样骨瘤仅靠MRI很难发现。

瘤巢通常在TIWI上呈低信号,而反应性骨髓水肿在T2WI上可使病变模糊不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种常见溶骨性骨病变汇总
学到就是赚到!
正常人的骨骼存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正常两者存在平衡,成骨细胞增长,骨骼生长;破骨细胞活跃,骨骼就会被破坏。

所谓溶骨性骨破坏,就是破骨细胞活跃,破坏骨的正常结构,导致骨溶解。

1、纤维骨皮质缺损
图1男孩,踢足球时脚踝扭伤,肿胀。

正位片X线显示胫骨干骺端外侧边界较清的透亮区,仅局限于皮质内,周边可见轻度硬化,无骨膜反应。

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也称作骨纤维结构不良
图2一骨发育成熟患者的左股骨近端正侧位片: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灶位于股骨近端,骨内膜呈扇形样改变,基质呈毛玻璃样。

3、内生软骨瘤(enchondroma)
图3内生软骨瘤患者,股骨远端骨质破坏区,呈中心型生长,边界较清,周边可见轻度硬化,病变内见多发沙粒样钙化。

4、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granuloma, EG)
图4嗜酸性肉芽肿患者,左侧额骨可见穿孔样溶骨性破坏,边界无规则呈地图样,周围无硬化边。

5、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图5股骨远端外侧见膨胀性,多房性骨质破坏,偏心性生长,其内见网格状改变,骨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

6、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 , NOF)
图6胫骨干骺端及远端见多发囊状高透光区,边界清,周围可见硬化边,未见明显骨膜反应,病变未累及生长板。

7、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
图7腓骨骨母细胞瘤,肿瘤呈溶骨性膨胀性改变,厚薄不均,边界清楚,邻近骨皮质变薄、破溃,病变内见斑块状钙化。

8、转移瘤(metastasis)
图8溶骨性转移瘤,最常见的溶骨性转移原发病为肺癌。

9、骨髓瘤(myeloma)
图9椎体多发骨髓瘤,椎体形态失常,呈溶骨性破坏。

10、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 ABC)
图10肱骨近端膨胀,可见低密度溶骨性改变,其内可见分割,周边可见硬化。

11、骨囊肿(bone cyst)
图11股骨大转子处类圆形密度均匀的高透光区,边界清,周围无硬化边。

12、甲旁亢性棕色瘤(brown tumour)
图12女,20岁,慢性肾衰病史。

桡骨远端碰撞性多囊性高透光区,边界较清,骨皮质变薄,局部骨皮质吸收缺损,扫描野内骨整体密度减低(骨质疏松)。

13、骨髓炎(osteomyelitis)
图13骨髓炎后形成脓肿,可见骨吸收区,边缘可见明显硬化。

14、成软骨细胞瘤(chondroblastoma)
图14男,14岁,膝关节疼痛。

股骨干骺端不规则高透光区,跨越生长板,边缘可见硬化,未达关节面,病变内部密度不均,见条片状高密度灶。

总结:
溶骨性病变无外乎上述这些疾病,有了这样的大体概念,遇到类似疾病时才能有的放矢,再通过每种疾病的其他特点,才能排除和锁定某些疾病,最后做出正确的判断。

来源丨新乡医学影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