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第三章空间力系
第三章力系的平衡介绍
工 程 力 学
§3-2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
F1 Fn F3
1、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F2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力系的主矢和对任意点的主矩都等于零。
0 FR
第 三 章 力 系 的 平 衡
Mo 0
平面任意力系
FR ( Fx ) 2 ( Fy ) 2
M O M O (F )
2
0
F
x
0,
F
y
0,
F
z
0
即: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是力系中所有各力在各个坐
标轴中每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工 程 力 学
三、空间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第 三 章 力 系 的 平 衡
F
z
0,
M (F ) 0, M (F ) 0
x
y
工 程 力 学
四、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第 三 章 力 系 的 平 衡
工 程 力 学
例:如图所示为一种起吊装置的结构简图。图中尺寸d , 载荷F, <FAD =60均为已知。若不计各杆自重,试求杆AF与杆AD在各 自的约束处所受的约束力。
第 三 章 力 系 的 平 衡
工 程 力 学
第 三 章 力 系 的 平 衡
工 程 力 学
例:滑轮支架系统如图所示。已知G,a,r,θ ,其余物体重 量不计,试求A和B的约束力。
工 程 力 学
3、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F
x
0,
F
y
0
4、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第 三 章 力 系 的 平 衡
M 0
即:力偶系各力偶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工 程 力 学
静力学第三章
静力学第三章空间力系空间力系是各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
这是力系中最一般的情形。
许多工程结构和机械构件都受空间力系的作用,例如车床主轴、桅式起重机、闸门等。
对它们进行静力分析时都要应用空间力系的简化和平衡理论。
本章研究空间力系的简化和平衡问题,并介绍物体重心的概念和确定重心位置的方法。
与研究平面力系相似,空间力系的简化与平衡问题也采用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方法进行研究。
第一节空间力的分解与投影一、空间力的分解如图3-1所示,设力F 沿直角坐标轴的分力分别为F x、F y、F z,则(3-1)图3-1力F的三个分力可以用它在三个相应轴上的投影来表示:(3-2)则(3-3)其中i、j、k分别是x、y、z轴的正向单位矢量。
二、空间力的投影1.直接投影法如图3-2所示,若已知力F与空间直角坐标轴x、y、z正向之间夹角分别为α、β、γ,以F x、F y、Fz表示力F在x、y、z三轴上的投影,则(3-4)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代数量。
在式(3-4)中,当α、β、γ为锐角时,投影为正,反之为负。
图3-22.二次投影法若力F在空间的方位用图3-3所示的形式来表示,其中γ为力F与z轴的夹角,φ为力F所在铅垂平面与x轴的夹角,则可用二次投影法计算力F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
先将力F向z轴和xy平面投影,得注意:力在平面上的投影F xy为矢量。
再将F xy向x、y轴投影,得因此(3-5)图3-3反之,若已知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则可以确定该力的大小和方向。
(3-6)其中α、β、γ为力F分别与x、y、z轴正向的夹角。
静力学第三章空间力系第二节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一、力对点之矩在平面问题中,力F与矩心O 在同一平面内,用代数量M O(F)就足以概括力对O 点之矩的全部要素。
但在空间问题中,由于各力与矩心O所决定的平面可能不同,这就导致各力使刚体绕同一点转动的方位也可能不同。
为了反映转动效应的方位,力对点之矩必须用矢量表示。
理论力学---第三章 空间力系
B
P
Fz 0 : F cos P 0
E
C
D FD
F
C
z
A y
F
x
P
12
B
3.2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3.2.1 力对点的矩以矢量表示-力矩矢 空间力对点的矩的作用效果取决于: MO(F)
z B F
(1)力矩的大小 (2)转向 (3)力矩作用面方位。
h 这三个因素可用一个矢量 M O (F ) 表示。 x 矢量的方位:与作用平面法线 大小: M O (F ) Fh
例1 重为P的物体用杆AB和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绳索AC与AD支承,如图。
= 45° 已知:P=1000N,CD=AC=AD,E为CD中点,
不计杆重;求绳索的拉力和杆所受的力。 解:以铰A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E
C
D
A
Fx 0 : FC sin FD sin 0
Fy 0: FC cos FD cos F sin 0
齿轮的啮合角(螺旋角) β 和压力角 ,试求力 Fn 沿 x,y 和 z 轴的分力。
6
解: 将力Fn向 z 轴和Oxy 平面投影
Fz Fn sin ,
将力Fxy向x,y 轴投影
Fxy Fn cos
Fx Fxy sin Fn cos sin Fy Fxy cos Fn cos cos
z Fz F B Fy
M z (F ) M O (Fxy ) M O (Fx ) M O ( Fy )
xFy yFx
第三章 空间力系
MO (F)x yFz zFy M x (F ) MO (F ) y zFx xFz M y (F )
MO (F)z xFy yFx M z (F)
1)力 F 的大小为 F Fx2 Fy2 Fz2 5 2 kN
2)力 F 的方向余弦以及与坐标轴的夹角为
cos F ,i 3 0.424; F ,i θ 64.9 52
cos F , j 4 0.566 ; F , j β 55.55 52
cos F ,k 5 0.707 ; F ,k γ 180 45 135 52
Fx F cos , Fy F cos , Fz F cos (3 1)
5
第三章 空间力系
§3-1 空间汇交力系 2)二次投影法(间接投影法)
当力与轴Ox,Oy正向夹角不易确定 时,可先将 F 投影到坐标平面xy上,得 Fxy,再将Fxy投影到x,y轴上,于是投影 的大小为:
Fx Fxy cos F sing cos Fy Fxy sin F sing sin
x
解:由题知:
Fx 4.5kN ;Fy 6.3kN ;Fz 18kN
y Fy
β γ
\力F 的大小
Fz
F Fx2 Fy2 Fz2 19.6 kN
zF
力F 的方向余弦,及与坐标轴的夹角为
cos Fx 4.5 0.220, 76.7
F 19.6
cos Fy 6.3 0.322, 71.1
侧面 风力
b
(a)图为空间汇交力系;(b)图为空间任意力系 (b)图中去了风力为空间平行力系。
第三章-空间力系
卡盘为固定端约束 取工件 为研究对象
工件共有6个约束反力
FOx , FOy , FOz , M x , M y , M z .
取坐标轴系Oxyz 列平衡方程
可解得:
为方便求解:
• 平衡方程不局限于形式
• 最好每个方程解一个未知数 • 选投影轴应尽量和未知力垂直 • 选取矩轴尽量和未知力在同一平面上
例:求丁字形薄板重心位置。
解法1: 薄板由两长方形组成,建坐标。
=105 解法2:负面积法。
例:图示平面中每一方格的边长为20mm,求挖去一圆后剩 余部分面积重心的位置。
2
3 4
y
解:
把此平面图形分成一个大矩形ABCD 和两个小矩形及一个圆四部分,其面积 和中心坐标分别为:
x
剩余部分面积的重心为:
例3-2:刚体上作用汇交的四个力。它们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如 下表所示。求四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F1 Fx Fy Fz 1 10 3 F2 2 15 4 F3 0 -5 1 F4 2 10 -2 单位 kN kN kN
解: 合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有:
Fx 5kN
Fy 30kN
Fz 6kN
用MZ(F)表示力F对Z轴的矩,O’点为Fxy所在的平行于xoy的平面与Z轴 的交点,h为O’到Fxy的距离,则力F对Z轴的矩就是Fxy对O’点的矩。 定义: 力对轴的矩是力使刚体绕该轴转动效果的度量,是一个代数量, 其绝对值等于该力在垂直于该轴的平面上的投影对于这个平面与该轴 的交点的矩的大小。 正负号规定符合右手螺旋法则,从z轴正端看过去,绕轴逆时针 转动为正。
(1)大小;(2)转向;(3)作用面的方位。
可用一个矢量表示,是自由矢量。
理论力学-空间力系
第三章空间力系一、是非题1.一个力沿任一组坐标轴分解所得的分力的大小和这力在该坐标轴上的投影的大小相等。
()2.在空间问题中,力对轴的矩是代数量,而对点的矩是矢量。
()3.力对于一点的矩在一轴上投影等于该力对于该轴的矩。
()4.一个空间力系向某点简化后,得主矢’、主矩o,若’与o平行,则此力系可进一步简化为一合力。
()5.某一力偶系,若其力偶矩矢构成的多边形是封闭的,则该力偶系向一点简化时,主矢一定等于零,主矩也一定等于零。
()6.某空间力系由两个力构成,此二力既不平行,又不相交,则该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必为力螺旋。
()7.一空间力系,若各力的作用线不是通过固定点A,就是通过固定点B,则其独立的平衡方程只有5个。
()8.一个空间力系,若各力作用线平行某一固定平面,则其独立的平衡方程最多有3个。
()9.某力系在任意轴上的投影都等于零,则该力系一定是平衡力系。
()10.空间汇交力系在任选的三个投影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则该汇交力系一定成平衡。
()二、选择题1.已知一正方体,各边长a,沿对角线BH作用一个力,则该力在X1轴上的投影为。
①0;②F/2;③F/6;④-F/3。
2.空间力偶矩是。
①代数量;②滑动矢量;③定位矢量;④自由矢量。
3.作用在刚体上仅有二力A、B,且A+B=0,则此刚体;作用在刚体上仅有二力偶,其力偶矩矢分别为M A、M B,且M A+M B=0,则此刚体。
①一定平衡;②一定不平衡;③平衡与否不能判断。
4.边长为a的立方框架上,沿对角线AB作用一力,其大小为P;沿CD边作用另一力,其大小为3P/3,此力系向O点简化的主矩大小为。
①6Pa;②3Pa;③6Pa/6;④3Pa/3。
5.图示空间平行力系,设力线平行于OZ轴,则此力系的相互独立的平衡方程为。
①Σmx()=0,Σmy()=0,Σmz()=0;②ΣX=0,ΣY=0,和Σmx()=0;③ΣZ=0,Σmx(F)=0,和Σm Y()=0。
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三章空间力系习题解答
3-1 在边长为a 的正六面体上作用有三个力,如图 3-26所示,已知:F i =6kN, F 2=2kN, F 3=4kN 。
试求各力在三个坐标轴上的 投影。
图 3-26所示,已知六面体尺寸为 400 mmx 300 mmx300mm 正面有力F i =100N,中间有力F 2=200N,顶面有力偶 M=20N ・m作用。
试求各力及力偶对 z 轴之矩的和。
图 3-274 M z F 1 COS 450.40.3 20 J 34 20^2-240207.125 N m3-3如图3-28所示,水平轮上 A 点作用一力F =1kN,方向与 轮面成a=60°的角,且在过A 点与轮缘相切的铅垂面内,而点 A与轮心0的连线与通过0点平行于y 轴的直线成 b=45°角,图 3-28F COS sin 1000 COS 60 sin 45250^2 N 354 NF COS COS 1000 COS 60 sin 45250 (0 N 354 NF 1x 0F 1yF 2xF 2 COS 45讨仃 4 J 3F iz 72 kNF ,6 kNF 3X F ^y — kNF ayF 2yF COS 45734巧 F^ —— kN 33F 2—33kN3-2 如图 3-27 h =r=1m 。
试求力F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对三个坐标轴之矩。
F xF z F sin 1000 sin 60 500 866 NM x (F) |F y | h |F z | 1 r cos 354 1866 1 cos 45258 N m M y (F) |F x | h |F z | r sin 354 1 866 1sin 45966 N mM z (F)F cosr1000 cos60 1500 N m主矩。
图 3-30F R xF 1 “2 屁200^5 100(14 821 .4NF R yF 2乐150714 561 .2NF RZF 1亦 F ?L 100V 5 50^14410.7NV 14F RJ ( 821.4)2( 2561.2)2410.71076.3N3-4 曲拐手柄如图3-29所示,已知作用于手柄上的力F =100N, AB=100mm BC=400mrm CC =200mrm a=30°。
工程力学教学课件模块3空间力系
的单位为N•m或kN•m。
由上述结论可知,力的作用线与轴相交或平
行时,力对轴之矩等于零。
提
示
3.2.2 合力矩定理
在平面力系中推导出来的合力矩定理对空间力系也同样适用,即空间力系中的合力对某轴之
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同一轴之矩的代数和,其表达式为
在计算力对轴之矩时,有时应用合力矩定理会使计算变得简单:先将力F沿空间直角坐标轴
Fz=Fsin 60°=600×0.866=520(N)
19
3.2.2 合力矩定理
20
3.2.2 合力矩定理
(2)计算力对轴之矩。先将力F在作用点处沿x、y、z方向分解,得到
三个分量Fx、Fy、Fz,它们的大小分别等于投影Fx、Fy、Fz的大小。
根据合力矩定理,可求得力F对指定的x、y、z轴之矩。
(b)所示。
先将力F向Axy平面和Az轴投影,得到Fxy和Fz;再将Fxy向x、y轴
投影,得到Fx和Fy。于是,有
Fx=Fxycos 45°=Fcos 60°cos 45°=600×0.5×0.707=212(N)
Fy=Fxysin 45°=Fcos 60°sin 45°=600×0.5×0.707=212(N)
力FNA、FNB、FNC的作用下保持平衡,各力的作
用线相互平行,构成空间平行力系。
3.3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30
3.3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2)根据各力的作用线方向与几何位置,建立空间直角
坐标系Hxyz(点H为坐标原点)。
(3)列平衡方程并求解。
∑Fz=0,FNA+FNB+FNC-G=0
∑Mx(F)=0,FNC-G=0
理论力学空间力
理论力学空间力————————————————————————————————作者:————————————————————————————————日期:第三章空间力系一、是非题1.一个力沿任一组坐标轴分解所得的分力的大小和这力在该坐标轴上的投影的大小相等。
()2.在空间问题中,力对轴的矩是代数量,而对点的矩是矢量。
()3.力对于一点的矩在一轴上投影等于该力对于该轴的矩。
()4.一个空间力系向某点简化后,得主矢R’、主矩M o,若R’与M o平行,则此力系可进一步简化为一合力。
()5.某一力偶系,若其力偶矩矢构成的多边形是封闭的,则该力偶系向一点简化时,主矢一定等于零,主矩也一定等于零。
()6.某空间力系由两个力构成,此二力既不平行,又不相交,则该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必为力螺旋。
()7.一空间力系,若各力的作用线不是通过固定点A,就是通过固定点B,则其独立的平衡方程只有5个。
()8.一个空间力系,若各力作用线平行某一固定平面,则其独立的平衡方程最多有3个。
()9.某力系在任意轴上的投影都等于零,则该力系一定是平衡力系。
()10.空间汇交力系在任选的三个投影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则该汇交力系一定成平衡。
()二、选择题1.已知一正方体,各边长a,沿对角线BH作用一个力F,则该力在X1轴上的投影为。
①0;②F/2;③F/6;④-F/3。
2.空间力偶矩是。
①代数量;②滑动矢量;③定位矢量;④自由矢量。
3.作用在刚体上仅有二力F A、F B,且F A+F B=0,则此刚体;作用在刚体上仅有二力偶,其力偶矩矢分别为M A、M B,且M A+M B=0,则此刚体。
①一定平衡;②一定不平衡;③平衡与否不能判断。
4.边长为a的立方框架上,沿对角线AB作用一力,其大小为P;沿CD边作用另一力,其大小为3P/3,此力系向O点简化的主矩大小为。
①6Pa;②3Pa;③6Pa/6;④3Pa/3。
5.图示空间平行力系,设力线平行于OZ轴,则此力系的相互独立的平衡方程为。
工程力学第3章空间力系的平衡
计算量大,需要较高的数学水平。
几何法求解空间力系平衡问题
几何法
通过几何图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 情况,通过观察和计算几何关系得到物体的 运动轨迹和受力情况。
优点
直观易懂,适用于简单运动和受力情况。
缺点
精度低,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代数法求解空间力系平衡问题
1 2
代数法
通过代数方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通过解代数方程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受力情况。
平衡方程形式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为三个平衡方程,分别表示力在x、y、z轴上 的平衡。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可以 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受力分析问题, 如梁的受力分析、结构的稳定性 分析等。
简化问题
通过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简单的 空间力系问题,可以更方便地求 解问题。
验证实验结果
优点
适用范围广,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复杂问题。
3
缺点
计算量大,需要较高的数学水平。
04
空间力系平衡问题的实例分 析
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实例分析
总结词
平面力系平衡问题实例分析主要涉及二维空间中的受力分析,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确定物体在平面内的平衡状 态。
详细描述
在平面力系中,物体受到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力。通过分析这些分力的合成与平衡,可以确定物 体在平面内的稳定状态。例如,在桥梁设计中,需要分析桥墩受到的水平风力和垂直压力,以确保桥墩的稳定性。
平衡条件
物体在空间力系作用下,满足力矩平衡、力矢平衡和 力平衡三个条件。
空间力系的简化
01
02
03
力矩
描述力对物体转动效应的 量,由力的大小、与力臂 的乘积决定。
理论力学第三章
F A x FB x 1 .5 N
F A z FB z 2 .5 N
§3–4 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 主矢和主矩
一.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
Fi Fi
Mi MO (Fi )
空间汇交力系与空间力偶系等效代替一空间任意力系.
M O ( F ) yFz zFy
x
M F yF zF
x z
y
M O ( F ) zFx xFz
y
M F zF xF
y x
z
M O ( F ) xFy yFx
z
M F xF yF
M Mi
M为合力偶矩矢,等于各分力偶矩矢的矢量和.
Mx Mx , M y M y , M z M z
合力偶矩矢的大小和方向余弦
M ( M x ) 2 ( M y ) 2 ( M z ) 2
Mx cos M
cos
My M
Mz cos M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 Fi Fx i Fy j Fz k FR
主矢
空间力偶系的合力偶矩
M O M i M O ( Fi )
主矩
由力对点的矩与力对轴的矩的关系,有
M O M x ( F )i M y ( F ) j M z ( F )k
M O ( F ) (r F ) ( xi yj zk ) ( Fx i Fy j Fz k ) ( yFz zFy )i ( zFx xFz ) j ( xFy yFx )k
03-理论力学-第一部分静力学第三章空间力系
X
Y
Z
( yZ zY )i (zX xZ) j (xY yX )k
2 力对轴的矩
力使物体绕某一轴转动效应的度 量,称为力对该轴的矩。
16
力对轴的矩的定 义 M z (F ) MO (Fxy )
力系简化的计算 计算主矢的大小和方向
FRx X , FRy Y , FRz Z
FR FRx2 FRy2 FRz2
cos FRx ,
FR
cos FRy ,
FR
cos FRz
FR
计算主矩的大小和方向
MOx M x (F ) , MOy M y (F ) ,
MOz M z (F )
与 z 轴共面
18
力对轴的矩的解析式
先看对z轴的矩:
M z (F ) MO (Fxy )
M O (Fy ) MO (Fx )
Fy x y Fx
xY yX
类似地,有:
M x (F) yZ zY M y (F ) zX xZ M z (F ) xY yX
Fy
Fx
Fxy
力对轴的矩的 解析表达式
3
§3 - 1 空间汇交力系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
★ 空间力的投影;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1 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沿直角坐标轴的
分解
(1) ■直接投影法
X F cos
Y F cos
Z F cos
也称为一次投影法
4
■间接投影法
Fx y F sin X Fxy cos F sin cos Y Fxy sin F sin sin
理论力学第三章 空间力系汇总
Pxy Pcos45
Px Pcos45sin60 Py Pcos45cos60
P 6 Pi 2 P j 2 Pk
4
4
2
r 0.05 i 0.06 j 0 k
MO(F) r F
i
j
k
0.05 0.06 0
6P 2P 2P
4
4
2
84.8 i 70.7 j 38.2 k
称为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空间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该力系中所有各力在三个坐 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为零.
[例]三角支架由三杆AB、AC、AD用球铰A连接而成,并用球铰支座B、C、
D固定在地面上,如图所示。设A铰上悬挂一重物,已知其重量W=500N。
结构尺寸为a=2m,b=3m,c=1.5m,h=2.5m。若杆的自重均忽略不计,求
(2)何时MZ (F) 0
Mz (F) Mo(Fxy ) Fxy h
z
F
Fz
Fxy o
h
P
力与轴相交或与轴平行(力与轴在同一平面内),力对该轴 的矩为零.
(3) 解析表达式
M Z (F) MO (F xy ) MO (F x ) MO (F y )
xFy yFx
M x (F) yFz zFy
空间力偶的三要素
(1) 力偶矩大小:力与力偶臂的乘积; (2) 力偶矩方向:右手螺旋; (3) 作用面:力偶作用面。
转向:右手螺旋;
2、力偶的性质
(1)力偶中两力在任意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为零 . (2)力偶对任意点的矩都等于力偶矩矢,不因矩心的改变而 改变。
M x (P) 84.8(N.m) M y (P) 70.7(N.m) M x (P) 38.2(N.m)
第三章 空间力系
1、FR=0,M0≠0;一个力偶; 2、FR≠0,M0=0;一个力; 3、FR=0,M0=0,(平衡); 4、FR≠0,M0≠0; (1). M0FR; 00’=a=M /FR”; 0
讨论:
FR”
FR FR’
M0
0 0’ = (1)
a
FR
FR= FR’= FR” , 一个力
FR M0
(2)
(2). M0‖FR; 右手力螺旋; (3). M0,FR; 右手力螺旋。
D x
A
y
FBD FBE FBC
0 sin75 1.366P 2 0 2cos 45
FBA= –1.564P。
柱AB受压。
例3-5:三叉杆件上作用已知力偶M1=5N· m,为平衡杆 件在杆上作用约束力偶M2、M3,求:约束力偶值。
解:这空间力偶系,因力偶在0yz平面,MX0,
z
My=0, M1+M3 sin300=0,
M0
(3)
等效条件 任意搬动 (水平、 垂直)
FR
FR
M M‖ M
‖
二、平衡
FR 0 , M 0 0 , FR Fix i Fiy j Fiz k
Fix=0 , Fiy =0, Fiz =0,
M 0 M ix i M iy j M iz k
右手法 则为正
Mz=(xFy-yFx)
z F
M0 Mz
g
r
Fxy
合力矩定理
合力对点(或轴)之矩等于各分力对同点(或轴)之矩的 矢量和(代数和)。
M0 M1 M2 M3 M i
Mx=M1x+M2x+M3x=Mix, My=Miy, Mz=Mi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空间力系
二、基本内容
1. 基本概念
1)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的投影
(a) 直接投影法:巳知力F 和直角坐标轴夹角a 、丫,则力F 在三个轴上的投 影分别为
X = F cos a
Z = Feos/
(b) 间接投影法(即二次投影法):巳知力F 和夹角八°,则力F 在三个轴上的 投影分别为
X = F sin/cos^9
Y = F sin/sin 。
Z = F cos/
2) 力矩的计算
(a) 力对点之矩
—、目的和要求
能熟练地计算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熟练掌握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的计算。
对空间力偶的性质及其作用效应有清晰的理解。
了解空间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方法,明确空间力系合成的四种结果。
能正确地画出各种常见空间的约束反力。
会应用各种形式的空间力系平衡方程求解简单空间平衡问题。
对平行力系中心和重心应有清晰的概念,能熟练地应用坐标公式求物体 的重心。
1、
2、
3、
4、
5、
6^ 7、
在空间情况下力对点之矩为一个定位矢量,其定义为
i j k
M0(F) = rx F = x y z = (yZ - zY)i + (zX - xZ)j + (xY - yX)k
X Y Z
r = xi + yj + zk F = Xi+ Yj + Zk
其中尸为力尸作用点的位置矢径
(b)力对轴之矩
在空间情况下力对轴之矩为一代数量,其大小等于此力在垂直于该轴的平面上的投影对该轴与此平面的交点之矩,其正负号按右手螺旋法则来确定,即
M Z(F) = ±F u,h = +2AOAB
在直角坐标条下有
Mx (乃=yZ-zY M y (F)=zX-xZ M z (F) =xY-yX
(c)力矩关系定理
力对己知点之矩在通过该点的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同一力对该轴之矩。
在直角坐标系下有
Mo(F)^M x(F)i+My(F)j+M2(F)k
(d)合力矩定理
空间力系的合力对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点之矩的矢量和,即
Mo g)二 W, (F)
空间力系的合力对任一轴(例如z轴)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轴之矩的代数和,即
M z(F R)=ZM z(F)=Z(xY-yX)
3)空间力偶及其等效条件
(a)力偶矩矢
空间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决定于三个要素(力偶矩大小、力偶作用面方位及力偶的转向),它可用力偶矩矢肱表示。
力偶矩矢M是个自由矢量,其大小等于力与力偶臂的乘积,方向与力偶作用面垂直,指向与力偶转向的关系服从右手螺旋法则。
(b)力偶的等效条件:若两个力偶的力偶矩矢相等,则它们彼此等效。
2.空间力系的简化与合成的最终结果
1)空间力系向已知点。
简化
空间力系向已知点0简化的一般结果为一个作用在0点的力和一个力偶,该力矢量等于此力系的主矢。
该力偶的力偶矩矢量等于力系对简化中心0的主矩。
主矢与简化中心的选取无关。
一般情况下,主矩与简化中心的选取有关。
2)空间力系合成的最终结果
空间力系的最终合成结果有四种可能:一个合力、一个合力偶、一个力螺旋
和平衡,这四种结果可由力系的主矢和力系对任意一点的主矩来判断。
具体归纳如下:
3.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空间力系平衡的充分与必要条件为:该力系的主矢和对任意点的主矩同时为零。
其基本形式的平衡方程为:
£X=0ZM A(F)=O
zy=o ZM y(F)=O
ZZ=O ZMz(F)=O
须指出,空间一般力系有六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以求解六个未知量。
具体应用时,不一定使3个投影轴或矩轴互相垂直,也没有必要使矩轴和投影轴重合,而可以选取
适宜轴线为投影轴或矩轴,使每一个平衡方程中所含未知量最少,以简化计算。
此外,还可以将投影方程用适当的力矩方程取代,得到四矩式、五矩式以至六矩式的平衡方程。
使计算更为简便。
几种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
(a)空间汇交力系
xx=o
牛0
12^0
(b)空间力偶系
XM x(F)=O
XM y(F)=O
ZA/z(F)=O
(c)空间平行力系(若各力〃z轴)
zz=o
ZM X(F)=O
ZM V(F)=O
(d)平面任意力系(若力系在Qxy平面内)
EX =0
£Y = 0
珈 0) = 0
4.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求解空间力系平衡问题的要点归纳如下:
(1)求解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其解题步骤与平面力系相同,即先确定研究对象,再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最后列出平衡方程求解。
但是,由于力系中各力在空间任意分布,故某些约束的类型及其反力的画法与平面力系有所不同。
(2)为简化计算,在选择投影轴与力矩轴时,注意使轴与各力的有关角度及尺寸为已知或较易求出,并尽可能使轴与大多数的未知力平行或相交,这样在计算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或力对轴之矩就较为方便,且使平衡方程中所含未知量较少。
同时注
意,空间力偶对轴之矩等于力偶矩矢在该轴上的投影。
(3)根据题目特点,可选用不同形式的平衡方程。
所选投影轴不必相互垂直,也不必与矩轴重合。
当用力矩方程取代投影方程时,必须附加相应条件以确保方程的独立性。
但由于这些附加条件比较复杂,故具体应用时,只要所建立的一组平衡方程,能解出全部未知量,则说明这组平衡方程是彼此独立的,已满足了附加条件。
(4)求解空间力系平衡问题,有时采用将该力系向三个正交的坐标平面投影的方法,把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
这时必须注意正确确定各力在投影面中投影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的位置。
5.平行力系中心及物体的重心
1)平行力系中心
只要平行力系中各力的大小及作用点的位置确定,无论平衡力系中力的方向如何,其合力作用线必定通过确定的一点,该点称为平行力系中心。
其坐标公式为
X = £F*= Z =
c £Fi,£Fj, c £Fj
2)物体的重心
物体的重心是该重力的合力始终通过的一点。
均质物体的重心与中心重合。
物体的重心在物体内占有确定的位置,与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无关。
物体重心的坐
标公式为
匹丸=四,z/巫
6", °£P,c迁
三'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两种投影法;
2.力对轴之矩和力对点之矩的计算及力矩关系定理;
3.空间汇交力系、空间任意力系、空间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4.各种常见的空间约束及约束反力画法;
5.重心的坐标公式。
难点:1.力在坐标轴上的二次投影;
2.空间力偶矩矢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3.空间结构的几何关系与立体图;
4.解空间力系平衡问题时力矩轴的选取;
5.求组合体的形心坐标。
四、教学建议
1.教学提示
①采用模型或多媒体课件讲解建立空间概念。
②计算空间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有两种方法,讲清各自的适用条件,区分力
的轴上、平面上的投影。
③明确空间力偶矩矢的性质,为什么规定它为自由矢量、如何表示其等效条件,
熟悉空间力偶系合成的解析法。
④力对点之矩是理解空间力系简化与合成的关键,而力对轴之矩是正确列出力矩
式平衡方程的基础,故要充分重视力对轴之矩的计算。
计算的方法有4种:
(a)当力臂便于确定时,可直接由定义计算;(b)一般情况下,常将力沿坐标轴
分解,应用合力矩定理计算;(C)将力沿坐标轴分解之后代入力对轴之矩的分析表达式计算;(d)利用力矩关系定理计算。
在计算力对轴之矩时准确地分析一个力对某轴之矩的正、负或为零也很重要(若一力与某轴共面,则此力对该轴之矩为零)。
⑤通过与平面任意力系对照和比较的方法,来理解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方
法、主矢和主矩的概念,简化结果、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重点介绍力矩轴与投影轴选取原则与方法,简单系统的空间平衡问题。
⑥在计算重心坐标时要讲清坐标选取原则,利用对称均质物体的对称性求重
心,对组合法求重心要求熟练应用,积分法、查表法、实验法等只作一般介绍。
2.作业布置
习题 3-1 3-2 3-4 3-5 3-7 3- 8 3-9 3-12 3-15 3-16
3-18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