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简要说明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及其程序

简要说明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及其程序

简要说明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及其程序(实用版3篇)目录(篇1)1.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2.我国选举制度的主要程序3.总结正文(篇1)一、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我国选举制度是根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建立起来的。

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民民主专政原则:我国选举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2.平等选举原则:我国选举制度要求每个公民在选举中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因素。

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我国选举制度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以适应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选举需求。

4.秘密投票原则:我国选举制度实行秘密投票,保障选民的自由意志,防止选举中的不正之风。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主要程序我国选举制度的主要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举权的确立: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选举区的划分:根据人口数量、地理条件、民族状况等因素,合理划分选举区。

3.候选人的产生:候选人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推荐,经过审查、公示等程序产生。

4.投票选举:选民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投票,选举产生代表。

5.代表资格审查:对当选代表进行资格审查,确保代表的合法性、合规性。

6.代表职责: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决策,监督国家工作。

目录(篇2)1.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2.我国选举制度的主要程序3.总结正文(篇2)一、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我国选举制度是根据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原则来组织和实施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民民主原则:我国选举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通过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2.平等选举原则:每个公民在选举中享有平等的选举权,不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因素,都具有同等的选举权。

10-2选举制度——选举的基本原则

10-2选举制度——选举的基本原则
10-2选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选举的基本原则
选举权普遍 权利能力: ①年满18周岁 ②未被剥夺政治权利(18岁,政治人,中国人) 行为能力: ①精神病人,经选举委员会确认停止行使选举权,不列入选名单 ②受刑事追诉被羁押期间(被逮捕或刑事拘留的),经法检机关决定停止行使选举 权 实际投票: ①人身自由受限但未剥夺政治权利者,由选举委员会和执行机关共同决定可在流动 票箱投票或委托有选举权的亲属等其他选民代投(流动票箱+选民代投) ②受拘役、行政拘留,可回原选区投票(两拘可回原选区)
选举权平等 一人一票,同票同权,对弱势选民(少数民族选民)的特殊保护
直选间选并用 县乡两级直接选举(选民选代表);市级以上间接选举(代表选代表)(直接选举由3改 5,93县04乡,直选三标志:选区选民选委会)
差额选举 指候选人的人数多于应选人的人数,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 1/3至1倍,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名额的1/5至1/2。(直选3、4、6,间 选10、12、15)
秘密投票 1.无记名投票和秘密写票。 2.文盲或残疾人可以委托他人代写(是人即可)。 3.选民在选举期间外出的,经选举委员会认可,可以书面委托有选举权的亲属等其他选民 代投,但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书面认可选民三人)。

民主选举制度

民主选举制度

民主选举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旨在通过公民的广泛参预和平等竞争,选举出合适的代表来管理国家事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主选举制度的定义、原则、流程和优势。

一、定义民主选举制度是指通过普选或者间接选举的方式,让全体公民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候选人或者政党来执政。

它是现代民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保障公民权利和民主管理的基石。

二、原则1. 平等原则:民主选举制度要求所有公民在选举中享有平等的权利,没有任何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

2. 公正原则:选举过程应当公正透明,遵循法律规定,确保选举结果真实可信。

3. 自由原则:选民应当自由选择自己支持的候选人或者政党,没有任何强制或者威胁。

4. 多数原则:选举结果应当以多数意见为依据,保证选出的代表能够代表多数人的意愿。

三、流程1. 候选人提名:政党或者个人可以提名候选人参选,需要符合一定的资格条件和提名程序。

2. 选民登记:所有符合选举资格的公民需要在选举前登记,确保选民名单的准确性。

3. 竞选活动:候选人进行宣传和争取选民支持的活动,包括演讲、辩论、广告等。

4. 投票:选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指定的选举日和地点进行投票,选举人员负责确保选举的公正和秩序。

5. 计票和宣布结果:选举结束后,选举人员进行计票,并发布选举结果。

四、优势1. 公民参预:民主选举制度鼓励公民积极参预政治决策,增加了政府的合法性和民意的代表性。

2. 政府责任:选举产生的代表必须对选民负责,通过选举可以实现政府的制衡和问责。

3. 和平过渡:民主选举制度为政权的和平过渡提供了机制,避免了政治动荡和内战的发生。

4. 保护人权:民主选举制度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

综上所述,民主选举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通过公民的广泛参预和平等竞争,选举出合适的代表来管理国家事务。

它具有平等、公正、自由和多数原则等基本原则,流程包括候选人提名、选民登记、竞选活动、投票和计票等环节。

民主选举制度

民主选举制度

民主选举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是实现民主的基础和保障。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主选举制度的定义、原则、特点以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和优势。

一、民主选举制度的定义民主选举制度是指通过公开、平等、自由、普遍的选举方式来选举国家领导人和代表机构成员的制度。

它是一种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安排,旨在确保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代表性,保障人民的政治参与权和选举权。

二、民主选举制度的原则1. 平等原则:每个合法公民在选举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没有任何歧视或限制。

2. 公开原则:选举过程应该公开透明,确保选举结果的公正和公正性。

3. 自由原则:选民有权自由选择候选人,没有任何强制或威胁。

4. 普遍原则:所有合法公民都有权参与选举,没有任何人为限制。

5. 多数原则:选举结果应该以多数意愿为基础,确保代表性和稳定性。

三、民主选举制度的特点1. 公正性:民主选举制度通过公平的选举程序和规则,确保选举结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2. 代表性: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和代表机构成员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和利益,能够有效履行职责和代表人民的权益。

3. 可持续性:民主选举制度能够保证政权的和平过渡和稳定传承,避免政权的滥用和权力的集中。

4. 可控性:民主选举制度通过选举规则和程序,实现选举过程的可控性和可监督性,防止选举舞弊和不公正现象的发生。

四、民主选举制度的应用和优势1. 政治稳定:民主选举制度能够实现政权的和平过渡和稳定传承,避免政治动荡和冲突的发生。

2. 政府合法性:通过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和代表机构成员具有合法性,能够有效行使政治权力和决策权。

3. 政治参与:民主选举制度能够鼓励人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增强政治意识和公民意识。

4. 人权保障:民主选举制度保障了人民的政治参与权和选举权,促进了人权的保护和发展。

5. 社会发展:民主选举制度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民主选举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它通过公平、公正的选举程序和规则,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和稳定传承,保障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代表性,促进了人权的保护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论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论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论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作者:姚强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05期[摘要]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选举普遍性原则,平等原则,秘密投票原则,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差额等额相结合、以差额选举为主原则选举权利保障原则,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的特色[关键词]选举制度;基本原则;中图分类号:DF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353-01选举制度,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

根据各国的不同规定,选举制度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在近现代,选举制度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

一、选举制度基本原则选举制度基本原则是在选举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并得到普遍适用的准则。

选举制度基本原则反映了宪法的民主精神,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政权本质,同样也折射出一个国家的社会现实。

我国从1953年颁布第一部《选举法》至今,选举的基本原则在不同时期都具有内涵,并逐步得到发展。

顺应时代政治文明和法治发展的潮流,我国的选举制度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普遍选举权原则我国《宪法》第三十四条和《选举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由此可见,我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主体十分广泛。

但在理解该条文的时候,笔者认为应当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关于精神病患者的选举权问题。

依照《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精神病患者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未排除,应然地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但是,由于精神病患者丧失了行为能力,不能正常理解和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在实际上不能现实地行使选举权利,但这种不能,只是现实不能而非法律不能。

同时,要确认精神病患者无法行使选举权的,应当经选举委员会认定不列入选民名单,暂时停止其行使选举权利。

选举制度习题

选举制度习题

1. (多选题)根据《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有()。

A. 选举权的平等性与普遍性原则B.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C. 从物质和法律上保障选民选举权利的原则D. 秘密投票原则【答案】ABD【解析】解析: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项:(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

2. (单选题)王某为某县某镇政府工作人员,当选为H县人大代表,王某当选的正确途径是()A. H县选民直接选举B. 王某所在选区选民直接选举C. 镇人大主席团选举D. 镇人大代表选举【答案】A【解析】参考答案:A答案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2条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故本题答案选A。

3. (单选题)下列有关我国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论述正确的是()。

A. 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要求我国公民只要年满18周岁,就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要求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都是相同的C. 秘密投票原则要求如果选民是文盲就不能参加投票,因为其如果委托别人代写,就违背了秘密投票原则D.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表明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并非都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答案】D【解析】【答案】D。

解析: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并不表明公民只要年满18周岁就当然地享有选举权利,因为若其被剥夺政治权利,则不享有选举权利。

故A不正确;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意味着选民平等地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允许任何选民在选举中享有特权,不得非法限制或歧视任何选民对选举权的行使。

故B不正确;选民是文盲的,可以委托其他人代写选票,这是变通规定,有利于选民选举权的保障,没有违背秘密投票原则。

故C不正确;在间接选举时,人大代表就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所以D项正确。

美国的选举制度是如何运作的?

美国的选举制度是如何运作的?

美国的选举制度是如何运作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而美国的选举制度是其民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了解美国的选举制度是如何运作的,就需要了解其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各种选举机制。

一、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美国的选举制度基于民主原则,平等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所有投票者都应该被平等对待,每个人的选票应该有同等的权利。

这意味着每个公民都有被选举为公职人员的权利。

2. 公正原则:选举应该公正,每个投票者都有权对他们的选票进行自由选择,而政府应该保持中立,不对任何候选人进行偏袒。

3. 保密原则:选民的投票是保密的,不会被披露给任何人,保护了选民的隐私权。

4. 竞争原则:选举必须是竞争的,这有助于保持选举的公正性和竞争性,并发扬人的优点,减少腐败现象。

二、选举机制1. 直接选举制:在这种制度下,选民直接投票给他们所选择的候选人。

在美国,总统、众议员和参议员的选举都采用直接选举制。

2. 间接选举制:在这种制度下,选民首先投票选举一个代表,也就是选民选出的公职人员再去投票选举其他公职人员。

美国的选举团制度就采用了间接选举制。

3. 复式选举制:在这种制度下,每个选民有多个选票,并且可以将选票分配给不同的候选人。

这种选举方式已被废除,但在一些小规模的选举中还在使用。

4. 纵列选举制:在这种选举方式中,候选人列在同一张选票上,选民可以在候选人名字的旁边标记自己的选择。

这种选举方式在一些城市、州的选举中使用。

5. 评分选举制:在这种选举方式中,选民可以给每个候选人评分,最终评分高的候选人将获胜。

这个制度适用于一些小型选举,如团队领袖的选举。

无论是哪种选举方式,选举过程都需要认真对待,从计票、选举竞选以及规则制定中都需要坚持民主原则和公正原则。

三、结语美国的选举制度历经多年发展,其完善的制度成为全球其他民主国家选举制度的重要参考和借鉴对象。

了解和学习它的选举制度,可以促进全球的民主和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我国选举制度基本内容

我国选举制度基本内容

我国选举制度基本内容首先,我国选举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根据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在我国选举制度中,党的领导是最基本的原则。

所有的选举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选举活动必须遵循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其次,我国选举制度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根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的和全民性的统一战线组织,是政治社会组织各界别、各民主党派、各人士的共同政治家园。

选举是政治协商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民主党派有参选权,并有合法信任得票的权力,根据获得的选情结果分配席位。

第三,我国选举制度坚持普选和平等原则。

我国选举制度注重人民的民主权利,实行广泛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按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我国的选举是由全体符合选举条件的公民通过平等、直接、秘密投票的方式进行的。

在选举中,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

第四,我国选举制度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为了保障选举的公平公正,我国对选举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公民的选举参与度。

选民有权了解候选人和政党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选举决策。

此外,选民也可以通过参与选举活动,如当选代表、观察选举过程等方式,直接参与选举事务。

第五,我国选举制度实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

中国选举制度追求选举管理的制度化,并通过立法程序进行规范化。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选举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选举活动的组织管理机构,规定了选举的时机和程序。

同时,选举活动必须符合立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保选举的公平公正。

总的来说,我国选举制度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强调普选和平等原则,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并实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

这些基本内容是我国选举制度的核心特点,也是确保选举公平公正、充分发挥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

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

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

第三章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第一节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一、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一)普遍选举权原则(最基本原则)强调的是选举权、被选举权范围(即选举主体、客体)的广泛性定义:每个享有国家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人都拥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有限选举权:财产限制、性别限制、受教育程度限制、种族限制等(二)平等选举权原则1、定义: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能有一次投票权,每一选民所投的票的价值和效力是相同的。

“一人一票”和“一票一价”。

2、不平等现象:(1)议会议员名额分配不均;因此代表的选民数不同,存在事实的不平等。

(2)每个投票人所投票数不等;(3)每票的价值不等;(4)选区人口比例不均衡造成的选民选票价值的事实差异。

(三)直接选举权原则定义:选民直接投票选出议会议员和国家公职人员。

直接选举能准确表达民意。

一般来说,西方国家下院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上院议员和总统,有的国家采用直接选举,有的国家采用间接选举。

间接选举:由选民投票选出选举人或选举人团,再由选举人(或选举人团)投票选出立法议员或国家公职人员。

美国总统、德国总统、意大利总统和法国议会参议员选举。

(四)秘密投票原则定义:选民遵循选举法规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并秘密投票,选票不向他人公开。

保障公民意愿的真实表达。

公开投票:就是在公开的环境下选民公开表达自己的投票意向。

类型:举手表决、呼声表决、双记名表决、唱名投票1856年澳大利亚最先实行无记名投票。

第二节西方国家选举类型、选举组织及选举参与一、大选选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代表或国家最高领导人,一般来说,是产生国家执政党的选举。

英国大选:议会下议院议员的选举。

日本大选:众议院选举美国大选:总统选举法国、俄罗斯大选:总统选举二、中期选举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两届总统选举之间举行的国会选举为中期选举。

中期选举通常在11月第一个星期后的星期二举行;作用:是对执政党执政效果的检验,或者也可以借此形成对主要政党实力变化的评估。

民主选举制度

民主选举制度

民主选举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是一种基于人民意志的政治制度,通过公开、平等、竞争的选举方式来产生领导人和代表。

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之一,旨在确保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民主选举制度的定义、原则、特点以及其在实践中的运作。

一、民主选举制度的定义民主选举制度是指通过公民普遍、平等、秘密、直接或间接地参与选举,选出国家领导人、政府机构成员和立法机构代表的制度。

它是一种基于人民意志的政治制度,旨在确保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二、民主选举制度的原则1. 平等原则:民主选举制度要求每个合法公民在选举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无论其社会地位、财富、性别、种族等因素。

2. 公开原则:选举过程应该公开透明,候选人应该公开宣布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策,选民有权了解候选人的信息。

3. 竞争原则:民主选举制度要求选举过程中有多个候选人或政党参与,以保证选民有多样化的选择权。

4. 秘密原则:选民在投票时应该享有秘密的权利,以保护其选举意愿不受外界干扰和压力。

5. 多数原则:民主选举制度通常采用多数原则,即候选人或政党获得多数选民支持的才能当选。

三、民主选举制度的特点1. 广泛参与:民主选举制度鼓励广泛的选民参与,尊重每个合法公民的选举权利,确保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2. 公平竞争:民主选举制度要求选举过程中的候选人或政党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展开竞选活动,避免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得选民支持。

3. 政治平稳过渡:民主选举制度为政治权力的和平过渡提供了机制,选举结果能够决定政治领导人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4. 代表性:民主选举制度通过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和代表应该能够代表选民的利益,参与决策和政策制定,实现政治权力的民主化。

四、民主选举制度的运作1. 选举准备:选举机构应该提前做好选民登记、候选人注册、选举规则制定等准备工作,确保选举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2. 竞选活动:候选人或政党应该进行竞选活动,向选民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策,争取选民的支持。

中国的选举制度和民主制度是怎样实施的

中国的选举制度和民主制度是怎样实施的

中国的选举制度和民主制度是怎样实施的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和民主制度在中国政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选举制度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旨在保障人民公平选举和广泛参与的权利。

同时,中国的民主制度也在逐步完善,通过各种渠道和机制,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利益。

一、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规定中国的选举制度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定,以保证选举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首先,普选权是选举制度的核心。

无论性别、种族、宗教信仰、教育背景或财产状况如何,每个中国公民都享有普选权。

其次,选举的程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选举过程必须依法进行,确保选举的公正和透明。

再次,选举制度要保证代表性。

选举应该充分考虑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和声音,确保不同群体在政治决策中都能得到代表。

最后,选举应该是公平竞争的。

政府和选举机构要确保选举的竞争环境公平,不干扰候选人和选民的自由意志。

二、中国的选举制度实行过程中国的选举制度实行分为多个层级:首先是基层选举。

中国的基层选举是指由居民自行选举村委会和居民委员会代表的程序。

这个选举由全体居民进行投票,选举出一定数量的代表,代表居民的利益进行管理。

其次是乡镇选举。

在乡镇行政单位,也有类似的选举程序,选举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行管理和决策。

再次是县级选举。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是通过代表选举产生。

这种选举方式是为了更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

最后是全国选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般采用间接选举方式,代表的产生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产生。

三、民主制度的实施除了选举制度,中国还在推进民主制度的建设,以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

首先,要求政府机关依法行政。

政府机关必须遵守法律和法规,接受人民的监督,确保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其次,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代表人民发言和决策。

再次,鼓励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

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公共事务,通过开展听证会、舆论监督等方式收集公众意见和建议。

简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

简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

简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我国选举制度作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政权依法履行职责、有效实施民主制度的重要保障。

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在多个文件中予以明确,本文将对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进行简要阐述。

1. 人民主权原则我国选举制度的核心原则是人民主权,即国家的一切权力归属于人民。

我国选举制度通过设置选民来体现人民的直接行使和间接行使的权利。

选民作为人民的代表,参与到选举活动中,通过选举产生领导机构和代表机构,实现人民对政权的行使和监督权。

2. 平等原则我国选举制度重视平等原则,认为每个公民都应该有平等的选举权。

我国选举制度不论种族、性别、财产状况、职业等因素,公民在选举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选举制度通过建立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障机制,确保选举过程中的公正和平等。

3. 普遍性原则我国选举制度坚持普遍性原则,即每个具备选举权的公民都有权参与选举。

我国选举制度通过普选的方式,即普遍的、定期的、直接的选举,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公民都有投票权和被选举权。

4. 直接选举原则我国选举制度强调直接选举原则。

直接选举是指选民以个人身份直接参与选举,直接选举产生的领导机构和代表机构代表选民的利益和意愿。

在我国选举制度中,直接选举是实现人民主权和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

5. 间接选举原则我国选举制度同时也运用了间接选举原则。

间接选举是指选民通过选举代表,间接参与选举,选举代表再行使选举权。

我国选举制度中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就是采用了间接选举的方式。

6. 党的领导原则我国选举制度中,党的领导是核心原则之一。

根据宪法和其他相关法律,中国共产党在一切国家机关中担负领导权力,这也包括选举制度。

党的领导原则保证了国家权力机关的正确行使和有效运行。

7. 法治原则我国选举制度严格遵循法治原则。

在选举过程中,法律是选举的基础和规范,确保选举的公正、公平和合法性。

我国选举制度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对选举活动进行规范,保障选举的合法性、程序性和透明度。

选举制度及实践

选举制度及实践

选举制度及实践选举制度及实践一、选举制度的概述选举制度是指国家或组织在进行领导人或代表人员产生时,所采用的一套规定和程序。

其目的是保证选举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体现。

二、选举制度的原则1.普遍性原则:所有具有选民资格的人都有参与选举的权利。

2.平等性原则:每个人在选举中应该受到平等对待,不因种族、性别、财富等差异而受到歧视。

3.秘密性原则:投票应该保证隐私和秘密性。

4.多数决原则:在多数情况下,胜者应该获得过半数以上的有效票数。

5.公正性原则:选举结果应该反映出选民意愿,并经过公正程序确认。

三、候选人资格1.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年龄要求;2.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身份要求;3.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政治观点要求;4.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道德品质要求。

四、选民资格1.必须具有国籍;2.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年龄要求;3.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身份要求;4.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政治观点要求。

五、选举程序1.选举时间:选举时间应该提前公布,确保所有参与者都有充分准备时间。

2.选民登记:在选举前,应该对所有符合资格的选民进行登记,并颁发选民证明。

3.候选人提名:候选人可以通过党派、团体或个人提名方式进行。

4.竞选宣传:每位候选人都有权利进行竞选活动,但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和道德准则。

5.投票:投票应该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保证秘密性和公正性。

6.计票:计票应该在公开场所进行,并邀请各方代表监督。

六、违反制度的处罚1.对于违反制度的候选人,可以取消其参与资格;2.对于违反制度的投票者,可以取消其投票资格;3.对于违反制度的工作人员,可以给予相应处罚。

七、实践案例中国采用了普遍性、平等性、秘密性、多数决和公正性原则的选举制度。

在选举中,候选人必须符合年龄、身份、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要求,而选民必须具有国籍、符合年龄、身份和政治观点要求。

选举程序包括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竞选宣传、投票和计票。

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可以取消参与资格或投票资格,并给予相应处罚。

民主选举制度

民主选举制度

民主选举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旨在确保人民能够通过选举的方式参预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主选举制度的定义、原则、程序和优势。

一、民主选举制度的定义民主选举制度是一种通过普遍、平等、直接、秘密的选举方式,选举出代表人民意愿的政治领导人或者代表机构的制度。

它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核心制度之一,保障了人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民主选举制度的原则1. 平等原则:每一个合法公民都应该在选举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无论其种族、性别、宗教或者社会地位。

2. 公正原则:选举应该公正、公平地进行,确保选民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候选人能够在公正的条件下竞选。

3. 自由原则:选民应该能够自由地选择他们认为最合适的候选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强迫或者干扰。

4. 透明原则:选举过程应该公开透明,确保选民和候选人能够了解选举的规则和程序,并监督选举的公正性。

5. 多元原则:选举制度应该鼓励多党制和多元参选,确保选民有多种选择,代表不同的政治意见和利益。

三、民主选举制度的程序1. 选举准备:包括确定选举日期、选举区划、选民登记和候选人资格审查等。

2. 候选人提名:候选人可以通过政党提名、个人自荐或者其他途径提名,需要符合选举法规定的资格条件。

3. 竞选活动:候选人可以进行宣传和拉票活动,向选民介绍自己的政见和承诺,争取选民的支持。

4. 投票和计票:选民在选举日前往投票站进行投票,投票结束后进行计票,确保选举结果的准确性。

5. 宣布选举结果:选举结果经过确认后,由选举管理机构宣布,并发布选举当选人名单。

四、民主选举制度的优势1. 代表性:民主选举制度能够选出代表人民意愿的政治领导人或者代表机构,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2. 反腐倡廉:通过选举制度,政治权力可以实现交替和制衡,减少腐败和滥用职权的可能性。

3. 政策稳定:选举制度能够确保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意见和利益,避免极端政策的浮现,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简要说明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及其程序

简要说明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及其程序

简要说明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及其程序(实用版4篇)目录(篇1)一、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2.平等选举权原则3.秘密选举原则4.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5.等额差额相结合,以差额选举为主的原则6.选举权利保障原则二、我国选举制度的程序1.选民登记2.候选人提名3.竞选活动4.投票选举5.监票和计票6.选举结果公布正文(篇1)我国选举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则和程序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首先,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包括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平等选举权原则、秘密选举原则、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等额差额相结合,以差额选举为主的原则和选举权利保障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选举的公正、公平和公开,确保了人民能够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其次,我国选举制度的程序包括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竞选活动、投票选举、监票和计票以及选举结果公布。

在这些程序中,选民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候选人可以公平竞争,选举结果可以公正公布。

目录(篇2)一、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2.平等选举权原则3.秘密选举原则4.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5.等额差额相结合,以差额选举为主的原则6.选举权利保障原则二、我国选举制度的程序1.选民登记2.候选人提名3.竞选活动4.投票选举5.计票与结果公布正文(篇2)我国选举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则和程序既体现了人民民主,又保证了选举的公正公平。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及其程序。

首先,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包括: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凡年满 18 周岁的中国公民,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平等选举权原则:每个选民在选举中享有同等的选举权,一人一票,票票等值。

3.秘密选举原则:选举过程中,选民的投票行为和选举结果均予以保密,确保选民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我国宪法和选举法关于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规定

我国宪法和选举法关于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规定

我国宪法和选举法关于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规定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宪法》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选举法》第四条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第十二条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确定。

设区的市、自治州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确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确定,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四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本级选举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所辖的下一级各行政区域或者各选区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在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中,人口特少的乡、民族乡、镇,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分配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分配的办法,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

第十七条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第十八条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每一聚居的少数民族都应有代表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

聚居境内同一少数民族的总人口数占境内总人口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相当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宪法学必背

宪法学必背

宪法学必背一,我国的选举制度有哪些基本原则?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4.无记名投票原则5.选民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原则6.选举权的保障原则2.选举权: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或其他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权利。

3.普遍性原则:一,是指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广泛程度。

普遍性意味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其享有的主体应该是广泛的。

我国宪法的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等,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二,相关体现:1.除法定程序外没有特殊的资格要求2.在我国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数量极少,不影响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3.对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受到限制的公民的保障4.对几类公民选举权的保障(如旅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在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期间在国内的,可以参加原籍地或出国前居住地的选举,港澳同胞与台湾同胞)4.平等性原则注:它是为了弥补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的不足。

一,是指所有选民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选举,每一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而且每一张选票的价值相相等,不允许任何选民享有特权,禁止对选民投票行为的非法限制与歧视。

二,内容:1.选民资格平等,不受不合理的待遇和享受特权2.选民享有平等的投票权,即一人一票,不得同时参加两个地方的选举3.选票效力相同,即票票相同,每一选民所投选票效力相等。

其中还包括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大体相同,选举产生的每一个代表地位相同二,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法?1.宪法不同于普通法律,它是国家的根本法,原因有三2.宪法的内容和普通法不同。

宪法中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与根本任务,而普通法律只规定了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某一方面的问题3.宪法的效力和普通法律的不同。

宪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普通法律必须以宪法为依据而制定,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任何民主国家均应以这四项标准作为建立选举制度的原则,或作为选举制度发展的目标。

下面,店铺来为你介绍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在我国,这项原则是指年满18周岁、具有中国国籍、依法享有政治权利的人们都可自由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受任何法律上的或人为的剥夺。

按照宪法第34条和选举法第3条的规定,任何以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为理由限制公民参加选举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享有选举权的基本资格只有三个:公民资格、法定年龄资格和政治权利状况。

其中前两项也叫做肯定资格,即只要具备这种资格,就享有权利;后一项也叫否定资格,即只要具备这种资格,就丧失权利。

从宪法和法律的这种规定来看,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的广泛程度是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无法比拟的。

应当说,1979年选举法和1982年宪法规定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范围是我国历史上最广泛的。

按照1954年宪法,国家剥夺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家的政治权利;1975年宪法剥夺地主、富农、反动资本家和其他坏分子的政治权利;1978年宪法剥夺“没有改造好的”地主、富农、反动资本家的政治权利。

而现行宪法只以是否在法律上被宣布剥夺政治权利为准,即所有公民在法律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均享受平等的选举权,法律不事先设定某个公民的政治或法律地位,选举权的剥夺与否取决于法院的判决。

这是我国宪政建设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此意义而言,我国已成为一个全民的国家了。

由于前述有关选举权和投票权的区别,选举权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予以限制。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如前所述,1983年全国人大会通过《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中规定:因反革命案(1997年10月1日后新刑法将“反革命罪”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或者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案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在被羁押期间停止行使选举权。

第二,按照选举法的规定,在直接选举时,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病患者和被剥夺政治权利都不能参加投票,但二者有本质区别,前者享有选举权,但法律限制或暂时停止其投票的行为能力;后者则属于法律剥夺其参与选举的权利能力。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二、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我国选举法第4条规定,“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因此,选举权的平等性主要有两个表现:一是一人一票,二是选票价值相等。

具体而言,在直接选举的地方,每一选民在每一次选举中只能在一个地方有一个投票权;每个选民所投选票的效力相等;在间接选举的地方,人民代表投票的情况亦复如此。

选举制度的这项原则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不过,这项原则也有两个主要的例外,被普遍认为是实质性的平等。

第一,选举法规定,除直辖市以外,县以上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也就是说,城乡选民选票的价值是不相等的:城市每一选民所投选票的价值等于农村选民票价的四倍,或农村选票的价值只是城市选票价值的四分之一。

实行这种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目的在于保证城市对农村的领导、工人阶级对农民阶级的领导,如邓小平在1953年所作的《关于选举法(草案)的说明》中所解释的:“这些在选举上不同比例的规定,就某种方面来说,是不完全平等的,但是只有这样规定,才能真实地反映我国的现实生活,才能使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有与其地位相当的代表”。

也就是说,作为一种不平等的代表方式,现在有其合理性,但终究要为完全平等的选举制所取代。

第二,选举法对少数民族与汉族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也规定了不同的人口比例:在“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每一聚居的少数民族都应有代表参加当地人民代表大会”。

作为一项原则,选举法还规定了许多具体措施,如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在全国人大中“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这种民族间选票价值的不平等规定是非常合理的,在宪法中,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规定在第4条中,是我国宪政制度的一项根本原则,其地位高于选举制度中的平等要求,在其他国家的选举制度中也有类似的设计。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直接选举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代议机关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的选举;间接选举是由选民先选出代表或选举人,再由代表或选举人投票选举上一级代表机关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的选举。

我国选举制度的直选或间选主要是指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

选举法第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可见,我国县级以下的基层人大采取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代表,而县级以上的人大则采取间接选举的方式,二者并用。

这种方式说明我国政治制度上的民主程度还不是很高,人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直接影响还十分有限。

但比较起来,1953年选举法仅规定乡级人大直接选举,1979年选举法将直选范围扩大到县级人大,可以说现行选举法已提高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程度。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人民政治、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在选民政治意识加强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直至全部权力机关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直选与间选并用仅应被视作一种权宜之计,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采取的一种必要的集权形式,不得已而为之。

因此,严格说,“并用”在根本上并非一种不变的我国选举制度原则,甚至它根本就不是一项原则,至多是在漫长的民主进程中的一项临时性原则。

邓小平同志早在1953年时就曾预言:“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我们将来也一定要采用……更为完备的选举制度”。

在选民决定权问题上,“更为完备的选举制度”就是指完全的直接选举模式,因为直接选举的意义就在于让政治家或公职人员直接面对选民,面对国家任务和自己的政治责任,直接听命于人民的意见,真正实现人民主权的要求和原则。

在我国目前政治生活中人大代表怕见选民、各级公职人员远离人民群众的情况,就是由于官只对官负责,而非官对民负责,根本上就是由于官员或人民代表多数不是由选民来决定其政治生命的。

如果要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改变这一状况,通过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产生,使政府真正对人民负起责来。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四、秘密投票原则秘密投票(secretballot)是指选民在投票时只需在选票所列候选人姓名下以符号形式注明同意或不同意,无需署名,并且在填写选票后亲自投入票箱的投票方式。

完整的秘密投票方式包括选民不署名、只标明选择意愿和亲自投票三个方面的权利,使选民的选择意愿不受任何外来干涉和影响,也使别人无法知悉选民的选择,因此也叫做无记名投票方式。

它是与起立、举手、鼓掌等公开表达自己选择意向的方式相对应的一种投票方法。

我国选举法第36条第1款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

秘密投票方式的产生是政治权利保护的一个结果。

从理论上说,包括人民代表在内的任何公职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其权力和地位都取决于人民的选择。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权力的异化现象,公仆在一定条件下却可能成为压迫人民的主人,可能在当选后利用手中的权力,对不同意其主张的选民采取不利的态度和做法;而在选举过程中,优势地位的选民也有可能强迫其他不同意见的选民接受自己的选择。

为保护选民的意志自由和自由选举制度,秘密投票的制度由此产生,使人无法从选票上辨认出选民的字迹,从而无法对特定选民施加任何影响或报复。

不过,作为一项选民权利,秘密投票可以放弃。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选民对选票上所列候选人均不满意时,可以自由地写下其他候选人或任何人的姓名,作为自己的选择。

二是在必要时可请求他人代为写票和投票。

我国选举法第36条第2款规定,“选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残疾不能写选票的,可以委托他信任的人代写”;第38条还规定,“选民如果在投票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五、选举的保障原则在我国选举制度中,为保障选举制度的民主性,使每个选民都能参加选举,自由表达意愿,所以选举法规定了对选民行使选举权的物质上和法律上的保障。

就物质保障而言,选举法第8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

选举经费是参加选举的必要开支,包括选举组织经费、竞选经费和投票费用等。

选举组织经费是国家必须支付的,投票费用是选民为参加选举而支付的必要开支,竞选经费是作为候选人为当选而进行报名、宣传、旅行等活动所支付的费用。

竞选经费原则上应由候选人个人支付,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属于一笔不小的开支,一般公民是无力承担的。

在我国,竞选经费由国家支付,以使候选人不因占有财产的多寡而在选举中受到限制或处于不利的地位,也保证他们在当选后能做到公正代表,真正反映民意。

在法律保障方面,任何国家都要建立各种选举的法律保障制度,以使选举能公正、公开和合法地进行,使真正得到人民支持的候选人能够当选,使人民多数的意志能够得到真实的反映。

所以,我国选举法第52条规定:“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刑事处分:(一)用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二)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三)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

"刑法第256条对破坏选举的犯罪行为相应地作出了规定:“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