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五首经典古诗文的背景和作者,领略古代文化与美学。
2.学习五首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词语、句子、意境和修辞手法等。
3.通过朗读、默写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和解读。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首诗词的意境表达和修辞技巧的分析和应用。
2.难点:五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与掌握。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登高》教学目标:1.了解《登高》的作者杜甫和其背景及诗歌特点;2.熟悉《登高》的基本内容和意境表达;3.掌握《登高》中的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4.通过默读、朗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曾征服的高峰,引出登高的主题和内涵,展示《登高》的诗歌全文。
2.师生互动阅读:师生齐读《登高》,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注释,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3.信息查找: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杜甫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回答提问。
4.诗歌分析:对《登高》的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讲解,参考相关资料进行诵读和模仿。
5.课堂练习:分组朗读和默写,教师点评和纠正,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6.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对诗歌渲染进行解释和作文。
第二课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1.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王维和其背景及诗歌特点;2.熟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基本内容和意境表达;3.掌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4.通过默读、朗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和《菊花》的特色和典故,引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艺术魅力。
2.师生互动阅读:师生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注释,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三篇】
【导语】整理了⼈教版⼋年级上册语⽂《诗词五⾸》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诗词五⾸》教案⼀ 知识与能⼒ 积累古诗词,增加⽂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
过程与⽅法 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审美情趣。
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难点 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诗歌的朗读⾳频材料多媒体课件 3课时 陶渊明《〈饮酒〉(其五)》 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为了仕途⽽争名夺利,为了升迁⽽不择⼿段,甚⾄扭曲⼈性,残害亲⼈,但是却有少数⽂⼈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兮求”“⼈⽣⾏乐⽿,何须富贵时”的恬淡⽣活。
不同的⼈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有不同的⽣活⽅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位⽥园诗⼈陶渊明的⼀⾸⽥园诗《饮酒》。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说名潜,字渊明。
⾃号五柳先⽣,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
九江柴桑(九江县)⼈,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辞赋家、散⽂家。
1.听⾳频朗读,读准字⾳,划出节奏。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2.⼩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聚居的地⽅,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与世俗远离,⾃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
⼣阳映照下的南⼭笼罩在⼀⽚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双双飞鸟借着暮⾊结伴飞向林间的巢⽳。
这⾥边有⼈⽣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表达。
3.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句深情⽽⾃得其乐;三四句恬静⽽闲适;五六句满⾜⽽得意;七⼋句陶醉⽽悠然;九⼗句深长⽽感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三篇】
难点3.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野望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教师教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提问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提问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明确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提问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提问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提问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提问1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诗文?明确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提问2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诗词五首》教案
突破方法:通过示例演示、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不同韵律带来的美感。
举例:对比《雨霖铃·寒蝉凄切》与《钱塘湖春行》的韵律特点,理解其差异。
(2)诗词意境的深入理解:学生对诗词中的意象、隐喻等理解不够深入,难以领悟诗词的深层含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词五首》的学习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更有信心。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诗词格律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平仄和押韵的部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解释和演示,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或许可以尝试运用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实际诗词创作中。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讨论成果来看,学生们对诗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活动,让学生们有了实际操作的机会。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了诗词的美感和创作技巧。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创作诗词仍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诗词的陌生感。为了让学生们更加自信地创作,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关于诗词创作技巧的讲解,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词创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语文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背诵并理解五首古诗词的表意和修辞手法。
2.能够理解古诗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文化内涵。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文言文并写出文章。
4.完成课堂作业,提高语言综合素养和创意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修辞手法。
2.能够背诵个别诗句,熟悉五首诗词的整体结构和意境。
3.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历史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1.掌握古诗词的独特韵味和表现手法,如“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
2.理解并把握五首诗词内涵和意境,学会运用其传统文化内涵解析文言文。
3.提升语言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四、教学方法1.听读感受法:让学生听读五首古诗,并了解诗词作者、作品背景和传统文化内涵。
2.对照翻译法: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差别,并逐字逐句地对照翻译,掌握其含义。
3.互动式分析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诗词并进行交流分析,从中领悟到其中的修辞手法和内涵。
4.联想法: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从中找出相同之处和古代人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内容1. 《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岸,乱山高下不相平。
涓涓来往浜,何人初见江南?荷芰两茎斜,胡儿眼中垂。
故园寄辛苦,忍念杨花瘦。
1.学习诗人杨巨源的生平和作品。
2.理解诗人怀古思乡的情感,了解西晋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
3.学习古诗词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眼中垂”和“杨花瘦”。
2.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作品。
2.理解诗人虽为文人雅士,但内心深处却有着深深的怀才不遇和国破家亡的悲愤情感。
3.学习古诗词中的口语化表达,如“潦倒”和“酒杯”。
3.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作品。
2.理解诗人内心独白的情感,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意。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应用诗词。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表演。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的美,分析其艺术价值,并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欣赏和应用诗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词的基本意思和背景:学生需要理解每首诗词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创作背景,以便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白居易对朋友离别之情的表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描绘的战争场景及其抒情手法。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学生需掌握诗词中的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了解其作用和效果。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诗词,讲解平仄、韵脚等格律知识,并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实际运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词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被景色或情感所触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用诗词来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唐诗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枫桥夜泊》五首脍炙人口的唐诗。
通过对这五首诗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大诗人笔下的自然风光、人生感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五首唐诗,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句式结构,了解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五首唐诗的正确朗读、背诵,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对唐诗的韵律、意境的理解和感悟,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展示五首唐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一猜这些唐诗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五首唐诗,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
(2)对每首唐诗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
(3)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了解五首唐诗之间的异同,体会诗人的情感。
3. 随堂练习:(1)请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首唐诗进行朗读、背诵。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某首唐诗的理解和感悟。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负责一首唐诗的鉴赏。
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并做好笔记。
教师对五首唐诗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诗歌的韵律、意境、表达手法等要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内容:(1)五首唐诗的题目、作者、背景(2)五首唐诗的韵律特点、意境、表达手法(3)课堂重点、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选择一首唐诗,进行朗读、背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五首古诗,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2.分析诗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提升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欣赏和分析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背诵五首古诗。
难点: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和意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高》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杜甫的了解。
2.简介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登高》,感受诗词的韵味。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讨论1.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天若有情天亦老”、“无边落木萧萧下”等。
2.讨论诗词表现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背诵《登高》,思考诗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望岳》一、复习导入1.复习《登高》,回顾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介绍《望岳》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望岳》,感受诗词的豪情壮志。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讨论1.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
2.讨论诗词表现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背诵《望岳》,思考诗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第三课时:《春望》一、复习导入1.复习《望岳》,回顾诗词的豪情壮志。
2.介绍《春望》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春望》,感受诗词的忧国忧民情怀。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讨论1.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
2.讨论诗词表现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背诵《春望》,思考诗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第四课时:《月夜忆舍弟》一、复习导入1.复习《春望》,回顾诗词的忧国忧民情怀。
2.介绍《月夜忆舍弟》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月夜忆舍弟》,感受诗词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讨论1.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等。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优质教案设计(精选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优质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唐诗五首》。
具体内容包括:《登高》、《望岳》、《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凉州词》。
这些诗歌均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李白等所作,展现他们独特艺术风格和高超诗歌才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并掌握五首唐诗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及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朗读、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韵律、意象及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诗歌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文化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例如,描述一个登高望远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在登高时豪情壮志。
2. 朗读:让学生齐声朗读五首唐诗,感受诗歌韵律美。
3. 讲解:详细讲解每首诗歌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文化背景。
4. 例题讲解:以《登高》为例,分析诗中意象、情感表达及韵律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意象、情感表达及韵律特点,并进行分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任选一首唐诗,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鉴赏文章。
答案示例:(1)主题思想:描绘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和对民族英雄敬仰。
(2)艺术特色: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泰山雄伟壮观。
(3)文化背景:泰山作为五岳之首,象征着中华民族威武不屈。
2. 作业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语言流畅,观点明确,分析透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其他唐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解诗歌发展历程,拓宽文化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学生对诗歌韵律、意象及情感表达理解。
2. 课堂实践情景引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例题讲解深度和广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分析方法。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唐诗五首》,包括《登鹳雀楼》、《凉州词》、《乌衣巷》、《泊秦淮》、《秋夕》五首诗。
教学内容涉及诗歌的韵律、意境、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感受其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掌握五首诗的基本意思,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学习并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五首诗的基本意思、韵律特点、意境描绘和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插图中的景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诵读:让学生齐读五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对每首诗的作者、背景、创作意图进行讲解。
4. 分析:逐句解析五首诗的基本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并把握诗歌的意境。
5.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诗,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8. 背诵:让学生在课堂上背诵五首诗。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韵律美,意境美凉州词:王翰,边塞风光,豪放情怀乌衣巷:刘禹锡,怀古之情,抒情之意泊秦淮:杜牧,江南水乡,离愁别绪秋夕:杜牧,月夜抒怀,思念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五首诗。
(2)选择一首诗,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2. 答案:(1)略。
(2)示例:《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通过“烟、月”两个意象,描绘出秦淮河畔的朦胧美,表达了诗人离愁别绪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诵读、分析、练习,使他们对五首唐诗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把握,鼓励他们多读多思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一、课程目标1.学习与欣赏现代汉语诗歌、古代诗词;2.了解古代诗词的构思、表达方式、艺术魅力;3.学习诗歌、诗词鉴赏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初步学会运用语言进行表述、探究与思考。
二、课程内容1.现代汉语诗歌《再别康桥》;2.古代诗词《七步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静夜思》、《登鹳雀楼》。
三、教学流程第一课:《再别康桥》课前铺垫1.通过图片展示康桥的美景,并询问学生对康桥的了解;2.播放背景音乐《再别康桥》烘托氛围。
学习与讨论1.教师朗诵《再别康桥》,学生全文跟读,并进行鉴赏;2.学生分组探讨《再别康桥》中表达的主题、情感和意象;3.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交流。
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突出《再别康桥》中的审美特点和欣赏方法;2.引导学生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背诵本课诗歌。
第二课:《七步诗》课前铺垫1.展示唐代诗人杨玉环的故事,并与学生进行讨论;2.推出《七步诗》,并讲解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学习与讨论1.教师朗诵《七步诗》,学生全文跟读,并进行鉴赏;2.引导学生分组探究《七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3.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交流心得。
总结1.给予学生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并进行学生展示;2.引导学生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背诵本课诗歌。
第三课:《赋得古原草送别》课前铺垫1.展示美丽的草原景色,并与学生进行讨论;2.推出《赋得古原草送别》,并讲解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学习与讨论1.教师朗诵《赋得古原草送别》,学生全文跟读,并进行鉴赏;2.引导学生分组探究《赋得古原草送别》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3.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交流心得。
总结1.给予学生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并进行学生展示;2.引导学生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背诵本课诗歌。
第四课:《静夜思》课前铺垫1.通过展示黄昏场景,引导学生了解“静夜”意义;2.推出《静夜思》,并讲解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学习与讨论1.教师朗诵《静夜思》,学生全文跟读,并进行鉴赏;2.引导学生分析《静夜思》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3.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交流心得。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教案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
在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研读品味,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内容】1. 了解五首诗歌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
2. 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的思想感情。
2. 难点: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教具准备】1. 课本及教学PPT。
2. 五首唐诗的音频文件。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唐朝的历史文化背景,引起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2. 学习第一首诗《月夜忆舍弟》:介绍作者杜甫的背景和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
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3. 学习第二首诗《登高》:介绍作者杜牧的背景和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
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4. 学习第三首诗《送友人》:介绍作者李白的背景和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
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5. 学习第四首诗《夜雨寄北》:介绍作者李商隐的背景和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
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6. 学习第五首诗《泊秦淮》:介绍作者杜牧的背景和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
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7. 总结:回顾五首唐诗的学习内容,总结每首诗的主题和情感,加深学生对唐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8.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五首唐诗,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上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诗。
同时,我也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唐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小学时候我们就开始学习唐诗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首诗歌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第1课时《野望》《黄鹤楼》一、导入新课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诗五首》。
二、《野望》1.资料助读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王绩爱好广泛,最突出的成就在诗歌。
他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鸢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王绩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诗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基础知识东皋(gāo)徙倚(xǐyǐ)犊(dú)东皋:地名,诗人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接近。
徙倚:徘徊。
犊:小牛。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相顾:相视;互看。
语文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教案1(第七单元)
语文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教案1(第七单元)一、教案背景此教案适用于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诗词五首》教学。
通过学习五首诗词,了解唐代诗词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词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掌握五首诗词的韵律和词汇,理解其中的意蕴。
3.学习唐代诗词的表现方法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五首诗词:《登高》、《杂诗》、《春夜喜雨》、《登岳阳楼》、《江雪》。
2. 教学方法1.讲解法。
教师介绍唐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分析五首诗词的形式、语言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2.朗读法。
让学生听朗读并自己朗读,加深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3.创作法。
让学生根据所学诗词的风格和表现方法创作自己的诗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布置让学生提前预习五首诗词,了解唐代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习过程第一步:学习《登高》和《杂诗》1.教师介绍唐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重点讲解唐代诗词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方法。
2.让学生听朗读《登高》和《杂诗》,并讲解其中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3.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对《登高》和《杂诗》中的词汇和韵律进行整理和总结。
第二步:学习《春夜喜雨》和《登岳阳楼》1.教师介绍《春夜喜雨》和《登岳阳楼》的表达方式和意义,引导学生认真欣赏。
2.让学生自主朗读和感受《春夜喜雨》和《登岳阳楼》。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分析诗词的韵律、表达和意蕴,总结共性和差异之处。
4.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春夜喜雨》和《登岳阳楼》的理解和感受,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
第三步:学习《江雪》1.教师讲解《江雪》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认真思考。
2.让学生朗读《江雪》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交流。
3.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江雪》的韵律和词汇,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江雪》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感较弱。为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其次,在诗词意象、情感分析方面,虽然我尽力引导学生们去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把握。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人的生活环境和情感表达方式还不够了解。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尝试运用一些现代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中的情感。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时,有些小组的讨论并不充分,部分学生显得比较被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举例:《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句的平仄韵律,感受诗句的气势。
(2)诗词意象、情感分析:通过分析五首诗词中的意象,使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把握诗词的主题。
举例:《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引导学生分析“折戟沉沙”等意象,理解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
3.强化文化认同感,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词朗读、背诵、解析,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5.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表观点,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诗词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朗读与背诵:五首诗词的正确朗读与熟练背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诗词的节奏、韵律,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1.《登鹳雀楼》——王之涣2.《望庐山瀑布》——李白3.《夜泊牛渚怀古》——杜甫4.《江雪》——柳宗元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领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和意境美的分析。
难点:《夜泊牛渚怀古》中历史背景的理解,以及《江雪》中寓意和哲理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课文音频。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五首唐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图片与哪首唐诗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五首唐诗,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每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境美。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登鹳雀楼》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望庐山瀑布》的意境美。
2)分组讨论,探讨《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历史背景。
6.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五首唐诗的及作者3. 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意境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
2)分析《江雪》的寓意和哲理。
3)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唐诗的认识。
2. 答案:1)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江雪》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保持清高、独立的品质。
3)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如《静夜思》、《月夜》等。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所选内容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唐诗五首》,包括《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油翁》、《钱塘湖春行》和《夜雨寄北》五首诗。
具体内容涉及唐诗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通过对五首诗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怀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五首唐诗,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修辞手法。
难点:《登高》中的意象运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情感表达;《卖油翁》中的寓言寓意;《钱塘湖春行》中的景色描绘;《夜雨寄北》中的意境营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唐诗的意境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对五首唐诗逐一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
3. 例题讲解:以《登高》为例,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帮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分析其韵律、意境、修辞手法,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内容:《登高》:意象、韵律、修辞手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情感、韵律、修辞手法《卖油翁》:寓言、韵律、修辞手法《钱塘湖春行》:景色、韵律、修辞手法《夜雨寄北》:意境、韵律、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任选一首唐诗,分析其韵律、意境、修辞手法,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学生作业示例:我选择的是《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的钱塘湖景色,诗句韵律优美,意境清新。
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其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通过对比湖光和秋月,描绘出钱塘湖的宁静与美丽。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唐诗五首》,包括《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油翁》、《钱塘湖春行》、《题临安邸》五首诗。
详细内容涉及对每首诗的背景了解、内容解析、意境体会及艺术特色分析。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
2. 体会唐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分析、理解、感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对五首唐诗的理解、分析和感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唐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
2. 新课导入:介绍五首唐诗的背景、作者及其生平事迹。
3. 诗词朗读:学生齐读五首唐诗,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4. 内容解析:逐句解析五首唐诗,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5. 例题讲解:以《登高》为例,讲解分析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卖油翁》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7.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唐诗的共性与个性,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五首唐诗的作者、背景及关键词。
3. 诗词解析的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题临安邸》的艺术特色,结合诗句谈谈自己的感悟。
2. 答案:要求学生对诗句进行逐句解析,从意境、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教学过程的安排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填词、词牌、韵律等相关知识。
2.领会诗词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诗词五首》
三、教学重难点
1.诗词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与领会。
2.诗词的语言韵律和韵律结构的分析。
3.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
2.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法。
3.情境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呈现多种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欢迎。
2.引导思考:诗歌是怎样表达情感和思想的?
二、学习与探究
1.课文整体阅读:学生集中精力阅读,注意理解诗词内涵,感受语言韵律。
2.语言韵律分析:通过讲解五言、七言诗的规律,分析语言韵律。
3.学习填词:学生进行短文填词,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词牌分析:通过具体词牌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词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5.韵律结构分析:通过诗词的韵律结构分析,让学生了解韵脚的变化和作用。
三、深化拓展
1.情感体会:学生进行诗歌朗读和默写修辞句,并结合情境感受诗歌意境,发表感悟。
2.互动分享: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互相交流心得。
3.应用实践:在学习中积极尝试编写诗歌作品,通过练笔增长修辞手法。
四、总结归纳
1.全班共同回顾本堂课的重点知识和思考。
2.学生自我总结:每个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作品,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汇报、点评。
五、作业布置
1.选择一首诗词,进行思考和分析,撰写一篇读后感。
2.每个同学都在课堂上介绍自己喜欢的诗人和作品,展示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诗词的内涵、语言韵律、填词、词牌、韵律结构等方面有了相对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阅读和发散性思考,增强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默写修辞句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学习自主性和自我表达能力。
可以说,此次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热爱,为之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