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桡骨小头半脱位的诊疗体会19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桡骨小头半脱位的诊疗体会1900字
摘要:目的:介绍桡骨小头半脱位的诊疗方法并讨论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易漏诊和误诊情况。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0月共接诊桡骨小头半脱位患儿20例,单人徒手手法复位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儿双侧肘关节X线检查均报告未见明显异常,经手法复位均获得立竿见影疗效。结论:桡骨小头半脱诊断需要结合临床不能单靠X线诊断,治疗以手法复位可获得效果良好,术后一般不需要固定,部分患儿容易形成习惯性脱位,该病与桡骨小头的解剖结构、发育情况及年龄有较大关系。
毕业
关键词:桡骨小头;半脱位;手法复位
R681.7A1672-3783(2013)12-0111-01
桡骨小头半脱位又称“牵拉肘”俗称“肘错环”“肘脱环”“Malgaigne’s半脱位”多发于5岁以下小儿,1-3岁发病率最高,男孩多于女孩。[1]本组以右侧多见,是小儿常见的肘部损伤,诊断需要一定经验,易漏诊、误诊。笔者2012年1月-2013年10月诊治桡骨小头半脱位20例效果良好,现就诊治体会浅谈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诊治桡骨小头半脱位20例,男14例,女6例,11个月者1个,1-2岁8个,2-3岁7,3-5岁4个。其中1~3岁最多见,占75%。受伤部位:左侧9例,占45%;右侧11例,占55%;双侧0例。脱位1次者14例,占70%,2次者4例,占20%。习惯性脱位者,2例,占10%。受伤原因:牵拉患儿手走路摔跤伤8例,穿衣服伤5例,双手牵拉推磨游戏伤4例,跌伤压肘2例,扶楼梯走摔倒扭伤1例。就诊时间最短10每分钟,最长2天。19例经过笔者复位成功,其中1例在拍片摆体位过程中自行复位。
1.2临床诊断:(1)病史:明显的牵拉,摔伤,旋扭患肢病史;(2)症状:患儿哭闹,以碰触患肘是明显,拒绝使用患肢,肘关节半屈或伸直位,前臂略旋前贴胸,不敢旋后,不敢上抬取物,不能屈肘。肘关节处无肿胀,无畸形,桡骨小头部压痛明显。双上肢X线检查:未见异常。
1.3治疗方法:手法复位,都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复位方法:复位时将患儿脱去上衣,露出患肢,由家长抱扶,患肢朝向施医生,施法者立于患侧,以右手为例,左手拇指按压桡骨小头处,右手握住患肢腕部稍加牵引并逐渐旋后,屈肘,听到清脆的复位音或左手拇指感到复位音时,证明已复位。[1]一般不用悬吊固定,避免再次牵拉患肢,或再次碰撞患肘,穿衣服注意先患肢再健肢,脱衣先健肢再患肢。适当保护患肢防止习惯性脱位的发生。
1.4复位成功标准:哭闹停止,疼痛随即缓解,可屈肘及上举持物,患肢可自由活动。
2讨论
该病多见于婴幼儿,认为与幼儿桡骨小头未发育完全,头颈直径几乎相等,环状韧带松弛,当前臂被牵拉时桡骨小头被环状韧带卡住,不能回位所致,使桡骨小头向前下方滑出,而造成桡骨小头半脱位。至8-9岁后则少有再半脱位。[2]
诊断及注意事项:该病诊断仔细询问病史及受伤机制及亲手体格检查至关重要。因很多患儿自己对受伤部位无法描述,详细的受伤经过可以判断患儿受伤的机制及程度。伤后患儿多哭闹,不敢用患肢拾持物,特别是上举持物。体查见患肢耸肩,肘关节略屈曲,前臂旋前。肘关节无明显畸形(部分稍肿胀),桡骨小头处压痛。体查时候一定要注意,双侧对比触摸检查双上肢,双锁骨,活动触压肩、肘、腕关节,体会疼痛及啼哭程度,以便确定X线检查
的范围,排除锁骨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小头骨折、尺骨鹰嘴骨折、肩关节、腕关节的骨折,由于小儿发育未完全多需要拍健侧对比片,但考虑X射线对人体的辐射,在明确受伤部位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投照范围。
综上所述,男多于女,可能与男孩比女孩好动有关。右手多于左手,考虑国人用右手较多的习惯有关,所以右手更容易受伤。本组病例经手法复位均整复成功,效果良好,如果习惯性脱位在5岁以后仍存在,确定环状韧带或桡骨小头发育异常者影响患者功能的可考虑手术治疗。该病的诊断治疗并不难,误诊,漏诊的原因可能与患儿较小不会描述,医生未仔细询问病史及详细的体格检查单纯依靠X线检查无异常则嘱患者回家,还有基层医院无专科门诊,部分患儿未得到骨科医师的诊治,被误认为软组织挫伤。
参考文献
[1]董福慧,朱云龙. 中医正骨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310
[2]李欣. 医院临床骨科技术操作规范. 安徽音像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