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周周测(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周——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
周周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本一: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


(《论语·学而》)
文本二:
(《论语·学而》)
1、下列对两则文本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子入则孝入:在家
B.泛爱众,而亲仁泛:广泛
C.贤贤易色易:轻视
D.能致其身致:招致
2、下列对文本一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古代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文中是对孔子的尊称。

B.弟子:多指门徒或接受他人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

文中指孔子的三千门徒。

C.悌:是敬爱兄长的意思。

“孝悌”是孔子非常重视的道德准则。

D.仁: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指有仁德的人。

3、下列对两则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谨信、爱众、亲仁等,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
为,这些比“学文”更重要。

B.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
化知识,“文”应该是在完善道德修行之后才追求的。

C.子夏认为道德修养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贤贤”就是尊崇贤者,就是“亲
仁”,是在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D.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4、把文本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父母,能竭其力。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5、这两则《论语》选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本一: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
齐人伐燕,取之。

诸侯将谋救燕。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文本二: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

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
《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注】①葛:夏代诸侯国之一。

②旄倪:老人和幼儿。

6、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7、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乘之国,文中指大国。

“乘”指车,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

B.狄,对居住在北方的部族的泛称,古有“北狄南蛮”之说。

C.《孟子》,由孟子的弟子编写而成,有对孔子学说的传承。

D.合从连衡,“合从”指“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指“事一强以攻众弱”。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商汤征伐天下,得到当地百姓的信赖,是因为商汤能够怜惜当地百姓,实施的政策能够让百姓高兴。

B.孟子认为齐宣王如果能够尊重燕国人民的意愿,实施“仁政”,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对齐国动兵。

C.孟子认为功利是祸乱的开始,为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他很少谈及利。

后世司马迁对此极为赞叹。

D.孟子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当时各诸侯国国君的采用,国君们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孟子的“德政”不合时宜。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2)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

10、孟子认为“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请从所给文本中列举两个可以论证这个观点的例子。

二、默写题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
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拿来终生奉行的,孔子告诉他是“恕”。

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的人,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孟子认为,人本然地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是人和“非人”的分水岭。

从这个根本点上来看,人和人是完全平等的:君子和庶民是平等的;尧、舜和路人,甚至桀、纣也是平等的。

( ):一条是向上成为君子圣贤的路;一条是向下沦为普通人、小人甚至___________的路。

这两条路在起点处交汇,就看你选择哪一条并且努力走下去了。

自己想成为德行高尚的人,可最终成了___________的人,这样的结局,是让人感到悲哀的。

孟子说,把仁、义、礼、智四端___________一点都不难,关键是要努力实践推已及人的恕道。

看到头发斑白的老人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在路上,就去帮他拿,不让他辛劳。

做这样的事情都是___________,却可以成就一件美德,使自己含有的仁、义、
1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每一个人最初都面临着两条路
B.最初有两条路,可供每一个人选择
C.每一个人都要不忘初心,牢记来时的路
D.但是,尧、舜最初也都面临着两条路
1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社鼠城狐卑躬屈膝发扬光大吹灰之力
B.衣冠禽兽卑鄙无耻踵事增华吹灰之力
C.衣冠禽兽卑鄙无耻发扬光大举手之劳
D.社鼠城狐卑躬屈膝踵事增华举手之劳
14、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此简单而不去做,任从自己堕人邪恶甚至流于凡庸,难道让人感到悲哀不成?
B.如此简单而不去做,任从自己流于凡庸甚至堕人邪恶,怎么能不让人感到悲哀呢?
C.如此简单而不去做,任从自己堕人邪恶甚至流于凡庸,怎么能不让人感到悲哀呢?
D.如此简单而不去做,任从自己流于凡庸甚至堕人邪恶,怎么能让人感到悲哀呢?
15、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

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①_______________,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

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贵贱穷达、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领略精神的高贵,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并来自内心的幸福。

先秦诸子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

他们认为将个人发展与社会结合,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②_______________。

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

③_______________,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致:给予,献出。

2、答案:B
解析:文中的“弟子”泛指年少者。

3、答案:D
解析:首先,儒家重视道德修养,并没有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其次,儒家只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不是“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4、答案:(1)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

(关键点:事,竭其力)
(2)与朋友交往中,说话讲信用。

(关键点:交,言,信)
解析:
5、答案:两则文本都体现了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观点。

从第一则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句看,孔子强调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将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摆在第二位。

在第二则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第一则的进一步发挥。

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高低,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遵循“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

只要做到了这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也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解析:首先理解两则文言文的意思,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观点,然后加以比照,就可以发现它们在强调道德教育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6、答案:C
解析:“通”的主语是“道”,“游”的主语是“孟子”,故“通”后应断开,排除
A、B两项。

“不果所言”为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孟子》一书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一起编写而成的。

8、答案:C
解析:由文中的“太史公曰……利诚乱之始也”可知,认为功利是祸乱的开始的是司马迁;由“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可知,很少谈及利,以防备祸乱根源的是孔子。

9、答案:(1)(百姓)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原因吗?只是想摆脱水火一般的统治。

(2)在这时候,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任用吴起,打了胜仗,削弱了敌人。

解析:
10、答案:①周武王征伐他国,当地百姓高兴,就兼并这个国家;②周文王征伐他国,当地百姓不高兴,就不兼并这个国家;③商汤征伐他国,实施了百姓满意的措施,百姓便欢迎他来征伐。

解析:“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说的是先王实施政令都是以百姓的好恶为依据的。

由“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可得出答案①;由“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可得出答案②;由“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可得出答案③。

11、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解析:易错字:己、勿、庶、壹。

12、答案:A
解析:前文说的是人和人是完全平等的,所以句子的主语应是每一个人,排除B、D两项;后文具体阐释“两条路”,排除C项。

13、答案:C
解析:社鼠城狐:城墙上的狐狸,土地庙中的老鼠,因为有所依托而免受攻、熏。

比喻仗势作恶的人。

衣冠禽兽: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行为卑劣,如同禽兽的人。

此处是与君子圣贤对照的,应用“衣冠禽兽”。

卑躬屈膝:形容没有骨气,谄媚奉承。

卑鄙无耻: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此处强调的是人的德行,应用“卑鄙无耻”。

发扬光大:发展提倡,使日益盛大。

踵事增华:继续以前的事业并更加发展。

此处强调使仁、义、礼、智的传统延续发展,应用“发扬光大”。

吹灰之力:形容很小的力量(多用于否定式)。

举手之劳:形容事情很容易办到;不费事。

本处指做帮助老人的事情是很简单的,并没有强调力量,应用“举手之劳”。

14、答案:B
解析:画框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是“流于凡庸甚至堕入邪恶”;二是不合逻辑,“怎么能让人感到悲哀呢”可改为“怎么能不让人感到悲哀呢”。

15、答案:①但相比较而言;②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同时也能实现自身幸福”等均可);③只有这样(“只有守住底线”等均可)
解析:①空根据前句“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与后句“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的关系可知,在物质财富与精神快乐的比较中,精神快乐获胜,故而衔接句子要与二者相比较相关,可填写“但相比较而言”等类似的句子。

②空前文阐述了先秦诸子“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理念,故而前文“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是他们认为获得幸福的正确方式,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幸福,故而可填写“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或“同时也能实现自身幸福”等类似的句子。

③空要呼应后文的“才有”,形成固定的关联词搭配,还要在前文“在先秦诸子看来……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中提取关键信息,可填写“只有这样”或“只有守住底线”等类似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