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2c3db7fbb4cf7ec4bfed0a9.png)
第1章地球系统1.地球表层系统是指接近地球固体表层的沉积岩和对流层大气构成的物质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层(不受内力影响),下至沉积岩底层(不受外力影响)。
3.地球表层的特点:①是气态液态固态三相界面体系②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③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④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4.地球表层的构造分为五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慧圈。
5.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
6.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各种存在形式覆盖的圈层。
7.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
8.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有生物存在的地方就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又称生物膜)9.智慧圈指人类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总和,又称技术圈、人类圈、社会圈,主要强调人的作用。
10.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的方式:对流、传导和辐射。
11.地球表层的能量来源:①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②来自天体的引力能。
③来自太阳的辐射能。
12.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①太阳能在无机界的转换。
(大气环流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地面的主要热源是大气热量)②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
(在有机界太阳辐射能的转换时通过生态系统来实现的)13.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先是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然后通过食物链逐级转化,每级转化都耗散大部分能量,基本上按链形式实现的——能量守恒定律)基者14.地球内部热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地下热能是由地球组成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它是火山地震岩浆活动和地壳活动的能量来源。
15.地球内部热能造成的地壳运动有突变和渐变。
火山、地震是突变的形式。
大部分情况下是渐变形式——沧海桑田。
16.引力能包括两个方面:地球对地球表层物质的吸引和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表物质的吸引。
前者以潜在的势能存在,它总是力图使地球上的物质处于稳定状态。
后者引起地球的周期性弹性形变,其中以海洋的潮汐最为明显,又是一种将引力能转化为动能的形式。
中国地理和地理科学导论
![中国地理和地理科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1048cd8171fe910ef12df821.png)
(一)《中国地理》重点题目笔记目录第一篇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简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对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影响。
(2010年真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简述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及其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简述我国山脉的基本类型及主要山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概述我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简述我国简述中国线性构造带的主要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自然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一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
![大一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22cc3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1.png)
大一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专业中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本文将介绍大一地理科学导论中的几个核心知识点,包括地理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学科分类以及研究方法等。
一、地理科学的定义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过程与规律的跨学科综合科学。
地理科学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表层及其与人类社会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
地球表层包括陆地、海洋、大气、生物等要素。
研究对象的范围广泛,涉及地球各个领域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三、地理学的学科分类地理学可以按照研究内容的不同,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大的学科领域。
自然地理学包括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生态学等;人文地理学包括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等。
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交叉。
四、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地调查、实验研究、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
地理科学注重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同时也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物理、化学、统计学等。
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迈入了数字地理信息系统(GIS)时代。
五、地理科学的应用领域地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在城市规划中,地理学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用地方案,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在环境保护中,地理学可以评估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破坏的程度,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灾害管理中,地理学可以预测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为灾害防治提供决策支持。
总结: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地理科学导论,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学科分类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
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认识和理解地球表层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学导论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导论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e5d1e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c.png)
地理学导论的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类。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地貌等,而人文地理则研究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空间上的现象和过程。
地理学导论作为地理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下面将对地理学导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地理学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球表面相互作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地理学起源于古代的地图制作和地理探险,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现代科学,涵盖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古典地理学、现代地理学和当代地理学三个时期,其中现代地理学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为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地球科学的交叉学科性质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地球科学的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交叉的内容。
地理学与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图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共同构成了地球科学的整体。
地理学主要关注地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因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常常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例如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等。
3. 地球系统理论地球系统理论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强调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包括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各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协调。
地球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系统,它由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通过各种过程和作用相互联结和相互影响。
地球系统理论对于研究地球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4. 区域差异理论区域差异理论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地域之间的差异性。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笔记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234f0b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9.png)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笔记地理复习笔记第一章地球系统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宇宙的构成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一、太阳的地理效应第三节地球的整体性质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质量(一)地球的形状(二)地球的大小与质量二、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内部圈层(1)地核(2)地幔(3)地壳(二)大气圈层(1)对流层(2)平流层(3)中间层(4)热成层(又称暖层)(5)电离层(6)外逸层(散逸层)三、地球的物理性质(一)地球的重力(二)地磁(三)地热四、地球的化学成分(一)地球的自转1. 地球自转的性质2. 地球自转的速度3. 地球自转的周期4. 地球自转的地理效应(二)地球的公转1. 地球公转的性质2. 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五、地球的运动六、地理坐标与时间七、地球的演化(一)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二)地球系统演化特征(三)地球系统过程的时空尺度第四节地球表层系统一、地球表层的构造(一)岩石圈(二)水圈(三)大气圈(四)生物圈(五)智慧圈二、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一)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二)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三、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人类对岩石圈的影响(二)人类对大气圈的影响(三)人类对水圈的影响(四)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二章地理空间第一节地域分异规律一、纬度地带性(一)纬度地带性的形成机制由于地球球状形状加之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运动位置关系所共同决定,太阳高度角从低纬向高纬渐次降低,低纬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强烈,高纬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很微弱(二)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面气候过程的能量基础,直接影响地表的温度降水及其大气运动的纬度地带性差异。
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基本上是延纬线延伸的。
温度的年变幅,即同一地的冬夏温度差异也具有纬度地带性,低纬变幅小,随纬度增高变幅增大,两极变幅最大。
温度的纬度地带性与科里奥利力相结合,形成气压带、行星风带和洋流沿纬度更替的分布大势。
受温度带、气压带等纬度地带性影响,造成降水沿纬度的差异分布。
地球科学导论知识点总结版
![地球科学导论知识点总结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d417d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48.png)
地球科学导论重点总结1302刘洪良请结合本班老师指出的重点复习,注意复习课本与课件,如若部分知识点未能涵盖请谅解。
第一讲宇宙及太阳系起源大爆炸说三大证据:哈勃膨胀:24个邻近星系远离我们而去,v=Hd【光谱比对,基于多普勒原理推断;H=50-80(km/s)/Mpc.距离我们1Mpc的星系的退行速度是50-80km/s.哈勃的发现导致宇宙大爆炸学说,1pc(秒差距)=3*10E16m】微波背景辐射:伽莫夫:理论推演,如果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则存在遗留的背景光子温度10K。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3.5K背景辐射。
现代结果:2.7KHoyle and Tayler(霍伊尔和泰勒):大爆炸理论要求氦丰度为23-25%。
实际测量值,普遍存在24%的氦丰度。
太阳起源:笛卡儿(R.Descartes,1644)在他的《哲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第一个太阳系起源的学说,他认为太阳、行星和卫星是在宇宙物质涡流式的运动中形成的大小不同的旋涡里形成的。
康德-拉普拉斯假说:由缓慢旋转的气体星云演化而来【由于引力作用,逐渐收缩,旋转加快,甩出气体物质,形成星云环;冷却聚结,形成行星,...逐级进行,行星又产生卫星,...】难题1: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9%,但其角动量不到2%难题2:假定角动量全部集中于太阳,在赤道方向的离心力只有引力的5%左右,难以甩出物质。
解决方案1:角动量通过电磁力传递,但需要非常强的太阳磁场【与实际观测不符】。
解决方案2:原本就是分级环状气体星云。
太阳自转轴与黄道面夹角7°15’,周期为27天。
旋转速度不均匀,赤道周期比极周期大4天。
元素的起源:118种元素,至少有20—70种元素仍未并未发现。
红巨星中心温度达到:108K,3个氦聚变为1个碳核;6×108K,2个碳核聚变为1个氧核;109K,氧核聚变为硅核;3×109K-4×109K,硅核聚变为铁核。
由于铁核及其外围8个电子结构十分稳固,更重的元素无法在恒星的正常核聚变过程中形成。
地球科学导论_复习提纲
![地球科学导论_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1903d6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3.png)
地球科学导论_复习提纲
一、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1.地球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地球科学的专业领域和学科结构
二、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1.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理论
2.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
3.地球的运动和地壳演化
三、地表过程和地表形态
1.大气环流和气候形成
2.地表水循环和水文过程
3.冰川、河流和海洋的作用
4.风成地貌、风化作用和侵蚀退化
四、地球资源与环境
1.地球资源类型和分布
2.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4.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五、地球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1.野外地质调查和采样方法
2.实验室技术及其应用
3.卫星遥感和GIS技术的应用
4.数值模拟和地质建模
六、地球科学与社会发展
1.地震和火山活动对社会的影响
2.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治
3.地质灾害的形成和防控
4.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七、地球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技术
1.全球变化和气候变化研究
2.火星探测和外星生命的寻找
3.深海勘探和生物资源开发
4.地球科学在国家和地方经济中的应用
八、地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交叉学科
2.地学与工程学、环境科学的交叉研究
3.地球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应用
九、地球科学的职业发展和现实意义
1.地球科学人才的需求与就业前景
2.地球科学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3.地球科学的科普和科学教育重要性
以上提纲仅为参考,具体内容和重点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建议在复习过程中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多做相关知识点的练习题和试卷,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地球科学导论(重点)
![地球科学导论(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c8090476c66137ee061942.png)
地球科学导论(重点记忆)第一章:⒈研究对象:整体地球,包括:固体地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容:各个圈层间相互作用以及人与地球系统间相互作用。
特点:全球性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差异大⒉太阳系: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行星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⒊彗星:质量很小绕太阳运动. 彗核:近球形由冰、甲烷、氨、尘埃组成.彗发:球形云雾状由气体、尘埃组成。
彗云:包围彗发由氢原子组成。
彗尾:彗核背太阳侧尾巴-气体尘埃组成⒋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离心力椭球体。
周期:1日恒星日太阳日。
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464m/s,两极为零地理坐标:纬线:与地轴垂直平行赤道;纬度:由赤道向两极增大0°90°;经线:与纬线垂直连接两极子午线子午面;经度: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增大0°180°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处的地球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1cm2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能量。
天文单位:日地之间光速传递需约8分钟,这个庞大的距离定义为1个天文单位。
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确定极点和地理坐标昼夜更替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科里奥利力同一时刻不同经线有不同地方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 时区月球太阳引力引发潮汐, 自转产生反潮汐力,与潮汐平衡⒍潮汐: 月球和太阳引力导致海面周期升降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月球引力>太阳引力地心受二者平均力地表受力与平均力有差别引力差引起海面升降引潮力: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的差值地球轨道参数:方向轨道周期近日点远日点赤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四季第二章:⒈地球的年龄:46亿年38亿年原始生命单细胞原核生物-球藻⒉生物圈的形成与发展:(1)厌氧异养原核生物阶段厌氧异养原核生物---无核膜分异异养(2)厌氧自养生物出现生物圈初步形成:厌氧自养原核生物---蓝细菌藻类光合作用(3)真核生物出现动物界爆发演化:真核生物---有性生殖多细胞动植物分异元古宙中期燕山山脉宏观藻类元古宙末期澳大利亚伊迪卡拉动物群显生宙初期云南昆明澄江动物群寒武纪生物爆发寒武纪三叶虫时代(4)生物登陆全球生物圈建立:泥盆纪:原始陆生植物(裸蕨)淡水鱼类石炭二叠纪:蕨类(成煤)两栖类地史上第一次成煤(5)生物征服天空陆生动物重返海洋:中生代---裸子植物时代(苏铁银杏松柏) 爬行动物时代(恐龙始(6)人类起源:新生代被子植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真马真牛真象);人类出现,第四纪重大事件: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古猿:人类祖先:腊玛古猿,直立行走是猿到人的关键早期智人(古人)直立人(猿人):“北京人” 开始用火陕西蓝田人云南元谋晚期智人(新人) 周口店山顶洞人⒊地层单位…地质时代单位:宇……宙界….. 代系….. 纪统….. 世第三章:⒈地表的起伏和内部物质密度不均导致理论重力值与实测不符重力异常,应用:探矿⒉地壳地面向下33km(莫霍面);结构:上层:花岗岩层硅铝层不连续;下层:玄武岩层硅镁层类型:陆壳: 双层;洋壳: 单层地幔莫霍面到2900km(古登堡面),以1000km分上下地幔上地幔:橄榄岩层(榴辉岩层) 铁镁增加;岩石圈;软流圈地核铁镍为主⒊磁场:磁偏角: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5f7abf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2.png)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地理学概述第一节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地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体的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的"理";"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表层空间。
更具体的说,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表层中发生的空间尺度的现象、过程、机理和规律等的的学科。
人地关系就成为研究地理学的核心。
●二、地球表层系统与地理环境〔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地球表层的圈层组成主要有五局部的内容:1.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岩石局部,包括地壳的全部和地幔的一局部。
岩石圈的表层还可分为土壤圈和沉积岩石圈。
2.水圈水圈即指地球表层中的各种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以及岩石、土壤孔隙中的地下水,最大厚度约20 公里左右。
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00km3,海洋水占96.5%,面积占71%,陆地淡水占3.5%〔其中冰川占1.74%,地下水占1.7%〕,地表淡水仅占0.6%。
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的形式进展周而复始地循环,有其大循环与小循环。
3.大气圈大气圈即指地球的气体局部。
从上到下主要分为:电离层——中间过渡层——平流层——对流层。
对流层的厚度约为8—18km,平流层厚度为从对流层顶到50km,中间层为从平流层顶到85km,逸散层为从85km 往外的空间范围。
电离层又可分为三层,最外的层次称为逸散层,次外层称为暖层.大气中氮、氧成分占99%〔N2 占78%,O2 占21%〕,此外还有少量的Ar、CO2、O3、H2O 以及微粒物质。
对流层中集中了大气成分的3/4,其中99.9%的大气集中于大气层50km 高度以下。
4.生物圈生物圈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其中绝大多数生物都集中生活在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相互接触交融的地带,大致在地面、水面上下100—200 米范围以内。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eb923a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5.png)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通过学习地理科学导论,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物理构造、自然环境及其演变、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本文将对地理科学导论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以及其中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通过地理空间分析和研究方法,揭示地球表面的特征、过程和模式。
地理学的发展可追溯到古代的地图制作和地理探索,经历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等不同阶段的演变。
2.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略呈椭球体的星球,其形状由地球自转和重力所引起的地球净离心 shape 所决定。
地球的结构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其中地壳又可细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3.地球的大气圈和气候地球的大气圈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包围层,包括对人类和动植物生存至关重要的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成分。
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受到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4.地球的水圈和水资源地球的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等不同形式的水资源。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和管理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
5.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地理空间分析方法是地理学的核心工具,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这些方法能够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并进行空间分析,为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6.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
它与人文地理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地理学体系。
7.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注重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人类的聚居与迁徙、城市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8.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可持续城市规划、生态保护、资源管理等问题,为建立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版复习
![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版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dca04a4fab069dc51220107.png)
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版复习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1、基本概念地球表层:是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一般认为他的空间单位,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是气液固态三相界面体系,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智慧圈:是指人类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总和。
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上层是沉积岩层,中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
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平流层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低位17-18 高位8--9地质大循环: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海陆间物质循环变化过程和大洋底部物质与地幔物质间的循环变化过程。
它超出了地球表层的范围,是宏观的物质循环。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不断从水面、陆面蒸发,或通过植物叶面蒸腾,化成水汽升到高空,被气流带到其他地方,在适当条件下,凝结、降落到地表,经汇集和下渗形成径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水的这种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叫水循环。
生物循环:主要通过两个作用来实现,其一是合成运用,即有机体通过生命活动从地理环境中吸收化学元素,合成生物体内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二是分解作用,即指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死亡后留下的残体,形成二氧化碳、水和简单的无机物,返回到环境中去。
大气循环:由于地球的球形表面,造成太阳辐射对地表的增温差异,辐射强的地方增温快,形成上升气流,构成低压区,地表附近的空气向这里运动,以补充这里上升的空气;在高空,上升的空气向外移动,至较冷的地方下沉,形成高压区,从而构成了大气循环。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和能量来源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
911地理学导论知识点总结笔记
![911地理学导论知识点总结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897ab0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e.png)
911地理学导论知识点总结笔记●第一章地球(表层)系统●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系统科学●(狭义)为了解释地球动力,地球演变和全球变化,对组成地球系统各部分,各圈层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合研究的一门科学。
●(广义)是一门重点研究地球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以解释地球的动力学,地球的演化和全球变化,其目标是为了了解整个地球系统过去,现今及未来。
2.地理系统●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即一个动态的多等级开放系统。
地理系统具有显著的自组织特征,在其动态发展过程中划分为若干圈层状结构的子系统,包括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和人类等诸子系统,生物,土壤和以人类活动为特征的人类圈是地理系统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3.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相互作用的多因素复合体。
●特点:①整体性②多元性:多样化的统一,差异性的统一。
4.第一节宇宙的构成●宇宙的构成●总星系●恒星系●类星体●恒星●行星●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质点通过连心线方向的利益相互吸引。
引力大小与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是太阳和地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也是使地球和其他天体按照他们自身轨道,围绕太阳运转的原因。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运动轨道都是椭圆 e=c/a●面积定律●行星的向径(太阳中心与行星中心的连线)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周期定律●行星绕地球运动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行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卫星●其他天体●星云及星际物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宇宙年●类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地球●巨行星:土星,木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的优越性●距太阳远近适中●质量适中密度大,引力足以吸引较多的大气和水。
提供生命活动的基地,动植物生长,保护地面不受流星的撞击●行成氧气和水,保护其不受紫外线伤害。
●第二节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1.太阳的地理效应●质量与体积●太阳的构造●内部:稠密的,高温高压下的气体●中心核反应区●辐射输能区●对流层●外层气体●光球●色球●日冕●太阳的能量●太阳活动:太阳大气一切活动的总称,平均周期一般为11年●黑子●光斑●耀斑●日珥●太阳对地球地理过程的影响●太阳能—地球表层的基本能源●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过程,生物过程产生强烈影响●气候●电离层●磁场●生物●极光2.月球的地理效应●月球●月地距离、月球的质量和大小●月球的自然状况●月球的地貌特征●月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对地球地理过程的影响●潮汐(引力影响)●加剧海岸侵蚀,顶托河口径流,对沿岸生物产生影响3.其他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撞击地球:地球环境异常,气候变化,灾难性后果●宇宙射线:大气电场和电流,对天气过程产生影响●第三节地球的整体性质1.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内部的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大气圈层●对流层●平流层●地球表层系统●第二章地理空间●第一节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分异规律:●含义:是由地球的行星性质(大小,形状,规律)和地球表面性质(海陆分布,地壳运动)所决定地球表层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地理科学导论1
![地理科学导论1](https://img.taocdn.com/s3/m/1b92928f8762caaedd33d426.png)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1、对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个问题,国内外众多的地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
——国外部分学者的观点(1)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洪堡和李特尔,在他们的地理学研究中,逐渐认识并阐明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以自然地理学见长的洪堡认为地理学是对地球的描述,研究位于地球上某一区域或片段上的各种联系的现象的多样性。
以人文地理学见长的李特尔认为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的家园即布满人的空间的地表空间的科学,不以整个地球为研究对象而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重点是研究和理解在地区上结合在一起的各个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人是整个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顶点。
——国内部分学者的主要观点(1)地理学家竺可桢院士认为地理科学是研究地面环境的科学,应着重研究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人类的相互作用,其任务是研究地球外壳的结构及其组成部分的发生、发展和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
(2)钱学深院士认为地理科学是进行思考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的理想科学,地理科学就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球表层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的认识我认为地理科学研究的是人和地域的关系,地理环境的产生、发展和地理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地理科学的发展应服务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人地关系”(1)不加区域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泛指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不加区际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
——这个区域内的人的群体的活动与这个区域内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3)不加过程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
——这个区域内的人的群体的活动与这个区域内得到资源及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和与这个区域有关的区域之间关系的总和。
(4)不加时空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
——这个区域内的人的群体活动与这个区域内的资源及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和与这个区域有关的区域之间关系以及历史继承(乃至未来规划)关系的总和。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ef038df240c844769eaeea7.png)
1 宇宙及宇宙的构成2 太阳和月球对地球地理过程的影响3 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圈层和大气圈层)。
4 地球自转性质、自转角速度、线速度、自转周期。
5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效应6 地球演化4个过程或阶段7 温室效应8 地球表层系统概念9 地球表层五大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10 生态系统的1/10定律11大陆漂移学说1地域分异规律 2 纬度地带性形成机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3 海陆梯度地带性形成机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4 垂直地带性的形成机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5 林线、树线、雪线的定义6 三维地带性共同特征7 非地带性的形成机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8 区位、区位论的概念9 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市场区位论的主要内容10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11 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的定义12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产业集聚理论、梯度推移理论、点轴发展理论、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13 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区域发展波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4 经济全球化、边缘带、破碎带定义15 课后习题1 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非决定论的基本观点2 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3 环境容量4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5 文化、文明、文化景观、文化生态的概念6 文明起源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7 生态文化概念、中国各生态文化区的特点8 文化整合的因素与过程9 文化整合与同化的区别10 中国主要生态文化区的特点(新疆荒漠-绿洲文化、青藏高原文化、云贵高原文化区等)11 课后习题1 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发展特点、突出的贡献2 地理科学的思想流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环境生态学派、空间学派、社会学派的主要思想3 地理科学的性质和科学体系4 地理科学的基本特征5 地理科学的方法论:例外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6 现代地理科学方法论的新思维:整体思想、反馈思想、等级层次思想、自组织理论、非线性理论。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要点(大一上册)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要点(大一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a121177dd36a32d72758101.png)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第一章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1.解释概念:地理:地球表面或某一地区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地理学(高校教指委定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地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地域分异规律及优化调控的科学.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指接近地球海陆表面附近,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慧圈等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理位置:地球表面上某一事物与外在的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地理环境: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
地理系统: 地理系统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类及其生存环境有机结合的动态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系统,也就是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构2.简述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的分类体系及特征。
(1)地理位置,a)分类:天文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b) 特征:地理位置的唯一性地理位置的层次性地理位置的历史性地理位置的价值性(2)地理环境, a)分类:⑴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环境。
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自然环境。
天然环境,是指那些未受人类影响和只受轻微影响、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如极地、高山、荒漠、冻原、原始森林等。
人为环境,是指受人类直接影响,自然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环境,如人工草场、人工林地、农田、绿地、人工湖、运河等等。
⑵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构成和创建的环境,又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经济环境,是经济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劳动力状况、技术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等等。
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的环境,诸如政治、社会、文化、语言等社会文化现象的环境。
B)特征:⑴组成特征:整体性或系统性⑵分布特征:地域性或地域差异性⑶发展特征:历史性(不可逆性)、阶段性(周期性、层次性)3.全球地理系统边界包围的实体应满足5个条件。
地理科学导论笔记
![地理科学导论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d6bbe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2.png)
地理科学导论笔记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广泛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地理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一、地理科学的定义和范围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及其上的自然、人文环境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地理区域及其空间分布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以及地表的各种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地理科学的研究范围包括物理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二、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地理科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实验研究、遥感技术等。
实地考察是地理科学的基础,它通过直接走访和观察地理实体,获取实地数据并进行现象描述和数据收集。
实验研究则通过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地理现象,控制变量并进行定量分析,来揭示地理规律。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或飞机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它能够提供大范围、全方位的数据,为地理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三、地理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地理科学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均有紧密的交叉和合作关系。
地理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物理地理学的研究中,其探索地球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和现象。
与社会科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其关注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
四、地理科学的应用价值地理科学在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地理科学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揭示自然现象的规律,从而为灾害防治、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科学也与城市规划、社会发展等领域紧密结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全面的地理信息支持。
总结: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旨在揭示地理现象的规律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理科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紧密结合。
地理科学的成果不仅可以解释自然现象,还可以为灾害防治、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和
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地理科学导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介绍。
一、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分布和地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学科。
地理学
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地理探索和导航技术,经过了地图制作、地
域区划、环境研究等不同阶段的演进。
二、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形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分
为陆地和海洋,陆地构成了世界各大洲,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三、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格局
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昼夜变化,而公转则
决定了季节变化。
地球的地理格局包括经纬度的划分、地球的时间与
日期线、赤道、主要的地理环境带等。
四、地球的地貌与地形
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形构成了不同的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貌的形成与地球内部构造、气候、河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五、地球的气候与气候类型
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规律和特征。
地球的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气候受到地理位置、海洋、气候系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六、地球的水文与水资源
地球上水的分布极为广泛,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
水文研究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和
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七、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地球是一个生命的家园,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丰富程
度和多样化程度。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受到气候、地貌、生境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
八、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口数量和分布对地球的影响巨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
规模和城市化程度也日益扩大。
九、经济地理学与全球化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地域差异,全球化加速
了经济地理的发展。
经济地理学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布局、交通与交流等问题。
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地理学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研究环境问题和制定环境政策,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总结:
地理科学导论的知识点涵盖了地理学的各个领域,从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都体现了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理现象和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科学导论的学习也为后续在地理学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文章字数: 65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