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思路方法及突破口全解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一、解题技巧解题思路一般是:迅速浏览→产生印象→找突破口→顺藤摸瓜→全面分析→验证确认。
已知:A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 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天然气中最主要的成分。
请分析A 、B 、C 、D 、E 五种物质之间的变化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思考与讨论:结合本题的解题过程, 可从哪些方面或途径(并非具体)找突破口 呢?以物质的俗称为突破口:石灰石、大理石、贝壳、蛋壳的主要成分:CaCO 3熟石灰、消石灰、石灰乳:Ca(OH)2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生石灰:CaO 苏打、纯碱:Na 2CO 3 小苏打:NaHCO 3 草木灰:K 2CO 3火碱、烧碱、苛性钠:NaOH 食盐:NaCl 铁锈:Fe 2O 3天然气 沼气 瓦斯 甲烷:CH4 食盐:NaCl二、备考策略以物质特征为突破口初中常见金属单质:Al Mg Zn Fe Cu Ag 常见非金属单质:O2 H2 C S P N2 常见金属氧化物:CuO MnO2 Fe 3 O 4 Fe 2O 3 CaO常见非金属氧化物:H2O CO CO2以物质的特征或现象为突破口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常见白色沉淀:BaSO4 CaCO3 AgCl BaCO 3Mg(OH)2 蓝色沉淀 Cu(OH)2 红褐色沉淀 Fe(OH)3KMnO4 含铜离子的溶液 CuSO 4、CuCl 2、Cu(NO 3)2 紫黑色: 蓝色:Cu Fe 2O 3 溶液: 红色:含亚铁离子的溶液 FeSO 4、FeCl 2、Fe(NO 3)2C CuO MnO2 Fe 3 O 4 Fe 粉 浅绿色: (1)物质颜色特征 含铁离子的溶液 Fe 2(SO 4)3、FeCl 3、Fe(NO 3)3 固体:黑色:黄色: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氧元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 CO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O2 常见还原性物质: C CO H2 常见可燃性气体: CO H2 CH4常见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HCISO2 NH3以常见物质用途为突破口水垢主要成份:CaCO 3 Mg(OH)2具有相互转化关系的物质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可做干燥剂的: 浓硫酸 氢氧化钠固体 生石灰 可除铁锈的: 稀硫酸 稀盐酸 改良酸性土壤的: 熟石灰(碱)或草木灰(盐) 胃液中含: 盐酸 做馒头面包的发酵粉中含 纯碱Na 2CO 3 小苏打NaHCO 3 溶于水放热的: 与水反应放热的: 浓硫酸 氢氧化钠 生石灰 CaO氢气 铝 分子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 甲烷 最简单的有机物:。
初中化学推断题技巧

初中化学推断题技巧化学推断题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题型,也是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种题型中,需要从一些信息中推断出某些化学现象或者性质。
它既需要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需要一定的推理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初中化学推断题技巧。
一、审题与认知1.仔细审题,弄清楚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和要求。
2.对一些化学现象和性质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比如常见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离子的化学性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等。
3.对一些实验现象和实验步骤要有所了解,这样对于实验题就能够更好地理解。
二、运用基本知识1.化学推断题的解题过程,首先要掌握基础知识。
如酸碱中,黄绿色转为红色,说明是碱性;充氧物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
2.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以此来推断原来的物质或得到需要推断的物质的性质。
对于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特别重要的是要记住反应方程式。
3.化学推断题的解题过程,还要掌握常见物质的基本性质,这个部分需要认真肆读化学知识。
三、化学推断题答题思路1.化学推断题的答题需要注意对所给出的条件进行合理的组合。
在实验题目中,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到所求物质的特征。
2.化学推断题的答题思路,需要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采用逆向思维,不断进行反向推理。
3.当推测得到一些可能和不确定的结果时,同时考虑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将这些结果整合在一起,得出最终的答案。
四、举例练习1.已知某物质能溶于水,且不能使番茄红素颜色显现,也不能与溶于水中的BaCl2发生反应。
可以推断出该物质是:()A. Na2SO4B. MgCl2C. NaNO3D. NaNO2答案:C2.已知某物质能够将FeSO4溶液变成淡绿色,而NH4Cl 溶液转化为无色透明液体。
可以推断出该物质是:()A. NaOHB. Na2CO3C. NH3D. NaCl答案:C3.已知一物质的化学式为Na2CO3,它的酸碱性质中,能和HCl反应,产生CO2气体。
可以推断Na2CO3 的溶液会:()A. 使红色的酚酞溶液变成无色B. 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C. 使pH试纸变成红色D. 使沸石的酸度增加答案:B综上,化学推断题是化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需要掌握一定基本知识和推理能力。
初中化学竞赛推断题目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竞赛推断题目解题技巧
1. 熟悉化学知识:推断题目需要对化学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化学物质的性质等。
只有熟悉这些知识,才能在解题时迅速找到线索。
2. 仔细阅读题目:推断题目通常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描述一些现象或者条件,让考生根据这些信息推断出答案。
因此,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的每一个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3. 利用逻辑推理:推断题目通常需要考生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通过已知的信息推断出未知的答案。
例如,通过观察化学反应的结果,推断出反应物或者催化剂;通过分析物质的性质,推断出可能的组成元素等。
4. 利用排除法:当面对多个可能的答案时,可以尝试使用排除法。
首先假设一个答案是正确的,然后看这个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所有条件。
如果不符合,就排除这个答案,再试下一个。
5. 反复检查:在确定了答案之后,一定要再次检查一遍,确保自己的答案没有错误。
因为一旦答案出错,就可能会影响整个题目的分数。
6. 多做练习:提高推断题目解题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做练习。
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熟悉各种类型的推断题目,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九年级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

九年级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
①动手实验经验:进行各种实验,熟悉实验室用品,掌握实验操作方式,积累实验室经验,以此丰富推断能力。
②学习知识结构:掌握九年级化学这一学科的知识结构,学会总结关键点,掌握常用的定义与律。
③推断技巧:根据推断所需的知识结构,结合实践经验归纳出判断与推理技巧,通过对推断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根据规律推断出完整答案。
④把握关键点:把握推断题的细节,理清思路,多思考究竟哪些是关键点,在推断题各个步骤中针对相应答案做出独立判断,解决问题分析错误,确保结论正确性。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整理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物质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题型.这类题具有条件隐蔽,文化较多,关系复杂,思维强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近年来的各地中测试题中,物质推断题的命题水平越来越高,试题的灵活度也越来教大,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水平.下面就这类题的型题及解法谈一点看法.一、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步骤1.审题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2.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3.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根据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进行认真而全面的解答.4.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进行检验, 假设完全符合,那么说明答案正确.假设出现不符,那么说明答案有误,需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二、物质推断题的题型及解析例1.有属于酸、碱、盐的5种常见物质A、B、C、D、E,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响:(1)A+BC+H2O(2)C+H2SO4D+A(3)E+AgNO3AgCl+C根据上述反响,推断以下各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E.分析此题的突破口在反响式(2),由于由反响式(2)可知D为一种沉淀的硫酸盐.由干在硫酸盐中只有Ba2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故可推知D为BaSO4,同时还可推知C中一定含有Ba2+.由反响式(3)可推知C为Ba (NO3)2,同时又可推知E为BaCl2.再由反响式(2)可推知A为HNO3,最后由反响式(1)可推知B是Ba (OH)2.答案 A 是 HNO3, B 是 Ba 〔OH〕2, C 是 Ba 〔NO3〕2, D 是 BaSO4, E 是BaCl2.把以上答案放入原题,完全符合题意,说明所得答案正确.例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2〕该白色沉淀局部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分析此题可采用顺推法求解.由实验〔1〕“得到白色沉淀〞可推出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和氯化钡.同时由“上层清液为无色〞可推出一定不含有氯化铁.由实验〔2〕可推出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钾和氯化钡.答案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钾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有氯化铁.推断题既是考查知识,又是考查水平的综合题目.它具有条件隐含、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等特点.近几年来中测试题关于推断题的命题要求越来越高, 知识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考生失分率最高.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推断题类型主要有:表格式推断题、网络式推断题、图示式推断题、表达式推断题等.这类题目大多需要依据的实验步骤、现象,再对照物质的性质, 逐层剥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环节,或顺推或塑推或讨论验证,层层剖析,得出结论.一、表格式推断题给出了物质范围和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未知物.这类题型可采用:列表对照法解答.例 1 有A,B, C, D,E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O H,HCl,MgSOjBaCJ和K2 cO3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表中“I〞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t〞表示有气体产生;“一〞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 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表1两两混合的实验现象A ii C 1}(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E的物质名称是:A,B,C,D,E.(2)请从A〜E这5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取氧化镁.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表2给定试剂的反响情况陶OH W.1 BfiQj 如R KgNsOM '、、、、_ --4"HCI —一一:T IHen T-।*、、应<4 -1;;解析:将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列表在相应位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表2.两表对照知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E为硫酸镁.二、网络式推断题给出了物质范围和各物质相邻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响的用线段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网络〞图,要求考生根据物质发生反响的数目,从而推出其中的未知物质.这类题可采用:先画线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响关系,再根据反响个数归纳解答.例2 现有H z SOjBaCl 2,NaOH,Na2c O s,Ca(OH)之五种溶液和CO?一种气体,有图1所示的相互反响关系,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响,试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入图1中相应的六个方框中.图1各物质间的关系解析:可先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响关系,如图2.d・lllHSd-RnCL, NiOS N/COi—C*OHh-CO」L一二工二一」I图2各物质间全部的反响关系H2 s.4能发生4个化学反响,Na2c.3和Ca(OH) ?能发生3个化学反响,BaC12,NaOH 和CO能发生2个化学反响.分析方框图,只有方框②是4条线,所以方框②中应填H2SO J这是解答此题的突破口.NaOH既能和H2SO4(4条连线)反响又能和CO2(2条连线) 反响,在方框①,③,⑥中,虽均为2条线相连,但只有方框③是跟能发生4 个反响的方框②和发生2个反响的方框⑥相连,所以NaOH应填在方框③中,C 02填在方框⑥中.随之可判定BaCl 2应填在方框①中,能与BaCl 溶液反响的Na2cO3溶液应填在方框④中,最后应将Ca (0H)填在方框⑤中.三、图示式推断题这类题一般不限定物质范围,给出各物质转化关系,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知物.此题型要以物质的转化关系为依据,用逆推法由果求因,再用顺推法加以验证.例3牙膏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牙膏生产过程中常添加一种摩擦剂. 这种摩擦剂是一种经过一系列加工而制得的极细的CaCO s粉末.其生产过程如图3.CaCOj+H3O图3 生产流程试答复:〔1〕写出A, B, C, D的化学式;〔2〕写出①,②,③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解析:此题所提供的信息是CaCO s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转化关系,属推断题.根据最终产物是CaCO s这一条件,可用逆推法,按果索因.由反响③的生成物〔CaCO s〕可推出其反响物C为CO,D为Ca〔O H〕?.再根据反响②,推出B为CaO.最后由反响①的产物B和C,推出A为C aCO.推得的结果是否正确,尚须代入关系图中验证,无误即为答案.其转s化的化学方程式:①CaCO s〖FY〔 = 〗高温〖FY〕〗CaO + C02 t②CaO + H O = Ca〔OH〕2③Ca〔OH〕2+CO2 = CaCOj+H2O例4 X是常见固态化合物,可发生图4所示的变化.话注Ca9 Hl第■赴「濡淀G ®L N»OH aCl芹液广沉淀c图4物质的转化关系〔1〕 X的化学式是.〔2〕写出图中①,②反响的化学方程式:①,②.解析:由气体A与Ca〔OH〕2溶液反响生成沉淀C可推出A为COjC 为CaCOj由①的生成物NaOH和沉淀C 〔即CaCOJ可逆推出X为Na COjNa 2co s与稀盐酸反响可顺推出B为NaCl.最后验证,符合题意.其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①Na2cO3+Ca(OH)2=2NaOH + CaCO3(②Na2cO s+CaClFNaCl+CaCO s J四、表达式推断题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考生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例5 有一种固体混合物,可能由CaCO s.KMnOjBaCl/K Cl,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现取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1) 将固体混合物投入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2)往此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是, 一定不存在的是,不能确定的是.解析:(1)步题眼在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即肯定不含CaCO3 和KMnOj还暗含没有沉淀产生,那么混合物中不同时有两两反响生成沉淀的“即BaCl2和Na 2 cO3不共存〞;(2)步题眼在于“参加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原混合物中肯定含有Na2c03进而说明无BaCl2,但不能肯定是否存在KC1,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五、其他形式推断题不限制物质范围,给出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知物.此类题要以物质的特征反响现象为依据,上下联系,综合推理.灵活应用顺推法、逆推法和论证法快速解答.例6 A, B, C,D, E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酸,另一种是碱,还有三种是盐,D在医院用作诊断胃部疾病的药品,它们之间可以发生以下反响:(1)A+B-c + H2O(2)c + H2 s O「D|+A(3)E + AgNO「Agci|+c根据上述反响,推断以下物质的化学式是:A, B, C.解析:首先从实验现象〔2〕和条件可知D为BaSO j从而可知C 中含有Ba 2 + ;其次由反响〔3〕的生成物AgCl又可推导出反响物E中含有C1-,进而推断出E为BaClj C为Ba〔NO s〕2;其次由反响〔2〕推出A为HNO3;最后根据A为HNO s,C为Ba 〔NO s〕2,E知条件和反响①的生成物可综合推出B为Ba〔OH〕2.再验证,可知以上推断结果完全符合题意.由此可见,无论是那种类型的推断题,不管未知物有多少种,无论用何种方法推理,总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为此,考生必须熟练地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有关实验现象,尤其要熟练地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质的特征反响现象,才能准确、快速地解答.金属 2HCl+Fe=FeCjjHjH 2sO 4+Fe=FeSOjHj ②可以判断金反响酸+活泼金属一盐+ 氢气的活泼性3.跟 Fe 2O 3 + 6 HCl = Fe 2O 3+ 3 H 2sO 4二 可用于: 化 金属2 FeCl 3+3 H 20Fe 2 (SO 4) 3 + 3H 2O①制盐;学 氧化 2HCl + CuO = CuCl +H0 22 H 2sO 4 + CuO =Cu SO 4+ H 2O ②金属外表除锈性 物的 酸+金属氧化物一盐+水 质 反响HCl + NaOH =H SO +2NaOH = 24 利用这性质可4.跟NaCl + HO2Na 2sO 4 + 2H 2O ①制盐; 碱反 2HCl+Cu (OH) 2=CuCl 2+2H 2O H 2sO 4 + Cu (OH) 2②中和胃酸用应=CuSO 4+ 2H 2O---Al (OH);3酸+碱 一盐+水③除去水垢中的Mg (OH) 22HCl+Na CO =23H 2sO 4+ Na 2co 3 = 利用这性质可以5、踉2 NaCl+H ,O+COj Na 2sO 4+H 2O+ COJ ①区别盐酸和硫某些2HCl+CaCO =3H 2sO 4 +CaCO 3 = 酸一用BaCl 2;溶盐的CaCl 2 +H 2O+COJ Ca SO 4+H 2O+ CO 2 f 液;②用盐酸制反响HCl + AgNO 3 =H 2sO 4+ BaCl 2= CO 2气体;③制AgCl ; + HNO 3BaSOj +2HCl盐;④除去水垢酸+盐 一盐+酸中的CaCO3.酸的共性:(原因是酸溶液中的阳离子全是H +)三、常见的碱——NaOH 和Ca(OH)碱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备注及用途 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CaO+H 2O = Ca(OH)2 (放热反响)CaO 可作枯燥剂.注 意;不能枯燥酸性气H换反响复分解反响碱的共性:〔原因是碱溶液中的阴离子全是OH-〕盐+盐+非金属氧化11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⑴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 〔黑色〕;Cu、Fe2O3 〔红色〕;Cu2〔OH〕2CO3 〔绿色〕;CuSO4 - 5H2O 〔蓝色〕.⑵溶液颜色:CuCl2、CuSO4 〔蓝色〕;FeCl2、FeSO4 〔浅绿色〕;FeCl3、Fe2〔SO4〕3 〔黄色〕.⑶ 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 在空气中燃烧〔蓝色〕.⑷ 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 〔白色〕;Cu〔OH〕2 〔蓝色〕;Fe〔OH〕3 〔红褐色〕.2.以物质特征状态为突破口常见固体单质有Fe、Cu、C、S;气体单质有H2、N2、O2;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H2O.3.以物质特征反响条件为突破口点燃〔有O2参加的反响〕;通电〔电解H2O〕;催化剂〔KCIO3分解制O2〕;高温〔CaCO3 分解,C、CO 复原CuO、Fe2O3〕;加热〔KCIO3、KMnO4、Cu2〔OH〕2CO3 等的分解,H2 复原CuO、Fe2O3〕.4.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⑵ 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⑶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⑷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⑸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⑹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0H等.12⑺ 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 BaSO4.5.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⑴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I.⑵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⑶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⑷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⑸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⑹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⑻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⑼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⑩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⑪最常用的溶剂是H2O.⑫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13。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1

初 中 化 学 推 断 题 解 题 技 巧拥有清晰的思路是解题的前题;选择合适的突破口是解题的关键;应用合理的方法是解题的保障。
一、解题思路1、阅读题目:要求通阅全题,统领大局。
关键点要反复读,读得它“原形毕露,真相大白”。
2、寻找突破:要求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3、正确推断: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4、验证答案:要求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
二、解题方法1、顺推法:通常以题首为突破口,按照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为依托逐步深入下去,直至顺利解题。
2、逆推法:通常以题给的结论或实验现象为突破口,从题尾入手依次向前逆推,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
3、分层法:将整个推断过程分层进行,先得出每层的结论,再统摄整理。
4、剥离法:根据已知条件把推断过程中存在的有明显特征的未知物质先剥离出来,再将其作为已知条件来逐个推断其他物质。
三、寻找突破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黑色的物质:按思考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 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蓝色的溶液:含有Cu 2+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 蓝色的沉淀:氢氧化铜;黄色的单质:硫磺(S );黄色的溶液:含有Fe 3+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红褐色的沉淀:氢氧化铁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 2+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1、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在通常情况下,F 、G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 、R 都是黑色固体(部分反应条件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1)D 、G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完整版)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一、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的溶液(棕黄色)绿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有臭鸡蛋气味:H2S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 CuSO4+ 2NaOH = Cu(OH)2↓+ 2NaCl③红褐色沉淀:Fe(OH)3 FeCl3+ 3NaOH = Fe(OH)3↓+ 3NaCl;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6与血红蛋白结合,有毒的是CO;⑺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二、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③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绝对实用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绝对实用推断题在题型当中出现时,他考察的知识面比较广,变化多端。
综合性调查较强他考察同学们的思维,推理能力。
更能体现出同学们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做这种题型的总体原则,就是要找到典型综合分析,通过检验来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一,以物质的颜色作为突破口这是最明显的标志,比如蓝色的溶液。
那最常见的就是硫酸铜溶液。
或者是含有二价铜的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则是含有二价铁的溶液。
白色的沉淀,常见的如氯化银,碳酸钡,碳酸钙。
碳酸银,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
黄色的溶液,则是含有三价铁的溶液。
这些颜色的变化不管是单质,溶液或者是沉淀,对于我们解题时形成关键的突破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平时学习时一定要牢记。
二,以典型的反应条件为突破口参加反应时,反应的条件一般会出现。
加热高温通电或加入催化剂的情况。
在整个初中化学阶段,其涉及的特殊情况来说,也并不是很多,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反应的条件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例如当用到通电的条件时,一般是水在通电的情况下进行分解。
第三以物质特征的反应现象为突破口说到反应的现象,其实就是反应物在反应的过程当中产生的现象是大家解题的另一个突破口,比如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
二氧化碳使燃烧的火焰熄灭。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二氧化碳,这些特点都是我们常见的。
学习内容中比较显著的特征。
这也是我们解题的突破口。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特征现象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2、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3、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4、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5、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6、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纯净物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初三化学推断题推断方法

初三化学推断题推断方法推断题是初三化学常考的题型之一。
下面是由我分享的初三化学推断题推断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初三化学推断题推断方法:顺推法解题思路:根据条件按照题意顺序逐一推测,去伪存真,作出结论初三化学推断题推断方法:逆推法解题思路:抓住突破口→层层上推→得出结论(这类解法常适用于以物质相互转化为主要内容的推断)初三化学推断题推断方法:讨论筛选法解题思路:根据题意,通过分析原理或现象,列出几种可能,然后进行讨论与筛选,将有矛盾的结论淘汰,最后推断出正确结论。
(对于一些环形网络式推断题的常用解答方法采用筛选法,逐步观察、推理、判别假设是否成立,直至所有求知物质的相互关系都能成立,才能进行验证复查,确保正确无误。
)初三化学推断题推断方法:组合推断法解题思路:据题设条件,按步分析,逻辑推理,层层推进,“对号入座”得出结论初三化学推断题推断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如:201年桂林、烟台中考化学题物质的推断解题思路:突破口的选择:颜色特征;反应特征 [找“题眼”]物质推断的一般方法:(1)一点击破,顺逆推断抓住“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断,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2)相遇组合,对比推断采用类似数学中的“相遇”方法用图中列出的各物质反应次数,再由各物质的性质及反应规律列出各物质反应次数,然后对号入座推断出各物质(3)提出假设,讨论推断在分析题目所给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后进行反复验证,逐步缩小范围,排除不合题意的结论。
初三化学推断题解题步骤1. 审题认真审读原理,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
2. 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3. 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
4. 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
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一、推断题的基本概念推断题是指通过实验现象或者已知条件推断未知化合物或物质的性质、结构、化学式等相关信息的题目。
推断题通常出现在化学课堂的考试中,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推理方法及实验技能推断未知物质的性质。
二、推断题的解题步骤1.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或已知条件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或已知条件,我们需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对化学实验现象进行准确地观察,充分理解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
同时,应将实验现象与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结构体系。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可能的化学式根据已知条件,尝试列出可能的化学式,并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判断不同因素是否有影响。
3.利用逻辑推理确定未知物质的性质基于所给出的条件,结合可能的化学反应途径,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确定未知物质的性质及相关信息。
三、推断题的解题技巧1.理解化学实验的本质理解化学实验的本质是推断题解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化学实验是通过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观察和测量相关现象的过程。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及实验现象的本质,能使我们在推断题解题中更加准确。
2.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化学反应是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发的化学变化,能够使受体物质及性质发生变化。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理解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3.注意化学实验条件的影响有时,物质的性质会受到化学实验条件的影响。
比如我们要求确定未知物质的化学式,假如该物质在高低温度下都能发生某种反应,说明该物质与温度无关,若该物质在一定的温度下时,某种反应不发生,则说明该物质与温度有关。
4.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推理推断题需要我们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推理。
我们应该将已知条件与化学知识进行联想,通过推理推断出未知物质的性质及结构,有效地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总之,掌握好化学实验的本质、化学反应的规律及推理技巧足以解决推断题。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多加实践,多注意思维与实验的联系,提高自身化学素养及实验技能,以应对各种复杂推断题的解答。
初中化学推断题技巧(汇集5篇)

初中化学推断题技巧(汇集5篇)初中化学推断题技巧(1)审:审清题,重提干→问题→框图迅速浏览一遍,尽量在框图中表示出来,明确求解要求。
找:找“题眼”,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此步非常关键。
析:从题眼出发,联系新信息及所学的旧知识,大胆猜测,顺藤摸瓜,应用正逆向思维、发散收敛思维、横向纵向思维等、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初步得出结论。
验:验证正确,将结果放入原题检验,完全符合才算正确。
答:按题目的要求写出答案。
初中化学推断题技巧(2)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比如说,我通过一周的学习,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我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自己在纸上画一边碱金属这一块所有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铝单质、氢氧化铝、氯化铝等等我自己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并且思考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从整体上对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了解。
需要强调的是“自行”,很多同学喜欢直接看一些教辅资料上已经归纳好的类似框图而不愿自己动手画,我的建议是先自己画一遍之后与参考资料对比,一来自己画过的印象远比看书深刻,二来很可能你的确掌握了90%的内容,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画过一遍,就可能发现不了剩下那10%的漏洞。
上课:自己记录常考点——克服侥幸心理。
元素化学虽然知识点碎内容多,但是在考试中高频率出现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翻来覆去的常考点。
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会强调重要的知识点。
所以这样一来,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上课效率就很重要了,因为老师上课特别强调的,往往就是考试常出的。
其实很多同学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上课时候仍旧是不愿意或者不习惯做笔记,认为自己能够记住或者潜在心理暗示自己“记了也不一定会考”——这就是一种侥幸心理。
但是事实上,这种心理的长期存在就会导致忽略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到了考试又发现自己脑子里记住的东西半知半解,到头来还是失分。
所以,我的建议是:除非你有惊人的记忆能力,不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是老师强调过的内容,你不认真做点笔记而放之任之,于心何忍?做题:总结高频考点与易错考点——做过就忘等于没做。
初中化学推断题技巧

推断题解题思路——讲义推断题是每年各地中考的经典题型,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区分度与选拔功能。
它的特点是题面容量大,覆盖面广。
常涉及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和制备等知识内容。
一、解题思路1、阅读题目:要求通阅全题,统领大局。
关键点要反复读,读得它“原形毕露,真相大白”。
2、寻找突破:要求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3、正确推断: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4、验证答案:要求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
二、解题方法1、顺推法:通常以题首为突破口,按照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为依托逐步深入下去,直至顺利解题。
2、逆推法:通常以题给的结论或实验现象为突破口,从题尾入手依次向前逆推,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
3、分层法:将整个推断过程分层进行,先得出每层的结论,再统摄整理。
4、剥离法:根据已知条件把推断过程中存在的有明显特征的未知物质先剥离出来,再将其作为已知条件来逐个推断其他物质。
三、寻找突破1、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2、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3、以物质的特征组成为突破口:4、以典型反应条件为突破口:5、以物质的典型性质为突破口:6、以化学反应的特殊现象为突破口:7、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8、以物质的俗名为突破口:推断题突破口详解1、黑色的物质:按思考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蓝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SO4•5H2O);黄色的单质:硫磺(S);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有关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及方法

有关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及方法有关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及方法化学是初三才新增的一门学科,化学的推断题是有很多解题方法的,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及方法内容,欢迎使用学习!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及方法1学会找突破口比如常见液体:水紫红色物质:铜、高锰酸钾红色物质:氧化铁常见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水、二氧化碳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棕黄色溶液:铁离子盐溶液浅绿色溶液:亚铁离子盐溶液蓝色溶液:铜离子盐溶液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蓝色沉淀:碳酸铜或氢氧化铜等。
2解答“五部曲”1.审:审清题,重提干→问题→框图迅速浏览一遍,尽量在框图中表示出来,明确求解要求。
2.找:找“题眼”,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此步非常关键。
3.析:从题眼出发,联系新信息及所学的旧知识,大胆猜测,顺藤摸瓜,应用正逆向思维、发散收敛思维、横向纵向思维等、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初步得出结论。
4.验:验证正确,将结果放入原题检验,完全符合才算正确。
5.答:按题目的要求写出答案。
3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掌握典型物质的用途有利于突破此类推断题的解答。
如:氧气可作助燃剂;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一氧化碳、氢气、碳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熟石灰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尔多液;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稀盐酸助消化、除铁锈;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融雪剂;碳酸氢钠可制作发酵粉等等。
4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5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1、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2、蓝色沉淀:Cu(OH)2、CuCO33、红褐色沉淀:Fe(OH)3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4、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5、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学习化学应注意什么1.学习初中化学,要注意好好掌握书本知识,但不能过度依赖书本,不是所有的答案都可以在书里找到,要将书中知识灵活应用。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思路、方法及突破口全解-共10页

中考推断题专题复习推断题是每年各地中考的经典题型,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区分度与选拔功能。
它的特点是题面容量大,覆盖面广。
常涉及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和制备等知识内容。
另外题干中的信息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真正是“剪不断,理还乱,太难求,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所以造成了高失分的现象,对我们学生来说是试卷中的“重灾区”。
那么如何轻松解题呢?笔者认为:拥有清晰的思路是解题的前题;选择合适的突破口是解题的关键;应用合理的方法是解题的保障。
一、推断题的解题基本思路解推断题就好比是公安人员侦破案情,要紧抓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最终推出答案。
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1、物质的典型性质:①最简单、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②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元素;③人体内含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元素;④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物质与最易着火的非金属单质均是指;⑤溶于水呈碱性的气体是;反应的物质应该是铵盐与碱。
⑥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的固体是、液体是、溶解时吸热的固体是。
⑦一种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用该调味品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的是 ,通常用于发面食品中,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同时可除去发酵时产生的酸的是 、 ;⑧ CuSO 4 色; CuSO 4 溶液 色;Fe 2+(亚铁离子)溶液 色;Fe 3+(铁离子)溶液 色; ⑨S 在O 2中燃烧 色;S 、H 2在空气中燃烧 色;CO 、CH 4在空气中燃烧 色。
2、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①写出能实现下图三种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②填下图空白并完成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下列转换的方程式④箭头表示如图三种物质之间能实现的转化并写出方程式三、知识储备【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1. 以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黑色Fe 、C 、CuO 、MnO 2、Fe 3O 4; 红色Cu 、Fe 2O 3、HgO ; 淡黄色S 粉; 绿色Cu 2(OH)2CO 3; 蓝色CuSO 4·5H 2O ; 暗紫色KMnO 4 (2)溶液颜色蓝色溶液:含Cu 2+的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 2+的溶液;黄色溶液:含Fe 3+的溶液 紫色溶液:含MnO 4-;I 2遇淀粉溶液 (蓝色) (3)沉淀颜色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 白色BaSO 4、AgCl 、CaCO 3、Mg(OH)2、MgCO 3、BaCO 3 2. 以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点燃: 有O 2参加的反应 通电: 电解H 2O催化剂:KClO 3、H 2O 2分解制O 2C COCO 2高温: CaCO3分解;C还原CuO; C、 CO 还原Fe2O33. 以特征反应现象为突破口(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推断题专题复习推断题是每年各地中考的经典题型,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区分度与选拔功能。
它的特点是题面容量大,覆盖面广。
常涉及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和制备等知识内容。
另外题干中的信息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真正是“剪不断,理还乱,太难求,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所以造成了高失分的现象,对我们学生来说是试卷中的“重灾区”。
那么如何轻松解题呢?笔者认为:拥有清晰的思路是解题的前题;选择合适的突破口是解题的关键;应用合理的方法是解题的保障。
一、推断题的解题基本思路解推断题就好比是公安人员侦破案情,要紧抓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最终推出答案。
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物质特征明显条件抓关键审析原题结论) (找突破点隐含条件现象特征验证1、物质的典型性质:①最简单、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②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元素;③人体内含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元素;④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物质与最易着火的非金属单质均是指;⑤溶于水呈碱性的气体是;反应的物质应该是铵盐与碱。
⑥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的固体是、液体是、溶解时吸热的固体是。
1,通常用于发面食品中,使蒸出的馒头⑦一种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用该调味品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的是;、松软可口同时可除去发酵时产生的酸的是3+2+)溶液色;亚铁离子)溶液色;Fe(铁离子⑧ CuSO 色; CuSO溶液色;Fe(44色。
、CH在空气中燃烧S、H在空气中燃烧色;CO色;⑨S在O中燃烧4222、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①写出能实现下图三种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COCCO 2:②填下图空白并完成化学方程式CaO③写出下列转换的方程式④箭头表示如图三种物质之间能实现的转化并写出方程式CuOCuCuSO4三、知识储备【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 以特征颜色为突破口1)固体颜色(蓝色CO;绿色淡黄色S粉;Cu(OH);CuFeC、CuO、MnO、O;红色、FeO、HgO 、黑色Fe34222233暗紫色·5HO;KMnOCuSO442(2)溶液颜色3+2+2+的溶液的溶液;黄色溶液:含蓝色溶液:含CuFe的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蓝色)遇淀粉溶液紫色溶液:含MnOI;24)沉淀颜色(3 Mg(OH)、BaCOMgCO、、AgCl白色Fe(OH);蓝色Cu(OH) 红褐色;BaSO、、CaCO3323432以反应条件为突破口2.参加的反应O点燃:有2O通电:电解H2 OH、催化剂:KClOO分解制23222高温:CaCO分解;C还原CuO;C、CO 还原FeO 3323. 以特征反应现象为突破口(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
(2)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O变黑)的气体是________,固体是_______。
32(3)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____,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____,使火焰熄灭的气体是__ _或___ _;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 。
(4)能使白色无水CuSO粉末变蓝的气体是______。
4(5)在O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_ 。
在O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_______。
在O中燃烧,产生刺激222性气味气体,且有蓝紫色火焰的是_______。
(6)常温下是液态的物质。
(7)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且有淡蓝色火焰的是_______。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的是_____。
(8)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和H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______ _______等。
22(9) 不能溶于盐酸或稀HNO的白色沉淀有。
3(10) 白色沉淀溶于酸而且有大量气泡产生:。
(11) 特征现象——热现象溶解放热:。
溶解吸热:。
化学反应放热:。
化学反应吸热:。
4.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突破口(1)常见的能发生分解反应的物质:HO、KClO、KMnO、HO、CaCO等334222(2)常见的能发生置换反应的物质:①还原性单质(C、H)+ 金属氧化物2②金属+ 酸③金属+ 盐溶液5.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⑵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⑶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⑷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⑸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
⑹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
2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O。
2⑻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⑼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
2⑽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
4⑾最常用的溶剂是HO。
2⑿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O。
2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思路、方法及突破口一、解题思路1、阅读题目:要求通阅全题,统领大局。
关键点要反复读,读得它“原形毕露,真相大白”。
2、寻找突破:要求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3、正确推断: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4、验证答案:要求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
二、解题方法1、顺推法:通常以题首为突破口,按照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为依托逐步深入下去,直至顺利解题。
2、逆推法:通常以题给的结论或实验现象为突破口,从题尾入手依次向前逆推,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
33、分层法:将整个推断过程分层进行,先得出每层的结论,再统摄整理。
4、剥离法:根据已知条件把推断过程中存在的有明显特征的未知物质先剥离出来,再将其作为已知条件来逐个推断其他物质。
三、寻找突破1、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黑色的物质:按思考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绿2+的溶液Cu蓝色的溶液:含有;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SO4?5H2O);黄色的单质:硫磺(S);黄色3+2+的溶液(如:氯化亚铁、:含有FeFe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浅绿色的溶液的溶液:含有硫酸亚铁、硝酸亚铁);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例1: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②NaSO、③HNO、④FeCl,不用其他试剂将它们逐一鉴别出,其鉴别34223的顺序是()A.④③②①B.④①②③C.①③④②D.①④②③例2:A是绿色粉末,G是蓝色溶液,X为常见的稀酸,B、C、D、E、F、H和Y中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①、②、③、④和⑤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写出化学方程式:(2 ;反应②。
反应④:某固体混合物由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铜、氯化钠中的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它的组成,做如下实3例验:①取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②取部分此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过滤,然后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
,可能有。
由此可以推断:原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肯定没有1:下列各组物质,不用其他试剂,只用组内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练习、NaNOCO、KOH、HNO B.HCl、NaBaCl A.CuSO、NaOH、323243NaCl、、KNONaCl D、.FeCl、Ba(OH)KC.CaCl、CO、NaNO3232332在一定条为初中化学中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棕红色物质A、D、E、练习2:AB、C”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则:B,“件下可以转化为单质的化学式为。
(1)D CA的化学方程式是。
A (2)转化为B 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EC3 ()与DB: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硫酸铜、碳酸钾、硫酸钠、氯化钡、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确练习3 4定其组成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定不含有B 、C ;②白色固体一定含有推断(写化学式)①A 、。
,可能含有2、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物质的用途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因为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的课程理念尤其重视知识的应用。
在知识的运用中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更应该重视物质用途的学习与掌握。
一些框图式、叙述式推断题往往涉及到物质的用途等有关信息,故掌握典型物质的用途有利于突破此类推断题的解答。
如:氧气可作助燃剂;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一氧化碳、氢气、碳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熟石灰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尔多液;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稀盐酸助消化、除铁锈;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融雪剂;碳酸氢钠可制作发酵粉等等。
都、R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例4: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在通常情况下,F、是黑色固体(部分反应条件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______。
(1)D、G的化学式为:______,反的化学式为______E (2)若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剂, 则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图中标出的九种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类,一定(3。
没有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 。
(4)反应①~⑤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下图是它们之间的4练习: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是建筑的主要成分,B 相互转化关系。
请回答:C 。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
的名称是溶液的操作(2)得到FI沉淀的化学式I ;若I是蓝色沉淀,则的化学方程式:→是红褐色沉淀,请写出)若(3IG+FI。
是反应。
,其基本类型是)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45;胃液中含有适GF、、M、N,属于氧化物的是练习5:框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其叫属于盐的是H、C表示两端的物质问能”“———.—一;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图中量的A,可帮助消化;C是家庭中重要的调味品之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发生化学反应:“构成的。
“离子”)”选填“分子、“原子”或(1)C物质是由(”)”、“吸收(2)A与镁条反应能(选填“放出热量。
;写出D的俗名:(3) B N写出化学式:的化学方程式:G→M(4)写小、以物质的特征组成为突破口3物质的特征组成突出的是元素的特征,如: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CO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气体是CO和2 FeO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