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药师-专业实践能力课件-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药物的不良反应学习(完整版).ppt

药物的不良反应学习(完整版).ppt
16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致血压上升
➢ 氨溴特罗为复方制剂:每ml含盐酸氨溴索1.5mg 、克 仑特罗1μg 。为甲类非处方药,临床广泛应用。主治 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痰液粘稠、排痰困 难、喘息等 。其中克仑特罗为选择性β2-R激动剂,有 松驰支气管平滑肌,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但同时能 兴奋心脏β2-R,促使心率加快,传导加快,心肌收缩 增强,血压升高。说明书上明确注明:高血压患者慎 用!
后遗效应:
➢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有效浓度下,但仍存留的 生物效应。如服用安定后,次日仍有困倦头昏乏力等。
➢ 如氨基糖苷类所致听力损害,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丢 失和股骨头坏死等,既是后遗效应又是毒性反应。
7
A型不良反应(剂量相关性): 首剂效应:
➢ 系指首次用药引起强烈效应的现象。 ➢ 如可乐定、哌唑嗪等,首剂若按常量应用,可
起溶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B型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 系指药物或药物中的杂质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 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 损伤。
➢ 如环丙沙星引起的光敏反应;青霉素所致的过敏 性休克等。
12
C型不良反应:
➢ 特点:发生率高,用药史复杂或不全,非特异性 (指药物),用药与反应发生没有明确的时间关 系,潜伏期较长,反应不可重现。
➢ 指在用药剂量较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情况下发生的 机体组织、器官以器质性损伤为主的严重不良反 应。
➢ 抗癌药的骨髓抑制作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 毒性,可致第八对颅神经损害,造成听力减退或 永久性耳聋。
6
A型不良反应(剂量相关性): 继发性反应:
➢ 指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 如应用克林霉素所致的艰难梭菌伪膜性肠炎。

用药之药物不良反应护理课件

用药之药物不良反应护理课件

公开透明
公开透明地发布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结 果,提高公众对药物安全的认识和意 识。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严格药品准入
对药品进行严格的准入管理,确保药品质量 和安全性。
用药前评估
在用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 过敏史、用药史和身体状况。
规范用药操作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医生的处方使用药品, 避免超剂量、超适应症使用。
案例二:镇痛药类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总结词
镇痛药是缓解疼痛的药物,但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
详细描述
患者因长期使用镇痛药而出现胃痛、呕血等症状,经医生诊断为消化道出血。在护理过程中,应关注 患者情况,及时止血、补充血容量,同时调整镇痛药的剂量和使用方式。
案例三:心血管药物引起的低血压与心悸
药物不良反应既包括药物的副作用,也包括药物的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 应等。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本身特性、患者个体差异、用药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按照发生时间分类
分为即刻反应和延迟反应。即刻反应 发生在用药后不久,如过敏反应;延 迟反应发生在长期用药后,如肝肾损 伤。
按照发生机制分类
用药之药物不良反应护理课件
•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 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评估 •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 • 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与处理 • 药物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
01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指在正常的用法和用量下,由于药物本身的特性或患者身体因素引 发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意外有害反应。
详细记录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与监测
建立报告制度
建立完善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鼓励医护人员及时上报不良反应事件。

临床药学课件--第5章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药学课件--第5章药物不良反应

(四)特殊反应(unusual effect)
(五)依赖性(dependence)
(六)特殊毒性
2021/2/10
临床药学课件
22
(一)副作用(side effect) 是药物固有的作用,是在药物治
疗剂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 作用,一般为可恢复的功能性变化 。
2021/2/10
临床药学课件
23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如镇 静催眠药、中枢性镇痛药、中枢兴 奋药等可引起依赖性。
2021/2/10
临床药学课件
28
(六) 特殊毒性
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致癌 作用(carcinogenesis)和致突变作用 (mutagenesis)是药物引起的三种特 殊毒性。
2021/2/10
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治疗 浓度以下时残存的效应。
有些后遗效应是短暂的(如巴比妥
类催眠药在次晨引起的宿醉现象),
但有些后遗效应是持久的(如肾上腺
皮质激素类药物停药后引起肾上腺皮
质功能减退)。
2021/2/10
临床药学课件
25
(四)特殊反应(unusual effect)
与药理作用无关的,难以预测的 不良反应,根据其发生机制可分为基 因缺陷引起的特殊反应和免疫反应异 常引起的变态反应(allergy)。
潜伏期较长的ADR,难以在新药临床试验 时发现
2021/2/10
临床药学课件
14
3.受试者一般情况太一致
新药临床研究的受试者,通常 经 过挑选,各方面条件比较一致。 药品上市后,用药的病人不可能如此
2021/2/10
临床药学课件
15
4.新药临床试验不能发现特殊人 群的用药安全性问题

药物不良反应 ppt课件

药物不良反应 ppt课件
12
常见药源性疾病—血液系统
病因:损害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血细胞减少 临床表现:再障;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缺 治疗:停药;激素
升白药物:瑞白,利血生等 对症支持治疗:防感染、出血、贫血等
病例分析:肿瘤化疗致白细胞降低
13
常见药源性疾病—呼吸系统
病因:免疫反应,炎症因子,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有关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喘憋,肺实变体征,胸片:肺炎,间
前者包括年龄、性别、遗传、感应性、疾病等;后者 包括药品的毒副作用、药品的相互作用以及赋形剂的 影响等。
因此,同一药品的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 不同种族、不同感应性、不同适应症、不同共存疾病 的病人中可能表现不尽相同,再加上药物及其制剂中 赋形剂的影响,问题更为复杂,这就是药品不良反应 不可预言的原因。
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三)变质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5
劣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四十九条 禁止生产(包括配制)、销售劣药。 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一)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二)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三)超过有效期的; (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五)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六)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ADR、ADE和DID区别:程度、持续时间、用法用量、因果关系
7
常见药源性疾病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血液系统 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泌尿系统 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8
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肝病(肝实质、间质、胆道、静脉系统、 肿痛在内)、氯丙嗪、四环素等。

药品不良反应课件讲稿

药品不良反应课件讲稿

药品不良反应课件讲稿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副作用:指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多数副作用轻微,不会给患者带来损害。

但部分副作用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如心得安的降糖作用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毒性反应:指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对人体有害的作用,严重的毒性反应可能会导致器官损伤、功能障碍等。

如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反应,可能会导致听力丧失。

过敏反应:指个体对某些药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表现为皮疹、发热、哮喘等症状。

如青霉素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休克、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特异质反应:指某些个体对某些药物出现异常的反应,可能与个体遗传因素、药物代谢动力学差异等有关。

如部分患者对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敏感性高,容易发生出血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药物代谢、受体机制、免疫学因素等多个方面。

以下为主要发生机制的介绍:药物代谢:药物在人体内会经过氧化、还原、水解等代谢过程,代谢过程中的异常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引起药品不良反应。

受体机制:某些药物与人体内的受体结合后会产生不良反应,如β受体激动药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

免疫学因素:部分药物可能会引起免疫反应,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管理合理用药: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避免滥用药物。

关注药品说明书的警示信息:药品说明书是指导医生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的警示信息,注意副作用、禁忌症等。

重视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有助于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加强监护:对患者使用药物的过程进行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医务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促进药品安全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初级药师-专业实践能力-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不良反应

初级药师-专业实践能力-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不良反应

初级药师-专业实践能力-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不良反应[单选题]1.以下有关“药理作用分型A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叙述中,最正确的是A.特异性B.发生率低C.死亡率高D.潜伏期较长E.(江南博哥)可预见性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A型(量变型异常):是由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常与剂量有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

副作用、毒性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和撤药反应等均属A 型不良反应。

掌握“不良反应基本知识;监测”知识点。

[单选题]4.应用广谱抗生素诱发二重感染是一种A.过度作用B.停药反应C.后遗作用D.继发反应E.特异质反应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继发反应是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

如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导致许多敏感菌株抑制,以至于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如耐药性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引起葡萄球菌假膜性肠炎或白色念珠菌病等继发感染,也称二重感染;应用抗肿瘤药物引起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感染。

掌握“不良反应基本知识;监测”知识点。

[单选题]5.以下是药物本身药理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是A.阿托品治疗胃肠疼痛时引起口干、散瞳B.四环素降解产物引起蛋白尿C.输液引起热原反应D.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患者服用对氨基水杨酸后产生黄疸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阿托品有抑制腺体分泌、解除平滑肌痉挛、加快心率等作用,在麻醉时利用其抑制腺体分泌,引起的腹胀、尿潴留就是副作用;在用于解痉作用时,口干与心悸就成了副作用。

掌握“不良反应基本知识;监测”知识点。

[单选题]6.由遗传因素产生的不良反应为A.B型药物不良反应B.A型药物不良反应C.D型药物不良反应D.E型药物不良反应E.C型药物不良反应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由遗传因素产生的不良反应为特异质反应,为患者先天性代谢紊乱表现的特殊形式,属B型药物不良反应。

掌握“不良反应基本知识;监测”知识点。

药品不良反应简介PPT课件

药品不良反应简介PPT课件

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与协作
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
加强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 应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为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提高医 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应对能力。
04
药品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
总结词
严重的过敏反应
详细描述
某患者因感染医生开具了一种抗生素,服用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皮疹等症状, 经诊断为药物过敏反应。
案例二:某降压药引起的低血压反应
总结词
严重的低血压反应
详细描述
某高血压患者服用某降压药后,血压下降过快,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剂量。
案例三:某抗肿瘤药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
总结词
常见的胃肠道反应
详细描述
某癌症患者服用抗肿瘤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医生建议使用止吐药物缓解症状。
药品不良反应简介ppt课 件
• 药品不良反பைடு நூலகம்概述 •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 • 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 • 药品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合格药品的过程中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 有害反应。
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可分为A型、B型、C型三种类型,其中A型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 有关,发生率较高,而B型和C型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发生率较低。
THANKS
感谢观看
05
总结与展望
药品不良反应的总结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中度、严重 等不同类型。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019主管药师 专业实践能力 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不良反应

2019主管药师 专业实践能力 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不良反应一、基本知识(常考内容)(一)不良反应(ADR)的定义及分型1.定义: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合格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2.不良反应的分类:【病因学分类】(1)A型(量变性异常)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所引起,为固有药理作用增强和持续所致。

A型不良反应特点:①与药物的常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②剂量相关③具有可预见性④发生率高,死亡率低⑤时间关系较明确,可重复。

A型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撤药反应(2)B型(质变型异常)B类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者体质相关,具以下特点:①与常规的药理作用无关,用常规毒理学方法不能发现,难以预测②与剂量无关③发生率低,死亡率高④非预期⑤时间关系明确。

B型不良反应包括:①变态反应②特异质反应(3)C型: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难以预测,机制不清。

特点:背景发生率高;非特异性(指药物);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潜伏期较长;不可重现;例如:妇女妊娠期服用己烯雌酚,子代女婴至青春期后患阴道腺癌。

【按发生机制分型】1)A类(augmented)反应:即扩大的反应2)B类(bugs)反应:即药物导致某些微生物生长引起的不良反应。

3)C类(chemical)反应:即化学的反应4)D类(delivery)反应:即是给药反应5)E类(exit)反应:即撤药反应6)F类(familial)反应:即家庭性反应7)G类(gene-totoxcity)反应:即基因毒性反应8)H类(hypersensitivity)反应:即过敏反应9)U类(unclassified)反应:为机制不明的反应A(augmented)类反应——即扩大的反应最常见药物的药理学作用作用于人体引起。

是药物对人体呈剂量相关的反应,可预知停药或剂量减少时则可部分或完全改善。

B(bugs)类反应:▲药物导致机体携带的微生物生长所致▲在药理学上可预测▲与A类反应不同,因为其直接的和主要的药理作用是针对微生物体而不是人体。

临床药物治疗学第四章药物不良反应ppt课件

临床药物治疗学第四章药物不良反应ppt课件
第一节 基本概念
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s): 当药物引起的ADR持续时间较长、或者程度较为 严重,造成某种疾病状态或组织器官发生持续的 功能性、器质性损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 体征。
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 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该 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靶器官敏感性↑:普萘洛尔, 诺乙雄龙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二)B型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
1、药物异常性:药物有效成分分解,添加剂、 增溶剂、稳定剂、着色剂等赋形剂,以及化 学合成中的杂质。 不当的给药途径 如鱼腥草素钠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意义
1. 防止严重药害事件的发生、蔓延和重演; 2. 弥补药品上市前研究的不足, 为上市后再评
价提供服务; 3.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4. 为遴选、整顿和淘汰药品提供依据; 5. 促进新药的研制开发。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信号(signal): 关于一种不良事件与某一药品间可 能存在因果关系的报道信息。通常2个以上合格的 不良反应个案报告才能形成一个信号。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中采用的术语“可 疑不良反应”是指怀疑而末确定的不良反应,与信 号的概念相近。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ADR识别要点

《药品不良反应》PPT课件

《药品不良反应》PPT课件

➢ 4. 判断结果:80例中发生≥2例的概率P(≥2)<0.01, 拒绝H0,接受H1,认为注射该疫苗后某反应率高于一般情 况。
精品文档
➢ 四、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 病例对照研究是从不良事件的发生去推断病因, 即由果至因的一种回顾研究。它从发生不良事件 的患者中选择一组人作为病例组,从未出现不良 事件的用药者中选择一组人作为对照组,然后比 较两组用药情况,以分析药品与不良事件间是否 存在联系以及联系的性质和强度。
过敏反应。
药物变态反应的共同特点: ①有的病人血内可发现抗体,并可在皮试时引起
阳性反应; ②药物不同,但症状相同,最常见者为发热、皮
疹,一般不严重,但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或其 他严重反应; ③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无明显相关,常用量或极少 量(如皮试)都可发生; ④病人出现该药的变态反应前常有与该药的接触 史; ⑤过敏体质者较易发生。
明显减慢、半衰期延长
精品文档
➢ (三)用药方面: ➢ 1.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是指并用或
先后应用两种以上药物,在体内发生药效或毒性的 变化.
➢ 用药种类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
➢ 因为(1)各药均有本身的不良反应存在,可相加;

(2)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
➢ 药效学:例如使用排钾利尿药、糖皮质激素的患 者血钾水平偏低,心脏对洋地黄类药物更敏感, 易引起心率失常;又如癫痫病人用抗癫痫药物预 防发作期间,因利血平可降低惊厥阀,若同用, 易使癫痫发作。
精品文档
➢ 例2,1970年Herbert医生发现,1966-1969年的 4年间该地就有8例15-22岁的女青年患阴道腺癌 是一种罕见的癌瘤,当地资料显示:阴道癌占 女性生殖系统癌的2%,而腺癌又仅占其中5%10%,发生年龄多在50岁以上,常见为鳞状上皮 细胞癌。Herbert医生从这些阴道腺癌突然呈现 时间和地区的高度聚集性及发病年龄早的现象 中,考虑有可能有另一种致癌物质存在,于是 对病因提出下列4种假说:

药品不良反应课件讲稿

药品不良反应课件讲稿

药品不良反应课件讲稿
药品是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的有效工具,但是药品也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ADR),即在正常使用剂量情况下产生的不良症状或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药品本身性质、用药人群、用药方案、服药方式等因素有关。

首先,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影响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药品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

在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药物使用中,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特点和发生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次,药品不良反应也影响药品的合理使用和疗效。

许多药品不良反应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用药方法等因素有关。

在临床药物使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用药选择、用药方式调整、剂量控制等措施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提高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最后,药品的不良反应应该记录和汇报,以便验证和监测药品的安全性。

临床医生、药师和医疗机构等应该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及时进行报告和汇总,以帮助当局监测药品的安全性和健康风险。

药品不良反应是临床药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是临床医生和药师的重要职责。

初级药师专业实践能力练习-临床药物治疗学第三节药物不良反应

初级药师专业实践能力练习-临床药物治疗学第三节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药物治疗学第三节药物不良反应一、A11、以下有关“药理作用分型C型药物不良反应种类”的叙述中,最正确的是A、继发反应B、过度作用C、过敏反应D、停药综合征E、致畸、致癌、致突变2、以下药物反应中,属于“药理作用分型A型药物不良反应”的是A、后遗作用B、过敏反应C、毒性反应D、特异质反应E、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3、以下有关“药理作用分型A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叙述中,最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B、发生率低C、死亡率高D、潜伏期较长E、可预见性4、下列不属于重度不良反应的是A、致畸、致癌B、致出生缺陷C、导致住院时间延长D、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中度损害E、导致永久的人体伤残5、B型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是A、与剂量相关,可预见,发生率高B、与剂量无关,难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C、用药与反应发生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D、与用药者体质无关E、潜伏期长,反应不可重现6、以下有关“ADR因果关系的确定程度分级”的叙述中,最正确的是A、可疑、条件、很可能、肯定B、可疑、可能、很可能、肯定C、不可能、可疑、可能、很可能、肯定D、条件、可疑、可能、很可能、肯定E、否定、可疑、条件、很可能、肯定7、以下有关“自愿呈报系统监测ADR的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简单易行B、监测时间短C、资料可有偏差E、可发现罕见的ADR8、我国对新药不良反应监测的规定是A、重点监测上市5年以内的产品B、重点监测上市2年以内的产品C、重点监测上市3年以内的产品D、重点监测上市1年以内的产品E、重点监测上市4年以内的产品9、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方式为A、记录联结系统B、文件规定报告方式C、自愿呈报系统D、病人感受报告方式E、集中监测系统10、特异质反应与变态反应的区别在于,特异质反应A、无免疫机制参与B、反应强度大C、反应时间长D、停药后反应继续发展E、多数有遗留效应11、抗癌药造成的骨髓抑制属于A、毒性反应B、首剂效应C、后遗作用D、过度作用E、副作用12、阿托品用于治疗胃肠道痉挛时,引起口干、心悸、尿潴留等反应属于A、毒性反应B、副作用C、后遗作用D、首剂效应E、继发反应13、关于药物不良反应自愿呈报系统的特点,正确的是A、药品监测有时间限制B、可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合理用药C、监测范围窄,覆盖面小D、药物不良反应不能够得到早期警告E、不存在资料偏差和漏报现象14、求证地西泮药与交通事故之间的相关性,证实地西泮类有嗜睡、精力不集中的不良反应,最好的监测方法是A、记录联结B、记录应用C、自愿呈报系统E、描述性监测方法15、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成员国大多采用的不良反应监测方法是A、记录联结B、记录应用C、自愿呈报系统D、集中监测系统E、描述性监测方法16、以下属于不良反应的是A、眼科检查用阿托品时瞳孔扩大B、肌内注射青霉素引起的局部疼痛C、上消化道出血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引起黏膜血管收缩D、在治疗过敏性休克过程中应用肾上腺素引起冠状动脉扩张E、在应用普萘洛尔治疗心绞痛患者过程中引起心率减慢17、药物不良反应机体方面的原因不包括A、种族差别B、性别C、吸烟D、生理状态E、病理状态18、由遗传因素产生的不良反应为A、B型药物不良反应B、A型药物不良反应C、D型药物不良反应D、E型药物不良反应E、C型药物不良反应19、以下是药物本身药理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是A、阿托品治疗胃肠疼痛时引起口干、散瞳B、四环素降解产物引起蛋白尿C、输液引起热原反应D、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患者服用对氨基水杨酸后产生黄疸20、应用广谱抗生素诱发二重感染是一种A、过度作用B、停药反应C、后遗作用D、继发反应E、特异质反应21、苯妥英钠的特征不良反应是A、干咳B、体位性低血压C、精神抑郁D、牙龈增生E、味觉、嗅觉减退22、喹诺酮类药物都禁用或慎用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原因为A、该类药在儿童体内生物利用度低,疗效差B、该类药对儿童的软骨有危害,可抑制软骨的生长C、该类药在儿童体内产生的代谢物对身体有害D、该类药不良作用较多,安全性差E、该类药可致新生儿听力受损23、可引起明显干咳不良反应的药物是A、硝酸盐类B、ACE抑制剂C、β受体阻滞剂D、α受体阻滞剂E、钙拮抗剂24、下列可以引起局部缺血坏死的药物是A、多巴胺B、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异丙肾上腺素E、麻黄碱25、糖皮质激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A、粒细胞减少B、诱发或加重感染C、肾衰竭D、水肿E、神经肌肉阻滞26、关于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不正确的是A、胃肠道损害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B、阿司匹林对大多数人可引起肾功受损C、对氨基水杨酸可致粒细胞减少D、长期大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致严重肝脏损害,尤以肝坏死多见E、吲哚美辛可致肾衰和水肿27、下列药物中,长期应用可引起全身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是A、奎宁B、奥美拉唑C、普鲁卡因胺D、多巴胺E、硝苯地平28、下列最容易引起水钠潴留的药物是A、氢化可的松B、地塞米松C、泼尼松D、醛固酮E、可的松29、以下有关“药源性疾病的概念”的叙述中,最正确的是A、指一种疾病或综合征B、指药物引起的疾病或综合征C、指人们所用药物引起的疾病或综合征D、指人们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引起的疾病或综合征E、主要指所用药物致使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的异常状态30、药物流行病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不包括A、描述性研究方法B、分析性研究方法C、实验性研究方法D、病例对照研究方法E、集中监测研究方法31、队列研究与临床试验的不同之处在于A、用很小的样本获得由价值的结果B、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C、反映疾病在某一时间点上的剖面D、是从是否暴露的两组研究人群中研究结果E、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不是随机的32、美国全国门诊医疗调查,要求医师报告1星期内治疗的门诊病人和处方,属于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的A、描述性研究方法B、队列研究C、实验性研究方法D、病例对照研究方法E、分析性研究方法33、队列研究与病例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A、用很小的样本获得有价值的结果B、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C、反映疾病在某一时间点上的剖面D、是从是否暴露的两组研究人群中研究结果E、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不是随机的34、常见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不包括A、遗传因素B、性别因素C、药物相互作用因素D、药物制剂因素E、药物制备的条件因素35、药源性疾病防治原则错误的是A、用药有明确的指证B、个体化给药C、了解患者不良反应史D、提倡联合用药E、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或迟发反应36、药源性疾病最多见的类型是A、致畸、致癌B、过敏反应C、毒性反应D、特异质反应E、后遗效应二、B1、A.副作用B.首剂效应C.停药反应D.后遗作用E.继发反应<1> 、抗高血压药停用后血压骤升是A、B、C、D、E、<2> 、应用氯霉素后诱发二重感染是A、B、C、D、E、<3> 、皮质激素停药后仍出现股骨头坏死是A、B、C、D、E、2、A.A型药物不良反应B.B型药物不良反应C.D型药物不良反应D.E型药物不良反应E.C型药物不良反应(按药理作用分型)<1> 、由于妊娠期服用己烯雌酚,子代女婴至青春期后患阴道腺癌为A、B、C、D、E、<2> 、由遗传因素产生的不良反应为C、D、E、<3> 、由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引起的过敏反应为A、B、C、D、E、<4> 、应用药物时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为A、B、C、D、E、<5> 、首剂效应属于A、B、C、D、E、3、A.A类药物不良反应B.H类药物不良反应C.C类药物不良反应D.G类药物不良反应E.E类药物不良反应(按发生机制分型)<1> 、撤药反应A、B、C、D、E、<2> 、化学的反应A、B、C、D、E、<3> 、基因毒性反应A、D、E、<4> 、过敏反应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题针对“不良反应基本知识;监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14223】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A型(量变型异常):是由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常与剂量有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

药物不良反应和临床试验培训课件

药物不良反应和临床试验培训课件
• 药物的质量问题
– 同一种药物,可因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和所使用的原辅料不同 或产生去除杂质的程度不同,而影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如氨苄青霉素中的蛋白质是发生药疹的主要原因;
• 药物的相互作用
– 某些药物可通过影响另一些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 及与血浆蛋白结合等机制,而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使不良反 应的发生率增高。
– 例如:腹泻时,口服药物吸收差,作用就减小。 – 当患者有肝脏疾病时,由于血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游
离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易引起不良反应。 – 肾病患者由于常容易产生低蛋白血症,可使血中游离的药
物浓度增加,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患有肾脏疾病的人, 由于机体脂肪的贮存量减少,也容易使血药浓度增加而引起 一些不良反应。
指药物本身的异常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在药物研究阶 段的常规毒理学试验中难以发现,如变态反应、特异 质反应等。
药物不良反应和临床试验
13
变态反应
• 又称之为过敏反应,是致敏病人对某种药物的 病理性的免疫反应。
• 常见于过敏体质的病人,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反应性质与药理效应无关,用药理拮抗药解救 无效。
F类:治疗意外失败型 Failure (Unexpected failure (失败) of therapy)
特征
举例
管理
·常见 ·与药理作用有关 ·可预测 ·死亡率低
·不常见 ·与药理作用无关 ·无法预测 ·死亡率高
·不常见 ·与药物累积剂量有关
·毒性作用: 地高辛毒性;血清素选择 性再摄取抑制剂引起血清 素综合症 ·副作用: 三环类抑郁药的抗胆碱能 作用
– 与药物用量有关,有剂量依赖性,反应的发生率高,但死亡 率低,可以预测。
• 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等。 • 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因临床用药不合理所致; • 若能坚持合理用药原则,可以降低或完全避免此型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不良反应一、基本知识(常考内容)(一)不良反应(ADR)的定义及分型1.定义: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合格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2.不良反应的分类:【病因学分类】(1)A型(量变性异常)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所引起,为固有药理作用增强和持续所致。

A型不良反应特点:①与药物的常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②剂量相关③具有可预见性④发生率高,死亡率低⑤时间关系较明确,可重复。

A型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撤药反应(2)B型(质变型异常)B类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者体质相关,具以下特点:①与常规的药理作用无关,用常规毒理学方法不能发现,难以预测②与剂量无关③发生率低,死亡率高④非预期⑤时间关系明确。

B型不良反应包括:①变态反应②特异质反应(3)C型: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难以预测,机制不清。

特点:背景发生率高;非特异性(指药物);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潜伏期较长;不可重现;例如:妇女妊娠期服用己烯雌酚,子代女婴至青春期后患阴道腺癌。

【按发生机制分型】1)A类(augmented)反应:即扩大的反应2)B类(bugs)反应:即药物导致某些微生物生长引起的不良反应。

3)C类(chemical)反应:即化学的反应4)D类(delivery)反应:即是给药反应5)E类(exit)反应:即撤药反应6)F类(familial)反应:即家庭性反应7)G类(gene-totoxcity)反应:即基因毒性反应8)H类(hypersensitivity)反应:即过敏反应9)U类(unclassified)反应:为机制不明的反应A(augmented)类反应——即扩大的反应最常见药物的药理学作用作用于人体引起。

是药物对人体呈剂量相关的反应,可预知停药或剂量减少时则可部分或完全改善。

B(bugs)类反应:▲药物导致机体携带的微生物生长所致▲在药理学上可预测▲与A类反应不同,因为其直接的和主要的药理作用是针对微生物体而不是人体。

例如:含糖药物引起的龋齿;抗生素引起的肠道内耐药菌群的过度生长;广谱抗生素引起的鹅口疮;过度使用某种可产生耐药菌的药物而使之再次使用时无效。

应注意,药物致免疫抑制而产生的感染不属于B类反应。

C(chemical)类反应:◎即化学的反应,药物的化学刺激引起◎取决于药物或赋形剂的化学性质(化学刺激)而不是药理学性质。

◎严重程度主要与药物的浓度而不是剂量有关。

◎不是药理学可预知的,但了解起因药物的生理化学特性还是可以预测的。

例如:外渗物反应静脉炎药物或赋形剂刺激而致的注射部位疼痛酸碱灼烧接触性(“刺激物”)皮炎以及局部刺激引起的胃肠黏膜损伤。

D(delivery)类反应:※给药方式引起,即是给药反应,是因药物特定的给药方式而引起的。

※如果改变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即可停止发生。

例如:植入药物周围的炎症或纤维化;注射液中微粒引起的血栓形成的血管栓塞;片剂停留在咽喉部、用干粉吸入剂后的咳嗽,注射液经微生物污染引起的感染。

◎应注意,与注射相关的感染属D类,不是B类。

E(exit)类反应:☆即撤药反应,是生理依赖的表现。

☆它们只发生在停止给药或剂量突然减少后。

☆再次使用时,可使症状得到改善。

☆反应的可能性更多与给药时程而不是剂量有关。

例如:常见的可引起撤药反应的药物有阿片类、苯二氮(艹卓)类、三环类抗抑郁药、β受体阻断剂、可乐定等。

F(familial)类反应:(遗传决定)﹡即家庭性反应,某些不良反应仅发生在那些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代谢障碍的敏感个体中。

例如:苯丙酮酸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C1酯酶抑制剂缺陷,卟啉症和镰状细胞性贫血。

G(gene toxicity)类反应:即基因毒性反应;H(hypersensitivity)类反应:◆即过敏反应。

◆不是药理学上可预测的,也不是剂量相关的。

◆减少剂量通常不会改善症状,必须停药。

例如: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疹、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光敏性皮炎、急性血管性水肿。

U(unclassified)类反应:即未分类反应,为发生机制不明的反应。

例如:药源性味觉障碍;辛伐他汀所致的肌痛、横纹肌溶解症等;气体全麻药引起的恶心、呕吐。

(二)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临床特征①副作用: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特点: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是相对的;取决于药物的选择性。

②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出现。

多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

◇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后出现。

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

◇特殊毒性:包括“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③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效应。

例如:镇静催眠药引起的“宿醉”。

④变态反应:少数免疫反应异常患者,受某些药刺激后发生的免疫异常反应。

与毒性反应的区别:与剂量和疗程无关;与药理作用无关;不可预知。

特点:过敏体质容易发生;首次用药很少发生;过敏性终生不退;结构相似药物有交叉过敏。

⑤特异质反应定义:是一类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

例如:①有些人肝细胞内缺乏乙酰化酶,服用异烟肼药物后出现多发性神经炎②有些人红细胞膜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有缺陷,服用某些药物如伯氨喹、氯喹,容易出现溶血反应③胆碱脂酶缺乏者,用琥珀胆碱后,由于延长了肌肉松弛作用而常出现呼吸暂停反应。

⑥继发作用:药物治疗作用所引发的不良后果。

例如:广谱抗生素引起的二重感染。

应用抗肿瘤药物引起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感染。

⑦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重新出现或加剧,又称停药症状或反跳现象。

例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乐定或普萘洛尔突然停药,都可引起反跳现象。

※归纳:停药反应镇静催眠药(停用引起兴奋亢进);血管扩张药(停用引起血管收缩);抗高血压药(停用引起血压骤升);抗心绞痛药(停用引起心绞痛发作);平喘药(停用引起哮喘发作加剧);糖皮质激素(停用引起肾上腺功能不足症状)。

⑧首剂效应:某些药物在开始应用时,由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较强烈的反应。

如:哌唑嗪等降压药首次应用治疗高血压可导致血压骤降。

⑨药物依赖性定义:连续使用一些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后,用药者为追求欣快感而要求定期连续地使用该药(精神依赖性),一旦停药会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身体依赖性)。

分类:包括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例如:反复口服阿片类和催眠镇静药产生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

(三)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1.药物因素(1)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引起不良反应(2)药物相互作用(3)与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4)给药方法的影响2.非药物因素(1)机体因素(2)外在因素(四)预防1.A型不良反应的预防——“三注意”(1)注意药物选择——懂人、懂药!(2)注意用法用量——降低剂量可避免或减轻A型不良反应。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合理联合用药※ A型不良反应的应对:①减量、停药、促消除②严重用解毒药、拮抗药、血液透析、对症治疗。

2.B型变态反应的预防预防:(1)询问药物过敏史(2)注意交叉过敏(3)皮试※B类不良反应的应对:①停药(注意:减量不能达到目的),轻症可自愈②抗过敏,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③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二、ADR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一)监测的目的和流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虽然不能阻止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它可以及早的监测出来,避免对人类的进一步损害,同时能够为药品的安全性提供证据。

通过ADR监测,除了发现ADR,还可以发现药品质量问题、发现假药问题、发现药品的处方或标准问题、发现药物的风险大于效应的问题、发现药物安全性问题,提出安全性建议。

这些方面都对药品安全监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二)监测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自愿呈报系统、集中监测系统、记录联结系统等。

我国采用自愿呈报系统监测药品不良反应。

1.自愿呈报系统自愿报告系统又称黄卡制度,因英国的报告卡为黄色而得此名。

这是一种自愿而有组织的报告制度。

目前,WH0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成员国大多采用这种方法。

◎优点:简单易行,监测覆盖面大,耗资少,可发现罕见的ADR◎缺点:资料可有偏差,有漏报现象,且难于避免2.集中监测系统集中监测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根据研究目的进行的监测,分为:患者源性监测——即以患者为线索了解用药及药品不良反应情况。

药物源性监测——即以药物为线索对某一种或几种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考察。

◎优点:监测结果较自愿呈报制度监测结果可靠、漏报率低,可以计算ADR的发生率以及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缺点:耗资大,花费人力物力多,由于监测范围受限制,代表性不强,结果差异大。

3.记录联结系统通过一种独特方式(如计算机软件)把各种分散的信息(如出生、婚姻、住院史、处方、家族史等)联结起来,可能会发现与药物有关的事件即记录联结系统。

成功的应用如牛津记录联结研究,发现服镇静剂与交通事故间高度相关。

特点:需建立专门系统,费用昂贵。

(三)ADR程度分级标准轻度:指轻微的反应或疾病,症状不发展,一般无需治疗。

中度:指不良反应症状明显,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有中度损害。

重度:指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有严重损害,缩短或危及生命。

(四)因果关系评定方法1、Karch Lasagna评定方法该方法将因果关系确定程度分为5级标准——肯定、很可能、可能、可疑、不可能。

——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标准(1)肯定时间顺序合理;停药以后反应停止;再次使用,反应再现(激发试验阳性);与已知药品不良反应相符合。

(2)很可能无重复用药史,无法用患者疾病进行合理解释,余同“肯定”。

(3)可能时间顺序合理;与已知的药品不良反应相符合;患者疾病或其他治疗也可造成这样的结果。

(4)可疑时间顺序合理;与已知的药品不良反应相符合;不能合理的用患者疾病进行解释。

(5)不可能不符合上述各项指标。

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所采用因果关系评定方法系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评价等级分为六个等级: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评价。

2.计分推算法(即法国的归因系统)表4-2-1 计算推算法评定因果关系总分≥9分:肯定有关;总分5~8分:很可能有关;总分1~4分:可能有关;总分≤0分;可疑。

(五)报告范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范围包括:新药监测期内应当报告该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其他,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三、信息(一)来源药学信息来源于——原始文献和数据、药学相关书籍及医药文献检索工具。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来源——包括药品说明书、参考书、工具书、报纸、杂志、会议资料、临床资料及各种宣传材料以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系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