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酚裂解酶的固定化与转化条件的优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酪氨酸酚裂解酶的固定化与转化条件的优化

马文静;周景文;徐国强

【摘要】以欧文氏菌(Erwinia herbicola)来源的酪氨酸酚裂解酶的重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BL21为研究对象,研究固定化大肠埃希菌生产L-酪氨酸的条件.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载体材料、明胶浓度、反应时间、苯酚浓度和辅助剂(二氧化硅、硅藻土和碳酸钙)等因素对L-酪氨酸生产的影响,发现明胶浓度、反应时间、苯酚和碳酸钙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进而通过正交实验探索最优条件.结果表明,生产L-酪氨酸的最优条件:载体为4%海藻酸钠与6%明胶的混合载体,苯酚浓度0.08 mol/L,反应时间8 h,于载体中添加0.8%碳酸钙.此条件下,连续反应9次后L-酪氨酸的产量达到64.5 g/L,比优化前提高了451.3%.

【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

【年(卷),期】2019(039)001

【总页数】6页(P26-31)

【关键词】L-酪氨酸;酪氨酸酚裂解酶;固定化技术;海藻酸钠

【作者】马文静;周景文;徐国强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3

L-酪氨酸是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常作为营养增补剂、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必需氨基酸及以多巴、对羟基苯乙烯等医学化工产品的制备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日化等领域[1-2]。酪氨酸也

是构成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酪氨酸与神经元的传递有重要关系[3]。它常被用来

治疗忧郁症,甲状腺机能降低,也有助于细胞长久保持年轻化,提高身体免疫力。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酶工程技术的发展,生物合成L-酪氨酸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

用前景。固定化细胞是将具有生理功能的微生物细胞包裹在水不容的载体里,使其可循环利用,不断反应发酵的一种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学、制药、化学分析、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多种领域[4-5]。1989年,赵景联[6]通过固定化大肠埃希

菌来生产γ-氨基丁酸,可以使95%的谷氨酸被转化成γ-氨基丁酸,也有人以聚乙烯醇作为固定化载体生产α淀粉酶[7],还有通过固定化来生产乳酸[8],用2%的

海藻酸钠固定乳杆菌,可以让固定化球保持150 h的完整性,没有破碎,使L-乳

酸的产量达到45 g/L。本研究采用固定化细胞的方式,用全细胞酶法技术,充分

利用酶活以获得高产量的L-酪氨酸。常用的固定化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共价法、

交联法和包埋法等[9-10]。L-酪氨酸的制备方法有3种:一种是从含有蛋白质的物质(酪蛋白和玉米等)水解液中提取获得;一种是以葡萄糖为原料,以短杆菌突变育种发酵生产获得;最后一种是以苯酚、丙酮酸和氨为底物利用酪氨酸酚裂解酶进行酶法催化生产。而最早对于酶法合成L-酪氨酸由Yamada和Kumagai进行了研

究[11]。酪氨酸酚裂解酶(tyrosine phenol-lyase,TPL),也称β-酪氨酸酶,是依赖于磷酸吡哆醛(PLP)的多功能酶,该酶能够催化一系列的反应。TPL在生物体外

可将丙酮酸、氨和苯酚转化产生L-酪氨酸,在生物体内可将L-酪氨酸催化生成氨、丙酮酸和苯酚。该酶主要分布于肠细菌内,也存在于一些嗜热菌和节肢动物体中,其中酶活较高的微生物主要是弗氏柠檬酸菌(Citrobacter freundii)、草生欧文氏

菌(Erwinia herbicola)以及嗜热菌(Symbiobacterium thermophilum)等[12-13]。关于酶法合成L-酪氨酸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14-15],另外,常俊俊等[16-17]利

用TPL全细胞催化丙酮酸或者L-丝氨酸合成酪氨酸,以0.1 mol/L丙酮酸和0.1 mol/L苯酚为底物,反应24 h后,酪氨酸产量为16.17 g/L,转化率达78.6%。

本研究考虑到固定化细胞具有可循环利用、易于制备和分离等优势,将固定化细胞技术与酶法生产L-酪氨酸的过程结合在一起,减少了酶的活力损失,同时大大降

低了成本,从而合成更多的L-酪氨酸。分别用海藻酸钠、明胶、聚乙烯醇及两者

混合物为载体,通过优化载体浓度及发酵过程的条件,以期获得L-酪氨酸的高效

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以欧文氏菌(Escherichia herbicola)为来源的酪氨酸酚裂解酶的重组大

肠埃希菌E. coli BL21。

1.1.2 培养基 LB培养基:胰蛋白胨 10 g/L,酵母提取物 5 g/L,NaCl 10 g/L,

pH 7.0;TB培养基:胰蛋白胨 12 g/L,酵母提取物 24 g/L,甘油 5 g/L,

KH2PO4 2.31 g/L,K2HPO4 12.54 g/L,pH 7.0;固体培养基在此基础上添加2%琼脂粉。

1.1.3 仪器与设备酵母抽提物和蛋白胨,Oxoid公司;其余化学试剂,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FE20K pH计,瑞士Mettler-Toledo公司;Eppendorf 5424

高速离心机,美国Eppendorf公司。

1.2 方法

1.2.1 菌种培养从平板上挑取单菌落在LB种子培养基(kanamycin抗性)中培养10 h,将活化好的种子液以1%(体积比)接种量接入含25 mL LB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中,培养基中含终质量浓度50 mg/L的氨苄霉素,37 ℃摇床培养2 h,加入终浓度0.2 mmol/L的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Thiogalactoside,IPTG),20 ℃诱导16 h。培养结束后于7 000 r/min离心收集菌体细胞。

1.2.2 固定化技术将收集的菌体用生理盐水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菌体悬液,与

无菌海藻酸钠溶液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混合均匀,制备好的菌悬液用电子蠕动泵滴落到配制好的无菌CaC12溶液中形成凝珠,将制好的固定化细胞4 ℃静置2 h后,过滤收集固定化细胞备用。

1.2.3 固定化细胞培养将以1 g湿菌体制作的凝胶球加入20 mL的反应体系:氯

化铵 0.65 mol/L,苯酚 0.1 mol/L,丙酮酸钠 0.1 mol/L,磷酸吡哆醛0.15

μmol/L,曲拉通(Triton X-100)质量分数为0.1%,氨水调节反应体系pH为8.0,20 ℃、220 r/min培养箱中培养10 h。反应结束后加入10 mol/L氢氧化钠溶解

L-酪氨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L-酪氨酸含量。

1.2.4 色谱条件色谱柱:Wond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V(0.1 mmol/L醋酸钠溶液,醋酸调节pH=4.0)∶V(100%甲醇)= 9∶1;紫外检测波长:280 nm;流速:0.6 mL/min;进样量:10 μL;柱温:30 ℃。

1.2.5 正交试验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载体浓度、反应时间、苯酚浓度和碳酸钙4个因素对固定化细胞生产L-酪氨酸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采用这4个因素进行

L9(34)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水平因素载体浓度/%反应时间/h苯酚浓度/(mol·L-1)碳酸钙

/%1480.060.426100.080.638120.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