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一、健康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曾把健康的概念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传统观点认为:健康是指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1.生理健康2.心理健康3.社会健康二、心理健康概述一、概念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绪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
”⏹ 1.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 2.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 3.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二)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社会文化标准统计学标准适应标准症状标准社会文化标准:正常心理与行为符合所在社会的文化和规范准则。
注意:文化是发展相对的规范也是相对的适应标准:(1)行为造成生理上的伤害;(2)行为带来情感上的痛苦;(3)其行为严重妨碍其日常生活;(4)脱离现实并无法控制其思想或行为。
心理障碍是疾病,是脑功能失调,应该有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也就是说存在病因和症状。
是医学模式常用的标准。
(三)心理健康的特征1、智力正常2、自我评价正确:了解自己悦纳自己3、情绪积极稳定:察觉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控制情绪4、人格和谐完整:人格特征统一5、人际关系和谐:宽容他人接纳他人认可他人6、社会适应良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WHO提出的身心健康八大标准:“5+3”标准:即“五快”、“三良”“五快”:快食:不挑食,不偏食,津津有味快便:排泄通畅,轻松自如快睡:入睡快,睡眠质量好,精神饱满快语:说话流利,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快行:行动自如,步伐轻松,流畅三良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心境达观良好的处世能力:沉浮自如,观察问题客观,有自控能力,能应付复杂环境,对事物的变迁保持良好的情绪,有知足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宽厚,珍惜友情,不吹毛求疵,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①身体、智力以及情感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第1章 心理健康概述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体可分为三个等级:
一是一般常态心理,表现为心情经常愉快,适 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与 同龄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 的能力;二是轻度失调心理,表现出不具有同 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 活自理能力较差,经主动调节或通过专业人员 帮助后可恢复常态;三是严重病态心理,表现 为严重的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 作。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分布图如图1-1所示。
1.1.3 医学生与心理健康
医学生面临成长与成才过程中的种种 心理困惑,需要了解自身的身体、心理与 社会发展及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自 己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1.2 心理健康的标准
1.2.1 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
1.樊富珉的观点
樊富珉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7项标准: ①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③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④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⑤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⑥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⑦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王效道的观点
王效道(1990)提出,正常心理应 具备下列8项标准: ①智力水平在正常范围以内,并能正确 反映事物; ②心理行为特点与生理年龄基本相符; ③情绪稳定,积极与情境适应; ④心理与行为协调一致;
⑤社会适应,主要是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协 调;
⑥行为反应适度,不过敏,不迟钝,与刺激 情景相应;
⑦不背离社会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个 人动机,并结合生理要求得到满足;
⑧自我要求与自我实际基本相符。
他还认为心理水平可从适应能力、
耐受力、控制力、意识水平、社会交往 能力、康复力、道德愉快甚至道德痛苦 七个方面加以判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重要性以及评价标准。
2. 教学内容:a. 心理健康的定义b.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c. 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二、第二章: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识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掌握基本的处理方法。
2. 教学内容:a. 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b. 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c. 寻求心理帮助的途径3. 教学方法:讲授、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三、第三章:自我认识与成长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促进个人成长。
2. 教学内容:a. 自我认识的方法和技巧b. 个人成长的目标和策略c. 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 教学方法:自我探索活动、小组分享、讨论。
四、第四章:情绪管理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2. 教学内容:a. 情绪的识别与理解b. 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c.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 教学方法:情绪日记、情绪应对策略、小组讨论。
五、第五章: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2. 教学内容:a.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b. 沟通技巧的掌握与应用c.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沟通训练。
六、第六章:压力管理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压力,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
2. 教学内容:a. 压力的定义与影响b. 压力管理的策略c. 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 教学方法:压力测试、放松训练、小组讨论。
七、第七章:心理素质提升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心灵韧性、应对能力等心理素质。
2. 教学内容:a. 心理素质的概念与作用b. 心理素质提升的方法c.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 教学方法:心理素质训练活动、小组分享、讨论。
八、第八章:心理疾病预防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预防心理疾病的重要性,掌握预防方法。
2. 教学内容:a. 心理疾病的成因与预防b.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c. 预防心理疾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 教学方法:健康教育讲座、生活方式评估、小组讨论。
小学校本课程心理咨询与疏导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学习目标:1、理解健康的含义;2、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3、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4、理解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5、掌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途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健康一、健康的含义*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没有衰弱的表现,而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一种完好的状态。
*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行为等因素方面分析,不仅要看他有没有身体上的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还要看他有没有主观不适感,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
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发挥心理对机体和环境因素的调节功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的效能状态和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
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
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2、心理健康的含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3、心理健康三条基本原则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能正确的反映外部世界,有无明显差异。
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一个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内容是否完整协调。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笔记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笔记第一章:中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含义1. 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它涉及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标准包括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感稳定、适应能力、压力应对等方面。
自我认识是指个体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自己,包括自己的能力、性格、价值观等;人际关系是指个体能够与他人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关系,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同理心等;情感稳定是指个体能够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平衡,避免情绪波动过大;适应能力是指个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包括应对挫折、解决问题等;压力应对是指个体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保持身心健康。
3.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适应社会,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心理健康也是预防心理疾病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评估1. 标准与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感稳定、适应能力、压力应对等方面。
评估可以通过心理测试、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进行。
心理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工具,可以客观地测量个体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
问卷调查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评估方法,可以通过收集个体的主观报告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
观察是通过对个体行为和表现的观察来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
2. 常见心理评估工具:如SCL-90、SDS、SAS等。
SCL-90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包括90个项目,涉及多个心理症状领域,可以全面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SDS是抑郁自评量表,用于评估个体的抑郁情绪。
SAS是焦虑自评量表,用于评估个体的焦虑情绪。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教育发展1.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当前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识、情感波动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标准互动法: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程度小组活动:评估学生运用保持心理健康方法和技巧的能力第二章: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2.1 教学目标了解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重要性掌握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策略和方法2.2 教学内容情绪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压力应对的策略和方法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实用技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概念和策略角色扮演法:模拟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理解程度个人作业:评估学生运用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策略的能力第三章:人际沟通与交往技巧3.1 教学目标了解人际沟通和交往技巧的重要性掌握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3.2 教学内容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策略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际沟通和交往技巧的概念和原则情景模拟法:模拟真实的人际沟通情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人际沟通和交往技巧的理解程度角色扮演法:评估学生运用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第四章:自我认知与个人发展了解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掌握自我认知和促进个人发展的方法和技巧4.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个人发展的方法和策略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的实用技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的概念和方法反思写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促进个人发展4.4 教学评估个人作业:评估学生对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运用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的方法和技巧的能力第五章:心理障碍与求助途径5.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障碍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应对方法了解心理求助的途径和资源5.2 教学内容心理障碍的定义和常见类型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应对方法心理求助的途径和资源介绍讲授法:讲解心理障碍的定义和类型,以及心理求助的途径和资源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应对能力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心理障碍的理解程度和对心理求助途径的了解个人作业:评估学生运用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应对方法的能力第六章: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我保护6.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危机的定义和类型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自我保护,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6.2 教学内容心理危机的定义和常见类型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自我保护策略和技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危机的定义和类型,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角色扮演法:模拟心理危机干预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解程度和对自我保护策略的掌握角色扮演法:评估学生运用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和自我保护技巧的能力第七章:心理素质提升与锻炼了解心理素质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技巧学会通过锻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7.2 教学内容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技巧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益处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技巧实践锻炼法:引导学生参与各类锻炼活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7.4 教学评估个人作业:评估学生对心理素质的理解程度和对锻炼方法的掌握小组讨论:评估学生运用提升心理素质方法和技巧的能力第八章:网络心理与心理健康8.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心理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网络心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学会在网络环境下维护心理健康8.2 教学内容网络心理的定义和特点网络心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维护策略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网络心理的定义和特点,以及网络心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心理案例,提高学生对网络心理的认识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网络心理的理解程度和对心理健康维护策略的掌握个人作业:评估学生运用网络心理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的能力第九章:职业规划与心理准备9.1 教学目标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掌握职业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学会调整心态,做好职业心理准备9.2 教学内容职业规划的定义和重要性职业规划的步骤和方法职业心理准备的策略和技巧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职业规划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职业心理准备的策略和技巧个人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实践,提高职业规划能力9.4 教学评估个人作业:评估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理解程度和对职业心理准备的掌握小组讨论:评估学生运用职业规划方法和技巧的能力第十章:心理学科普与心理健康10.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支学科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增强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10.2 教学内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支学科介绍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的概述心理健康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小组讨论法:探讨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影响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的理解程度个人作业:评估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需要关注的内容:心理健康的界定,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第一章
一、青春期的生理发育
青春期是一个身体迅速成长的时期。在这个阶 段,你的身高、体型、身体以及大脑都发生了很 多变化,越来越接近于成人。具体会发生那些变 化,如何应对,下面的内容对你也许会有帮助。
(一)男孩的变化—— (二)女孩的变化—— (三)脑的变化——
二、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一)不协调的身心之旅——
1、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2、心理健康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3、心理健康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质量——
二、心里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能够认 识和接纳自己,拥有乐观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人 际关系,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能力。
第二节:穿越迷雾
追寻真我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没有哪个阶段会像青春期 这样充满变化。当你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渐渐退去 童年的稚气,当你感受到新中那股蓄势待发的力 量,你对自己,对他人,队这个世界会有许多崭 新的感受和想法,它们可能会让你兴奋和欣喜, 也可能会让你觉得困惑、迷茫。放轻松,成长的 道路从来都不平坦,青春本来就是这样,浪漫激 昂,却又荆棘丛生。在这一节里,我们一起细数 在青春期发生的那些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对自己 多一些了解,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在青春世界里应 对风雨、享受阳光。
其实,人际交往的技能是可以学习的,也是需要学习 的。只要你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努力克服障碍,改善自 己,你就会改善人际关系。
(三)成为一个社会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伴群体的影响不可低估,这 使择友显得格外重要。
学到这里你是否已经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发 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结束这一节前,有些小建 议跟大家分享:
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引言教师在缔造自己的理想人生的同时,直接参与、导引着未成年人的成长。
教育教学的过程,也是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
教师自身拥有足够的资源和力量才能为学生成长提供持续的助力和支持;教师自身的精神世界充盈而富足、人格圆满而成熟,才能协助学生缔造丰富、成功、幸福的人生;教师自身能以接纳、宽容、真诚、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活境遇,才可能在学生遇到阻碍时与他们一起分担,帮助学生越过障碍,迈向成长;教师自身拥有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才可以为迷茫、陷入困境的学生导引成长的方向……教师是一种职业,而我们始终关注的是从事这一职业的人,而不是把人限定在一种职业中,那样会窄化个人的成长空间。
因此,我们预设的目标是:协助教师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维持身心健康,提升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满意度;在教育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价值、自我实现,同时拥有丰富、充实、快乐的个人生活,以及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
为此,我们拟定了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的六项内容:第一,了解心理健康的一般常识;第二,学习与自己相处,修炼内在的和谐;第三,学习与他人相处,修炼人际的和谐;第四,有效应对工作和生活压力,修炼内外平衡;第五,生理与心理健康并重,修炼身心协调合一;第六,关注主观感受,修炼自我调控的能力,提升生活幸福感。
社会的转型、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时代的加速变迁、独生子女人数的激增使得教师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教师的心理问题,就像阴影一样,遮蔽了自己和家人生活中的阳光;也必然投射到工作中,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阴翳,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污染源。
而一个有着正向、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开放、充盈、丰富的精神世界,自在、饱满、蓬勃的生命姿态并不断成长的教师,无需更多的说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鲜活的示范了。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一个心理健康人的生活状态像是自然界绽放的花朵,每一个健康的必要条件就是一个花瓣。
无所谓完美,但自然、和谐,生机盎然。
【导读】1 教师职业与心理健康1.1 完满人生的要素1.2 教师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1.3 来自于教师职业和生活的心理压力2 健康心理的特征2.1 健康心理的界定2.2 健康心理的标准3 健康心理与不健康心理3.1 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心理与异常的心理3.2 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的目标4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4.1 情绪与心理健康4.2 性格与心理健康5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5.1从生物—医学的视角看心理健康5.2 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心理健康5.3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看心理健康【学习目标】1、掌握心理健康概念、判别标准;2、能结合实例判断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障碍;3、了解影响个体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4、结合案例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5、树立大健康观,关注自身和他人的生活质量,并未自身的健康负责。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认识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定义与标准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与学习、生活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分享心理健康与学习、生活的关系实例总结课程要点第二章:情绪管理与调适2.1 教学目标学会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基本的情绪调节方法2.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与分类小学生情绪特点情绪调节策略与技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情绪调适练习法2.4 教学步骤讲解情绪的定义与分类分析小学生的情绪特点教授情绪调节策略与技巧学生角色扮演与情绪调适练习总结课程要点第三章:自信心的培养3.1 教学目标认识自信的重要性学会提升自信的方法3.2 教学内容自信的定义与作用小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提升自信心的方法与技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我介绍法成功经历分享法3.4 教学步骤讲解自信的定义与作用分析小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教授提升自信心的方法与技巧学生自我介绍与成功经历分享总结课程要点第四章:人际沟通与交往4.1 教学目标了解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学会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4.2 教学内容人际沟通的定义与类型小学生人际沟通的特点与挑战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4.4 教学步骤讲解人际沟通的定义与类型分析小学生人际沟通的特点与挑战教授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学生角色扮演与小组讨论总结课程要点第五章:应对压力与挑战5.1 教学目标认识压力与挑战的普遍性学会应对压力与挑战的方法5.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与影响小学生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应对压力与挑战的策略与技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压力测试与分享应对策略讨论法5.4 教学步骤讲解压力的定义与影响分析小学生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进行压力测试与分享讨论应对压力与挑战的策略与技巧总结课程要点第六章:积极心态的培养6.1 教学目标理解积极心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学会培养和维持积极心态的方法6.2 教学内容积极心态的定义与意义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积极心态的策略与技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心理练习法正向反馈法6.4 教学步骤讲解积极心态的定义与意义引入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教授培养积极心态的策略与技巧学生进行心理练习分享和给予正向反馈总结课程要点第七章:自我认知与接纳7.1 教学目标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学会自我接纳与肯定的方法7.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定义与作用小学生的自我认知特点自我接纳与肯定的重要性提升自我接纳与肯定的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我探索练习法同伴互助法7.4 教学步骤讲解自我认知的定义与作用分析小学生的自我认知特点强调自我接纳与肯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练习同伴互助,分享个人体验总结课程要点第八章:时间管理与目标设定8.1 教学目标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学会有效管理时间和设定目标的方法8.2 教学内容时间管理的概念与原则小学生的时间管理挑战目标设定的步骤与技巧有效时间管理的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时间管理游戏法目标设定练习法8.4 教学步骤讲解时间管理的概念与原则讨论小学生的时间管理挑战引导目标设定的步骤与技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游戏和目标设定练习分享和反思体验总结课程要点第九章:互联网与心理健康9.1 教学目标认识到互联网使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学会健康使用互联网的方法9.2 教学内容互联网使用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小学生互联网使用的常见问题健康使用互联网的策略与指南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联网使用情境讨论法网络安全互动游戏法9.4 教学步骤讲解互联网使用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分析小学生互联网使用的常见问题教授健康使用互联网的策略与指南学生讨论互联网使用情境进行网络安全互动游戏总结课程要点第十章:家庭与学校支持10.1 教学目标认识到家庭与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学会寻求和利用家庭与学校的支持资源10.2 教学内容家庭与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小学生心理健康支持系统的构建家庭与学校合作的方式与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家庭与学校支持案例分享法角色扮演法10.4 教学步骤讲解家庭与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支持系统的构建分享家庭与学校合作的方式与方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与学校支持的场景总结课程要点第十一章:压力与焦虑管理11.1 教学目标理解压力和焦虑的性质学会有效的压力和焦虑管理技巧11.2 教学内容压力和焦虑的定义及影响识别压力和焦虑的迹象缓解压力和焦虑的策略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放松训练法压力和焦虑评估练习11.4 教学步骤讲解压力和焦虑的定义及影响分析压力和焦虑的迹象教授缓解压力和焦虑的策略学生进行放松训练和压力评估练习分享和讨论体验总结课程要点第十二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12.1 教学目标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学会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12.2 教学内容健康生活方式的定义和要素睡眠、饮食和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建立健康生活习惯的技巧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生活方式调整互动讨论法健康习惯养成计划分享12.4 教学步骤讲解健康生活方式的定义和要素分析睡眠、饮食和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教授建立健康生活习惯的技巧学生进行生活方式调整互动讨论分享和讨论健康习惯养成计划总结课程要点第十三章:面对挫折与失败13.1 教学目标理解挫折与失败的普遍性学会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方法13.2 教学内容挫折与失败的定义及影响小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的特点应对挫折与失败的有效策略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挫折与失败情景模拟法应对策略小组讨论法13.4 教学步骤讲解挫折与失败的定义及影响分析小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的特点教授应对挫折与失败的有效策略学生进行挫折与失败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应对策略总结课程要点第十四章:培养感恩与积极心态14.1 教学目标理解感恩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学会培养感恩和积极心态的方法14.2 教学内容感恩的定义与意义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培养感恩和积极心态的策略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感恩练习法积极心态分享法14.4 教学步骤讲解感恩的定义与意义强调积极心态的重要性教授培养感恩和积极心态的策略学生进行感恩练习分享和讨论积极心态体验总结课程要点第十五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维护15.1 教学目标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维护方法15.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关键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维护的长期策略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法教育策略规划讨论法15.4 教学步骤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关键要素教授心理健康教育维护的长期策略学生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规划讨论教育策略总结课程要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份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讲义,涵盖了十五个章节,从心理健康的概述到家庭与学校支持,每个章节都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1.1 心理健康的定义1.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3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1.4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情绪的类型与特点2.2 情绪管理与情绪调节2.3 情绪调节的方法2.4 情绪与决策第三章:压力应对3.1 压力的定义与来源3.2 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3 压力应对策略3.4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第四章:人际沟通4.1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4.2 人际沟通的技巧与方法4.3 冲突管理与解决4.4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第五章:自我认知与自我成长5.1 自我认知的定义与重要性5.2 自我认知的方法与技巧5.3 自我成长与心理健康5.4 自我认知与自我成长在消防部队中的应用第六章:消防员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6.1 消防员职业特点与压力源6.2 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6.3 消防员职业压力的应对与缓解6.4 心理健康教育在消防员职业压力中的应用第七章:心理危机干预7.1 心理危机的定义与类型7.2 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7.3 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与方法7.4 心理危机干预在消防部队中的应用第八章:团队建设与团队心理动力8.1 团队建设的定义与重要性8.2 团队心理动力理论与实践8.3 团队建设活动设计与实施8.4 团队心理动力在消防部队中的应用第九章:心理测评与心理健康9.1 心理测评的定义与作用9.2 常用心理测评工具介绍9.3 心理测评结果解读与应用9.4 心理测评在消防部队中的应用第十章:心理援助与心理健康服务10.1 心理援助的定义与重要性10.2 心理健康服务的类型与内容10.3 心理援助与咨询室的建立与运营10.4 心理援助在消防部队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心理健康概述: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及其在消防部队中的重要性是教学重点。
难点在于让学员认识到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日常行为和习惯来维护心理健康。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身心健康八大标准
“5+3”标准:即“五快” 、“三良 ”
“五快”: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 说得快、走得快。 “三良”:良好的个性、 良好的处世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确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 理 健 康 心 理 冲 突 心 理 障 碍 精 神 病
第二节
大学生的异常心理
大学生的异常心理
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 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 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 实现完美人格。
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心理标准
1.具有一种领会自己、他人和自然的能力。 2.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3.对现实有较强的感受能力,并能够和现实建立和谐关系。 4.能不断地欣赏新生活,经常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对生活中许 多事物都能作出新的反应。 5.能够独立自主,不受文化和环境约束。 6.富有创造能力。 7.具有一种民主型的性格结构。 8.具有惊人的不可思议的经验──顶峰经验。 9.相信永恒和神圣的东西。 10.认为助人是一种义务。 11.对人一片深情。 12.富有一种哲理性的、友善的幽默感。 13.具有强烈的道德感。 14.有一种独处的需要。
生涯规划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含义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三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第一节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一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二心理健康的内涵三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一节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心理问题:学业问题及解决对策
动力系统(动机)、操作系统(行为)、调控系统(策略)
工学院2010学年-2011学年学业预警学生专业分布汇总表
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走进心理健康
(2)心理学的领域: 基础心理学: 人类心理的基本规律 应用心理学: 心理咨询学、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等
3.心理学与我们
• 如何保持健康快乐的情绪 • 如何更有效的学习与生活 • 如何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科学的健康观
(一)健康观的演变
中国古代:刚健、无病、安乐。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把健康定义为: “健康不但是身体没有残疾,还有完整的生理、 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力。 “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躯体正常,还要有生 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满状态。” (WHO,1970 )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将健康定义 年 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 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一)智力正常 一 智力正常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 思维力、创造力及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衡量 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关键在于其是否正常地、 充分地发挥了自我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 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情绪健康 二 情绪健康
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 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 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 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 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 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境相符合。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把 心理健康的标准拟定为: 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③有幸福感; ④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 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五级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环境教育教案
五级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环境教育教案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认识到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概念和作用,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的平衡。
2.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和作用,情绪管理的方法,情绪平衡的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绪管理练习法,小组分享法。
第三章:压力应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和影响,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减轻压力的技巧。
3.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和影响,压力应对的策略,减轻压力的方法。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压力应对练习法,小组讨论法。
第四章:人际关系4.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处理人际关系冲突的技巧。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生活方式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学会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5.2 教学内容: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生活方式改变练习法,小组分享法。
第六章:自我认知与自尊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和自尊的概念,认识到自我认知和自尊的重要性,学会提高自我认知和自尊的方法。
6.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定义和重要性,自尊的定义和重要性,提高自我认知和自尊的方法。
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我认知练习法,小组讨论法。
第七章:心理健康与学习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学会应对学习压力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7.2 教学内容:学习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应对学习压力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技巧。
7.3 教学方法:讲授法,学习压力应对练习法,小组讨论法。
智慧树大学生心理健康见面课测试答案
智慧树大学生心理健康见面课测试答案1. 简介智慧树大学生心理健康见面课是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在线课程。
该课程旨在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为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测,智慧树在课程中设置了一系列测试题。
本文将提供智慧树大学生心理健康见面课测试答案,以便学生参考。
2. 测试答案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1.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什么?答案: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形态、认知和心理功能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的一种状态。
2.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案: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3.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答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焦虑、抑郁、压力和自卑等问题。
第二章:心理疾病与心理障碍1.心理疾病与心理障碍有何区别?答案:心理疾病是指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体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疾病。
而心理障碍是指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造成的心理功能异常,但程度较轻、影响较小的病症。
2.以下哪个问题属于心理障碍?–[ ] A. 抑郁症–[x] B. 社交恐惧症–[ ] C. 精神分裂症–[ ] D. 躁狂症答案:B. 社交恐惧症第三章: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法1.以下哪种方法不适合应对心理压力?–[ ] A. 运动放松–[ ] B. 倾诉情感–[x] C. 逃避现实–[ ] D. 找专业人士咨询答案:C. 逃避现实2.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来缓解压力?答案:可以通过积极乐观的心态、正面情绪的培养、调整生活节奏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来缓解压力。
第四章: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答案: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线上辅导和热线咨询等。
3. 结语以上是智慧树大学生心理健康见面课测试的答案。
心理健康指导课程大纲
心理健康指导课程大纲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增强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心理健康维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4. 学会预防和应对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1.1 心理健康概念解析1.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3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1.4 心理健康维护的意义第二章心理健康评估2.1 心理健康评估方法2.2 心理健康评估工具2.3 自我评估与心理健康2.4 心理健康评估的应用第三章心理调适技巧3.1 心理调适方法概述3.2 认知行为疗法3.3 情绪调节技巧3.4 压力管理策略3.5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第四章心理素质提升4.1 心理素质的内涵与意义4.2 自我认知与心理素质4.3 自我激励与心理素质4.4 情绪智慧与心理素质4.5 心理抗压能力培养第五章心理疾病防治5.1 心理疾病的类型与症状5.2 心理疾病的成因与影响5.3 心理疾病的预防与干预5.4 心理治疗与康复方法5.5 心理疾病患者的护理与支持第六章心理健康促进6.1 心理健康促进策略6.2 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6.3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6.4 心理健康政策与法规6.5 心理健康公益活动第七章心理案例分析与实践7.1 心理案例分析方法7.2 心理案例实践操作7.3 心理案例分享与讨论7.4 心理实践经验总结7.5 心理辅导技能提升课程评价8.1 课堂参与度评价8.2 课程作业评价8.3 心理实践报告评价8.4 期末考试评价8.5 同学互评与自我评价以上为本课程的大纲内容,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与教师联系。
希望本课程能为您带来收获,助力您的心理健康成长。
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1.1 心理健康的定义1.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3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1.4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第二章:情绪管理与调节2.1 情绪的类型与特点2.2 情绪管理与调节的方法2.3 情绪调节技巧训练2.4 情绪管理与调节的重要性第三章:压力管理与应对3.1 压力的定义与来源3.2 压力管理与应对策略3.3 压力管理技巧训练3.4 压力管理与应对的重要性第四章:人际关系与沟通4.1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4.2 人际沟通的技巧与策略4.3 人际关系冲突的解决方法4.4 人际关系与沟通的重要性第五章:自我认知与自尊5.1 自我认知的定义与重要性5.2 自尊的定义与重要性5.3 提高自尊的方法与技巧5.4 自我认知与自尊的重要性第六章:心理创伤与复原6.1 心理创伤的类型与影响6.2 心理创伤的识别与干预6.3 心理创伤复原的策略与方法6.4 心理创伤复原的重要性第七章:心理危机干预7.1 心理危机的定义与类型7.2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与步骤7.3 心理危机干预的技巧与方法7.4 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第八章:心理素质提升8.1 心理素质的定义与重要性8.2 心理素质提升的策略与方法8.3 心理素质训练与实践8.4 心理素质提升的重要性第九章:团队建设与凝聚力9.1 团队建设的定义与重要性9.2 团队凝聚力的培养与提升9.3 团队沟通与协作的技巧与方法9.4 团队建设与凝聚力的重要性第十章:心理疾病预防与维护10.1 心理疾病的类型与预防10.2 心理疾病的识别与干预10.3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10.4 心理疾病预防与维护的重要性第十一章:心理测评与评估11.1 心理测评的定义与重要性11.2 心理测评工具的选择与应用11.3 心理测评结果的分析与解读11.4 心理测评在消防部队的应用案例第十二章:心理辅导与咨询12.1 心理辅导的定义与重要性12.2 心理辅导的技巧与方法12.3 心理咨询的流程与原则12.4 心理辅导与咨询在消防部队的应用案例第十三章:网络成瘾与心理干预13.1 网络成瘾的定义与影响13.2 网络成瘾的识别与干预13.3 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策略13.4 网络成瘾与心理干预的重要性第十四章:职业规划与发展14.1 职业规划的定义与重要性14.2 职业规划的步骤与方法14.3 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14.4 职业规划与发展的重要性第十五章: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15.1 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与策略15.2 心理健康促进的活动与实践15.3 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的重要性15.4 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的实施计划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概述、情绪管理与调节、压力管理与应对、人际关系与沟通、自我认知与自尊、心理创伤与复原、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素质提升、团队建设与凝聚力、心理疾病预防与维护、心理测评与评估、心理辅导与咨询、网络成瘾与心理干预、职业规划与发展、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等十五个章节。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 我国学者王登峰、崔红认为: 心理健康是个体在良好的生理状态基础
上的自我和谐及与外部社会的和谐所表现 出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也就是说,心理 健康应是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身心和 谐的结果。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最终 表现,也是个体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及个体 的内部和外部和谐的结果。
课堂活动:学会爱自己
• 目的:通过训练认识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并学会承 认自我、接纳自我。时间约20分钟。
• 操作:1. 每个学生自制一个表格,包括以下内容:①你的 优点了谁的影响。 ②你的不足 及不足的来历。把自己的不足之处写出,并写明每一条不 足是怎么来的,主要是受了谁的影响。
每个人是否有时也会感到情绪低落?
• 一个人偶尔感到悲伤、疲劳或气馁,这不是抑 郁症。
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的产生。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分类 • 大学生心理疾病防治原则 • 心理健康的护航者——心理咨询
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分类
1.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
✓ 生活适应问题 ✓ 学习问题 ✓ 人际关系问题 ✓ 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 网络成瘾问题 ✓ 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分类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 神经症:强迫症、焦虑症、 失眠症、恐怖症、疑病症等
✓ 生理心理障碍 ✓ 性心理障碍
什么原因导致抑郁?
确切的原因尚不清楚,但绝大多数专家 认为:
抑郁症是生理疾病,它与遗传因素有 关,并受社会压力、药物和睡眠等因素的 影响。当一个人同时存在多个社会、心理 和躯体方面的问题时,脑内会发生某种生 物化学改变,导致五羟色氨减少,就出现 了抑郁。
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程建伟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一年级上册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一年级上册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1.1 心理健康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方面的完好状态。
它不仅包括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还包括个体的潜能开发和心理素质提升。
1.2 心理健康重要性本章节将介绍心理健康对高中生的重要性,包括其在学业、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方面的积极影响。
1.3 心理健康维护介绍高中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如心理调适、压力管理、情绪表达和寻求专业帮助等。
第二章:自我认知与成长2.1 自我认知解释自我认知的概念,并探讨如何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来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2 自我成长介绍自我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设定目标、积极学习和自我挑战来实现自我成长。
2.3 自我效能感解释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探讨如何通过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提高自我信心来增强自我效能感。
第三章:人际关系与沟通3.1 人际关系解释人际关系的概念,并探讨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
3.2 沟通技巧介绍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同理心和冲突解决等。
3.3 网络人际关系探讨网络人际关系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网络人际关系。
第四章: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4.1 情绪管理解释情绪管理的概念,并探讨如何识别、理解和表达情绪。
4.2 压力应对介绍压力应对的策略,包括放松技巧、时间管理和寻求支持等。
4.3 应对焦虑和抑郁探讨如何识别和应对焦虑和抑郁等常见心理问题。
第五章:个性发展与职业规划5.1 个性发展解释个性发展的概念,并探讨如何认识和接受自己的个性。
5.2 职业规划介绍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职业规划。
5.3 实现梦想探讨如何设定和实现个人梦想,包括目标设定、行动计划和克服困难等。
以上是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一年级上册的概要内容。
希望这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天师大版)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导学:历经十几年的学业打拼,终于跨入大学校门,此刻你会发现:一个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开启了另一段新的人生里程。
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再次启程,努力打拼,积极进取的动力来自哪里?是什么支撑你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适应和发展是大学期间成长的两大主题。
初入大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首先是适应。
这是今后开启任何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时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任务、初次与原生家庭分离……生活几乎进入全新的模式,需要在很长时间内,耗费一些精力让自己尽快了解和接受方方面面的变化,尝试新的方法,有效应对各种新问题。
良好适应之后才能尽快进入发展期。
发展意味着能与所处环境相融合,良性互动;找到适合自身、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成长方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实自己,塑造自己,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在应对挑战中不断增长经验,成就理想的人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章的学习目标。
认识大健康观,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幸福人生的必要因素。
从生物—医学、心理—行为、社会—文化三大视角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全面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健康。
学会使用心理健康的标准,评估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自觉维护心理健康,主动提升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第一节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1.大健康观1.1“理想人生”1.2 幸福人生的要素幸福感可以理解为,能使健康状态得到改善,以及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的行为模式采纳过程。
汇总很多人对“幸福人生”的解读,抽取出三个基要因素:健康(身心)、工作(或事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用一组数字表示: 1 0 0。
第一个“0”代表工作第二个“0”代表家庭“1”代表的健康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假如工作和家庭都达到了理想的状态,但若没有前边的“1”,人生不仅谈不上圆满,你上交的这份“幸福人生”的答卷也只能是“0”分。
没有了健康,后边的两个零将失去意义。
1.2人类认识健康的轨迹人类对于健康的认识历经了漫长的过程。
从关注单一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到认识到多因素交互的作用,从消除疾病、延长寿命到全面提升生命质量,从身心分离、重生理轻心理到形成整合的大健康观,期间经历了五个阶段。
1.精神病学者麦灵格(K.Menninger)从临床医学的角度解释健康心理的特征:“心理健康是人们与环境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意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2.理学者英格里士(H.B.English)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健康心理的特征:“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
这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状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
”3.社会学者波孟(W.W.Boehm)从社会适应的角度解释健康心理的特征:“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平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
”4.《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把心理健康描述为:“个体心理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角度,心理卫生学者阿可夫(Abe Arkoff)提出心理健康是指具备“有价值心质”,包括9项内容:(1)幸福感,一种内在的主观感受;(2)和谐,内在情绪平衡,欲望与环境之间协调;(3)自尊感,自我了解、自我认同、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4)个人成长,潜能充分发挥,自我实现;(5)个人成熟,个人发展达到该年龄应有的水平;(6)个人统合,能有效发挥理智判断力及意志控制力,积极主动、能应变;(7)保持与环境良好接触,生活于现实生活中,免于疏离感;(8)有效适应环境,能面对问题做理性思考,有效解决;(9)从环境中自我控制,独立自主,自由而自律。
2.1 心理健康的评估健康评估可以分为生理学指标、心理学指标和社会学指标这种对健康评价指标的划分是与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多维健康概念相对应的。
“你心理有病吗?”“你心理健康吗?”相比较而言,第一个问题更容易回答。
因为心理健康的评估是个多维度、多水平、动态的、边界模糊的问题。
极端的心理异常状态很容易根据经验识别,科学的、较为客观的评估或诊断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式:2.2 健康心理的特征马斯洛(A.Mslow)和麦特曼(Mittelman)提出的正常心理十项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当的估价;(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团体的要求下,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10)在不违背社会成规之下,对个人的基本要求能做恰如其分的满足。
实用的六项标准(1)积极的自我观念。
(2)对现实有准确的知觉能力并能做出有的效适应。
(3)有工作、勤于工作而且热爱工作和学业。
(4)良好的人际关系。
(5)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比重。
(6)适当调控情绪.2.2.1 拓展阅读一:健康心理的思想和行为模式A. 思想态度——处理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态度1. 面对所有的人、事物都抱着“三赢”的态度:你好、我好、世界好2. 经常能怀着“我如何能做得更好?”的态度3. 经常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4. 在困难时能够刻苦坚持5. 保持灵活的态度(心理弹性较大)6. 有创意和灵活感(而非僵化、自我束缚)B. 学习提升——保持与时俱进、乘风架浪的能力7. 对很多的事情都有兴趣8. 有效运用本人的思考模式学习工作9. 努力掌握各种学问和知识10. 多问“为什么……”和“怎么做”(而不是“我不会……,我不能……”)11. 不满足于简单答案而想了解更多12. 有尝试的勇气和行动(“试试看”)C. 自我管理——有效地照顾自己的人生13. 自己可以做的不假手他人14. 自己想要的自己去争取、创造15. 以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为荣16. 在思想和行为上爱护和尊重自己17. 良好的时间管理18. 有效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任务管理)D. 人格发展——有效地把自己在这个世界里进行定位19. 认识自己拥有和未拥有的能力20. 能够改变妨碍自己成长的信念21. 具备有效思维的能力——总是维持着可以接受、学习与成长的空间22. 肯定自己的资格与别人的一样,也肯定别人的资格与自己的一样23. 尊重每一个人,包括自己的能力界限24. 认识和珍惜自己能够影响这个世界的能力E. 情绪智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25. 明白情绪取决于本人的信念系统26. 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情绪27. 具备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28. 关心别人的感受29. 明白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例如焦虑、恐惧)30. 能够接受失去F. 人际沟通——有效地与他人相处31. 具备有效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32. 能够主动与他人接触33. 接受其他人跟自己的不同之处34. 能够妥善应对别人的不良行为35. 能够面对公众说话36. 良好的谈判辩论能力第二节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影响个体健康成长的因素极为复杂,先天与后天、内在与外在、必然与偶然,各种因素交互作用,在诱发因素与结果之间几乎不存在因果关系。
经过多年研究,可以确定一些与健康相关程度较高的因素,形成了解释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模式。
现有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三大模式或三大视角:生物—医学的模式、心理—行为模式、社会-文化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注重遗传、解剖生理结构、生化、中毒感染、内分泌等因素对身心健康的交互影响,这是分析健康问题的成因时,需要考虑的基要因素,这些也是我们要维护心理健康首要关注的因素。
●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遗传性状,而每一个人都与他的直系亲属有相似之处,这是我们从共同的祖先继承下来的最大遗产。
遗传基因为个体健康打下了基础,也为确定遗传如何发挥作用提供了借鉴。
正如你的肤色、身高、体型、毛发、眼睛可能从上一代遗传一样,健康的特征也会代际相传。
如果某个人的直系亲属中患心血管疾病、精神分裂的人数较多,那么他(她)可能因此成为心血管疾病、精神分裂高风险人群中的一员。
●对家族的追踪调查和对双生子的研究都证实了父母的遗传基因与子女的身心发展密切相关。
如智力低下、多动症、癔病、精神分裂等精神障碍都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上海地区的一项调查表明,精神障碍患者的亲属中患有精神障碍的可能性比正常人的亲属高出6倍。
此外,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障碍也与家族病史有相关。
●随着遗传因素与健康的关系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疾病是相当广泛的。
掌握了遗传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就可以利用遗传学理论来尽量减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研究者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直接研究基因缺陷与疾病的关系。
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不仅使人类更深入地了解到哪些疾病与遗传有关,而且也开辟了用基因修复等方法对遗传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广阔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遗传只是个体的健康起点,它仅仅决定了潜在的可能性。
健康的基因不能确保健康的生活,遗传缺陷也不一定百分之百导致疾病。
基因与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的诸多因素交互作用,才能导致个体的健康结果。
创建家族健康树分为三个步骤:画出家族结构记录家庭成员的信息寻找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2.2 生理因素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1. 心身因素的交互影响虽然我们习惯的说法是“身心健康”,但事实却往往是病由心生,“心身疾病”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问题。
医学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健康状况是心身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消极的心理因素能引起许多疾病,如长时间的焦虑、忧郁、悲伤、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可能引起人体各系统机能失调,导致失眠、心跳过速、血压升高、食欲减退、月经失调等,这类情绪在哮喘、心脏病、糖尿病、甲亢等心身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癌症的普查工作中也发现,心理因素与多种癌症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临床研究也证明,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疗愈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健康的心态很难保证身体的康复。
积极的心理状态则是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
心态积极的人,善于自我调节,使自己的情绪经常处于平和、愉悦的状态,善于平衡高强度的学习、工作与休闲的关系,身心松弛有度,热爱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心理经常处于愉悦状态,身体机能也会处于良好状态,使人远离疾病。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汤姆斯和贝兹博士曾对医学院的一批学生进行了长达30年的追踪研究。
他们从1948年起,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心理测验,按照学生的性格特征把他们分为三类:第一类的特点是处事谨慎、情绪稳定、安静、容易知足等;第二类的特点是活泼、开朗、轻松、自在等;第三类的特点是情绪易波动、脾气急躁、容易发怒、期望值较高、总不知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