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第7课时 乘加、乘减( 教案)-2022-2023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苏教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师:谁来说说?
生:我学会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生:我知道了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了乘加、乘减,知道了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在计算乘加、乘减算式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乘加、乘减来解决问题。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谁来说说?
生:可以把后来又掰的一个玉米上的 2 个玉米粒看成是从原来的每个玉米上的 3 个玉米粒中去掉了 1 个,这样就可以写成 4×3 - 1 = 11。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乘减算式,为学生理解乘减算式的意义做好准备。
(2)理解乘减算式的意义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想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我们把后来又掰的一个玉米上的 2 个玉米粒看成是从原来的每个玉米上的 3 个玉米粒中去掉了 1 个,这样就可以写成 4×3 - 1 = 11。这个算式就是乘减算式。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理解乘减算式中数字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材特点:(1)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来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逐步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一、数学运算
1. 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师:谁来说说?
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回答,巩固学生对乘加算式计算方法的掌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7课《乘加、乘减》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7课《乘加、乘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7课《乘加、乘减》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和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受到具体事物的干扰,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乘加、乘减的关系,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乘加、乘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用。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乘加、乘减的知识。
4.交流分享: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解题过程,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总结提升:对乘加、乘减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用。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让学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应该用不同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会计算乘加、乘减,会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2、开火车。
42=23=34=52=13=22=44=33=51=35=54=55=3、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改写---------------------------5+5+5改写---------------------------2+2+2+2+2+2改写---------------------------4+4+4+4+4改写---------------------------(为什么这个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那像4+4+4+4+3这样的式子呢,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例5,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师:同学们能看出这么多的信息,你们真是太棒了。
再看看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一共坐了多少人?)师:那该怎样列式呢?(只要求列式,不用算出结果)(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写在你的算术本上。
(老师巡堂去看学生做的情况)2、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①3+3+3+2②3x3+2③3x4-13、3、全班讨论交流。
师:一个问题可以列出这么多种算式,那这些算式列出有没有理由呢?我们现在一起来讨论。
(让列②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3是怎么来的?2呢?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是列得有道理的。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7课时 乘加、乘减教案
第7课时乘加、乘减1.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会计算乘加、乘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综合能力。
了解乘加或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会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一、新课导入师:(课件出示例5情景图)有好多的小朋友在骑旋转木马,他们玩得真开心!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寻找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我们了解到,同学们在玩木马,有3匹木马都坐了3人,还有1匹木马只坐了2人。
求一共坐了多少人,就是求这4匹木马上的总人数。
师:求一共坐了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算式,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方法。
2.探究解题方法。
指名汇报,教师适时提出问题。
(1)如果学生说出3×3+2=11,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3表示什么意思?再加上2又表示什么意思?有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
板书:3×3+2=11(2)如果学生说出3×4-1=11,启发学生说说算式每一部分的意思。
假设每匹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
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减掉。
板书:3×4-1=11(3)明确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引导观察算式,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既有乘又有加或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算式。
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小组讨论,回答:3×3+2先算3×3,再用积加2;3×4-1先算3×4,再用积减1。
教师小结:乘加、乘减是指在一道算式里,既有乘法运算,又有加法或减法运算。
计算时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内容是乘加、乘减,这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部分。
我们要明确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我希望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让大家掌握乘加、乘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相关的计算,并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单元的内容,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应的教具和学具。
教具主要是黑板和粉笔,学具则是练习本和计算器。
然后,我会给大家讲解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比如,我要讲解的是3乘以4等于多少。
我会告诉大家,3乘以4等于12,这就是我们的答案。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板书,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板书上会清晰地写出乘加、乘减的计算公式和步骤。
我会给大家设计一些作业,让大家在课后进行练习。
比如,我会让大家计算6乘以7等于多少,或者7乘以8等于多少。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乘加、乘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到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大家特别关注。
这些细节涉及到了乘加、乘减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希望通过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我要强调的是乘加、乘减的概念。
乘加、乘减是数学中一种特殊的运算方式,它们涉及到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然后再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
在乘加、乘减运算中,我们需要注意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表达式 like 3 4 + 2,我们需要先计算乘法部分,即 3 4,得到 12,然后再加上 2,最终结果为 14。
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清楚地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运算顺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要讲解的是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在讲解这个部分时,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向大家演示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我会强调乘法的基本原理,即重复加法,以及如何利用这个原理来进行乘加、乘减运算。
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
5、完成“做一做”第1题。
6、完成练习十二帝1题
上下两题对比做,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四、拓展运用:
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乘加乘减解决。
课后小结:
板
书
设
计
乘加、乘减
3+3+3+2=11 3×3+2=11 4×3+4=4×4
3+3+3+3-1=11 4×3-1=11
10、这样的算式先计算谁,再计算谁?
根据主题图和算式找到计算的顺序:从左到右进行计算。
11、小结:像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们叫她乘加。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叫乘减。运算顺序是先乘后加,先乘后减。
三、练习。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观察后列式。
2+4×3和4×3+2
2、两个算式意思一样吗?
3、小结:在乘加、乘减算式中,无论乘法在算式的前面还是后面,都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或减法,否则计算结果会发生变化。
5、列式。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6、汇报。老师板书并追问做题思路。
7、小结: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条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用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有道理。
8、观察3×3+2=11·和4×3-1=11与前面学习的4×3=12有什么不同?
9、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4×3=12只是乘法算式。
4×3+2=14
2+4×3=14
在 乘加、乘减算式中,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教
学
反
思
教
具
课件。
个人修改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乘加、乘减》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乘加、乘减》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的概念和意义。
2. 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3. 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和意义,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确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乘加、乘减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后,教师应加强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例5。
【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用多种方法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性。
4.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5.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就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鼓励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教师出示小熊并贴到黑板上,亲切地说:瞧,多可爱的小熊啊,今天就和小熊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吧!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
(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小熊还想用几道题来了解一下咱们班谁是聪明孩子呢。
2.口算:33=42=(计算前两题时,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23=54=14=34=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我们和小熊到它的农庄科技园去参观。
1.图1(在板书上画简笔画):(4棵玉米,每棵结3个)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34=43=3333=2.图2:小熊掰走了一个。
请学生结合图意提出问题:还剩几个玉米?怎样解决?小组商量讨论。
可以借助学具。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聆听学生的不同想法。
列式:12-1=3332=332=43-1=233=如果学生列出最后一个算式,告诉学生要先算乘法。
教师把学生的方法写在板书上,板书方法:先画一个伸着大拇指的大手,谁思考出来的方法,就把谁的名字写在手上,然后在大拇指的一旁写出他的算式,有几种方法,就画几只这样的大手。
乘加乘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乘加乘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与大家分享我在202320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乘加乘减教案。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教材P35的3.2乘加乘减。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水果店的情景,让学生观察水果店里的水果和价格标签。
引导学生发现,如果要买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5元,那么总共需要支付多少钱?2. 讲解乘加乘减(10分钟)在黑板上展示上述例子,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
引导学生理解,如果要买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5元,那么总共需要支付的钱数就是3乘以5,即15元。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些乘加乘减的例题,如:小明有2个篮球,每个篮球可以拍5下,一共可以拍多少下?引导学生运用乘加乘减的方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如:小华有3个足球,每个足球可以踢10分钟,一共可以踢多少分钟?5. 小组合作(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乘加乘减:概念: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运算方法:乘以相同加数的个数。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2.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做饭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们在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上没有困难,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仍然需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3.7乘加、乘减(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3.7乘加、乘减(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3.7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这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重点内容。
我要让大家明白什么是乘加、乘减。
乘加就是先将两个数相乘,再将乘积与第三个数相加;而乘减则是先将两个数相乘,再将乘积与第三个数相减。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使用一些教具和学具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我会用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的朋友又给了他7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乘加来解决,即3乘以2等于6,所以小明现在一共有6个苹果。
然后,我会给大家讲解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比如,对于乘加,我会告诉大家,先将两个数相乘,再将乘积与第三个数相加。
比如,对于3.7乘以2加1,我们先将3.7乘以2得到7.4,再将7.4与1相加得到8.4。
接着,我会给大家举例一些乘加、乘减的题目,让大家进行随堂练习。
比如,3.7乘以3加2,3.7乘以4减1等等。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注意解答大家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清晰地展示给大家,让大家能够一目了然。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乘加、乘减的题目,让大家课后进行练习。
比如,3.7乘以5加3,3.7乘以6减2等等。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是否已经掌握了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如果有同学还有疑问,可以课后向我请教。
大家还可以思考一下,除了乘加、乘减,还有哪些运算方法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够学好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我需要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实践情景的引入和例题讲解是帮助学生们理解乘加、乘减运算的关键。
《乘加、乘减》(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乘加、乘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的意义。
2. 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3. 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教具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乘加、乘减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乘加、乘减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
3. 案例讲解通过讲解具体的乘加、乘减案例,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际应用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进行练习。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乘加、乘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测试:进行一次乘加、乘减的小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利用教具或实物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
2. 采用案例教学,通过讲解具体的乘加、乘减案例,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3. 采用练习巩固,设计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实际应用,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教具或实物。
2. 乘加、乘减的练习题。
3. 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八、教学时间1. 课时:2课时。
2. 日期: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加乘减》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乘加乘减》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1.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应用意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数学信息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乘加乘减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首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被成功激发,他们很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一点让我感到欣慰,也让我意识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在乘加乘减运算的优先级上还存在困惑,他们在计算时容易忘记先进行乘法运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不同颜色标记和画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区分乘法和加减法。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乘加乘减的基本概念。乘加乘减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先进行乘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它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常用的一种运算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得出结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小明去超市买苹果,3个苹果一组,每组4元,他买了2组,又单独买了1个苹果,那么他一共花了多少钱?这个案例展示了乘加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乘加乘减》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乘加乘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一次买多个物品,有的要一起算钱,有的要单独算钱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乘加乘减的奥秘。
(教案)第三单元 乘加、乘减-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乘加、乘减-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案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乘法的正确符号“×”和口算乘法表。
2. 能够掌握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诀,快速计算。
3. 能够认识乘法表中的数组分布规律,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口算练习。
教学重点:1. 认识乘法的符号“×”,学会用口算乘法表来计算乘法2. 掌握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诀,快速计算。
3. 认识乘法表中的数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1. 认识乘法的符号“×”,很多孩子不是很熟悉而混淆。
2. 快速计算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诀。
3. 掌握乘法表的分布规律。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数字卡片、计算器、玩具套装等。
2. 乘法表等课本、教学参考资料。
3. 工具书《小学数学》、《数学》教师用书等。
教学步骤:一、热身(10分钟)1. 课堂操练2. 给出题目,让学生快速计算,如 5×10,4×20等等。
3. 口算展示,学生上台呈现口算竞赛,让学生参与竞赛。
二、引入(5分钟)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三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乘加和乘减,大家都知道,乘法就是把两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数,大家之前也学过加法和减法,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次,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
三、授课(30分钟)1. 认识乘法的符号“×”开头先对符号“×”做一下简单的介绍,让同学们了解乘法的符号和口算乘法表:2. 怎样计算可以快速得出结果?给出一个整十数,如 30,如何计算3×30,或者是 4×30等等.让学生自己试一下在纸上快速计算,然后让同学出来说一下自己的方法,看看同学之间有什么不同,以及有什么共同点。
3. 采用玩具套装进行乘法练习给出一个玩具套装,让同学们亲自实践乘法运算。
给出初始的数字,让同学们自己计算出乘积,看看谁计算得最快,最准确。
4. 看看数字看得聪明吗?举出几道例题,如 2×18,5×14等等……测量同学们的数字反应能力。
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加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乘加、乘减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
2. 新课导入:介绍乘加、乘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总结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强调注意事项。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乘加、乘减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乘加、乘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加、乘减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2. 练习题:乘加、乘减的练习题。
3. 教学课件:乘加、乘减的教学课件。
八、教学时间1课时。
九、教学进度安排1. 导入:5分钟。
2. 新课导入:10分钟。
3. 案例分析:15分钟。
4. 实践操作:10分钟。
5. 小结:5分钟。
6. 课堂练习:10分钟。
7. 作业布置:5分钟。
十、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第【1】篇〗教学背景: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先用乘法算,再减去多看的部分。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
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2、探究解题方法。
(1)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①3+3+3+2②3×3+2③3×4-1(2)让列②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3是哪里的人数,2呢?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利用课件再将这种方法展示一次)师:像3×3+2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
(3)让列③式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用3×4,为什么要减1呢?(利用课件再将这种方法展示一次)师:像4×3-1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减算式。
教学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乘加乘减》教案-2021-2022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乘加乘减》教案-2021-2022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本节课内容主要依据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乘加乘减”展开。具体内容包括:
1.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乘加、乘减运算之间的联系,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举例: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3×2+2)
(3)理解乘加、乘减运算之间的联系,能灵活运用。
举例:4×5-2和4×3+2的对比,理解乘减和乘加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学生在进行乘加、乘减Βιβλιοθήκη 算时容易混淆运算顺序,导致计算错误。
解决方法:强调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可通过举例和练习加深理解。
2.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
3.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乘加乘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分享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可能难以将问题抽象成乘加、乘减运算。
解决方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将其转化为乘加、乘减运算。
(3)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乘加、乘减运算之间的联系,导致在实际应用中不能灵活运用。
解决方法: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发现乘加、乘减运算之间的规律,加深理解。
(4)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核心素养目标展开教学,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乘加乘减-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乘加乘减-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能力的认知。
2.培养学生对乘加和乘减的概念及运用的认知,能够正确地应用此概念,完成简单的计算。
3.让学生准确理解乘法计算符号“×”,强化学生对数字两位数之间数量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1.学生对乘法运算和乘加、乘减的理解。
2.学生计算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对乘加、乘减的应用理解。
2.学生对数字的数量关系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数字举例子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乘法计算符号“×”代表什么含义,并能在数字中正确应用。
2. 讲解新知识
1.乘加、乘减的概念导入。
2.常用的乘加、乘减运算举例模拟。
3.年级上老师对相关乘法和乘加、乘减的解释。
3. 合作探究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内数学计算题目,并相互交流归纳。
2.教师巡视观察,在合适时机供给式子方法并进行讲解。
4. 个人作业
下发单独的乘法及乘加、乘减习题,让学生在家完成,便于巩固良好的思维判断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让他们更加清楚地理解乘法计算符号“×”代表什么含义,并能在数字中正确应用,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计算应用能力。
另外,教师针对合作探究的环节,做了系统的指导调整,提高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效率。
第3单元 第7课时 乘加、乘减(Word 说课稿)-【优翼·学练优】2022-2023学年二年级数学
第3单元第7课时乘加、乘减(Word 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乘加和乘减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方法;2.能够运用乘加和乘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表进行口算。
二、教学重点1.乘加的概念及运算方法;2.乘减的概念及运算方法;3.乘法口诀表的运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乘加和乘减;2.乘法口诀表的记忆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我会让学生们回想一下上节课学到的乘法,并进行简单的回顾。
2. 观察例子接下来,我会给学生们一些例子,让他们观察、思考和讨论。
例1:小明带了3个苹果,小红带了2个香蕉,他们一共带了多少个水果?例2:小明有6个足球,他向2个小朋友每人送了3个足球,他还剩下多少个足球?3. 认识乘加通过观察例子,学生们会发现在例1中,我们需要将3和2进行相加运算。
这就是乘加。
那么,我们可以将例1改写为:小明带了3个苹果,小红带了2个香蕉,他们一共带了多少个水果?3 + 2 = 5答:他们一共带了5个水果。
4. 认识乘减再来看例2,小明送出的足球数量为2 × 3 = 6。
那么,我们可以将例2改写为:小明有6个足球,他向2个小朋友每人送了3个足球,他还剩下多少个足球?6 - 2 × 3 = 0答:小明还剩下0个足球。
这就是乘减。
5. 实际运用接着,我会让学生们尝试用乘加和乘减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3:小明想买5个苹果和3个香蕉,他手上只有8元钱,他够不够钱买?答:5 + 3 = 8,所以小明够钱买。
例4:小明有10元钱,他想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2元,他还能买多少个足球?答:10 - 3 × 2 = 4,所以小明还能再买2个足球。
6. 乘法口诀表最后,我会介绍乘法口诀表,并让学生们逐个背诵。
在背诵过程中,我会给学生们一些提示,并帮助他们记忆。
学生们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通过乘法口诀表快速算出乘积。
7. 课堂练习在课堂结束前,我会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2022年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时 乘加、乘减教案与反思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涵亚学校陈冠宇第7课时乘加、乘减课时目标导航课本第31--32页。
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重点:计算乘加、乘减,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难点: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景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1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二、探究新知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交流:(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1)(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1条。
(4×3+1)板书:4+4+4+1=13条 4×3+1=13条三、引申拓展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3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3四、归纳像4×3+1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3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五、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3、4、5题六、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乘加、乘减4×3+1=13 4×4-3=13先算乘法让学生结合图来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这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在这个主动的、相互启发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第7课时乘加、乘减(Word 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乘加公式和乘减公式的概念和含义。
2.能够运用乘加、乘减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乘减、乘加公式的应用。
2.难点:将语言表述转化为数学运算和思维。
教学准备
1.PPT演示文稿。
2.课本、习题参考书。
3.计算器。
4.白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解乘加、乘减公式
通过PPT演示、教师语言讲解等形式,向学生讲解乘加、乘减公式的概念、含义和运用方法,并进行案例分析和计算演示,巩固相关知识点,解决学生的疑惑。
(1)乘加公式:a×b+a×c=a×(b+c)
(2)乘减公式:a×b-a×c=a×(b-c)
3. 练习与巩固
在白板上设置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自己完成计算,过程中注意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推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的加乘公式进行总结,强调它们的应用意义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将语言表述转化为数学运算和思维,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启发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