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判词
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判词
![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判词](https://img.taocdn.com/s3/m/94168a1da5e9856a56126061.png)
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判词宝钗黛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香菱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以下是副册中提及地人物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以下是注解(仅供参考)宝钗黛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停机德”指地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地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地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咏絮才”指女子咏诗地才华,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地故事.后世称赞能诗善文地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地一条封建官僚地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地写照.“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地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地境遇.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地牺牲品.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地荣辱甘苦有了新地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地去处”,“终无意趣”.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地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地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地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地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地态度.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地三春是指元春地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地“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地荣华富贵.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地十二月既是虎年地末尾,又是兔年地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地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地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地皇权!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是贾府地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自高”.指地是她地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地末世,又是庶出地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地可惜.“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地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地“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地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地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地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地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地短暂,用地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地典故.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此为妙玉地判词.妙玉虽入空门,然却恋着宝玉,最终被劫,也许就是佛家对她地惩罚吧.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地繁体字,指地是迎春地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地是《中山狼传》地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地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地险恶狠毒."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香菱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地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地“两地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出夏金桂地名字.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地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地小姐而终于落入四大家族地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地斗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地命运,也抨击血淋淋地妻妾制度地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地悲惨命运.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所以说景不长.实际上指惜春地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地遭际悲苦,所以说"景不长".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地是尼姑穿地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地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地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地生活.当然,这里地"乞食"并不一定就指像乞丐一样讨饭,但生活艰难,颠沛流离地命运是难以逃脱地.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地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地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地.诗里流露地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地矛盾心情.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从末世来"指地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地女强人生于末世地不幸,"凡鸟"是繁体里地"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地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地雌凤所靠着地冰山,指地就是将融化地贾府所象征地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地是丈夫贾链对凤姐地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地;"二令"解为"冷",指地是丈夫对她地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地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地悲哀地写照.在当时封建地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地.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地富贵了.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地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第四句"巧得遇恩人"地"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地伪善关系.得势富贵地时侯,攀宗论亲;势败没落地时侯,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地权势与金钱地交易.巧姐地遭遇是令人同情地,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首句写到"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地名字.李纨与贾珠结婚,生了一子,丈夫不到二十岁就一病而亡.她地青春就像春风中地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地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地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地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地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地典型.丈夫夭折以后,"望子成龙"便成了她唯一目地.贾兰中了举,暂时满足了她地愿望,但是贾家地衰败又属必然,局面已成,无法挽回.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地殉葬俑.曹雪芹将这位封建礼教地忠实奉行者安排在"薄命词"里,讽之为"枉与他人作笑谈"地"虚名儿",这实是对封建礼教极妙地讽刺.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判词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地男女关系.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地实在是宁国府地人.可卿也是被贾珍迫奸淫而自尽.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词首两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点出晴雯地名字,暗示他地人品和将遭到地不幸,霁月,指雨后月出,天晴月朗.这就点出了一个“ 晴”字.而旧时以“光风霁月”喻人地品格光明磊落.这也就是作者对晴雯人品地赞赏.彩云是有纹彩地云霞,两云呈彩叫雯,点出一个“雯”字,而且寓有纯净美好地意思.这两句中地“难逢”、“易散”,暗寓晴雯品格高尚,像易于消散地云彩那样难存于世,她将遭到不幸.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首句“枉自温柔和顺”是指花袭人温柔和顺地性格,封建地道德观念,要求妇女“温柔和厚”,袭人就是这种封建道德地牺牲品.第二句是“空云似桂如兰”.这里“似桂如兰”是古人常用来比喻人地美好品德地桂花、兰草.“空云”,也就是徒然说,是对桂和兰地否定.宋代陆游有“花气袭人知骤暖”地诗句.袭人姓花,原名蕊珠,宝玉就根据陆游地诗把她改名为花袭人.这里地桂兰也寓花袭人地名字.第三句“堪羡优伶有福”是指袭人在宝玉出走后,袭人第一个离开贾府,嫁了给曾是唱戏地蒋玉函.而袭人也始终与“ 公子”,宝玉无缘分.对于元春好象也有另一种解释,皇上是属虎地,元春是属兔地.后来元春是被皇上逼疯地。
金陵十二钗判词
![金陵十二钗判词](https://img.taocdn.com/s3/m/384e9987d0d233d4b14e69ec.png)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林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永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元春)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贾探春)才白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史湘云)富贵又为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贾惜春)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木入,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170d3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12.png)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析1.林黛玉、薛宝钗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读:书中将林黛玉与薛宝钗放在一起来表述。
第一句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
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第三句倒过来是指“林黛玉”。
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第四句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2.贾元春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解读:第一句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
第二句石榴花开在宫廷里,喻元春的荣耀。
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
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第四句就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
元春一死,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
3.贾探春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读:首句指她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
第二句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三四句暗示探春将在清明时分乘船远嫁海隅,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4.史湘云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解读:第一句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即指她家。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doc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doc](https://img.taocdn.com/s3/m/eb9b724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8.png)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doc
明太祖皇帝命令:
金陵十二钗的未遂逆反罪行,因其残忍和犯罪的劣行,其有关罪名在一切国家被定罪。
一分为二。
一部分各有其罪,见以下:
一、林黛玉:她安排宁庭生,把杏仙抓过来剐唇除舌,显然是犯下了愚昧逆反之罪行。
二、薛宝钗:她擅自把宁庭生接到林府,有公开抗誩之罪行。
三、贾元春:他乱言巧语,开脱林家之婴孩,无疑是越国重罪行。
四、林如海:他开放赌场,受与盗用林家机智的重罪行。
五、贾敏:她以非法的手段,任意改变林家的政局,犯有逆反政官之罪行。
六、晴雯:她当众登庸,把号子给了程妙正,促成程家族复兴,存在着叛变之罪行。
七、杏仙:她强取宁庭生,犯有破坏婚姻之罪行。
八、板材:他收利用妙玉,钰娥强迫婚姻,遭受骗取,有盗贼之罪行。
九、湘云:他买下护驾,假冒为公费,具有欺上瞒下之罪行。
十、素黛:他设言议令,行用欺诈手段,有引起同胞诸多指证之罪行。
十一、司寇:他因干了重罪而被害,有故意犯罪损害他人财产之罪行。
十二、史湘乐:她谋害宝玉,被拘入狱,违背了君权普利之罪行。
皇帝命令以上十二人以上罪行一一论证,审慎判决。
开庭审判,论证逐摘,定准无误。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分析解释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分析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d2830442e3f5727a5e96223.png)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其一:黛玉宝钗。
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
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也有四句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
林黛玉有咏絮之才。
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
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这般才女结果怎样?玉带林中挂而已。
也是走向自己的反面。
很多读者都希望黛玉和宝玉结婚,这样写也是一部书,可作者本义却非如此,作者本义就是让我们难受,在这难受中去体会人事无常。
一个挂字妙极,令你无限联想。
与那宝玉知心一回,宝玉却与宝钗结婚,挂也不挂?千诗万文,一死皆成梦幻,挂也不挂?千万莫怨作者,何不示黛玉以死。
宝玉黛玉这般情爱,一个挂字了结,比那死字残忍得多。
死不足惧,挂最悲哀。
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分明便是薛宝钗。
宝钗有停机之德。
停机德,是汉代乐羊子的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
宝钗有这样的德行,结果如何?金钗雪里埋而已。
这样贤慧之女,雪里埋已够残酷,千万莫说有埋应死的话。
土里埋,断死还可;雪里埋,断死便是证据不足。
可这雪里埋,即便不死,象宝钗这样德才兼备的大家闺秀,一心想出人头地者,真还不如死了好受。
作者真是挖空了心思,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读者。
从诸家批文可断言,宝玉和宝钗成婚了。
宝玉最后出家,正所谓悬崖撒手。
其二:元春。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香橼上弓,暗含着元春进宫。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明理。
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
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
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九十五回,元妃死。
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从命理上来说,便是兔年开始。
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及解释
![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5781f7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b.png)
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及解释1、正册判词之钗黛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判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
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说,确切的解说如何,可以研究;但无疑不是否定林薛二人的差别或对立。
作者将她俩在一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果却都是一场悲剧。
2、正册判词之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解析: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
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
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
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象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
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些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3、正册判词之迎春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解析:贾府的二小姐迎春和同为庶出却精明能干的探春相反,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所以有“二木头”的浑名。
她不但做诗猜谜不如姊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道让,任人欺侮,对周围发生的矛盾纠纷,采取一概不闻不问的态度。
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事情闹起来了,她不管,却拿一本《太上感应篇》自己去看。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分析解释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分析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6dbdf9c336c1eb91b375d83.png)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分析解释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其一:黛玉宝钗。
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
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也有四句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
林黛玉有咏絮之才。
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
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这般才女结果怎样?玉带林中挂而已。
也是走向自己的反面。
很多读者都希望黛玉和宝玉结婚,这样写也是一部书,可作者本义却非如此,作者本义就是让我们难受,在这难受中去体会人事无常。
一个挂字妙极,令你无限联想。
与那宝玉知心一回,宝玉却与宝钗结婚,挂也不挂?千诗万文,一死皆成梦幻,挂也不挂?千万莫怨作者,何不示黛玉以死。
宝玉黛玉这般情爱,一个挂字了结,比那死字残忍得多。
死不足惧,挂最悲哀。
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分明便是薛宝钗。
宝钗有停机之德。
停机德,是汉代乐羊子的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
宝钗有这样的德行,结果如何?金钗雪里埋而已。
这样贤慧之女,雪里埋已够残酷,千万莫说有埋应死的话。
土里埋,断死还可;雪里埋,断死便是证据不足。
可这雪里埋,即便不死,象宝钗这样德才兼备的大家闺秀,一心想出人头地者,真还不如死了好受。
作者真是挖空了心思,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读者。
从诸家批文可断言,宝玉和宝钗成婚了。
宝玉最后出家,正所谓悬崖撒手。
其二:元春。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香橼上弓,暗含着元春进宫。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明理。
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
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
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九十五回,元妃死。
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从命理上来说,便是兔年开始。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https://img.taocdn.com/s3/m/067c209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60.png)
判词内容林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巧姐: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贾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
虽然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多愁善感。
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
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
她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王夫人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注:①“咏絮才”源自才女谢道韫,后来用于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②“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
美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凄惨悲壮的写照。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不容错过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及赏析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原文
![不容错过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及赏析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6521c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d.png)
不容错过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及赏析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原文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并没有明指谁是“金陵十二钗”中之人,仅是通过第五回的“判词”向人们暗示。
正册“判词”共十一首,隐指12个女子,即通常所说的“金陵十二钗”;副册“判词”一首,隐指1个女子;又副册“判词”二首,隐指2个女子。
金陵十二钗正册——宝钗、黛玉林黛玉薛宝钗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赏析】: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
“宝玉看“副册”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册”,见第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两株枯木是“林”字,雪谐“薛”音),下面就是这首判词。
第一句是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
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
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
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
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禁书《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
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
但读者同这个典型总是有些隔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她对周围恶浊的环境太适应了,并且有时还不自觉地为恶势力帮一点小忙。
如金钏被逼跳井后,她居然不动感情,反倒去安慰杀人凶手王夫人。
有人评论说,她是个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阴谋家,这也似乎有些太过分了。
她自己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
贾家败落后,她的下场也不妙,“金钗雪里埋”就是预示。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
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
她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母家,尽管是贾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
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
(完整版)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
![(完整版)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08339a763231126fdb115d.png)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红楼十二曲》解析一、正册判词之钗黛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zān雪里埋。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两首诗词都是讲的宝玉、宝钗和黛玉三者的爱情悲剧。
“停机德”指的是宝钗,“停机德”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yùn】典故。
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
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暗示虽然最终宝玉会和宝钗成婚,但心却永远留在了黛玉那里,而宝钗,则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
《终身误》含义与前一首诗相同,不再赘述。
其中“金玉良姻”“晶莹雪”“齐眉举案”指的都是宝钗,而“木石前盟”和“寂寞林”指的是黛玉。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首词堪称《红楼梦》诗词中的经典,讲的是宝玉和黛玉的爱情。
宝玉是上界的神瑛侍者,黛玉则是绛珠仙子,为还侍者的甘露之惠而下界,因此这首词的悲剧意味很浓。
同时,作者也暗示二者的爱情最终也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分析解释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分析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47c85b68762caaedc33d421.png)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其一:黛玉宝钗.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也有四句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林黛玉有咏絮之才.咏絮才,用地是晋代谢道韫典故.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这般才女结果怎样?玉带林中挂而已.也是走向自己地反面.很多读者都希望黛玉和宝玉结婚,这样写也是一部书,可作者本义却非如此,作者本义就是让我们难受,在这难受中去体会人事无常.一个挂字妙极,令你无限联想.与那宝玉知心一回,宝玉却与宝钗结婚,挂也不挂?千诗万文,一死皆成梦幻,挂也不挂?千万莫怨作者,何不示黛玉以死.宝玉黛玉这般情爱,一个挂字了结,比那死字残忍得多.死不足惧,挂最悲哀.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分明便是薛宝钗.宝钗有停机之德.停机德,是汉代乐羊子地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宝钗有这样地德行,结果如何?金钗雪里埋而已.这样贤慧之女,雪里埋已够残酷,千万莫说有埋应死地话.土里埋,断死还可;雪里埋,断死便是证据不足.可这雪里埋,即便不死,象宝钗这样德才兼备地大家闺秀,一心想出人头地者,真还不如死了好受.作者真是挖空了心思,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读者.从诸家批文可断言,宝玉和宝钗成婚了.宝玉最后出家,正所谓悬崖撒手.其二:元春.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香橼上弓,暗含着元春进宫.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明理.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地景致.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第九十五回,元妃死.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从命理上来说,便是兔年开始.名义上死在虎年,实则死在兔年,便是所谓地虎兔相逢.而这点点知识,可不是谁都知道地,只有对阴阳八卦天干地支都通晓地作者本身,才会有此笔墨,只有懂得算卦打命地先生,才会用这样言辞. 程高本,甲戌本,庚辰本,都写成“虎兔相逢”,这是原本墨迹;后人不解命理意义,改作虎兕相逢,以为虎兔不成比例,只有用兕才可与虎相对,并理解成围猎、宫庭之斗,这又是不知作者心了.还是那句话,读不懂可再读,迷底早晚都可解开;非改迷面,那就成了你出地迷、你写地书了,这如何使得?批书人言及地射圃书稿已不能再见到,后来读者去猜地话,便傻了,想想看,读过石头原稿地脂砚斋、雪芹未能补出,后人谁还敢补?这个漏洞便从此留下了.程高手头资料那样多,也未敢动手来补这些漏洞,任其漏着,如狱神庙之类,无一处补齐.所以读红书,多动脑,莫动手.其三:探春.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画后也有四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两个人放风筝,两人,是指贾政和王夫人,风筝暗示探春.大海大船,是说贾政王夫人做主,把探春远嫁到海一带地富贵人家.才自清明志自高,探春有才有志,连凤姐也不敢小瞧探春.这样地才志又能如何?生于贾家末世,远嫁到海,只能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了.才何能显?志焉能遂?这便是佛家所说地人世无常,便是佛家说地求不得苦,便是爱别离苦.人生八苦缠身,须慢慢读红楼,慢慢体会.其四:湘云.画着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云与逝字,可定是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是说香云生在富贵之家,但也有一缺,自幼父母双亡.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是说湘云开朗,活泼,找个好丈夫,可得到地只是一点斜辉而已.婚后,丈夫得了痨病,活不得几年了.还是无常.这一无常,谁也逃不过.从脂批来看,史湘云嫁地丈夫可能是卫若兰,但石头写地射圃原稿已丢失,雪芹未能补齐,程高又不敢补,只好留下这个漏洞.为了前后照应,不出矛盾,程高才在后四十回,连补了一下香云结局.从连补来看,还算成功,因为果然有一天射圃稿找到地话,和程高连补处放在一起看,不会有大矛盾地.有人说史湘云该嫁宝玉,并白头到老.根据是第三十一回题目:因骐麟伏白首双星.这是不可能地,作者无此意图,从判词和曲演中都看不出此意图,从主题也不可能推出这样地结果.这样说地读者是不懂什么是双星.细看看判词,也不会得出湘云能和谁白首地结论.实际上,曹雪芹在整理时,以此为题目,有如下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本回后半部写地内容便是骐麟,便是阴阳之理;另一方面,因骐麟伏白首双星,是说,这大小一雄一雌骐麟,正因为是无息无情之死物,才藏阴阳不可分即阴阳白首之至理.相比之下,有情地男女,想如阴阳双星那样白首,就难之又难了.有诗说:笑问如何出红楼情空才可大自由麒麟本是无情物阴阳才可到白头骐麟:有二,一大一小,小金骐麟是指湘云所配戴地骐麟,那大金骐麟主人不知是谁,只是宝玉在礼品中拣出,想送给湘云,反被香云拣到.丫环翠缕一见大骐麟,便说“可分出阴阳来了”.双星:是指一阴一阳,阴为月,阳为日,便是双星;白首双星:白首者,一阴一阳,谓之白首双星.阴阳本是一体,阴不离阳,阳不离阴,永不分离,谓之双星白首.因一对骐麟,才伏藏这白首双星,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如何才能白首?答案是:学那无情地石头骐麟,便可白首,便可仙寿恒昌,便可芳龄永继.而痴情地人,整日陷入二边之见,或阴或阳,执著一边,不得永恒之真,如何能白首?注意,这白首和仙寿恒昌是一个含义,都是佛道家语,不可错解.这还是劝人放下情字.果然无情了,人便成了那无心骐麟,便能象那一阴一阳一般,真地永不分离了,真地是一不是二了,真地仙寿恒昌,便得圆觉了.所谓白首,从最深角度看,那是指归得真心自性.归得真心自性,那才是真正地白首,真正地永恒,真正地仙寿恒昌、芳龄永济.这是作者靠自家脚踏实地地修行得来结论,非普通读者可理解.能解者,就知道作者有多伟大,有多慈悲,就自然流泪了.其五:妙玉.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欲洁,结果不洁;妙玉云空,可结果未空.被贼劫到海中,终陷淖泥.人世间,不如意事七八九,求不得地.有人说程高本后四十回不该暗示妙玉自杀,这是不知作者心者,是读者不如程高处.在作者心中,正册之十二金钗何等圣洁,岂能令其落在淫字上?女儿家,落一个情字,作者还力主清之,何况淫了?暗示妙玉自杀,正是石头作者首尾相贯处,这正是程高高明之处.请看批语:三十八回.妙玉忙命:将那成窑地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靖眉批: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各示】可见,在瓜州渡口,盗贼对妙玉,一定是劝了也惩了,但妙玉还是不改偏辟处,不给他们面子,不屈从盗贼,偏以枯骨各示贼人.靖批才长叹一声:哀哉.屈从地话,凭妙玉红颜,就不能枯骨各示贼人了,就不会死了.这无异于赞叹妙玉“有骨气”.有人断句成“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各示”,解释成“妙玉屈从了盗贼,红颜当然能不枯骨各示贼”.这样解释,单句看来也通达,可和前句连起,便不通达了.前句是说“妙玉有被世人嫌弃地偏僻、过洁,这偏僻过洁又不改.他日瓜洲渡口盗贼劝她了吧?惩她了吧?改了吗?正因为不改,才死了,靖批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各示”.显见是说,妙玉偏僻过洁,死也不改.靖批是在赞叹妙玉地偏僻和过洁.其六:迎春.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有欲啖之意.其下书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梦黄梁.迎春是贾家二小姐,当然是金闺花柳了.可结果如何?仍是走向反面,不如人意.恶狼是孙绍祖,迎春之夫.贾家对他家有恩,他却忘恩负义,虐待迎春.不足一载,迎春被折磨而死.其七:惜春.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堪破三春景不常,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秀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惜春是贾家四小姐,是秀户侯门之女.结局如何?看破三个姐姐无常之苦,缁衣出家了.也是无常.其八:凤姐.画一片冰山,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云: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可哀.凡鸟猜字为凤.凤是贵鸟,却落冰山,无常也.风姐之干才,男人也多不能及,令人爱慕.一从,是说从上,讨贾母欢心;二令,是说令下行权,掌贾府实权.凤姐一生,争强好胜,露脸出头,可结果呢?“三人木”而已,即一个“休”字了结.这个休字,对凤姐来说,可比死还难堪.作者文笔这般锋利,刀子一般,凤姐这般人物,争了一生,居然还她个“休”字了结,真是妙极.其九:巧姐.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织.其判曰: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贵,令你势败;亲,令你家亡.仍是走向反面.灾难来了,积得阴骛,总有救星,还是走向反面;你凤姐无心之下接济地刘姥姥,却成了巧姐地恩人,巧姐被救到了乡下,躲过一劫.画中含意,正是说巧姐被救村野之中;纺织,将来嫁到村野中地富贵人家,而成为贤慧主妇.程高本后四十回,关于巧姐结局地安排,是否原作者笔墨?从脂批来看,不全是.但雪芹或程高安排巧姐嫁到村野之邦,便已达到以无常来警醒世人地目地.嫁个富一点地,令巧姐得个稍好结果,是赞凤姐积阴德所赐,是因果报应,不是雪芹或程高偏爱.这也在告知读者及九泉之下地凤姐:恶故有恶报,可善也有善报地,你行地那点善事,终落在你女儿身上了得了善报.这都和作者地佛家思想息息相关,岂是曹雪芹或程高胡乱安排?细观红楼梦,除了照顾不到地微细处外,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苦心经营地.何况这些大地骨架之处,作者及这些修书之人怎能不用尽心机?其十:李纨.画一盆茂兰,旁有一凤冠霞帔地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便说李纨和其子贾兰,最后母以子贵.李纨守寡,终有个好地结果.有人以此说作者思想有问题,贾家本应大败涂地,不得翻身,可这贾兰明明便是星星之火,使贾家再有燎原之势,作者岂不有问题?不是作者有问题,是读者有问题,没读明白作者而已;若知道一部红楼梦,作者以无常和因果报应为基调,读者若是明白何为无常,就不会去怪作者了.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这两句是说,李纨如冰那般清,如水那般柔,这样地好人,又有这样地得了富贵地好儿子,将来会怎样?仍要走向反面地,终归仍是空,谁也逃不过这空地妒恨.冰水空三字,是佛法常用地一个比喻.冰不常在,能化成水;水不常在,能化成冰,一切都是无常,无常便是空,便是梦.里面也有不变者,那就是水性.人生也是如此,千变万变,不变地是真心自性.空和无常一到,当然便是枉与他人作笑谈了,便成了游戏笔墨地对象了.这便是月满则亏地道理.枯后便是荣,荣后又是枯,循环往复,无有了期.看罢红楼梦,不知这红楼是梦,依旧计较在那荣字与枯字上,纠缠在情字与爱字上,便是不解其中味了.十一:秦可卿.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其判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慢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一情字,指秦可卿.高楼大厦,红楼红红也;美人悬梁自缢,指秦可卿悬梁自缢.藏一大迷底,那便是跳出红楼,在那“空中”,情才可清.空是佛家语,也即放下.从晴文之情字判起,到可卿放下情字,可见红楼主题,是令人看破情字,放下情字.一部红楼梦,也因此惹来被查禁之祸,因为,作者大骂大清地“情”字,和清字是谐音地.文字狱还没熄灭地大清国,焉能放过红楼梦?情天情海:一百十一回交待,“看破凡情,超出情海,归入情天”,正是情天情海幻情身.“警幻宫中,原是个钟情地首座,降临尘世,自当为第一情人”,这第一情人,是指宝玉地第一情人,即在此第五回书,太虚幻境中和宝玉有了情字,可卿此身当然是幻情之身了.这身字,甲戌手抄本、庚辰手抄本都写作身,但脂批改成深字.细分析,身字不可改.判词前两句,幻身、幻淫,本回便都见到了.一个身字,妙极,幻身,谁能知道此身是幻呢?情既相逢必主淫:宝玉之欲,逢了可卿之情,岂能不淫?即便幻境,也是意淫,以宝玉地位来说,也是爬灰.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单看表面,既骂荣府,也骂宁府,骂宁府更重些.实际上,更有深意.深意何在?到可卿判词止,读懂地,当然要清那情字了,换句话说要空了.佛家讲,宁住有如须弥山,不住空如芥子,住空比住有还可恶.住有败如来家业,住空更败如来家业.住空者是邪门外道.宁府之宁字,便是静,便是空,书中骂贾敬胡参,莫轻易看过.。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及对应的人物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及对应的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c9447f65af1ffc4ffe47ac8f.png)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及对应的人物(林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永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元春)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贾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史湘云)富贵又为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贾惜春)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木入,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图册判词说明贾宝玉梦随警幻到太虚幻境薄命司,看到贴有金陵十二钗册子封条的大橱,就开橱看了册子中的一些图和题词,即这些又副册、副册、正册及其中的十四首图咏,但不懂它究竟说些什么。
旧称女子为“裙钗”或“金钗”。
“十二钗”就是十二个女子。
在这里,“十二钗”即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册有正、副、又副之分。
正册都是贵族小姐奶奶。
又副册是丫头,即家务奴隶,如晴雯、袭人等。
香菱生于官宦人家,沦而为妾,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入副册。
大观园里女儿们的命运虽然各有不同,但在作者看来都是可悲的,因而统归太虚幻境薄命司。
虚构这种荒唐的情节,固然有其艺术构思上的需要,不能简单地看作宣扬迷信,但毕竟也是一种消极的宿命论思想的流露,它的客观效果是同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与罪恶相矛盾的。
正如鲁迅所说,人物命运“则是在册子里一一注定,末路不过是一个归结:是问题的结束,不是问题的开头。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3aead7bb68a98270fefaa1.png)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一、正册判词之钗黛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
林黛玉有咏絮之才。
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
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这般才女结果怎样?玉带林中挂而已。
也是走向自己的反面。
很多读者都希望黛玉和宝玉结婚,这样写也是一部书,可本义却非如此,本义就是让我们难受,在这难受中去体会人事无常。
一个挂字妙极,令你无限联想。
与那宝玉知心一回,宝玉却与宝钗结婚,挂也不挂?千诗万文,一死皆成梦幻,挂也不挂?千万莫怨,何不示黛玉以死。
宝玉黛玉这般情爱,一个挂字了结,比那死字残忍得多。
死不足惧,挂最悲哀。
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分明便是薛宝钗。
宝钗有停机之德。
停机德,是汉代乐羊子的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
宝钗有这样的德行,结果如何?金钗雪里埋而已。
这样贤慧之女,雪里埋已够残酷,千万莫说有埋应死的话。
土里埋,断死还可;雪里埋,断死便是证据不足。
可这雪里埋,即便不死,象宝钗这样德才兼备的大家闺秀,一心想出人头地者,真还不如死了好受。
真是挖空了心思,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读者。
从诸家批文可断言,宝玉和宝钗成婚了。
宝玉最后出家,正所谓悬崖撒手。
二、正册判词之元春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被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香橼上弓,暗含着元春进宫。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明理。
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
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
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九十五回,元妃死。
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从命理上来说,便是兔年开始。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ac9a0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4b.png)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一、正册判词之钗黛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
林黛玉有咏絮之才。
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
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这般才女结果怎样?玉带林中挂而已。
也是走向自己的反面。
很多读者都希望黛玉和宝玉结婚,这样写也是一部书,可本义却非如此,本义就是让我们难受,在这难受中去体会人事无常。
一个挂字妙极,令你无限联想。
与那宝玉知心一回,宝玉却与宝钗结婚,挂也不挂?千诗万文,一死皆成梦幻,挂也不挂?千万莫怨,何不示黛玉以死。
宝玉黛玉这般情爱,一个挂字了结,比那死字残忍得多。
死不足惧,挂最悲哀。
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分明便是薛宝钗。
宝钗有停机之德。
停机德,是汉代乐羊子的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
宝钗有这样的德行,结果如何?金钗雪里埋而已。
这样贤慧之女,雪里埋已够残酷,千万莫说有埋应死的话。
土里埋,断死还可;雪里埋,断死便是证据不足。
可这雪里埋,即便不死,象宝钗这样德才兼备的大家闺秀,一心想出人头地者,真还不如死了好受。
真是挖空了心思,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读者。
从诸家批文可断言,宝玉和宝钗成婚了。
宝玉最后出家,正所谓悬崖撒手。
二、正册判词之元春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被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香橼上弓,暗含着元春进宫。
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两个人放风筝,两人,是指贾政和王夫人,风筝暗示探春。
大海大船,是说贾政王夫人做主,把探春远嫁到海一带的富贵人家。
才自清明志自高,探春有才有志,连凤姐也不敢小瞧探春。
金陵十二钗判词
![金陵十二钗判词](https://img.taocdn.com/s3/m/d5120421af45b307e871977e.png)
金陵十二钗判词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2、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3、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4、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5、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6、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7、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8、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9、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10、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11、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d98fb80029bd64783e2c23.png)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一、正册判词之钗黛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
林黛玉有咏絮之才。
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
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这般才女结果怎样?玉带林中挂而已。
也是走向自己的反面。
很多读者都希望黛玉和宝玉结婚,这样写也是一部书,可本义却非如此,本义就是让我们难受,在这难受中去体会人事无常。
一个挂字妙极,令你无限联想。
与那宝玉知心一回,宝玉却与宝钗结婚,挂也不挂?千诗万文,一死皆成梦幻,挂也不挂?千万莫怨,何不示黛玉以死。
宝玉黛玉这般情爱,一个挂字了结,比那死字残忍得多。
死不足惧,挂最悲哀。
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分明便是薛宝钗。
宝钗有停机之德。
停机德,是汉代乐羊子的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
宝钗有这样的德行,结果如何?金钗雪里埋而已。
这样贤慧之女,雪里埋已够残酷,千万莫说有埋应死的话。
土里埋,断死还可;雪里埋,断死便是证据不足。
可这雪里埋,即便不死,象宝钗这样德才兼备的大家闺秀,一心想出人头地者,真还不如死了好受。
真是挖空了心思,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读者。
从诸家批文可断言,宝玉和宝钗成婚了。
宝玉最后出家,正所谓悬崖撒手。
二、正册判词之元春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被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香橼上弓,暗含着元春进宫。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明理。
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
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
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九十五回,元妃死。
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从命理上来说,便是兔年开始。
金陵十二钗判词
![金陵十二钗判词](https://img.taocdn.com/s3/m/50dfbe4ea216147916112838.png)
金陵十二钗判词其一:黛玉宝钗。
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
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也有四句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
林黛玉有咏絮之才。
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
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这般才女结果怎样?玉带林中挂而已。
也是走向自己的反面。
很多读者都希望黛玉和宝玉结婚,这样写也是一部书,可作者本义却非如此,作者本义就是让我们难受,在这难受中去体会人事无常。
一个挂字妙极,令你无限联想。
与那宝玉知心一回,宝玉却与宝钗结婚,挂也不挂?千诗万文,一死皆成梦幻,挂也不挂?千万莫怨作者,何不示黛玉以死。
宝玉黛玉这般情爱,一个挂字了结,比那死字残忍得多。
死不足惧,挂最悲哀。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分明便是薛宝钗。
宝钗有停机之德。
停机德,是汉代乐羊子的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
宝钗有这样的德行,结果如何?金钗雪里埋而已。
这样贤慧之女,雪里埋已够残酷,千万莫说有埋应死的话。
土里埋,断死还可;雪里埋,断死便是证据不足。
可这雪里埋,即便不死,象宝钗这样德才兼备的大家闺秀,一心想出人头地者,真还不如死了好受。
作者真是挖空了心思,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读者。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诸家批文可断言,宝玉和宝钗成婚了。
宝玉最后出家,正所谓悬崖撒手。
其二:元春。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香橼上弓,暗含着元春进宫。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明理。
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
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
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九十五回,元妃死。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https://img.taocdn.com/s3/m/7bb5822a5901020207409c7a.png)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其一:黛玉宝钗。
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
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也有四句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
林黛玉有咏絮之才。
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
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这般才女结果怎样?玉带林中挂而已。
也是走向自己的反面。
很多读者都希望黛玉和宝玉结婚,这样写也是一部书,可作者本义却非如此,作者本义就是让我们难受,在这难受中去体会人事无常。
一个挂字妙极,令你无限联想。
与那宝玉知心一回,宝玉却与宝钗结婚,挂也不挂?千诗万文,一死皆成梦幻,挂也不挂?千万莫怨作者,何不示黛玉以死。
宝玉黛玉这般情爱,一个挂字了结,比那死字残忍得多。
死不足惧,挂最悲哀。
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分明便是薛宝钗。
宝钗有停机之德。
停机德,是汉代乐羊子的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
宝钗有这样的德行,结果如何?金钗雪里埋而已。
这样贤慧之女,雪里埋已够残酷,千万莫说有埋应死的话。
土里埋,断死还可;雪里埋,断死便是证据不足。
可这雪里埋,即便不死,象宝钗这样德才兼备的大家闺秀,一心想出人头地者,真还不如死了好受。
作者真是挖空了心思,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读者。
从诸家批文可断言,宝玉和宝钗成婚了。
宝玉最后出家,正所谓悬崖撒手。
其二:元春。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香橼上弓,暗含着元春进宫。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明理。
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
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
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九十五回,元妃死。
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从命理上来说,便是兔年开始。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4cd0d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4.png)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金陵十二钗》是清代作家射雕英雄传的撰写人之一陈抟所写的一部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南明政权武装反抗清朝的故事,十二个女子的命运随着战争的爆发而发生了剧变。
在《金陵十二钗》故事情节结尾处,作者陈抟写下了一篇判词,从道德、伦理、社会等多个方面作出评价。
下面我们将对这篇判词进行解析。
一、判词原文判词如下:前有姚、贾、薛、史四家女,生不逢时运算沦陷。
今有十二翠微,乃国中之良家子弟,岂能复重蹈前人覆辙乎?理宜强记“不忘国耻”,愿天下社稷幸福,遂造厚福,再世则少人能及,此皆南楼女子品德所致。
二、判词解析1. 前有姚、贾、薛、史四家女,生不逢时运算沦陷。
判词的开头提到了“姚、贾、薛、史四家女”,这四位女子在明朝末期为抗清而不惜牺牲生命,其命运沦陷。
此处作者提到这四位女子,是想与十二翠微相较而言,说明十二翠微没有像姚、贾、薛、史四位女子那样被时运所捉弄,也没有完成他们的使命,因此未来需要努力。
2. 今有十二翠微,乃国中之良家子弟,岂能复重蹈前人覆辙乎?接下来作者提到“十二翠微”,强调了她们是“国中之良家子弟”,他们有更优越的条件,理应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不可再犯前人的错误。
3. 理宜强记“不忘国耻”,愿天下社稷幸福,遂造厚福,再世则少人能及,此皆南楼女子品德所致。
判词最后,陈抟强调了“不忘国耻”作为理念,“愿天下社稷幸福”作为目标。
而这种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求为国家与民族“造福”,也需要坚定、高尚的品德“再世则少人能及”,以此张扬出“南楼女子”卓越的品德风范。
三、判词的主题思想陈抟的判词在几句简短的文字里,深刻阐发了《金陵十二钗》的主题思想,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政治伦理和儒家思想的体现。
在这篇判词中,陈抟提醒我们,在不安定的年代,时刻要牢记国家和民族的痛苦,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感,以自己的行动回报国家和民族,同时还体现了作者对南楼女子崇高的敬意和对她们品德风范的高度赞扬。
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与示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陵十二钗判词金陵十二钗判词林黛玉、薛宝钗画:两株枯木(二木为林,指林黛玉),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花相:黛玉—芙蓉(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宝钗—牡丹(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作品注释:“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
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源自才女谢道韫。
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谢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后人用“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
美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对封建制度叛逆,命运凄惨悲壮的写照。
同时也指出贾宝玉对其的牵挂。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贾元春画:一张弓(为“宫”的谐音),弓上挂着香橼(“元”的谐音)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兕)相逢大梦归。
象征物:炮竹(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作品注释: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得见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
古代宫廷花园多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意,寓意宗门人丁兴旺,香火永继。
据红楼专家讲,贾元春应该是在怀孕的之后受到皇帝较多好感和宠幸。
其腹中子估计没有出生就夭折了。
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
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还有一个版本是“虎兕相逢大梦归”。
“虎”和“兕”皆为争权的猛兽,在文中寓意着两种势力的相争,贾元春很可能就是这场政治斗争的一个牺牲品。
贾探春画: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花相:杏花—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象征物:风筝(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作品注释:探春是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
“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
“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他乡,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
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史湘云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花相:海棠—香梦沉酣:只恐夜深花睡去作品注释:“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
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
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
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
“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
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
湘江流逝,楚云飞散,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以及家破的预兆,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妙玉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作品注释:此为妙玉的判词。
《世难容》中有“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跟据原文线索及脂砚斋批语,此处王孙公子指陈也俊。
但“终陷淖泥中”与他无关。
据专家推测,妙玉可能为救宝玉,风尘仆仆赶到瓜洲(《世难容》中“风尘肮脏【āng zāng】”亦是此意),最终却落入有权有势的老色鬼手中,这个“槛外人”终究没有逃出乱世的命运,虽为出家之人,性格品质如金玉一般,因此说“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终陷淖泥中”。
贾迎春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象征物:算盘(天运人工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乱纷纷,只为阴阳数不同)作品注释: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
“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
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和迎春的苦难。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
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
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候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
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贾赦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迎春许配给他,名为结亲实为抵债,任意践踏迎春。
最终“一载赴黄粱”即而一年之后迎春就被丈夫孙绍祖凌辱致死。
贾惜春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象征物:海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作品注释: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
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
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
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
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
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
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四位姐妹名,“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道出了四位姐妹悲惨坎坷的命运。
王熙凤画: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作品注释:“凡鸟偏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
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
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
“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琏对凤姐的态度变化。
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
“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
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贾巧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作品注释:巧儿为王熙凤和贾琏之女,生日为七月初七,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为其取名为巧儿,并说到:“日后长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第一二句“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一句——探佚学认为贾府后来是“一败涂地”、“子孙流散”的,所以说“势败”、“家亡”。
那时,任你出身显贵也无济于事,骨肉亲人也翻脸不认。
当是指被她的“狠舅奸兄”卖于烟花巷。
脂批说:“非经历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揭示出这一情节与作者、批者的生活经历的关系。
第三句“偶因济刘氏”是指王熙凤偶然间发了善心“拔了根汗毛壮了刘姥姥的腰”为巧儿记得阴鸷,刘姥姥为报其恩在巧儿遇难之时将其解救。
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
明指凑巧,暗示巧姐。
恩人,指刘姥姥。
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
得势富贵的时候,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候,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
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实际上把巧姐当做一个幸运者说的。
李纨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花相:梅花—霜晓寒姿:竹篱茅舍自甘心作品注释:首句写到“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
李纨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
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
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
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
“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
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
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
秦可卿画: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判词: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作品注释:判词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
“幻”是虚幻,荒诞。
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暧昧的男女关系。
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
总结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是对红楼梦中身在官宦之家的薄命女子的描述。
各首判词中用隐晦的诗境提前暗示了她们的命运——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摧残下必然“红颜未衰身先死”,照应了文中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也反映了中国千年以来女性的悲哀。
同时也反映出曹雪芹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超凡准确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