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老师实验课堂教育叙事

合集下载

物理老师实验课堂教育叙事

物理老师实验课堂教育叙事

物理老师实验课堂教育叙事在我上高中的时候,物理实验课堂总是让我充满期待和好奇。

每当实验课到来的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坐在教室里,准备开启一次探索物理世界的奇妙之旅。

我还记得有一次,物理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电磁感应的实验。

他把一个大型线圈放在桌子上,接上一个电源,然后拿起一个磁铁,在线圈附近移动。

突然,我们听到了一声刺耳的嗡嗡声,接着,我们看到一束明亮的火花从线圈上冒出来。

我和同学们都惊呆了,我们完全无法理解这其中的道理。

物理老师见我们一脸疑惑的表情,笑着解释道:“这个实验是关于电磁感应的。

当你移动磁铁的时候,磁场也会随之变化。

而变化的磁场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这个电流就会产生电磁力,使得线圈中的电子运动加速,最终冲破空气形成了火花。

”我听了老师的解释后恍然大悟,感叹物理世界的奇妙之处。

在另一次实验中,物理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牛顿定律的实验。

他在桌子上放了一个木板,在木板上放了一个小车。

然后,他拉着小车往后退,我们看到小车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移动,最后撞到了桌子的尽头。

我们大家都觉得很有趣,但是也很好奇,为什么小车会加速?物理老师看到我们的好奇心,笑着说:“这个实验是关于牛顿的第一定律的。

根据牛顿的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就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而不会改变它的速度。

但是,在这个实验中,我给小车一个初始速度,然后撤去了外力,使得小车受到桌子的摩擦力,逐渐减速。

但是由于没有外力的作用,小车实际上不会停下来,而是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牛顿定律的威力和作用。

还有一次,物理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光线的实验。

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孔,然后用一个手电筒照射到小孔上。

我们可以看到,从小孔后面射出一束光线,在黑板上形成了一个亮点。

物理老师解释说:“这个实验是关于光线的直线传播的。

光线是一种波动,它的传播是沿着直线的。

当光线通过小孔时,由于小孔非常小,只有很少的光线能通过,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束亮点。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文章(精选3篇)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文章(精选3篇)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文章(精选3篇)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文章篇1一、反思教学内容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地分配。

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师生互动交流不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

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如我在讲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一章的内容时,按照由浅人深的原则,根据以往授课时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把教材的编排顺序给予调整。

先认识光的折射,再学习透镜,使学生学得轻松。

事实上,教材再舨时也是这样调整的。

因此,有益的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反思教学方式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

它包含课堂气氛是否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热烈等。

同时,还包含内容如何处理,顺序如何安排,语言如何运用,手段如何优化,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如何激发,师生交流如何构建等。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

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课后辅导。

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

注重学法指导,初中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如温度的概念;二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如能量的概念。

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后,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

三、反思教学过程古语说“有的放矢”,教学反思应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陛的行为,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

教师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物理老师实验课堂教育叙事(四篇)

物理老师实验课堂教育叙事(四篇)

物理老师实验课堂教育叙事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课堂进行精心预设。

而实际的课堂是师生、生生不断交往互动的场所,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知识、个性、情感不断碰撞、整合、调适的场所。

所以,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生成状态。

即使教师预设再完美也难以预想到课堂教学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变化。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上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

因此如何有效、巧妙地解决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实践教育智慧,建构开放生成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成为物理教学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由于实验器材的匮乏,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就时常遇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一方面给我的的实验教学带来了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成为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给我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物理老师实验课堂教育叙事(二)上午第三节课,我拎着满满一盒子实验仪器匆匆从实验室赶向初三(1)班的教室,还没进班,就听到里面一片鼓掌声和欢呼声。

“做实验,哈哈……”“看,那是什么?”“咦,那不是吸铁石吗!”……刚进入班级就听到下面学生七嘴八舌的谈论着。

“大家安静,在开始上课前我先强调几点,首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第十六章电磁场的学习了,这一章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师特意准备了很多实验。

”讲到这里,班上顿时又是一片掌声。

“第二”,我继续说道,“大家也知道我们是农村中学,实验器材比较匮乏,所以请大家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器材,有问题请及时举手。

”说完,还是生怕实验过程过于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我又补充道:“还有,如果有同学不按实验规则,随便破坏实验器材是需要照价赔偿的。

”说完,我就正式进入了磁场一章的教学。

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本节课主要的任务是带领大家认识磁体以及通过实验研究磁体的一些性质及特点。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初中物理教育叙事初中物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重要环节。

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物理规律的奥妙,并培养出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初中物理教育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记得有一次,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

我们将一个木块放在倾斜的平面上,并通过改变角度来观察木块的滑动情况。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还亲自动手测量了不同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更直观地理解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加深了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另外,物理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我记得有一次在实验室中,我们进行了一个关于光的实验。

老师让我们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并探讨了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进行思考,我们逐渐认识到光是如何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的,这也让我们明白了光的折射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这个实验激发了我们对于光学的兴趣,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也让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除了实验和观察,初中物理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学习电路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个小小发明实验,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电灯。

通过自己动手组装电路,我们了解了电流的流动和电灯的发光原理。

这个实验不仅让我们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还激发了我们对于科学技术的热爱。

总的来说,初中物理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观察力、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些经历不仅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物理规律,也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初中物理教育叙事(一)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实验。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增加可行的物理演示实验,尽可能得把物理实验搬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中近距离地观察物理现象。

在观察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对这些物理现象进行思考,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从而使物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也更好地掌握物理理论知识。

逻辑思维包含抽象、概括、断定、比较、鉴别、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

学生对生活严谨科学观察与实验带来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果不经思维加工,形成的知识体系,就是一堆混乱无章的东西。

这种对感性材料的思维加工,也是由浅入深的,并根据重要的规律,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如: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过程。

从生活中我们知道运动着的物体一旦不受到推动力的作用,最终就会停下来,所以从表面看,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有力才会有运动。

但是当我们让质量、速度都相同的小车不受动力作用后,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其运动的距离有长有短,水平面越粗糙,物体就越快停下来。

大量的实验后,可归纳出三点:⑴不受推力作用后,物体都不会马上停下来。

⑵物体在运动时,不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受到阻力作用的。

阻力使物体的速度变小。

⑶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就越长。

对归纳出来的观点进一步推理:⑴物体不会马上停下来,说明不受力作用时,物体也可以运动。

⑵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不受阻力时,则运动着的物体就不会停下。

运动不需要力的保持。

从而我们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力改变其运动状态为止。

这个过程不但让学生学习了物理知识,还学习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还经常遇到一个理想化模型的概念,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给学生一定树立模型的概念。

同时,中学物理对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还体现在习题上。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文章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文章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文章作为物理老师,我一直以故事的方式来教育我的学生。

我深知,纯粹的理论和公式对于学生来说往往很枯燥乏味。

然而,通过引入故事和叙述,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于物理的兴趣。

下面是一些我以故事为基础的教育叙述,希望能够为学生们带来新的想法和启示。

故事一:牛顿的苹果几百年前,一位名叫牛顿的年轻人正坐在树下休息。

突然,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正好砸在他的头上。

这一刻,牛顿突然意识到,为什么物体会落地而不是飘在空中。

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最终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通过这个故事,我向学生们解释了牛顿发现引力定律的过程。

我告诉他们,科学家的思考往往源于平凡的生活中的奇遇。

从一个掉下来的苹果中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激励学生们关注身边的现象,思考其中的原理和规律。

故事二:爱因斯坦与相对论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他提出了相对论的理论,这个理论改变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

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非一蹴而就,他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来研究和思考。

在这个故事里,我告诉学生们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特别聪明,但他有一颗坚持不懈的求知心。

他勤奋学习,不断思考,最终开创了新的物理学理论。

通过这个故事,我鼓励学生们不要放弃,要坚持学习和思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

故事三:库仑与静电力库仑是一个生活在18世纪的物理学家,他的贡献之一是揭示了静电的本质。

有一天,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摩擦了一块橡皮棒,突然发现他的头发竖了起来。

他很好奇,开始探究这背后的原理。

通过这个故事,我让学生们了解了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我告诉他们,科学家的思考往往源于观察和实验。

库仑通过观察和实验,揭示了静电的规律,这激励学生们注重观察和实践的重要性。

故事四:玻尔与原子理论在20世纪初,原子理论仍然是一个谜。

人们不知道原子是如何构成物质的,也不知道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而玻尔通过研究和思考,提出了一个可以解释光谱现象的原子模型。

教育叙事--我的物理教学心得(大全5篇)

教育叙事--我的物理教学心得(大全5篇)

教育叙事--我的物理教学心得(大全5篇)第一篇:教育叙事--我的物理教学心得教育叙事--我的物理教学心得在我几年的物理教学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现举一二,和大家交流探讨。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又不容易把握的细节。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不少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枯燥无味,因此物理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恰当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物理课堂上新课的导入唯有新颖别致、出奇制胜,才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中可采用做实验、举实例、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作好了铺垫,从而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在学校里很多地方都普及了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课件制作质量,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际,在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一定要切实做好实验教学,靠讲实验,已经完全不能跟上中考的步伐,中考要求学生要有应变能力,从细节上进行考试,不进行实际实验,很难发现这些细节。

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应当受到关注和优化。

教师的举手投足、语言表情等也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

因为,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等等,都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学中教师的思维习惯、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等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学的实效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譬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设计对学生的物理表达习惯和书写规范性就起着很大的导向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经一度发现这样的现象:我辅导的一个尚志二中的学生的作业很优秀,她的解题步骤,解答格式规范,比我所讲的还好。

我都做不到那么优秀,看来她的作业工整及优秀,非我之功,而是原来教师要求严格,教学规范。

而我亲自教的学生的物理作业、试卷等书写得凌乱潦草、不整洁、不规范,经再三强调收效甚微。

后来经过自我反思,我发现原因是自己造成的。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文章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文章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文章我小时候对物理一直持有一种敬畏之情。

就像很多孩子一样,我对这门神秘的学科充满了好奇和疑惑。

直到上了高中,我才有幸遇到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物理老师——老师李。

老师李是一位身材高大、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看上去既严肃又和蔼可亲。

他总是穿着一件白色的实验服,脖子上挂着一幅厚重的眼镜。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流露出对物理的热爱和尊重。

在老师李的课堂上,我们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探索和思考。

他经常会抛出一些问题,让我们动脑筋想解决方法。

有一次,他给我们出了一个关于力的问题:如果两个人同时推一个画板,它会往哪个方向运动?我们困惑不解,纷纷开始大脑风暴。

老师李看到了我们的困惑,他深思熟虑地说:“力是一个向量,它有方向和大小。

我们要考虑两个人施加的力的方向和大小。

”原来,物理不是只有一个简单答案,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老师李的引导下,我们分析了两个人施加力的方向和大小,最终得出了一个正确的答案。

这个过程虽然简单,但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

老师李没有告诉我们答案,而是倡导我们自己尝试,培养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课堂上的教学,老师李还经常带领我们进行实验。

他认为实验是学习物理的最好方式,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个星期的一节实验课,成为了我们最期待的时刻。

记得有一次,我们进行了一个关于力和摩擦的实验。

老师李带来了一个长长的木板,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

他让我们分成小组,用力推动木板,并记录下所需的力和木板的移动距离。

我们开始尝试了很多次,但结果并不理想。

我们的力量始终无法顺利地使木板滑动。

这时,老师李耐心地观察了一会儿,然后沉思片刻,最后面带微笑地向我们解释道:“摩擦力是造成木板难以滑动的原因之一。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小摩擦力。

”在老师李的指导下,我们用一块滑垫放在木板下面,想着这样木板就会更容易滑动了。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成功地使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感悟范文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感悟范文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感悟范文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感悟小时候,我很喜欢看科学节目,尤其是那些关于物理相关的节目。

我觉得物理科学很神奇,它不仅探究了我们身边很多事物的本质,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当我上初中时,我很开心地知道我将要学习物理。

我的物理老师姓张。

他是一位年轻的老师,给人感觉很亲切。

第一次上他的课时,我很快就被他的讲解吸引住了。

他讲得很通俗易懂,让我对物理这门学科充满了热情。

我记得有一次,张老师讲了一个物理实验。

他在教室里拿出一把小木槌,放在桌子边的铜板上面,然后在木槌的上面轻轻敲了一下。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铜板发出了悦耳的声音。

这是因为铜板的振动造成的,而小木槌则把振动传递到了桌子上,使得桌面上的空气也受到了影响。

形成了波动,并传入我们的耳朵里。

张老师在讲实验时很有表现力,他的语言生动形象,每一个环节都讲得非常详细、贴近我们的生活。

他把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方法解释,让我们理解了物理原理后,往往还会和我们讲述实际的应用故事。

我记得有一次他讲如何使用物理知识推开门窗。

他说推开门窗的本质其实就是施加一个小力量,让门窗开启或者关闭。

而这时我们需要利用杠杆和轮子的物理原理来达到推开门窗的目的。

他还讲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在很久以前,人们使用的是门闩,要是想打开门,需要两个人一起合力。

渐渐地,人们发明了杠杆和轮子,就可以让一个人推动大门了。

这令我深受启发,原来人们想不到杠杆和轮子这些方法,是因为没有经历这些物理知识推动的启示。

通过张老师的教学,我发现物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而这些应用背后,都有着一定的物理知识内容。

而且,这些知识内容都是由许多简单的概念组合而成的。

掌握了这些概念,我们就可以对许多实际的问题进行解决,并且更好地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

从张老师的课上,我从一个对物理一无所知的小孩,逐渐成为一个对物理充满兴趣的学生。

他教授的物理知识,不仅是一堂堂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课程,更像是一本启发性的科普读物。

教育叙事初中物理

教育叙事初中物理

教育叙事初中物理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围绕“教育叙事初中物理”主题展开,旨在通过物理学科的教育叙事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探索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的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往往对理论知识感到枯燥乏味,但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具有很高的兴趣。

因此,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活动和小组讨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如力的概念、能量守恒定律、简单电路等;(2)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物理学史,认识物理学家及其贡献,培养科学素养;(4)通过教育叙事,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育叙事,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提炼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分析物理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利用物理实验、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4)结合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拓宽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提高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3)通过教育叙事,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家的人格魅力,培养勤奋、严谨、创新的品质;(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叙事范文

教育叙事范文

教育叙事范文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有一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名字叫李老师,
是我们学校的物理老师。

李老师是一个非常严格的人,但同时也非常有爱心和耐心。

他对待每一个学生都非常认真,总是尽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物理课上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于是我决定去向李老
师请教。

他非常耐心地给我讲解了很多次,直到我完全明白为止。

他还鼓励我多动脑筋,多思考问题,不要害怕犯错。

他说,“只有在犯错中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

”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另外一次,我在一次物理实验中出了差错,导致整个实验失败了。

我感到非常
沮丧,觉得自己很没用。

但是李老师并没有责备我,而是鼓励我说,“每个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要放弃。

”他还帮助我重新做了一次实验,直到我成功为止。

李老师的教育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他不仅教会了我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
了我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从错误中学习。

他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成功。

在我高中毕业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李老师。

但是他的教诲一直伴随着我,成为
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会永远怀念他,感激他对我的教育和帮助。

我也会将他的教诲传承下去,成为一名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的老师。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感悟范文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感悟范文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感悟范文在我上高中时,曾有一位优秀的物理老师给了我很多教育叙事的感悟。

这位老师的名字叫张老师,他是我们学校物理教学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但他却是我们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物理知识,还感受到了他对物理的热情和教育的用心。

他经常用生动的故事和实验来阐释物理原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有一次,他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他放在讲台上的玻璃杯不断摇晃却始终不倒,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惯性的概念。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兴趣,也让我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

除了教学内容,张老师还注重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常常带领我们进行物理实验,让我们亲自操作仪器,观察现象,分析数据。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物理知识,还培养了实际操作的技能。

张老师还鼓励我们参加物理竞赛,并亲自辅导我们的训练。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们获得了多个奖项,这对我们的自信心和对物理学的热爱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与张老师的相处,我也了解到了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他们需要具备的素质。

首先,老师要有热情和爱心,对学生关怀备至,并以此为基础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老师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经验,能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方式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张老师的教育叙事感悟让我明白了一名优秀的老师不仅需要教授知识,更需要关怀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并帮助他们成长。

我深信,这些感悟将对我未来的教育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成为一名更出色的教育者。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感悟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感悟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感悟作为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不同的老师。

其中,物理老师教育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来谈一谈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感悟。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物理老师并不是那种很强势的老师,他不会强制要求我们做某些事情。

但他和我们的沟通方式很自然,就像朋友一样。

他总是会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帮助我们理解物理知识。

我还记得他曾经为我们讲述过一个有关物理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古老的阿拉伯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如何用一只狗的脚当成比斯克鲁克水银散射器来测量高楼的高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物理学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创新思维。

只要我们用心去尝试,就能发现大自然的各种奥妙。

这位物理老师还经常鼓励我们互相交流。

他告诉我们,物理学是一门团队合作的学科。

这个学科需要我们之间的协作和交流。

我得承认,当时的我并没有特别关注这些话语,但今天,回想起来,这些话语带给了我深深的启示。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慢慢地意识到,学术活动不应该是个人活动。

当集体能够整体发挥最大的潜力时,个人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而这个事实,物理老师一直在我们中间强调。

他鼓励我们尝试着去互相交流、学习。

他相信,这是学术进步的关键。

另外,我还记得,当我曾经在比赛中遇到了一些困难的时候,我的物理老师总是关心着我,鼓励我,帮助我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关注和支持,让我的自信程度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更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还包括心理支持。

在我的物理学习中,这位老师有很多推动力。

他让我认识到,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课本知识的掌握,我们还需要关注创新思维、学术合作、心理支持等方面。

总之,我的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感悟告诉我,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

这些魅力性格存在于老师的趣味,与学科知识相互交织,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萌芽。

希望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老师的教育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希望我们成为更好的学生。

物理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精选13篇)

物理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精选13篇)

物理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精选13篇)物理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篇1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给教师增加驾驭教材的能力提出新的考验。

探究多了,教参内容却少了,如果教师不知新、老教材有何区别与联系,在知识点和挖掘教材的“深度”上就很难根据新教材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创造性地教学,尤其对开放性的探索。

教师观念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新教材要求较高。

其次,讲课模式也提出挑战,新教材内容生动,知识面广,如何把生动的教材,变成生动的课堂,使学生真正学到系统、严密和“适度”物理知识。

评价上,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能否为后继学习进一步奠定良好基础。

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在学习课标上,我们这几年也走出去拜师、学艺方面也下了大力气。

理解了新教材符合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要求,它面向全体学生,希望人人都能获得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同时又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些新知识出现并不一定要求学生掌握很多的物理内容,而是要求学生通过物理的探究活动,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锻炼科学探究物理规律过程的能力。

比如“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凸透镜是一个很简单的光学仪器,却是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关键构件,用两个凸透镜简单组合还能制成一架简易望远镜、显微镜。

还有在教材的安排上说话(声音)、看(眼睛的原理),天气变化(物态变化),简单的电学知识,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到更有价值的、富有实际应用的物理。

另外,新教材内容设置,还有意识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当地的情况,亲自实践,增强学生学习后继知识的积极性。

新教材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亲身经历、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和人格魅力。

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学生死气沉沉、钻牛角尖式的学习少了,代之而来的是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合作探究、交流或者自觉收集信息、数据、资料、探索性实践等活动,学生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后目标也明确了。

如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凸透镜成象”一节,在新教材中特别增加了学生实验的环节,让学生体会虽然是同一个凸透镜,在不同的位置却能成不同的象,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九年级物理教育叙事

九年级物理教育叙事

九年级物理教育叙事作为一名九年级的物理老师,我深感教育之重任。

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们既要面对中考的压力,又要适应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而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好奇、好问,渴望了解这个世界背后的原理。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薄弱或学习方法不当,对物理产生了畏难情绪。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

我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手操作,亲眼见证物理现象的发生。

比如,在讲到浮力的时候,我带领学生做了浮沉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状态,让他们直观地理解了浮力的概念。

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我还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那些难以想象的物理过程。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时,我用动画展示了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使得学生能够轻松理解这一抽象概念。

此外,我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共同探究、讨论问题,学生们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激发出更多的思考和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挑战。

有些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我耐心细致地讲解;有些学生则因为缺乏自信而不敢提问,需要我主动关注并提供帮助。

这些都需要我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们在物理学习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他们不仅在成绩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我将继续致力于物理教育事业,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力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创新者。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激发他们的潜能,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向科学世界的大门。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教育叙事范文10篇初中物理

教育叙事范文10篇初中物理

教育叙事范文10篇初中物理这里有5篇以"教育叙事范文"为题的初中物理设定文章:篇一:如何解释万有引力定律一天课间,小明老师叫我留下来聊会天。

他问我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如何。

我解释说,根据牛顿的理论,万有引力是一种万有的力,所有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会相互吸引。

吸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小明老师补充说,对万有引力现象的解释在今天已有新的见解。

爱因斯坦通过广义相对论,解释万有引力实际上是由时空弯曲造成的。

大质量物体会使时空产生弯曲,其他物体的运动轨迹也因此产生偏转,从而表现为受万有引力的作用。

这一理论已在许多实验中得到验证。

老师的解释帮助我理解万有引力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地位。

原来牛顿理论只描述万有引力的效应规律,而不解释其本质机理。

广义相对论提供了一个更深入和系统的解释框架。

这对我理解科学知识更新迭代的重要性很有帮助。

篇二:初中生活中的惯性定律一天放学回家时,我注意到街角的小摊贩在推着车来回运货。

突然灵光一闪,我意识到这正好印证了惯性定律。

回家后,我与爸爸讲述了这个场景,并试图用初中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

我说,根据牛顿第一个运动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它的运行状态,也就是说如果摊贩不施加推力,小车就会照原有速度持续直线运动;只有摊贩不断推车,才能使小车改变速度或方向。

爸爸点赞我的解释,同时提醒我惯性定律不仅适用于直线运动,在旋转运动中同样适用。

他告诉我,如果让小车开始旋转,而不施加外力,小车也会保持它的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

通过这次生活朴素场景,我进一步理解和牢固掌握了惯性定律,也广泛运用到其它类型的运动中。

篇三:同学会如何应对“下坠体加速度为什么是常数”这一疑问?某天课后,我的小伙伴李华突然问我:“为什么下落物体的加速度会一直保持9.8/2,不论质量大小如何?”当时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建议我们一起研究这一个问题。

我们回顾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受地心引力的大,与它们各自质量的大小成正比。

高中物理教育叙事范文(精选18篇)

高中物理教育叙事范文(精选18篇)

高中物理教育叙事范文(精选18篇)高中物理教育叙事范文篇1一节课的引入正是本节课的知识建构的开始,如何抓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释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这是从教学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学艺术。

为此,本人在教学中就选择课堂引入这一环节进行尝试,也收集一些课堂实例,并整理为以下体会和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案例一:在《超重与失重》这节课的引入,我设计这样两个随堂小实验:(1)用一定宽度的纸带(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使之恰能承受重锤的重力),拴住一个重锤,让学生竖直提着并保持静止,并给学生一个问题:不借助其他器材,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挣断纸带?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让学生亲自实验一下,就会看到,“迅速向上提升重锤或迅速下降时突然停止,纸带断了”,这个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在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重锤对纸带的拉力超过自身重力,这就是超重现象,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展开理性的思考。

(2)准备一台体重计(机械指针型的),请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分别呈现静止、下蹲、起立过程,另一位同学观察体重计的示数变化(有条件的可用摄像头将指针示数转化为视频,展示给全班同学)。

先请同学预测再做实验,结果是静止时指针保持稳定、下蹲过程先减小再增大,起立过程先增大再减小。

学生对示数变化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教师可根据实验体验进行现象分析、过程分析、本质归纳(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应用拓展,这使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源于有意识的实践体验,充分挖掘直接经验和课堂生成的资源,体现物理教学以人为本,源于生活、走向社会。

案例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节课的引入时,设置以下三个小问题:(1)在很平静的水面上,船头垂直指向对岸具有一定速度的小船的运动轨迹?(2)将船的动力关闭,船头垂直指向对岸放在具有一定水流速度的河水中,小船的运动轨迹?(3)如果船头指向不变且有一定的速度,同时行驶在具有一定水流速度的河水中,小船会怎样运动呢?轨迹如何?前两个问题仅是铺垫,我让学生猜猜小船将如何过河,画出轨迹(我用小船的模型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想法)。

初中物理教学叙事

初中物理教学叙事

初中物理教学叙事我是一名初中物理老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实验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次我在课堂上进行的一次令人难忘的物理实验。

这次实验的主题是“平衡的力”。

我事先准备了一些材料和仪器,包括几个木块、一根滑轮、一根弹簧、若干轻石块等等。

我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四到五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都需要完成一项任务,而这些任务都是关于力的平衡的。

这样安排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首先,我向学生们介绍了这次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

我告诉他们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平衡的力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力的大小与方向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也强调实验的安全性,要求学生们佩戴好实验必需的安全设备,并且严禁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危险行为。

然后,我开始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

我首先介绍了每个小组所负责的任务,并解释了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迫不及待地想开始实验了。

我帮助他们将所需的材料分发到每个小组中,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学生们的动作和反应。

他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到实验中,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有的学生举着木块,用力挤压滑轮,观察滑轮的运动情况;有的学生用弹簧将两个木块连接起来,然后测量弹簧的伸长量;还有的学生用轻石块通过滑轮绳索与木块相连,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

他们认真观察、记录,试验了多种方法和思路。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不仅感受到了科学的乐趣,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结束后,我组织了一次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

学生们向其他小组展示了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解释了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通过讨论,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发现了一些实验中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

我在其中扮演着引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提出一些问题和指导学生们思考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物理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初中物理教师教育叙事一

初中物理教师教育叙事一

初中物理教师教育叙事一初中物理教师教育叙事一那次是学习声音的传播吧,由于课程开始时间不长,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课本上的内容呈现方式略微作了些变动。

首先,学生们通过一些游戏活动,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空气中的传播。

接着,我向正兴高采烈的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在“没有物质”的空间——真空中声音能不能传播呢,学生们茫然了,有说大概能,有说大概不能,还有干脆说不知道。

大家纷纷把眼光投向了我。

“今天,我们来过把瘾,当一回科学家,一起来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教室里更加热闹了~学生们奇思妙想不断涌现:“可以在太空中,发出声音……”“你能到太空中去吗,”“做一个铁屋子,用机器把空气抽掉,然后在屋子中发出声音……”“铁屋子不好做,再说,没有空气,你怎么能在里面呢,”“人在屋子外面,可以在铁屋子上装玻璃窗,里面用机器发出声音”“怎么知道声音能不能传播呢,”“里面放一个录音机”“录音机不一定要在里面~”,“是呀~”“人站在外面听就行了~”“那也不一定得用铁房子呀,用一个大玻璃瓶子不就行了吗~”,“真聪明”“发声的东西放在瓶子上,可瓶子也能传声呀”“让它浮起来~”,“记住,瓶子里没有空气~”“用磁悬浮”,“用超导体”,……“把小收音机吊起来”大家似乎没有什么意见了。

当时,恰好我们有一个用易拉罐和棉线做成的“土电话”。

我将门关起来,让一个学生站在教室门外,用它传话,另一同学收[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听。

当线拉紧时就听清说话声,松开线时就听不到了~“吊起较重的收音机会把线拉紧,得用轻的声源~”“用音乐卡片上的芯片~”我对此设计,表示肯定。

再让学生对比课本上的设计图,学生们脸上都露出愉快的表情,感受到了成功的无比快乐。

“可是,我们没有抽气机,怎么办呢,”我说。

“可以用注射器嘛~”,“注射器是不能一次将瓶子中气体抽完的”一个同学大声说:“我将音乐芯片直截放在大注射器中~”“真是好注意~”“在瓶子里装些水”一同学激动地说,“上次,我们家热水瓶中装过开水后,塞紧了瓶塞,过了几天瓶塞再也打不开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老师实验课堂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

本文为大家带来关于物理老师实验课堂的教育叙事,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别让“意外”搅了“教学”的局
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课堂进行精心预设。


实际的课堂是师生、生生不断交往互动的场所,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知识、个性、情感不断碰撞、整合、调适的场所。

所以,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生成状态。

即使教
师预设再完美也难以预想到课堂教学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变化。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
化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上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

因此如何有效、巧妙地解决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实践教育智慧,建
构开放生成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成为物理教学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为
一名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由于实验器材的匮乏,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就时常遇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一方面给我的的实验教学带来了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成为课堂中鲜活
的教学资源,给我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案例描述
上午第三节课,我拎着满满一盒子实验仪器匆匆从实验室赶向初三1班的教室,还没
进班,就听到里面一片鼓掌声和欢呼声。

“做实验,哈哈……”“看,那是什么?”“咦,那不是吸铁石吗!”……刚进入班级
就听到下面学生七嘴八舌的谈论着。

“大家安静,在开始上课前我先强调几点,首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第十六
章电磁场的学习了,这一章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便于大家理解
老师特意准备了很多实验。

”讲到这里,班上顿时又是一片掌声。

“第二”
,我继续说道,“大家也知道我们是农村中学,实验器材比较匮乏,所以请大家在
实验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器材,有问题请及时举手。

”说完,还是生怕
实验过程过于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我又补充道:“还有,如果有同学不按实验规则,
随便破坏实验器材是需要照价赔偿的。


说完,我就正式进入了磁场一章的教学。

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本节课主要的任务是
带领大家认识磁体以及通过实验研究磁体的一些性质及特点。

在教学进行到一半时,我就
让课代表将磁体,大头针等实验器材分发到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按照课本要求进行探究。

班上顿时热闹了起来。

“请大家按照课本要求进行实验!”我又提高分贝在班上强调了一遍。

突然“啪”的一声,班上顿时静了下来,所有的眼神顿时盯着一个人——小丁同学!
“怎么回事?”我第一时间质问道。

“老师,我不是故意的。

”看着地上裂为两段的条形磁体,小丁委屈的说道。

“没用了!”“要赔钱啰!”“刚好裂成两半,一半一个磁极!”下面的同学开始讨论
了起来。

当时的我十分生气,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正准备好好训斥小丁一顿时,我忽然想
起了《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请平移到我这里来》的文章,讲得就是教师如何正确处理
课堂上发生的一件突发事件。

“这不正是一个相似的事件吗?如果我当众训斥了小丁,对
小丁的伤害会有多大?以后他还会用心去实验吗?如果学生因为怕损坏器材而不敢去用心实验,辛苦准备的实验还有什么作用?”想到这里我就接着大家的议论声反问了一句:“这
个条形磁铁还有用吗?”
“肯定没用了。

”小胡确定的说道。

作为学习委员的他思维一向比较敏捷。

“为什么呢?”我继续反问道。

“我们刚刚学过,一个磁铁应该有两个磁极,现在这个条形磁铁裂为两半,一半红一
半蓝,每一半只有一个磁极,所以肯定没有用了,除非用胶水把两半连接起来,才能重新
成为一个磁铁。

”小胡不无得意的说道。

“我也同意”“肯定没用了”……下面声援小胡的不在少数。

“真是这样的吗?刚好老师这里还有几块断裂的磁体,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说明问题吧”我顺势引导。

顿时,下面又开始忙活起来。

不一会儿,刚才在下面一直声援小胡的班长小王突然站
起来说道:“老师,断裂的一半还是有两个磁极,你看。

”说着,举起手中的半块磁体,
只见两端各挂了长长一串大头针。

其他小组见状,也都纷纷拿起手中的半块磁体试验起来。

“原来没有坏啊!”“现在是一块磁体变成两块了啊!”下面又开始议论起来。

见状,我顺势开玩笑的说道:“看样子小丁非但没有破坏我们的磁体,还给我们多创
造出一个磁体啊!不过我们现在的磁体是刚好够用,同学们可别再创造出那么多新小磁体了。

”这时小丁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只见下面笑成一片……
案例反思
1.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最好的
方法是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

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
好的教师。

”学生对课本中的理论学习缺乏主观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同时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容易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原来
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
的过程中,借助实验更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惯性”一节中“用直尺打棋子”和“拉小车,木板倾倒”的实验;“大气压强”
一节中“覆杯实验”和“马德堡半球实验”等等,这些实验都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
程中,我们时常以实验设备不足、实验现象不明显、时间不允许等等各种理由借口剥夺了
学生实验的权利,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在我们剥夺学生实验权利的同时也一并带走了学
生学习的兴趣与渴望。

直到现在,当我拎着实验器材走进教室,学生为实验而鼓掌兴奋的
场景依然让我难以忘却。

2.以人为本,从细微处关注学生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
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
发挥作用。


“以人为本”就是这种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
学生为本,以每一个学生为本。

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需要全体教师加以落实的
要求。

“以人为本”还需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
身发展服务。

实验过程中,专心于实验探究的小丁一时疏忽不小心损坏了一块条形磁铁,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的时候,他愣住了,并本能地想道歉。

这个时候,他已经
认识到问题,还有些担心。

虽然之前我多次强调实验纪律,但是当时如果我对他严厉训斥
一顿,杀鸡骇猴,也能让大家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更为注重实验纪律和实验器材的保护。

不过,对于小丁学生来说,不仅伤害其自尊,同时也挫伤了其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他的
成长与发展。

受到《请你平移到我这里来》这篇文章的启发,我当时灵机一动,顺势引导,用让学生出乎意料的方法处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意外”得到巧妙处理,既保护了
小丁的自尊心,又额外的达成了下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以每一个学生为本不容易,不仅要
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巧妙的教育方法,从小事着手,从意外
开始,从细微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题,提高教学效率
钟启泉教授曾说:“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
不变的程式。

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
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小丁的意外事件,
虽然打破了我的预设,但却带给我额外的惊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更让我顺势
达成了超出预定的教学目标。

所以,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课前精心的预设是课堂精彩生成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由于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预设,这也是有效课堂教学开展的前提,因此要重视预设。

其次,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再精心的课前预设也无法预知全部的课堂生成。

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

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灵活应对,有时意外的“生成” 也许反而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因此,只有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进行有机融合,即弹性“预设”,善待“生成”。

让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活力,课堂才能鲜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