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宫颈癌诊治年度进展(全文)

合集下载

两癌筛查年度总结(3篇)

两癌筛查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工作背景近年来,乳腺癌和宫颈癌(以下简称“两癌”)已成为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为了提高女性健康水平,降低“两癌”发病率,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广“两癌”筛查工作。

本年度,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两癌”筛查工作,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女性对“两癌”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2. 实现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全覆盖,降低“两癌”发病率。

3. 加强筛查机构建设,提高筛查质量。

三、工作措施1. 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开展“两癌”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女性对“两癌”的认识。

2. 筛查对象:针对适龄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开展“两癌”筛查。

3. 筛查机构:加强筛查机构建设,提高筛查设备和技术水平。

4. 筛查流程:优化筛查流程,确保筛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5. 质量控制:严格执行筛查标准,确保筛查结果准确可靠。

6. 跟踪随访:对筛查异常者进行跟踪随访,确保及时发现和治疗。

四、工作成效1. 宣传教育:本年度,共开展“两癌”防治知识讲座1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提高了女性对“两癌”的认识。

2. 筛查对象:本年度,共筛查适龄妇女10万人次,筛查覆盖率达到了95%。

3. 筛查质量:本年度,筛查机构严格按照标准开展筛查工作,筛查结果准确可靠。

4. 跟踪随访:对筛查异常者进行跟踪随访,及时发现并治疗了10余例“两癌”患者。

五、存在问题1. 部分地区“两癌”筛查覆盖率仍有待提高。

2. 部分筛查机构设备和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3. 部分女性对“两癌”筛查的重视程度不够。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1. 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女性对“两癌”的认识。

2. 完善筛查机制,提高筛查覆盖率。

3. 加强筛查机构建设,提升筛查设备和技术水平。

4. 加强对筛查异常者的跟踪随访,确保及时发现和治疗。

5. 深入推进“两癌”筛查工作,为保障女性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第2篇2023年,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健康问题,将“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积极开展两癌筛查工作。

宫颈病变诊断中HPV检测、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宫颈活检的研究进展

宫颈病变诊断中HPV检测、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宫颈活检的研究进展

宫颈病变诊断中HPV检测、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宫颈活检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宫颈病变;HPV检测;液基细胞学;阴道镜;宫颈活检目前女性癌变病症中宫颈癌发病率占据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属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

我国临床中发现宫颈癌新发例数可达到每年13万人次,占同年度全球宫颈癌总比25%,这其中每年因宫颈癌病变致死者可达到2-3万人。

当前我国临床宫颈癌的患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发展, HPV感染病发进展至宫颈癌的过程极为漫长,病变病程可达到10-15年之久,即通过病变程度划分为HPV 感染、CINⅠ、CINⅡ与CINⅢ的逐步病变持续恶化至宫颈癌的过程。

高危型HPV长时间持续感染导致细胞分化失调到不典型增生到原位癌,最后发展为浸润性宫颈癌。

因此在临床中对于伴有HPV感染或是CIN病变者,均可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来防控HPV感染的高危病变,遏制患者CIN的病变恶化,为后期宫颈癌的预防提供必要的基础,对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当前临床中所采取的HPV检测、液基细胞学、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等防控宫颈病变的诊断方式做相关综述,探析现阶段宫颈病变的筛查检出研究进展。

1 HPV感染情况目前多项宫颈癌病理因素调查证实,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自身性生活不洁,生活习惯紊乱、吸烟等问题密切相关。

而CIN的诱发以及病情恶化则是HPV感染、疱疹病毒感染以及HIV感染等所致,特别是CIN患者在长时间持续性的高危型HPV感染可造成CIN恶化突变至宫颈癌。

因此对高危型HPV的定期性筛检能够有效评估患者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作为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病毒,具有种属特异性,包含约8000个碱基对,其中包括8个早期开放读码框架(E1-E8),2个晚期读码框架和1个非编码长控区。

在早期开放读码框架中,E6和E7基因对细胞生长刺激最为重要,E6、E7编码的E6、E7蛋白分别与抑癌基因p53和Rb结合,引起细胞增殖失控,抑癌基因对DNA的损伤修复功能丧失,导致癌前病变及癌症的发生[1]。

NCCN子宫颈癌2021年第一版更新(完整版)

NCCN子宫颈癌2021年第一版更新(完整版)

NCCN子宫颈癌2021年第一版更新(完整版)离2021年差不多还有三个月时间,NCCN就于2020年10月2日推出2021年第一版(version 1.2021)宫颈癌指南。

修订内容,最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cervix,NECC)的管理,一是妇瘤患者生存原则。

关于NECC管理,增加两个流程图(CERV-13)和(CERV-14),比较详尽地介绍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过程;在CERV-A病理学原则部分,增加了针对NECC的新章节,阐明对NECC组织学描述和免疫组织化学的建议;在宫颈癌系统疗法部分,增加了针对NECC的方案。

这些变化,很难说是什么重大进展,但指南制定者全面梳理了与NECC相关内容,提出诊疗建议,无疑对指导临床实践大有裨益。

至于患者生存原则,CERV-G部分用一页篇幅介绍妇瘤存活者管理的概况。

其他的变动,主要是修改术语,处置建议选项排序调整,等等。

讨论部分,应该是指南的重点之一,但并无修正,而上一次更新是在2019年3月29日。

总论•增加了治疗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cervix,NECC)的新的流程图(algorithm)。

(CERV-13)和(CERV-14)•妇瘤患者生存原则:这是讨论妇科癌症患者身体和社会心理影响以及如何管理临床方法新章节。

(CERV-G)•在所有流程图中“盆腔淋巴结解剖(dissection)”改为“盆腔淋巴结切除术(lymphadenectomy)”。

•在所有流程图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解剖”改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cervix,NECC)的新的流程图(algorithm)---CERV-13)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cervix,NECC)的新的流程图(algorithm)---CERV-14妇科肿瘤生存原则(CERV-G)身体影响(effect)•妇科癌症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化疗、激素治疗、放射治疗和/或免疫治疗。

最新宫颈癌免疫治疗年终盘点:二线治疗篇2023

最新宫颈癌免疫治疗年终盘点:二线治疗篇2023

最新宫颈癌免疫治疗年终盘点:二线治疗篇2023H景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位于乳腺癌之后。

我国宫颈癌患者中位发病年龄是51岁,但主要好发于2个年龄段,以40-50岁为最多,60-70岁又有一高峰出现,20岁以前少见。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在逐渐降低,有年轻化趋势1o既往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可以提高二线或更后线复发难治性宫颈癌的ORR,改善预后。

二线或更后线复发的治疗临床上无标准治疗方案,缺少有效药物。

因此,积极探索二线治疗方案,对于进一步提升复发难治性宫颈癌预后具有极大意义2O现就2023年度宫颈癌领域二线治疗进展进行盘点,以期能为临床实践带来新的思考。

217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针对复发难治性宫颈癌二线治疗提高生存获益217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2期研究,共纳入360例粕类化疗后进展/复发、既往全身治疗不超过2线、ECOGPS0-1的鳞状细胞癌、腺癌或腺鳞状细胞癌。

在随机分组时,共194例入组,分别有105例、54例、35例接受卡瑞利珠单抗(200mgIVQ3W)+法米替尼(20mgPOQD)、卡瑞利珠单抗单药、研究者选择的化疗,以评估三个队列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中的疗效。

其中,卡瑞利珠单抗最多用药2年,化疗组由于研究设计的变更停止部分原计划人群的招募。

研究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BICR 评估,仅在联合队列及单药队列中评估),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ORR(研究者评估)、疾病控制率(DCR)及缓解持续时间(DOR)等。

结果显示,联合组ORR高达41%(BICR评估),联合组、单药组、化疗组的DCR分别为74.3%s53.7%和42.9%;DOR分别为13.8个月、13.1个月、6.9个月,6个月DOR率分别为83.7%s88.9%s75.0%o联合组也实现了显著更优的PFS与OS,联合组、单药组、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1个月、4.1个月、2.9个月,联合组与单药组间存在显著差异(HR0.5,P=0.0003);三组的中位OS分别为20.0个月、NR x15.8个月,6个月OS率分别为90.5%、86.5%s75.4%o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无论是ORR还是PFS,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显著提高了抗肿瘤活性,有望成为二线治疗的新疗法3O图1217研究中,不同治疗组的肿瘤缓解情况PFS(研究看评估)---- 卡明玲∙t¾*i14■附■—K・科II r・眄—研充的您。

宫颈癌新数据分析报告(3篇)

宫颈癌新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措施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最新宫颈癌数据分析,旨在揭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风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现状,为我国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1. 发病率与死亡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50万新发宫颈癌病例,每年约有30万女性死于宫颈癌。

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新发病例约10万,死亡病例约3万。

2. 年龄分布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2岁,较以往有所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宫颈癌年轻患者比例有所上升,35岁以下女性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3. 地域分布宫颈癌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我国宫颈癌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

此外,宫颈癌在北方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

三、宫颈癌的风险因素1. 性传播感染性传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

研究表明,90%以上的宫颈癌与HPV感染有关。

2.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吸烟者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饮酒者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是不饮酒者的1.5倍。

3. 妇科疾病妇科疾病,如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等,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此外,多次妊娠、早产、人流等不良生育史也是宫颈癌的重要风险因素。

4.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遗传易感基因等遗传因素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四、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1. 诊断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宫颈细胞学检查:包括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查。

(2)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通过检测HPV感染情况,评估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和预防研究进展

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和预防研究进展

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和预防研究进展[摘要]: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存在明显的区域、人种等差异,在发展中国家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

病毒感染、性行为、早产多产等因素导致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目前,预防宫颈癌的最有效措施包括HPV疫苗及早期筛查发现宫颈病变。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 avirus,HPV )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WHO建议全球实施HPV疫苗的推广。

通过开展适宜的筛查技术提高了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率,从而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率,全球各国通过不断加强完善宫颈癌前筛查三级预防体系,宫颈癌有望逐渐被人类消灭。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癌前状态;高危因素;三级预防。

[中图分类号] C320.3110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目前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估计有60.4万例女性诊断宫颈癌,其中约一半死于宫颈癌。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0年全国癌症中心年度工作报告》显示宫颈癌是我国女性高发癌症的第6大高发肿瘤,且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及年轻化趋势,因此对该疾病的防控至关重要[1]。

2021年WHO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第2版)》[2],对宫颈癌高度重视,以指导临床工作。

宫颈癌预防筛查的社会经济效益大于治疗的效益,其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正是由于这个过程,宫颈癌的预防筛查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宫颈癌的筛查预防使宫颈癌发病率下降50%。

本文拟就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及宫颈癌的预防进展做一综述。

1.宫颈癌的高危因素随着经济发展,个体性行为方式及思想的改变,导致性生活混乱、早孕、多育、遗传,口服避孕药,人口流动性增大,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使宫颈癌的危险暴露因素增加,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大部分国家出现宫颈癌高发于经济地位低及文化程度低的妇女,另外与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与患阴茎癌及其他生殖器肿瘤或其性伴侣有宫颈病变的高危男性性接触等因素有关。

晚期复发性宫颈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

晚期复发性宫颈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
神 经 营 养 酪 氧 酸 激 酶 (neur〇tr〇phic tyrosine kinase, N T R K ) 基 因 是 编 码 T R K ( 酪 氨 酸 激 酶 )蛋 白 的 基 因 。 T R K 家族蛋白是酪氨酸激酶,T R K s 蛋白很少在神经组 织 外 表 达 ,但 是 T N R K 基 因 与 其 他 基 因 融 合 后 ,T R K 融
恩曲替尼是2019年 F D A 批准的第一种选择性耙向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1 ,R 0 S 1 ) (—■种肉瘤致癌因子-受 体 酪 氨 酸 激 酶 编 码 基 因 )和 N T R K 融 合 的 治 疗 药 物 。 2 0 1 9 年 6 月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发布了恩曲替尼治疗成 人 实 体 瘤 和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C N S ) 转 移 瘤 的 积 极 研 究 结 果 ,该 结 果 来 源 于 名 为 ALKA3724)01、S T A R T R K - 1 和 S T A R T R K - 2 的 3 项临床 试 验 数 据 的 综 合 分 析 。最近文 献 8]对 上 述 3 项 临 床 试 验 数 据 进 行 汇 总 分 析 ,R 0 S 1 融 合 阳 性 (R0S1 + )患 者 中 ,发 生 C N S 转 移 患 者 的 0 R R 达 73_ 9 % ( 9 5 % C/: 51. 6%-89. 8 % ) , 无 进 展 生 存 期 (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 达 13. 6 个 月 ;未 发 生 C N S 转 移 患 者 的 0 R R 达 8 0 % ( 9 5 % ( :/: 6 1.4%9 2 . 3 % ) ,PFS 达 26. 3 个 月 。N T R K 融 合 阳 性 (N T R K + ) 患 者 中 ,发 生 C N S 转 移 患 者 的 0 R R 达 50. 0 % ( 9 5 % C/: 21. l%-78. 9 % ) ,PFS 达 7.7 个 月 ,O S 达 14.3 个 月 ;未 发生 C N S 转移患者的 0 R R 达 5 9 . 5 % ( 9 5 % ( :/:43.3%74. 4 % ) ,P F S 达12_ 0 个 月 ,0 S 达 20. 9 个 月 ,得 出 结 论 , 恩曲替尼用于N T R K 基因融合阳性的局部进展或转移

2020年宫颈癌进展盘点—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

2020年宫颈癌进展盘点—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

2020年宫颈癌进展盘点—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宫颈癌进展盘点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尽管面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宫颈癌领域的防控也在不断推进。

由于宫颈癌病因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即宫颈癌预防性疫苗已经上市多年,宫颈癌筛查和癌前病变诊断有多年的成功经验,宫颈癌的治疗有成熟的规范,可以说宫颈癌是当代唯一具有完整的肿瘤防治策略的癌种。

2018年5月19日,WHO总干事谭德塞提出全球消除宫颈癌的目标。

2019年2月,WHO宣布加速消除宫颈癌的威胁。

2020年11月17日,世界卫生大会上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1]。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194个国家根据这项决议首次承诺消除宫颈癌。

其实现主要通过三个关键措施(即实施三级预防策略:疫苗接种-宫颈癌筛查-宫颈癌治疗),达到宫颈癌发病率小于4例/10万女性的指标;而要达到这一指标,需在2030年实现“90-70-90”目标(即,90:90%女孩在15岁之前全程接种宫颈癌疫苗;70:70%女性在35-45岁,接受至少1次高质量的筛查;90:90%已罹患宫颈癌的女性得到治疗和关怀)。

实现这个目标将使全世界所有国家走上消除宫颈癌的道路,到2050年减少40%以上宫颈癌新发病例和500万相关死亡病例。

我国宫颈癌的发病形势不容乐观,尽管多年来我国加强了宫颈癌的防治工作,但宫颈癌仍在严重威胁我国女性的健康,并有发病率增高和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0年全国癌症中心年度工作报告》,在我国,宫颈癌仍为女性癌症的第六大高发肿瘤,死亡率仍位于女性恶性肿瘤的第八位。

2018年,中国宫颈癌新发病例106 430例,死亡病例47 739例[2]。

实现消除宫颈癌的战略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01一级预防——推进HPV疫苗的接种中国健康女性HPV感染情况。

2019年,一项纳入了198项研究的中国系统性综述显示,中国25~45岁女性高危型HPV的感染率达19.9%[3]。

146 例宫颈癌的临床分析与护理评价

146 例宫颈癌的临床分析与护理评价

146 例宫颈癌的临床分析与护理评价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病例的临床特点、所采取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探讨预防和及早发现宫颈癌的途径。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46 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护理情况。

结果研究对象宫颈癌发病年龄集中在40 ~ 69岁三个10 年年龄段,占整体人群比例为83.56%,说明40 岁左右及以后必须重视宫颈癌的筛查与预防。

结论重视临床症状,及时治疗宫颈疾病,可以阻断宫颈癌的发生或早期发现宫颈癌;晚婚、少育、注意性卫生是预防宫颈癌的可靠措施;通过相应治疗、护理措施,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II-CINIII;护理【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2-0060-02宫颈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恶性肿瘤, 当前发病率已经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二位[1],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占全世界宫颈癌发病人数的1/3,2012 年宫颈癌筛查新指南建议,宫颈癌筛查因从21 岁开始 [2]。

宫颈癌患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年龄波动在35 ~ 39 岁和60 ~ 64 岁[3]。

一般认为,宫颈癌在发生浸润前几乎可全部治愈,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5 年存活率的关键[4]。

通过对我院146 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析,采取相应治疗、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 年1 月1 日~ 2014 年12 月31 日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共计146 例。

其中8 例为门诊宫颈活检为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II-CINIII,术后发现宫颈癌,占总数的5.48%,所有病历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宫颈癌。

发病年龄最大85 岁,最小30 岁;婚育龄最小16 岁;孕次最多者11 次;产次最多者9 次;1 例30 岁,有人流史,无分娩史;1 例系第二胎顺产后30 天,因阴道流血就诊,确诊宫颈癌。

宫颈癌项目半年工作总结

宫颈癌项目半年工作总结

一、前言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为了提高妇女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宫颈癌防治工作。

本年度,我单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面开展了宫颈癌项目工作。

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进展1. 宣传教育(1)开展宫颈癌防治知识讲座,提高群众对宫颈癌的认识。

(2)利用多种渠道,如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电视等,普及宫颈癌防治知识。

(3)联合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宫颈癌防治宣传活动。

2. 宫颈癌筛查(1)对目标人群进行宫颈癌筛查,确保筛查覆盖率。

(2)针对筛查结果异常者,及时进行跟踪随访,确保早诊早治。

(3)对筛查结果正常者,进行健康指导,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3. 诊疗服务(1)对宫颈癌患者提供规范化诊疗服务,提高治愈率。

(2)加强医疗团队建设,提高诊疗水平。

(3)开展宫颈癌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4. 合作交流(1)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

(2)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宫颈癌诊疗水平。

(3)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宫颈癌防治水平。

三、存在问题1. 宣传教育力度不够,部分群众对宫颈癌防治知识了解不足。

2. 部分地区筛查覆盖率较低,存在漏筛现象。

3. 宫颈癌诊疗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诊疗水平有待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宫颈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2. 提高筛查覆盖率,确保宫颈癌早诊早治。

3. 加强宫颈癌诊疗资源整合,提高诊疗水平。

4. 加强合作交流,引进先进技术,推动宫颈癌防治工作。

总之,宫颈癌项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实现宫颈癌防治目标而努力奋斗。

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有 其他 指标 无法 比拟 的优 势 。
由于其 涉及 较 多主 观 因素 . 心理 情感 状 态 、 如 社 会 状态 等 , 得 生活 质量 的评 价 更具 复 杂性 , 使 不如 传
统 指标 简单 、 直接 、 行 。目前生 活 量研 究 , 易 仍无 一
国 际妇 产 科 学杂 志 2 1 年 1 第 3 01 2月 8卷 第 6期 JIt bt yeo, ee b r 0 1V 13 , o 6 n s tG n clD cm e 1 , o. 8 N . O e 2
adG n cl y O s tc n y eo g opt F a e t ,h ga 0 0 1 C i n ye o g , btr s dG ncl H si lf n a£ i S a hi 0 1 ,hn o ei a o y ao d y n 2 a
C r s o d n uh r LU i E ma l x n u 8 a o . o o r p n i ga t o : e n. - i: i l 9 @y h o c n
个 生 存期 的生 活 质量 。 目前 , 多癌症 患 者都 获得 了 众
较 高 的生 存率 , 瘤 生存 期 明显 提高 , 统 的预 后 评 无 传 价指 标如 生存 率 、生 存 时 间和 中位 生存 期 等 已不 能
满 足 医生 和 患者 的需 求 , 此迫 切需 要 一个 全 面 的 、 因
p g e so e t n n e ic e sn u vv l ae C r ia a c r st es c n o o r r s f r ame t d t r a i g s r ia t. e vc c e e o d c mmo y e oo ia a c ri me . t a h n r l n ih n g n c lgc c n e wo n l n

2002~2022_年我国宫颈癌研究进展及其可视化分析

2002~2022_年我国宫颈癌研究进展及其可视化分析

Statistics and Application 统计学与应用, 2023, 12(1), 78-88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sa https:///10.12677/sa.2023.1210102002~2022年我国宫颈癌研究进展及其 可视化分析张晶晶,邬春秀,金志刚*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收稿日期:2023年1月16日;录用日期:2023年2月6日;发布日期:2023年2月20日摘 要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对宫颈癌病理机制的深入了解及其潜在治疗方案的积极探索,有望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有效的干预策略。

本文借助科学文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和CNKI 数据库,对我国宫颈癌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等进行综合全面的汇总。

以宫颈癌作为关键词,检索到2002~2022年所收录的27,964篇期刊论文。

分析显示,宫颈癌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在2002~2019年间呈现一个逐年增长趋势,提示这段时间宫颈癌研究获得越来越多关注。

然而2019年之后发文量有所下降,研究热点也逐渐从患病之后的疾病治疗转为患病前的预防筛查为主。

我国对宫颈癌的研究模式主要是以高校附属医院为主,高校研究为辅,相应的发文作者也主要是医院和高校的相关科研人员,研究内容和方向与社会需求、技术发展等契合良好。

本文有助于相关科研人员了解宫颈癌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控宫颈癌研究热点变化,并为其制定相关科研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Citespace ,宫颈癌,可视化分析Progress and Visual Analysis of Cervical Cancer Research in China during 2002~2022Jingjing Zhang, Chunxiu Wu, Zhigang Jin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Received: Jan. 16th , 2023; accepted: Feb. 6th , 2023; published: Feb. 20th, 2023*通讯作者。

2024年中心卫生院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工作总结

2024年中心卫生院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工作总结

2024年中心卫生院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工作总结本年度,中心卫生院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成功完成了宫颈癌检查工作,为妇女朋友们提供了可靠的健康保障。

首先,我们在项目的开展和组织上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任务分工和责任,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团队,每个成员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协作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我们加强了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了项目知晓率。

我们组织了宣传活动和健康教育讲座,向广大妇女普及了宫颈癌的相关知识,引导她们重视健康,积极参与宫颈癌检查。

我们还通过社交媒体和宣传册等渠道,扩大了项目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妇女前来参检。

第三,我们优化了检查流程,提高了服务质量。

我们引进了先进的宫颈癌检查设备,确保了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优化了预约和排队流程,减少了妇女等待的时间,提高了她们的满意度。

我们还加强了对检查结果的解读和咨询,为妇女提供了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帮助她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最后,我们加强了与相关合作机构和专家的合作,提高了专业水平。

我们与医院、疾控中心等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分享资源和经验,共同推动宫颈癌检查工作的发展。

我们还邀请
了专业的宫颈癌专家参与项目,提出宝贵的建议,为妇女提供更为精准的检查和诊断服务。

综上所述,2024年中心卫生院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服务质量,为妇女朋友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4版年度(最全)宫颈癌教案

2024版年度(最全)宫颈癌教案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提高 身体免疫力,预防宫颈癌。
11
患者日常管理与教育
心理支持
健康教育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助其积 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向患者和家属普及宫颈癌的相关知识,包括 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
定期随访
生活指导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复 发或转移等异常情况。
随访1次。
2024/2/2
复查项目
包括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 HPV检测、影像学检查等,以评估 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
随访内容
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心理状况及生 活质量改善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 和帮助。
22
05 宫颈癌患者生活 质量评估与改善 策略
2024/2/2
23
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生理指标
2024/2/2
14
放射治疗原理及适应证
放射治疗原理
利用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使肿瘤细胞坏死、脱落,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024/2/2
适应证
适用于各期宫颈癌,尤其是晚期或无法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 可单独应用,也可与手术、化疗联合应用。
15
化学治疗药物治疗方案
• 化学治疗药物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 等因素,选择单药化疗或多药联合化疗。常用化疗药物有顺铂、 卡铂、紫杉醇、氟尿嘧啶等。化疗途径包括静脉给药和动脉灌 注等。
总结疫苗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数据,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2024/2/2
03
宫颈癌疫苗的研发新进展
关注新型HPV疫苗的研发动态,如治疗性疫苗、多价疫苗等。

2021年HPV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全文)

2021年HPV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全文)

2021年HPV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全文)一、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概述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属于性传播感染。

HPV病毒是小DNA病毒,主要侵犯鳞状上皮的基底层细胞以及位于宫颈转化区的化生细胞,直接的皮肤-皮肤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目前发现,HPV病毒有100多个型别,其中40个以上的型别与生殖道感染有关。

根据其引起宫颈癌的可能性,2012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将其分为高危型、疑似高危型和低危型。

前两者与宫颈癌及高级别外阴、阴道、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intraepithelial lesion, SIL)相关,后者与生殖器疣及低级别外阴、阴道、宫颈SIL相关。

常见的高危型有: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共12个型别;疑似高危型有:26、53、66、67、68、70、73、82共8个型别;低危型有:6、11、40、42、43、44、54、61、72、81、89共11个型别。

下生殖道HPV感染比较常见,国外报道普通人群感染率约10%。

中国关于高危型HPV的人群感染率及型别分布的报道存在差异,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

HPV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机制可清除HPV,故绝大多数生殖道HPV 感染是一过性的且无临床症状;约90%的HPV感染在2年内消退。

其消退时间主要由HPV型别决定,低危型HPV需要5~6个月,高危型HPV需要8~24个月;只有极少数HPV感染者发生临床可见的下生殖道尖锐湿疣、鳞状上皮内病变和癌等。

二、HPV检测方法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HPV检测方法主要为病毒基因组的DNA检测,该类检测方法很多,主要分为HPV分型检测及不分型检测。

目前,也有HPV不分型基础上的部分分型检测,主要检测12个高危型及2个疑似高危型66和68,其中16、18型为分型检测,而其他为不分型检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度宫颈癌诊治年度进展(全文)2021年尽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但这并未阻挡抗肿瘤治疗的研究与进展。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仍然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位居第4位。

GLO BOCAN 2020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604 000例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有342 000例死亡病例。

得益于对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相关疫苗的普及,使得宫颈癌在早期能够得到确诊并诊治。

而对于晚期甚至复发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既往的治疗模式有限,但是得益于肿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推陈出新,使得这部分原本预后较差的患者获得了一定的生存获益。

因此,对于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亟需更有效的治疗模式以达到缓解肿瘤的目的,并改善其生存预后。

本文就2021年度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诊治的重要研究进展作一概览。

01 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辅助化疗的价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顺铂为增敏的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模式,此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0%~66%。

但是,部分患者即使接受标准放化疗后仍出现局部或远处转移。

如何避免此类结局的发生、合理筛选这部分高危患者,以及是否有有效的干预方法以减少同步放化疗后出现远处转移成为了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难点。

既往一项Meta分析结果提示,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标准同步放化疗后再给予一定周期数的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整体生存率。

而后的一项临床研究报道了在同步放化疗后给予2个周期的卡铂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可以使得3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提高9%。

但是,也有一些临床研究并未发现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获益。

因此,局部晚期宫颈癌接受同步放化疗后再给予辅助化疗的价值仍需进一步探索。

由ANZGOG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NRG(美国、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中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组成的妇科癌症组(GCIG)开展了国际多中心、随机、Ⅲ期试验(OU TBACK研究)[1],纳入更大样本以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接受同步放化疗后再给予辅助化疗的生存优势。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 ogy,ASCO)年会公布的该研究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

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辅助化疗能否延长复发时间和OS时间?OUTBACK 研究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接受同步放化疗后再给予辅助化疗的疗效提供了阴性结果。

该研究旨在评估与同步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后行4个周期卡铂联合紫杉醇化疗能否改善宫颈癌患者的生存。

入组对象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08 ⅠB1期伴有淋巴结阳性、ⅠB2期、Ⅱ期、ⅢB期期或ⅣA]。

在对淋巴结状态、参与地点、FIGO分期、年龄和计划扩大野放疗分层后,患者随机分入标准顺铂增敏的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或标准顺铂增敏的同步放化疗+卡铂/紫杉醇辅助化疗4个周期(ACT组)。

主要研究终点是5年OS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PFS率、不良事件以及疾病复发模式等。

2011年4月至2017年6月共招募926例患者,919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并纳入初步分析:ACT组为463例,对照组为456例。

ACT组有361例(78%)患者接受了ACT治疗,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IQR:45~6 5个月)。

ACT组与对照组患者的5年OS率相似(72%∶71%,差异<1%,95%CI:﹣6%~+7%,P=0.91),OS风险比为0.91(95%CI:0.70~1.18);5年PFS率相似(63%∶61%,差异为2%,95%CI:﹣5%~+9%,P =0.61),PFS风险比为0.87(95%CI:0.70~1.08)。

随机分组1年内,ACT组中接受ACT治疗的患者中81%发生3~5级不良事件,对照组为62%。

随机分组超过1年后,ACT组患者2级及以上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7%∶2%),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模式相似。

研究结果提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标准顺铂增敏的同步放化疗后再给予辅助化疗不能改善OS或PFS。

02 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一线治疗模式的改变对于经标准治疗后出现初次复发或转移的宫颈癌患者,其治疗方案有限,整体生存率低,5年生存率约为17%,既往指南建议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作为其一线治疗方案,但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效果有限。

因此,寻找新的有效治疗方式能够为这部分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2021年ESMO年会报道的KEYNOTE-826研究结果[2],使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这一联合治疗模式有望成为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依据现有的指南,含铂化疗是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的标准治疗,而Ⅱ期研究KEYNOTE-158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接受过≥1线化疗、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 rammed death ligand-1,PD-L1)阳性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达到14.3%。

Ⅲ期研究E MPOWER-Cervical 1/GOG-3016/ENGOT-CX9结果显示,相较于化疗,cemiplimab显著延长既往接受过≥1线化疗的宫颈癌患者的OS时间(中位OS时间为12.0个月∶8.5个月;HR=0.69,95%CI:0.56~0.84)。

迄今为止,没有数据表明在化疗±贝伐珠单抗中加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 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可以改善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生存结局。

KEYNOTE-826研究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治疗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的随机、双盲、Ⅲ期研究,主要入组对象包括:不适合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且未接受过系统化疗(允许接受过放疗或放化疗)。

受试者经过1∶1随机入组至试验组(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和对照组(安慰剂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

主要研究终点包括OS和PFS。

截至2021年ESMO年会报告日期,该研究共纳入受试者616例(试验组307例,对照组309例)。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无论PD-L1的表达状态[联合阳性评分(c ombined positive score,CPS)≥1、CPS≥10、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人群],试验用药均能显著提高患者的PFS(P<0.001),降低死亡风险。

同样,试验用药也可显著提高患者OS(P<0.001),且不论PD-L1状态。

ITT人群中位OS时间为24.4个月,相较对照组延长约8个月,且降低死亡风险达33%;PD-L1 CPS≥1和PD-L1 CPS≥10患者中位OS时间尚未达到。

对于PD-L1 CPS≥1、PD-L1 CPS≥10和ITT人群,其2 4个月OS率分别为53.0%、54.4%和50.4%。

此外,该研究的次要终点ORR和缓解持续时间(duration of response,DOR)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ITT人群的ORR为65.9%,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比例为21.4%。

在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与PD-1抑制剂单药的不良反应一致。

该研究表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有望成为晚期、复发性、转移性宫颈癌一线治疗的新标准,且能够为患者提供持续安全的疗效。

KEYNOTE-826研究是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关键性研究,是继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作为二线用药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又一重大进展与突破。

同时,KEYNOTE-826研究也为免疫疗法用于晚期、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一线治疗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该研究也进一步为免疫治疗在复发、转移性宫颈癌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使得免疫治疗的应用线数得到了前移。

03 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二线治疗新选择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二线治疗方面,既往国内外指南的推荐治疗以化疗为主,但疗效有限。

而得益于免疫治疗在宫颈癌二线治疗中凸显的作用,目前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 ncer Network,NCCN)指南也推荐免疫治疗可用于晚期、复发宫颈癌,也使得免疫治疗正在成为晚期、复发宫颈癌临床治疗的主流方向。

尽管K EYNOTE-028、Checkmate-358等多项研究提示了免疫治疗单药对宫颈癌治疗的有效性,但是整体缓解率等生存数据稍显薄弱,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开始探索不同药物组合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二线治疗中的作用,也为宫颈癌免疫治疗的2.0时代拉开了序幕。

2021年ESMO年会报道的EMPOWER-Cervical 1/GOG-3016/E NGOT-cx9研究,在复发/转移性(recurrent/metastatic,R/M)宫颈癌患者中比较cemiplimab与研究者选择(investigator's choice,IC)化疗的Ⅲ期试验结果为R/M宫颈癌的二线治疗提供了新方案,该药能够显著改善一线治疗后R/M宫颈癌患者的OS,cemiplimab有望跻身二线治疗[3]。

该研究是一项开放、随机、多中心的Ⅲ期临床研究。

受试者为既往接受过含铂一线治疗后进展的R/M宫颈癌患者且不考虑PD-L1表达状态或组织学类型。

随机按照1∶1的比例分别进入cemiplimab组(抗PD-1 ce miplimab治疗)和对照组(IC化疗,化疗方案包括培美曲塞、长春瑞滨、吉西他滨、伊立替康或托泊替康)。

主要研究终点为OS。

中期分析显示,试验共纳入608例患者,477例宫颈鳞癌患者,131例宫颈腺癌患者。

这也是目前在R/M宫颈癌中开展的最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结果提示,与化疗相比,cemiplimab组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31%(HR=0.69,单侧P=0. 000 11)、疾病进展风险降低25%(HR=0.75,单侧P=0.00048),且OR R显著提高(16%∶6%;单侧P=0.000 04)。

进一步依据病理类型的分层数据显示,在鳞状细胞癌患者中:cemi plimab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27%,中位生存期为11.1个月,对比对照组(238例)为8.8个月(HR=0.73;95%CI:0.58~0.91;单侧P=0.003 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