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与人文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 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 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 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 精神; 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 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 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 神存在的价值。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精神的价值。
特征:
人文本体——人文精神的核心也正是 不同时代和历史背景下使用的人文精神的 概念和内涵有所区别的关键。因此,在不 同的时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和重点是不同 的,它反映的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 价值观、人性观、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 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 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 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 尺度。
什么 是 人文精神?
1
“人文精神”通常 译作人文主义、人 本主义、人道主义。 它反映的是在特定 时代背景下人们的 价值观、人性观、 时代精神的集中反 映。
核心思想 “人文精神”,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 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 心思想为: 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 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 低; 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 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 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开放精神 批评精神
3
功利精神 实践精神
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
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
4
1.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 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卡 尔〃波普尔) 2.“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 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 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 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中国) 3.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 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 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诺贝尔(瑞典) 4.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英国)
大学生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理解
大学生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理解摘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宗旨,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科学精神失去人文精神就麻木不仁,人文精神离开科学精神就软弱无力。
要保证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使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具体人的精神世界的统一。
实现两者的统一,有利于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统一人类文明正文: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容所谓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
科学精神,则是人类与科学工作相联系的一种精神,是体现在人们身上的、形成与科学活动之中并适应科学发展内在要求的一种精神状态。
它是科学发展内在要求的客观反映,也是人们科学实践的产物。
科学精神形成以后,与社会产生互动,融入社会之中,对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在社会其他高尚精神的影响下不断丰富和发展。
“求实是科学之本”,科学是一种无止境的探索活动。
科学探索以事实为依据,以揭示未知奥秘、获得真理性认识为追求目标,其成果或者是新发现,或是新发明,都是对以往知识的积累、扩展和创新。
科学活动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一种唯实求真的活动,一种创新的活动。
探索和唯实求真、创新有机统一,贯穿于科学活动的全过程。
由此可见,科学精神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勇于探索和唯实、求真、创新的精神。
科学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根据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和人类的科学实践,我们尝试着将科学精神的内涵归纳为以下七个融会贯通的方面:一是勇于探索未知、敢于超越前人的探索创新精神;二是以事实为依据、努力揭示未知奥秘的唯实求真精神;三是坚信客观规律、遵从思维法则的崇高理性精神;四是自由探讨、相互争鸣的平等宽容精神;五是大力协同、密切配合的团结协作精神;六是热情严谨、刻苦坚韧的执着敬业精神;七是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科学精神作为一种勇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主观精神状态,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功能。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贻害人类。科技究竟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取决于人自己,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人如何运用它。科学技术这把钥匙,既可以开启天堂之门,也可以开启地狱之门,究竟开启哪扇门,则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指导。科学技术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人文精神也离不开科学精神。只有自觉地把科学精神内蕴于宏大的人文精神之中,人文精神才更富于清晰性、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实践。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即科学的人文精神;而科学世界本身也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赋予人类以崇高的理想精神,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等的理解和把握,包括对道德人格、理想信念的追寻,对自由、平等、正义等的渴望,对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问题的反思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等等。和谐社会建设是以人为主体来展开的,又是为实现人的自身价值服务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还要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关系的理解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指的是人类在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过程中能够同时受到两种精神的指引,使得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科学精神向人文的渗透,又表现为人文精神向科学的融入。
二者应当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人类的成长与发展,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切不可分割开来,否则人类将会面临各种问题。
科学精神应该具备人文意蕴科学精神是使科学探索永远进行下去的精神动力,为人类的幸福提供物质生活保障的源泉力量。
正是有着这样的探索动力,才有爱迪生、贝尔等一系列伟大的发明家日复一日的执着,为人类带来了光明与声音。
而科学精神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等都体现着人文的意义。
科学方法主要有实验方法、经验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显示了科学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和实证精神,能够让人们树立实事求是、追求理性的思想情操。
一种暂新的科学思想有时能够颠覆一切,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长久以来人们奉为经典的牛顿运动学三大定律,使得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时间与空间,而其中恰恰体现了爱因斯坦的自信,体现了人对于自我的肯定;而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物理学家普朗克,他的思想始终禁锢在经典理论之中,对自己做出来的正确的实验结果却加以否认,致使其无法再进一步。
人文精神应该具备科学素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文精神需要整合科学与人文特质,将科学精神融合于人文精神的内在价值之中。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冷暖无常的人间百态,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爱情的碰撞,需要我们用理性的态度去审慎的面对,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感情;而社会上出现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更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与解决,得出概括性的规律,再推广到整个社会。
而对于人文学科来说,不能一味地追求“浪漫”,追求理想中的境界,应当要具备一定基础的科学观念、现实观念,并将其运用到人文学科的探索之中,否则,只会成为“空想主义”,终究只能“纸上谈兵”,而不切实际。
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大精神力量,正在积极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他们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是也有共同的特点,他们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精神是指以实践为基础,以观察、推理和实验为手段,求真、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追求客观、理性的真理的精神状态。
人文精神是以崇尚文化,弘扬传统,提倡以人为本,以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形成了互补作用。
再次,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精神力量。
科学精神是以实践为基础,积极追求客观真理,实现科学发展,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人文精神是以文化为基础,积极追求精神规律,发展人文研究,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因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精神力量,他们的关系是辩证的。
最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精神是以实践为基础,求真实事求是,追求客观、理性的真理;人文精神是以文化为基础,弘扬传统,以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
科学精神
和人文精神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总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大精神力量,它们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达到统一与和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 1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
具体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
2人文精神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人文是关于人的文化生命的学问(关于自然生命的学问是科学),所以叫“人文”。
所谓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
用现在大家比较普遍说的一句话,就叫人类关怀、生命关怀,这应该说是人文观念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般认为,人文兴起于文艺复兴(以文学和艺术的形式,张扬人的价值,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运动,所以称之为“人文”。
在某种意义上,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人性的一次解放运动。
从此以后,承认人、关心人、尊重人、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就成为一种新的观念。
3人文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始终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力的推动。
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不可能只靠自然科学,也不能只靠社会科学。
适应这样的形势发展,就需要愈来愈多的文理兼备的人才。
今日的青年,必须具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然后可以求学问、成事业。
《大学》、《中庸》的大道,重视人文精神,但亦包含科学精神。
西洋文化的发展,提倡科学精神,但亦不能忽视人文精神。
西洋的哲学,本包括伦理学及美学,而求善求美乃是人文精神的基础;西洋的科学,包括求真与求实,故有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以至工、医、农、商各学科的发展。
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
2.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结合中国目前的现状阐述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答:科学精神是按照严格的科学研究行为模式建立起来的人的内在心理素质的总和,指的是以物(外在对象)为尺度、追求真实、探索规律的心理特征。
包括有六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试验验证的求实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协作的合作精神、自主竞争的宽容精神和敬业牺牲的献身精神。
人文精神,即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和孕育而成的精神。
它主张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价值尊严,重视对人类处境的无限关怀。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两种产物或结晶,在人们认识世界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们就是我们观察世界的一双眼睛。
科学之眼与人文之眼都有自己的内在构造,正是这种内在构造的不同,形成了它们视野中世界图景的差别,以及科学方法科学观念与人文方法人文观念的差异。
如果说,观念引导方法,方法引导观察,观察建构起我们视野中的世界图景,那么精神则是统率这一切的灵魂,是比观念更为隐而不见但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认知活动的东西。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就是贯穿在科学探究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认识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追求真善美等崇高价值理想的角度有重大差别,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关注也明显不同。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有其各自内在的局限,其中任一单独方面都不可能完成构建完整的人类科学世界及人自身的使命。
只有两种精神相融合,对世界的把握才能更全面,实践活动才能更自觉。
在新的世纪,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而言,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不是指两者合二为一,不是要用一种精神去消解或统帅另一种精神,而是指人类在认识、协调和变革自然的科学技术活动中,或者是在探索人世、处理人世的人文社会活动中,都能够受到两种精神的指引而实现科学技术同人文社会的协调发展。
科学与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宝贵的两种精神。
这两种精神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升华。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创造的,是人们追求真理时的科学指导。
科学精神尊重科学技术的价值,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强调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社会发展。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完善自身和实现自身需要的过程中形成的,它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
与科学精神相比,它更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依靠调动人类自身及其精神力量的作用来推动社会发展。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互补性。
科学精神能保证人文精神得到真正的实现,而人文精神则能保证科学精神的正确指向。
要想真正地认识世界,必须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用综合交汇的方法和视线,这样才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实现价值的完美统一。
科学精神本身就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
近代科学的诞生,把人从神权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这本身就充满着人文精神;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把人从繁重的单调劳动下解放出来,同样体现出人文精神。
科学界优良传统中个体所体现的道德观念也是一种宝贵的科学精神。
古往今来,科学界的优秀分子,为真理,为科学,为人类进步而斗争,充满着献身精神,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他们在科学研究中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自甘淡泊,不求闻达,把精力倾注在事业中而不是花费在享乐上。
他们意识到自己从事的科学工作对于社会、人类的责任,积极地参加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与人道、保护生态与环境的种种斗争,这一切,都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的体现。
实际上,迷信和伪科学的盛行,不仅反映了科学精神的不足,同时也反映出人文精神的不足,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撑。
在人文精神中融入现代科学意识,让科学精神充满高度的人文关怀,这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内涵上相融相通、不可分割摘要:科学精神不仅仅是一个崇高的字眼和响亮的号召。
实际上它是由可实践、可遵循的“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和宽容的激励”这六大要素构成的。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何区别?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何区别?
一、探索对象不同
人文精神强调对人类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探索,关注人类精神
世界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而科学精神则侧重于对客观事实、自然规律
的研究,强调实证、理性和观察。
二、方法论不同
人文精神倡导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历史研究、人类学观察等,强
调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而科学精神则主张科学方法,包括实验、观察、推理等,强调客观性和客观事实的验证。
三、目的和价值取向不同
人文精神追求对人性、精神世界的理解和反思,重视人的情感、道德
和伦理的培养。
而科学精神追求对自然界、宇宙的认知和改造,注重
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
四、影响范围和应用领域不同
人文精神的影响涵盖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如艺术、文学、哲学等,旨
在提升人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科学精神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领域有广泛应用,旨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五、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不同
人文精神更注重人类的价值观、人文情感和社会和谐发展,追求人类
精神的升华与和谐。
科学精神更注重实证真理、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追求自然界的认知和改造。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方面,在追求实用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科学精神发挥着龙头效应,另一方面,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更能提升治理和管理体系中社会主义理念的文明核心和科学精神带来的实际效果。
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客观性原则、服从客观规律、求真务实、向上创新的精神。
它要求时刻站在客观的位置,客观地观察、分析、思考,不择手段地追求真理,从客观规律中获得可靠的知识;以证据和事实为基础,坚持原子的客观实践,停止臆想、认识片面和偏差,进行客观理性、有序有效的思维活动。
人文精神则是一种弘扬爱国、敬天、教人、仁慈、平等自由、尊重他人、尊重历史和传统、尊重合理权利、关注社会需求、增强文明观念、推进综合发展、增进团结协作和和谐等精神和价值观念。
它鼓励人们凝聚正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演绎波澜壮阔胸怀,双手携手团结共进,关心他人,弘扬公平正义,追求协调发展,用智慧和力量提升我们的民族、人民、国家和世界。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协同作用。
科学精神的客观性、创新性和求真务实性,被用于拓宽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路;而人文精神的仁爱、平等、自由、理性等理念,可以重新定义和谐生活、优秀文明和可持续社会发展的模式。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有力互补,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明、实效和深远性。
当今社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社会空前的轰动性表现在世人面前。
科技创新促进了实事求是的努力;教育文化行业推进人民所向往的价值和理念;科技创新和文化遗产双重传承更加深入地刺激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紧密联系。
整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利于提升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一切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发展人类的追求创造机会。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关系1、科学精神及其内涵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是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凝聚的精华与最终作用于人的结果。
从结构来看,科学精神具有三个层次:认识论层次,主要表现为科学认识的逻辑一致性和实践的可检验性等规范,它们直接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构成了全部科学精神的基础;社会关系层次,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揭示的四条规范——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论,就是这一层次上科学精神的基本内容;价值观层次,科学通过求真,可以达到求美、求善,科学把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准则,这是科学精神的最高层次。
科学精神是富有时代特色的精神, 它包含了科学所具有的优秀传统,即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勇于批判的怀疑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坚持精神。
总之它在科学的整体架构中占据统帅地位,是科学的灵魂。
2、人文精神及其内涵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本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核心。
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的内涵:一是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性。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没有相互冲突,而且相互促进,共同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学精神是一种以科学探索为本质特征的文化思维,它追求真理,求索实践,追求物质精神双重发展,以有效控制与利用自然资源为目标,推动人类实现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文自然为核心的国家文明,它强调对爱国友好、对人权责任、对维护共同安全、对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敬仰,并关注人文艺术、文学审美和价值取向,提升人类精神群体的共同理想。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互相需要,共同起到决定性作用。
任何经济或社会发展都是以科学技术为原动力的,以科学技术来实现完善的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可以把人类把进步的理念消化润物无声,为新的思想输出提供舞台;人文精神可以使大家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实现科学发展的顺利实现。
一方面,科学精神的输入大大的激发了人文精神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人文精神也为科学精神提供了更加深刻的社会效应和内涵。
总而言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支柱,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发挥着重要作用。
只有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下,人类文明才能得到持续发展,才能实现自由、平等、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科学精神强调逻辑思维、实证方法、实验验证等,以求真、求实、求知为核心,探索自然科学
的问题;而人文精神则注重人类文化、道德、历史、艺术等领域的研究,
以人为本,探索人们的情感、价值和生存意义。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和人文都关注人类的经验和实践。
科学是以实证和实验方
法来探寻世界的经验和规律,而人文则强调个体的生存和历史经验的传承。
科学和人文所涉及的知识是相互交织的,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和经验。
第二,科学与人文的研究目的都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促进人的
自我实现。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的问题,增加人类的福祉,而人文
研究的目的则是探索人类的文化、历史和价值,从而推进人类的精神和文
化发展。
第三,科学和人文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有共同之处。
科学需要运用逻辑、实证和实验等方法,而人文也需要运用批判性的思维、文献和历史资
料等研究方法。
两者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不断推进人类知识和文化的发展。
因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二者的协作与结合是促进人类全面进步的重要合力。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认识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科学精神能通过科学知识的创造、普及和传播,提高人的智慧、增强人们抵御愚昧和野蛮的能力、推进社会行为方式的文明化。
人文精神是现代文明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社会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精神,人类的实践才更才更自觉。
因此,研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在当代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有的意识和态度,是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态度、信念、气质、品质、责任感、使命感的总和,是促进科学活动的精神动力。
它由三要素构成。
首先,普遍怀疑是科学精神的出发点。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把是否可重复性实验作为科学理论与科学假说、科学猜想、伪科学区别的最根本标准。
只有可以用重复性实验证明的理论才能作为科学的理论,反之,只能作为科学的假说、科学的猜想或者被排除在科学之外。
因此,科学精神的基本点就是怀疑。
事实上,科学最先就是靠怀疑意识从原始的宗教、神话和迷信中独立出来的。
其次,批判的理性是科学精神的灵魂。
科学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人们超越现有的理论,而要创新,科学家必须拥有批判的理性。
从科学发展史看,正是靠张扬批判的理性,才使近代以来的科学获得革命性的突破。
无论是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超越、还是爱因斯坦超越牛顿、非线性科学超越线性科学,概莫能外。
再次,宽容是科学精神不可或缺的因素。
科学首先起源于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活动,由于自然奥秘的无穷性决定了科学探索必然是漫长的永无止境的过程;同时由于自然奥秘是多层次的,已知的东西里包含着未知的成分。
这决定了科学家必须有宽容的品格。
科学精神,是求真求实的精神。
凡是科学家,必具备科学精神。
凡是研究科学的青年,必须学习此种精神。
有了科学精神必会发现及重视科学方法,而科学方法,可以应用到一切日常生活、日常事务,乃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
科学精神是求真理、求实在。
如何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一)科学精神的缺失
2.学者的科学精神缺失
❖金钱学术
它是学术追逐金钱,金钱腐蚀学术的恶果。
“官大学问大”,“老板学问长”。
一旦学术被金钱所左右,学术的纯洁将被玷污,学术
的价值将无从谈起。
13
(一)科学精神的缺失
2.学者的科学精神缺失
功利学术
它是与权力学术相对应的又一层面的表现形式,前者为权力关
4
(一)科学精神的缺失
1.平民的科学精神缺失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 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则急起直 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5
(一)科学精神的缺失
1.平民的科学精神缺失
陈独秀在列举了当时中国各种迷信现象, 结论是:“凡此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 仰,欲根治之,厥惟科学。”科学之效, “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遵理性,而迷信 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10
(一)科学精神的缺失
1.平民的科学精神缺失
主要表现: 封建迷信盛行
理性缺失
诚信缺失
11
(一)科学精神的缺失
2.学者的科学精神缺失
权力学术
根源于中国远源流长、根深蒂固的官本位体制和社会。 官学不分、以官治学、以官蹭学的现象非常普遍。 权力侵入学术,学术依附权力,使得学术生态圈遭到 了严重破坏,使得原本神圣的学术变得庸俗不堪。
6
(一)科学精神的缺失
1.平民的科学精神缺失
毛泽东也曾在《湘江评论》上撰文指出:“中 国的四万万人,差不多有三万万九千万人是迷信 家。迷信鬼神,迷信物象,迷信强权,全然不认 有自己,不认有真理,这是科学思想不发达的结 果。”
7
(一)科学精神的缺失
1.平民的科学精神缺失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键是重新理解科学技术在社 会中的地位和价值。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科学技术本身 能不能成为目的 ,科学技术的价值能否脱离人而存在 ? 科学技术只是一种手段 ,而不是目的 ,科学技术的价值是 对于人的价值 ,不能脱离人而存在。科学技术要接受两个 标准的评价 ,一个是“真”的标准 ,一个是“善”的标 准 ,只有同时符合“真”和“善”的标准 ,才可称得上是 合理的科学技术。例如现代通讯技术既符合“真”的标准 也符合“善”的标准 ,所以人们认为通讯技术是一种合理 的科学技术。 把“真”的标准与“善”的标准统一起来 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问题 ,就是融合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 神。人文精神并不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只是要求科 学技术的发展应该思考对人的价值问题。人文精神并不是 要取代科学精神 ,只是要求科学技术不能忽略其价值的归 宿问题。
谢谢
人文精神的基本宗旨就是以人的方式看待人 ,把属于人的 东西还给人本身 ,使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其他某种东 西的附属物。人文精神强调人之为人的尊严 ,人只能是目 的而非手段 ,具体讲人文精神有两条: (1)人是最终的根据 ,是衡量其他事物有没有价值的最高 尺度。古希腊普罗太哥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最 能代表人文精神的基本态度。 (2)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唯有人具有目的价值 ,其他事物 的价值都是实现人的价值的手段价值。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崔红红 学号:3517215 学院:渔业学院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对待事物、规律的一种态度 ,是认识事物、 探索规律的一种规范。科学精神符合唯物主义的基本原 则 ,把外在事物看作是客观的存在 ,要求以主观的精神正 确地把握事物的客观存在状况和发展规律。科学精神尊重 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 ,把人的认识看作是对客观事物的反 映 ,把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视为人的认识的唯一来源。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辩论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辩论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彼此可以互为补充。
人
文精神强调的是关注人的道德、文化、历史和哲学方面,以探究人类
的本质和意义。
而科学精神则强调的是通过理性思考、实证研究来探
究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在辩论中,有些人认为人文精神更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理
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文化多样性和道德伦理观念。
而科学精神则
只是专注于实验和数据,不够关注人类作为一个社会化的生物个体的
本质和需求。
但也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更为重要,因为它可以提供一种精密而系
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有效促进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它可以
用来发掘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知识,解决疾病、环境问题和资源短
缺等实际难题。
总体来说,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辩论其实是在强调两者在人的
认知和思考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作为人工智能,我们无需做出取舍,而是需要将两者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方式。
如何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官员的腐败除腐蚀政治、搞垮经济外,对社会的法治和精神思
想都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16
一、为何重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一)科学精神的缺失
(二)人文精神的失落
17
(二)我国人文精神的失落
我国人文精神是否出现滑坡乃至失落? ❖人文精神的失落是不争的事实 ❖失落了人之为人的理性自觉,失落了人之为
人的社会责任,失落了人之为人的精神修养 与精神理想。
41
(二)人文和人文精神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
(1)研究对象不同
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界,主要研究人与自然
的关系。
人文科学的对象是人或人类社会,侧重于研究
人在自然、社会中生存的状况以及人对自己生存
状况的自觉。
42
(二)人文和人文精神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
(2)研究内容不同
自然科学的内容是以外向型为特征,自然科学家
世界——无偶像、无禁区、无顶峰。
38
二、如何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一)科学和科学精神
(二)人文和人文精神
39
(二)人文和人文精神
1.人文及其特点
让·皮亚杰:“在人们通常所称的‘社会科学’与
‘人文科学’之间不可能做出任何本质的区别,因为显
而易见,社会现象取决于人的一切特征,其中包括心理
生理过程。反过来说,人文科学在这方面或那方面也都
30
(一)科学和科学精神
2.科学精神的内涵
中国古语: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
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31
(一)科学和科学精神
2.科学精神的内涵
波普尔:“科学家之所以成为 科学家,并不在于他掌握无法反 驳的真理,而在于他采取无所顾 忌的批判态度和坚持不懈地对真 理的追求。”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自然辩证法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为宝贵的两种精神。
二者之间有着共生互补的关系。
在人类社会的改造建设中,只有将二者并重,才能保证发展实践的正确取向和成功。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
它们是贯串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古已有之,它们是在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不断滋生与满足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延续到近代,二者的互动互进对近现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观念、意识和态度。
西方文化传统中理性思维的发展以及重视经验和自然的哲学传统是近代科学精神得以形成的温床。
科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获得关于自然界的真理性的认识,无论在哪个领域,科学研究都可以涉足其中并一直深究下去。
从总体上讲,科学精神尊重科技的价值和作用,强调依靠科技来推动社会发展。
这种观念注重人的物质生活,强调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推崇物质力量和物质手段的强大作用,重视掌握科学方法、追求科学真理的意义。
人文精神是指蕴涵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的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在人文认识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态度。
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人文精神较注重非理性的因素,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尺度,追求善和美;在肯定理性作用的前提下,重视人的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人文探索有禁区等。
总体上讲,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生的真谛,强调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性,重视生产的人文效益、产品的文化含量等。
在现实生活中,人文精神指导着人类文明的走向。
如果说科学精神注重于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人文精神的侧重点则在于研究“应该怎样”的问题。
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科学技术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文精神的繁荣摘要没有人文情怀关照的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科技的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人文精神为人类探索世界提供方向和动力。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和西方文艺复兴为工业革命奠定的基础以及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文精神,论述了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关系。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艺复兴科学发展观何谓人文?在我看来,阐释与人以及与人相关的文化现象的学问即是人文;何谓科学?在我看来,以观测和实验为基础,用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等方法研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即是科学。
科学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比如说经济学、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管理学等等;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科学又可以细分为理学学科和工学学科。
纵观人类文明发的过程,我认为科技的进步需要人文的发展为基础。
一个没有人文情怀的社会,只有高科技,也会摔得更狠。
一个没有人文情怀的社会又怎会看得远,走得远呢?一个没有人文情怀的社会只是身体上的巨人,思想上的矮子。
一、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和科技文明中国古代文明,包括政治的、经济的、伦理道德的、文学艺术的、哲学的、宗教的、风俗的,当然更包括科学技术的。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历史积累让中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中国的发展有着坚实的文化基础。
纵观中国文化历史,可谓流光溢彩,百家争鸣,从哲学到科技,从数学到人文,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者名家,他们对中华文明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和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
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即防御,射和机械有关。
《诗经》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记》中有农业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考工记》则是有关手工业技术的专门著作。
孙中山在 1924 年为广东大学亲笔书写了十字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现在中山大学的校歌中还有“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的歌词。
这十个字源自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问、思、辨、行,这完全符合认识过程和研究科学的方法,,即获取信息,提出问题,逻辑推理,检验结果,躬身实践。
作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的《大学》,有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一本书。
“民为贵,社稷(国家)次之,君为轻。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杨振宁在《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所说:“儒家文化注重忠诚,注重家庭人伦关系,注重个人勤奋忍耐,重视子女教育. 这些文化特征曾经而且将继续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勤奋而有纪律的青年。
”在儒家崇尚务实和“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强烈的实用性。
这种实用性以满足国家政治需要和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二者兼顾为其特征。
中国古代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要使“黎民百姓不饥不寒”,国家兴旺,实施儒家的“王道”政治,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目中,农业这一行的社会地位仅次于官宦,“士农工商”,“农”排在第二位。
因此,大官研习农学者大有人在,直至明末宰相徐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不仅有《治蝗疏》、《蕃薯疏》等专业的奏文进上,甚至在上海、天津等地建立试验园地,躬耕农桑,有《农政全书》这样带有总结性的农学著作问世。
至于“不仕则农”,亲自钻研农业生产技术,认真记录和总结农民生产经验的知识分子历代都有。
这是中国农学取得高度成就的一个基本条件。
医术以治病救人为宗旨,与儒学的仁义道德一致,称为“仁术”;儒家还以为医家治病的道理与治国的道理相一致。
韩愈《杂说》、顾炎武《日知录》都以医学之事比附天下政事。
医学为儒家所看重,范仲淹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甚至有“十儒九医”之说。
仅以宋代儒林为例,政治家王安石、文学家苏东坡、科学家沈括、理学大师朱熹等,皆通晓医学。
他们使中医药学望、闻、问、切“四诊”、脏腑学说、经络学说、针灸推拿、汤丸膏散,等等,成为中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座宝库。
至于天文算学,因“历法乃国家要务,关系匪轻”(康熙皇帝语),被视为历代王朝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天”的标志;而且“观象授时”,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所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自汉以来,历代王朝政府机构中都设有大规模的皇家天文机构进行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即使在大战乱的时代也没有中断过。
所以,中国古代天象记录之丰富为世界之冠,历法也备臻精确。
数学“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颐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
传统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以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分类,列举 246个数学应用问题求解,很有实用价值。
南宋天文历法算学家祖冲之“不虚推古人”,“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在同皇帝宠臣戴法兴的廷辩中,有两句名言:“愿闻显据,以窍理实”;“浮词虚贬,窃非所惧”,体现了大无畏的科学精神。
他利用极限方法计算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以逼近圆面积,得出了准确到小数点后 7 位的圆周率值π=3.1415926……,在世界上领先了 1000 年!除了农、医、天、算这四大学科外,在地学方面,《汉书·地理志》开创了按行政区划记述各地山川地形的地方志的先声,以后历朝历代,都重视编修地方志,内容扩大到各地的物产、户口、贡赋、沿革、古迹等,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机结合,其内容之广博,数量之庞大,历史之悠久,也居世界之首位;而其动因,当然是为了社会管理、发展生产和文化交流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传统科技的核心是“天人合一”,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不是西方的“神”、“上帝”,而是自然界、客观规律,人要顺其自然,地要顺其自然,天要顺其自然,道也要顺其自然。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中国古代的区域开发和经济发展,强调天时、地利、人和的三才学说,所谓“人与天地相参”,“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内省自身”,强调生物界的和谐和“各得其养以成”。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对当时的科学发展有指导性的意义,推动中华封建文明在大踏步前进,独具特色的农学、中医药学、天文学和筹算数学这四大传统科学体系取得许多领先世界的光辉成就,以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这四大发明为标志的传统技术更为世人所称道。
而在近现代科技发展中,特别是工业文明后期,人与自然是对立的,人对大自然着重征服、索取,而不注意保护,结果受到严厉报复:资源匮乏、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珍稀物种灭绝,自然灾害频发等。
日本人依据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提出要以“自然农法”取代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所谓“科学农法”,经过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西方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盛行于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其核心思想即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以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为代表。
但丁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他所创作的长诗《神曲》,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评和揭露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和愚蠢,以意大利方言而不是作为中世纪欧洲正式文学语言的拉丁文进行创作,被认为是中世纪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他认为古希腊、罗马时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时代,中世纪将人性压制是违背自然的。
他虽然对拉丁文学有深入广泛的研究,但用意大利方言写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诗为形式的抒情诗歌,受到各城市国家统治者的热烈欢迎。
达·芬奇是一位多项领域博学者,其同时是建筑师、解剖学者、艺术家、工程师、数学家、发明家,他无穷的好奇与创意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而且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地理学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
正因为他是一个全才,所以他也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莎士比亚是文一位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些作品深刻的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用弗·卡约里的话来说,即文艺复兴运动是“人们的思想从古代的停泊处解开缆绳,在广阔的探索求知的海洋上起航前进”。
只经过几代就产生了充满好奇心,热爱生活和有自信心的人,他们探索自然界的新热情和对精神抽象的关注终于使知识界完成了从中世界的精神状态向科学革命的过渡。
由此可见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而资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纷纷等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资本主义更快发展,而当时落后的生产技术已经不能满足资本主义的发展了,于是,工业革命开始了。
文艺复兴促进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
17世纪发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政治基础,建立君主立宪制,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进入长期稳定发展阶段,促进经济发展,18世纪60年代发生工业革命文艺复兴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而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又促进工业革命的形成。
正是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西方认识到自然科学在当时之将来将起的重大作用,大力发展自然科学,一跃成为世界之巅。
由此可见,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解放,人文精神的繁荣促进了工业革命,从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